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第九章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1、从热力学理论瞧为什么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随压缩比ε与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而提高,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大而降低?答:因为随着压缩比ε与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循环平均吸热温度提高,而循环平均放热温度不变,故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随压缩比ε与定容增压比λ的增大而提高。

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随定压预胀比ρ的增大而减低,这时因为定容线比定压线陡,故加大定压加热份额造成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增大不如循环平均放热温度增大快,故热效率反而降低。

2、从内燃机循环的分析、比较发现各种理想循环在加热前都有绝热压缩过程,这就是否就是必然的?答:不就是必然的,例如斯特林循环就没有绝热压缩过程。

对于一般的内燃机来说,工质在气缸内压缩,由于内燃机的转速非常高,压缩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缸内又没有很好的冷却设备,所以一般都认为缸内进行的就是绝热压缩。

3、卡诺定理指出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以卡诺机的热效率最高,为什么斯特林循环的热效率可以与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一样?答:卡诺定理的内容就是:在相同温度的高温热源与相同温度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相同,与可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哪一种工质无关。

定理二:在温度同为T1的热源与同为T2的冷源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循环,其热效率必小于可逆循环。

由这两条定理知,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卡诺循环比一切不可逆循环的效率都高,但就是斯特林循环也可以做到可逆循环,因此斯特林循环的热效率可以与卡诺循环一样高。

4、根据卡诺定理与卡诺循环,热源温度越高,循环热效率越大,燃气轮机装置工作为什么要用二次冷却空气与高温燃气混合,使混合气体降低温度,再进入燃气轮机?答:这就是因为高温燃气的温度过高,燃气轮机的叶片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所以为了保护燃气轮机要将燃气降低温度后再引入装置工作。

同时加入大量二次空气,大大增加了燃气的流量,这可以增加燃气轮机的做功量。

5、卡诺定理指出热源温度越高循环热效率越高。

食品机械第九章思考题

食品机械第九章思考题

第九章思考题1. 比较普通立式杀菌锅与卧式杀菌锅结构。

立式杀菌锅:主体由圆柱筒形锅体和锅盖组成。

锅盖铰接于锅体边缘,与锅盖相连的平衡锤起开锅省力作用。

锅盖和锅体由蝶形螺栓或自锁嵌紧块密封。

锅盖上有安全阀、放气阀、冷却水盘管及冷却水接管口。

锅体上有蒸汽进管、冷水排放管、温度计和压力表。

卧式杀菌锅:主体为锅体与(铰接于的锅体口的)锅门构成的平卧钢筒形耐压容器。

锅体内的底部有两根平行轨道,供盛装罐头的杀菌车进出。

多孔蒸汽管长管装在锅下方平行轨道中间(低于轨道);多孔冷却水长管安装在锅的上方。

锅体的上方还开有压缩空气管口、排气管口、安全阀、温度计、压力表以及温度传感器接口等2. 分析讨论两种换热类型(直接式与间接式)无菌处理系统流程构成的异同点。

间接加热式UHT系统与直接加热式UHT系统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与加热介质接触,因此,不需有除去水分的闪蒸罐(或称膨胀罐)和真空冷凝系统,对加热介质的洁净程度也较直接式的要求低些。

另外还可以采用过热水作为杀菌加热器的加热介质。

一、判断题1.卧式杀菌锅一般只用来进行高压杀菌。

(√)2.不论是立式还是卧式杀菌锅,马口铁罐头一般都是直立放置的。

(×)3.软包装罐头必须装在多孔杀菌盘内进行杀菌。

(×)4.轨道回转式杀菌机是一种连续高压罐头杀菌设备。

(√)5.常用连续杀菌机中,被杀菌容器必须直立放置才能得到均匀加热。

(×)6. 间歇式回转式罐头杀菌锅的转速越快,杀菌所需时间越短。

(√)7.常用液体连续杀菌设备一般只有一个加热段和一个冷却段。

(×)8.蒸汽注入式无菌处理系统无须保温段。

(×)9.液体食品UHT系统中只能用蒸汽作换热介质。

(×)10.直接式UHT系统中的闪蒸罐为负压状态。

(√)二、填充题1. 罐头食品杀菌设备按操作方式可以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 按杀菌时的操作压力可以分为常压式和高压式两类。

2. 液体食品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简称UHT设备,有间接加热式式和直接加热式式两种。

