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全套醛和酮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醛和酮是其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醛和酮是碳氧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化学性质醛是含有唯一一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醛分子的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羰基碳,而另一个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氢原子或者是一个有机基团。
醛的命名方式通常以带有羰基的碳作为主链,并在主链末端加上字母“-al” 表示它是一个醛。
醛具有一些特征性质。
首先,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其次,醛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独特的亚胺结构。
此外,醛容易与氨或者胺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醛在水溶液中有时也能形成相应的季铵盐。
二、酮的化学性质酮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连接着两个碳原子,且没有一个碳原子连接氢原子。
酮的命名通常以长的碳链为主链,并在主链两端加上字母“-one” 表示它是一个酮。
酮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和醛一样,酮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而且,酮不像醛那样容易发生缩合反应。
由于酮中没有活性氢原子,因此它不会像醛那样发生酸催化的亲核加成反应。
三、醛和酮的合成方法醛和酮的合成方法各异。
常见的醛的合成方法包括脱羧反应、氢化还原、氧化反应等。
通过脱羧反应,羧酸可以经过酰的转化形成醛。
通过氢化还原,酮可以还原为相应的醇。
氧化反应是将氨基醇酮氧化为醛或羧酸。
酮的合成方法包括羰基合成、酰基咪唑反应、酮的羟醇化、弱碱性环化反应等。
羰基合成是由酸酐和脂肪酸生成酮。
酰基咪唑反应是通过酰氯和亚胺之间的反应生成具有酮结构的酮类化合物。
酮的羟醇化是通过酮与过硼酸或缩水为盐酸亚胺反应生成氧代(亚)胺化合物。
四、醛和酮的应用醛和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对于醛,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食品工业中的食品保存和香精添加剂。
醛具有杀菌抑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有机化学第九章醛和酮
2-甲基丁醛
05
含羰基的最长碳链
06
使羰基的位次最小
07
复杂的醛酮用系统命名法
08
a
09
甲基丁醛
10
(2)脂肪酮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酮
1
2
3
4
5
4-甲基-2-戊酮
(3)不饱和醛酮要标出不饱和键位置
1
2
3
4
2-丁烯醛
1
3
4
3-戊烯-2-酮
2
5
2
1
苯乙醛
3-甲基环己酮
苯乙酮
环酮根据碳原子总数及所含羰基数 称为环某几酮
d+
d-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结构特点及反应类型
(一)亲核加成反应
-
+
亲核试剂Nu-
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试剂:
带负电荷或孤对电子
如:HCN,ROH 及氨的衍生物等
一些常见的亲核试剂
(一) 亲核加成反应
历程:
+
-
Nu-
慢
A+
快
动画模拟:亲核加成反应的机制
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
(1)电子效应
▽酮羰基碳所带的正电性程度低 ▽连有两个烃基,空间位阻较大
烃基的斥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增大
>
>
>
>
>
>
2
提高溶液的pH值
3
CNˉ浓度决定反应速度
1
如何提高此反应速度
4
羟基丙腈
1、加氢氰酸
加氢氰酸反应的用途
H2O H2O 增长碳链(多一个C)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碳以下的环酮
思考:芳香酮为什么不能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醛和酮
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点
-0.5
48.8
56.1
97.2
共四十八页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huàxuéxìngzhì)
δ δO CC
H
R (H )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机理(jī lǐ):
共四十八页
氨的衍生物能与醛、酮起加成反应,用于鉴别羰基的存在,称为羰基 试剂。
常用试剂:2,4-二硝基苯肼
R C
R'
O + H2NNH
NO 2
NO 2
R
-H2O
C
NNH
R'
NO 2
NO 2
黄色(huángsè)结 晶
反应产物用稀酸水解(shuǐjiě),可生成原来的醛、酮。用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
O
R1
R
CO
CO
R2
H
O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wùzhì),如甘油
醛
(HOCH2CHOHCHO)和丙酮酸 (HOOCCOCH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
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
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醛和酮的分类(fēn lèi)和命名
