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2024年汶川大地震的个人心得感受
2024年汶川大地震的个人心得感受2024年汶川大地震,是我这辈子难以忘记的一幕。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正好在四川省雅安市的一个小镇上,亲身经历了这场震灾,亲眼目睹了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伤害。
这场地震不仅对汶川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威力。
当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正在家里休息。
突然间,地面开始剧烈地摇晃,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摇摆的船上,失去了平衡感。
接着,一阵巨大的噪音传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家里的家具、花瓶等物品便纷纷倒地摔碎。
我家的房子不敌地震的威力,屋顶垮塌,墙壁龟裂,一片狼藉。
我和家人被掩埋在瓦砾中,幸好没有受伤。
但是,眼前的景象让我彻底明白了地震的破坏力,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地震过后,整个小镇的景象堪称一片废墟。
很多建筑物倒塌,道路被毁坏,电力和通讯中断,人们四处逃散、惶恐不安。
我看到很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很多人受伤,很多家庭流离失所。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的破坏力和人们面临的困境。
在震后的灾难中,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各级政府组织了抢救和救援行动,医疗队伍奔赴一线救治伤者,救援人员帮助受困者脱离险境。
我也参与了救援行动,虽然力所能及,但这个过程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在灾区,见到很多志愿者和捐助者,他们不分昼夜地为灾区人民提供援助和帮助,让我感到无比的感动。
尽管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但我相信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通过这场地震,我对自然的威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是地球表面静止状态受到破坏时的表现。
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火山爆发等一系列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破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虽然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预警和减轻地震的破坏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然的威力和规律。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此外,在震后的重建工作中,我也学到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2024年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____年____月____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了四川大地,令无数家庭破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
在那个不幸的时刻,____时____分,一场7.____级的大地震震撼了整个地区。
连日来,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我们得以窥见这场灾难的惨烈景象。
每一幅图像都让人心生悲痛,每一句描述都令人感慨不已。
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教学楼在地震中轰然倒塌,众多师生被埋于废墟之下。
那些孩子们眼中流露出的渴望生存的眼神,令人动容。
在北川县城的救援现场,一位年仅____岁的男孩张吉万,肩负起了保护妹妹的责任。
他背着____岁的妹妹张韩,步履维艰。
家中长辈年迈,父母在外工作,小吉万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小小男子汉的责任。
他深情地说,他非常爱自己的妹妹。
在什邡市洛水镇的一处倒塌民房内,战士们经过____分钟的紧张救援,成功救出一名两岁的小女孩。
她被压在一位老妇人和一位成年男子身下,成年男子身受重伤,却顽强地支撑起断梁,保护着下面的亲人。
这一家三代的悲壮场景,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战士们来不及擦拭泪水,迅速将小女孩送往救护所。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但也同样见证了人性的伟大。
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与灾区人民紧紧相连,救援队伍夜以继日地在废墟中搜救生还者。
无数志愿者自发赶往灾区,投入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他们不畏辛劳,连续工作,甚至有人因疲惫过度而倒在了救援一线。
各地人民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共同为灾区人民提供支援。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不仅要祈求上天的眷顾,更要 mutual support(相互支持)和温暖。
每一个人的行动,每一份祝福,都是对灾区人民的鼓励和力量。
地震无情,但人有情,我们共同期待灾区的重建与新生。
2024年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二)在____年____月____日的下午____时____分,我国汶川县不幸发生了震级为____级的强烈地震。
减轻地震震害的几点思考
减轻地震震害的几点思考一、引言5.12汶川大地震破坏性巨大,造成大量房屋、道路、桥梁倒塌破坏,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人员财产损失巨大。
这次地震给中国人民产生了一次极大的心灵震撼。
汶川地震后,许多地方传言要发生地震,人们草木皆兵,对自己居住的房屋都在问“我的房子能抗几级地震?”,汶川地震表明,目前的科学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万一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大地震,灾害是否也和汶川一样大呢?如何减少灾害的损失,这是汶川地震后应该反思的问题。
二、汶川地震震害特点汶川地震后大批专家到灾区进行房屋应急评估、鉴定、灾后重建等抗震救灾工作,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震害调查和分析,得到了这次震害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山体滑坡十分严重,造成大量道理中断。
山脚下房屋被掩埋,或被滚石砸坏,河流中断形成堰塞湖。
