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

合集下载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考试是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部分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动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特点。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4.平抛运动:水平抛射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及其图象。

5.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大小、方向和公式及其应用。

6.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特点、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力学部分1.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合力、分力、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5.动量: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6.动量的改变: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7.动能: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8.力的做功:做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9.功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温标;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

2.相变:固体、液体、气体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

3.热传导:热传导的概念、传热规律和应用。

4.热辐射:热辐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5.热膨胀:热膨胀的概念、应用和材料的选择。

6.热量的计算: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率和应用。

3.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原色和色散现象。

4.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特点。

5.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特点。

6.光的成像: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

五、电学部分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的特点。

2.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方向和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基本电器元件:电动势、电阻、电流强度的关系;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1. 运动与力
1.1 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系
2.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率、速度、加速度)1.2 力的描述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万有引力定律
1.3 力和运动的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 物理光学
2.1 光的反射
1.光的传播和反射
2.物体的镜像形成规律
3.镜面成像的规律
2.2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及规律
2.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及其原理
2.彩虹的形成
2.4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偏振和干涉
2.光的衍射及其应用
3. 物理电学
3.1 电荷和电场
1.电荷基本概念及性质
2.电场基本概念及性质
3.电场强度的计算
3.2 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2.电阻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3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发现和表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4. 物理天文学
4.1 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2.日全食、日偏食和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原理及规律4.2 星空和天体运动
1.星座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2.行星的基本运动及规律
3.恒星的运动和分类
4.3 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发展
1.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2.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3.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C会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小资料:门高2m ;一层楼高3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 S常用的还有:小时h 分min1h=60min 1min=6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 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一年人体脉搏跳动1min 80次左右; 1S 1次多点人走1m 1S左右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 测硬币直径;b 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 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利用影子,找个小东西,例如易拉罐什么的,跟教学楼放同一水平线上,量它的高度,并在同一时间测量它影子的高度和大楼影子的高度,初步想简单,就要早上,量好之后,就等比,例如:大楼的高度是X,影子长度是B,小物件的高度是a,影子长度是b,得到的算式就是X/A=B/b,可以得出大楼高度Xb 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减少误差的方法是: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一般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不同;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说静止的物体是相对参照物静止的; 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会同速同向行驶;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三、速度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ts v s=vt t=s /v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速度的单位是:国际制单位 米/秒 m /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km /h;1m /s = 3.6km /h1km /h=1/3.6 m /s小资料: 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速度约33m/s.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实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生活中大部分运动都是变速的;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公式:ts v = 表示该段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t s v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鞋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 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V 1=V 2=V 3=注意事项:1、斜面的坡度很小目的:让小车滑的速度不要太快,时间长一些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小车每一次都要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自由下滑;3、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不需要测量,推导出来即可;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已产生的声音不停止,会继续向前传播;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我们叫做声波;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现象:1、声音越来越小,到无声;2、 声音越来越大;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即:V 固 > V 液 > V 气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听到回声条件:时间间隔0.1s 以上,人到声源的距离不小于17米;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1 S 当障碍物里的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和原声混合是原声加强,人们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使演奏得效果更好;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条件: 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过程: 声音−−→−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二、声音的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声调越高;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为次声波;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应用: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物体、弦或空气柱等越短、越细、越紧,振动的越快,频率大,音调高;声音的高、尖、细等代表音调高;声音的低、沉、闷、粗、浑厚等代表音调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太吵、太闹、太大、震耳欲聋、引吭高歌、大声喧哗等表示响度大;声音太小、太轻、柔声细语等表示响度小;实验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重复上述实验;现象:越用力敲,乒乓球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明: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验2:两个音叉靠近放置,敲击右侧音叉,左侧乒乓球被弹起;说明了什么 