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

合集下载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梯云之意,取自唐 张读《宣室志》中 载周生八月中秋以 绳为梯,云中取月 的故事。此屋前庭 院假山,均用云头 皴手法堆叠而成。 主峰在五峰书屋东 山头,倚楼叠成楼 房山,可攀登山道 而进入楼中。
35
蹈和馆
蹈和馆名出自 "履贞蹈和"一 语,取其"和 平安吉"之意。 室内雅致、幽 静,原为园主 宴客场所。
36
撷秀楼
"撷秀",即收取 秀色之意,为住 宅的后厅,也称 女厅。主要供园 主生活起居兼会 客之用。
37
大门
38
网师园正门前 设照墙,大门 两旁置抱鼓石, 抱鼓石上饰狮 子滚绣球浮雕, 额枋上装有阀 阅,大门格局 足以显示园主 门第高贵。
轿厅
轿厅是旧时宾客、 主人停放轿子的地 方。上匾"清能早 达",是封建王朝 标榜官吏品德、清 廉能干、早年发达 之意。
9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 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桂 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 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而 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 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 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 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 其后面为集虚斋。
39
万卷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 的主题,过去为 园主办事与接待 宾客之处,装修 陈设华丽。万卷 堂,藏书万卷之 堂。
40
小山丛桂轩
此为秋日景点,取 "桂树丛生山之阿 "(《楚辞·小山招 隐》)之境界。轩 南为太湖石庭院山, 轩北有黄石主峰云 岗,一玲珑,一浑 拙,势成幽谷,匝 种桂花,秋日竞放, 香气蕴郁谷间,久 聚不散。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整体布局—— 平面图1
平面图2
整体布局分析——地理环境
❖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 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 11号。十全街南侧。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相距仅几十 米。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 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 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 桂(长白人),再加修葺,乃复旧观。民国元年,已有冯姓 居此。1917年(民国6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 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 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 时招抚张作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 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
中国园林分析————网师园
级 园 林 一 班
13
历史沿袭
❖ 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 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 列书42厨,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 渔隐,植牡丹五百株。
❖ 明《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引《施氏丛钞》云:“正 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 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局分析—— 空间分析1
景观中心区
建筑和廊道围绕主水面 布置。
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 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 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 疏朗雅适,廊庑回环, 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整体布局分析——空间分析2
园林布局紧凑,虚实穿插,似断 又续,迁回曲折,使景观深远。 网师园中部的建筑以水池为 中心, 贴近水面的“灌缨水阁” 与 水崖高处筑有“月到风亭” 形成了西南折角之势。 “竹外一枝轩”与东侧的 “射鸭廊”及“射鸭水阁” 相接,在东北面形成了另一个 折角“L”。 两折角构成了对景呼应,半敞 开半封闭的布局。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
至清乾隆年间 约公元1770年 ,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 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4 1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 ”谐音 园内的山水布 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 园” 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1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 水园
—网师园—
私家园林分析
景园141 马舒雅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 精巧,空间尺度比例 协调,以精致的造园 布局,深蕴的文化内 涵,典雅的园林气息, 当之无愧地成为江 南中小古典园林的 代表作品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 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10全街,地 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心景区主要建筑景观
S4
S5 S3
S2 S1
S1
S1:小山丛桂轩 是从网师小筑门洞进入中部景区后的第1个单体建筑,3面回廊卷棚歇山,面阔3间,
宽约7.9m, 进深约5.8m,檐口高约3.2m 小山丛桂轩坐北朝南,东、西、南面被檐廊环抱,真正具有停留功能的S1空 间位于东、西、南金柱与北侧檐柱所围合的区域,通过滥窗、粉墙与外界隔幵 东、西两面的滥窗自离 地面0.75m处起,至檐口高度以上止,以下为墙体;南、北侧两稍间边界为滥窗,做法同东、西两面;南侧明 间边界为4扇隔扇,北侧明见边界为1面粉墙,正中为1扇正方形花窗,边长1.8m,距地面高度1.15m 小山 丛桂轩北侧距离云刚又].2m,东、南侧距离高食的院墙均不过6m左右,如同被高山包围的谷地,空间氛 围10分幽静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园林-网师园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

