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
新剂型的研发将推动中药在临床治疗领域 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中药新剂型的不断涌现,中药在国际 医药市场的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促进中药现代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满足个性化需求
新剂型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将推动中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体化用药的发展,新剂型 的研发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药临床药师还需要与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 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应 用。
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重要性
剂型改良能够克服传统中药剂型的缺陷,提高药物的 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新剂型研发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如缓控释制剂 能够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和剂量,提
高患者的依从性。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剂型改 良与新剂型研发
目录
• 引言 • 中药剂型改良 • 新剂型研发 • 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挑战与对策 • 中药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中药传统剂型存在服用不便、剂量不准确、质量 控制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临床需求。
剂型改良与新剂型研发能够提高中药的疗效、安 全性和稳定性,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02
剂型选择与工艺设计
根据药物特点和用药需求,选择 合适的剂型,如微球、纳米粒、 脂质体等,并进行工艺设计。
04
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研究
建立新剂型的质量标准,并进行 稳定性研究,确保新剂型的质量
可控和稳定。
新剂型的优势与特点
靶向性强
新剂型可使药物在体内具有更好的靶 向性,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 从而提高疗效。
02
采用新型辅料和制备工艺,提高颗粒剂的溶解度和口感,同时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首先是纳米药物运载系统。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制成纳米颗粒,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许多研究表明,纳米药物载体可以促进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中药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复方黄连素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黄连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抗菌活性。
其次是口腔贴剂。
传统中药剂型中,口服剂型存在药物直接经过胃肠道而受到低酸度和酶的破坏,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开发口腔贴剂,将中药直接粘附在口腔黏膜上,通过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例如,利用口腔黏膜贴剂制备的复方中药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是水溶性中药注射剂。
水溶性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注射剂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与传统的乳剂注射剂相比,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具有溶解度高、药物迅速释放、药效强等优势。
例如,利用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当归注射剂,在治疗贫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是透皮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非侵入性给药方式,可将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输入到循环系统中。
传统中药制剂由于药物成分复杂、黏稠度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微孔技术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透皮给药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当归透皮贴剂可以提高药物透皮吸收速度,增加治疗效果。
总之,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正在为中药的疗效和药物吸收速度提供了新的机会。
从纳米药物运载系统到口腔贴剂、水溶性中药注射剂和透皮给药系统,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将为中药研究和应用带来新的突破。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独特药物资源,凝结着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和临床经验。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饮片、汤剂和丸剂等,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对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可以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是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颗粒中,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并实现靶向输送。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通过靶向输送,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疾病部位,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其次是中药微胶囊的研究。
微胶囊是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包裹药物的药物控释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中药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颗粒、膜、纤维等多种剂型,以实现不同的药效目标。
例如,利用微胶囊可以制备含中药有效成分的颗粒,实现慢释效果,适用于长期治疗的需要。
此外,中药微胶囊也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服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有效成分贴附在贴剂表面的一种剂型,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药贴剂具有方便易用、渗透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非口服给药和局部治疗需求。
例如,中药贴剂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疼痛类疾病,通过贴剂贴在患处,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有一些进展。
例如,中药凝胶、中药胚乳、中药颗粒剂等。
中药凝胶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和中药有效成分组成的凝胶剂型,可以用于局部治疗。