(二)大量房屋倒塌,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三)房屋倒塌的规律基本上是:按89版后抗震设防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无抗震设防的农村建筑和城镇的早期建筑倒塌严重,农村建筑破坏比城市严重。
(四)生命线工程破坏十分严重,直接影响救灾工作。
三、减轻地震灾害的几点思考20世纪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人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目前我国由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任然是巨大的,如何才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呢?从地震中找原因,进行总结和反思,汲取经验教训,向先进国家学习,就能达到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地震的发生难以避免,扎实做好震情监测、震灾防御、地震应急、科普宣传等基础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的损失。
汶川地震警示我们:按照地震烈度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是保障建筑物安全、规避地震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地震防御为重点,学习和借鉴汶川地震应急的经验教训,针对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分阶段的逐步加以解决,切实增强全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今天在火车上看了徐有邻大师的上作,虽然总体上看的页数不多,但是还是收获颇丰的,简要总结如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用这个词来形容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也许不妥,但确实是这样。
抗震设计理论是庞杂而又枯燥难懂的,但是徐大师此书配了大量图片,论述直截了当,没有很晦涩和抽象的理论叙述,基本上都是从个人观点经过梳理之后直接形成文字,此乃大亮点之一。
书中内容是从作者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赶赴第一现场每天的手记整理而来的,因此内容很真实。
震害状况一章中论述了农居房屋、砖混房屋、底框房屋、框架房屋、古建筑、高耸结构几个方面,从每种结构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几种破坏形态,着实令人深思。
农居房屋是农村特有的产物,大多随意而建,没有任何规范而言。
早期的农居有土坯房、“干打垒”、木屋架、砖砌房等类型,所有这些类型中也只有最后砖砌房最接近规范设计,但是农民盖房的淡漠意识,图省钱,这些房屋大多没有构造柱和圈梁,砖混房屋缺乏构造柱和圈梁的“围箍”作用,就如同堆积木一般,地震来临,轰然倒下,造成人员伤亡。
砖混房屋是汶川地震中倒塌最多的建筑形式。
县城中有很多这样的房子,虽然也在关键部位设置了构造柱,也有圈梁,但是大量预制空心板塌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最根本的原因是板端构造没按规范设置,胡子筋随意设置,板缝无拉结,板端孔无豆石混凝土浇灌,这些导致预制板就是搁置在梁或墙上,在地震来临,墙体失效倒塌之后,沉重的预制板轰然断裂、塌落,这样的照片在汶川地震中频频可见。
底框结构是抗震不利的一种结构形式,上重下轻,上刚下柔,地震来临时,底部若不能抵抗足够的`地震剪力,将被“拦腰砍断”,然后上边二层变一层,三层变二层。
这对底部往往是大开间、商业集中、人多这些状况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底框结构底部抗震墙的设置是重中之重,现实中有很多为了过分强调大空间,图省钱,少设抗震墙或不设,甚至还减小柱子截面,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6级大地震之后,2022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又发生了8.0级大地震。
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
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
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
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
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
像8.0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
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
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
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
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
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及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摘要:基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本文对震害进行看分析介绍,并详细分析了典型的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的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能力,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wenchuan 8.0 heavy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on 12th May 2008,the seiamic damages of building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building,as well as its anti-seismicperformance,wasanalyed in detail,which as sociated with typical masonrystructure and frame structure .Suggestions were rasied finally.关键字:汶川地震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Keyword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ic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Frame structure1 引言2008年5月12曰汶川大地震!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隔32年后,发生在我国的一次毁灭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地震是伴生着地球的一种自然灾害,只要地球存在一日,地震就存在一天,威胁着人类。
