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20f4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4.png)
(一)生活的概念 (二)生活的分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 生活的概念
从词源上考察,在汉语中生活意指“人的各种活动”, 即“生存、活着”;“生涯、生计”;“人的各种活动”。
在英语中,生活有名词与动词之分。名词“life”含有 (state of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人生、人的生 存状态)之意;动词“live”意为“have existence as a plant or animal,be alive ”(生存、活着),“pass ones life in a specified way”(以某种方式生活), “enjoy life intensely ”(享受人生)。
“失范”理论 控制缺乏说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三、学生生活与学习压力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 生活的概念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则将生活理解为有生命的东西。 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是生命体在环境中的活动 过程。 杜威在他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 “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 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梁漱溟甚至把生活等同于生命。他说:“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 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生'与‘活' 二字,意义相同,生即活,活亦即生。”
(二)社会学解释(P250)
“差异交往说” “亚文化群理论” “失范说” “手段一目标说” “控制缺乏说”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较表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 生活的概念
从词源上考察,在汉语中生活意指“人的各种活动”, 即“生存、活着”;“生涯、生计”;“人的各种活动”。
在英语中,生活有名词与动词之分。名词“life”含有 (state of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人生、人的生 存状态)之意;动词“live”意为“have existence as a plant or animal,be alive ”(生存、活着),“pass ones life in a specified way”(以某种方式生活), “enjoy life intensely ”(享受人生)。
“失范”理论 控制缺乏说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第三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三、学生生活与学习压力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一) 生活的概念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则将生活理解为有生命的东西。 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的就是生活,是生命体在环境中的活动 过程。 杜威在他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 “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 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梁漱溟甚至把生活等同于生命。他说:“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 际上是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生'与‘活' 二字,意义相同,生即活,活亦即生。”
(二)社会学解释(P250)
“差异交往说” “亚文化群理论” “失范说” “手段一目标说” “控制缺乏说”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
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较表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c79923c84868762caaed5b0.png)
• (4)亚文化群理论----科恩,与主流文化价 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
• 2、过程模式
• (1)标签论----贝克
• 3、韦伯的社会行为“理想类型” • 目的失范型;价值取向师范型;情感失范
型;传统型失范
•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 一、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 •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 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 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教育
6.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 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 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 7. 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A.情感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8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 为
章后练习
• 一、单选
• 1、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 是“心理缺陷论”,另一种是
• A.手段---目标说 D。挫折—侵犯说
B。控制缺乏说 C。差异交往说
• 2、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 向主要代表是
• A.失范说 B。目标说 C。控制缺乏说 D。标签论
• 3.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 A.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B。基础研究和基本思路 C。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 生生活
第一节 生活世界和学生生活
• 一、生活概述 • (一)生活概念 • (二)生活分类 • 二、生活世界 • 三、学生生活 • 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 2、过程模式
• (1)标签论----贝克
• 3、韦伯的社会行为“理想类型” • 目的失范型;价值取向师范型;情感失范
型;传统型失范
•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 一、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 •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 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 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教育
6.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 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 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 7. 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A.情感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8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 为
章后练习
• 一、单选
• 1、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 是“心理缺陷论”,另一种是
• A.手段---目标说 D。挫折—侵犯说
B。控制缺乏说 C。差异交往说
• 2、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 向主要代表是
• A.失范说 B。目标说 C。控制缺乏说 D。标签论
• 3.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 A.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B。基础研究和基本思路 C。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 生生活
第一节 生活世界和学生生活
• 一、生活概述 • (一)生活概念 • (二)生活分类 • 二、生活世界 • 三、学生生活 • 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教育学》第八章》课件
![《教育学》第八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09b5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2.png)
学习与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
教育需要明确习得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方法 实现这些目标
社会文化论
学生以社会和文化为背景,通过与老师、同学 的交互来获得新知识和能力
认知论
学习过程中,个体主动解决问题,积累知识并 运用知识来实现自己的需要
构建主义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根据各 自的经验,高度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积极参与
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 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将更加出色
教育中的技术
1 电子课程
有效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 在线教学
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节省无谓的通勤 时间
3 多媒体课件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更生动的 学习体验
4 虚拟实验室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和包容性实践
教育学第八章:教育的全 貌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次的领域。本章将深入剖析教育学的核心领域以及 与之相关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教育史纲要
传统教育
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生存 发展的载体和动力。
现代教育
未来教育
现代教育吸收了人类文化的精髓, 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育已经变 得越来越多层次化和多元化。
教育评价与考试
教育评价
一种衡量教育效果的方法
非标准化考试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从而充分体现出学习 的多样性
标准化考试
一种公正、公平的考试方法
教育质量的指标
包括知识技能、素养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课堂管理和纪律问题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底线依然是师生之间 的增进交流和关系
课堂纪律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31cb457ba1aa8114531d920.png)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27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激发
首先,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 的关系;
第二,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
第三,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 系;
第四,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两种倾向:两种适应类型:适应良好与不良的
适应。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7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
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 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其主要表现在人格 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5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 学校生活的差异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
以及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 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一)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
“挫折--侵犯说”
(二)社会学的解释
“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
“差异交往说” “控制缺乏说 失范说” “手段目标说 亚文化群理论”
“过程模式”: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
