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学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 交流

第五章 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   交流

送郎歌(土家族)
送郎送齐堂屋中,返身转来辞祖宗, 送郎送齐堂屋中,返身转来辞祖宗,祖宗老爷多保 来无影子去无踪。 佑,来无影子去无踪。 送郎送齐大门边,返手摸个破铜钱, 送郎送齐大门边,返手摸个破铜钱,一个铜钱四个 缺了半边不团圆。 字,缺了半边不团圆。 送郎送齐屋檐梯,麻风细雨打湿衣, 送郎送齐屋檐梯,麻风细雨打湿衣,左手给郎高大 右手给郎高大衣。 伞,右手给郎高大衣。 送郎送齐龙门脚,雷风闪电大在落, 送郎送齐龙门脚,雷风闪电大在落,左手给郎扎腰 右手给郎扎衣角。 带,右手给郎扎衣角。 送郎送齐屋当头,郎上马背娇上楼, 送郎送齐屋当头,郎上马背娇上楼,郎上马背哈哈 娇在屋里泪流流。 笑,娇在屋里泪流流。
骁勇将军子龙 移腿向前凑近 俯身匍匐伏地 一一仔细禀明
若问主公皇叔 早已冲过大桥 三皇叔翼德 孤骑在桥头守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简介
锡伯族的一种文学形式。 锡伯族的一种文学形式。 念说按锡伯语叫“朱伦呼兰比” 朱伦”是长篇小说之意, 念说按锡伯语叫“朱伦呼兰比”。“朱伦”是长篇小说之意, “呼兰比”是读或念的意思。 呼兰比”是读或念的意思。 念说有一定的音律和节奏,读起来娓娓动听似唱似读合二为一。 念说有一定的音律和节奏,读起来娓娓动听似唱似读合二为一。 因为它一人读众人听,所以群众基础极为广泛, 因为它一人读众人听,所以群众基础极为广泛,成为他们充实生活 内容的一种重要文学活动方式。凡锡伯族人,不论男女老少, 内容的一种重要文学活动方式。凡锡伯族人,不论男女老少,不论 识字不识字的,只要一听到念说的曲调,精神马上为之一振, 识字不识字的,只要一听到念说的曲调,精神马上为之一振,觉得 那样亲切悦耳。哪怕他们读一封信、 那样亲切悦耳。哪怕他们读一封信、读一篇简单的文章或者读一张 便条,都离不开念说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觉得读起来琅琅上口, 便条,都离不开念说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觉得读起来琅琅上口,才 觉得惬意和满足。因此它正如一曲优美多变的旋律, 觉得惬意和满足。因此它正如一曲优美多变的旋律,给他们的生活 增添了无穷的兴致和情趣,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于是, 增添了无穷的兴致和情趣,给他们以美的享受。于是,念说便成为 他们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一种方式。 他们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一种方式。 念说是一种具有季节性的活动。它主要是在农闲时节进行。 念说是一种具有季节性的活动。它主要是在农闲时节进行。特别 是一到日短夜长的冬季,念说就普遍展开了。 是一到日短夜长的冬季,念说就普遍展开了。 那些念说的人大多数是男的,因为在解放前, 那些念说的人大多数是男的,因为在解放前,乡下的女子很少读 念说者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念说的技巧、音韵、节奏、 书。念说者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念说的技巧、音韵、节奏、曲 调也因人而异各有各的特点,自成风格。 调也因人而异各有各的特点,自成风格。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 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8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网络版)(1)

8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网络版)(1)

第八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第一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汉族民间文学而提出的,一般简称为民族民间文学,从范围上看,它包括我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民间文学作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承传的文学,它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特征第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以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

从内蕴到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正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内尺度和外标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就成了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之为本民族的心灵史,因为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总是努力的塑造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第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特征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受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形成某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地域化特色的先天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是适生于本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人文生态系统,它们共同使某一地域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化特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各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属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因为是直接由某地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共同孕育而成,所以它在内容题材上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二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域化改造现象。

原产生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传承到其它地域时,往往在内容题材及细节因素上会发生地域特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之间形成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功能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所具有的民族史、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娱乐审美等等多方面功能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学。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就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对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诗歌
少数民族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充满着生命力和感情的表达。