混凝土设计原理 邵永健第9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混凝土设计原理 邵永健第9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0.65 ×1.78 0.01×196.1
=
⎧> 0.51⎩⎨<
0.2 1.0
(6)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wmax cs=c=20mm,且 cs <65m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带肋钢筋 ν =1.0 则:deq=d/ν=12mm
wmax
= αcrψ
σ sq Es
(1.9cs
+ 0.08 deq ρ te
)
= 1.9 × 0.51× 196.1 (1.9 × 20 + 0.08 × 12 )
截面尺寸 b×h=350mm×900mm,Mk=400kN·m,Mq=355kN·m,C30 混凝土,采用 HRB335
钢筋,受拉钢筋为 4 25( As =1964mm2),受压钢筋为 4 14( As ' =615mm2),箍筋直径 dv
=8mm,构件允许挠度为 l0/300,试验算构件的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解: (1)确定基本参数 查附表 1-1、附表 1-9 得:C30 混凝土 ftk =2.01N/mm2,HRB335 钢筋 Es =2×105N/mm2 查附表 1-13 得:一类环境 c=20mm h0=h-c-dv-d/2=900-20-8-12.5=859.5mm (2)计算有效配筋率 ρte
矩形截面:γf'=0 短期刚度:
Bs
=
1.15ψ
Es As h02 + 0.2 +
6α E ρ
=
1.15
×
2.0 ×105 × 942 0.51 + 0.2 + 6 ×
× 2242 7.14 × 0.0042
1 + 3.5γ 'f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思考题1. 大分子溶液和溶胶有什么异同?【答】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基本区别如下表:特 性 溶 胶 大分子溶液分散相大小 107 ~ 109 m 107 ~ 109 m溶液体系 微多相体系 单相体系与溶剂的亲和力 小 大扩散速度 慢 慢半透膜 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热力学性质 不平衡体系、不符合相律 平衡体系、符合相律 稳定性 热力学不稳定 热力学稳定渗透压 小 大粘度 小 大对电解质 很敏感 不敏感2. 大分子的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分别研究什么?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大分子的近程结构是构成大分子最基本的微观结构,主要研究大分子的组成与构型。

组成包括大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链接顺序、链的交联和支化等;构型主要研究取代基围绕特定原子在空间的排列规律,构型只有在发生键的断裂并进行重排时才发生变化。

远程结构亦称二级结构,是指大分子链在整体范围内的结构状态,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

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主链就够、取代基、交联、温度和溶剂等。

3. 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有哪些表示方法?各采用何种实验方法测定?【答】数均分子量 渗透压法质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Z 均分子量 超离心沉降法粘均分子量 粘度法4. 大分子溶解的特征是什么?大分子的溶剂选择有哪些原则?【答】大分子溶解一般经过溶胀和溶解过程。

溶剂选择的原则有:极性相近原则、溶度参数近似原则和溶剂化原则。

5. 什么是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几种常见的流变曲线各有什么特点?【答】流行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粘性流动和形变的性质。

常见的流变曲线有 Newton 型、塑流型、假塑流型、胀流型和触变流型。

Newton 型 粘度是常数塑流型 有屈伏值假塑流型 没有屈伏值,切稀胀流型 切稠触变流型 时间依赖性6. 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如何用粘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答】粘度表示方法有牛顿粘度η、相对粘度r η、增比粘度sp η、比浓浓度c η、特性粘度[η]等。

第九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九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九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简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的边界模糊,各种技术指标更多地由项目组来定义。

(2) 信息系统项目客户需求不断地被激发,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地更改。

(3)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组成员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五个阶段,其各阶段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制约。

(5) 信息系统项目不是交钥匙工程,项目开发队伍通常要跟踪到系统的使用生命周期结束,因此要求项目开发队伍在较长时间保持稳定。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项目的质量管理。

2. 简述信息系统项目成本的组成。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的组成如图:3. 简述信息系统项目成本估计的方法。

常用的有四种成本估算方法:(1) 类比估算法:参照已完成类似项目,估算软件开发成本和工作量。

(2) 分解估算法: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先估算每个子系统成本和工作量,再估算整个软件开发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分解法估算时应考虑系统集成时需要的工作量。

(3) 周期估算法:将系统按系统生命周期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估算,然后汇总出总工作量和成本。

