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篇——蚜虫
甘蔗病虫害——甘蔗蚜虫
甘蔗蚜虫一、为害特点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使蔗株生长矮缩,糖分减少,还会影响宿根蔗的发株。
二、形态特征有翅成虫体长2.5毫米,头和胸黑褐色,腹和足黄褐色至墨绿色。
前翅前缘脉和亚前缘脉之间有灰黑色的翅痣。
触角5节,l~2节短而光滑,前胸背面中央有四角形大胸瘤。
无翅成虫体2.5毫米,头、胸、腹紧连在一起,触5节。
胸、腹背覆有棉絮状白色蜡质物。
腹部膨大,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背孔。
前头有两个小角状突,触8节,第3节宽大。
有翅若虫胸部裸露,中间特别发达,两侧现有翅芽,腹背披纤维状白色蜡物。
三龄前触角4节,四龄触角5节。
无翅若虫胸腹部背面均披有棉絮状白色蜡物,触角4节。
三、发生规律和习性1、孤雌胎生繁殖,有群集于蔗叶背面取食和繁殖的习性,,虫多群聚于主脉两旁,少移动,一年可发生20个重叠世代。
各代历期随季节的变更而不同,气愠在20~30℃,相对湿度在70~90%,无翅若虫历期约13.5~18天,若平均连续超出30℃,绝对高温达40℃以上,有滞育现象,若虫期延长数天。
一般有翅若虫比无翅若虫的历期长。
2、有翅成虫飞翔能力强,寿命仅7~l0天,平均产仔14~15头。
有翅型主要发生于9月底至第二年6月,无翅型则整年发生,有三次迁飞盛期:第一次于6月,主要由越冬虫源繁殖起来的有翅成虫向大田迁飞扩散;第二次于8~9月的田间扩散;第三次于11月,由成熟的蔗株迁飞到越冬场所或秋植蔗田。
3、当雨量分散,气温较高,时晴时雨,天气闷热的季节,有利于甘蔗绵蚜虫繁殖扩散,每年以6月至10月繁殖最快,尤其是8、9月为害最烈。
四、防治方法1、3月前消灭越冬蚜群、防止迁飞。
2、在6月底至7月初春季有翅成虫迁飞末期和初生小蚜群刚建立时,对蔗田全面检查,用药物"挑治"。
推荐农药:抗蚜威,乐果乳剂,甲氰菊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蚜虫病虫害防治
蚜虫病虫害防治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防治蚜虫病虫害,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蚜虫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蚜虫病虫害的特点蚜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形细长,多为绿色或黑色,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口器针吸的方式取食,严重破坏植物的叶片和茎干。
蚜虫还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导致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二、蚜虫的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蚜虫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农民们可以采用以下监测和预警方法:1.视觉观察法:定期检查农田中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发现蚜虫的迹象及时进行处理。
2.黄板诱捕法:将黄色的胶板放置在农田中,蚜虫喜欢黄色,往往会被黄板吸引过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蚜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气象预警法:根据蚜虫的生物特性,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蚜虫的爆发期和高发期,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蚜虫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蚜虫的病虫害,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例如蚜虫的天敌——瓢虫、凤蝶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2.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选择对蚜虫有效、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农民们需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农艺措施:采用轮作制度,减少蚜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减少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4.物理防治:采用喷淋、喷水等方式进行冲洗和清除蚜虫。
同时,农民们可以利用遮阳网、农膜等物理障栅来阻隔蚜虫的侵害,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科技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1.遥感技术:通过使用遥感卫星观测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到蚜虫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为精确施药提供依据。
2.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在植物内部产生抗虫物质,降低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花生病虫害——花生蚜虫
花生蚜虫一、简介花生蚜虫,别名腻虫、蜜虫,同翅目蚜科。
二、为害特点在花生尚未出土时,蚜虫就能钻入土内在幼茎嫩芽上为害,花生出土后,多在聚集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严重卷缩。
开花后主要聚集于花萼管及果针上为害,果针受害虽能入土,但荚果不成实,秕果多。
受害严重的花生,植株矮小,生长停滞。
猖獗发生时,蚜虫排出大量蜜露,引起霉菌发生,使花生茎叶变黑,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三、形态特征成虫:成虫可分为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1.8毫米,黑色或黑绿色,有光泽。
触角6节,第l~2节黑褐色,3~6节黄白色,节间带褐色,第3节较长,上有4~7个感觉圈,排列成行。
翅基、翅痣和翅脉均为橙黄色,后翅具中脉和肘脉。
腹部第1~6节背面各有硬化条斑,第l节、7节各具腹侧突1对。