其中,蒙古族的“长调子”、藏族的“格桑花”等诗歌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民间故事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多根据民族传说和历史事件改编而成,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如满族的《白蛇传》、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这些传说故事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歌舞
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表现力强,多以民间节日和生活场合为背景,形式多样,颇具民族风情。

如彝族的“三月三”舞蹈、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舞蹈等,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四、绘画雕刻
少数民族的绘画和雕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多采用民族传统的图案和风格,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信仰、风俗和审美观。

总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和瑰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已经超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

民族民间文学教案模板范文

民族民间文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3. 让学生感受中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间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寓意。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如《民间故事》书籍、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一本《民间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文学吗?民间文学有哪些特点呢?二、讲解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来源和特点。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文学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间文学。

三、学习《民间故事》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民间故事》,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如勇敢、智慧、善良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理解。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2.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民间故事》,分享故事情节和寓意。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文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书籍,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故事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3. 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民间文学概述

民族民间文学概述

民族民间文学概述民族民间文学是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文学形式。

它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化。

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学,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如民歌、神话、民间故事、祝福和诅咒语等。

这些作品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传承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真实记录和反映。

比如《白蛇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都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

在不同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学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云南和西藏的傣族和藏族民间歌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景仰。

山西和河南的秧歌和踩高跷等民间活动,反映出了当地人民喜庆和工作生活的场景。

在现代社会,虽然被商业化和文化革新所冲击,但民族民间文学仍持续传承与发展。

一些作品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得到广泛的展示和传播,使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族民间文学。

同时,也有一些作家和文化人士将传统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推动着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独具特色,包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和研究。

在文化交流和多元继承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和保持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避免文化浪费和文化遗失。

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民族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为将来的研究和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民族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发展。

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学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可以通过创新传承方式、扩大传播渠道和培养新的创作者等方式,让民族民间文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之,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它载有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和研究,让它在现代文化中焕发新的光彩。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的分类
民间文学故事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体现了民间群众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将民间文学故事分为以下几类:
1. 神话传说类:这类故事描述了神话中的神灵、神兽及其各自的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 动物故事类:这类故事以动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动物的行为和言语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如《狐假虎威》。

3. 寓言类:这类故事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寓教于乐,传达道德、智慧或人生哲理,如《狼来了》。

4. 传统节日与习俗类:这类故事以传统节日和习俗为背景,展示了人们庆祝节日、传统习俗的故事,如《年兽的故事》。

5. 传奇与英雄故事类:这类故事描述了传奇英雄的伟大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如《嫦娥奔月》。

6. 爱情故事类:这类故事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对民间文学故事的一种分类方式,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分类方式。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各阶层的共同创作,但学界普遍认为其最主要的传播主体还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群众,它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事实上,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中,社会各阶层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尤其是随着具有匿名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任何人都可以脱离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而参与到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来。

因此,在当代社会,虽然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在短期内仍以中下层民众为主,但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民间文学的创作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而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从创作形式上看,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是集体创作。

与作家文学不同,它并非一时一地由个人独立创作,单向传播的,而是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由创作者与欣赏者双向互动,共同完成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在其雏形诞生之后就不断地处于一种“欣赏-再创作”的动态过程,随着它在民间的不断传播,所有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创作的主体,使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断发生着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得以与传播地域的地方文化,传播者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断融合,从而永远处于鲜活的,变化着的状态。

从民间文学传播的载体来看,其主要载体是通过口头流传,多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创作和传播主体主要是普通民众,而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这使得大部分民众不能使用文字作为载体进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民间艺术的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的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的民间文学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民间艺术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民间文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

它不仅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智慧与情感,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民间文学的特点、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民间文学的特点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众之间,传统口头传承、创作与传播的文学形式。

它反映了民众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常见的民间文学体裁包括民间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谣等。

这些作品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是民众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首先,民间文学注重口传心授。

在没有文字记录的古代,民众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文学作品代代相传,并逐渐发展出口头表演的艺术形式。

由于口头传承的特点,民间文学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创造性的修改,以迎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需求。

其次,民间文学着重于群众的创作参与。

民间文学不仅源于民众的生活实际和情感需要,更多地是由普通民众自发创作,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创作方式使得民间文学注重平民性,贴近民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

最后,民间文学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

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学体系。

二、民间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间文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民间文学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先人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民间文学对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民间文学作品常常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阅读、欣赏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安放。