共四十八页
一 、亲核加成反应(jiā chénɡ fǎn yīnɡ)
亲核加成反应是羰基(tānɡ jī)的特征反应,亲核试剂NuA与羰基C=O反应。
醛和酮 有机化学
这种加成-消除实际上可以看成由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
R’
R—C=O + H2 N—G
R’ R-C=N—G + H2O
(六)加伯胺及氨的衍生物
R’ R—C=O +
R’
H2N—R H2N—OH
R—C = N-R Schiff 碱 R’
R—C = N-OH 肟
H2N—NH2 H2N—NH-
R’
R—C= N-NH2
C=O
+
d- d+
R-MgX
无水 乙—醚>
R—C—OMgX
—H3—O+>
R—C—OH
(五)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O (1) H—C—H +
-MgCl
1.乙醚 2.H3O+ (66%)
-CH2OH 伯醇
(2) CH3CHCH2CHO + C2H5MgCl
CH3
1.乙醚 2.H3O+ (68%)
CH3CH CH2CHC2H5 CH3 OH
醛和酮
醛和酮
羰基: C O
羰基碳与一个烃基和一个氢相连的化合物称 为醛,(甲醛中的羰基碳与两个氢相连), 羰基碳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酮。
O
(H)R—C—H 醛 简写: R CHO
O
R—C—R’ 酮
第一节 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O
121pm
121.7o C
H 116.6o H
平面分子
109o
例:
CH3
HO
C=O +
CH3
HO
H+ CH3 O CH3 O
R
HO CH2
有机化学中的酮与醛
溶解性较好,能与水、乙醇 等溶剂混溶
酮的相对密度一般比水小
酮的化学性质
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氧化反应 酮可以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醇 酮可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酮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酮的制备方法
醇的氧化:使用氧化剂如硝酸、高锰酸钾等将醇氧化成酮 羧酸酯化:羧酸与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酯,再水解得到酮 烯烃的羰基化: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酮 醛的还原:醛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成酮,如用氢化铝锂、硼氢化钠等还原剂
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减少酮与醛的浓度 穿戴防护用品: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减少皮肤接触 使用吸附剂: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酮与醛等有害气体 控制源头:对产生酮与醛的源头进行控酮与醛时,应穿戴专门防护服,以减少皮肤接触和吸 入有害物质。
酮的应用领域
香料合成:酮是香料工业中的重 要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香精和 香料。
塑料工业:酮可以作为塑料的增 塑剂和稳定剂,提高塑料的性能 和稳定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医药领域:酮在医药领域中也有 广泛应用,可用于合成多种药物。
化学工业:酮在化学工业中也有 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合成各种有 机化合物和聚合物。
羟醛缩合反应:两 个具有醛基的化合 物可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缩合反应,生 成羟基醛或酮。
醛的制备方法
醇的氧化:通过醇与氧气在铜或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醛 醛的还原:醛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醇 酯的水解: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醛和酸或碱 酮的还原:酮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相应的醛和醇
04
醛的性质
醛的物理性质
大学有机化学12、醛和酮
醛 和 酮 核磁共振
第十二章 醛和酮
§12-1 分类、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12-2 醛酮的制法 §12-3 醛酮的性质 §12-4 核磁共振
第十二章 醛和酮
醛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羰基:
C O
R C=O H 醛
R C=O R/ 酮
C=O 醛基 H
R=R/ 单酮 R≠R/ 混合酮
b.P. 78℃ K2 Cr 2 O7 H2SO4
控制条件 ① 控制氧化剂的量 ② 不断蒸出乙醛, 以防止继续氧化
CH3CHO
b.P. 20.8℃
⒉ 烃的氧化
炔烃水合制备相应的醛酮 HC CH + H2O OH C CH + H2O
HgSO4 H2SO4
HgSO4 H2SO4
CH3CHO
OH C-CH3 84% O
bp: 101 ℃
NaHSO3
O CH3CH2CCH2CH3 OH CH3CH2CH2C SO3Na CH3 =
=
滤液
过滤
=
蒸馏
O CH3CH2CCH2CH3
3-戊酮
=
分离
O 蒸馏 HCl 沉淀 H O CH3CH2CH2CCH3 2
(粗产物)
O CH3CH2CH2CCH3
2-戊酮
=
=
③ 与醇加成 R 干HCl C=O + HOR/ H R H OH R/OH,H+ C OR/ R H OR/ C OR/ + H2O
羟氨
R
/C
N OH
肟
R
R
/
R H2 N NH2
肼
R/
C N NH2
有机化学-醛酮
例1:
PPh3 + phCHO
?
