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1)
四、海尔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1.缝隙产品的微弱优势 同样是缝隙产品的国际品牌的挑战 2.缝隙产品需向主流产品转变 受当前主流产品的国际品牌的限制
五、竞争优势分析——SWOT分析
潜在外部威胁(T) 潜在外部机会(O)
収达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収达 人口多、收入高、消费能力强 市场空间大同增长迅速 用户需要同爱好逐步转变 当地政店提供较多支撑
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 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三、海尔国内外环境分析:
1、全球化环境
家电行业的竞争逐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 界限,大型家电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以及市场的战略部署,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 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 集团之间的较量;最后,国际范围内家电行 业的资产重组步伐日益加快。
2、国内的宏观环境:
海尔的収展顺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改革不 収展, 抓住了有利的収展时机, 1993 年成功 上市, 为海尔的快速収展解决了资本筹措之 忧。 在中国加入WTO 之前, 就将战略重心 移至国际市场; 海尔地处经济収展迅速、具 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东省, 尤其是位于 以孕育全国著名企业著称、交通便利的青岛 市, 除了海尔集团外, 这里还有青岛海信、青 岛双星、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企业。可见 , 青岛在各方面具有让企业迅速収展的优良 环境。因此, 在外部环境方面, 海尔具有了天 时地利的优势。
六、案例分析:
——海尔品牌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1999年,海尔在美国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的 海尔生产中心丼行了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 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 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 的历叱。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 产品的公司。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海尔冰箱已成功地在 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去年,美国的零售 巨人沃尔玛连锁庖销售了海尔品牌的空调。今年 初,沃尔马连锁庖开始销售海尔的两种小型电冰 箱和两种小型冷柜。海尔的窗式空调机也具有广 阔的市场,该产品已占美国市场的3%,今年的 销售量有望翻番。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 ,打出中国品牌的企业,海尔是第一家。
从海尔的成长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战略, 海尔才避免了进入 “落后— ——引 进— ——再落后— ——再引进”的怪圈, 成功 地实现了技术的飞跃。
2.走 出 去 战 略 , 品 牌 为 王 。随 着 中 国 经济的发展, 走出国门的企业很多, 但是 大部分企业只是充当了国外企业的 “加 工车间”, 赚取了一点辛苦的加工费, 而 高附加值的部分全部被国外公司拿走, 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企业 还没有自己的叫得响的国际名牌。基于 这样的考虑, 海尔从一开始就把创立自 己的品牌放在了战略的高度, 实施品牌 走 出 去 战 略 , 实 施 “ 走 出 去 — ——走 进 去— ——走上去” 的国际名牌之路, 经过 20 年的发展, 海尔的这个战略已经基本 实现。
注: 本文是湖北师范学院青年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2007C06。
(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2007·24 经济论坛 107
大的价值。 国际化需要物质条件, 更需要人才
保障。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作为知 识的载体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发挥 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所需的人才除了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就 是本土化的人才。利用本土化的人才资 源对企业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 处: 首先可以更加迅速地进入目标国市 场, 毕竟“ 自 己 人 ”去 开 拓 市 场 比 我 们 去 要顺利得 多 , 特 别 是 像 日 本 、韩 国 等 国 家 更是如此。其次是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 的经营环境, 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环境方 面 的 适 应 上 更 是 有 无 可 比 拟 的 优 势 。最 后从大的方面来说,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 的教育等资源为我们的企业服务, 也有 利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技术引进需要创新, 而且必须创新。 海尔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 “第 一台引进, 第二台国产, 第三台出口, 第 四 台 当 地 化 生 产 ”的 四 步 走 策 略 的 实 施 。 类似的我们还应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与腾飞也是因为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 上进行创新, 从而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 领先地位, 为日本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基 础。国内外 的 经 验 同 时 告 诉 我 们 , 技 术 引 进如果没有创新, 那就只能走“落后— —— 引进— ——再落后— ——再引进”的老路, 永 远 跟 在 别 人 的 后 面 , 永 远 受 制 于 人 。因
海尔从国际化到全球化
海尔:从国际化到全球化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的一片空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海尔旗迎风招展,由海尔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44.5万平方米的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主持了剪彩仪式。
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投资,标志着海尔国际化战略迈出重要的一步。
一年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成功出产,开始了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土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2001年海尔集团耗资500万美元在意大利并购了当地一家工厂,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周围聚集了世界着名的家电制造厂商,如惠尔浦、扎努西、欧成盛等,海尔又开始了中国在欧洲大陆生产家电的历史,再一次展现了海尔争创世界名牌的决心。
伴随着海尔兄弟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登陆,来自中国美丽海滨城市青岛的海尔集团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赞誉。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排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位居第26位,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具影响力的美誉。
2000年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CONFORTEC家电展上,海尔品牌被世界三大信息公司之一的欧洲GFK公司列入欧洲名牌行列。
据《福布斯》杂志资料表明,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业竞争力居世界第六位;据2001年欧洲Euromonitor统计公布的全球冰箱品牌排名,海尔雄踞第二,而全球洗衣机品牌排名,海尔则雄踞第三。
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是什么促使海尔有如此大的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海尔的明天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海尔。
一、海尔的国际化历程海尔集团由17年前员工不到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万人,销售收入60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所走过的路坎坷艰难。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企业跨国经营有着不能估量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消除跨国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提升内部管理绩效以及塑造企业的国际化形象。
