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奇妙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童话故事进行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童话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充满了奇幻的元素和丰富的想象,如飞翔的魔毯、会说话的动物、神奇的魔法等。

这些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强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童话情节进行续写或改编,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学生在阅读和模仿这些语言表达时,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朗读、表演和复述,帮助他们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艺术,进而提升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许多童话故事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情节的设置,传递了正义、勇敢、善良等积极的价值观。

例如,《灰姑娘》中的善良和坚强,《小红帽》中的机智和勇敢等。

这些故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童话故事中的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

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故事,欣赏其中的美学价值,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白雪公主》中人物形象的美与丑,欣赏《小美人鱼》中海底世界的奇幻美景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五、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健康童话故事往往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代入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这对于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喜爱或同情,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发展。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引言童话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它们不仅令人陶醉于儿时的幻想世界,更是塑造儿童审美观的重要工具。

童话精神是对孩子独特而童心未泯的视角的理解,而儿童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培养积极、美好的审美品味。

本文将探讨童话精神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以几个经典童话作为案例,分析其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启示。

一、童话精神的含义与特点童话精神指的是孩子们天真、快乐的内在精神状态,具有独特的童真、童趣、童心未泯的特点。

童话精神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的向往、对奇幻世界的渴望和对公正、善良的向往。

童话精神的特点包括:1. 独特性:童话精神是儿童特有的,与成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有所区别。

童话中的角色、情节和故事结构反映了儿童的意识和表达方式。

2. 向往美好:童话中的情节往往讲述了美好的事物和理想的世界。

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可以从中寻找到对美好的向往,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3. 形象生动: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生动有趣,通过夸张、想象力和幻想等手法,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乐趣和想象空间。

二、童话精神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并创造美。

而童话精神作为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审美观的构建和形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 开拓想象力:童话故事常常讲述一些离奇、惊奇的情节和故事,通过对于奇幻世界的想象,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阔他们的思维。

2. 培养美的意识:童话故事中描绘的美国世界、美好事物、善良和道义的力量,培养了儿童对美的敏感性和主动欣赏美的意识。

3. 强化价值观:童话故事传递了很多积极的价值观,如公正、勇敢、友善和毅力等。

通过这些价值观的传递,儿童可以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经典童话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启示1.《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通过黑奴爱拉迪斯传达了勇敢、善良和正义的力量,以及对真爱的追求。

灰姑娘在遭受家庭暴力和压迫的生活中,依靠善良和努力,最终获得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思考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思考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地认为美术教育才对学生进行审美,老师忽视了其他科目也可以渗透美的教学。

其实在各学科教学中,学生从语文课中获得美是他们的主要渠道。

小学教师常常习惯于从文本中去挖掘教育功能,有时忽视了童话课的审美功能,就其原因是教师由于自身审美素养的缺乏,不能更好地把握语文课教学与审美教学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语文美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化不良,课常上看视热闹,好像适应了新课改的审美要求,实际上是没有把文本美育的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省和自觉。

从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发现童话教学有利于解决审美中知,情,意,行的矛盾,真正使美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行为。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文审美教学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掌握祖国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并且在生活中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可以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追求美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语文审美教学是完成语文教学中德育任务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其三,有的语文审美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如何以敏锐、新颖、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其四,教化代替了审美。

老师在上课时把童话作品多半当作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关注童话文本上讲了什么道理,给学生带来了哪a教益,老师在讲解时有较多的道德训诫和实用性解释,而忽视了对学生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

格林童话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格林童话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格林童话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格林童话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童话之一,无论在故事情节还是在人物塑造上,它们都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启发与魅力。

这些故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培养了许多孩子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格林童话对于孩子们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第一部分:故事情节的多样性格林童话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通过不同的情节展开, 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曾说过:“童话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美的体验”,而格林童话正是通过其多样的情节将美带给了孩子们。

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魔法,从红鞋子、灰姑娘,到小红帽、白雪公主,这些鲜活的形象引发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挖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二部分:世界观的培养格林童话故事中的世界常常是一个虚构的奇幻世界,不受现实约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灵的空间。

这个世界中充满了森林、湖泊、城堡等美丽的景观,孩子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去探索这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观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学会欣赏美丽的事物,加强了他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能力。

第三部分:人物塑造的深思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人物有勇敢的王子,善良的公主,也有邪恶的巫婆和懦弱的猎人。

他们各展所长,身上的性格特点和智慧给了孩子们许多启示。

例如,白雪公主的善良与纯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教会他们如何对待他人。

同时,巫婆和其他邪恶人物的形象也教育孩子们如何辨别善恶之间的差别。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孩子们更加理解和欣赏人物的复杂性,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四部分:寓意与启示的思考格林童话的故事中蕴含着各种寓意和启示,给了孩子们很多思考的机会。

例如,“灰姑娘”告诉孩子们坚持自己的梦想,有勇气追求幸福;“小红帽”教会孩子们谨慎对待陌生人。

这些故事中的深层寓意引导孩子们思考道德价值观、社会义务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思维方式。