6、与磷叶立德反应
例2:
CH2
例3:CH3ClH-CH2-OH CH3
CH3ClH-CH=CH2 CH3
7、与Schiff (西夫)试剂的反应
品红(染料)+SO2
无色品红醛试剂( Schiff)
甲醛 无色品红醛试剂 其它醛
硫酸 紫红色
紫红色
无色
酮 无色品红醛试剂 不反应(颜色不变)
Rˊ-CH-R OH
(仲醇)
O Rˊ-C-ˊRˊ+RMgX
OH
①干醚 ②H+, H2O
Rˊ—C—Rˊˊ (叔醇)
R
O RCH
+ HO R'
干燥HCl
OH RCH
半缩醛
H2O
O R'
OH
RCH O R'
HO R' 干燥HCl H2O
O R' R C H + H2O
O R'
缩醛
H2C H2C
H2C
OH O 干燥HCl
ll CH2=CH-CH2-C-CH3
?
CH2=CH2CH2CH2CH3
O ll CH3-CH-CH2-C-CH3 Cl
? CH2-CHCH2CH2CH3
Zn-Hg HCl
Cl
O C CH2CH3
H2N-NH2,NaOH 二缩乙二醇,200oC
CH2CH2CH3
(三)氧化反应
1、醛的氧化(R-CHO 氧化剂 RCOOH)
γ-溴丁醛 γ-bromobutyraldehyde
酮
O
有机化学第12章 醛和酮
离反应体系,才得到醛。
CH3CH2OH
K2Cr2O7/ H+ 50℃
CH3CHO
由仲醇氧化制得的酮不易氧化,此法更适宜制备酮。
有机化学
醛酮
16
CH3(CH2)6CH2OH
CrO3 . 吡啶 CH2Cl2 ,25℃
CH3(CH2)6CHO
95%
H3C CH CH CH2OH
巴豆醇
CrO3 . 吡啶 H3C CH CH CHO
O
CHO
CH3O
C CH3
OH
4-甲氧基苯乙酮
2-羟基苯甲醛 水杨醛
CHO
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
柠檬醛
O
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
有机化学
薄荷醛酮酮
12
二、醛酮的制法
1、烯烃氧化 (双键、H氧化)
R CH
C R' ① O3 R'' ② Zn/ H3O+
R CHO
+
O
R' C
R''
H2C C CH3
命名(羰基碳不计入烃基)。如:
H3C
O C CH2CH3
甲基乙基酮 甲乙酮
O C CH2CH3
苯基乙基酮
苯乙酮
O CH2CH3 苯基乙基醚
苯乙醚
原因:系统命名也有“苯乙酮”,结构与此结构不同。
有机化学
醛酮
7
(2)系统命名法
醛酮的系统命名与醇的系统命名相似。
A: 脂肪族醛酮的命名
脂肪醛的命名与伯醇的命名相似,脂肪酮的命名 与仲醇的命名相似。
环己酮1环己基2丙酮1苯基1乙酮苯乙酮苯基甲基酮巴豆醛肉桂醛chocho3苯基丙烯醛苯基丙烯醛2丁烯醛丁烯醛有机化学124甲基2正丙基戊醛4甲基3乙基26庚二酮4甲氧基苯乙酮2羟基苯甲醛水杨醛choohcho38二甲基27壬二烯1醛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柠檬醛薄荷酮cho有机化学131烯烃氧化ch二醛酮的制法双键h氧化有机化学142由炔制备炔烃水合ohchhgo分子内重排chchchohchcchcocl164含h的醇的氧化和脱氢h氧化常用氧化剂
醛和酮—醛和酮(药学有机化学课件)
+ COCH3
Br2
COCH2Br + HBr
卤仿反应
卤仿反应:如果醛、酮α-碳上有三个氢,三个氢被卤素原子
取代,使得碳碳键极性增大,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三卤
甲烷和羧酸盐的反应。
O
O
CH3C-R(H)+ 3X2
NaOH
OH CX3-C-R(H)
O
CHX3 + R(H)-C-O
O
O
CH3 C CH3 I2 + NaOH CI3 C CH3 NaOH CH3COONa + CHI3
有机化学/ 醛和酮
醛的特征反应
醛基上氢原子由于受羰基 的影响变得比较活泼,因此醛 具有不同于酮的特殊的反应。 醛能被弱氧化剂——托伦试剂、 斐林试剂氧化为羧酸。
一、托伦反应
托伦(Tollens)试剂是AgNO3与氨水生成的一种无色的 银氨配合物溶液,其中Ag+ 起着氧化剂作用,当它与醛共热时, 醛被氧化为羧酸,而它则被还原为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 形成光亮的银镜,因此该反应也称为银镜反应。
或浓H2SO4
H
或浓H2SO4 H
半缩醛
缩醛
➢ 半缩醛不稳定,很难分离。 ➢ 缩醛具有双醚的结构,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
以分离出来。
➢ 缩醛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合成中可利用此 反应来保护醛基。
一、加成反应
与醇加成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CH O
干 HCl
OH
H OH O
环状半缩醛(稳定)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O