但因为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是复杂的。
本文将分析跨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误区,如不善处理企业面临的多元文化冲突、文化建设的狭隘和保守、缺乏创新及忽略内涵等。
海尔是国内的知名优秀企业,它在国际化道路上文化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若干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跨国经营企业文化创新海尔AbstractThe corporate culture can reflect the core value of the corporate. It is a part of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corpo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power and plays a big role for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at can help to remo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wo kinds of different culture, improve the inner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global enterprise image for the corporate. Because of the many uncertain elements existing in th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complex.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mmon mistakes in culture construction, such as narrow, limited, conservative and out ways to do this. Haier is a famous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has much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us to learn. On the basis of above content some tactics for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were supposed.【Key Words】Transnational operation; Corporate culture; Innovation; Haier目录1文化建设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作用 (4)1.1企业文化的功能 (4)1.2消除跨国经营中多元文化间的冲突 (6)1.3提升企业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6)1.4塑造国际化企业形象 (7)2企业跨国经营中文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7)2.1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文化冲突 (7)2.2文化建设的狭隘性和保守性 (7)2.3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8)2.4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 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8)3海尔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建设 (9)3.1海尔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创新 (9)3.2海尔文化建设注重本地化 (9)3.3海尔的漫画文化 (9)4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10)4.1重视文化创新 (10)4.2实行本地化 (10)4.3适度借助第三方文化 (11)4.4消除企业文化与东道国社会文化的隔阂 (11)4.5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态势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利用外资和跨国投资活动更加频繁,跨国公司、多国公司将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
简述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来分析说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经验
1.从海尔国家化经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海尔成功经验。
1、什么使海尔公司从一个曾经负债147万元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目前科研、生产、贸易和金融一体的有70多个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大型国际化家电企业集团。
其中是先进的技术,是优质的服务?还是良好的经营战略,海尔集团正是抓住了机遇腾飞的关键十年,依靠其良好的经营战略、准确的市场定位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先进的技术,一举成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经营的中国特大型企业集团。
2、目标,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海尔集团将企业的发展思路放在整个世界的发展空间布局来考虑,在产品结构、科技含量、资本运营、人才培训上做出楔而不舍的努力。
海尔的产品结构线宽而深,许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
“全面开花”对一个企业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如经营不好,有些企业还会因此招来灭顶之灾。
而海尔却在做到“全面开花”之后在市场上“全面结果”,海尔的成功就在于其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管理模式;确立了市场定位、深化产品结构。
3、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在海外商场的布局日趋合理。
海尔海尔准确的市场定位,深化的产品结构也为海尔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4、海尔公司国际化经营成功最重要的是海尔公司一直执行“本土化”战略目标,这是我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欠缺的地方。
我们将海尔具体“本土化”战略目标具体分析。
首先研究开发本土化。
如今,市场主导型的研发策略以成为主流。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能大量吸纳当地的科技人才,包括现在服务于本土企业的各级技术人才。
这样不仅能降低跨国企业的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力。
接着产品制造本土化。
从海尔公司相继在国外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设立生产工厂,体现出在经营中十分注重产品制造的本土化,讲求技术创新、服务与信誉的整合效率,使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市场快速裂变与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海尔并购GE为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其中,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并购美国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的案例备受瞩目。
本文以海尔并购GE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的收益。
一、案例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起初只是一家小型冰箱厂,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业的巨头。
而通用电气(GE)则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全球性电气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2016年,海尔集团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成为GE家电的控股股东。
二、动因分析1. 打开全球市场:海尔通过并购G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通过收购GE家电,实现了在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
2. 构建全球供应链:GE具有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海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此次并购使得海尔能够借鉴GE的供应链经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强化创新能力:GE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
通过并购GE,海尔可以借鉴其创新理念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面临挑战1.文化差异:海尔和GE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企业整合中出现冲突和摩擦。
如何在并购过程中解决文化差异,保持员工的稳定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挑战。