中药胚乳是将中药有效成分包裹在脂质胶束中,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中药颗粒剂是将中药通过制粒工艺制成颗粒剂型,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总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药新剂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基础上,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剂型形式。
中药新剂型不仅可以使中药更方便、准确地使用,还可以优化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带来更大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载体技术: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与药物载体相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常见的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聚合物微球、脂质体等。
例如,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粒子可以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药效。
2.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是将中药微细粉末包裹在微孔或多孔材料中,并通过控制释放速度实现长期持续释放。
这种技术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给药频次,提高药效。
常见的微囊化技术有滚筒共混法、液滴干燥法、喷雾冷冻法等。
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微粒制备成纳米级别的粒子,通过其特殊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界面效应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纳米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中药活性成分溶解度低的问题,并减少给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4.排列技术:排列技术是通过对中药成分在给药系统内的排列和组合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药物释放速度和药效。
例如,通过在介质内加入适当的分散剂和吸湿剂,可以控制中药成分的释放速率和剂型的稳定性。
目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题和挑战:1.药效评价标准不明确:中药新剂型的药效评价需要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并与传统药物相对比较,才能真正反映出其疗效的提高程度。
2.药物制备技术不成熟:目前的中药新剂型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提升。
例如,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中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问题。
3.安全性问题:中药新剂型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新剂型的改变往往会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3、口服制剂
口服制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高效、 更安全的口服制剂。例如,口服纳米晶体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 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
二、药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人体细胞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基 因治疗已经在一些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在基因层面进行精 确的编辑和修复,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径。
谢谢观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在中药制剂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提高中药制 剂的疗效和稳定性。纳米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制剂技术,通过将药物制成纳米粒 或纳米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在中药制剂中,纳米技术可以应用于 药物的载体材料和制备工艺中,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 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需要加强 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药新剂型及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 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一、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1、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是近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药物新剂型之一。纳米技术能够将药物分 子精确地包裹在纳米级的微粒中,这些微粒可以直接靶向肿瘤、炎症等病变区域, 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目前,已经有多款纳米药物获得FDA批准用于临 床治疗。
2、疫苗创新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新剂型的应用领域以及新剂型对中药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一、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向1.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纳米载体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2.基因工程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改变植物或动物中药的基因组成,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3.微流控技术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中药有效成分以微液滴的方式进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二、中药新剂型的应用领域1.新型中药口服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经过纳米技术改良后的中药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2.新型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封装在外用贴剂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疗效。
3.新型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三、中药新剂型的应用带来的益处和挑战1.益处:中药新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稳定性,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2.挑战: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纳米技术虽然提高了中药的疗效,但其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伦理道德和安全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深入探索,以解决其面临的技术和伦理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瑰宝。
