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初中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2.认识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理解导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人为原因,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重后果。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讲述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图像资料、多媒体课件、Google地球软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中国地理,尤其是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后,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面积。
在这个幅员辽阔的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
下面我们看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猜猜看这是什么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土高原。
[内容提示]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今天上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讲授新课]出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分布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学生读图得出黄土高原在我国的位置。
给出黄土高原局部图,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练习]填充图册P21,第1、2、3题。
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海拔1000-2000米。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
01
02
03
04
黄土颗粒细小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细小,粒 径一般在0.05-0.5毫米之间,
质地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在沉积 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
形成了明显的垂直节理。
沟壑纵横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表受到侵蚀 ,形成了大量的沟壑和峡谷,
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水 土流失问题严重,大量的泥沙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推 动黄土高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
黄土高原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力作用和气候变化形成的特殊地形区,其形
成和演变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术和经验,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下降和水质恶化的问题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总结词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极端气 候事件的增多等。
详细描述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土高原的气温不断升高,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问 题。同时,降水量的减少也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等频繁发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气候变化因素相互作
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
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03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通榆十中潘树军教材简析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是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教材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并未涉及到黄土高原的人文方面,其目的是要突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情分析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对黄土高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
但是当前初中地理学科一直仍处于与中考无关的边缘学科地位,因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不高。
针对这种现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面向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人类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 土 地 貌
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 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 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峁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
•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 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 戈壁吹来的。 • 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图
功能 蓄水保土,发展 多种经营
储水拦沙,改善生 产条件,合理利用 水土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工程措施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深耕改土 科学施肥 农业技术 选育良种 措施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 肥力,充分利用 光热
生 物 措 施 与 工 程 措 施 结 合 合 理 安 排 生 产 活 动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山区而且危害平原,不仅危害干旱地区 而且危害多雨地区,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危害其他生产 活动。
(1)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2)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引发泥石流 (5)影响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八章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我们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涝 灾 害 发 生 的 频 率 。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知识讲解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2、严重的水土流失⑴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跟踪训练1.“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
读黄土高原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A. B. C. D.4.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5.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C.历史悠久,战争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属于北方地区。
主要跨山西(晋)、陕西(陕、秦)、宁夏(宁)、甘肃(甘、陇)小部分位于青海(青)、内蒙古、河南(豫)。
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成因:“风成说”中亚、蒙古地区戈壁和沙漠的黄土被西北风吹到现在的黄土高原位置,受太行山、秦岭阻挡,降落形成黄土高原。
3、主要地形:黄土塬(耕地、聚落(窑洞)集中分布地区)、黄土梁、黄土峁4、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水土流失。
5、严重的水土流失:⑴自然原因: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②黄土结构疏松,抗侵蚀能力差。
③温带季风气候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④多斜坡地形⑵人为原因:修路、开矿、陡坡开垦,破坏植被,使地表疏松。
⑶后果:①带走了肥沃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⑷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南方山区、华北和东北山区大多位于第二阶梯自然原因:(1)地形—山区、坡度较大;(2)降水—降水量较大、季节差异大6、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⑴自然原因:①地形破碎②气候干旱③水土流失严重④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旱灾和洪涝⑵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恶性循环。
⑶生态环境脆弱区还有:云贵高原和广西的西北部,石灰岩成土速度慢,土层贫瘠,地表蓄水能力低,植被一旦被破坏,土壤极易流失,石灰岩裸露成为寸草不生的“白色沙漠”。
7、生态建设:重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生物措施②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工程措施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
8、其它:①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窑洞。
②主要作物谷子(小米)、高粱、小麦、杏。
初二地理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试题答案及解析1.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①旱涝灾害②台风③滑坡④泥石流⑤火山爆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⑤D.③④⑤【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的气候干旱,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减少,造成人们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等现象时有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于是,人们又想方设法扩大耕地开垦面积,进而加剧了环境破坏,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因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考点】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
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____________。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2分);人为原因有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2分)。
(3)如何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退耕还林还草D.大力发展交通【答案】(1)秦岭(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增长过快(4)把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4)C【解析】(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西北风带来的。
第三条证据:黄土高原的成分与当地的基岩 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第四条证据: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而成的,而是外来的。
塬
梁
峁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2、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3、黄土本身: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 多物质易溶于水。 4 、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 ★ 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地表缺乏植被;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 夏季多暴雨
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 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 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 表坡度较大。
◆哪些地形 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
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 分布情况?