(4) 经验估算法:根据实验或历史数据给出软件开发工作量或成本的经验估算公式。

4. 简述信息系统分析员的职责。

系统分析员负责确定具体的业务需求,并正确地传达给系统设计员和其他开发人员。

系统分析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相关业务领域知识,能够与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员很好地交流,并明确地表达实际的业务需求。

系统分析员的工作包括下列内容:(1) 设计业务需求调查问卷。

(2) 同业务人员进行交流,明确具体业务需求。

(3) 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

第9章 植物的成花与生殖生理教学要求与思考题

第9章 植物的成花与生殖生理教学要求与思考题

第九章植物的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重点)(二)掌握光周期现象的概念和光周期反应的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重点)(三)了解花器官的形成、环境条件对花器官形成和性别分化的影响、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四)了解花粉的组成成分、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条件、受精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2. 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3. 幼年期(juvenile phase)4. 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5.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6. 光敏素(phytochrome)7. 集体效应(population effect)8. 暗期间断(dark period break)9.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10.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二)问答题1. 设计一简单实验证明植物感受低温春化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

2. 举例说明春化作用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类型有哪些?4. 简述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如何引种才能成功。

5. 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何应用价值?6. 光敏色素在植物成花诱导中起何作用?7. 什么是光周期现象?举例说明植物的主要光周期反应类型?8. 自然条件下菊花在秋天开放,如要使它提前开花,你需采取什么措施?三、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42(一)名词解释1. 长日植物: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植物。

2. 短日植物:24 h昼夜周期中,日照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植物。

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思考题

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思考题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思考题一、选择题1、我们将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定义为18、19岁到30—35岁,这是将(C )的时间定义为成年初期的下限。

A. 生理的最后成熟期B. 心理的最后成熟期C. 社会性的成熟期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相对于青少年期表现出的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成年初期思维的特点是(B )。

A. 辩证的、理论的、抽象的B. 辩证的、相对的、实用的C. 推理的、实用的、相对的D. 多向的、相对的、抽象的3、在记忆方面,成年初期的前一阶段是人生中( D)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 形象记忆B. 机械记忆C. 有意记忆D. 逻辑记忆4、韦克斯勒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测查了7-65岁的智力发展情况,结果发现智力发展的高峰在(A )。

A. 22-25B. 18-29C. 30-49D. 30-345、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以(B )为主。

A. 形式逻辑思维B. 辩证逻辑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形象逻辑思维6、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方式逐渐过渡为辩证逻辑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中(B )。

A. 形象思维增强B. 实用性成分增强C. 推理的逻辑法规性增强D. 逻辑性、客观性增强7、在人的一生中,创造性思维表现十分突出,处于一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最佳年龄区的是(C )。

A. 成年初期的前期B. 成年初期的中期C. 成年初期的后期D. 青少年后期8、自我的形成标志是(A )。

A. 自我同一性确立B. 精神自我的确立C.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分化D. 主体客体化的形成9、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是( A)A. 18/19岁到30/35岁B. 16/17岁到30岁C. 16/17岁到25/30岁D. 以上都不正确10、通常人们将(A )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

A. 生理的成熟年龄B. 心理的成熟年龄C. 社会生活的成熟年龄D. 思维的成熟年龄11、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 C)最终得以形成的。

A. 青年初期B. 青年中期C. 青年晚期D. 成人中期12、(B )将青年期形容为不可避免的“疾风怒涛”的时期。

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 带答案

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 带答案

第九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SS SS SS、、各表示什么含义?总组间组内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二、最佳选择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E.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3.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0.05,则结论应为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 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A. kb k b -- B. 1kb k b --- C. 2kb k b --- D. 1kb k b --+ E. 2kb k b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A. MS MS MS =+B A 总 B. MS MS MS =+B 总误差 C. SS SS SS =+B 总误差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E. SS SS SS SS SS =+++B A AB 总误差7. 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B.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C.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D.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E. 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8. 某研究者在4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40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其组间自由度是A.39B.36C.26D.9E. 39.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总体均数得0.05P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中一个对照组和其它四个试验组总体均数有无差异,可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 Z检验B. t检验C. Dunnett–t检验D. SNK–q检验E. Levene检验三、综合分析题1. 某医生研究不同方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36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一般疗法、一般疗法+药物A低剂量,一般疗法+药物A高剂量三种处理,测量一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的升高数(102/L),结果如表9-1所示。

