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
化学中和热实验报告
化学中和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化学中和反应的热效应,通过测量实验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反应的热容。
实验原理在化学室中,常常需要进行中和反应,即一种酸和一种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针对一种中和反应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text{酸} + \text{碱} \rightarrow \text{盐} + \text{水} + \text{热}根据热力学原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来计算得到。
具体而言,若给定质量为m、摩尔热容为C的溶液,初始温度为T_1,与反应物发生中和反应后的最终温度为T_2,则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可通过下式计算:Q = m \times C \times (T_2 - T_1)在此实验中,我们将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进而计算出反应的热容。
实验器材1. 热量计2. 量筒3. 烧杯4. 酸和碱的溶液实验步骤1. 在热量计中加入适量的酸溶液,并记录其质量为m。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碱溶液,并记录其质量为m'。
3. 将烧杯中的碱溶液慢慢倒入热量计中的酸溶液中,同时观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4. 使反应完全进行,观察温度变化停止后,记录最终的温度为T_2。
5. 从实验室的环境中获取初始温度T_1。
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m、温度变化T_2 - T_1,通过实验装置的热容,即可计算出反应的热容。
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以下数据为实验记录的数据:实验编号T_1() T_2() m(kg) m'(kg)-1 26.5 37.2 100 502 25.0 34.7 80 403 27.8 39.5 150 75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实验的热容C:实验1:Q_1 = 100 \times C \times (37.2 - 26.5)实验2:Q_2 = 80 \times C \times (34.7 - 25.0)实验3:Q_3 = 150 \times C \times (39.5 - 27.8)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所得的热容,我们可以运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反应的平均热容,并进行误差分析等进一步研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 50 mL 或小于50mL 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
2.用一个量筒最取 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 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 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 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 并用温度计测量 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 并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 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 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 ,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上表。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 NaOH溶液的温度,记
入下表。
? (4)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 环形和玻璃搅拌棒
,
放入小烧杯中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 NaOH 溶 液环形一玻次璃搅倒拌棒入 小 烧 杯 , 盖 好 盖最板高温,度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 平均值作为计算 依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五、实验过程中的疑点、难点解析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 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 减少热量损失 ;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 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 (2)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 的数值都小于 57.3,这是因为反应时弱酸或弱 碱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热量。
酸碱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实验报告学生实验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中和热测定一、预习思考◆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 的变化特点;体会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NaOH)?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2、中和反应原理:H+(aq) + OH-(aq)===H2O(l);△H=-57.3kJ/mol中和热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Q=mCΔt(1)其中 Q为,m为,C为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t为;(2)因为m = V(酸)ρ(酸)+V(碱)ρ(碱),V(酸)=V (碱)=50mL,而酸的浓度是0.50 mol/L ,碱的浓度是0.55mol/L;且ρ(酸)=ρ(碱)=1 g/cm3、C=4.18 J/(g·℃),所以;?H??0.418(t2?t1)kJ/mol。
0.025◆实验用品1、0.1mol/L左右的盐酸、0.1mol/L左右的NaOH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滴定管夹、铁架台2、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采用)。
◆要点提示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4、中和热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57.3 kJ/mol,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二、记录与分析实验时间:年月日第节同组成员:三、数据记录与处理酸碱中和滴定数据表中和热测定数据表四、问题讨论2、中和热测定实验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实验成绩:第二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1000字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 同时注意:
(1)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结合原热 化学方程式 (一般2至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 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 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 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 ΔH 的换算关系。
3 2(g)===2CO
2(g)ΔH
=-590.25
kJ·mol-1②
①+②得:2Fe(s)+32O2(g)===Fe2O3(s) ΔH=-234.14 kJ·mol-1+(-590.25 kJ·mol-1)=-824.39
kJ·mol-1。答案为A。
已 知 298 K 时 , N2(g) + 3H2(g)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不可能反应完全(可逆
反应的特点),故Q1<92.4 kJ ·mol-1;题中两平衡为等效平衡,
即平衡时物质的含量相等,故 n(NH3)平也相等,由于第二种情
况下已有0.1
mol
NH
故反应再生成的
3
NH3比第一种情况少,故
Q1>Q2。
[正确答案] C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
2NH3(g)
ΔH =-92.4 kJ ·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1;向另一容积相同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5 mol N 2、2.85 mol H 2和0.1 mol NH3,达 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错因分析] 易错选C。本题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考虑,
一个反应的完成需要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
大学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学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1、仪器:大烧杯,小烧杯,隔热材料碎纸,盖板,温度计,环形搅棒,量筒。
2、药品:1mol/LHCI 1.1mol/L NaOH。
3、大烧杯放碎纸,放上小烧杯,周围隔热材料碎纸。
4、量取50毫升HCI于小烧杯中,测温,记录。
5、量取50毫升NaOH,测温,记录。
6、在小烧杯中,小心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盖板,温度计,环形搅棒搅动,读取最高温度。