在人对地震的认知有限、无法预报地震的时代,如何把房屋建得坚固耐震,是全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历史使命。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奋斗,吸取历次大地震震害的经验教训,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各类工程抗震技术。
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提出的“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到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直到今天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工程抗震设计的标准规范。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这次地震造成超过8.0级地震,导致了数千人的死亡和伤亡,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作为一个在这次地震中亲眼见证并参与了救援工作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和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力量。
首先,汶川大地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恐惧和震惊。
当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四川省的一个乡村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地震发生后,我和同伴们立刻感受到了地面的晃动和建筑物的摇晃,我们被吓得目瞪口呆。
随后,我们看到了一些房屋倒塌的场景,听到了人们的呼喊声和哭泣声。
这一切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地震的巨大威力,也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同时,我也对自然的力量产生了巨大的敬畏之情。
其次,汶川大地震让我见证了人们拯救和帮助他人的伟大精神。
在地震过后的几天里,我看到了许多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无论是从附近城市赶来的救援队员,还是当地居民和志愿者,都积极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
他们不顾个人安全,穿越废墟,搜寻被埋的人们,尽最大的努力挽救生命。
我与许多志愿者一起参与了清理废墟的工作,虽然很疲惫,但我们看到了每一块废墟下被挖掘出来的人们,我们就觉得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这次地震使我明白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力量,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另外,汶川大地震也给我留下了对政府救灾工作的深刻印象。
地震发生后,政府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派遣了救援队员和医疗队伍到灾区,同时调动了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政府迅速建立了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救援工作,并向灾区派发了救援款物。
政府的应对和救援行动展示了强大的组织和执行能力,也展现了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的高度重视。
这次地震让我明白了政府在灾难面前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让我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结构工程抗震的几点思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以7.8级的地震破坏性震级,引发全球轰动。
这次地震对于我国的结构工程抗震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在事后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以下是一些有关我的思考。
1. 提升结构工程标准的紧迫性在地震中,很多房屋、建筑物的结构出现了大面积的破坏,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抗震能力并不足够强。
因此,在提升结构工程标准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改进建筑材料和制造技术,探索可能的新颖方案,使得结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同时,政府也应当出台更为严格的建筑法规,以保证建筑物在抗震性方面的安全性。
2. 创新设计理念对于地震来说,抗震设计的核心在于保持建筑物的稳定,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倒塌,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这方面,如何创新设计理念,加强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控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点。
例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更为注重“墙走框架”的设计理念,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3. 推广PPP模式在未来的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中,还可以考虑采用PPA(公共-私营-合作)这种趋势,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重点领域的需要,打通公共和私营投资的瓶颈,以突破传统设计框架,实现防震装置的多方面发展。
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以更加理性、高效的态度来推动建筑抗震技术的不断进步。
4. 积极推广新建筑材料除了对于既有建筑物进行改进,对于新建筑物的材料也需要进行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智能混凝土、化学改性结构软料等等,这些新型材料在抗震方面的性能也值得期待。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抵御地震的袭击。
结语我国结构工程抗震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深刻反映出当前抗震领域的一些主要问题。
作为工程建设中的核心技术,抗震在不断地优化和进步,我们在不断挑战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国外的信息交流、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并融合到国内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结构工程抗震技术的持续发展。
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后反思
