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至三实验总结
高一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
高一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目,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在我上高一的这一年里,我们学习了许多生物实验,下面我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细胞实验1. 细胞观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组成,进一步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2. 玫瑰红细胞观察实验这个实验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玫瑰红细胞,让我们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很好地理解红细胞携氧的原理和重要性。
二、生态实验1. 光合作用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将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观察其气泡产生量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生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能量获取的重要途径。
2. 蚯蚓的光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蚯蚓在光照下的行为变化,了解了蚯蚓对光照的适应性和光照对蚯蚓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蚯蚓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下生活,这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有关。
三、遗传实验1. 果蝇的杂交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对果蝇的遗传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我们通过观察果蝇群体的基因表现,可以推断出基因的遗传方式,进一步探究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对组合特征的影响。
2. 分离孟德尔遗传实验这个实验通过利用豌豆植物的自花授粉实验,让我们观察和分析孟德尔遗传的规律。
通过自花授粉,我们可以观察到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进一步了解分离定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四、生物化学实验1. 糊精酶的观察实验这个实验通过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糊精酶,观察其对淀粉水解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糊精酶能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从而说明了糊精酶在生物体内起到的重要作用。
2.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实验是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气泡来了解发酵反应。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呼吸作用中的发酵过程,加深对酵母的认识。
综上所述,高一生物的所有实验都让我们在理论知识之外,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常见的糖类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实验材料:苹果、梨、白萝卜、肉类(猪肝)、蛋类(鸡蛋)、淀粉。
3. 实验步骤:取样-研磨-过滤-取样-水浴加热-观察。
4. 实验结论: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 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原生质层会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mL蔗糖溶液、清水。
3.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滴加清水-观察。
4.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说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
三、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锥形瓶。
3. 实验步骤:取适量酵母菌-加入葡萄糖溶液-密封培养-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
4. 实验结论: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必修实验总结生物学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这个学期里,我参与了多个生物学实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验经验和知识。
下面是我对其中几个实验的总结。
实验一:种子萌发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生长规律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将一些具有不同特点的植物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并观察它们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更好地生长,此外,光照和温度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二:蔗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以了解蔗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我们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测量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而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则会抑制光合作用。
实验三:酵母发酵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发酵的情况,以了解酵母的发酵作用和影响因素。
我们将酵母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观察酵母发酵产生的气泡量和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越高,酵母发酵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气泡量也越多。
实验四:细胞的酶解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酶解情况,了解细胞对外界条件的敏感性。
我们将新鲜的豆芽切成小块,并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如高温和低温环境中。
通过观察豆芽的变化,我们发现高温环境下,细胞的酶解作用加快,豆芽变黄变软的速度更快,而低温环境下则相反。
通过这些实验的参与,我收获了许多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
首先,实验让我更加了解了生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种子的萌发规律、蔗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
其次,实验培养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让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 吡咯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 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 烘干玻片。
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 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 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 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 染色5min, 吸水, 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 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 马铃薯匀浆(淀粉), 花生种子(脂肪), 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 目镜越短, 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找到物像, 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散布于细胞质中, 呈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染成绿色,RNA染成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还原糖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样品,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XXX→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 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高中生物所有试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2、实验过程:1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2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胀破..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具有有膜的细胞器;可以避免细胞膜与其它膜结构混在一起..③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直至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3、过程:1制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0.9%Nacl溶液稀释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2观察:3滴水: 先在低倍镜物镜下找到红细胞;再转换成高倍镜;直至清晰地看到红细胞.. 往载物台上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一会儿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4、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细胞构成中的作用: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2、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原理:渗透作用该作用所具有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流动方向: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溶液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b.外界溶液浓度比较生理过程变化蒸馏水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10%盐水细胞质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复原现象二、实验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入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滴入清水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过氧化氢6第6/10页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2、检测CO2的产生7第7/10页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灰绿色..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实验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加入8第8/10页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说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9第9/10页实验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用含酚酞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骤将琼脂块切成三种正方形——用NaOH浸泡10min——观察各块切面上NaOH的深度.. 