2.风险控制: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市场风险、融资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如何科学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应对的挑战。
四、实现的收益1. 市场份额扩大:通过并购GE,海尔在北美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海尔可以借助GE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优势提升:GE在创新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海尔通过并购GE,获得了GE的技术知识和专利,能够更快速地推动自身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海尔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解析
从海尔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
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
我们可以从国内走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身上进行验证。
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
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
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
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
国际化经营策略的战略分析----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中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特点,指出国际化加入是WTO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
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从两个阶段分析了海尔集团的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各种因素,提出海尔的快速发展有赖于集团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其国际化的经营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并建议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要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当,以及企业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优势是企业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的思想。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point out that it is the WTO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join.The theories that internationalizes th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ode has to enter the theory and jump up the theory pare these two greatest developments mode, can see their theories of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conduct the environment dissimilarity, industry dissimilarity, business enterprise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management dissimilarity, the result is also different.From two stages analyzed the Haier group of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duct various strategic factor, put forward the Haier of fast 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group to judge the hour and size up the situation, adjust in good tim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it internationalize contain very big relation.Sugges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s to be 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lso equal, and the advanced technique and the management advantages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controls are the thoughts th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promot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conduct the strategic key.【中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海尔集团;跨国公司【英文关键词】: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e the strategy;Haier group; Multinational company【正文】: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型企业为产品寻找新的市场,被动地迈向国际化了。
国际化案例
“海尔”、“TCL”、“格兰仕”,不同的国际化道路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加入W'I'O以后,中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都到中国来投资,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出现了“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格局。
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取向。
在中国的企业当中,毫无疑问,“海尔”、“TCL”、“格兰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面旗帜。
一、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先难后易”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1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是中国的唯一人选者,排名第95位,实现了中国品牌零的突破,2005年上升至第89位。
2006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139亿美元,其中海外营业额33亿美元,占全球营业额的23.7%(超过全球通行的对全球化公司评价标准其中之一,即海外收入占总收入20%以上)。
2005年,“海尔”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2006年,“海尔”成为NBA战略合作者。
通过一系列的国际赞助,“海尔”品牌在国际上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海尔”是国内最早开始实施国际化的企业之一,通过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实施市场国际化,成就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品牌。
1990年,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地位之后,海尔就提出了“3个1/3”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占1/3”。
我国跨国公司从海尔国际化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234学苑论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豪无例外,都加入到产品的国际生产和交换中。
世界各国的参与,优化了国际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跨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
但我国跨国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成本、技术上强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如何从这场合作与较量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完善不足,成为我国跨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跨国市场环境及特点,选择跨国经营区位和进入方式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先难后易”或“先易后难”的方式。
海尔在目标市场上“先难后易”。
海尔先将产品卖到德国发达国家,之后是东南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
以美国市场为例,海尔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先易后难”。