腹管细长,黑色,有覆瓦状花纹。
尾片乳突状,黑色,明显上翘,两侧各生刚毛3根。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0毫米,体较肥胖,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体被甚薄的蜡粉。
触角6节,约为体长的2/3,第1、2、6节及第5节末端黑色,其余黄白色,腹部第1~6节背面隆起,有一块灰色斑,分节界限不清。
各节侧缘有明显的凹陷。
足黄白色、胫节、腿节端部和跗节黑色。
腹管细长,黑色,约为尾片2倍。
卵:长椭圆形,初产下为淡黄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色。
幼虫:与成蚜相似。
若蚜体小,灰紫色,体节明显,体上具薄蜡粉。
四、发生规律和习性1)发生代数因地而异。
山东、河北年生20代,广东、福建30多代。
主要以无翅胎生若蚜于避风向阳处的荠菜、苜蓿、地丁等寄主上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的残株上越冬。
在华南各省能在豆科植物上继续繁殖,无越冬现象。
2)北方于翌春气温回升到10℃时开始活动,3月上中旬即繁殖为害。
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附近的豌豆、刺槐、国槐等植物上为害,花生出苗后,即迁入花生田为害。
5月底至6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
蚜虫秋季的危害与防治
蚜虫秋季的危害与防治
蚜虫秋季的危害与防治——蚜虫的品种很多,如:竹蚜虫,栾树蚜虫,桂花蚜虫,睡莲蚜虫等。
蚜虫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春、夏、秋季节发生平常。
随着秋季气温的不断下降,部分蚜虫开始飞到寄主上准备越冬。
蚜虫常群居于植物叶子的背部、嫩茎或花瓣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取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变黄,嫩叶细小变形,新芽枯萎,花朵扭曲变小。
另外蚜虫还分泌蜜露,从而诱发煤烟病,使植株布满煤烟,使其叶片发黄,皱缩畸形,不但影响园林植物的外观,而且使植株生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秋季主要的蚜虫类害虫有毛白杨蚜、柏蚜、桃粉蚜、棉蚜、月季长管蚜、秋四脉棉蚜、黑毛蚜等。
蚜虫秋季的防治方法:
1、结合植物修剪,剪除有虫卵的枝条,以消灭虫源。
2、越冬前为蚜虫的产卵高峰期,可喷药防治。
如用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6%吡虫啉乳油3000至4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000至6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至3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喷时注意安全。
氧化乐果也是防治蚜虫的良药,但是氧化乐果对桃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蔷薇科植物可能产生药害,因此在园林植物上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尽量不用。
3、注意保护和利用各种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岭等
天敌,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天敌孵化盛期不要使用广谱农药。
4、每平方米用100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或直接施于花灌木的根际处也能有效防治蚜虫。
蚜虫对庄稼的危害与防治
蚜虫对庄稼的危害与防治蚜虫是农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庄稼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蚜虫对庄稼的危害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蚜虫对庄稼的危害蚜虫是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以庄稼的嫩叶、嫩茎和花蕾等部位为食。
蚜虫的食欲旺盛,大量吸食植物的汁液会导致庄稼的养分流失,使植物生长迟缓,甚至出现萎黄、枯死等现象。
同时,蚜虫吸食庄稼的过程中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会诱发病菌的滋生,对庄稼的病害防控产生了进一步的威胁。
此外,蚜虫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它们以大量吸食庄稼的汁液为生,不仅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被消耗殆尽,还会由于蚜虫的大量滋生导致植株畸形,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严重的情况下,庄稼的产量可能会大幅减少,给农民的经济收益带来巨大损失。
二、蚜虫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蚜虫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农田中常见的天敌包括瓢虫、蝴蝶和寄生蜂等,它们对蚜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蚜虫的滋生。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使用安全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
在农田发现蚜虫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迅速控制蚜虫的数量。
但同时也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喷洒时间,避免对庄稼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农业措施:农民在种植庄稼时,可以采取一些农业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蚜虫的危害。
例如通过轮作、深耕和中耕等措施来破坏蚜虫的寄主环境,减少其滋生的机会;合理调整庄稼的密度,增加植株之间的距离,使蚜虫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等。
4. 蚜虫监测:及时了解蚜虫的发生状况对于防治蚜虫至关重要。
