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乡结合处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及分析 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城乡结合处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及分析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在进步和创新,贵阳第四十中学在金阳开发地区上升为城市战略层面后,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如何管理和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方面,也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该校地处贵阳市云岩区和尚坡水电九局区内,坐落鸭江寨境域附近,周边既有高楼林立的现代繁华,又有阡陌交错的田园风光,城市小区与农村生产队并存,居民、村民、流动人员共处,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处。处于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赋予的特定位置上,学校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懈怠。因此努力开展城乡结合处小学生的管理研究,倍尝其中酸甜苦辣。现就城乡结合处的我校小学生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城乡结合处学生管理之难的主要原因及现状分析

(一)生源结构复杂多变

城郊结合处,通俗地讲就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处,这里是思想、经济、政治、生活的碰撞处,各种矛盾得以充分放大:周边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奇缺,各职能部门鲜见管理。我校很多学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从鸭江寨及桂花园小区进出,即这两处地区的人员进出无须登记,存在安全隐患;周边无规模菜场,小摊小贩临街摆布,垃圾成堆;附近的公路建设工地的沙石飞舞、网吧、噪音不断;附近新建小区和商业楼房平地而起,灰尘漫天;

彩票站、台球室、小吃美食街林立四周,社会闲杂人员聚集。

学生实际监护人对其家庭教育的意识缺乏。目前我校70%的学生来自于进城务工家庭,其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又占半数比例以上。这些学生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从事着苦、脏、累、差的工作。为了生计,往往早上6点多、中午1点多,就早早地将学生送到校门口;平时对子女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基本不管也管不着。更有一些学生父母远赴外地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和亲戚代管,这些暂时的监管者对孩子或无暇顾及或力不从心,更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例如,五年级学生王某,三、四年级品学兼优,是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好学生,可上了五年级后,各方面的表现急剧下滑,成绩也一落再落,还经常无故缺课。班主任来到该生暂住地家访时得知,今年以来该生的父母到苏南打工去了,而且最近适逢农村播种季节,原先照顾他的爷爷奶奶也回乡下了,只有该生一个人在家生活学习。由于缺乏监督,又没有必要的生活技能,洗碗池中的锅碗瓢盆堆得像小山,正常的作息时间也被完全打乱,因而逃课成为了必然。

以上因素造就了城郊结合处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复杂多变,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品德问题。管理这样的学生,与市区各校相比,难度可想而知。

(二)师资力量极为薄弱

城郊结合处,对忙于生计、挣扎在温饱线的学生家长而言是第一选择,这是因为廉价的生活成本和自身的经济状况逼迫他们(学生)选择了这里。但是,对于具有正式事业编制的教师而言,一部分教师只是把这里当成了跳板,亦或是当成了一项工作而已。

我校自2005年移交云岩区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流失教

师40多人,这些教师中大多数的工作轨迹为:乡镇――城郊――市中心。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这些教师基本上是优秀教师或青年教师。

我校目前在编教师年龄偏大,存在安于现状,专业提升难等诸多问题。另外,社会上对城郊结合处学校教师的歧视和不尊重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自我认可,甚至有的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都对自己的单位避而不谈。

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主阵地,而学生管理的主体――教师,在我校显得是那么薄弱和尴尬,让有效管理学生成为了无米之炊。

(三)管理理念落后陈旧

众所周知,师生面貌的体现、办学水平的竞争、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必定是管理在起着“杠杆效应”。只有摆

脱原先的管理模式,努力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指导下,建立有效、有序、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性的管理体系,才能朝着预定目标迈进。.

在升学率、重点初中录取率“横行”的前几年,学校淡化了自

身生源来自不同阶层、基本素质差的客观现实,为了生存而盲目求亮点求名声而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行为管理和养成教育。结果造成了制订的方案多,具体落实的少;抓宏观的多,抓微观的少的现象。虽然也造出了几颗智育上的新星,但却偏离了“为了一切的学生”的主旨。

在大力推行均衡教育的近几年,学校为努力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学校的文化积淀等原因,对新的办学理念、组织才能、工作作风、决策的执行力度等仍显不足。

(四)社会发展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生育观念更新,接受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也造就了不同的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是农民工子女。由于起跑线的不同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学校的教学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独生子和农民工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对自己的子女没有尽到监管的责任。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多数是由爷爷和奶奶,或是姥姥和姥爷监管,他们大多数人已经退休,有时间、有经济收入、生活稳定,受教育的程度较高;而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没有时间,生活不稳定,整日面对着找工作难、挣钱难的生活压力,把子女带进城里后,对子女的管理也仅仅是吃饱穿暧,只要有学上就算是心满意足了,

他们的管理是粗放型的管理,是面上的管理。他们对子女在学校的行为和学习是不了解的,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尽到责任。这样一来,个别的学生在道德和人品就会出现问题。

(五)家庭背景

例如,我校有一曹姓男学生,其父母2008年从农村把他带到贵阳,刚来时还比较遵守校规,学习一般。在五年级时,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吸毒、缺少家庭温暖和监督,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做作业,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法律意识淡薄,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到现在已经是几“进宫”了。所以,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的教育管理同样重要。家长要带头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勤俭持家、遵纪守法。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理,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和监管者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投入在子女受教育方面的资金的差异,因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出现了差异、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由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政府应从政策上、生活上保障上给予解决。同时,要求学校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入城后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引导教师既当老师又当父母,从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农民工子女,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使整个班级在教学质量上、学生在道德品格修养上、法.

律意识修养上齐步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学校教学管理的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