整个装置放在月球上实验,音叉还会被弹起吗说明:1、空气能传声;2、声音能传递能量;3、在月球上乒乓球不能被弹起,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发出的音色不同;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不同,即音色不同;我们能利用音色区分不同人、不同乐器的声音;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传递信息地震、火上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声的方位和强度;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等是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或障碍物的位置信息;医院利用超声波即“B超检查”来诊断疾病;2、声音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假牙、眼镜、金银首饰、碗筷等;超声波击碎结石;打雷震碎玻璃;爆炸振坏耳膜等;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噪声等级: 分贝dB,声音强弱的单位,即表示响度的大小;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单位:摄氏温度摄氏度℃;温度计里的液体有酒精、水银、煤油等;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零摄氏度线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请说出下图中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血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常见温度值:人体正常体温37℃;室内最舒适的温度26℃;水银的凝固点—39℃;水银的沸点357℃;酒精的凝固点—117℃;酒精的沸点78℃;绝对零度—273.15℃等;水银温度计适合侧高温,酒精温度计适合侧低温;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水浴加热:使海波受热均匀,并使之缓慢加热,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是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晶体的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下降;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例子:夏天喝饮料要加上几个冰块,是为了冰熔化吸热是饮料温度下降;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为了让水结冰放热,是菜窖温度不会太低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不同物质的沸点一般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费点100℃,酒精的78℃,水银357℃等;实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测量工具:温度计、秒表;沸腾时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吸收热量;缩短水达到沸腾的时间: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无盖时加盖; 纸锅烧水:纸的着火点是183℃,普通煤炉火焰温度600℃,酒精灯火焰温度400-500℃.烧水时水的温度最多达到100℃,与之接触的纸也是100℃,继续加热不会升温,所以纸不会着,水能开;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例如:阳光下,通风处,展开晾晒;蒸发吸热降温:夏天地面洒水,高烧身上擦酒精,刚洗完澡觉得冷等;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厨房中的“白气”、水壶冒“热气”、浴室中的“热气”、眼镜上的雾、早晨的露珠、液化气罐等; 沸腾前沸腾电冰箱里的氟利昂是一种即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四、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生活实例:干冰是极易升华的一种物质,洒干冰升华降温,使周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在食品运输时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樟脑片不见了、冬天晾衣服的时候,由于室外温度很低,衣服被冻上了,没有阳光,却干的很快,这也是升华的表现;雪花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自己消失了;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生活实例:雾凇、树挂、霜、雪花、窗户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用久的灯泡变黑是因为钨丝先升华,然后又凝华,附在灯泡壁上;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开着的灯等;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例子:激光准直、开枪射击、战队看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可大可小,像的大小由物体和光屏到孔的距离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影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黑暗区域; 例如:皮影戏等各种影子;日食形成示意图: 月亮的影子日全食:人位于月球本影区,看不到太阳光;日偏食:人位于月球半影区,只能看到太阳发出的部分光日环食,人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伪本影;只能看到太阳边缘发出的光线月食形成示意图: 地球后面的影子;月偏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区,地球上人看到月球的另一部分反射太阳光发生的月全食: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区,地球上的人不能看到月亮反射太阳光注:没有月环食,因为月亮的轨道很近,不能到达地球的伪本影区2、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C=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认为是C,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即:V固< V液< V气一光年: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1光年= 9.46 x 1015m二、光的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归纳为:"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理解: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在入射点返回原介质中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2、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注意:1、入射光线是贴着纸板入射的目的:在纸板上呈现光路;2、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目的: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因为反射光线还在原来的空间当中,并没有随着纸板转过去,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建筑外的玻璃幕墙、轿车表面反光、河水表面反光等刺眼耀阳的反射都是镜面反射;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或曲面;黑板、电影幕布、各种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清不发光的物体都是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方法:等效特代法 1、用玻璃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用B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为了比较像的大小;注意:1、玻璃板必须竖立在白纸板上即与桌面垂直;否则: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都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2、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像更清晰;3、玻璃板越薄越好:太厚会出现两个像,两个面都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注意:实像与虚像都可以拍摄四、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是同时发生的;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渔民叉鱼、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筷子弯折、玻璃砖后的铅笔错位、早晨初升的太阳、硬币水中升起等;五、光的色散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遥控器就发出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验钞;还可以灭菌;适当照射紫外线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测量光斑到光心间的距离即为焦距;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过焦点的射来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平行主光轴射来的光线折射后会聚在另一侧一倍焦点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左侧一倍交点处;2、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3、对准右侧一倍焦点射来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投影仪的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的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上图为投影仪工作原理图:上面的平面镜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屏幕也能承接到实像;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承接;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注意: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上;2、蜡烛烧短后,成的像在光屏的偏上方:调节蜡烛向上、凸透镜向下、光屏向上;3、凸透镜不动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4、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u——物距、v——像距、f——焦距;。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1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415、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人教版的物理知识更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初三物理人教版的重要知识点。