以往我国中药剂型主要包括丹、丸、膏、散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科研技术运用在制药领域,制药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我国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改变。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前言:中医和中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较长,中药对我国医学的影响非常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中药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中药的剂型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将西药制剂的方法运用到中药制剂中以后,我国中药制造出了缓释、控释制剂;中药靶向制剂;中药口服液和中药注射剂等新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的发展,弥补了中药制剂以往治疗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治疗的稳定性和疗效,使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就新型的中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制剂的使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详见于下文:1、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张淑丽[1]等在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对缓释和控释制剂进行了综述。
指出缓释和控释制剂是规定释放介质中,前者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后者缓慢恒速释放药物,两者的目的均是为患者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这类制剂的优点主要包括,首先能够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其次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较平稳,极大地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然后药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在服用时同样需要注意该类药物服用时不能咀嚼,以免发生药效突然释放,造成机体损伤;服用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需按医嘱定量服用;其发展主要是由原有的外用制剂向口服缓控给药方面发展,如现在使用的胶囊等都是发展后的中药缓解制剂;另外还从单方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向复方如复方卡托普利缓释片发展。
但是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在发展上也遇到了阻碍,主要是由于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在进行剂型制造时物理和化学的成分无法精准提炼,且提炼出的制剂在药效成分方面很难达到在同一时间释放药效,在服药后药物的成分代谢不一,在体内可能存在化合物相互作用,造成药带动力学发展滞后。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剂型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中药药物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剂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中中药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一、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患者易于服用、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在临床药学中,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胶囊的制备工艺和材料,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胶囊剂型。
例如,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慢释剂型胶囊,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药效持续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疾病。
此外,还有利用胶囊剂型将中药药物和西药药物进行配伍的研究,以实现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二、口腔贴剂型口腔贴剂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的药物剂型。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口腔贴剂型的制备原理是将药物涂布于一片可溶性的片剂上,当患者贴在口腔黏膜上时,药物会迅速溶解和吸收,达到治疗的效果。
口腔贴剂型的优点是便于患者使用,同时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能够避免胃肠道吸收不完全和首过代谢的问题。
因此,在中药药物剂型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三、纳米药物剂型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技术领域,在药物剂型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级别的胶体溶液或固体颗粒,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中药药物的研究中,纳米技术也被用于改进药物的负载、传递和释放等特性。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中药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缓释效果。
四、软膏剂型软膏剂型是一种外用药物剂型,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肌肤透皮给药。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软膏剂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外科创伤、皮肤疾病等方面。
软膏剂型具有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和吸收等特点。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软膏的基质和添加辅料,可以实现药物的慢释效果,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此外,软膏剂型还可以通过药物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达到改善疾病局部环境、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虽然这些剂型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剂型复杂、服用不便、稳定性差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和开发新的中药剂型。
一、固体分散剂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型剂型。
固体分散剂型是指将传统中药通过合适的载体转化为固体分散粉末,通过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使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充分结合,并在服用时能够迅速溶解和释放。
这种剂型具有药物效果明显、剂型稳定、用量准确和便于贮存等优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黄连等中药制备成固体分散剂型,并在抗炎、抗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也是当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是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纳米技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纳米级别的颗粒或囊泡,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治疗效果。
通过纳米化处理,中药药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稳定、均匀,并且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甘草等中药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颗粒或纳米胶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贴剂是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另一热点。