C5 H3C4 H2C3 C2 HC1 H3
CH3 2-甲基-3-戊酮
C H3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醛和酮
课件
酮的普通命名法是按照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命名,例如:
2.2 系统命名法
选择主链:选择含有羰基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主链编号 :从靠近羰基一端编起 ,醛基总是在碳链一端,不用标明它的位次;而酮的羰基因不在链端,则须将羰基的位次标明。 命名:芳香族醛或酮的命名,是以脂肪族醛或酮为母体,将芳基作为取代基。
半缩醛(酮)继续与另一分子醇进行反应,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称为缩醛或缩酮,并能从过量的醇中分离出来。
缩醛(酮)可以看作是同碳二元醇的醚,性质与醚相似,不受碱的影响,对氧化剂及还原剂也是稳定的。但缩醛(酮)又与醚不同,它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酮)。
醛容易与醇反应形成缩醛,在反应过程中应不断脱除生成的水,并采用含水少的酸性催化剂(如无水的HCl、浓H2SO4等)。例如: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 醛、酮也能和氨的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2,4-二硝基苯肼以及氨基脲等反应,分别生成肟、腙、苯腙、2,4-二硝基苯踪以及缩氨脲等。其反应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这些氨的衍生物称为羰基试剂。
羰基化合物与羟氨、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缩合产物,都是很好的结晶,具有固定熔点,因而常用来鉴别醛、酮。肟、腙、苯腙及缩氨脲在稀酸作用下能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因而可利用这种反应来分离和提纯醛、酮。
芳醛和芳酮由于羰基直接与芳环相连,芳醛和芳酮的羰基进行亲核加成要比脂肪族醛和酮困难些。
与氢氰酸加成
醛、甲基酮(CH3COR)(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能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亦称α-氰醇。
氢氰酸与醛或酮作用,特别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进行得很快,产率也很高。
碱的存在能增加CN–的浓度,酸的存在则减低了CN–的浓度。 一般认为碱催化下氢氰酸对羰基的加成反应机理是: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歧化反应(Cannizzaro reaction)
无α-氢的醛在浓碱处理时,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即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
HCHO 浓 NaOH HCOONa
+ CH3OH
O RCH2CH + R'CH2CHO
稀 OH -
OH RCH2CHCHCHO R OH R'
OH
+
R'CH2CHCHCHO R' OH R'CH2CHCHCHO R
CH=CHCHO
+ RCH2CHCHCHO +
CHO
稀 OH -
+
CH3CHO
OH CHCH2CHO
含有α-氢的酮也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但产率较低。
O 2CH3CCH3
稀 OH -
OH CH3
O
CH3CCH2CCH3
卤代及卤仿反应
O —C—CH—
=
酸或碱 Br2
O —C—CBr— + HBr =
在酸催化下,分子内引入一个卤原子后,再进一步卤化要 困难些,因此有可能得到产量较好的一卤代醛、酮;在碱催化 下,分子内引入一个卤原子后,进一步卤代变得更容易些,所 以其它的α-氢也被取代。例如:
沸点
分子量相近时,bp.排序:烃类、醚 < 醛、酮 < 醇 如: 丙酮bp.=56℃ 甲乙醚bp.=8℃ 丙醇bp.=97℃
溶解性
低级醛、酮可溶于水。醛、酮都能溶于有机溶剂。 丙酮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第四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
反应历程
δ+
有机化学醛和酮
H
β α
O
-H,有弱酸性
NaOH
R-CH2-CHO
碳负离子
p- 共轭,使碳负离子稳定
1.醇醛缩合
稀OH-
4~5oC