农民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农田和设置黄板、黄碟等捕虫器具来监测蚜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蚜虫给庄稼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农民可以有效地减轻蚜虫对庄稼的损害。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措施和蚜虫监测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农田保持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庄稼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白菜病虫害——白菜蚜虫
蚜虫
一、简介
蚜虫,别名腻虫、蜜虫,同翅目蚜总科。
二、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大白菜汁液,导致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分泌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引起霉污病发生,使白菜失去食用价值;另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三、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1.8mm,头部及胸部均黑色,腹部黄绿色至绿色,第1、2节背面及腹管后各有2条淡黑色横带,有时身上覆有稀少白色蜡粉。
复眼赤褐色,触角第3—5节均有感觉孔,但不排成一列。
额瘤不显著。
腹管较短,约与触角第5节等长,中后部稍膨大,末端稍有绕缩;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l.8mm,全身黄绿色,稍覆白色蜡粉。
触角无感觉孔,额瘤及腹管似有翅蚜。
四、发生规律和习性
北方地区每年发生十余代,在南方达数十代;蚜虫没有木本寄主,在北方可
在秋白菜上产卵越冬;在南方可全年孤雌胎生,连续繁殖。
翌年春天3—4月卵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
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萝卜蚜适应范围广,较低温度时,萝卜蚜发育也较快。
因此秋季发生为害较为严重。
五、防治方法
1、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2、保护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等。
3、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长期监测
02
对防治区域进行长期监测,观察蚜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以便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动态评估
03
根据蚜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动态评估防治效果,为后续防治
提供依据。
05
防治中的问题与挑战
防治技术的局限性
防治技术单一
目前蚜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缺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 样化手段,导致防治效果不稳定。
人为传播
植物运输
在植物运输过程中,蚜虫可以附着在 植物体上,随着植物的移动而传播到 新的地方。
动物携带
有些蚜虫会附着在动物身上,随着动 物的活动而传播到新的栖息地。
传播方式的特点
速度快
由于蚜虫具有飞行和迁徙的能力,其传播速度较 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较大的区域。
范围广
蚜虫的传播范围较广,可以跨越山脉、河流等自 然障碍,到达更远的地方。
传播病毒病
蚜虫是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患病植物的 汁液,再刺吸健康植物,将病毒 传播给健康植物。
对环境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蚜虫大量繁殖会破坏植物群落的生态 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降低土壤肥力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时,会排出大量蜜 露,这些蜜露覆盖在植物叶片上,影 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会滋生霉菌 ,降低土壤肥力。
掌握防治适期
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避免大面积发 生。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以免蚜虫产生抗药 性。
04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检测
生物检测法
通过观察蚜虫种群数量变化,评估防治措施对 蚜虫种群的影响。
化学检测法
通过检测土壤、植物组织中的农药残留量,评 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引言:蚜虫是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蚜虫的危害1.1 直接危害蚜虫通过直接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成分流失严重,甚至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受阻。
1.2 传播病害蚜虫是一种重要的病媒介,会在其吸食汁液的同时将病菌传播给植物,导致植物患上多种疾病。
1.3 生殖能力强蚜虫繁殖能力极强,一只蚜虫可在短时间内产下大量子代,对农作物造成巨大的危害。
1.4 降低农作物品质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后,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形成黄斑,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蚜虫防治方法2.1 农艺措施2.1.1 科学种植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合理布局和调整种植结构,防止单一作物大面积连续种植,减少蚜虫滋生的机会。
2.1.2 忌口轮作通过忌口轮作,可以减少或消灭土壤中蚜虫的滋生源,有效减少蚜虫的侵害。