结论格林童话作为经典的童话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童话故事提升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带给孩子们快乐和娱乐,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前儿童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童话故事对于学前儿童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常常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充满了令人激动和奇妙的情节。

当孩子们阅读这些故事时,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童话世界。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二、培养审美意识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描述情节以及图画插图等都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欣赏美丽的插图和用词精炼的描述,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和丑的区别,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对于孩子们来说,美的认知是非常直观的,而童话故事提供了一个靠近现实的美的体验,让孩子们容易接受并理解。

三、拓展视野和世界观童话故事中不乏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背景,这些都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当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存在不同的故事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化和包容性。

此外,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塑造往往具有正面的品质和价值观,这也有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童话故事还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故事中通常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描写,这样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语言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模仿故事中的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对于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意识,拓展视野和世界观,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与美进行互动。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儿童的审美特点是独特且需要被重视的。

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可能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儿童的审美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其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首先,儿童的审美特点之一是对美的感知和喜好的主观性和个体性。

每个孩子对于美的感知和喜好是独特的,可能会因为性格、个人经历和环境等因素产生差异。

因此,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不要强加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标准,而是引导孩子去发现、感知和欣赏美的事物,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喜好。

其次,儿童的审美特点还包括对色彩、形状、音乐和故事等元素的特殊敏感性。

儿童对于鲜艳明亮的色彩、简单明了的形状以及旋律优美的音乐有着特殊的喜爱和感知能力。

这是因为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对于这些元素的感知更为敏锐。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色彩和形式感的活动,如绘画、造型积木等,以及播放旋律动听的音乐,来引导孩子感受和欣赏美。

此外,儿童的审美特点还表现出对幻想和想象力的热爱。

他们对于童话故事中的奇幻世界、神奇动物和超凡能力有着浓厚的兴趣。

童话故事作为儿童文学形式的代表,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载体。

在童话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儿童共同阅读、讨论和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童话课文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审美能力和情趣。

在童话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演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生动地呈现给儿童,引导他们从中感受美和情感的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性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写作等,让他们将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和想象力融入到童话故事中。

在童话课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内容和语言应简单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既能引发儿童的兴趣,又能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

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第一篇: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目前的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深受儿童喜爱。

研究童话教学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从童话教学的意义、特征等方面对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进行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童话教学;审美教育一、童话教学的意义陈伯吹在《作家与儿童文学》里说过:“童话这两个美丽的字眼,[1]标志着一个具有诱人魅力的世界。

”童话是儿童的天使。

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童话里收获着纯真,憧憬着幻想,升华着情感。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小学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

童话爱憎强烈,是非分明,促人醒目,催人奋进。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

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

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作者在上《小草之歌》这篇童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与复述课文,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

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2]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基于审美视角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基于审美视角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小学教育75审美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并且也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课本当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学生的教学课堂中。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儿童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采取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为童话中的审美教育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帮助儿童形成良好品格,促进儿童身全面健康发展。

下面我就我的观点来浅谈一下基于审美视角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审美教育素养小学语文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所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美育观念和业务能力,比如说,教师要对儿童充满足够的爱心,教师应该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

因为儿童的知识储备量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学习经验,阅历也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教师要注重儿童的审美,做儿童审美教育的引导者,帮助儿童培养审美的情趣,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眼睛。

小学教师也充当了半个儿童心理学家的角色,好的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把握儿童的心理取向,童话正是把握了儿童的心理才格外受欢迎。

例如,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他们会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那自然也不会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眼里,所以说教师要提高审美,提高美感是必须的。

童话有其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令儿童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童话深受儿童的喜爱。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童话教学时,应当充分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进行审美和美育的教学。

教师要树立好自我形象,加强语文道德审美素养,对于学生应该持一种富有热情,充满童心,包含幽默感,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做一个具有高审美水平的人。

二、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情节再现有助于儿童加深对童话故事认识过程,情景再现可以使故事情节一目了然,了解童话中的内涵,使儿童的思想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优化儿童的审美水平。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摘要】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童话故事在审美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接着分析了小学语文童话的审美特点,指出其简洁清晰、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表达的特征。

然后介绍了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启发式提问、情感共鸣和艺术创作等。

随后描述了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实施过程,从故事导入、情感体验到语言表达等方面逐步展开。

最后探讨了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评估标准,强调了审美教学效果的可量化评价。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重要性、特点、方法、策略、实施过程、评估标准、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童话故事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童话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素养。

对小学生进行童话审美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重要性、特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童话故事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喜爱,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成人,都对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美好情感,往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在欢乐和感动中得到启迪。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童话故事进行审美教学是十分可取的途径。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和意义,可以激发他们对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正文2.1 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经典的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增强对于美的敏感度。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童话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话故事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之一,拥有纯真而深刻的感受,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向美。

而其中的审美教育,也是从小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探究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教育的定义。

审美教育是一种基于美和艺术的教育形式,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赏和鉴别能力。

由此可见,童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美的情感和感受力,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美和善这种价值观。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之一,蕴含着强烈的审美教育价值。

