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知识
河南省洛阳市《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真题
![河南省洛阳市《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0706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河南省洛阳市《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文人相轻",这些错误观念与()相违背。
A、谦虚为怀,自知之明B、相互帮助,通力合作C、严以律已,以诚待人D、学习先进,共同提高【参考答案】B2.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先进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D3. 撰写公文必须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
A、逐级行文B、平级行文C、越级行文D、多级行文【参考答案】C4. 公民不可以对下列哪一情形提起行政诉讼()。
A.对行政拘留不服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 C.对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服 D.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参考答案】C5. 下列成语故事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固若金汤B.初出茅庐 C.殃及池鱼 D.高阳酒徒【参考答案】B6.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发送被申请人。
A、5B、7C、10D、15【参考答案】B7.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有权要求赔偿。
A、其法定代表人B、其主要负责人C、其继承人D、其权利承受人【参考答案】D8. 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民()人以上就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
A、10B、20C、30D、40【参考答案】A9. 发明专利在我国受保护的期限是()。
A、5 年B、10 年C、15 年D、20 年【参考答案】D10. 赵某逛电器商场,准备购买一台豆浆机,其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B.选择购买何种品牌豆浆机的权利 C.拒绝保安因商场失窃而提出搜查其背包的权利D.购买一台低价促销、有轻微划痕的豆浆机,一个月后以商品存在瑕疵为由提出退款的权利【参考答案】D11. 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选汇总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fcca9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e.png)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选汇总一、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与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大考点,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专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儿童心理学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发展,发展心理学则探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法律法规是一个重要考点。
教师应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教师职业行为、教育教学活动等做出规范。
三、教育学说与教育思想教育学说与教育思想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大考点,涉及到教育学派、教育理论家及其思想体系。
如中国教育史上的孔子、荀子、程颐等教育家,以及西方教育学派中如杜威、皮亚杰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四、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内容。
教师应关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新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
五、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到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管理法律法规等。
了解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的相关知识,对于担任教师岗位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六、信息技术与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网络教育、智慧教室等方面的知识。
七、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点之一。
教育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内容;教育统计则注重教育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
八、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师招聘考试的一大考点。
教师应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能够阅读、分析教育研究文献。
九、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教师应了解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演变过程,掌握明清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0276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8.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一、教育综合知识(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功能理解教育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明确教育的目的及其依据。
掌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掌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明确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教育制度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了解国外学制的发展趋势。
掌握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5、教育目的明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精神。
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2、认知过程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提高认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了解情绪情感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意志的品质和培养方法。
4、个性心理掌握气质、性格和能力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个性心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1、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2、学习理论熟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能够运用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4、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和特点。
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5、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类型和表征方式。
了解知识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基础1、教育法的渊源了解教育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掌握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和要素。
2、教育法律关系理解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能够分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5616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4.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培训文章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
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了解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难点以及常见题型,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考查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二、知识点梳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家的思想。
2、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制度、学校管理条例、教育行政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4、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考生需要掌握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5、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三、考试难点解析1、教育学难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明确教育制度与教育实施的关系。
2、心理学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特点,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并能实际运用。
3、教育法律法规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熟悉各种教育法律文书,如合同、协议等。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962d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f.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决定踏上教师招聘考试这条道路时,是不是感觉有点像要攀登一座高山,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公共科目复习大纲,给你的备考之旅来点实实在在的助力!先来说说教育综合知识这一块。
这部分就像是个知识大杂烩,啥都有!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到教育心理学的微妙洞察,再到教育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可真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就拿教育学原理来说吧,你得清楚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发展历程。
比如说,以前的教育可能就是先生拿着戒尺,学生摇头晃脑地背书,而现在的教育可讲究得多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教育心理学也别小瞧,它能帮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小朋友,明明很聪明,可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行,成绩总是不理想。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是对考试结果太在意,缺乏自信。
于是我就给他制定了一些小策略,比如考前放松练习,多给他鼓励和肯定,慢慢地,他的考试成绩就提高了。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咱们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这样的例子,加深理解。
再说说教育法律法规,这可都是些硬性规定,必须牢记在心。
比如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绝对不能侵犯的,老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也不能落下,这里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等等。
政治部分,你得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当下的发展方向。
经济方面,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得搞清楚。
法律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法律法规都得心中有数。
人文和科技部分就比较有趣啦。
人文知识能让你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你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复习的时候,可别一股脑地死记硬背,得有方法。
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多做些练习题,找找考试的感觉。
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招聘考试的公共科目复习就像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方法、有毅力。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
![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8ca2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a.png)
师聘请公共基础知识(教化学, 心理学, 师德)试题一, 填空题1, 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化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 社会主义主义老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养, 业务素养和心理素养。
3, 申请认定老师资格者的一般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 参与接着教化是中小学老师的权利和义务。
5, 老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果为主,做到客观, 公正, 精确。
6, 所谓老师德性,是指老师在教化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 施行义务教化的学校在教化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运用全国通用的一般话。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化目的是增加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 《教化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化经费为辅的体制。
10, 《义务教化法》规定,国家, 社会, 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化的权利。
11, 实施教化行政惩罚的机关,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化行政部门。
12, 学校对校舍, 体育设施, 消防设施, 各种仪器设备平安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 参与老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果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与老师资格考试。
14, 中学, 小学校园四周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 学校应当敬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化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 单选题1, "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老师严峻超编,不情愿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A, 《学校管理条例》 B, 《老师法》2, 老师之间要"虚心谨慎,敬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扶植,维护其他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切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化的--。