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

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

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

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万卷堂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题,过去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装修陈设华丽。

万卷堂,藏书万卷之堂。

小山丛桂轩,此为秋日景点,取“桂树丛生山之阿”(《楚辞·小山招隐》)之境界。

轩南为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势成幽谷,匝种桂花,秋日竞放,香气蕴郁谷间,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庾信《枯树赋》)。

濯缨水阁为夏日景点。

水阁是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

取名“濯缨水阁”,源于《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缨,指官帽帽带。

)意为达则濯缨,隐则濯足。

月到风来亭月到风来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

取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之意,故名。

内设“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殿春”,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旧为书斋庭院。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整体布局—— 平面图1 平面图2
整体布局分析——地理环境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
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 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十全街南侧。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 相距仅几十米。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 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 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 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沿廊往东走,便得一轩, 名曰“竹外一枝轩”。 轩为卷棚硬山屋顶,东 西狭长三间,临水面设 吴王靠坐槛,远望似一 叶小舟。轩北为集虚斋 庭院,庭植青翠潇洒的 慈竹两丛,有花窗相映, 有洞门相通。东面通五 峰书屋,东墙上有两方 精美的园林和花鸟砖雕。 西墙上开设空窗窗外点 植垂丝海棠, 框景入画。轩外池岸畔植梅花,原有横卧偃伏的 黑松,成为轩外一景。在轩内隔池远望,池上理 山的云岗黄石假山,成为园中第一山景。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沿射鸭廊往南连敞 亭“半山亭” ,其 临水面为卷棚歇山 屋顶,发戗有翘角, 从池南望去,宛似 船舫。与射鸭廊形 成高低变化的构图。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小山丛桂轩原为园花 厅,作会客之用,在这里 既可赏云岗山势与花 木,又可在轩内小坐休 息。
主要景观分析——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与假山花台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园小,摈弃了高大的乔木,采用白皮松、枫等为 制高树种,以优种枫为该园景观的突出点景物,间伴 之以青桐等树木。 花木的配置,还照顾到四季花开,如“看松读画轩” 南为牡丹花坛,“殿春攀”南为芍药一片,“小山丛桂轩” 南为秋桂,庭前堂后有冬日腊梅、夏暑芭蕉、四季翠 竹、早春玉兰、中春桃李等。 在临池四周黄石驳岸的石隙间,植以花灌木,有黄馨( 惜春)、紫藤等藤本植物,使驳岸具有悬崖野趣。 同 时,在植物搭配上与建筑主题相一致。

网师园的意境生成分析

网师园的意境生成分析

景观生态学经过现代科技的介入实现了新的发展,景观生态学同地理等学科交叉应用,可以采用现代高科技的探测技术对某一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探测,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区域保护的策略,首先通过对区域的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然后就景观学中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在城郊和农业景观的应用上,景观生态学则致力于结合不同地域的特色和优势,分析制定出优化城郊交叉地带以及农林复合系统的优化措施,既能够保证人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能够对区域进行科学的规划,降低系统平衡被破坏的程度,研究出良性和科学的解决对策和方案;在森林区域,通过严密的分析法对区域系统的平衡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于制定科学的系统平衡方案和策略;在干旱区域,通过研究不同干旱区的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来综合制定改造方法,让干旱地区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湿地区域的应用则是基于对湿地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给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应用景观生态学则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新时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框架在逐渐走向成熟,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人类、自然的学科,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综合兼顾不同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生态系统既能够平衡,又能够更具社会意义,使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于健康化、成熟化。

3结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促进研究结构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在景观生态学建设和影响下,景观的视觉多样性、生态美学更突出,这样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是人类生产生活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关注自然的必然趋势。