同时,民间文学也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民族认同感,让人们更加自豪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最后,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

民间文学的范围

民间文学的范围

民间文学的范围
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民众生活和心声的文学作品。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谚语、歇后语、谜语等。

这些作品通常以口头传播为主,反映了民众的智慧和生活经验。

2. 歌谣:包括山歌、小调、童谣、劳动歌曲等。

这些歌谣以民间曲调为基础,表达了民众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3. 戏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皮影戏、木偶戏等。

这些戏剧作品以民间表演艺术为载体,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4. 诗歌:包括民歌、民间长诗、民间叙事诗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民间语言和形式表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5. 小说:包括民间传奇、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

这些小说作品以民间故事为基础,融合了历史、神话、传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学风格。

6. 散文:包括民间故事、寓言、随笔等。

这些散文作品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反映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

7. 其他:还包括一些民间文学形式,如对联、春联、民间绘画、剪纸等。

这些作品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展现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底蕴。

总之,民间文学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种文学形式和题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

11910年芬兰学派阿尔奈《故事类型索引》将故事分为三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三种。

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表演的文学样式、相声:相声是以显著谐滤效果的说学逗唱等语言技艺来描绘、讽刺社会生活、世俗百态的一种说唱艺术。

寓言:是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刺某种深刻精警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

寓言可分为动物寓言和人物寓言两种。

快板:戏曲中拍子急速的调子。

每于剧情紧张或人物心情激动时用之。

曲艺的一种。

有些地区叫“顺口溜”、“练子嘴”。

词儿合辙押韵,说时用竹板打拍,节奏较快。

歇后语:熟语的一种,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评书:曲艺的一种。

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

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史诗: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四章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学习提示】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现象的两种表现形态。

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产生,是作家文学的源头和母体,具有通俗易懂、口头性强、直接贴近人民大众生活,同生产劳动和歌舞、祭祀、婚嫁习俗、岁时节令等民间文化浑融为一体的有别于作家文学的鲜明特点。

民间文学哺育了各族作家的成长,给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养料;文人、作家对于保存、丰富、提高民族民间文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章,应结合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作家创作实践情况,认识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前者对后者的“乳娘”意义。

第一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共同处在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间文学由劳动大众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创作,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民间文学起始于歌舞、宗教、原始艺术浑融于一体的原始文化。

这是作家文学产生之前唯一的具有全民性的文学。

由于社会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社会分工、阶级分化,有一部分人,如政治首领、宗教祭师脱离了生产劳动,并掌握了文字。

特殊阶层的出现为文人文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进而出现了有“俗”、“雅”之别的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特别是鸿篇巨制式的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比作家文学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民间文化的结晶,是民间宗教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民间口头艺术表现手法的总汇,由此决定了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母体,是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的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民间文学对作家的成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乳汁,哺育着作家文学的健康发展。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原型和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民间的散文体作品,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在有史记载以前已经产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出现的志怪小说的源头。

后又经唐代传奇和宋代话本的促进作用,逐步过渡到明清章回小说。

民间文学作品举例

民间文学作品举例

民间文学作品举例
中国民间文学是源远流长的,其形成与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民间文学作品。

《木兰辞》是中国的民间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讲述了木兰为替父从军的故事。

她家只有一女,父亲受伤不能上阵,她决定代替父亲上阵求国家平安。

她克服了艰辛,几番艰苦,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木兰故事表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坚韧和勇气,传递的是对家国情怀的赞美。

而这种家国情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闹天宫》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代表作之一。

它讲述了孙悟空为了追求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生活,于是开始了精彩的大冒险。

孙悟空通过了无数的考验,最终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并为师父西天取经成功做出贡献。

这部作品深入人心,是中国读者耳熟的神话之一。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之一,其背景是北宋时期,描写了宋江领导的一群起义军攻破了黑暗势力,为人民爱国贡献的故事。

这部小说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军事文化、英雄文化和民族精神,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历久弥新,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深入耳熟能详,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无论是在音
乐、民歌、还是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这些民间文学作品都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才华。

自古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就有着丰富的口头传统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厚的历史、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动活泼的形象,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承方式、艺术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而这些传统在口头传承中得到了最好地保护和延续。