三、实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 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细胞核所含遗传信息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分子与细胞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解离5min..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染色5min;吸水;盖盖玻片..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马铃薯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⑷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实验材料的选取:常选用藓类的叶或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来观察叶绿体..常选无色的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来观察线粒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方法步骤:①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②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③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④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思考问题:①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②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空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③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液面不会升高..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a.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 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实验流程:①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②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有一个紫色的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③在载玻片一侧滴加0.3g/ml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④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⑤在载玻片一侧滴加清水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⑥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液泡逐渐变大;紫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①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因变量..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②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不作处理和实验组做处理;在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一致..③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过程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扩散而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实验流程: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②制备滤纸条:去两角;用铅笔画直线进行标记;③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均匀地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1-2次;④分离色素: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斜靠烧杯内壁; 轻插入层析液;滤液细线一定不能触及到层析液的液面⑤观察与记录.. 实验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色素种类和颜色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色b..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都能生存;属兼性厌氧菌;2检测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产生的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检测产生的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步骤:①解离:早10时-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投入盛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3-5min;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取出放入盛清水的玻璃皿中约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③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④制片:用镊子把根尖弄碎;还要再加载玻片用拇指轻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观察;先找到中期;之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进行观察..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琼脂块代表细胞;NaOH代表进入细胞的物质分子;NaOH进入琼脂后可使其内部的酚酞变红;NaOH扩散速度深度代表物质运输的速率;NaOH的扩撒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 实验结论:①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②NaOH的扩散速度深度: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扩散的速度深度相同;③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必修二:遗传与进化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方法步骤:①低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②高倍镜: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③绘图: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试剂作用:①卡诺试剂:固定细胞形态;②酒精:洗去吸附在根尖的卡诺氏液;③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实验流程:①培养根尖: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②处理根尖: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③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④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第2/4页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调查方法:①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采用社会调差法即在整个人群中进行调查..②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采用家庭调查法即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注: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必修三:环境与稳态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方法步骤: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可使扦插后增加吸收水分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处理方法:①浸泡法:插条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处理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7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注意: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较大的预实验;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2实验材料:用杨、月季等的枝条..3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 实例如下: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使杨/月季插条基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3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并总结实验方法、结果和意义,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种子萌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各种种子(如大豆、小麦等)。
实验步骤:1. 准备花盆和土壤,一种种子一个花盆。
2. 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分别种植不同种子。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等。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数据,不同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明白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二:DNA提取实验实验目的:了解DNA的提取过程,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动植物组织样本、盐溶液、洗涤液、酒精等。
实验步骤:1. 取动植物组织样本,将其放入离心管中。
2. 加入盐溶液,研磨组织样本,使细胞破裂,释放DNA。
3. 加入洗涤液,混合离心管,使DNA与洗涤液中的DNA结合,形成DNA沉淀。
4. 加入酒精,沉淀DNA。
5. 用棉签或牙签挑取DNA沉淀,放置在干净的物品上,观察DNA的形状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从组织样本中成功提取到DNA,并观察到DNA的形态。
实验意义:DNA提取实验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实验三: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了解其机制。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水槽、水、盐溶液、漏斗等。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生植物,放置在水槽中。
2. 向水中加入盐溶液,制造植物生长受限的条件。
3. 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黑色物质,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_中央__;(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__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_细_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3、放大倍数越大,__目__镜越短;__物__镜越长,距装片距离越_近____。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__颜色_反应】(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__斐林___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在加热作用后产生_砖红色___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___现配现用______,水浴加热。
