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方向、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根本认识方法。
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它强调对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认识。
2. 联回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维系和推动发展的。
矛盾存在、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单纯的和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非平衡性和矛盾性,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矛盾对立的基础上推动事物发展。
4. 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逐渐积累和变化的过程,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突变,即量变引起质变。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变迁规律的科学认识。
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演进的规律,不同的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和进步的关系。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和阶级对立。
3. 社会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持续,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一切剥削的制度和阶级。
4. 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彻底否定的理论和实践,是解放人类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了具体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知识点和理论观点。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PPT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概念a.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b. 辩证法的内容与方法(2)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a.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b.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a.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比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a.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b.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2)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内在联系b. 认识的实践性与实践的认识性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性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a. 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b. 延续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a.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规范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 人民民主的全面实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b.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1.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a.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b.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因a.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b.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要求(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观点a.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b.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特点(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任务a. 探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b. 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特点a. 发展的基本特征b. 新时代的基本愿景(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任务a. 新时代的基本任务b. 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结语通过学习《马原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政大课知识点总结

思政大课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是偶然的、盲目的发展,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历史发展归纳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规律等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发展的总和。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对社会的生产力手段和人类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
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制度是阶级对抗的产品和产物。
从古代奴隶社会到中世纪封建社会,再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一直都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3. 社会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念之一,它是唯一能够解决社会矛盾、消灭社会剥削的制度。
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公有制和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源分配更加公平,保障了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4. 共产主义原理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实现之后,社会将没有阶级,每个人都能够按需取用。
共产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部署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的基本方针。
它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坚持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独有的一个概念,它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基础,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改革。
4.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化事业过程中提出的,一步走就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走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第三步走就是在本世纪末甚至稍后,我国将进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最新)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程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1848年《宣言》的发表。
6.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023马原理知识点总结

2023马原理知识点总结前言2023年,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者,我们需要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和总结。
本文将对2023年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和记忆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2.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剥削的经济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社会主义理论1.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阶段、最终目标等。
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多样性,具体实践中要根据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
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基本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布局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行。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制约,市场主体的类型和作用。
4.国家宏观调控和内外平衡: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作用,内外平衡的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新方向: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结语通过对2023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部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①基本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说简单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世界上各种现象总结出的一些根本道理。
这些原理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咱们所处的世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学科体系里那可是基石般的存在。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它是理解后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知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其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那些分支学问,都得建立在这个基本原理之上才能理解得透彻。
③前置知识:基本的历史、社会常识。
比如知道不同的社会形态,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之类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哲学概念,像物质、意识之类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多都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要是连基本的社会情况都不了解,就很难搞懂原理。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时候,好比分析社会咋就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又朝着社会主义迈进呢。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分析经济现象、社会问题啥的也能用到。
就像看为啥房价有时候会忽高忽低这种实际的经济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就能给个思考的方向。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马克思主义这门学科中属于最开始入门的导论部分,就像一本书的序言一样,给后面的正文内容搭起一个框架,让人有个整体上的大概认识。
②关联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那些唯物论、辩证法之类的知识紧密相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就像是一个大框架,把诸如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分析法这些具体哲学知识包在里面。
而且和政治经济学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也是相关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剥开资本主义现象看本质的理论基础。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难就难在它的概念比较抽象。
比如说马克思主义提到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容,这都是从宏观的、长远的历史角度去说的,不像我们平时直接能感受到的具体事情。
马原理笔记整理