景观生态学在我国这样南北跨度大、生物物种多样、气候复杂的国家中,应充分地兼顾不同方面的要素,满足人类对空间环境的需要。

(收稿:2019-03-26)[1]李富平,国巧真.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09-212.[2]袁煜旻,朱勇,曾铃雁,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10):82-85.[3]角媛梅,肖笃宁,郭明.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19(1):91-95.网师园的意境生成分析魏海霞,其其格﹡(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网师园是江南园林中典型的宅院合一的园林,以结构划分紧凑和空间组织协调取胜于苏州众多园林作品,建筑与水域形成独特的宅院围合空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技巧的典范,同时也具有艺术欣赏与园林意境营造借鉴价值。

网师园

网师园

网师园1.背景资料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

最初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故址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购得此地筑园,因附近的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名“网师园”。

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

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主要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古典山水园林,总面积约8亩余,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与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一起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2.实习目的(1)学习以水面为核心的庭园造景手法。

(2)学习网师园造园中,如何处理山与水、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以达到丰富景观的手法。

3.实习内容3.1总体布局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用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

水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

“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网师园案例分析

网师园案例分析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心景区主要建筑景观
S4
S5 S3
S2 S1
网师园中心景区游览路线
S1
S1:小山丛桂轩 是从网师小筑门洞进入中部景区后的第一个单体建筑,三面回廊卷棚歇山,面阔三间,宽约7.9m,
进深约5.8m,檐口高约3.2m。小山丛桂轩坐北朝南,东、西、南面被檐廊环抱,真正具有停留功能的S1空间位于东、西、 南金柱与北侧檐柱所围合的区域,通过滥窗、粉墙与外界隔幵。东、西两面的滥窗自离地面0.75m处起,至檐口高度以上 止,以下为墙体;南、北侧两稍间边界为滥窗,做法同东、西两面;南侧明间边界为四扇隔扇,北侧明见边界为一面粉墙,正中 为一扇正方形花窗,边长1.8m,距地面高度1.15m。小山丛桂轩北侧距离云刚又].2m,东、南侧距离高食的院墙均不过 6m左右,如同被高山包围的谷地,空间氛围十分幽静。
网师园
东,北,西三侧视线较为封 闭,而南侧视线开阔,景面 宽敞。
网师园中心景区
山石 水体 植物 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分析
网师园中部景区山石分布图
山石是网师园中部景区中使用较多的空间要
素,在外部环境中对空间的限定作用非常明显。 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山石以黄石为主,分为驳岸、 花池和假山等三种主要用途,总面积约为330m2。 驳岸和花池的高度一般不超过Im,对视线不会起 明显的遮挡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限定人的活动区 域而保持视野的通畅,同时对建筑基部过于刚性 的轮廓线进行缓和过渡,并最终转化为具有自然 特色的空间形态。而假山除了能限定人的活动 区域以外,当高度大于人的视线时还能划分视域, 形成特定的视线,或是将视线完全隔绝。同时,山 石丰富的肌理与光影效果配合植物还能营造出 具有山林特色的景观,形成视觉焦点。在网师园 中部景区,由于建筑基础标高差异较小,且缺少塔、 楼这样的多层建筑,所以云闻假山还有一个显著 的作用是丰富游人在园中的竖向观景体验,其顶 部的平台使得游人可以从高处俯瞰彩霞池及对 面的景物的全貌,同时近处的小山丛桂轩和濯缓 水阁也因为观赏点的不同而展现出迥异的风貌, 这是网师园中部景区自然要素对建筑要素的功 能提供补充的典型范例。在图中,浅棕色的区域 主要为低于视线高度的黄石驳岸、花池区域,也 包括云同假山中低于视线的部分;深棕色的区域 为高于视线高度的黄石假山,以H作为编号,并且 具有共同功能的几块山石被编为一组。

网师园

网师园
Contents04 Contents05
8.7% 23.6%
63.6%
Contents06
0% 20% 40% 60% 80%
84.3%
100%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Click to add Text
Contents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2
一之 木处 、则 一在 亭于 一精 榭巧 的清 培俊 植〄 与气 构新 架韵 中奇 〄〄 包于 含咫 了尺 绝之 大地 文营 章造 。出 园一 内番 之山 是引 水 一静 真 例桥 趣 。便 。
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 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 内园殿 春簃和北 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 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 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
网师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 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公 174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清乾隆年间(公 765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至 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 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网 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 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 ““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网师园~