2、实验材料:_梨浆,苹果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橘红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_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以__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临时装片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_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_低_倍镜,再换_高__倍镜)。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双缩脲__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_色反应)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_A液__ 加入双缩脲试剂_B液___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淀粉遇_碘液___变_蓝色___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_碘液___ 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___甲基绿_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_绿___色,_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_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__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剂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___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8%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_细胞核_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高考生物实验汇总(必修1-3)
高考生物实验汇总(必修1-3)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83)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9.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10.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必修一P9110)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13.低温诱导染色体的加倍(必修二P88)1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15.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16.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必修三P68)17.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18.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三P112)实验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
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高中生物21个实验总结表(3篇)
第1篇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切片,了解其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鳞片叶或口腔黏膜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碘液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着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三、实验三:观察减数分裂1. 实验目的: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特点。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或果蝇细胞的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根尖或果蝇细胞制成切片。
(2)染色:用醋酸洋红或碱性品红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减数分裂各阶段的特点。
4. 实验结果: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目的: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掌握观察方法。
2.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洋葱细胞或叶绿体,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 实验步骤:(1)制片:将洋葱细胞或叶绿体制成切片。
(2)染色:用健那绿或亚甲基蓝染色。
(3)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4. 实验结果: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叶绿体呈扁平囊状。
五、实验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 实验目的: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观察方法。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实验总结3,推荐文档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1.1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50%,是由 C H O N(少数含有 S)化学元素组成。
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酶大部分是蛋白质,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1)氨基酸的结构与脱水缩合(理解)﹡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以肽键的形式相连形成多肽链,(附: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CO—NH—”表示)结论: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氨基数=肽链数+R 上含有的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R 上含有的羧基数2)蛋白质的结构(理解)﹡.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多样性。
3)蛋白质的功能(理解)﹡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②催化作用如:酶;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④调节作用,很多激素都是蛋白质;⑤免疫作用,比如抗体。
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核酸的分类是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来区分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T RNA(核糖核酸):核糖 U﹡结构: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碱基(5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含氮碱基(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 或尿嘧啶U)﹡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理解)﹡种类:单糖/双糖/多糖(单糖不需要水解,葡萄糖是最常见的单糖)①植物中的多糖有:淀粉(植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和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②动物中的多糖有:糖元(动物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作用:由 C H O 化学元素组成。
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4、脂质的种类与作用(了解)三种储能物质功能的比较)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理解)﹡化学元素的种类:C(基本元素)、H、O(最多元素)、N、P、Ca 占全部元素的98%﹡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19个实验归纳总结
a n d A l l t h i n gs in hr be i ng ar eg oo df or so me t hi n g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实验一 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 p 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细胞中混有杂物固定细胞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 水浴保温5min 。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 。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1 p 18)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必修一生物实验总结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蔗糖溶液清水试管1号底物2mL H 2O 2条件2滴蒸馏水气泡无明显现象2.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3.CO 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实验原理少量气泡较多气泡最多气泡实验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3号2mL H 2O 22滴FeCl 34号2mL H 2O 22滴肝脏研磨液2号2mL H 2O 290度水浴,2滴蒸馏水5.分析结果,得出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2.原生质层相当与一层半透膜3.细胞壁是全透性的6.表达与交流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变深逐渐恢复原生质层恢复到原位变浅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再将其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它们的大小变化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液的颜色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五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原理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要保持有水状态。
1实验过程2 1.滴健那绿,刮口腔上皮细胞碎屑,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
2.观察(注意:健那绿要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度,使其充分溶解)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4.进行实验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叶黄素黄色较快叶绿素a 蓝绿色较慢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实验步骤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种类(上到下)实验结果②制备滤纸条。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实验一:观察细胞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接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在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时,需要注意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在于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和细胞数量等方面。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使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该试剂需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进行研磨、过滤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并摇匀,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使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检测脂肪。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脂肪的种子进行浸泡,并制作成临时转片。