2.1.3 动物控制利用天敌对蚜虫进行控制,如鸟类、蝇类和蜻蜓等,可以有效减少蚜虫数量。
2.2 生物防治2.2.1 引入天敌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控制蚜虫数量,达到减少蚜虫危害的目的。
2.2.2 利用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进行防治,如使用诱杀剂、蚜虫尸体提取液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2.3 生物技术防治2.3.1 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抗蚜虫的农作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减少蚜虫的侵害。
2.3.2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其具有抗蚜虫的能力,从而实现长期抗虫的目的。
2.3.3 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制备抗虫蚜素等新型杀虫剂,可以针对性地对蚜虫进行防治,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总结:蚜虫是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其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直接危害、传播病害和降低农作物品质等方面。
为了有效防治蚜虫,可以采取农艺措施、生物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等多种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作管理和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同时,利用微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防治,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与防治
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实现绿色防控
建立健全的蚜虫防治管理体系,加强 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防治蚜虫的 危害。
VS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 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 对环境和农作物的污染,实现可持续 农业发展。
蚜虫传播病毒的效率很高,一旦发生 病害,往往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受 害,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影响农产品品质
蚜虫的刺吸会导致植物组织受损,产 生伤口,为病菌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些伤口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腐 烂,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受害的农产品中往往含有较高的农药 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方式对农作 物进行施药,杀死或抑制蚜虫的繁殖 。
2023
PART 04
防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REPORTING
问题: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总结词
农药残留是防治蚜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 胁。
详细描述
农药残留可能污染水源、土壤和农产品,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食物安全。长期 接触残留农药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REPORTING
直接危害:吸食作物汁液,造成减产
01
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 ,导致植物生理机能失调,光合 作用受阻,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受 阻,造成减产。
02
蚜虫大量繁殖时,会形成虫瘿, 影响植物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 会导致植物死亡。
间接危害:传播病毒,引发更严重的病害
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通过吸食和刺伤植物,将病毒传播 给健康植株,引发更严重的病害。
常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
常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下面是一些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
1. 病害1.1. 枯萎病: 枯萎病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其症状包括植物叶片枯黄、萎缩、枝干木质化,根部腐烂等。
感染植物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外观和叶片状况来识别。
1.2.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农作物的叶片和果实。
其症状包括黑色病斑出现在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病斑表面出现黑色粉末状孢子。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病斑的大小、形状和颜色来识别炭疽病。
1.3.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叶片。
其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感染的植物叶片会干枯,收获量减少。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叶片表面的粉末状物质来识别白粉病。
2. 害虫2.1. 蚜虫: 蚜虫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