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后反思2022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左右,四川汶川境内发生7.8级大地震,震感几乎波及整个中国,就目前的所了解到情况,预计在本次地震中死亡的人很可能在5万人以上。
痛定思痛,不容置疑,目前最重要的是救人以及灾后重建,我们的政府在救人方面还算可以,亲民总理温家宝亲临灾区指挥,70多岁的老人,在一般的家庭是重点照顾对象,而温总理不顾自己的健康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应该说值得敬仰的!在这里我重点说几点内容:1.地震的初级知识: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产生的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简称P和S,纵波是地震时首先到达的波,他的特点是上下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最大,一般在震中30公里范围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纵波,比如地面开裂,就是纵波运动的结果;纵波能够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横波是第二个到达的波,S波涉及剪切(P波涉及挤压),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我们看到的远离震中的建筑物的摇晃,就是S波运行的结果。
2.建筑物的抗震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建筑物的设计没问题,施工也没问题,这样的建筑物保命是没有问题的,但总有例外,这是目前没有办法的事,所以,一旦发生地震,还是找个有利的地方躲避一下,无论是高层混凝土建筑还是多层砖混建筑,我认为还是躲在楼梯间这个会相对好些,一般楼梯间开间小,而且楼梯间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有抗震加强处理,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6层的教学楼,中间都塌了,但两边的楼梯没踏,我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躲在厨房、卫生间等房间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最不利的是躲在卧室,因为一般的砖混多层卧室的房间上部都是预制板,很容易砸住人。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收稿日期:2011-12-23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刘颖,李殿平LIU Ying ,LI Dian-ping(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
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
因此,认真研究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毁灭性地震,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提出了重要的反思和教训。
1.结构抗震能力不足:汶川地震暴露了许多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
许多房屋和公共建筑没有设计和建造符合地震安全标准的结构,无法承受地震引发的巨大震力。
2.建筑质量问题: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并坍塌,暴露出建筑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质量监督的不健全等。
3.地理环境和规划问题:地震震害的调查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震活动带、土壤类型等,应纳入设计和规划的考虑,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一些地方的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对地震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
在地震前,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应急预案和逃生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的结果引起了重大反思和改进措施,对提高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1.加强抗震设计和规范:根据地震调查结果,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的制定,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对公共建筑、重点基础设施等的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
3.加强质量监督和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4.提高地震科普和教育:加强地震科普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逃生和自救的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中国的建筑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经验教训,促使政府、建筑行业以及公众更加重视地震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和灾害应对能力的加强。
对汶川地震灾区学校建筑抗震的分析和反思
对汶川地震灾区学校建筑抗震的分析和反思摘要:“5.12”汶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损坏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大的部门是中小学学校建筑。
文章结合大家搜集的抗震救灾的相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学校建筑进行相应分析和反思,最后对学校建筑今后的防震减灾及学校建筑设计提出思考意见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中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汶川8.0大地震再次证明了我国抗震任务的艰巨性,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基础设施及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同时还会引起山崩、滑坡、地基液化、地裂缝、喷砂、冒水等现象,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教学楼区一般人口密度高,流动量大而且频繁,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由地震灾害以及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要比其他类型建筑大的多,此次5.12特大地震中,四川省近7000座学校建筑倒塌,大量校舍坍塌导致学生伤亡达数万人,地震引起的学校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避免中小学建筑的倒塌及其将地震伤亡减至最低程度,成为土木工程界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1中小学建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中小学建筑现状由于资金有限以及考虑到使用功能,大多数中小学教学楼都采用砌体结构,多道纵墙,然后外加一外挑走廊的典型教学楼模式。