“标签论”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16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 的归因分析
《教育学基础》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ppt课件
![《教育学基础》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ed67d381c758f5f61f6774.png)
• 19世纪社会学家孔德(te)提出人类知识发展 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科学阶段。我 国学者石中英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原始知识型(神话 知识型)、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 型(科学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
• 另一种是“挫折一侵犯说”。
• 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 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 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心理学解释在分析一个具体个人为何会产生越轨 或犯罪行为时富有成效,但它难以解释作为一种群体或社会现象的越轨 或犯罪。
ppt课件
ppt课件
14
(三)日常生活与制度 化生活
1.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 复始的生活。它具有一种“自然”的特性。
2.制度化生活
制度化生活是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 种规范的生活,对学生而言,则指的是学校 生活。
ppt课件
15
第二节 学生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 范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23
(二)社会学解释
“差异交往说” “亚文化群理论” “失范说” “手段一目标说” “控制缺乏说”
ppt课件
24
表8-1 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 较表
失范行为类型 行为目的
行为特征 行为举例
运用理论
目的型失范 行为
谋取个体或群 体的功利性利 益
理性行为
财产型违法、犯罪,差异交往论
如盗窃、抢劫、诈 亚文化理论
ppt课件
3
(一) 生活的概念
• 另一种是“挫折一侵犯说”。
• 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 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 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心理学解释在分析一个具体个人为何会产生越轨 或犯罪行为时富有成效,但它难以解释作为一种群体或社会现象的越轨 或犯罪。
ppt课件
ppt课件
14
(三)日常生活与制度 化生活
1.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 复始的生活。它具有一种“自然”的特性。
2.制度化生活
制度化生活是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 种规范的生活,对学生而言,则指的是学校 生活。
ppt课件
15
第二节 学生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 范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23
(二)社会学解释
“差异交往说” “亚文化群理论” “失范说” “手段一目标说” “控制缺乏说”
ppt课件
24
表8-1 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特征及其失范理论比 较表
失范行为类型 行为目的
行为特征 行为举例
运用理论
目的型失范 行为
谋取个体或群 体的功利性利 益
理性行为
财产型违法、犯罪,差异交往论
如盗窃、抢劫、诈 亚文化理论
ppt课件
3
(一) 生活的概念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901e937fd5360cbb1adb11.png)
卢梭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开展的规律。
确立了能动的儿童观或学生观,把儿 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并首创发现教 学,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根 底。
赫尔巴特
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那么〞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3、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现代教育派与传统教育派之争
杜威 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经历和课程的系统
知识结合起来。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凯洛夫?教育学?
赞可夫 “教学与开展〞实验 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开展 主张以高难度进展教学的原那么。
布鲁纳 ?教育过程?
重视内容、重视构造 提倡发现法
儿童智力开展三阶段 : 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说课”
3. 说课的分类
➢考评性说课 ➢说明性说课 ➢介绍性说课
评审、招聘 听课后解释 传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P167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1、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我国: 孔子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完整的 教学论专著——?学记?
?教育学根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 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区分几组概念 P162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3、教学与自学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 的形式。
2、教学是进展全面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 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材料 1 2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课件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4d4f46767f5acfa1c7cd61.png)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1、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 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 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 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 “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 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 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一、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二、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三、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四、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养丰富人性的 学校
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1、学习压力的含义 (1)含义: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 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 可测、可评估的异常反映。 (2)因素: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个体的内部紧 张状态(压力体验);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 2、学习压力的现状——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 3、学习压力的影响 “恐学症”——中小学生流失大量——影响我国劳动者素 质、民族素质的提高。 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 人格障碍 4、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 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 个体身心素质因素
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一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该转变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造性的生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社会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社会要变革学校生活还设计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要变革学校生活还设计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问题设问题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酒店嘴中的肥肉被大肆抢夺各大酒店在这场竞争中几乎溃不成军
学习教育与学生生活(共8张PPT)
![学习教育与学生生活(共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f6d8911eb91a37f0115cb7.png)
解
释 “亚文化群体”
“标签论”
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造成
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受到破坏 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 社会为每个人规定了合法的目标,却没有 给人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相背离、相抵触
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而非它的原因
攻一击、、 重退要缩他、人焦(虑美、国恐社怖会学家 米尔斯)P255
5.人口流动,社会混乱 (教1师):互个动别性教重师要素他质人不:高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家正庭确生 理活解、创学新校和生“守活旧、”的社关会系文化生活、同辈群体生活。 第一二、节 学生学的生心的理生障活碍环的境表与现心p理24行1 为失范 攻家击庭、 生退活缩、、学焦校虑生、活恐、怖社会文化生活、同辈群体生活。
第6页,共8页。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 一、重要他人(美国社会学家 米尔斯)P255
▪ 1.重要他人: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 体人物。
▪ 2.重要他人的两个层次 ▪ (1)互动性重要他人: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
重要他人。家长-教师-同伴 ▪ (2)偶像性重要他人: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
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常见的心理障碍p241 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而非它的原因 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文化生活、同辈群体生活。 部分家庭不管孩子 “教育真空现象”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文化生活、同辈群体生活。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 2.常见的心理障碍p241 ▪ 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ppt课件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f7c0d482fb4daa58d4bd1.png)
13
2.两种认识的差异 (1)一种认识是把学校生活理想化 (2)另一种认识则是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
活的负面,认为学校生活单调演绎、封闭刻板, 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总相信外面的生活很精彩, 却不知不觉中放任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迷失在 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中。有一首歌曲提到“外面 的世界很精彩”
20
日本的校园暴力尤以年长学生欺负年幼学生最 为严重,1995年11月27日,东京附近一名叫伊 藤久志的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欺负,在家中 上吊自杀;12月6日,千叶市一名13岁的女中 学生也因相同原因自杀于家中。这是两星期内 连续两起因遭受欺凌而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
21
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如何理解这件事 情?