海尔自1995年起向美国出口冰箱,最初以OEM 方式,之后才开始推介自己的品牌。
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后才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在产品种类上采取“先易后难”,海尔的策略是起初以一至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
毋庸置疑,这些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了海尔国际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成功,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上了生动一课。
二、树立品牌观念海尔的宣传主题是:“海尔,中国造。
”张瑞敏对这一主题解释说:“要通过海尔这个品牌让世人认识到中国产品有能力在世界上参与竞争,有能力进入世界名牌行列。
”跨国企业要注重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品牌竞争已然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激烈市场角逐的法宝之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定是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当企业品牌发展成世界品牌时,就代表着会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三、争取当地资源,与利益相关方合资合作以日本市场为例,海尔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竞合阶段、合资阶段、兼并阶段、自主发展阶段。
竞合阶段中,海尔与三洋开创了一种互相开放销售渠道的新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使海尔获得了日本市场和经营渠道。
海尔集团发展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2
第一章:绪论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海尔集团能在众多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有着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他们中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但是海尔作为其中的领头羊,他在海外的发展的成功也充分地证实了其作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
不过,海尔集团发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既有令人振奋的骄人战绩,同时也有令人惋惜的失误和教训,这些都将成为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历史借鉴,也更有利于他今后更加健康地发展,更是很多国内企业发展海外市场可以借鉴的好例子。
1.1海尔集团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①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5个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
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1.2 海尔在全球的发展概述:①数据来源:/cn/haier/about/index.asp11.2.1 海尔在美国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战略,是指海尔打算在特定目标 市场国家进行投资、建厂,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 以实现目标市场效能最大化。以美国为例:1999年4月日, 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大型独资家电生产基地, 形成了海尔产品在美国的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系统, 并根据美国本土文化改变了OEC管理体系,设计生产迎 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从而使美国的海尔成为当地的企业, 开拓了国际市场的道路。
启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从海尔的跨国经营之路之中其实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首先,中国企业可以先从自身出发,实事求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国际发展战略 其次,管理体系的好坏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执行程度。对此,中国企业应注重自 身管理体系的深化与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以符合跨国经营的需要 再者,技术的创新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中国企业要想 在跨国经营之路上畅通无阻,就应在此方面多做努力
海尔的国际化之路
பைடு நூலகம்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 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 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 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 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 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 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 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 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 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 家形成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 造自己的品牌。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案例报告
“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案例报告小组成员:王楠、张晓雪、吕斌、赵亮、贾子辉、谢爽、姚唐、周伟指导教师:吴晓云教授完成日期:2004-10-23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界概念已经消失,全世界80%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经济形态迅速全球化。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其经营活动必然被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从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在众多正在努力适应全球化潮流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中,海尔无疑是在此道路上走得较快、势头强劲且颇受关注的企业之一。
本研究将深入剖析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并将该经典案例与国际营销理论相结合,在分析海尔成功经验与面临的危机,以及整个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当今中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由多母国战略向全球营销战略的转化。
本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海尔美国市场的规划。
该部分主要通过案例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归纳出海尔集团是如何规划美国市场,并选择怎样的市场进入方式。
第二章海尔的成功经验。
该部分探讨海尔集团国际化道路中成功的关键以及对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第三章海尔全球化道路上面临的问题。
该部分探讨在国际化乃至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海尔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将为下一章研究海尔国际化战略提升做好铺垫。
第四章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提升。
该部分将运用Zou and Cavusgil 在2002年提出的全球营销战略整合模型(Integrating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IGMS)对于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提升进行分析。
本研究,经过小组成员数次激烈讨论、撰写报告、修改润色,现提交研究报告。
对论文中的不当之处,诚恳欢迎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海尔国际化之路
海尔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
15年来,在创世界名牌思想指导下,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国际化战略,海尔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企业.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至1991年。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的核心竞争能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