一、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温度、状态等。

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时,内能会增大。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摩擦生热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比如用热水袋取暖。

二、比热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因为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得较少。

三、热机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的工作过程都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元件。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五、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并且“正进负出”。

六、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人教版教材覆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与物体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上的分量乘以力的大小。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力。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装置。

3. 斜面: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六、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七、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磁学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⑴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 W 有跟总功 Wa 的比 值叫做机械效率 η,即η=W 有/W 总。
① F 浮> G 上 浮
② F浮=G 悬 浮或漂浮
F 浮=G 排 ③ F 浮> G 上

P=W/t W=Fs
F1 l1= F2 l2 F=1/n G η=W 有/W 总
5 /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汇总
G= mg
P=F/S p = ρgh
4 / 10
1.浮力的大小
第十章 浮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 应用
1.功
2.功率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3.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2.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组
3.机械效率
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原理也适 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 ⑴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液体对它的浮 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等于 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内;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 体下沉。 ⑵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 大小相等。 ⑶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⑴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 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W= Fs。 ⑴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叫做功率,即 P=W/t。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 间内所做的功。 ⑴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 量。 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质 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在地球 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 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 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⑴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 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⑴杠杆平衡时,其动力 F1、动力臂 l1,和阻力 F2、阻力臂 l2 之间满足关系 F1 l1= F2 l2。 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 离;使用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⑵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 担物重,绳端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1.物质与分子运动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分子的运动状态和分子热运动
-压强和分子速率的关系
2.力学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弹力和胡克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声学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特性
-声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音调)
-声的强度和声音的大小(音量)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4.光学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光的反射、折射和折射率
-光的颜色、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折射定律)-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
5.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物体的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热传导和热传导方程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传导定律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膨胀定律
-相变与潜热
6.电学
-静电电荷和静电力
-电流和电流强度
-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
-瞬时电流、电压和电功率
-电阻和电阻定律
-单质电解和电解液的导电性
7.磁学
-磁性物质的特性
-磁场的源和磁力线
-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影响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轨迹运动
-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和方向
这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另外,最好结合相关的实验和计算题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无关-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支持力: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支持作用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4.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重量6.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以力等于阻力臂乘以阻力-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流体内部因温度差产生的流动传递热量-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3. 物质的相变-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4. 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的传递与外界做功的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与介质折射率有关3. 光的色散- 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光谱:通过棱镜分解的光按波长(颜色)排列的序列4. 光的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 电路基础-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压:驱动电荷流动的力-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I=V/R)4.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阻等元件首尾相连的电路- 并联电路:电阻等元件头尾相接的电路5. 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磁力线:表示磁场分布的虚拟线条-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动势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声波的大小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响。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精选全文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初中物理知识汇总八年级上册 (3)第一章声现象 (3)第二章光的传播 (4)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6)第四章物态变化 (8)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9)八年级下册 (11)一、电压 (11)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1)三、电阻 (11)四、欧姆定律 (12)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2)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2)七、电能 (13)八、电功率 (13)九、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3)十、电和热 (13)十一、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4)十二、焦耳定律 (14)十三、生活用电 (14)十四、串并联电路特点 (14)十五、磁场 (15)十六、电生磁 (15)十七、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6)十八、电动机 (16)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17)九年级 (18)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8)二、质量 (18)三、密度 (19)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9)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20)六、运动的描述 (20)七、运动的快慢 (21)八、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21)九、力 (22)十、牛顿第一定律 (22)十一、二力平衡 (23)十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23)十三、重力 (24)十四、摩擦力 (24)十五、杠杆 (25)十六、其他简单机械 (25)十七、压强 (25)十八、液体压强 (26)十九、大气压强 (26)二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7)二十二、浮力的应用 (27)二十三、功 (28)二十四、机械效率 (28)二十五、功率 (28)二十六、动能和势能 (29)二十七、机械能及其转化 (29)二十八、分子热运动 (29)二十九、内能 (30)三十、比热容 (31)三十一、热机 (31)三十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3)三十三、能源家族核能 (33)三十四、太阳能 (33)三十五、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4)初中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人教版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人教版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第一章:声现象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 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
的效应来判断;
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可以通过研究 转换法。转换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时常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用到
常见物体或其物理量 分子的直径 头发直径 成年人腿长 课桌高 教室长度 住宅楼一层楼高 物理课本长度 教室门高度 一支铅笔长度
附录
数值 约10-10 m 约70 μm 约1 m 约0.8 m 约10 m 约3 m 约26 cm 约2 m 约18 cm
栏目索引
速度
时间 面积
人步行 中学生长跑 自行车 小汽车正常行驶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 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人耳能够把回声跟 原声区分开的时间 成人单只脚底面积
格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
值为0.2 N);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为2.6 N
电流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和用电器并 根据被测电流的估计值,选择相应量程,将所选量
联;
程对应的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然后根据每一大格
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 表示的电流值及每一大格间的小格数计算分度
栏目索引
附录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一、物理学史 二、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四、常见物理量的数值 五、中考常考物理量计算公式总汇
栏目索引
一、物理学史
1.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附录
栏目索引
物理学家
贡献
牛顿(英国)
①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证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为液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汽化的过程需要吸热,凝结的过程需要放热。