2-丁烯醛 (α,β- 不饱和醛)
在稀碱溶液中, 含α-H的醛的α-碳可以与另一醛的羰基碳加成形成新的碳碳键,生成β-羟基醛类化合物,该反应称为醇醛缩合。
1. 与氢氰酸的加成(HCN)
适用:醛、脂肪族甲基酮、 少于8个碳的环酮。
R
C
H
O
+ HCN
R
C
H
CN
O
H
(氰醇)
(醛)
芳香酮不反应原因
电子效应
空间位阻
加碱可以促进反应
问题:下列化合物中,能与HCN加成的是:
答案: (1)、(2)、(3)、(4)、(7)。
下列化合物中,与HCN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A. 苯甲醛 B.2-丁酮 C.二苯酮 D.乙醛
性质:能与2,4-二硝基苯肼、HCN反应,与I2/NaOH发生碘仿反应,又能与FeCl3、溴水(bromine)和Na(sodium)反应
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酮式:20%
pKa = 9
存在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的原因:
CH
C
O
C
O
H
①亚甲基连接两个吸电子基团如羰基
② 烯醇式结构存在- 共轭
CH
苯乙醛 2-phenylethanal
例如:
● 多元醛酮: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
己二醛 pentanedial
例如:
1-苯基-2-丙酮
苯乙酮
1-苯基-1-丙酮
● 脂环酮:编号从羰基碳开始 ● 不饱和醛酮:(称某烯酮或醛)编号从靠近 羰基碳端开始,且标出不饱和键位置。 3-甲基环己酮 4-甲基-3-戊烯-2-酮
有机化学 醛和酮
二、同分异构
1.醛的同分异构:碳链的异构引起的。 2.酮的同分异构:碳链的异构引起的和酮羰基的位置不同引 起的异构。 3.相同碳数的饱和一元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三、醛酮命名 醛的命名
1. 脂肪醛的系统命名:含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 链,从醛基开始编号,称某醛。
HCHO
甲醛 Organic Chemistry
磷叶立德 又称维蒂希试剂
机理:
R1 Ph3P- CHR + R2 CO R1 R2 C O CHR PPh3 R1 R2 C O CHR PPh3
教材没有反应机理过程指示(箭头)
R1 R
2
C CHR + Ph3P=O
Wittig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生成的双键位置 确定,没有重排。反应活性:醛>酮>酯
无水HCl OC2H5 OC2H5
+
CH =CH CH =CHCH 22 OC OC H 2H 2 55
OC H OC 2 55 2H [O ]
H ,H2O CH2 OH
CHCHO OH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1.4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 亲核试剂,可与羰基加成,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 成碳氮双键
CH3CHCH2CHO OH
β-羟基丁醛
4.含有芳香环的醛,则将芳香环当作取代基。
CHO
CH CHCHO
CHO OH
苯甲醛
β-苯基丙烯醛
邻羟基苯甲醛
(苦杏仁油)
(肉桂醛)
(水杨醛)
Organic Chemistry HUAIHUA UNIVERSITY
酮的命名
1. 脂肪酮的系统命名:与醇的命名相同,连有羰 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有机第九章醛和酮
R(H) ( )
α—H的反应 的反应
一、亲核加成(nucleophilic addtion)反应 亲核加成( ) 反应机制: 反应机制: δ+ δR-C=O R`
Nu- 慢
OR-C-Nu R` 负氧离子中间体
A+,快
OA R-C-Nu R` 加成产物
亲核加成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亲核加成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CH3-C-CH3 O 芳香醛酮: 芳香醛酮: —CHO —C-CH3 O
二、醛、酮的英文命名: 酮的英文命名: 改作“ , 醛:将烃名词尾“e”改作“al”,例 将烃名词尾“ 改作 如: CH3CHO Ethanal CH2=CHCHO CH3CHCH3CHO CH3 Propenal 3-methylbutanal
第三节 醛酮化学性质
酮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 醛、酮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羰基,可以发生多 种化学反应。 种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亲核加成