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九章植物的成花生理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具有了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

花熟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一般冬小麦等冬性禾谷类作物和某些二年植物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解除春化(devernalization)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放到较高的生长温度下,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现象称为去春化作用或解除春化。

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而且低温的效应是可以累加的,这种解除春化后,再进行春化的现象称再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茎、球茎的形成,都受日照长度调节,即都存在光周期现象。

但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

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 LDP)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延长光照或在暗期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

典型的长日照植物有天仙子、小麦等。

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 SDP) 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

典型的短日植物有晚稻,菊花等。

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 DNP) 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的植物。

第九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

糖酵解: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为纪念在研究这途径中有贡献的三位生物化学家简称EMP途径(EMP pathway )。

三毯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的途径。

因柠檬酸是其中一重要中间产物所以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个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H.Krebs)发现的,所以乂名Krebs循环(Krebs cycle)。

戊糖磷酸途径(PPP)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分解,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

乂称己糖磷酸途径(HMP)。

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所进行的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与体外的非生物氧化或燃烧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脱氢、失去电子、或与氧直接化合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然而,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常温、常压、近于中性pH和有水的环境中,在一系列的酶作用下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释放的能量可贮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GTP等)中,以满足机体需能生理过程的需要。

呼吸链:即呼吸电子传递链,指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它是需氧生物生物氧化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增高,然后乂迅速下降的现象。

呼吸跃变的产生与外界温度和果实内乙烯的释放密切相关。

呼吸跃变是果实进入完熟的一种特征,在果实贮藏和运输中,重要的问题是降低温度,抑制果实中乙烯的产生,推迟呼吸跃变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的强度,延迟果实的完熟。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影响一、重要概念1.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income and substitution effect)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一种商品购买量的增减,是因价格引起的某一固定收入购买力的变化造成的。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就会使人们以既定的收入购买的商品减少了。

简单来说,收入效应是指因收入的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对商品消费所作的调整。

替代效应是指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化,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价格保持不变的商品,增加对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的需求。

换言之,替代效应是指消费者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化而对其开支结构所作的调整。

2. 税收支出(tax expenditure)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税收收入。

3. 税收指数化(tax indexation)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自动确定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4. 出售污染权(pollution rights)政府主管污染防治工作的机构,依据污染物的最适排放量来确定污染权的出售数量,然后将它们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污染性企业。

二、重要问题1. 在与所得税产生同样多的税收收入的情况下,间接税为何有利于提高个人储蓄率?(1)间接税虽然会相对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但它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

如果一个人没有储蓄,或储蓄的数额比对他征的税少,他别无选择,只能降低消费(除非愿意临时借债)。

结果,主要对低收入阶层和把其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消费的阶层征税的间接税会大大地降低消费。

特别是在储蓄属于契约性质(如保险费)的情况下,减少储蓄是不可能的,间接税最终只能限制消费。

(2)间接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庭的储蓄能力。

一般都认为,间接税是累退性质的,至少比直接税缺乏累进性。

基于储蓄能力和储蓄倾向都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这一假设,可以证明,对高储蓄者来说,税收的累进性越低,留给他的资金越大。

(完整版)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带答案

(完整版)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带答案

第九章方差分析第九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各表示什么含义?SS SS SS、、总组间组内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二、最佳选择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E.第九章 方差分析3.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0.05,则结论应为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A. kb k b --B. 1kb k b ---C. 2kb k b ---D. 1kb k b --+E. 2kb k b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A. MS MS MS =+B A 总B. MS MS MS =+B 总误差C. SS SS SS =+B 总误差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E. SS SS SS SS SS =+++B A A B 总误差7.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第九章方差分析B.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C.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D.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E. 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8. 某研究者在4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40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其组间自由度是A.39B.36C.26D.9E.39.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总体均数得,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中一P0.05个对照组和其它四个试验组总体均数有无差异,可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 Z检验B. t检验C. Dunnett–t检验D. SNK–q检验E. Levene检验三、综合分析题1. 某医生研究不同方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36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一般疗法、一般疗法+药物A低剂量,一般疗法+药物A 高剂量三种处理,测量一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的升高数(102/L),结果如表9-1所示。