7、平行实验三次,计算均值。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浓度的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反应,一般是一种反应物稍过量,通常用0.50mo l/L的HCl溶液和0.55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使酸完全反应。
2、测定要准确,记录温度要及时,中和热是通过测定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的,要知道每一阶段溶液的准确温度,需做好温度数据的记录。
3、注意仪器使用,在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后,要用水洗净温度计上的少量酸液,带入到碱溶液中会由于反应放热而影响到碱溶液温度的变化,还应选用两支不同的吸量管分别量取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4、注意保温,温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测量必须在相对隔热的装置中进行,保证装置的隔热效果,在测量温度时,应该选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作为测定值。
要点: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3、以生成1mol水为基准。
4、反应不可以生成沉淀(如Ba(OH)2+H2SO4=BaSO4+2H2O)。
中和热测定
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一页,共十六页。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计算原理; 2.掌握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测定步骤; 3.掌握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测定中的误差分析。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五页,共十六页。
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六页,共十六页。
四、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 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
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 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 过,如上一页图形所示。(实验装置图)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页,共十六页。
二、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 H+(aq) + OH-(aq)===H2O(l);△H=-57.3kJ/mol
2.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Δt
(1)其中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 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 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 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误差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误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和热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通常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酸和碱互相反应产生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会伴随着释放热量,导致溶液温度上升。
在实验室中,测定中和热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的热量变化。
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总是会伴随着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多个方面,本文将探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测定中和热时可能存在的误差之一是仪器误差。
在实验室中,测定中和热常常采用热量计来进行。
热量计的精度和灵敏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些因素,如热量计的校准不准确、设备老化等,都可能导致仪器误差的出现。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可以定期校准热量计,确保其准确性;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
实验操作中的人为误差也是可能导致测定中和热误差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操作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误差较大,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操作不慎导致试剂泼洒、量筒读数不准确、摇床摇动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实验人员应该熟悉实验步骤,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尽量减小人为操作不当的可能性。
温度和环境条件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中和热实验中,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反应速率和热量释放量,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
实验环境中的湿度、气压等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实验室应该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并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
除了以上几种可能的误差来源外,实验中的其他因素,如试剂纯度、反应物质量等,也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实验人员应该选择高纯度的试剂,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并在反应前进行必要的称量、溶解等操作,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测定中和热实验是一种精密的实验方法,可能存在多种误差因素。
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实验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温度和环境条件变化等。
酸碱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李大刚贵州省贵阳市修文中学 550200关键词: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摘要:在众多的化学参考书和复习资料以及在高考实验试题中,化学实验的误差分析是高中化学实验考题中一个重要的常见的考查内容,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误差分析,酸碱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
前三者在众多的化学参考书和复习资料中出现得比较多,而后者则很少见,即使有的资料书中也有出现过,但其介绍得不够多,不够全面。
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概括了该实验所有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及其详细的分析。
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无论所用的仪器多么精密,方法多么完善,实验者多么细心,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完全一致而会有一定的误差。
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如仪器构造不够完善、测量方法本身的限制、个人习惯等)会造成一定的误差(系统误差),由于实验者的感官的灵敏度有限或技巧不够熟练,仪器的准确度限制以及许多不能预料的其他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还有由于实验过程中犯了某种不应有的错误(如标度看错、记录看错、计算弄错等)引起的误差(过失误差)。
在高中化学实验习题中,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误差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误差分析已出现得比较多,而新增实验酸碱中和热测定的误差分析则不多见,为此笔者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对该实验中所有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作了详细的概括和分析,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1.隔热较差隔热较差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①混合酸碱后,未盖硬纸板,②大烧杯上的盖板(硬纸板)的小孔太大,③实验装置中小烧杯周围的泡沫塑料或棉花未填满,④向装有盐酸的烧杯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动作缓慢。
以上几种原因中的任何一种都有可能造成酸碱中和后放出的热量部分散失,根据酸碱中和热公式(△H = Q /0.025 = -0.418(t2– t1)/0.025 KJ/mol ),由于热量部分散失,即 Q偏小,则中和热△H偏小或热量部分散失,体现在终止温度t2偏小,则中和热△H偏小。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误差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误差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误差:例如,温度计的精度、搅拌器的效率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操作误差:在进行实验时,如果操作不规范,例如加入试剂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实验误差。