小结
一、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
范围 成因: 风成说 地貌景观: 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塬
执教者:秦瑜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说教材 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初中 八年级地理课本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 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①运 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 简要评价;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③举例说 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以四句话猜出要学的地区。 2、黄土高原的位置。 3、 “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4、介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塬梁峁,同时也显示了黄 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5、分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两方面。 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的这个实验的目的 是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状况的关系。 7、让学生通过读图“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认识到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地形一般为山区 ,地表坡度较大。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目标导航】:2、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有哪三种?聚落和耕地分布在_____(地貌)。
这反映出黄土高原 、 的地表景观。
3、小组合作完成79页活动2。
我来总结:关于黄土高原的黄土的来历,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__________说得到广泛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探究获知二:严重的水土流失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有哪些?6、我国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哪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探究获知三:脆弱的生态环境7、 黄土高原面临哪些自然灾害(通过图8.11和8.12,分析延安的气候特点,然后进行总结。
) 8、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探究获知四:生态建设9、面对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区 10、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达标检测】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2、黄土高原最主要是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沙尘暴C台风D地震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高原山地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4、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B 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C 、 在缓坡地建水平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D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在陡坡地建土坝、护坡 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填注:太行山、秦岭 (2)写出图中河流的名称: 。
(3)写出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A B C D (4)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和 。
(5)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
(6)由于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的地面形态是 景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乌 鞘 岭
太 行 山 脉 秦 岭
◎风成说
——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
◎水成说
——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
◎风化残积学说
——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 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
◎风水雨相说
——认为典型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灾变水成学说
——(我国科学家李明光)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 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 抬升形成的。
认为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水
蚀
•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
•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 成速度快120至400倍 •据粗略统计,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 km2 ,其中水土流失严重 地区有11万km2 ,每年通 过黄河输出土壤约有16 亿吨,是尼罗河的30倍、 密西西比河的90倍
降水量较大 降水季节差异大 地形一般为山区 地表坡度较大
巴颜喀拉山 冈 底 斯 山
大 兴 安 岭
阴 山
贺 兰 山
降 水 集 中 在 7 、 8 月 , 多 暴 雨
地 加表 剧径 了流 水冲 土刷 流侵 失蚀 ,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植被裸露、黄土结构疏松、 降水集中、地形破碎。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深厚(厚度超过100米)、千沟万壑、崎岖
黄土塬——
顶面平坦,侵蚀微弱,黄土高原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岭冈,两侧多沟谷和冲沟
黄土峁——
由塬或梁经长期侵蚀切割而成,是被吹残最严重的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二
板
书
设
计
教学
反思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知识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知识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的练习:
课本67、69页活动题
2、拓展练习:
(1)黄土高原分布于哪些省级单位?
(2)说明黄河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阶梯。
(4)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月。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教具
难点
1、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明确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举出分布于黄土高原的旅游名胜?
二、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知识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
知识点2: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学方法
教学
目标
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3、黄土高原的形Biblioteka 原因。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5、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作业:
1、《同步训练》P50—P51页
2、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
3、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等地的荒漠、戈壁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的世界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 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 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 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 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 都居世界之冠。
洛河洛宁大堤溃坝
2003年10月,渭河流域发生了 严重水灾,据陕西省省委、省政 府统计,陕西全省有1080万亩农 作物受灾,225万亩绝收,成灾人 口51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9 亿元,是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 严重的洪水灾害。
左图为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右图为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
(4)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应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 等___生__物__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_工__程___措施相结 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_农__业__生__产___
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 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保塬工程 _平整_土地_ 营造护林网
地段
效果
拦泥蓄水 沟谷地段 防止沟谷继续
扩展
拦截、涵蓄坡
缓坡地段 面径流,发
展林果业生产
塬面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 效率
修筑梯田
修拦土坝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及 其危害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生的治理
人均耕地减 扩大荒
少,燃料需 地开垦
求增加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2001年6月21日报道,延 安宝塔区最新统计,全 区就有46万亩农作物受 灾,洋芋播种因错过适 播期,已难以下种;烤 烟死亡面积近千亩;在 延安安塞县,近有3万人 饮水发生困难。据统计 ,宝塔区的六月份降水 量甚至不到9.4毫米。另 据延安气象部门测定, 土壤的干土层在15至20 厘米左右。节水、抗旱 成了当地人民的一场重 大战役。
水 土
自 然
坏生 后态
流
灾
难环
失
害
恢境
严 重
频 繁
复破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头脑大比拼
一、选择题
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小米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 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 ( )
植被大量的被破坏:毁林开荒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抛荒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思考题:
1.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我国东南地区吹来的 B、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自东南向西北,越来越细 C、黄土高原地面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时自然原因
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D、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沟谷密度小,两侧有垂直方向的 陡崖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 川盆地(二阶梯)
造成其水土流失的 自然原因是什么?