感染植物的症状包括植株叶片变黄、皱缩,蚜虫一般会聚集在叶片的背面。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植株叶片的状况和寻找蚜虫来识别蚜虫害。
2.2. 霉菌: 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感染农作物的叶片和果实。
霉菌感染后,叶片和果实表面会出现黑色或灰色的霉斑,严重感染的果实会腐烂。
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叶片和果实的霉斑来识别霉菌害。
2.3. 蛴螬: 蛴螬是一种以地下害虫,主要侵害土壤中的农作物根部。
感染农作物后,植株根部出现空洞和蛀蚀状况,严重感染的植株会死亡。
农民可以通过挖掘植株根部来识别蛴螬的存在。
3. 防治措施3.1. 病害防治: 针对病害,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进行适当的病害防治,喷洒杀菌剂等。
3.2. 害虫防治: 针对害虫,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如增加天敌的数量,使用生物防治剂,采用合适的化学农药等。
3.3. 农事措施: 农民还可以通过改变农事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加强土壤管理、科学施肥、良好的灌溉管理等。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蚜虫!蚜虫的危害及繁殖方式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蚜⾍!蚜⾍的危害及繁殖⽅式每当谈起蚜⾍,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病毒病,没错,它是引起植物病毒病的⼀⼤根源。
除了这个,你们对蚜⾍的了解还有什么呢?1、蚜⾍及其危害蚜⾍,俗称蜜⾍,属于半翅⽬。
为多态昆⾍,同种有⽆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翅个体⽆单眼。
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嫩茎、⽣长点和花上,⽤针状刺吸⼝器吸⾷植株的汁液(其实只要刺破植物细胞就⾏,由于细胞压⼒,植物汁液会⾃⼰顺着吸管流⼊它⼝中,是不是很省事呀),使细胞受到破坏,⽣长失去平衡,叶⽚向背⾯卷曲皱缩,⼼叶⽣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长,甚⾄全株萎蔫枯死。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播病毒病,这是最⼤的危害。
同时蚜⾍为害时排出⼤量⽔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上,引起霉菌病发⽣(如煤污病),使叶⽚⽣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物质的积累。
2、超强繁殖能⼒及不同季节不同繁殖⽅式蚜⾍之所以能成⽚成⽚危害,是因为蚜⾍的繁殖⼒很强,⼀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雌性蚜⾍⼀⽣下来就能够⽣育。
⽽且蚜⾍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即孤雌繁殖),想想好厉害呀。
⼀些种类的蚜⾍具有独特⽽复杂的⽣殖适应,另⼀些则相对简单。
这些适应包括有性和⽆性⽣殖,产卵或直接产出幼⾍(卵胎⽣),以及在⼀年中的不同时间在⽊本和草本植物之间转换。
在春季和夏季,蚜⾍群中⼤多数或全部为雌性,这是因为过冬后所孵化的卵多为雌性。
这时⽣殖⽅式为典型的孤雌⽣殖和卵胎⽣。
这样的⽣殖循环⼀直持续到整个夏季,⼤约20-40天能够繁殖多代。
因此⼀只雌⾍在春季孵化后可以产⽣数以亿计的蚜⾍。
到了秋天,蚜⾍开始进⾏有性⽣殖和卵⽣。
光照周期和温度的变化,或者是⾷物数量的减少,导致雌性蚜⾍开始产出雄性幼⾍。
雄性蚜⾍与它们的母亲在遗传上是等同的,只是少了⼀个性染⾊体。
这些蚜⾍可能缺少翅膀甚⾄⼝器。
雄性和雌性进⾏交尾后,雌性就开始产卵。
这些卵在度过冬季后,孵化出带翅膀或不带翅膀的雌性蚜⾍。
但是,在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在热带或在温室中,蚜⾍可以数年⼀直进⾏⽆性⽣殖。
蚜虫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蚜虫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且繁殖速度快,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蚜虫的危害,农民们采取了多种综合防治方法,以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蚜虫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帮助农民们更好地防治蚜虫。
1. 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利用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的种群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蚜虫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进天敌,如瓢虫和寄生性昆虫,来捕食蚜虫,以达到控制蚜虫种群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防治蚜虫,如利用病毒和真菌来感染蚜虫,达到杀灭蚜虫的效果。
2. 农艺措施通过合理的农艺措施,可以减少蚜虫的滋生和传播。
首先,选择抗性强的品种种植,能够降低蚜虫的侵害。
其次,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和病虫害受害植株,减少蚜虫的栖息地。
此外,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和间距,有助于增加农作物之间的空气流通,降低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另外,采用轮作和间作种植方式,能够打破蚜虫种群的连续生存环境,减少蚜虫的滋生和传播。
3. 机械防治方法机械防治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粘性黄板或白板捕捉蚜虫,将其粘附在板上,从而减少蚜虫的数量。
另外,还可以利用喷雾器喷洒水冲击蚜虫,或者利用高压水枪将蚜虫冲刷下来,以达到控制蚜虫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光线和声波等物理手段来驱赶和干扰蚜虫的生活。