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至1998年。
这一阶段是增强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
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年开始。
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上的核心竞争能力.以1999年为转折点,在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战略创新和转移,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了19家世界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6个,在建厂达到10个.国际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海外销售增长迅速,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在德国,海尔占中国出口冰箱的95%以上。
1999年,海尔出口创汇1.38亿美元,今年1至5月出口创汇1。
39亿,超过去年全年出口创汇总额.二、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分析一.背景介绍企业概况海尔集团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是青岛电冰箱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制造技术后始用海尔品牌。
通过20多年的迅速扩展,目前其主打产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与通讯产品等四大类,其家电产品占有3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行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其电冰箱在全球同类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上数一数二。
2003年其全球营业额高达806亿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走出去”的经过与形式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严格地说是开始于1999年,在这一年里海尔集团着手进行了三个转移及四个业务流程的再造。
三个转移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市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
海尔提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并不是把国内外市场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出口和海外建厂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0年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年。
这一年的1~6月份海尔就实现出口额1.4亿美元,超过上一年全年。
特别是海尔彩电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彩电行业业绩缩水的情况下,海尔彩电出口持续增长,截止2000年已出口到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月份出口比上年同期翻了5番。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在产品技术方面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海尔先后与荷兰飞利浦、德国迈兹、日本东芝等12家国际大公司组成技术联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
纵观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不难发现海尔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是设立海外营销中心,然后是从事制造业务,最后是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
具体的方式如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点、贸易中心,海外建厂,在海外建立信息中心与产品设计分部,最终实现其“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模式。
(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国际化进程(一)企业战略海尔在海外坚定有序地推进其国际化战略:第一步,先为国际大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开始用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第二步,进入主流销售渠道。
从海尔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从海尔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海尔集团是中国主要的家电生产商,也是国内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典范。
海尔的跨国经营引发了一系列思考:一、大势所趋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发展的必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局面,它将迫使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获取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
海尔发展跨国经营正是在国内家电行业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在家电领域中频繁发生的背景下进行的,国内市场生存空间的挤压是海尔走出去的内在需求。
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去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下跨国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般要求经济全球化以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强为特点,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的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的实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小。
此外,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各种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对跨国活动交易成本的降低最为突出。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在全球范围的优化组合,改变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海尔的实践表明,经济全球化下,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生产要素的企业会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说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跨国经营将由企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变为企业的一般要求,这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外在动力。
3.新的贸易壁垒迫使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国际贸易在走向自由化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壁垒,这给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增加了难度,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的办法,才能绕过这些壁垒。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竞相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如印度贸易保护很厉害,但企业可以通过到印度来料加工、出口零部件或半成品到印度组装等方式,绕过贸易壁垒,开拓印度市场。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以海尔海外投资为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以海尔海外投资为例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以海尔海外投资为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更要面对全球企业的竞争。
政府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这对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是一篇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过程,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这种战略的条件和原则。
【关键词】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FDI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它们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更要面对全球企业的竞争。