中药贴剂是指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配方混合制成贴片状,然后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剂型。
中药贴剂具有剂型简单、用药方便、易于贴敷和吸收迅速等特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逍遥散、透骨草等中药制备成贴剂,并在治疗疾病、舒缓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促进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中药的研究与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求,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中药新剂型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三个方面来阐述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药新剂型是指在传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更适应现代人的用药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控释技术、纳米技术、载体技术等。
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载体材料进行包裹和缓释,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纳米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粒子化成微纳米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载体技术是指将中药成分通过纳米级载体进行包裹,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中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新剂型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临床应用和市场应用两个方面。
临床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目前中药新剂型在治疗慢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通过药物控释技术制备的中药长效制剂,可以减少患者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费用。
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中药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市场应用是指中药新剂型在药品市场的销售和推广情况。
目前,许多中药新剂型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和上市许可,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
例如,包括中草药干燥浓缩丸、中草药制药颗粒、中草药胶囊剂、中药注射剂等在内的中药新剂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总的来说,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中药新剂型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传统医药学的交叉研究和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
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传统的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之处,比如煎煮时间较长、口感苦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碌而忽视了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就出现了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
这种剂型通过控制中药在胃肠道的释放速度,延缓其溶出时间,使药物能够持续释放,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凝胶基质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质地均匀、不挥发、易于涂抹等优点,可以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形成持久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同时,中药外用凝胶剂型还能够减少药物的皮肤刺激性,改善患者的使用体验。
三、中药颗粒分散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是将中药颗粒与分散剂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可以在水中快速分散,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具有剂型稳定、药物释放均匀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四、中药贴剂剂型中药贴剂剂型是将中药药物与贴剂片材相结合制成的一种剂型。
它具有无需煎煮、方便携带、长效持续等特点,可以提高药物在局部部位的疗效。
中药贴剂剂型还可以通过贴敷部位的温热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中药的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研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药口服溶出缓释剂型、中药外用凝胶剂型、中药颗粒分散剂型和中药贴剂剂型等新剂型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使中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剂型与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药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中药研发新剂型 范例
中药研发新剂型范例
近年来,中药在国际医药领域逐渐受到认可和关注。
为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用药便利性,研发新剂型成为了中药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中药材黄连为例,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黄连的苦味和口感较差,患者在服用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其用药依从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团队利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中药口服溶液剂型。
该溶液剂型利用纳米技术,将黄连提取物制成微粒,使之在水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的悬浮液。
通过对黄连微粒的表面处理,减少了其苦味和口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用药依从性。
经过临床试验,这种新型中药口服溶液剂型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比传统的中药剂型,其口服溶液剂型具有以下优势:
1. 便于患者服用:口服溶液剂型无需咀嚼和吞咽,患者只需直接饮用即可,方便易行。
2. 快速吸收:由于微粒的纳米化和悬浮液的特性,药物能够更加迅速地被消化道吸收,提高药效。
3. 提高药物稳定性:悬浮液制剂比传统中药剂型更稳定,能够
避免回潮、氧化等问题,保证药物质量和效力。
基于以上优势,这种新型中药口服溶液剂型有望成为中药制剂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中药的临床应用以及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
浅谈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摘要中药制剂为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病情有缓有急,病症有表有里,因此对于剂型的要求也有不同。
