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14年3月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共8分)
1.诗人常用‚月‛为意象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四句中的‚月‛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杨柳岸,晓风残月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绕船月明江水寒
2.对季节的判断有误的是(2分)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
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
D.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秋)
3.下面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请加以判断(2分)
①以哀景写哀②以哀景写乐③以乐景写乐④以乐景写哀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B.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他不忘沟壑,投笔从戎,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到祖国参加抗战。
C.尽管物换星移,但他那支配一切的火热激情并未随之有一丝的消退。
D.在科学上朝云暮雨的人是无所作为的。
二、阅读题(共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
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5.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B.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C.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
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
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
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
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不一般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C.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D.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2分)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3分)
⑵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
⑶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