网师园~

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 秀楼,三进院落作为会客和家庭事宜使用万卷堂两侧厢房和拮 秀楼为二层建筑,相当于一般民居中的堂。西南B区是宴乐区, 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包括灌缨水阁,小 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西北C部区是四个书 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东北D区是居住区, 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撷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 园办公楼等。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因此, 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规整的合院式。
网师园
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 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
目录
1.基本内容 2.历史沿革 3.景点介绍 4.建筑布局 5.造园艺术 6.殿春簃—明轩

基本内容
简介
园名寓意
坐落苏州古城东南 的网师园,面积不过 9 亩,但它小巧玲珑,典 雅古朴,景致独特, 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理
组景手法
(一)空间处理
“中庭”—池水空间组织景区
网师园的中心是一个约 20m2的荷花池,水的形状同正 方形,在水池的 4 个方向分别有 4 个 景点,东方的射鸭廊、南方的濯缨水阁、西方的月到风来亭和北方的看松读画轩,景点正是对 应了一年四季。

濯缨水阁代表的夏天,面向开阔的 水池,可以欣赏到对面的景致。
月到风来亭
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 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 直径3.5米,高5米余,戗 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 宝顶,线条流畅。取宋人 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 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 设"鹅颈靠",供人坐憩, 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网师园

网师园

• 月到风来亭将天上真月、水中影月、镜中虚月巧妙地融合 在一起,是原料林医生中应用虚实相济理论渲染已经的大 手笔。
冬景看松读画轩在水池 尽头北,朝南三件正房是 网师园的主要厅堂。 它的东边有廊可通集虚砦喝竹外一枝轩,西边一墙之 隔便是殿春簃。大荷花池西北隅的一个小水湾上有三曲平 桥可通。另一边则是小巧的叠石假山,前面湖石砌的花坛、 峰石之间,有古松三株,傲然屹立,传说是宋代建园之处 所植,已有近千年历史。树虽古拙苍老,但依然枝叶青葱, 虬区老根盘结在苍苔顽石间,犹如一幅真实的古松奇石图。
网师园
在苏州古城东南的阔 家头巷深处,掩藏着一座 小而精雅,富有书卷气的 古典私家宅院,这便是名 动中外的网师园。 网师园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 产。全园清新有韵味,因 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 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网 师 园 外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
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年), 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 “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 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 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 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濯 缨 水 阁
“濯缨”的典故出自 古代歌谣“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我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 足”。

夏景濯缨水阁在河池之南,与东边云岗黄石假 山为邻,正好与春景犄角相对。水阁坐南朝北, 前边临水一面开畅空透。它临水向北有两个好处: 其一是看景点北向,则所看主要风景皆向阳,山 石竹树,建筑亭台在阳光下,其阴影虚实的变化, 就格外真切;其二向北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室 内就清凉宜人,加上水面上不时吹来的习习凉风, 能激发出游赏者最大的审美感受。

小园极则与造景典范:网师园

小园极则与造景典范:网师园

周导讲园许多研究传统园林的学者都有一种「 抑清扬明 」的倾向。

他们认为清代园林过于繁复,为了承载更多的功能而增加建筑数量与体量,假山堆叠与室内外陈设也日趋复杂,失去了简洁疏朗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失去了唐宋以来的文人雅趣和自然的风格。

所以在苏州园林里,像拙政园、艺圃这一类保留了明代格局与格调的园林,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崇。

而其他在清代时期建造或重新改造的园林,则往往被认为在 艺术水准上有所下降。

但在苏州名园里,有一座非常典型的 清代小园——网师园,却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褒扬。