为了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根据药物的性质,也对剂型和制剂的要求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中药制备工艺逐步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剂型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近年来,新开发的中药新药的剂型日趋符合临床要求,剂型改进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然而中药剂型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顺应市场需要,促进中药剂型改革,加强中药管理,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概况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中药新剂型的出现相对于普通制剂来说,在体内可以发挥定时、定位和提高疗效的作用,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和研究将中药现代化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从现代中药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微囊、吸入制剂、促透剂、软胶囊、靶向制剂、气雾剂、纳米粒的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1. 缓控释制剂近年来口服中药缓控释制剂已经研发方向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缓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其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该剂型可以使药物治疗作用持久,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中药成分复杂,虽然具有疗效但也伴随着毒副作用,如单味药雷公藤将其制备成缓释制剂,不仅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殖泌尿系统、造血、心血管及皮肤黏膜损害。
控释制剂是近20年来开发非常快的产品之一,其中关于渗透泵片和胃漂浮型等控释制剂的应用有很多研究报道,潘卫三制备了中药复方泡腾型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剂型以良好的零级控释释放,释放率可达到 96 %以上,明显优于普通渗透片。
2. 微囊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型剂型,目前国内外已经有30余类药物制成微囊。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
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在新型药物制剂和新制剂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新型药物输送系统(DDS)可以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行为,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吸收,改善药物的体内布特征、提高治疗效果或改善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等,实现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和用药方便的目的。
我国重点加强了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研究,这些药物新制剂课题对调整我国制药产业的结构和制剂技术的升级换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缓控制剂和透皮给药制剂两方面的研究说明药物新制剂研究进展。
1. 1. 1. 1.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对于药品制剂的开发也越来越多样化,制剂工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在近年掀起了一定的高潮。
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or Extended Release)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且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至少要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的制剂。
控释剂尽可能使药物释放接近“0”级药代动力学,即单位时间释放固定量的药物,同时使药物的释放更加具有可预见性,不受胃肠道动力,PH值,患者年龄以及是否与食物同服等因素的影响。
1.1. 1.1. 1.1. 1.1. 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口服给药缓控释给药系统主要有:缓控释片剂,缓控释胶囊,近年来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也有较快的发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药效和使用方式的深入研究,中药药剂的新剂型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旨在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中药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药注射剂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通过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快速吸收。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涉及提取、纯化和制剂工艺等多个环节。
当前,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纯度、改善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
例如,一些研究将传统的中药注射剂通过纳米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稳定、更易于保存和输送。
其次是中药胶囊的研究。
中药胶囊相比于传统的中药剂型,具有服用方便、不易变质等优点。
中药胶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药效和改善溶解度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胶囊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大大提高中药胶囊的药效和溶解度,并且减少胶囊与胃酸的反应。
第三是中药贴剂的研究。
中药贴剂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在患者的身体部位,通过皮肤吸收的方式给药。
中药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贴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以及提高药效等方面。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改变中药贴剂的成分和制剂工艺,可以提高贴剂的透皮性和药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中药微细粉剂、中药水剂等新剂型的研究。
中药微细粉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以便患者直接服用。
中药微细粉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颗粒大小和提高溶解度等方面。
中药水剂是将中药加工成液体剂型,以便更方便地服用。
中药水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新剂型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通过改变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和成分,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改善服用方式,并且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些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摘要: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发挥中药作用以及将中医药推广至全世界的直接载体,中药新剂型又必须符合中药用药的特点,新剂型是中药发展的未来,促进中药被人们更好的利用,所以新剂型的发展将是不可停止的。