24
(2)家庭教育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 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 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 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 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 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 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 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 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 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 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 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 “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 的犯罪行为。
8
2.学校生活突出了“理性与理智”、“强制与 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等方面。
2.两种认识的差异 (1)一种认识是把学校生活理想化 (2)另一种认识则是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
活的负面,认为学校生活单调演绎、封闭刻板, 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总相信外面的生活很精彩, 却不知不觉中放任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迷失在 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中。有一首歌曲提到“外面 的世界很精彩”
20
日本的校园暴力尤以年长学生欺负年幼学生最 为严重,1995年11月27日,东京附近一名叫伊 藤久志的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欺负,在家中 上吊自杀;12月6日,千叶市一名13岁的女中 学生也因相同原因自杀于家中。这是两星期内 连续两起因遭受欺凌而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
21
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如何理解这件事 情?
24
(2)家庭教育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 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 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 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 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 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 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 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 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 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 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 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 “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 的犯罪行为。
8
2.学校生活突出了“理性与理智”、“强制与 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 会文化生活
1.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
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 特性:基础性;持久性 优势: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他教育无法比拟的
优势 负面影响: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有其局限性
8
2. 学校生活 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 特性:强制性 一,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 二 ,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 三,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在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 物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不可求,今日之日不可丢
3
2.空间维度 公共生活空间; 私人生活空间
4
二、生活世界 (德)胡塞尔:生活世界 (德)哈贝马斯:交往世界 (英)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 (德)海德格尔:日常共在世界 (匈)赫勒:日常生活世界 (法)列菲弗尔德: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美)罗蒂:以族为中心的人群共同体的生活世界 (法)布迪厄:游戏空间 (德)马克思:实践哲学
后,引起内心的愤怒、怨恨,表现出怒目而视,反唇相讥 破口大骂,讽刺挖苦、打击他人。有时寻找“出气筒”把 “气”出到无关的人或物上去。
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 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 四,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 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9
&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
活很精彩。
17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 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 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 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 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四种:
18
1. 攻击 受挫者把攻击直接指向使其受挫的人或事。由于受挫
1
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的概述 (一)生活的概念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
的生存状态相关。
2
(二)生活的分类 1.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5
生活世界: 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 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
统一的世界; 不是文本化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
世界 人的价值、人的意义
6
三、学生生活 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含学生身在
其中的交往与理解。
7
10
3.同辈群体生活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
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 地形成的群体。 学生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主要特征: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 的信息传递渠道 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功能:保护功能;发展功能 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 个体少受或免受 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 环境。 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 促进作用。 影响:积极;消极
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4
(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 1.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每天面对的真
实的人和具体的事,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同辈群体生活。 2.虚拟生活 网络世界
15
(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 1.日常生活 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而复始的生活。 特性:自然性;整体性 2.制度化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生活,对学
&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求学校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 的基础上, 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滥施形象权威,忽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那么教育效果势必大受影响;
其次,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 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
第三,学校生活必须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 优势。否则,学校的教育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学生的学校生活质 量就会下降或无法保证。
11
&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群体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 育提出的要求
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 影响。
12
4.社会文化生活 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
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
情 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
调学习活动。 &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对教
育提出的要求 应正视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中的经典理
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教育哲学命中:
Education as the Preparation of Live
塞)
——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
Education as Life
—— “教育即生活”(杜威)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生而言主要是指学校生活。 特性:强制性;功利性
16
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 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
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
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 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 只看到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