9章 思考题习题答案

9章 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9章 醇、酚和醚思考题答案思考题9-1 你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区别下列每对化合物,说明每个化合物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a. 异丙醇、叔丁醇和乙醇b.苄醇、环己醇和1-己醇 答案:a. 用卢卡斯试剂,异丙醇片刻出现浑浊,叔丁醇立即出现浑浊,乙醇加热出现浑浊。

b. 用卢卡斯试剂,苄醇立即出现浑浊,环己醇片刻出现浑浊,正己醇加热出现浑浊。

思考题9-2 你怎样将反-4-乙基环己醇转化成:a. 反-1-氯-4-乙基环己烷b. 顺-1-氯-4-乙基环己烷 答案:OHC 2H 5SOCl C 2H 5ClOHC 2H 5SOCl C 2H 5OHNa.b.思考题9-3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a. 对甲苯磺酸异丁酯 + 碘化钠 b. (R)-对甲苯磺酸-2-己酯 + NaCN c. 对甲苯磺酸正丁酯 + HC CNa答案:I(R)-2-甲基己腈HCC CH 2CH 2CH 2CH 3a.b.c.思考题9-4 推测下列醇在硫酸催化下脱水反应的主要产物。

a. 1-甲基环己醇 b. 新戊醇 c. 1-戊醇答案:a.CH 3b.CH 3CCH 3CHCH 3CH 3CH 3CH CHCH 3c.思考题9-5 写出最适合实验室中合成下列化合物的方法。

a. 1-丁醇 → 丁醛 b. 1-丁醇 → 丁酸c. 2-丁烯-1-醇 → 2-丁烯醛 答案:OHO OH KMnO H COOHOHMnO O a.b.c.思考题9-6 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

OH OHPhPh24O Ph PhOHH 2SO 4CH 3Oa.b.答案:a.OHOHPhPhH +Ph PhOH H +Ph PhOOHH +CH 3OH+3CH 3Ob.思考题9-7 完成下列转化(无极试剂和小于C4的有机物任选)。

a. 由乙醇合成丙醇和丁醇。

b. 氯苯合成二苯甲醇。

答案:a.CH 3CH 2OHHClCH 3CH 2ClCH 3CH 2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 2CH 2OHb.ClMgClPh 2 CHOH思考题9-8 推测下列化合物与NaBH 4 及LiAlH 4反应的产物。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1.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是什么?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组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化学式、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

2.解释下列名词:沉淀形式,称量形式,固有溶解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再沉淀,陈化,均匀沉淀法,换算因数。

答: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固有溶解度: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聚集速度:沉淀形成过程中,离子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成晶核,晶核再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成晶体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再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之后,重新溶解,再加入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的过程。

陈化:亦称熟化,即当沉淀作用完毕以后,让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称为陈化。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

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它是一个常数。

第九章答案——精选推荐

第九章答案——精选推荐

第九章母线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复习思考题答案9-1 试说明母线故障时,有哪些基本判断方法?答:母线故障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判断:(1)电流的数值。

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母线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相等,即ΣI=0;母线故障时,所有有电源的连接元件都向母线提供短路电流,即ΣI=I K,(I K为故障点的总电流)。

(2)电流的相位。

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至少有一个连接元件中的电流与其余连接元件中的电流相位相反;母线故障时,除负荷连接元件外,其他各连接元件在理想情况下的电流是同相位的。

9-2 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是什么?区外短路时这种保护在什么情况下不平衡电流比较大?为什么?答: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是:1)躲过外部短路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2)为防止正常运行时,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引起保护误动作,应躲过母线各连接元件中最大的负荷电流。

这种保护,区外故障时,当故障线路短路电流很大的情况下将出现较大不平衡电流。

是由于,故障线路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很大,引起铁芯严重饱和,导致其励磁阻抗极小,一次侧电流几乎全部作为励磁电流。

而非故障线路的电流互感器未饱和,二次电流之和除一小部份经二次电缆经故障线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构成回路外,大部分则作为不平衡电流流入差动继电器(因电流差动继电器的内阻抗很小,约几欧),将引起误动作。

9-3 简述完全电流差动、电压差动和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互感器铁芯严重饱和时,它们的工作情况如何?并比较这三种母线保护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对于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是利用正常运行或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不平衡电流,数值较小;而母线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反应了故障点的总电流,数值很大,来判断母线故障的。