本文简述了中药传统剂型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osag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tract: Biotechnology has an in-depth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evelopment of all fields of medicine in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 natur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herbal medicines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plays a great ro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mported into today’s high-tech and bio-engineering technology is bound to rise t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revolution. It will promote the wh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ok place on the use of a new breakthrough in a new leap forwar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f new formula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verview.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New medicine; Research; Development目录1 前言 (3)2 中药传统剂型 (3)2.1 中药传统剂型的概括 (3)2.2 中药传统剂型的研究 (3)2.2.1 丸剂 (4)2.2.2 散剂 (4)2.2.3 膏剂 (4)2.2.4 丹剂 (4)3中药新剂型 (4)3.1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4)3.1.1 缓释和控释技术 (4)3.1.2 中药鼻腔给药的剂型 (5)3.1.3 中药口服液 (5)3.1.4 中药气雾剂 (5)3.1.5 中药软胶囊 (5)3.1.6 透皮吸收剂与膜剂 (6)3.1.7 中药靶向制剂 (6)3.1.8 中药新剂型——冰剂 (7)3.1.9 中药新剂型——纳米制剂 (7)3.1.10 中药微球制剂 (7)3.2 其他中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7)4 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谢辞 (9)1前言随着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开发研究新产品、新剂型成为医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新的制剂与开发新化合物实体相比,具有成本小、周期短而见效快的优势。
中药剂型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不论是 哪一行业 , 都需要不断创新 进取 , 中医药事 业发展需要 疗 的特点而不盲 目求新 。中药制剂 的原料来 自于 中药材 , 要 达到上 定 的新动力和新工艺 。 利用新工艺和新材质 制造 出新型 中药剂型 述要求 , 就要合理地从药材 中提取 出适合现代剂型加工的有 效组分 才能够保证 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 国的中医药事 和必 要 的 辅 助 组 分 , 减少无效和有害组分 , 根 据 得 到 的 提 取 物 的 量 业, 保证 中医药能够在世界 医学舞台上长存 , 就应该利 用一定 的方 及有效性选择适宜的剂型 , 这就涉及 到建立并完善 中药优 良的 ” 有 式和技术来提炼新型中药剂型 。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 , 能够 为相关 效性 ” 试验平 台以及与之相关 的提取工艺的合理性 问题 。日本汉方 部 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颗粒剂 的研发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 了可借鉴 的经验 , 了解其物质基 1 软胶囊与滴丸软胶囊与滴丸发展迅速 础 和药效学基础 , 进行合理 的组合或裁减 。如含丹参的心血管类 方 随着 时代 的进步 , 人们对 于软胶囊 、 滴 丸软胶囊 以及滴丸 的接 剂必须 同时提取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 , 剂型及 工艺的改变可能影响 受程度越来越普遍 , 所 以说 , 中医药 中软胶囊 、 滴丸软胶 囊与滴丸的 药效学及药动学的改变 。 例如去氢骆驼蓬碱乳剂在小 鼠体 内胃、 肺、 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正是如此 , 为了更好地保证人 们对 于中医药的 肝脏 、 心脏 中的分布均高于混悬液组 , 且在 胃内的分布大大高 于其 好感度 , 就应该重视这 三种 中药剂型 的研发 。以上 提到的三种 中药 它脏器 。 金雀异黄素是从 中药槐角 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 剂型最 主要 的优势在于能够填充脂溶性强或者水溶性 的成分 , 同时 物 , 对恶性 肿瘤 细胞有较广泛 的生长抑 制作 用 , 且 能诱导 白血病细 由于软胶囊 的外壳 , 所 以承载的药量 比较大 , 相对 于有需求 的顾 客 胞 以及某些实体瘤细胞 的分化等 。 将金雀异黄素壳 聚糖微球与普通 更加实惠 。比如 中药 中添加味道 比较独特 的, 复方大蒜 软胶 囊中添 胶囊进行小 鼠口服体 内药动学 比较 , 表明微球改变 了药物的分布特 加有 大蒜 , 一般人很难接 受这种味道 , 而将大蒜放入 软胶囊 中就 可 征 , 普通胶囊 以肝脏分布为主 , 微球 以肺为 主 , 而且在体 内各脏器 中 以有 效地掩盖 大蒜 的气味 , 同时这种 中药能够有 效降低血 脂 , 防止 的浓度下 降比较缓慢 , 可 以较长时间维持一定 的药物浓度 。 患者 出现血栓 。还有很多种 中药类 型都拥有这种 软胶 囊独特 的性 中药剂 型的研发机构并不在少数 , 为 了能够更好地保证 我国 中 质。 但是使用软胶囊并不是全都是优势 , 也有一定的劣势 , 比如说使 医药 的发展质量和速度 ,就 应该重视 中药剂型研发机构 的构建 , 以 用软胶囊会延长药物 的崩解时限 , 导致整个药物的溶出度降低。对 保证 中医能够在世界医学领域 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不断地创新 , 才 此, 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 来改善胶皮 , 使得 内容物能够更容 能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科技 的更新更好地服务 大众 。 易渗 出。 有一些 中药 可以使用大孔树脂吸附剂来 除去药物 中的无 效 4质 量 控 制 成分 , 以保 证 药 物 的 绝 对 活性 。 基 础中药制 剂的质量控制要 比一般化 学药物复杂 , 特别是 中药 上述 的一些多数是 复合 中药 , 要是针对单 味 中药 , 为 了保证 药 复方制剂 。对于 中药复方的新剂 型而言也不例外 , 特别在涉及改变 物的有效利用率 ,就能够很好地 降低 毒副作用 的同时保证 中药 剂 吸收途径或改变吸收速度 的剂 型时情况更 为复杂 , 如需要考虑释放 量。 对于单味中药的研究报道 比较多 , 能够有很好 的缓控释作用。 而 度 、 溶 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等指标 的剂型 。例如多种药材提取物所组 针对 复合 中药 , 也有许 多缓控释制剂 的报道 , 正是 由于利用缓控 释 成的缓释制剂 , 其 释放度 的标准就应 当仔细设计 。选择 的可测定成 制剂 能够很好地保证药性的释放 ,同时可 以缓解高血压和高血脂 , 分可能不是主要的药效学成 分 , 而主要 的药效学成分可能又难于检 比如一些 利用复方 山绿茶缓释袋泡剂 的中药 , 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 测 , 如果 是多组分同时发挥协 同作 用 , 释放度 的指标 以及缓 释工艺 用。比如左 金缓 释微 丸采用 由黄连提取出的盐 酸小檗碱与硬脂酸混 的设计也更加复杂 。 合上粉 , 以吴茱萸醇提取液作 为粘合 剂 , 用 乙基纤维素包衣 , 实现缓 全 文所说 的对 于我国中药剂 型研究 和发 展的论述 , 我们 能够十 慢释放 。脑络康缓释胶囊 内含人参茎叶总皂苷 、 银 杏叶提取物以及 分清楚地看 出, 保证 中药剂型 的创 新性 固然重要 , 但是保证 中药质 丹参 酮总酚酸等的、 合缓释颗粒 , 治疗血管性痴呆。 量也是重 中之重 。 如果在创新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忽视 了中药 2中药制剂 新工艺与新技术 质量 和药用价值 ,那么即使剂型再独 特也 没有存在 的价值 和意义。
中药研发新剂型 范例
中药研发新剂型范例中药研发新剂型通常涉及到创新的制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以提高药物的效果、稳定性和患者的便利性。