3.环境误差:例如,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电源的稳定性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提高仪器精度:使用精度更高的温度计、搅拌器等仪器,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规范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控制环境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稳定,以减少环境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报告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报告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报告》
中和热测定是一种用于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实验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了解
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从而推断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中
和反应的热效应测定,探究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特性。
实验中,我们首先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热量计、两种不同浓度
的酸和碱溶液,以及烧杯、玻璃棒等。
接着,我们将热量计装入烧杯中,向其
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并将温度记录下来。
随后,我们使用玻璃棒将碱溶液
缓慢滴入酸溶液中,同时用热量计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
当反应结束后,我们
继续记录溶液的最终温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从而得
出反应的热效应。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在中和反应中释
放或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深
入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中和热测定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特性,
为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能够增进我
们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理解,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实验原理: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这时的反应能量变化叫做中和热。
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
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 )、温度计、量筒(50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器。
0.50,ol/L 盐酸、0.55mol/L NaOH 溶液。
实验步骤:⑴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扣与大烧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器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⑵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 0.05mol/L 的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⑶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⑷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器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⑸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为了使计算更简便一些,我们近似地认为0.5mol/L 的盐酸和0.55mol/L 的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 3,所以50mL0.5mol/L 的盐酸的质量m 1=50g ,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的质量m 2=50g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0.55mol/L 的盐酸与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 1+ m 2)·c ·(t 2- t 1)=0.418(t 2- t 1)kJ 又因50mL0.55mol/L 的盐酸中含有0.025mol HCl ,0.025mol HCl 与0.025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molH 2O ,放出热量是0.418(t 2- t 1)kJ所以,生成1 mol H 2O 时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为025.0)(418.012t t kJ/mol实验思考:1、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酸碱溶液为什么一定用稀溶液?答: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已经完全电离,不会影响H ++OH -==H 2O 反应所产生的热量的测定。
酸碱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中和热测定一、预习思考◆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pH 计测量溶液的pH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 的变化特点;体会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测定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反应热,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原理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或 )()()()(HCl V NaOH V NaOH c HCl c ⨯=。
2、中和反应原理:H +(aq) + OH -(aq)===H 2O(l);△H =-57.3kJ/mol中和热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 Δt(1)其中 Q 为 ,m 为 ,C 为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 为 ; (2)因为m = V (酸)ρ(酸)+V (碱)ρ(碱),V (酸)=V (碱)=50mL ,而酸的浓度是0.50 mol/L ,碱的浓度是0.55mol/L ;且ρ(酸)=ρ(碱)=1 g/cm 3、C=4.18 J/(g ·℃),所以 Q = ;mol kJ t t H /025.0)(418.012--=∆。
◆实验用品1、0.1mol/L 左右的盐酸、0.1mol/L 左右的NaOH 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 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滴定管夹、铁架台2、大烧杯(500 mL )、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量筒(50 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采用 )。
◆要点提示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4、中和热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若不是57.3 kJ/mol ,则产生误差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二、记录与分析实验时间:年月日第节同组成员: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酸碱中和滴定1. 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分析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 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实验 次数 1 2 3 起始温度t1/℃ HCl NaOH 平均 值 终止温度 温度差 t2/℃ ( t2- t1) /℃
中和热视频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H=
0.418· (t2-t1)
0.025
kJ/mol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 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 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完全反应,减小误差
药品:
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
H+(aq) + OH-(aq)===H2O(l) △H=-57.3kJ/mol
2.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 Q=m﹒C﹒Δt (1)其中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2)因为m = V酸ρ酸+V碱ρ碱 且V酸=V碱 =50mL; 而酸的浓度是0.50 mol/L 、碱的浓度是0.55mol/L; 且ρ酸=ρ碱=1 g/cm3 、C=4.18 J/(g· ℃)。 所以 Q = 0.418(t2-t1)kJ。 (3)中和热计算公ol,则产生误 差可能的原因是:
1、条件:稀溶液,表示符号为aq 2、反应物:酸和碱 3、生成水的物质的量:1mol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 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kJ。 2)1L1mol/LKOH溶液和1L1mol/L的硝 酸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kJ。 3)1L1mol/LH2SO4和2L1mol/LNaOH溶 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 入?