政府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这对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的国际市场营销的障碍对想要走出去的企业提出了挑战。
本文讲述了海尔成功的海外投资过程,为国内企业的海外进入途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
一、海尔集团海外投资总体战略海尔进入国际市场采用的总体战略总结为三个“三分之一战略”。
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国际化。
产品质量国际化表现为在质保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方面取得国际化认可;技术水平国际化目标需要企业在科技开发上走引进、模仿、创新的路径;市场国际化目标为国内产销占1/3,海外产销占1/3及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占1/3。
二、海尔集团海外投资过程海尔海外投资过程可以概括为使用“先难后易”的名牌战略途径。
首先,企业依靠过硬的产品攻占要求最苛刻的、最挑剔的海外市场;以此创立品牌和口配,形成高品质的品牌形象;然后再以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在发展中国家扩展品牌知名度。
具体过程为:首先攻打德国市场,一战成名;海尔进入海外初期首先进军的是对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的德国冰箱市场;海尔坚持使用自己的品牌销售,在经受住严谨苛刻的德国人的考验后,为海尔的冰箱产品树立起了高质量的产品形象和良好的口碑。
海尔的国际化历程
海尔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分析分析: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都会选择落后地区打开市场获得市场占有率,这样的话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而海尔选择的是先出口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地区,在激烈的竞争与严格的市场规范下,磨练与提升品牌,虽然风险较高,但是产品的成长速度加快,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形象。
海尔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战略,首先海尔拥有高品质的产品做后盾,进入国际市场过硬的质量是基础;其次,海尔拥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质量与服务相协调;再次,海尔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紧紧地抓住顾客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最后,海尔通过不断的磨练,在国内市场占据龙头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
战术:(1)先易后难分析:进入美国市场后,海尔采用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术。
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即先把产品卖给顾客,让市场来检验产品的质量合格性,等消费者接受产品后再开厂经销,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先设厂后生产,如果产品经不起考验企业就要垮掉,海尔这样选择降低了进入成本,稳扎稳打,为打开市场先奠定基础。
在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上,也是先易后难,海尔选择最有把握的最具竞争力的电冰箱充当前锋,先站稳脚跟,然后再实行多元化战略。
先设立重点投资地区,然后再稳步扩进。
(2)本土化经营大多数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时都会选择本土化战略,这样更容易被当地的消费群接受,海尔也不例外。
产品: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大多数不是海尔的原有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针对美国人爱喝酒的文化特点,推出了酒柜深受美国人喜爱。
员工:海尔的普通员工大多是美国本土居民,这样的话也是一种公关策略,增进了海尔与美国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海尔虽然是一家外国的独资企业,但是购买由当地居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后有一种满足感和归属感。
品牌塑造:①品牌建立:除了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海尔的过人之处是拥有星级的服务质量,海尔在美国设有免费的服务电话,拥有百名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产品的保修期在同类产品中式最长的;在产品的宣传力度上不断加大,在大街上,海尔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在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杂志上也经常有海尔的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经营策略的战略分析----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中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特点,指出国际化加入是WTO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
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从两个阶段分析了海尔集团的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各种因素,提出海尔的快速发展有赖于集团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其国际化的经营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并建议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要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当,以及企业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优势是企业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的思想。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point out that it is the WTO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join.The theories that internationalizes th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ode has to enter the theory and jump up the theory pare these two greatest developments mode, can see their theories of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conduct the environment dissimilarity, industry dissimilarity, business enterprise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management dissimilarity, the result is also different.From two stages analyzed the Haier group of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duct various strategic factor, put forward the Haier of fast 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group to judge the hour and size up the situation, adjust in good tim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it internationalize contain very big relation.Sugges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s to be 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lso equal, and the advanced technique and the management advantages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controls are the thoughts th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promot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conduct the strategic key.【中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海尔集团;跨国公司【英文关键词】: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e the strategy;Haier group; Multinational company【正文】: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型企业为产品寻找新的市场,被动地迈向国际化了。
同时,主导国内各领域主要市场的大中型企业,本着企业家的雄心,出于把公司做大、做强的愿望,都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详细的国际化战略。
家电、计算、通信、能源领域的企业也已提出了国际化的目标,并已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而有些中小企业,象制衣及鞋业,尽管并无多少国际化的认识,但从为国外代工的业务里尝到了国际市场的甜头。