OδC C +
δ
R (H)
H
α-C及α-H的反应
醛、酮的反应一般可归纳如下: 酮的反应一般可归纳如下:
δ+
—C H
δC=O
亲 亲核试剂带负电荷部分 核 先进攻缺电子的碳原子 加 成 亲核试剂带正电荷部分 反 后进攻富电子的氧原 应 子 醛的特征反应
1,3-diphenyl-1, , , 3-propanedione 茴香醛 (anisaldehyde) )
CH3-O-
-CHO
—CH=CHCHO 肉桂醛 (cinnamaldehyde) )
请同学们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请同学们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5-甲基 乙 甲基-3-乙 甲基 O CH2CH3 基-4-庚烯 庚烯 CH3-C-CH-CH=C-CH3 -2-酮 3酮 ethyl-5CH2CH3 methyl-4CH2=CH OH hepten-2-one CH3CH2CH2-CH-CH2CHCHO 4-正丙基 羟基 己烯醛 正丙基-2-羟基 正丙基 羟基-5-己烯醛 2-hydroxy-4-n-proryl-5-hexen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
O+
(CH3)2C=OH
质子转移
OH + (CH3)2C=O
第六节 醛酮的反应 一 醛酮的结构与反应 二 羰基的亲核加成 三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四 共轭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和还原 五 -活泼氢的反应 六 醛酮的氧化
亲核加成 氢化还原
一 醛酮的结构与反应
O
CCH
H
-活泼H的反应 (1)烯醇化 (2) -卤代(卤仿反应) (3)醇醛缩合反应
(3)交叉式
O
L
S
MR
(4) R-M重叠
O S
L
M R
(5)交叉式
O
S
M
LR
(6) R-L重叠
R与L、M、S 之间的相互作 用大于羰基氧 与L、M、S 之间的相互作 用。所以,三 个交叉式中 (3)最稳定。 三个重叠式中 (6)最不稳 定。
加成产物 0%
若用烷基 锂代替格 氏试剂, 可以发生 正常的加 成反应。
O (CH3)2CHCCH(CH3)2 + (CH3)2CHLi
[(CH3)2CH]3C-OLi H2O
[(CH3)2CH]3C-OH
*2 醛、酮的极限构象式
O M
S L
R
(1)交叉式
O
M
L
SR
(2) R-S重叠
O L
M
S R
第十章 醛和酮
exit
本章提纲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 第三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醛酮的光谱特征 第五节 醛酮的制备 第六节 醛酮的反应
第一节 醛酮的命名 一 普通命名法
醛按氧化后生成的羧酸命名,酮看作是甲酮的衍生物。
CH3CH2CHO 丙醛
CH2=CHCHO 丙烯醛
O CH3CCH2CH3
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NaCCR
1 R'MgX
O RCC CR'
O 2 H2O RCR'
O
C6H5CdCl or (C6H5)2Cd RCC6H5
R’2CuLi
O
RCR'
O
O
-H+
+ CR
AlCl3 低温
Cl-
CR Cl O
CR
2 由羧酸制备
ArCOOH
H2O
R’Li
O
R’Li
ArC-OLi
OLi Ar-C-OLi
醛的氧化
C=C–C=O
(1)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2)碳氧双键的亲核加成 (3),-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 (4)还原
二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总述 2 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3 羰基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4 羰基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5 羰基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1 总述 (1)反应机理
碱催化的 反应机理
R
OH Ar-C-OH
-H2O
O ArC-R
R
ArCOOH + R’MgX
ArCOOMgX + R’ H
3 由酰胺和腈制备
ArCN -H2O
O ArCNH2
NMgB r
NH