(A)A, "双赢"协作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3, 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在老师对待教化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知识》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69177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2.png)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A、32B、16C、24D、18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3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个历史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A、一B、二C、三D、四3(),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A、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B、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C、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D、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4《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组织的育人职能在我国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保障。
该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以()为根本任务。
A、家风育人B、劳动育人C、文化育人D、立德树人5北京2023年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某同学在准备“北京冬奥小课堂”的发言时,从网络上摘录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冬奥会奖牌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B、会徽“冬梦”以梦为灵感来源且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C、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D、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熊猫和中国结为原型进行设计6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驻留时间不断增加,进行体育锻炼已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适宜的运动是()。
A、举重B、跳高C、立定跳远D、拉弹簧拉力器7《金陵历代名胜志》记载,唐诗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杏花村”位于()。
A、马府街附近B、利济巷口C、石坝街北D、凤游寺一带8大自然中靖蜓点水的作用是()。
A、喝水B、繁殖C、清洁D、捕食9()是人脑中制造感情的场所,其老化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轻信他人。
A、额叶B、延正髓C、大脑皮质D、杏仁核10诗人笔下的诸多地景记忆都蕴藏于地名赋予的肌理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根据诗意和对联知识,下列横线处最适合的地名是()。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4c50a6edb6f1aff001f7a.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abf85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a.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教师招聘考试是为了选拔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进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可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下面将介绍教师招聘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考察考生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可能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政治理论的特点和主张,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2. 法律基础考试中也可能包含法律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包括宪法、民法、行政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律原则和规定,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和法规,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试可能涉及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学派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历史文化考试中也可能考察历史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化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文化常识,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5.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够了解和分析教育中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教育实践。
6. 社会科学考试中可能还涉及社会科学知识,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知识,能够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以上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可能涉及的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f27d67375a417876f8ff0.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一)1、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中常规教育媒介的是( )。
A、教育内容B、教育活动场所C、教育设施D、教师2、教育者为完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的要求,实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活动渠道,称之为( )。
A、教育手段B、教育途径C、教育影响D、教育媒介3、熟练的骑车,打毛衣是( )。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不随意注意4、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养是( )。
A、毅力B、情感C、意志D、兴趣E、教育能力5、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提出新教学论的原则包括( )。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C、强调理论知识的作用D、强调实践知识的作用E、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6、高二学生王强在上学途中遇到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他不顾周围一些人别被讹了的善意提醒,将老人扶起来,并陪老人一直等到家人来,王强的做法( )A、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值得提倡B、起到了引领社会文明的作用,值得充分肯定C、说明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D、说明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同事应注意保护自己7、从国际范围来看,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强化政府的权力在教育督导中的影响。
(判断题)8、双基教学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判断题)。
9、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现象的,所以它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判断题)。
10、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1、【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是教育者,不是教育媒介。
2、【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渠道。
3、【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有目的但是不需要付出意志力努力完成的,高度熟练的技能。
4、【答案】ABC。
5、【答案】ABC。
中公专家解析: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544a7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e.png)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心理发展与教育: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理解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学习心理: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问题解决与创新: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品德心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了解品德不良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二、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了解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掌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心理过程:掌握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人格与情绪: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情绪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三、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制度: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基本体系,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点。
2、学校与教师:掌握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了解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3、学生与教育教学:了解学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律要求。
四、现代教育技术1、教育媒体:了解教育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教育媒体的特点和优缺点。
2、教育信息技术: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多媒体教学: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定义、特点和模式,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基本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课程目标:掌握课程目标的设计原则和制定方法,了解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内容和特点。
3、课程内容与实施:了解课程内容的定义和类型,掌握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趋势。
4、课程评价与考试:了解课程评价的定义和类型,掌握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特点和考试改革的方向。
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28b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5.png)
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24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要求B. 教育目的主要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C.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D.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正确答案是:D.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D项表述错误。
2、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是()。
A. 促进人的生长发育 B. 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C. 繁荣经济、促进发展 D. 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正确答案是:D. 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
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各种政治人才,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
A、B、C项属于教育的其他功能。
因此,答案为D项。
3、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 B. 素质教育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C. 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D. 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答案是:A.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
A项错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C、D项表述正确。
因此,答案为A项。
二、判断题 4. 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因此教育是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第四个因素。
()正确答案是:错误。
教育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因此,教育不可能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而成为第四个因素。
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
![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c7581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c.png)
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什么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教师作为学校的灵魂,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基础,而公共基础知识则是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那么,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详细介绍。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内容,这些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础。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也包括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考察教师是否具备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也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内容,考察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
教师需要了解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工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必须了解和遵守的内容。
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也会涉及到教育法规的内容,考察教师是否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
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做到守法合规,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情操。
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也会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评估教师是否具备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忠诚的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
教师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和完善,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学习这些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①儿童利益最佳原则、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③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④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