童寯教授在《江南园林志》里认为这座园林是「 园宅兼具,典雅古洁,别具一格」。

陈从周教授在《说园》里说它「小而精,以少胜多,在全国现存的园林里,都属上选 」。

网师园面积只有8亩(约5300平方米),中部是水池,周边分布了十几处建筑,还有大量假山堆叠、多处院落划分,又被高大的住宅紧贴,几乎没有开敞的场所和造景余地。

那么这座造于 清代中后期、人工要素比重很大的园林为什么会受到专家的推崇呢?它如何平衡自然与人工的关系以实现「 小中见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座隐蔽在苏州古城街巷内,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园林。

01首先来介绍网师园的历史。

网师园虽然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宅园,但是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南宋时期 。

南宋时期繁荣的 平江城孕育了网师园,也奠定了网师园的气质。

苏州早在春秋时期就成为 吴国的都城 。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随着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转向南方,苏州的地位也快速上升,经过 五代 的开拓、 北宋的积淀,苏州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它在 南宋初期的建炎四年(1130年),曾经被金兵南下攻破,遭到很大的破坏。

之后经过 100年的恢复又重现辉煌,愈加繁华,城市的建设规模、结构、功能都达到更高的水准。

▲ (南宋)李嵩 · 货郎图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当时的平江知府李寿鹏主持刻绘了著名的「 平江图碑」。

这块碑今天还在,被称为我国 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城市地图石碑(石碑高2.79米,宽1.38米,碑本身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苏州网师园网师园,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公元 1174~1189 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花园名为“渔隐”。

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 1770 年)购其地筑园。

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

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瞿远春的巧为运思,清代着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网师园现面积约 10 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 8 亩余,内花园占地 5 亩,其中水池 447 平方米。

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以池水为中心,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可分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也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东部宅第规模中等,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

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 网师园在现代改造过程中,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注重差异化竞争,突出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 •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03
网师园的地位与影响
网师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
网师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与维护
网师园的维护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园林进行清理、修缮和维护,确保园林的完好和美观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防止文物被盗和损坏,保护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保护和开发机制,提高保护水平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
• 网师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 网师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 • 网师园的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苏州历史的见证
网师园对中国园林史的影响
•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对中国园林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瑰 宝 • 网师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对中国园林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园林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 网师园的保护与开发经验对中国园林史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网师园的旅游开发措施
• 保护和维护园林景观: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园林进行清理、修缮和维 护,确保园林的完好和美观 • 加强文物保护: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防止文物被盗和损坏,保护园林的 历史文化价值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网师园应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游览体验和服务,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与技艺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

苏州古典园林分析介绍网师园网师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网师园占地面积约1.9公顷,由西园和东园两部分组成,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园林之一、下面我将对网师园进行分析和介绍。

首先是网师园的历史背景。

网师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薇蕴园”,后更名为“霜香草堂”,再改名为“网师园”。

建园初期,园主为吴家,后来园中设立了一家织造学校,专门培养苏州地区的织锦工人,因此得名“网师园”。

明代至清代,网师园历经多次改建,形成了现在的基本格局。

其次是网师园的空间布局。

网师园分为西园和东园,西园为主体,东园为侧园。

西园占地较大,有多个庭院和景点,如议圃、假山、琴台等;东园则相对简单,主要由一片水面和精致的亭台组成。

整个园林以水景为主导,水系蜿蜒穿插于各个庭院之间,营造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三是网师园的建筑风格。

网师园典型地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包括曲径通幽、假山堆砌、水景点缀等。

园内的建筑设计精巧,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

例如,假山岩石的摆放极具艺术感,有的仿佛山峦起伏,有的如同山谷峡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外,园内还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如临水亭、砚台亭、浣花楼等,它们结合了人工的艺术造型和自然山水的美景,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第四是网师园的文化内涵。

网师园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尤其是吴门文化和园林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是园主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一种赞颂。

此外,园内还有许多书法、绘画和雕刻作品,其中尤以吴门派的特色最为突出,使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最后是网师园的保护与发展。

网师园在建园初期就经历了多次改建和修复,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复,使园林得以保存和恢复。

如今,网师园以其独特的园林风貌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同时,园林管理方也加强了对园区的保护与管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网师园介绍