但是,很大一堆企业还是停留在山寨厂和家族经营的阶段,没有明晰的国际化战略,缺少危机感,其前景令人担扰。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迅速国际化,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市场疲软,国外企业以低价挤占中国市场,对这类企业影响最大。
一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国内的传统制造业,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而且具有较大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加入WTO后,国内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获得公正的待遇,出口竞争力无疑会大大增强。
但“入世”对国内企业的某些细分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大量外资企业也可以通过更具竟争力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专家估计,国内市场在五年内将迅速国际化,本土优势将会大幅度削弱,但就目前看,这种影响还不至于改变国内市场的整体格局。
因此,国内的企业,不管民企还是私企,都要好好珍惜当前本土市场对国内企业还具有一些优势,要依托国内市场,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率先制定国际化战略,条件还不成熟的,则应努力通过各种中外合作方式,渐进式熟悉国际商道通则。
从宏观上看,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将给家电行业带来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现在国内各行业竞争手段低级、单一,企业效益和积累能力低下,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国内企业若能溶入全球经济体制中,将迫使它们集中精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使企业投入、运行和增值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
可见了,中国企业在WTO框架下,进军国际市场是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诠释国际化经营是企业产销活动的范围如何从一国走向世界,关于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前者已广为流行,后者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两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①:1.渐进论渐进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为瑞典的约汉森(Jahanson)和瓦德协姆·保罗(Wiedersheim ),该理论认为,从大多数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实绩来看,从国内经营到国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演变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突然飞跃。
经营国际化的这种渐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二是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变发展。
目标市场选择的渐进性,表现为大多数企业市场的扩大都是遵循“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
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表现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策略,经营方式演变的最常见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设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
2.跳跃论从上可以看出渐进论已经相当成熟和深人人心,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国际化经营的许多环节是可以跳跃的,因此单一的渐进论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
在渐进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跳跃论认为国际化经营呈现跳跃式发展,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温州的打火机与眼镜产业,在目标市场选择方面,企业一开始就瞄准国外市场,基本上跨过了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等环节,而一开始就进入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或直接进入全球市场;在经营方式方面,跨过了纯国内经营阶段,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再进入企业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等环节。
三、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战略便是遵循着两大发展模式规律的原理,如今,海尔集团自1984年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频临倒闭的小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外,一跃成为品牌价值为440多亿人民币,全球销售额达768亿元人民币的,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牌群的具有一流国际化水平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为中国家电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纵观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按其国际化经营战略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4-1998年,技术水平不高,只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海尔集团正处于中小企业阶层,这一时期,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便是不断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产品的附加值,并适当为国外厂商做OEM。
这一时期的海尔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亚洲最先进的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始,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菲利浦集团等国内外著名的科学研究所、大学、跨国公司合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水平。
同时,通过兼并、控股等一系列资本运营手段,逐步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而通过自己的强大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和资本的积累,如此周而复始,使集团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0%以上。
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在这一时期,通过第一阶段的技术、管理和资本上的积累,使海尔集团已经迈入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海尔集团拥有的技术、管理优势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的发展,部分甚至是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所有这一切,使海尔集团基本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对外扩张的战略实力。
因此,在这一阶段,海尔集团在“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在海外建立生产工厂、基地的历程。
总的来说,海尔第二阶段的国际化经营的对外扩张的战略按照“先易后难”与“先难后易”②的相结合的原则,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到1999年4月止,这一阶段的海尔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实力还不足够强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去技术、管理综合水平比其稍低的印尼、菲律宾、印度,以维持其所有权优势,并通过内部化优势表现出来,如1996年6月在印尼成立海尔莎保罗(印尼)有限公司,1997年在菲律宾成立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就是这一国际化生产战略的体现。
第二层次是从1999年4月始至现在,这一阶段,随着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等所有权优势的不断增加和前一层次国际化经营战略推行中经验的逐步的积累,海尔集团已经基本具备了进入国际一流企业的行列的条件。
此时,海尔的国际化生产战略也发生调整。
以1999年4月起,美国海尔中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首府哥伦比亚市附近的汉姆顿建立生产基地为标志,海尔集团先后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建立了生产基地,分别组建了美国海尔、日本海尔、欧洲海尔,使其国际化生产战略还伸到了被誉为国际一流冰箱技术的发源地的美国、日本、欧洲,对惠而普、三洋、伊来克斯、通用电器等等全球家电巨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