(1)地形 — 山区 、坡度较大;
(2)降水 — 降水 量较大、季节差异大 。
总结归纳:水土流失的原因( ★ ★ ★ ★)
1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
降水: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 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繁
的 黄黄 土土 地梁 貌: 类条 型状
延 伸
馒
头 状 的 黄 土 丘 陵 。
黄 土 峁 : 呈 穹 状 或
严重的水土流失
地表光秃裸露,缺 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在7、8 月份,多暴雨。
黄土结构疏松,多 孔隙和垂直方向的 裂隙;许多物质易 溶于水。
人们过度开垦、采 矿、修路等活动, 使地表疏松。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水土流 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严据找 重图出 的上水 自信土 然息流 原,失 因分严 。析重
这地 些区 地的 区分 水布 土, 流并 失根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年降水量线
400
800 800
阅读69页,活动3:思考:读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1、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 有哪些?(在第几阶梯上)
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
成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2、黄土的形成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图片点击可放大)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太行山
黄土高原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还有哪方面证据可以支持“风成说”的?
风
成
说
(1)厚度均匀
证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二、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 理事物名称
山脉:A_太__行__山_B_秦__岭____ 省级行政中心:C__兰_州___D__银_川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沟_壑__纵__横__, _水__土__流_失___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原因. (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___地__形_破__碎__,__自_然__灾__害__频_繁__,__环__境_破__坏__后__难_恢__复______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水土流失原因
黄土结构
1 、
地形
自
然 气候原因
原
因
植被
活动2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说明:(1)植被有 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陡坡毁
2 林开垦 、 人 修路 为 因 素 采矿
千沟万壑导致了水土流失 结合图8.7的对话,谈看法:
缓坡地建梯田,种 山杏和优质牧草。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水土保持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早涝保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 的质量; ③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复垦工作。
(2)综合治理
(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河 ”。并造成 当地 生态环境 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
自然灾害 的发生。 (一碗水,半碗沙)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 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 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 该搬到哪里。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下游形 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洪灾。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 区
活动1 :
(图片点击可放大)
找出太行山、乌鞘岭、长城 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 政区。
乌鞘岭
长城
太 行 山
秦岭
1、位置和范围: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 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太__行__山_西至乌__鞘__岭___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雨相说 D.雨相说
6.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
7.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降 水变率大且多暴雨
1、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 2、根据延安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的特点,说说延安可 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涝读 灾图 害说 发出 生: 的延 频安 率旱 。、
延安1951年~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A.泥石流B.ຫໍສະໝຸດ 涝C.滑坡D.塌陷
8、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
①地形破碎
②降水变率大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A秦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10、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千沟万壑、光秃裸露 B、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 C、人类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D、历史上的黄土高原从来就是水土流失严重
三 、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400 的把 生握 态图 环中 境的 脆信 弱息 的, 自思 然考 原黄 因土 。高
改造自然 改造人类
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拦土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控制人口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
安塞县位于陕北延河的中上游,是典 型的梁峁状沟壑区。安塞县长坊村水 土保持优化配置试验是采取以村庄为 圆心的圈状结构。内圈是基本农田和 经济林开发区,中圈是以水保为主体 的粮食开发区,外圈是林草为主的生 态保护区。在立体配置上以水土保持 的梯形结构。山顶戴帽子,山坡挂果 子,山腰系带子,山下穿裙子。
原
讨论:
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和年际变化大,使得黄土高原经常发生旱灾和涝 灾,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土质疏松,就使黄土高原地区非常容易出现泥石 流、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受人类破 坏后,很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