中和热的测定分析
双 基
设 计
ΔH=-57.3 kJ/mol。
达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4
教 学
2.中和热的测定
课 堂
目
互
标 分 析
(1)实验目的:测定 强酸 与 强碱 反应的反应热,体验
动 探
究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实验装置:
教
当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堂
方
双
案
基
设
达
计
温度计
标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碎泡沫塑料
作
导
业
学
菜单
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计算盐酸和NaOH溶液的
教 学
平均温度并记为t1。
当 堂
方
双
案 设
④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盛有盐
基 达
计
标
酸的小烧杯中,并把NaOH溶液一次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
中,盖好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
课
前 自
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t2(为保证上述反应能充分
课 和热为
前
0.418(t2-t1)/0.025 kJ/mol
。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化学 选修4
教
课
学
堂
目 标
【实验目的】 测定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反应生 互 动
分 析
成1 mol水的反应热,即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2O(g)===O2(g)+2H2(g)ΔH1
Cl2(g)+H2(g)===2HCl(g)ΔH2 2Cl2(g)+2H2O(g)===4HCl(g)+O2(g)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 解析 ] 依次给三个热化学
ΔH的换算关系。
(2) 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 ΔH 也应乘、除
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
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3) 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 ΔH 的符号也随之改 变,但数值不变。 (4) 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 ( 固、液、
C. Q2<Q1<92.4 kJ
D. Q1=Q2<92.4 kJ
[错因分析]
易错选D。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可逆反应不能
进行到底,放出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生成的氨的多少。此题涉及
等效平衡及可逆反应的概念。题中热化学方程式表明: 1 mol N2(g)和3 mol H2 (g)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92.4 kJ·mol-1,而将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不可能反应完全(可逆 反应的特点),故Q1<92.4 kJ·mol-1;题中两平衡为等效平衡,
A.1∶1
C.1∶4 答案:B
B.1∶3
D.2∶3
解析: 设H2和 CH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 y,依据题意列出
方程组:
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
同时注意:
(1)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 化学方程式 ( 一般 2 至 3 个 ) 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 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 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
1 .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应把好两关:
(1) 隔热关。如小烧杯
周围的泡沫塑料要填满,盖 板两孔只要正好使温度计和 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 NaOH 溶液要迅速等。尽可 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 能减少________________ 。
(2) 准确关。如配制溶液浓度要准;溶液要新制,因久置 NaOH 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浓度不准;量取液体体积读数要准; 最高点 。 对温度计读数要读到________
(4)混合物燃烧放热求比例问题
可用常规的列方程组法,也可采用十字交叉法。 (5)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计算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6)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计算 ΔH =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
形成释放的能量
特别提示:计算反应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 N2(g)+3H2(g)===2NH3(l) B. N2(g)+3H2(g)===2NH3(g) 1 3 C. N2(g)+ H2(g)===NH3(l) 2 2 1 3 D. N2(g)+ H2(g)===NH3(g) 2 2
ΔH=2(a-b-c)kJ· mol-1 ΔH=2(b-a)kJ· mol-1 ΔH=(b+c-a)kJ· mol-1 ΔH=(a+b)kJ· mol
即平衡时物质的含量相等,故 n(NH3) 平 也相等,由于第二种情
况下已有0.1 mol NH3故反应再生成的NH3比第一种情况少,故 Q1>Q2。 [正确答案] C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 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kJ· mol-1 1 ②CH3OH(g)+ O2(g)===CO2(g)+2H2(g) 2 kJ· mol
④室温太低;⑤温度未取到最高点等。
1.直接测量计算 利用仪器测出温度变化再进行计算,如中和热测定: 用0.50 mol· L 1盐酸与0.55 mol· L
- -1
NaOH溶液各50 mL反
0.418[t终-t始] 应,测出t(终)、t(始),利用ΔH=- kJ· mol-1 0.025 进行计算。