以下是一个中药研发新剂型的范例:项目名称:中草药水溶性颗粒剂研发背景:传统中药剂型多以汤剂、丸剂为主,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煎煮繁琐、服用不便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水溶性颗粒剂,以提高中药的便利性和患者遵从性。
目标:开发一种水溶性颗粒剂,将传统中草药转化为易于溶解的颗粒形式,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同时保持药物的疗效。
步骤:1.中药筛选:•选择具有疗效的中草药,并进行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2.工艺优化:•开发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包括提取、浓缩、颗粒化等步骤。
•优化工艺条件,确保制备的颗粒剂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3.质量控制:•制定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颗粒度、水溶解度、含量测定等指标。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批次的产品符合标准。
4.生物利用度研究:•进行水溶性颗粒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评估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通过比较与传统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验证新剂型的优越性。
5.稳定性研究:•进行新剂型的稳定性研究,包括储存稳定性、温湿度稳定性等。
•制定储存条件,确保产品在一定期限内稳定性良好。
6.临床试验:•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评估水溶性颗粒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优化剂型和用法。
7.注册申请:•根据研发结果,准备注册申请材料,提交相关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批准。
8.生产规模化:•将研发成功的水溶性颗粒剂进行生产规模化,确保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得到稳定控制。
通过这个范例,可以看到中药研发新剂型的关键步骤,从中草药的筛选到工艺的优化,再到临床试验和注册申请。
这个过程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药学、生物医学、药物化学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
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
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
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
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中药生物黏附制剂
中药散剂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类型,但易随唾液流散,在病灶部位滞留时间短,影响疗效又污染口腔,在口腔散中引入生物黏附技术可明显延长并提高疗效,且药物容量大,可减少用药次数。
中药新制剂的基础--中药标准提取物
中药标准提取物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药材进行提取加工而得到的一种具有明确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质量标准的一种中药产品,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其化学成分,是多种药理活性物质按特定比例组成的集合,继承了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体现着原中药材特定的中医功效,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组成复方,完全可以替代原生药使用,并且在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有相对明确的物质基础和特定的药理活性,可以说是现代中药制剂的基础。
中药制剂新技术工艺
现代中药制剂学已发展为多学科交汇的系统学科,最新的工艺技术不断应用于此领域。
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中药成分复杂,如何尽量多地提取有效成分,同时最大限度地除区杂质是减小剂量、提高疗效的关键。
目前广泛采用的水提醇沉法消耗大,成本高且生产周期长,提取效率低。
据报导有以下新工艺: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CO2)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物质的萃取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
超临界(CO2)临界温度低,操作温度低,能较完好地保存中药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不发生次生化。
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
2-4小时即可完全提取
操作参数容易控制,有效成分及产品质量稳定,药理、临床效果能够保证或更好。
具有灭菌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减小三废污染。
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内酯类成分的萃取分离。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是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沉淀剂,以吸附架桥和电中和方式与蛋白质、果胶等发生分子作用,使之沉淀,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以达到精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目的的一项新技术。
以壳聚糖为絮凝澄清剂制备抗感冒颗粒剂,比水提醇沉工艺更有效地保留指标成分的含量,且抑菌效果优于醇沉工艺,而成本降低。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省时、温度低、提取率高,用该法提取效果比常规水提醇沉工艺好。
膜分离技术
此技术可解决传统提取方法复杂、繁琐、提取率低及大量应用有机溶剂造成严重污染等问题。
用于除去中药提取液中存在的大量鞣质、蛋白质、多糖大分子物质及许多微粒、亚微粒、絮状物效果显著。
超滤技术
主要利用多孔的半透膜对液体中的成分进行分离、提纯、浓缩,可省去醇沉、水沉、浓缩、过滤、冷沉、灭菌工序,大大节省工时,缩短生产周期,有效成分含量较传统工艺高,从而保证了制剂质量。
此外还有酶化学技术、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半仿生提取法等。
纳米技术
现阶段的纳米材料,分为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二个层次。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开发制备单个粒径只有1-100纳米的中药纳米微粒,并把它们作为基本单元,适当排列成三维的纳米固体,即纳米中药。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中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治疗效果。
运用纳米技术对传统名贵中药进行超细开发,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程度,而且可以减少服用剂量,广义上可节约中药资源。
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剂型改革与创新建立在新辅料应用的基础上,新辅料的进展为中药新剂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着中药制剂的发展。
如环糊精衍生物可作为有效的渗透促进剂,吸收促进剂;纤维素衍生物可提高中药片剂的崩解度,解决全生药片由于纤维多、粘性小、弹性大、易松片的问题。
结语
我认为中药新制剂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浸出与纯化工艺和浸出物质量评价
方法及指标研究上,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浸出工艺将有效方剂中各药材所含有效成分都浸出,才能保持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综合疗效的特色,才能达到充分利用中药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加强资金、技术投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