-C10H7MgBr ArCC10H7-n H2O ArCC10H7-n H+
H2O
Cl
HCl
SnCl2
ArC=NH
ArCH=NH
H2O
O ArCC10H7-n
ArCH=O
OH
PCl5
ArC=NH
三 醛酮制备实例
*1 CH3
CN SnCl2/HCl CH3
无水醚
*2
COOH + 2CH3Li
H2O
CH=NH
CH3
H2O
CHO
O CCH3
O
Cl
O
O
*3 R'CCl + RCH=C H2 Lewis酸 R'CH-CH2CR' Na2CO3/H2O R'CH=CHCR'
四 异丙苯氧化重排-重要的工业制法
+ CH3CH=CH2 AlCl3
CH(CH3)2
O2
自动氧化
C(CH3)2
H+
O OH
C(CH3)2 -H2O O OH2
+
C(CH3)2 O+
重排
+ O C(CH3)2
+ O
C(CH3)2 H2O
亲核加成
+OH2 -H+
O C(CH3)2
OH O CH(CH3)2 C-O键断裂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二 系统命名法(参见第一章)
O CH3CCH2CH2CHO
4-氧代戊醛
OO CH3CCHCCH3
CH2CH=CH2
3-烯丙基-2,4-戊二酮
O
环己酮
O
CHO
2’-氧代环己基甲醛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
1 C=O双键是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的。 2 C=O是一个极性基团,具有偶极矩。 3 当羰基的位有羟基或氨基存在时,羰基氧原子可
C=O Nu-
Nu H+ C O-
Nu C
OH
酸催化的 反应机理
C=O + H+
Nu C
OH
[
+ C=OH
+ C-OH
]Nu-
(2)醛、酮的反应活性
R C=O > R C=O > Ar C=O
H
R'
R'Biblioteka 2 羰基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2)与HCN的加成 (3)与炔化钠的加成
与羟基或氨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以重叠 式为优势构象形式存在。
第三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
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 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 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 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族 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 于1。
H+
*4
OH
-H2O
SOCl2
(n-C4H9)2CuLi
KMnO4
O
O
HOC(CH2)4COH
O
O
n-C4H9C(CH2)4CC4H9-n
O
O
*5
O
C2H5OH
OC2H5 SOCl2
OH
O
O
O
O
ClC( CH2)2COC2H5
[(CH3)2CHCH2CH2]2Cd 无水乙醚
O
O
(CH3)2CHCH 2CH2C(CH2)2COC2H5
(1)醛、酮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1 两个副反应。
不发生正
常反应的 酮主要发 生“烯醇 化”和 “还原”
两个副反 应。
O
== =
(CH3)3CCC(CH3)3 + C2H5MgBr O
加成产物 80%
(CH3)3CCC(CH3)3 + CH3CH2CH2MgBr
加成产物 30%
O
(CH3)3CCC(CH3)3 + (CH3)2CHMgBr
第四节 醛酮的光谱特征
羰基的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1之间有一个非常强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CHO中的C-H键在2720 cm-1区域有 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键共轭, 吸收向低波数位移。
其它参见第八章
第五节 醛酮的制备
一 制备概貌
1氧化 2直接醛基化
烯烃
1 水合 2 硼氢化-氧化
炔烃
1 氧化 3 傅氏酰基化
芳烃
2 卤化-水解 4 加特曼-科赫反应
醇
1 氧化 2 频哪醇重排
醛 酮 氧化
取代
羧酸
羧酸衍生物
还原
乙醛和丙酮的工业制备
二 用羧酸、羧酸衍生物制备
1 由酰 卤制备
还原
H2/Pd-BaSO4硫-喹啉(罗森孟法)
LiAlH(OBu-t)3
RCHO
RCHO + HCl
O RC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