这种形式教学楼的横墙间距约为7~10 m,纵墙间距为5~7 m,层数多为3~4层。
再加上很多教学楼的施工为了缩短工期,不规范的加大建设速度,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教学楼成为了地震灾害中最严重的建筑群。
1.2中小学建筑存在的问题从结构体系来说,产生震撼的原因主要在于多道横墙和两道纵墙,外加一外挑走廊的教学楼模式以及砖砌体本身存在着不足:①此单边悬挑单跨体存在着缺点: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严重不对称结构会出现水平侧移,使屋盖粱的弯矩和剪力向外挑廊侧柱头转移,挑廊侧柱轴力大。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The Introspection Of Wen Chuan Earthquake杨文卓 20115575(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20115575,合肥安徽)摘要: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中国四川境内的汶川地震,房屋的结构破坏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该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Brief;According to Wen Chuan earthquake happened in May 12th,2008 Si Chuan province of China ,this thesis will give a detailedly theoretical analyses concerning destruction of buildings ,then the subsequently reasonable solutions will be available in accordance with above and etc.关键词:汶川;结构体系;抗震加固;塑性铰;Key words; Wen Chuan; structural system; seismic hardening;plastic hinge;1.汶川地震概述2008月12日14时27分59.5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7分59.5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2]、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处。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
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
汶川地震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摘要:“5•12”汶川8.0级大地震对房屋建筑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吸取房屋震害教训,反思此次地震对建筑与生命财产的危害,分析震害原因,震害特点,并对不同结构类型房屋抗震能力与特点进行分析,对房屋抗震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原因分析;抗震设防;0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km这是继唐山大地震后的一次毁灭性的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多,造成很多次生灾害,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所以对我国来说提高抗震技术,研究地震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在人对地震的认知有限、无法预报地震的时代,如何把房屋建得坚固耐震,是全世界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研究的课题。
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奋斗,吸取历次大地震震害的经验教训,今天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理论,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工程抗震设计的标准规范。
由于汶川地震的实际影响烈度远远高出该地区预计的设防烈度,导致大量房屋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
但是,震害调查也证明,只要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严格保证工程质量都能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的要求,在实际地震烈度超过“大震”烈度的情况下,房屋建筑依然可以做到“不倒”,但是,也有一些房屋的建筑,由于设计或施工的问题,设防烈度情况下,也依然有损坏倒塌。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并且针对建筑结构本身的特点,对照规范规定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对解释和认识震害是十分必要的。
2 地震特点(1)能量大、烈度强。
专家称相当于上千颗二战时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关于汶川地震的反思
关于汶川地震的反思最近的一个星期全中国的目光都由奥运会转向汶川地震。
在我们关注汶川地震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关心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
每天都在看这电视和网络的报道。
每当救出一个人我们都会很激动。
看着已经逝去的生命我们都会潸然泪下。
有太多的感动与悲伤。
我们为坚强的生命和子弟兵而感到骄傲。
但是在关注地震的同时,也应该反思。
这么大的人员伤亡背后,我们是不是也想想造成危害的是不是都是地震的原因。
在这次地震有数百万的房屋倒塌,特别是有很多学校在地震中轰然倒塌。
让很多学生逝去了生命,我不否认地震的强度是很大,但是房屋本身是不是存在相应的质量隐患。
如果质量更好的话,是不是给那些孩子以活的希望。
今晚看了四川省的记着招待会,当外国记着问道这个问题的时。
发言人含糊其辞,只是说要有待调查。
这个回答能让那些逝去的生命安息吗。
为什么事情不做好,事后又找借口去敷衍。
我不能说所有的都这样,但是把全部都归于地震。
这是逃避责任。
你们能心安吗?更让我敢到不解的是,中央的领导人下来看望灾情,体谅民心。
我支持!但是为什么领导人到了灾情现场发表讲话,现场的救援人员都放下手中的救援工作去听所谓的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很重要,但是能比被掩埋群众生命重要吗?什么是主,什么是次。
现在我们灾区人民需要的是有利的支持和不段的救援。