尤其是在交流不便、文字不通等条件下,口头传统成为了各个少数民族保存历史记忆和表达情感思想最重要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方式。

二、传承方式1. 口头传承口头传承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最主要的传承方式。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学作品大多是通过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的。

这种方式使得作品在口头表达中保留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加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2. 文字记录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字记录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学传承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文字记录,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作品得以被广泛传播和保存下来。

这为后人研究和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艺术特点1. 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地域广阔、种类繁多,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到壮族歌谣《田野上》,从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到彝族花灯戏,《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展现了多样性。

2. 融入生活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被融入到了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中。

这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3. 反映社会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反映。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少数民族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变迁。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又具有独性立学科。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在于: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是书面创作和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反应了这个歌民族或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反应的是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动机多与商业有关。

3、民间文艺学——交叉学科A、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汤姆斯首先提出了“for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

B、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C、德国:麦克斯-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菲提出的流传学派。

4、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①、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有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表现的三种形态:A、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B、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②、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③、变异性:指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对民间文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正、反两面)④、传承性:又称“传统性”。

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相传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特征即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民间文学大致范围

民间文学大致范围

民间文学大致范围1.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2.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第二是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为神话,第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3.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4.1920年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的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5.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老舍、钟敬文任副会长,该研究会出版了《民间文艺集刊》和《民间文学》杂志6.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口头文学和语言第二,表演艺术第三,民俗活动第四,传统手工艺第五,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7.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8.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民俗这一科学名词9.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历史地理学派,由于主要是芬兰学者所创造和发扬,因此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10.民间文学的主要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基本特征11.为什么民间文学有口头性特征?答: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因此又被称为"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文学"。

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2.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

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13.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14.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三五历记》记述了混沌之中诞生了巨人盘古15.《风俗通义》记述女娲造人16.神话研究概况p46 17.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阐述杨家将故事的价值18.民间传说的三个特征①可信性的内容②传奇性的情节③箭垛式的人物形象④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9.AT分类法名词解释: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法。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

浅析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以口头创作的方式,运用想象、联想、夸张等手法,创造出形象生动的故事,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还表达了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做简要介绍,以期读者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1.文学创作成就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以口头形式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其口头创作形式不断完善,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多。

从内容上来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如民歌、情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民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苗族的《芦笙恋歌》、白族的《五朵金花》等。

其中,藏族是我国最早出现民歌的民族之一,被称为“格萨尔王之歌”。

蒙古族民歌风格质朴粗犷,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江格尔》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蒙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部史诗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家园、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蒙古族神话传说《查姆与哈达》、苗族神话《十二个太阳》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作品。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还包括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在这些故事中,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有一些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例如,《夸父追日》中夸父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追日不止;《愚公移山》中愚公不畏艰难和困苦,勇于与自然作斗争等。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内涵。

其中既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诗歌、寓言等作品;也有反映民族风情文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四川民间文学作品

四川民间文学作品

四川民间文学作品
四川民间文学作品包括传统民间故事、民间歌曲、民间戏剧等多种形式。

1.《白蛇传》:这是一部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被改编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2.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川剧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例如《李逵负荆》、《杨门女将》等。

3.《朝天山》:这是四川藏区的一首著名民歌,歌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被广泛传唱和演唱。

4.《三峡好人》: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谣,讲述了在三峡大坝建设中,勇敢的工人们为保护家园而奋斗的故事。

5.《小草》:这是一首四川民间儿歌,歌词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小草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歌颂。

这些四川民间文学作品反映了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被指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 表演艺术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的手工技能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是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什么是“民间”?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有的认为“民”是以乡民为主的“民众”,有的认为它还包括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有的认为是广大劳动人民。

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民俗之“民”的范围较为广泛,它渐有包容任何种类的人群的倾向。

所有人都是可以传承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民众”的一员。

并且“民间”有其相对的一面,即“官方”。

怎样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即主要是指民间文学之外,它还贯穿在其他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如节日,民间信仰,手工艺,游戏竞技等活动中大都有民间文学的讲述参与。

因此,保护民间文学应当引起重视。

除了传统的做法之外,可以由政府组织各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或给各地的项目冠名,挂牌,宣传表彰,并予以拨款资助,行政支持,调查研究等。

民间文学的五个显著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和表演性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它也称为“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文学”等。