网师园介绍
• 黄石假山和湖石假山区别
8、引静桥
水池东南面有一桥名引静桥,游人过桥,共需 三步,故又名三步桥。桥下小涧,内设有一小巧 的闸门。附近岩上刻有“待潮”,小桥是造园手 法中的以小见大的范例。
• 苏州最小的桥,据说也是全国最小的桥。 桥长2、45米,宽0、92米,东西各五个台 阶,东台阶有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篆体“寿” 字,寓意过桥长寿。
网师园
网师园视图
三个部分
• 东部——住宅区 • 中部——山水景物区 • 西部——内园(殿春簃)
• 概述——门厅轿厅(清能早达)——藻耀 高翔——万卷堂——携秀楼——梯云室
1、概述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11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
“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
12、射鸭廊
• 射鸭廊 源自唐代诗人
王建的“新教诗 人唯射鸭,长随 天子苑东游”诗 意,射鸭:古代 宫中嬉戏之事, 这里指射鸭取乐 之廊,古为园主 品茗之地。
• 北:竹外一枝轩;南:半亭 • 轩、廊、亭三者结合 • 外看:轩、廊、亭分开,内则相连。
殿春簃
旅游路线
• 殿春簃——凉泉亭——涵碧泉-(明轩)
• 堂中放置明式红木家具。(明清家具区别) • 明式家具:造型简朴,以线为主,结构严谨,做工精细,
用材讲究,质地优良; • 清式家具:造型厚重,形式繁多,用材广泛,装饰丰富,
大量使用大理石,动物骨头、碑刻、玉石作为镶嵌。
5、携秀楼
• “撷秀楼”为晚清余樾书写,撷秀,即收取 秀色之意。
• 旧时为内眷燕集之所,故又名女厅。摆放 家具、椅子比男厅要简单,凳子也小。
• 厅堂之间天井作用(1)便于采光