4. 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蚜虫防治手段,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农作物的安全。
首先,选择合适的杀虫剂种类和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按照正确的施药方法进行喷洒,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到植株叶面和蚜虫上。
此外,注意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避免在农作物开花期和结实期进行喷洒,以免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蚜虫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农艺措施、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1]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1. 蚜虫蚜虫是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植物叶片造成严重破坏。
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会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凋落。
2.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植物病害。
它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菌斑,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3. 病病是由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
它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出现黄化、叶片变形和果实畸形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4. 白蚁白蚁是一种常见的木材和植物病虫害。
它们会以植物的根部和茎部为食,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5. 疫病疫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
它会导致植物出现颜色变化、叶片干枯和死亡等症状。
6. 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
它们会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并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叶片枯黄和凋落。
7. 斑点病斑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
它会在植物叶片上形成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
8. 金龟子金龟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们以植物根部为食,导致植物死亡或生长不良。
9. 毛虫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们会以植物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咬食或完全消失。
10. 螨虫螨虫是一种微小的植物害虫,它们以植物的细胞汁液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卷曲和凋落。
11. 挖茎虫挖茎虫会在植物的茎部挖洞,导致植物的茎部和叶片出现枯萎、腐烂和死亡。
白蝗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们以植物叶片为食,大量繁殖会导致植株迅速凋落。
13. 绿盲蝽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会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发黄、卷曲和凋落。
14.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们以植物的根部为食,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死亡。
15. 蚂蚁蚂蚁虽然不是直接的植物病虫害,但它们常常会带来其他虫害,如蚜虫和蚜虫卵。
16. 黄粉虱黄粉虱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会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叶片出现黄化、蜡状物质和凋落。
17. 花叶螨花叶螨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会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并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叶片枯黄和凋落。
花卉常见病虫害
花卉常见病虫害1.虫害(1)蚜虫是一种青黄色的小虫,几乎为害所有花木。
春夏之间,常密集在月季、石榴、夹竹桃、菊花等新梢或花苞上。
用口器吸食液汁,造成嫩叶卷曲萎缩,严重时不仅影响生长、开花,还会使植株枯萎。
蚜虫一年可发生20—30代,卵能越冬。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3000倍液(即3千克水加入1克乐果乳剂)喷洒;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洒。
此外,还有两种简易方法防治:一是用香烟头5克掺水70-80克的比例,浸泡24小时,稍加搓揉后,用纱布滤去渣滓,然后喷洒;二是用1:200的洗衣粉水(皂液水),为提高效果可再加入几滴菜油,充分搅拌,至表面不见油花时用喷雾器喷施。
(2)刺蛾,俗称刺毛虫、痒辣子。
这种害虫咬食月季、白兰、牡丹、石榴、梅花、荷花、蔷薇等叶片。
受害严重时,不到几天整盆花卉的叶片就被吃光。
刺蛾专门潜伏在叶子背面,如不注意常被忽视。
一年中发生2代,6月上旬发生一次,6月下旬发生一次,10月中旬后就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如害虫少,危害轻时,可将受害叶片摘除,烧毁。
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1200倍液(即1千克水加入敌百虫1克或多一点),或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