马原理笔记整理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思想理论课程,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整理马原课程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
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个人的意志无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哲学等。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表现。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物质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3.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存在不同阶级的存在与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社会形态经历历史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进行探索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唯物的。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等基本概念。
3.实践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人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它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实现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发展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社会的阶级斗争,善于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
3. 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革命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革命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善于分析社会的革命力量,善于把握社会的变革规律。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在大一学习中,政治理论课程是必修的一门科目,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常简称为“马原”。
以下是大学大一马原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事物的辩证性、发展性和运动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是人类社会的总和。
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1. 社会形态发展规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2. 阶级斗争和革命规律: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观点: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革命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目标。
3. 矛盾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四、经济学1. 价值理论:价值是劳动的量度,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引发阶级矛盾。
3. 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必然性。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 国家学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体现阶级斗争的性质。
2. 政党学说: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推动社会变革。
3. 革命战争理论:革命战争是推翻压迫阶级统治的手段。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 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3. 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
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矛盾
-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
-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
5.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改变社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要点概括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关于物质世界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要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观点,强调人类社会存在决定人类社会意识的观点。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普遍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并且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社会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规律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并且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
四、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它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结果,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手段。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它强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六、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列宁主义的发展时期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应用都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的概括。
当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详细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论文,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造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新的社会制度将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重要性。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四、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管理来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的理想目标,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实现了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平等。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重要内容。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经济学;③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4、哲学基本问题就是什么: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②思维与存在就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差异:【哲学史,出材料分析】(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气;德谟克利特——原子与虚空;特点与局限: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就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②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
特点与问题: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如“原子”的不可入性、广延性、密度等机械性质)来解释世界,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与形而上学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列宁(2)唯心主义:①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
(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朱熹的“理在事先”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感觉、经验、意志、“心”)当作万物的本原。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就是被感知”;叔本华的“世界就是我的表象”;陆九渊的“宇宙便就是吾心,吾心即就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 等)唯心主义的问题在于:把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精神就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世界就是精神的派生;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就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①可知论认为世界就是可以被认识的,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但不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黑格尔、毛泽东等。
②不可知论认为世界就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就是可知论者,只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就是不可知论者),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
(4)一元论与二元论:①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②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与精神。
代表人物:笛卡尔。
二元论的问题在于:把物质与精神并立起来,以二元论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最后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①形而上学认为世界就是诸实体的集合②辩证法消解实体概念,认为世界就是一个过程,就是过程的集合体6、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1)列宁的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实在性。
(2)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不要做抽象的唯物主义者,抽象的唯物主义者因其抽象性而与抽象的唯心主义者在本质上就是同一的。
“抽象的唯灵论就是抽象的唯物主义;抽象的唯物主义就是物质的抽象的唯灵论。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7、马克思不就是抽象的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的抽象性就是很多唯物主义者共同的毛病,并且由于这种抽象性,唯物主义者所把握到的不就是现实的自然界与现实的个人,而就是抽象的自然界与抽象的个人。
(今天我们对于自然界与人自身的理解基本上都就是抽象的)8、意识:(1)意识的起源:首先,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发展的三个环节: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与心理——人的意识。
)其次,意识就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意识就是人脑的机能,就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本质包括两点:一、意识具有物质的基础:意识的载体与意识的对象;二、意识具有主观的特征)(3)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9、唯物辩证法(1)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所在。
①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就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
②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与要素就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她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三大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根本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3)发展的实质就是什么?发展就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4)防止工作中的过与不及的关键就是什么?质量互变规律。
要掌握一个“度”。
度就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她物,所以在认识与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5)什么叫做辩证的否定,如何理解?【重要】掌握“辨证的否定”:事物就是通过自我否定而向前发展的。
①否定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就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③否定就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唯物主义认识论就是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就是先验论。
1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重要】(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特征:①实践的观点: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识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②辨证的观点: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瞧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过程。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①离开实践来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把认识理解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所以旧唯物主义又叫做直观的唯物主义)②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认为认识就是一次性完成的。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与发扬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彻底坚持了科学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同时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就是:(1)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就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否认实践作用,把人的认识生物化、自然化的缺陷,即离开入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2)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直观化、凝固化、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由上面可知,与旧唯物主义相比,它就是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
它以实践观与辩证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只就是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狭义性、机械性、直观性、被动性的缺陷。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与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指什么?(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就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性。
理性认识就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两者关系:①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②割裂两者的关系会犯经验论与唯理论的错误(2)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与发展,并变成物质力量来改变世界。
补充:认识运动就是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不就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就是直线式的前进,而就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认识过程就是反复的与无限的。
14、两种对立的历史观:①唯心史观(英雄史观);②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15、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会又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说人民群众既就是历史的“剧中人”,又就是历史的“剧作者”,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与阶级分析的方法。
17、生产关系的定义:劳动者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关系。
生产关系就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18、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与的产物。
19、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因素);②地理环境;③人口因素。
20、社会意识可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称之为意识形态)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无阶级性的)2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共四点)【重要】书P98(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补: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23、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之间的关系时怎样的?(1)商品的二因素:①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就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②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耗费。
价值就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补充:交换价值:价值就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就是价值。
{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相互排斥又内在统一。
(2)劳动的二重性:①具体劳动就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②抽象劳动就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与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注意: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就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正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但就是这种过剩就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就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想比的绝对过剩。
25、资本积累的源泉就是剩余价值。
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剥削剩余价值;所以,生产剩余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8、剥削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就是什么?【重要】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乃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