(2)便于排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心景区主要建筑景观
S4
S5 S3
S2
S1
网师园中心景区游览路线
S1
S1:小山丛桂轩
是从网师小筑门洞进入中部景区后的第一个单体建筑,三面回廊卷棚歇山,面阔三间,宽约7.9m,
进深约5.8m,檐口高约3.2m。小山丛桂轩坐北朝南,东、西、南面被檐廊环抱,真正具有停留功能的S1空间位于东、西、 南金柱与北侧檐柱所围合的区域,通过滥窗、粉墙与外界隔幵。东、西两面的滥窗自离地面0.75m处起,至檐口高度以上 止,以下为墙体;南、北侧两稍间边界为滥窗,做法同东、西两面;南侧明间边界为四扇隔扇,北侧明见边界为一面粉墙,正中 为一扇正方形花窗,边长1.8m,距地面高度1.15m。小山丛桂轩北侧距离云刚又].2m,东、南侧距离高食的院墙均不过 6m左右,如同被高山包围的谷地,空间氛围十分幽静。
S1:小山丛桂轩
S2
S2:濯缀水阁
位于南部旱庭院与北部水庭院的分界区域,是一座形式比较独特的前廊后无廊歇山水榭,北侧带廊歇
山结构完整,南侧檐角则不起翘,而是直接在墙上结束。水阁面阔三间,明间宽度较大,约4.4m,梢间宽约1.2m,总面宽6.8m, 进深约4.3m,北侧檐高2.;3m。建筑东、西两侧界面均为滥窗,做法近似小山丛桂轩檻窗;南侧为墙体,中央有一矩形花窗, 高度约Im,宽度约1.5m,距地面约Im;北侧梢间为檻窗,做法同东、西两侧但下部没有滥墙,明间安置有3面隔扇,两边两面 隔扇较窄,宽度约0.4ni,中间一扇较宽,约1.2rn,隔扇之间留有1.1m的空隙。濯缨水阁坐南朝北,东、西、南三侧视线较为 郁闭,只留北侧一面开敞,形成了对水庭院打开的喇机状,具有非常良好的观景效果。
S3:月到风来亭
S4
S4:看松读画轩
位于整个景区的北端,主体部分为七檩悬山,幵间为三明一暗,明间宽度约3.78m,梢间宽度约
3.4m,西侧的暗间宽度约3.3m,总宽度14rn左右;明间与梢间进深较大,达到8.6m左右,暗间的南墙退至明间的金柱位置, 进深7m,南面留出一个3.3mxl.6m的卩亚巴天井N17,天井外墙与明间檐柱齐平。正屋檐高3.3m。明间与梢间南面全部 由木隔扇围合,每开间8扇,共24扇。北侧梢间各用四面檻窗,榲墙高约Im;明间中央为一矩形花窗,下边框距地面1.2m,宽 约1.6m,高约1.5m。东侧梢间与暗间用木隔板相隔,在南侧金柱位置留出一个2.2mxl.lm的门洞,北侧金柱与檐柱之间以 隔扇相透。西侧山墙北侧檐柱到南侧金柱的墙体正中为滥窗,做法同北侧滥窗;南侧金柱到檐柱之间留有一 0.9mX2.2m 门洞。暗间与吸巴天井之间固定6面滥窗,卩亚巴天井南墙的稍高位置有一个漏窗,能使光线照射到滥窗上;东侧与西侧对 应位置幵有同样的门洞与隔扇。看松读画轩体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南面的隔扇通常只开启正中的2~4扇,并且视 野被庭院中的植物阻挡,所以空间的内向性大于外向性,是适合于主人会见正式客人的场所。
网师园
东,北,西三侧视线较为封 闭,而南侧视线开阔,景面 宽敞。
网师园中心景区
山石 水体 植物 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分析
山石是网师园中部景区中使用较多的空间要
素,在外部环境中对空间的限定作用非常明显。 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山石以黄石为主,分为驳岸、 花池和假山等三种主要用途,总面积约为330m2。 驳岸和花池的高度一般不超过Im,对视线不会起 明显的遮挡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限定人的活动区 域而保持视野的通畅,同时对建筑基部过于刚性 的轮廓线进行缓和过渡,并最终转化为具有自然 特色的空间形态。而假山除了能限定人的活动 区域以外,当高度大于人的视线时还能划分视域, 形成特定的视线,或是将视线完全隔绝。同时,山 石丰富的肌理与光影效果配合植物还能营造出 具有山林特色的景观,形成视觉焦点。在网师园 中部景区,由于建筑基础标高差异较小,且缺少塔、 楼这样的多层建筑,所以云闻假山还有一个显著 的作用是丰富游人在园中的竖向观景体验,其顶 部的平台使得游人可以从高处俯瞰彩霞池及对 面的景物的全貌,同时近处的小山丛桂轩和濯缓要素的功 能提供补充的典型范例。在图中,浅棕色的区域 主要为低于视线高度的黄石驳岸、花池区域,也 包括云同假山中低于视线的部分;深棕色的区域 为高于视线高度的黄石假山,以H作为编号,并且 具有共同功能的几块山石被编为一组。
S4:看松读画轩
S5
S5:射鸭廊轩亭
位于彩霞池以东,是整个游览序列结束的位置。轩亭顶部采用歇山式,且出山方向面对水面;南北
宽约4.5m,东西宽约3.6m。亭西、南两面开敞,柱间有美人靠,南部有开口与N1空间相连;东、北两面为墙体,通过门洞分 别与女厅和射鸭廊相连。轩亭檐口高约3.8m,且周围没有过多的遮挡物,所以视线幵敞,能让人充分地回顾中部景区中的 景色。
要素平面界面
影响空间变化的要素平面分布
网师园中心景区
典型园林造景手法分析
射鸭廊与月到风来亭互为对景
位于水池东北角的春景"射鸭廊"取义苏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射鸭“是古代宫廷中宫女们喜爱的一种 以藤圈投套水禽的游戏."射鸭廊"以形象的寓意配以春季观花植物!是园主人赏园之春景的佳处。池之南的夏景"濯缨水阁“!源自 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渔夫)“与"渔隐“主题相衬!恰与"射鸭廊"成对景。使游人回味无穷的是阁中"扬州八怪 “之一的郑板桥所书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蕴藏着四大典故!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重视个人品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珍惜 光阴的美德。"濯缨水阁“既是聚会宴饮之处又是戏台!园主人与友人可以在这里畅饮评弹!且彩霞池边的亭廊都有靠栏可供坐赏。