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搞什么形式主意了。
灾区的人民不需要。
今天看到一个场景,就是胡锦涛到灾区看望受灾的群众。
当走到一个建议的安置点时,慰问了群众。
我支持。
但那是当有孩子和大人哭时,旁边的工作人员不叫他们哭,因为胡锦涛在讲话。
我想问问失去了家庭亲属财产难道就不能哭吗?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灾难是可怕的,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在灾难中得不到任何的教训。
反思,是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安慰。
现在灾情还很严重,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解决,让我们为他们祈祷。
我们一定会战胜灾难。
中国万岁,四川万岁,中国加油,四川加油。
四川汶川大地震总结6篇
四川汶川大地震总结6篇篇1一、引言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灾难性的自然灾害,发生在2024年5月12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本文将对这次地震进行全面的总结,包括震灾背景、震灾情况、救援措施以及后续影响等方面。
二、震灾背景四川汶川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地区已经发生了多次较大规模的地震。
因此,当地居民对地震有一定的警觉和防范意识。
三、震灾情况1. 人员伤亡: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十分惨重。
据统计,地震导致数十万人受伤,其中数万人不幸丧生。
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亲人,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2. 房屋损坏:地震对当地房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房屋倒塌,许多居民失去了家园。
据估计,地震造成的房屋损坏和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3. 基础设施损坏:地震还对当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
道路、桥梁、水电设施等遭到严重损坏,给当地的交通和电力供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 生态环境破坏:地震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四、救援措施1. 政府救援:政府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调动了大量救援力量前往灾区。
政府还协调了军队、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救援工作。
2. 社会救援:社会各界在地震发生后也积极参与救援工作。
许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纷纷前往灾区,为受灾居民提供食品、衣物、住所等物资援助和精神支持。
3. 国际救援:国际社会也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向中国提供了救援物资和资金支持,帮助中国政府共同应对这场灾难。
五、后续影响1. 灾后重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受灾居民已经重新拥有了家园,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逐步恢复。
2. 防灾减灾:四川汶川大地震也引起了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
【四年级】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感
【四年级】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感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
地震的瞬间,我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和恐惧。
当地震开始时,地面剧烈地摇晃,我感觉自己几乎站立不稳。
房间里的家具、装饰物都不停地晃动,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我怕它们会掉下来砸到我。
外面传来的惊恐的叫声和房屋倒塌的巨大声音,更让我感到了恐惧。
我躲在桌子底下,手心冒出了冷汗。
地震结束后,我看到了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和破坏。
房屋倒塌成了一片废墟,大街上到处是断裂的电线和破碎的家具。
到处都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我感到自己的心被割破了一样。
更让我难过的是,我听说有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无法挣脱出来。
我想象着他们被困在黑暗中,感到非常绝望,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痛。
然后,我看到了灾后人们的众志成城和互助精神。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救灾。
政府组织了大批的救援队伍和物资,汶川人民也纷纷自发地参与救助活动。
许多人主动献血、捐款、捐物,我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
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们重新站起来。
我看到了人们的互助和团结,这使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力量是无限的。
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对生活的感恩。
在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
他们为了活下去,拼尽全力,不放弃希望。
我从中学到了坚强和乐观,明白了生命是无比宝贵的。
我珍惜每一天,对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更加感恩。
我希望自己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奋发向前。
这次地震让我明白了困难和痛苦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它们。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这次灾难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汶川大地震心得体会
汶川大地震心得体会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场地震中,有数万人失去了生命,更多的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这场地震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地震来临时,我正在家中,突然感觉到房子在晃动,我赶紧跑到门口,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房子在剧烈地晃动,墙体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家具和物品四处乱飞。