然后,在转片上滴上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要薄且厚薄均匀,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再换上高倍镜进行观察。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使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
该试剂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并在碱性溶液中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观察颜色变化。
2、实验过程: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用刀片切成极薄的切片,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住,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同样的方法,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实验结果:叶绿体一般呈椭球或球形,大小约为2-10微米,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片中,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及选修三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必修三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一、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酸碱缓冲液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二、实验材料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三、实验步骤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测试起始的PH值,并作记录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6、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四、实验结论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其目的分别是: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使用的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总结
必修1~3生物实验总结一、糖的鉴定:1、原理:(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隔水加热3、实验结果分析:(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
二、脂肪的鉴定:1、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2、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反之,则没有。
三、蛋白质鉴定:1、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2、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3)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
四、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箱诱导 36h,剪取处理的根尖约 0.5-1cm 放入卡诺氏液浸泡 0.5-1h)
10.豌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1.西瓜—秋水仙素无籽西瓜
12.绿化树种或花卉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
13.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微生物类:1.酵母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 量的变化 2.好氧细菌---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 3.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斯体内、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4.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5.大肠杆菌--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6.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六显微镜类
1.观察花生切片中的脂肪由低倍-高倍 2.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由低倍至高倍 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由低倍至高倍后许在高倍下观察吸水胀破过程 4.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由低倍至高倍 5.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次低倍镜观察 6.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低倍—高倍 8.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在低倍镜下识别初级、次级精母细胞 和精细胞。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分裂第一、二次分裂的中、后期的细胞。 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9.实物镜或普通显微镜---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0.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由低倍至高倍
植物类: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省略自己回忆)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观察 DN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3.新鲜的藓类叶(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黑藻叶等)---高倍镜观察
2
莒县一中高三生物必修 1-3 实验总结
叶绿体
李顺玲
4.伞藻---细胞核的功能
5.紫色的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七实验材料
动物类:1.口腔上皮细胞------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 3.美西螈、蝾螈、变形虫-----资料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4.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物质跨膜运输(P63 资料分析) 5.蝗虫精母细胞---观察减数分裂 6.果蝇----摩尔根伴性遗传、表型模拟 7.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莒县一中高三生物必修 1-3 实验总结
李顺玲
一酒精类
实验及使用目的 1.制作切片观察脂肪用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产生酒精使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浓硫酸) 使其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无水乙醇(体积分数 95%的乙醇加入适量的无水碳 酸钠)或用丙酮提取 4.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 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配置解离液用于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还有冲洗固定 细胞形态的卡诺氏液的作用,要冲洗两次 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0%的酒精保存采集的小动物
1
莒县一中高三生物必修 1-3 实验总结
李顺玲
用清水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首先考虑可防止解离过度,进一步考虑便于染色。
制片中滴一滴清水加根尖进一步处理制成装片。
五加热或使用酒精 灯类
1.还原糖鉴定中的水浴(50-65 度)加热,有时也用酒精灯(有时认为不规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烘干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 3.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中加热促进其分解 4.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三生理盐水类 (0.9%的 NaCI)
1. 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材料为口腔上皮细胞时维持细胞形态 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用生理盐水制备红细胞稀释液 3.观察线粒体制备健那绿染液
四蒸馏水(清水)类
1.制作切片观察脂肪用酒精洗去浮色,用吸水吸去子叶周围酒精滴一滴蒸馏 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蒸馏水配置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需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时用蒸馏水使细胞吸水胀破 4.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中添加自来水可作为对照 4.观察叶绿体制备藓类叶片临时装片 5.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中让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吸水复原需滴加清水 6.观察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含有圆叶片的注射器中吸入清水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使
八 NaOH/NaHCO3
1.制备斐林试剂(其为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与乙液 CuSO40.05g/mL 等量 混合均匀) 2.制备双缩脲试剂(其为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B 液 CuSO4 质量分数为 0.01g/mL 使用时先加 A 液 1mL 后加 B 液 4 滴) 3.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中可改变 pH 4.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质量分数 10%的 NaOH 溶液吸收空气中的 CO2 5.探究呼吸作用方式中的液滴移动类题目中可用 NaOH 或者 KOH 吸收实验对象 产生的 CO2,导致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因使用 O2 而没有 CO2 的补充而改变 6.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在密闭容器中可放置 NaHCO3(CO2 的缓冲液) 维持装置中的 CO2,通过液滴移动反应净光合(表观光合)作用强度。(该装 置中的压强变化仍考虑成氧气的增加或减少量造成的) 7.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用 NaOH 处理含有酚酞的琼脂块观察 扩散深度
6.番茄和水稻---物质跨膜运输(P63)
7.菠菜—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秋天的菠菜也是绿色也是四条色素带)
8.水绵---恩格尔曼叶绿体的功能:证明光合作用放氧的部位是叶绿体、叶绿
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9.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根长约 5cm 时剪取根尖 2-3mm 解
离)、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洋葱长出 1cm 不定根时放于 4℃的冰
二盐酸类
1.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的结合—— 水解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中可改变 pH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 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 1:1 混合制成解离液 4.稀盐酸---促胰液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