重视研究客观经济规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研究客观经济规律(一)

摘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需要深入、全面地领会《资本论》中揭示的经济规律;全面把握规律体系,还应从经济关系的逻辑联系上深入弄清每一种规律的科学含义;更重要的是应努力掌握马克思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的唯物史观分析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规律;唯物史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利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里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探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关系。探索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当前,必须充分认识探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会透过经济现象弄清经济规律,并从经济规律的作用来理解经济现象,从而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制定推进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

一、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十分重要

什么是规律?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规律,列宁肯定了黑格尔关于规律思想的合理内核,明确指出“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是宇宙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映”,“规律就是关系”。同时,列宁强调,人们头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这使我们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它尽管在现象背后起作用,人们不能直观地感觉它,但它客观存在。就人作为实践主体同实践客体两者的关系而言,认识客体的客观规律极为重要,主体要实现价值目标,就必须弄清客体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否则就存在盲目性,实践就会失败。

国民经济运动和发展存在客观经济规律。初看起来,国民经济运动是人们能动的经济活动,好象是由主观意志决定,但其中蕴藏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含义就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经济,即生产过程本身”,社会形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态,所以“经济的社会形态”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与生产力紧密联系的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唯物史观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和人们在其中的生产关系的运动、发展,如同自然界一样都存在客观规律。

如何理解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在唯物史观看来,至少有四层含义:第一,经济规律是经济关系中的本质联系,表现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固有的、必然的现象,而不是偶然的现象。第二,一切经济规律,“要当作一种趋势来看”。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在正反现象的长期波动中表现出来的,它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三,经济规律总是与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具有历史性。“在我们看来,所谓‘经济规律’并不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是既会产生又会消失的历史性的规律。”历史条件变化了,有些特殊的经济规律会消失,一般经济规律会以新的历史形式出现,同时,还会产生新的经济规律。遵循和探寻客观经济规律是无止境的。第四,经济运动和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在实践中不能随意改变规律,只能尊重和遵循经济规律,如果凭主观臆断办事,必定会因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惩罚。

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十分重要。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时指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告诫德国读者,“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是为让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

人民掌握认识社会的工具,用科学代替幻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缩短推翻旧制度的时间,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样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努力按经济规律办事分不开。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前进中曾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等弯路,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在发展过程中也仍在某些方面存在“好”与“快”不能统一的问题,出现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偏差。这说明,我们距离在实践中遵循已认识到的客观经济规律,距离弄清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经济规律,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党中央要求“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极为重要。

二、重视《资本论》揭示的经济规律

(一)重视马克思从一般与特殊关系的角度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规律及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这里的自然规律可理解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一般规律。《资本论》揭示的既有人类社会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又有在商品生产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特殊表现。如,时间节约规律是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在商品生产社会表现为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或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则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又如,任何社会都有剩余劳动规律,在商品生产社会或市场经济社会则表现为广义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为狭义剩余价值规律。认识了一般性的经济规律,有助于我们探索这些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

(二)重视马克思从运动的角度所揭示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经济运动可从横向和纵向来考察。从横向看,经济运动表现为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经济运行。经济主体不断进行的投入、生产、产出的循环过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从纵向看,经济运动表现为某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趋于某种方向的演进过程。因此,经济运动规律,可分为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资本论》既揭示一系列经济运行方面的规律。如,商品交换规律、商品流通规律、资本循环规律、资本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平均利润率形成规律、竞争规律等。又揭示一系列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增进的规律、社会扩大再生产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规律、私有制社会否定之否定为公有制社会取代的规律等。应当指出,运行规律与发展规律只是在研究时才能将它们在概念上暂时区分开来,实际上,它们紧密结合在经济运动中。经济发展是连续不断地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而经济运行则是经济发展的成因。《资本论》揭示的这一系列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对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有重要启示。

(三)重视马克思从不同角度所揭示的特定经济领域的经济规律。《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必经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揭示一系列经济规律。在生产领域,有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相对剩余价值量的生产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投机的规律、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资本主义的工资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等。在流通领域,有商品交换的规律、资本循环的规律、资本周转的规律、在资本周转中货币游离的规律、在社会再生产中预付货币资本流回的规律、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交换途径和比例的规律等。在分配领域,有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规律、市场利润中利息分割由竞争决定的规律、土地所有权规律等。在《资本论》中,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专门的篇章阐述消费领域的规律。但马克思阐明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个人消费与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有质的区别,资本家的奢侈品消费工人无法享受,资本家讲排场的个人消费与追求剩余价值的目标有重要的联系;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被限制在必要消费资料范围内,“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