我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地震结束后,我才发现周围的房屋已经倒塌了,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下,哭声和呼救声不断传来。
这场地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生命,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因此痛苦不堪。
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他们也在地震中遇难了,我该怎么办?我意识到,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好好地生活,好好地爱护身边的人。
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地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迅速赶到了灾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许多普通人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灾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组照片,照片中是一位老人,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强地站在废墟上,向着天空高声呼喊:“我还活着!”这个老人的坚强和勇气让我非常感动,他让我明白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信念,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和挑战。
总结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但是,这场地震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让我们明白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这场地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英雄和勇士,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的力量和勇气。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强勇敢,为我们的家园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朱亚宁(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引言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1汶川地震各类房屋结构震害分析1.1砌体结构汶川地震灾区的建筑多为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房屋以砌筑的墙体为主要承重构件。
地震时,砌体结构同时承受重力荷载和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受力复杂,位于高烈度区的砌体结构破坏严重,在极震区,大部分砌体结构房屋因建筑空间较大、构造柱及圈梁设置欠缺、采用无拉结的预制空心板楼盖致使结构整体性极差,导致建筑局部破坏或完全倒塌,在烈度较低的地区,多数砌体结构建筑也达到中等破坏程度。
结构破坏情况随结构类型和构造措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会出现以下震害。
1.1.1房屋倒塌当房屋墙体特别是底层墙体整体抗震强度不足时,容易造成房屋整体倒塌,当房屋局部或上层墙体抗震强度不足时,容易发生局部倒塌;当结构平、立面复杂又处理不当,或者个别部位构件间连接强度不足时,容易造成局部倒塌。
1.1.2墙体开裂、破坏墙体的破坏形式主要呈现为斜裂缝、X型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
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主拉应力超过了砌体抗拉强度会产生斜裂缝。
当地震反复作用时,又会形成X型裂缝,特别是在窗间墙、窗下墙容易出现X型裂缝。
当楼盖刚度差,横墙间距大,横向水平地震剪力不能经过楼盖传递到横墙,引起纵墙在平面外受弯、受剪而形成水平裂缝,楼盖与墙体锚固差也会产生水平裂缝。
若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好时,则容易出现竖向裂缝。
1.1.3墙角破坏墙角处于纵横两个方向地震作用的交汇处,应力状态复杂,因而破坏形态多样,通常有受剪斜裂缝、受压竖向裂缝、块材被压碎或墙角塌落。
1.1.4纵横墙连接破坏纵横墙连接破坏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质量差,纵横墙连接不好,在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下,连接处受力复杂,应力集中,导致整片纵墙外闪甚至倒塌。
1.1.5楼梯间破坏砌体结构的楼梯间,一般开间小,其墙体分配的地震剪力也比较大,可是楼梯间在高度方向缺乏有力支撑,空间刚度差,且高厚比较大,稳定性差,空间整体刚度小,容易造成破坏。
1.1.6预制楼盖与屋盖破坏由于预制板或者梁在墙体上的支撑长度不足,缺乏足够拉结措施,在地震时容易造成塌落,或是其下部的支撑墙体破坏倒塌,引起楼盖、屋盖垮塌。
1.1.7突出屋面的附属结构破坏由于这些突出屋面的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有比较大的刚度突变,在地震时会产生的“鞭梢效应”,再加上附属结构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比较差等原因,就出现大量破坏和倒塌。
比如突出屋面的房间、钟楼、女儿墙的倒塌,突出屋面的房间墙体开裂、倒塌。
1.1.8结论汶川地震震害表明,没有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非约束砌体结构破坏率较高,空斗墙、灰砂砖抗震性能相对较差,震害比实心烧结砖墙体严重。
1.2框架结构汶川地震震害表明,框架结构填充墙开裂非常普遍。
部分房屋的框架主体结构在框架柱根部出现塑性铰,而框架梁除楼梯间的平台梁外,一般基本完好,因而呈现出框架柱先于框架梁破坏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
由于汶川地震的竖向振动非常剧烈,震中区域部分房屋的框架柱受到了水平、竖向叠加作用力,发生粉碎性压缩破坏,导致房屋受损严重甚至垮塌。
有少部分框架解雇填充墙因内埋线管而在线管处开裂有部分框架结构因设计不当而发生短柱和节点破坏。
1.2.1填充墙破坏空心砌块填充墙由于埋设在灰缝中的拉结筋的拉结作用不明显,局部坍塌的较多,而实心砌块填充墙灰缝中的拉结作用要好得多,局部坍塌的要少一些,但还是出现普遍破坏。
加气混凝土材料具有固有缺陷,如施工不当,加气混凝土填充墙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抹灰层也让容易开裂、剥落,较难判断其震害程度。
此外,震害调查也表明,当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遭受罕遇地震作用时,填充墙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