液体和气体都是流动的,但液体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比气体大,因此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来表示。

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多种类型。

⑴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是物理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⑴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场。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大小用安培(A)为单位来表示。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为单位来表示。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⑴光是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颜色和能量。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光速为xxxxxxxx8m/s。

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是光学的基本现象。

光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光通信、光催化等多个领域。

⑴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在原子核外围运动。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是核物理的研究内容。

核反应是核能利用的基础,核能的利用包括核电站、核武器等。

辐射防护是核能利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汽化是液态物质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需要吸热,而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温度,即沸点。

液化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来实现气体的液化。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XXX则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升华需要吸热,而XXX则会放热。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可以通过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约为3x10^8m/s。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元电荷e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1e=1.6×10C-19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一、磁现象: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地磁场: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三、电磁感应:1、学史: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以便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

而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进行一次梳理,以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目录•力学–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图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力及其作用效应•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力的合成–力和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简单机械原理•功和功率•热学–热学基础•热学基本概念、温度计、温度的计量单位•热量、热容、比热容–热传递•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定律和等效热导系数–气体分子理论•气体分子的性质、运动和分布规律•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容积与温度、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力学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在学习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 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图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力及其作用效应当我们学习力及其作用效应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 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力的合成力和能量了解力和能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 简单机械原理 - 功和功率热学热学基础在学习热学的基础知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热学基本概念、温度计、温度的计量单位 - 热量、热容、比热容热传递掌握热传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热传导定律和等效热导系数气体分子理论气体分子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气体分子的性质、运动和分布规律 - 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容积与温度、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结论以上即是初三物理人教版的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中考必备)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合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6.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4. 内能与热机: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发散光线。

5.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

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摊。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功率与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压力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回声和共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称为共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第三章透镜知识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 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 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 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8、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9、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11.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2.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平面镜(穿衣镜) 面镜 凸镜(观后镜) 球面镜 凹镜(太阳灶) 凸透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透镜 凹透镜(近视镜)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