当故障线路电流互感器TA严重饱和时,可能引起保护误动作。

这种保护适用于外部故障短路电流不大,TA铁芯不易饱和的单母线或双母线经常只有一组母线运行的情况。

第九章流变学课后习题

第九章流变学课后习题

第九章流变学一、思考题1.高聚物黏流态温度范围是什么?是否所有的高聚物都存在黏流态?影响高聚物黏流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何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有哪几种?它们有什么样的流动曲线和特征?何谓幂律流体?3.与小分子流体相比,高聚物流体黏性流动有什么特点?实际高聚物流体的普适流动曲线呈何形状?它分为哪几个区段?4.何谓表观黏度和熔融指数?影响高聚物流体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5.由于高聚物熔体的弹性效应,可引起哪些与小分子流体不同的特殊现象?何谓不稳定流动?影响高聚物熔体弹性的因素有哪些?6.拉伸流动的特点是什么?何谓拉伸黏度?高聚物熔体的拉伸黏度在低应变速率区和较高应变速率区有何不同/7.写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复数黏度表达式,什么是动态黏度?它随频率如何变化?二、选择题1.聚合物熔体的爬杆效应的原因是()①普弹效应②高弹形变③黏流2.聚合物挤出成型时,产生溶体破裂的主要原因是()①熔体弹性应变回复不均匀②熔体黏度过小③大分子链取向程度低3.以下哪种过程与链段运动无关?()①屈服②黏流③流动曲线中拉伸流动区4.以下哪个过程与链段运动无关? ()①玻璃化转变②挤出物胀大现象③脆化温度5.在为制造4cm直径聚合物管材设计模头时,应选模头的内径()①小于4cm ②大于4cm ③等于4cm6.假塑性流体的高聚物,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其表观黏度()①先增后降②增大③减小7.下列材料哪种更易从模头挤出?()①假塑性材料②胀塑性材料③牛顿流体8.通常假塑性流体的表观黏度与其真实黏度相比()①较大②较小③相等9.幂律公式中,当非牛顿性指数()时,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

①n >1 ②n=1 ③n <110. 聚合物的黏性流动,有以下哪些特征?()①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而是符合幂律流体定律②只与大分子链的整体运动有关,与链段运动无关③黏性流动中已经没有高弹性了11.相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其MI值如下,哪种流动性好? ( )①0.1 ②1.0 ③10.012.胀塑性流体的高聚物,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其表观黏度 ( )①先增后降 ②增大 ③减小13.柔性聚合物的黏度对( )变化比较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思考题
1.日俄战争表明列强侵华的什么新特点?
答:1、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打开中国门户和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也有早期的资本输出。

侵略过程中列强间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瓜分中国狂潮和半殖民地社会的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

侵华的主要国家中,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国家势力下降,美、德、日等新兴国家实力上升,独立侵华。

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对华争夺及日本两次独占中国局面的形成与结束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英法成为侵华活动的配角。

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4、二战后,美国的“扶蒋反共”和朝鲜战争
这一时期美国侵华的阶段特征: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即扶蒋反共,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

后发展到孤立、封锁、包围、不承认新中国。

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2.二十世纪初中英谈判西藏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答:清政府同英国进行西藏问题的谈判关键是:必须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英国不能直接与藏人签订任何协定和条约,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权力对外订立条约和协定。

3.分析清政府对付日俄在东北扩张的政策。

答: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列强相互争夺之地,使这一地区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

此时,处于风雨飘摇没落时期的清政府,为维护龙祥之地的主权和顺应国内形势,在1907年至1911年五年期间,清政府在中国东北实行了重大变革,称为“新政”。

清政府对内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改革,对外也实行了相应的外交政策。

清政府为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占,而又无法靠武力相抗争,只好运用老一套的外交手段,即“以夷制夷”政策。

虽然这一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从当时的局势看也有一定的可实施道理,并且因为东北当局官员的努力,使其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

其主要内容是在东北实行开放政策,联合英美等国的力量,以抵制日俄对东北的侵占。

同时,清政
府还针对日俄的侵略行径进行了直接的交涉,收回了一些主权。

在这个过程中,突显和印证了清政府及地方官员抵制外侵的决心。

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的对外政策,经常在列强的恫吓下夭折,除了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外,与清政府的腐败性和列强的侵略性有着必然的联系。

但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对外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列强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4.中外围绕铁路修建权的斗争说明了什么?
答:20世纪初,列强表面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但都在巩固各自的势力范围,并试图打入其他列强的势力范围,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铁路修建权正是这一矛盾的突出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