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PO4)3F(s) + 3SiO2(s)===6Ca3(PO4)2(s) + 2CaSiO3(s) + SiF4(g) ② SiO2(s)+CaO(s)===CaSiO3(s) ΔH3③ 用ΔH1、ΔH2和ΔH3表示ΔH,ΔH=________。 ΔH1① ΔH2 2Ca3(PO4)2(s) + 10C(s)===P4(g) + 6CaO(s) + 10CO(g)
-1
[错因分析] 易错选C。本题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考虑, 一个反应的完成需要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 新的化学键(释放一定的能量),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 1 3 对大小。由图可以看出, N2(g)+ H2(g)===NH3(g) 2 2
-
ΔH=(a
-b)kJ· mol 1,而1 mol的NH3(g)转化为1 mol的NH3(l)放出的热 1 3 量为c kJ,所以有: N2(g)+ H2(g)===NH3(l) 2 2 c)kJ· mol 1,即N2(g)+3H2(g)===2NH3(l)
A.-824.4 kJ·mol-1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答案:A
D.-169.4kJ·mol-1
解析:把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变为: 3 3 2Fe(s)+ CO2(g)===Fe2O3(s)+ C(s)ΔH=-234.14kJ· mol- 2 2
1
① 3 3 3 - C(s)+ O2(g)=== CO2(g)ΔH=-590.25 kJ· mol 1② 2 2 2 3 ①+②得:2Fe(s)+ O2(g)===Fe2O3(s) 2 ΔH=-234.14 kJ· mol 1+(-590.25 kJ· mol 1)=-824.39
①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时,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包括数 值、符号)。 ③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时,ΔH的数值不变,符号相 反。 ④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计算时,一定要准确判断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
[2010·广东理综]在298 K、100 kPa时,已知:
[解析]
先研究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再观察所给的几个原热化学方程式,对这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进 行合理的 “ 变形 ” ,分别将② ×3 ,③ ×18 ,然后再将①+② ×3+③×18,即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从而找到目标热化学方
程式和几个原热化学方程式ΔH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 ΔH=ΔH1+3ΔH2+18ΔH3
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
热。
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由磷灰石[主要 成分Ca5(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 + 21SiO2(s) + 30C(s)===3P4(g) + 20CaSiO3(s) +30CO(g)+SiF4(g) ΔH
-
ΔH=(a-b-
ΔH=2(a-b-
c)kJ· mol-1。 [正确答案]
A
2.间接计算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求解 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 之间、物质与反应热之间量的关系直接求算物质的量或反应热。 (2)依据燃烧热数据,利用公式直接求算反应热 Q=燃烧热×n(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3)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
①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 ②适当加减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出待求的热化学方程 式,反应热也要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从而得出待求热化学方 程式的反应热。 ③在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要注意反应热的符号以及反应 热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间的比例关系。
2.导致“测定误差”的因素
根据计算关系: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1+m2) · c· (t1 -t2)。其中溶液的比热容c是已知的。对于给定的反应m1和m2也 是定值,这样求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57.3 kJ/mol,取决于溶 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及温度的变化。引起中和热有较大误差
的因素有:①溶液浓度不准;②溶液取量不准;③隔热较差;
)
[错因分析]
易错选B。本题首先应确定3.6 g碳在
6.4 g氧气中燃烧生成的CO、CO2的量;热量Y kJ为1mol
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CO2的热量、热量X kJ为3.6 g碳单质燃烧 生成 CO 、 CO2 混合物的热量。不能认为生成的 CO 、 CO2 各为 0.1 mol。 根据题干知:碳的物质的量为0.3 mol,O2的物质的量为0.2
【变式 4】
已知:
3 3 Fe2O3(s)+ C(s)=== CO2(g)+2Fe(s) 2 2 ΔH=+234.14 kJ· mol-1 C(s)+O2(g)===CO2(g) ΔH=-393.5 kJ· mol-1 3 则 2Fe(s)+ O2(g)===Fe2O3(s)的 ΔH 是( 2 )
- -
kJ· mol-1。答案为A。
已 知 298 K 时 , N2(g) + 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相同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1;向另一容积相同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95 mol N2、2.85 mol H2和0.1 mol NH3,达 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Q1=Q2=92.4 kJ B. Q2<Q1=92.4 kJ )
-1
ΔH=+49.0
ΔH=-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