1.2.2短柱及节点破坏国内外历次震害调查和模拟实验结果均表明,短柱容易发生沿斜裂缝截面滑移、混凝土严重剥落等脆性破坏,尤其是超短柱的破坏更明显。
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短柱的破坏特点是裂缝几乎遍布柱全高,斜向裂缝贯通后,强度急剧下降,破坏非常突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整个框架倒塌。
1.2.3结论框架结构尽管承载力及延性比砖混结构好一些,但仍有倒塌的可能。
吸取震害的教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框架的柱子(尤其是柱头、柱脚)在设计时应予以加强,真正做到强柱弱梁;(2)框架底部的抗侧能力应予以加强,可设置剪力墙或斜杆支撑;(3)钢筋的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的区域,并按规范要求加强配置;(4)箍筋对围箍约束混凝土、维持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抗力具有重要作用;(5)现浇混凝土楼盖倒塌、叠压同样会造成人员伤亡。
1.3单层工业厂房1.3.1震害特征相比民用建筑,汶川地震灾区的钢结构厂房、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主体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及抗倒塌能力。
各类厂房中,钢结构厂房震害最轻,破坏主要出现在围护墙体、附属构件等部位,正常设计、正常施工的钢结构厂房,实际地震烈度9度及以下时,主体结构构件通常没有明显破损。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震害较轻,破坏严重的部位通常是屋面体系、围护结构和支撑系统,厂房的倒塌主要是屋面体系塌落造成的;排架柱震害不明显,实际地震烈度9度以上才会出现排架柱折断等严重震害;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有基础、吊车、工作平台破坏和其他震害。
与以往的震害经验相同,砖柱厂房表现出的抗震能力较差,实际烈度8度时已有砖墙、砖柱破坏、屋面塌落、结构倒塌等严重震害。
1.4框架—剪力墙结构汶川地震重灾区多在中小城市及乡镇,主要为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而框架—剪力墙建筑很少。
框架—剪力墙建筑相对框架建筑而言,由于呈弯曲型变形的剪力墙与剪切型变形的框架之间的协同工作,其层间位移角均较框架建筑小,而层间变形的大小是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框架—剪力墙建筑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汶川地震中,框架—剪力墙建筑所在地区的遭遇烈度与其设防烈度相同,或大于其设防烈度的1—2度。
因此,框剪结构震害较轻,个别的为中等破坏,无一例倒塌。
1.4.1震害特征震害特征主要有:连梁破坏;剪力墙墙肢剪切破坏或边缘构件混凝土压碎、纵筋压屈;墙体沿施工缝滑移错动,墙体竖向钢筋剪断;围护墙和填充墙破坏;框剪建筑中的梁柱破坏程度较轻。
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的反思本次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尽管地震烈度异常是导致房屋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关于房屋抗震还是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2.1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极重灾区地震烈度极大是汶川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汶川地震有10个重灾区,震前的设防烈度为7度,实际烈度达到了8—11度。
(2)未设防的旧房屋倒塌和破坏严重,而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正常设计施工的房屋都表现出较好的抗震能力。
(3)平面和立面不规则的建筑破坏比较严重。
(4)盲目加层、屋顶违章搭建、拆除部分承重墙体的建筑破坏严重甚至局部倒塌。
(5)突出屋面小塔楼破坏严重,甚至倒塌。
(6)不同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尤其是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震害比较普遍,有的震害比较严重。
(7)伸缩缝不符合抗震缝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同程度的碰撞破坏。
(8)有一些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再现了“强柱弱梁”、“裂而不倒”的设计理念,但大量的框架结构因呈现出“强梁弱柱”的机制而损毁。
(9)框架结构的楼梯间的破坏较多。
2.2反思2.2.1牢固确立防震减灾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要坚持把震灾预防放在预测预报、应急救援、过渡性安置、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的首位,确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指导思想,从提高城镇综合抗震防灾能力这一根本点入手,在“软措施”和“硬措施”上下功夫。
“软措施”即规划及应急措施:如:城镇发展用地、规模、密度、防灾区域划分、场地选择、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地、应急反应和救援预案等内容;“硬措施”即单体工程抗震:确保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使原有工程得到抗震加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达到设防标准等。
2.2.2统筹兼顾,严格规划选址,避免场地对房屋的不利影响工程项目选址要考虑从地形地貌上尽可能避开非岩质的陡坡、高耸的山丘、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从场地条件上要尽量避开饱和砂层、软弱土层、液化土、软弱不均土层等;如无法避开,则应采取工程措施处理。
工程项目的选址还要同时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和防灾专项规划的要求,不挤占应急疏散、避难场所用地。
2.2.3加强房屋抗震设计,注重房屋结构选型,增强房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良好的抗震设计是房屋抗震的基础和关键,要协调好建筑创作与结构抗震的关系,房屋设计体型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要力求结构体系明确,传力途径简捷,刚度和强度分布合理;薄弱部位加强;构件要考虑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或延性),并具有可靠的连接,支撑系统稳定;非结构构件(围护墙、隔墙、填充墙)要合理设置。
要优先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
要坚持选用已被地震实践证明且广泛适用的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形式,适当鼓励选用钢结构、木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