(3)叶螨,又名红蜘蛛。
常为害杜鹃花、月季、一串红、海棠以及真柏、金橘、代代、仙人掌、龙柏等,其中杜鹃花、真柏受害最为严重。
叶螨虫体小,呈红色,肉眼很难看到。
喜在叶子背面吸取液汁,被害叶子发黄,出现许多小白点,不久枯黄脱落。
叶螨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发生10余代,常在高温低湿的环境滋生。
防治方法:清除盆内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为害时阳40%的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即1千克水加入乐果1~1.5克),或用40%的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喷洒,(4)天牛,又名蛀干虫、蛀心虫。
常为害葡萄、月季、杜鹃花以及桃、杏、梅等。
防治方法:剪去受害树干,捕捉消灭之。
或用小刀清除虫粪、木屑后,从蛀洞口注入氧化乐果1:50倍液,再用泥浆封住洞口。
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常见病虫害园林常见病虫害引言一、松球虫松球虫是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在松树上寄生并繁殖,导致松树的生长受到抑制。
松球虫寄生在松针上并分泌毒素,导致松针变黄、脱落,进一步损害了松树的健康。
防治松球虫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种植、定期清理落叶、松果和树皮,以及使用杀虫剂喷洒。
二、蚜虫蚜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寄生在植物的嫩叶、芽和枝干上,通过吸食植物的汁液来获取养分。
蚜虫寄生的植物会出现叶片卷曲、叶片变黄、芽苞发育异常等现象。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采用生物防治,如引入蚜虫的天敌等。
三、斑点病斑点病是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于植物的叶片上。
斑点病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
防治斑点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理病叶,避免病害扩散,以及使用防病剂进行喷洒。
四、白粉病白粉病是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叶片和花朵。
白粉病会在植物的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导致叶片和花朵变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防治白粉病的方法包括喷洒除草剂、选用抗病的植物品种,以及保持植物的通风和日照。
五、缢管虫缢管虫是园林中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植物的茎部和根部寄生,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枝条干瘪,甚至死亡。
防治缢管虫的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灌溉时加入防治虫害的药剂,以及定期清除病虫害的植物部分。
六、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美观性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园林的健康和美观,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定期清理病虫害植物部分、喷洒杀虫剂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园林常见的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1.病虫害一:蚜虫症状:叶片卷曲、变黄、发黏防治措施:选择病虫害防治药物进行喷洒,适当调整温度和湿度。
2.病虫害二:白粉病症状: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叶,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3.病虫害三:霉菌病症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防治措施:适当控制湿度,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4.病虫害四:潜叶蛾症状:幼虫在叶片内挖掘,导致叶片枯萎防治措施:定期检查,发现幼虫及时进行手工清除。
5.病虫害五:红蜘蛛症状:叶片出现小黄点,逐渐变为白色斑点防治措施:提高湿度,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6.病虫害六:蚜蝇症状:叶片表面出现小白点防治措施:使用黄色黏贴板吸引并捕捉蚜蝇。
7.病虫害七:螨虫症状:叶片变黄、卷曲,叶背面可见小白点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8.病虫害八:跳蚤症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9.病虫害九:豆荚象症状:豆荚表面出现蛀洞防治措施:定期清理托叶,适当喷洒杀虫剂。
10.病虫害十:斑点病症状:叶片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防治措施:定期清理落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11.病虫害十一:茎腐病症状:植株茎部出现腐烂现象防治措施:控制湿度,洒播杀菌剂。
12.病虫害十二:蚕蛾症状:叶片被蛀食,植株逐渐枯萎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13.病虫害十三:根腐病症状:植株根部出现腐烂现象防治措施:适度控制灌溉水量,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14.病虫害十四:叶斑病症状: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15.病虫害十五:青虫症状:叶片被蛀食,植株逐渐枯萎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16.病虫害十六:花叶马铃薯线虫病症状:植株生长不良,薯块变得粘黏防治措施:合理轮作,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17.病虫害十七:脉络型斑点病症状:叶片上出现纹理状或斑点状病斑防治措施:定期清理落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蚜虫——精选推荐