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一般来讲,民间文学都是在口头创作和传播的。

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在口头传播中,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与作家通过书面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文学才华不同,民众是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在日常生活现场来“表演”民间文学的。

神话是一种经典性的,重要的文学体裁。

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或者说,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

这种定义,是着眼于神话的文学特质。

而如果将神话作为一种特地语境中发生的文化现象来全面看待,它还是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上古初民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述形式。

神话的创作和讲述则是人类在蒙昧时期试图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一种社会活动或民俗生活。

神话有哪些种类?神话可以按民族或地域分有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又可按文体形式分,有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等大部分按神话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与社会生活神话自然神话是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

可分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文化是反映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的神话。

可分为文化文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什么是洪水再生神话?试分析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内涵。

洪水再生神话是一个具有广泛世界性的神话。

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

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传说与历史的区别1 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传说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时,经过了艺术加工,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本身,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编故事。

而历史记载要求内容真实,准确无误。

传说的历史真实性不在于历史记载的准确无误,而在于真实地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和评价。

2 历史观不同。

传说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能够真实地表达民众基于历史事实所作的朴素评价,而历史记载一般要考虑当政者的观点,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

3 取材的角度不同。

传说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取材,其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往往无关紧要,历史要选取重大事实。

传说往往选取人们感兴趣的一些人物或是事件的某一侧面来讲述生动的故事,而历史记载通常记载在历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作正面,全面的记述。

4 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传说与神话的区别1 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

传说中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事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度的,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2 神话与传说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是思维的逻辑,虽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但它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

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相信。

根据传说内容或题材不同,可以将传说分为四大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箭垛式人物由于情节缺少个性,一些典型的情节常被用于不同的人物身上,或者用以解释不同地方的风物。

如鲁班包公徐文长等箭垛式就是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身上,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

使之成为聚集着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

传说产生的途径有哪些1 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

这是传说形成的基本途径,大部分传说都是民众面对客观事物直接创作的。

2 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加工,使神话转为传说。

3将历史事实传奇化。

4 将完全虚幻的故事黏附在真实的事务上。

Ixie传说都是从民间故事转化而来的。

四大爱情传说是指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四大爱情传说的结局艺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

这种结局是民众在愿望上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孟姜女欢传说哭倒于长城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民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宏伟气势震撼人心。

它不仅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而且使长期处于专制重压下的穷苦人看到获胜和解脱的虚幻图景,令人感到慰藉。

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表达了弱势群体战胜强权的愿望以及对帝王权势的蔑视,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

梁祝传说化蝶相伴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摧残下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传说梁祝的灵魂化作蝴蝶永远相伴飞舞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而且意境优美,韵味绵长,堪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殿堂级的瑰宝和顶峰作品之一。

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又能使民众的愿望得到满足。

白蛇传法海变蟹本是妻离子散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大败法海,救出白娘子,法海躲到蟹里边,被人嘲笑。

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

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牛郎织女乞巧节孟姜女寒衣节阴历十月一日梁祝双蝶节阴历三月一日白蛇传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饮雄黄酒吃癞蛤蟆等民间故事广义的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

狭义的故事,是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区别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这三种文体,但他们也有本质的不同。

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

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使人。

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是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的,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民间故事的特点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着眼于生活,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区别于神话的主要特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

一般用从前,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山。

(区别于传说的主要特征)AT分类法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简称AT分类法什么是幻想故事?他有什么艺术特征?他有哪些常见的经典类型?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

童话除了一般故事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神灵,仙女,怪孩子。

2 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保留着古老的观念,信仰,习俗与制度人兽婚姻拿到主人公衣服国王也参加活动等等类型天鹅处女型故事田螺姑娘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狗耕田型故事蛇郎型故事狼外婆型故事怪孩子型故事神奇宝物型故事画中人型故事问活佛型故事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简述民间歌谣的分类法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可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时政歌儿歌(摇篮曲,游戏歌,教诲歌,谶谣,随感谣)六种按照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变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花儿,信天游,爬山歌。

)和小调(凤阳花鼓)两小类。

艺术特征1 天机自动,朴素浑成即真实,具有天然的意味2 形式多样,韵律和谐各地民族的民歌各有特色丰富多彩3 善用各种修辞手法赋比兴反复双关。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