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与前景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与前景的展望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与今的关系上处境尴尬,在中与外的抗衡中发育不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预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文化全球化;时代性;未来走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三个小概念: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含义多次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历史长河中由专指中原发展为包括所有郡县,进而发展为包括所有边疆,由专指汉民族发展为包括中国各民族,由中华大地的统称发展为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袭着、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来自于过去,而现在仍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传统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拥有超越历史的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此外,狭义的文化,除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外,有时又专指文学艺术,如“文化部”、“文化部门”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从夏、商、周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这一大段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时期,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在古与今的关系上传统文化处境尴尬
首先,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态度。在古与今的关系上有些人不能摆正态度,被文化民族主义蒙住了双眼,认为凡是老祖宗的东西都是好的,在不加区分辨别和剔除的基础上简单复制照搬。另一种极端是有些人认为西方的就是好的,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这种崇洋媚外心理让一部分人打着“学习西方文明”的旗号急切与中国传统文化划清界限。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洗礼,其功能在逐渐消减。城市里高楼大厦取代了经典传统的四合院,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千篇一律,失去了城市文化民族特色。而在乡村,农民们忙着发家致富,对传统民间信仰有所忽视淡化。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商业文化在人们头脑中占的比重都要高于传统文化。
(二)在中与外的抗衡中传统文化发育不足
首先,传统文化内容缺少融合与创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求“天人合一”,对治愈目前因为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环、人类生存危机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方社会也掀起了“中国热”的狂潮,但是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力不从心。在现在的文化竞争中,我们缺少的是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也没有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其次,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当下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打的是孔子这张文化名片,消除了意识形态的抵触心理,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的影响还不能与美国的好莱坞影片相提并论,要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必须丰富其传播载体。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关于“拿来主义”的声音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回荡好久了,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也给我们作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动教材。可是我们建立新文化的任务直至今日却仍嫌宭迫。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
流、相互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实行开放的政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必须加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各国文化精华,不断进行自我扬弃,才能得到进一步弘扬。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也应当到世界大文化发展的历史视野中去捕捉。人类文化发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普同性。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立足于时代高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使其发生创造性转型,使其成为兼具时代性、民族性和人类心灵普同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和结晶,渗透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是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继承与光大,改造与升华,既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独创,又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是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综合创造。
四、结语
传统是不能割裂的,我国历经几千年风雨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令当代人自豪,但是我们也要以理性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不妄自菲薄也不崇洋媚外。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国文化精华,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丰富多彩、百家争鸣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参考文献
[1]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国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刘莲香,王正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J]. 内蒙古社会科
学,2010(1).
[5]肖尚军.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