网师园
B C
A D
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 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西南B区是宴乐区,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包括灌缨水阁,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 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园办公楼等。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规整的合院式。
S2:濯缀水阁
S3
S3:月到风来亭
位于北部水庭院的西侧,与紧贴院墙的廊道连为一体,突出于水面之上。月到风来亭为一六角攒
尖亭,单面宽度约2m,顶部高度约7.6m,檐口高约3.1m,柱与柱之间有美人靠,高约1.2m。月到风来亭各面均视野开敞,附 近没有其他高大建筑或乔木遮挡,具有极为通透明亮的内部空间;并且其内部设施也提供了休息停留的良好环境,是彩霞 池西部、乃至整个网师园中部景区视线设计最为细致的观景点。
网师园
将这些要素出现次数做出统计 在网师园中,墙出现62 次,树出现33次,分列一,二位,而石出现13次,位居 第四,第三位为窗,出现27次。进而,将所有要素平面 中逐一绘出,得到影响空间变化的要素平面分布图,这 反映的是要素在空间中如何作用。其分布程度远远超过 实际路径所围合出的区域,并渗透到周边的院落和建筑 中。除了观赏作用,而在此还起到划分空间和增加层次 的作用。用树的高低和疏密来影响视线。高或疏时,视 线通达。低或密时,视线被阻。
植物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由于水面和建筑面
积比重较大,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植物材料 使用量不大,现存的大小乔木共计30棵,超过视 线高度的灌木6组(种植在高于视线的山峰上的 灌木不计算在内),分别以T1?30和B1?6表示。 南部旱庭院种植乔木较多,占30棵中的15棵,且 种植密度明显大于北部水庭院。北部水庭院中 的乔木主要种植于北侧,其中T20与T22两株古 树具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云同上种植有3 株乔木,其中T17具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并 且成为南、北两侧庭院都能观察到的视觉焦点。 灌木则相对较为分散,主要作用是形成视觉焦 点或对视线形成不完全的遮挡,或两者兼有。 在建筑密度较大的网师园中部景区中,植物材 料对建筑空间的柔化作用极为明显,同时还起 到了丰富景观色彩和季相变化丰富性的作用。 而一些特别高大的乔木则能够弥补外围建筑普 遍较低矮的问题,对显得过于幵敞的空间进行 进一步的限定。
指导老师:张文勇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 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 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 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 ‚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臵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 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 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
网师园中部景区山石分布图
水体网师园中部景区的水体彩霞池面积
约410 m2,占整个景区总面积的1/4以上,占 北部庭园面积的近一半。由于景区本身面积 较小,为了体现水面的幵阔感,水面除了被小 桥分割出的水头、水尾之外,基本呈规整的四 方形。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水体除了能够起 到分割空间、控制建筑及其他景观要素位置 布局的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边界柔化效果和 景观效果,同时通过将天空这一园外自然景观 引入园林之内,使得园林空间的竖向维度得到 了极大的拓展,让景区显得更加开阔。另外集 中的水面也造就了舒适的小气候,使得园子的 条件更加宜人。由于水面区分了空间底面的 材质,并限定了人的活动范围,所以水面所在 的区域形成了水体空间,在此用W1、W2、 W3、W4分别标识彩霞池被分割出的4个水 体空间。 彩霞池的主体,面积393 m2,东西宽度 18.7~26m,南北宽度15.8~18.5m,东南和西 北分别突出形成水头和水尾,并各有一桥掩映, 以显示水头水尾之深长。由此桥望彼桥距离 约31.5m,是W1中水体最显深远的位置。由 于北部区域的观景点多临近水面布置,所以 W1水面能够形成良好的倒影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