蚜⾍第六章蚜⾍类蚜类(Aphids)俗称“腻⾍”、“油旱”,是农林⽣产的重⼤害⾍,⾪属于同翅⽬(Homoptera),蚜科(Aphididae)。
蚜⾍以刺吸式的⼝器从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植物营养损失,发育受阻,出现畸形⽣长、早衰、甚⾄死亡;蚜⾍排泄的蜜露覆盖在植物表⾯,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呼吸作⽤和蒸腾作⽤,同时,蜜露是众多植物病原菌的培养基,极易导致植物病害的流⾏,更重要的是,蚜⾍是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播介体,由它传播的病毒病带来的危害甚⾄超过蚜⾍本⾝所造成的危害。
⽬前已知⾄少有159种蚜⾍可以传带植物病毒,居世界传毒昆⾍之⾸。
如桃蚜可以传播107种病毒病,棉蚜可以传播55种。
第⼀节蚜⾍的⼀般⽣物学特性⼀、多型多态现象蚜⾍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蚜⾍多型多态是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每个蚜⾍种类⾄少有两个型,有翅孤雌型和⽆翅孤雌型,有些种类具有很多型。
如⼀般全周期的蚜⾍有5个或6个型,即:⼲母、有翅孤雌蚜、⽆翅孤雌蚜、性母、雌性蚜与雄性蚜。
且有些种类的某些型本⾝⼜有多态现象。
⼲母(fundatrix)⽆翅或有翅,⼤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
体形较圆、触⾓、⾜、尾⽚、腹管均较⽆翅孤雌蚜短。
⼲雌(fundatrigenia)即⼲母产⽣的下代。
多为⽆翅,营孤雌胎⽣,⽣活在越冬寄主上。
有翅孤雌蚜(alate viviparous femals)在⽆寄主转移的种类中,各有翅型在形态上很⼀致;但在有寄主转移的种类中,通常有两个在繁殖上和形态上不同的型。
⽆翅孤雌蚜(apterous viviparous females)形态与⼲母相异,⼲母的后代⽆翅孤雌蚜也有多态现象。
如蚜科中的许多种类,第2代(以⼲母为第1代)不同于第3代⽆翅蚜。
另外,棉蚜和⼤⾖蚜等在盛夏7~8⽉间,还会发⽣形态和习性都很独特的夏型⽆翅孤雌蚜。
性母(sexupara)在越冬寄主上产⽣性母,有翅或⽆翅,能产⽣⼆性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繁殖最快植食性昆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下面是园林绿化植物常发生的几种蚜虫:
1、月季长管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危害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
成、若蚜群集于新梢、嫩叶、花梗及花蕾上刺吸汁液,使新梢伸展和发育受到抑制,开花不正常,引起煤污病,影响生长和观赏。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0~20代,从4月上旬起开始危害嫩梢、花蕾及嫩叶,叶片反面有时盖满一层蚜虫;4月中旬起,有翅蚜陆续发生,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5月中旬出现第一次繁殖高峰期,7~8月高温若连续下雨,虫口密度逐渐下降,9~10月份平均气温20度左右,出现第二次繁殖高峰,即5月和10月前后繁殖最快,虫口逐渐回升,繁殖最快,危害普遍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后11月上旬割除10~15cm以上所有茎干并予以烧毁,减少越冬虫口。
2、生态防治: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让其发挥控制蚜虫的作用。
3、药剂防治--产品末将
2、桃粉芽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男迄广东、广西,西至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东达沿海各省和台湾等地
危害桃、杏、榆叶梅、红叶李、碧桃、樱桃等
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树梢和嫩枝背吸汁危害,被害叶向背对合纵卷,叶片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为蜜露,常引起霉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暗黑,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
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
华北年发生10余代,江西南昌1年发生20代以上,冬季以卵在桃、李、杏、梅等果树枝条芽腋和树皮的裂缝处越冬。
常数粒或数十粒在一起。
翌年桃树萌芽时卵开始孵化。
产生无翅胎生雌蚜,群集嫩梢新叶背面吸汁危害,5月大批有翅蚜出现,迁移至芦苇等禾本科杂草上危害,秋季迁回桃、李、梅等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保护天敌,异色瓢虫、横斑瓢虫、大草蛉、丽草蛉等。
2、药剂防治--产品末将
3、棉蚜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全国各地
危害扶桑、木槿、石榴、一串红、倒挂金钟、茶花、菊花、牡丹、常春藤、紫叶李、垂竹、夹竹桃、兰花、梅花、大丽花、紫荆、仙客来、鸡冠花、玫瑰等。
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嫩梢、花蕾、花叶和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生长不良,影响开花,并诱发煤污病,降低观赏价值。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0代,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上越冬。
翌年春3~4月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进行孤雌胎生,繁殖3~4代,4~5月产生有翅胎生雌蚜,飞到菊花、扶桑、茉莉、瓜叶菊或棉叶等夏寄主上危害,晚秋10月间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棉蚜是世界性害虫,已知寄主有300多种,可传播55种病毒,在花卉中有郁金香裂纹病毒、百合丛簇病毒及无病状病毒、美人蕉花叶病毒、锦葵黄化病毒、报春花花叶病毒、曼陀罗蚀纹病毒等。
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保护利用天敌,瓢虫、草蛉等。
2、药剂防治--产品巡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