从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她没有温馨的家庭,没有温暖的被被,没有父母的宠爱,只能在寒风中打瑟,瑟瑟发抖。

但她的坚强和美好的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的美和善良。

故事中,小女孩不停地卖火柴,但是并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

这时,故事的情节逐渐发展,小女孩看到了一堆火,为了取暖她不得不烧起了自己的火柴,她在火光中看到了一个个美好的场景:美好的餐食、穿着华美的衣服、燃起的烛光和爆竹声……这些都让她感到万分的温暖,甚至想象出了自己的祖母。

最后,她在星空下与祖母相会,安然逝去。

小女孩在冰冷的街道上卖火柴,但是她依然拥有着纯净美好的内心。

她愿意用最后一根火柴去见自己的祖母,愿意在即将消逝之际看到未来的美好,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是小女孩身上最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品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审美教育是如何参与到童话教学的中,强调美好和善良的坚定理念,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内化,形成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品质。

然而,在童话故事中,在一些小学生当中发现,他们更注重的是故事情节的千奇百怪、神奇有趣,而对于其中的美好品质缺乏足够的体会。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美好品质和情感,真正体悟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

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浅谈儿童的审美特点和童话课文教学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段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儿童有哪些审美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行童话课文教学?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在以往的童话教学中,我们发现儿童有这么一些审美特点,即,直观性、趣味性、表面性和不稳定性、随意性、单纯性等。

1、直观性、趣味性《小蝌蚪找妈妈》是向儿童介绍青蛙成长过程中几个不同的形体变化的知识。

只有完整引导儿童读这则童话,那亲切浅近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才能吸引儿童。

这表明,儿童的审美特点具有直观感受性和趣味性。

2、表面性《美丽的公鸡》这则童话中,公鸡先后与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它只注意到自己“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的外表美而感到骄傲,却将啄木鸟、蜜青蛙分别贬以“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的称号。

在儿童尚未对课文作深层理解的时候,我以此试问儿童:“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谁美?”儿童几乎异口同声说:“大公鸡美丽。

”这实际上反映了儿童的审美特点,只有表面的审美(2)学生自己描述第二副图,对照学习第三至第四节。

教师在朗读上作重点指导。

(3)学生比赛描述第四、第五两副图,对照课文评比。

并思考:小猫起先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钓着鱼了?这样从易到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深刻性。

3、比较法采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训练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审美的单纯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审美水平。

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1)从图入手,比较说话。

师:你们仔细看看图,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再学生看图说出:小白兔要菜子,小灰兔拿了白菜后,教师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可以提出激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小白兔和小灰兔谁聪明呢?(2)从文入手,比较阅读。

阅读课文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小白兔的聪明之处:小白兔不白菜而要白菜子,这是小白兔眼光远大的表现,因为它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浅谈童话与小学生审美教育

浅谈童话与小学生审美教育

浅谈童话与小学生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再停留于纯粹的知识传授,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审美教育。

而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故事形式,既能引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又能在其中注入修养和价值观,成为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许多童话故事都设置了神奇的场景和角色,如《小红帽》中的大灰狼和森林,《灰姑娘》中的魔法仙女和水晶鞋等等。

这些场景和角色往往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常规规律,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想象空间。

孩子们通过这些故事中的情节和元素,可以自由地展开大胆而有趣的想象。

这种想象具有启迪性和开发性,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童话故事可以注入修养和价值观。

童话故事不仅仅是为了打发孩子们的时间,更包含了一定的寓意和启示。

例如,《小狗钱钱》就讲述了节俭、积极和聪明能力等方面的道德教育;《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故事则强调了美德和美丽的力量。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善良、勇敢、仁慈、聪明等,孩子们在读过这些故事后会深深感受到人性美好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最后,童话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童话故事短小精干,情节紧凑,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培养十分重要。

在阅读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可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总之,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注入修养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生审美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童话故事的作用。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

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引言童话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明快的情感色彩。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也对他们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童话对儿童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影响。

童话的特点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

首先,童话的故事情节通常简单而紧凑,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

其次,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活泼,易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最后,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往往包含着深层次的寓意和哲理,可以引导儿童思考和学习。

童话精神对儿童的影响1. 激发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常常能够激发儿童无限的想象力。

在童话中,动物会说话,花草树木会思考,这种富有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情节,在儿童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创造力的种子。

而创造力又是孩子们未来成功发展的基石之一。

2. 培养情感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各种人物和情节,这些故事情节往往通过塑造人物的命运、处理人物之间的纠纷等方式来传递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价值观。

儿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认知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为他们今后成为一个有情感素养的人打下基础。

3. 塑造性格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善良、聪明等。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儿童能够在品味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积极的品质和态度,塑造他们的性格。

例如,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勇敢、善良的形象,能够激励儿童学习勇敢面对困难,善待周围的人。

童话对儿童审美意识的培养1. 形象美的培养童话故事中的形象美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童话中形象的塑造首先包括外在的形象特征,如容貌、服装等,这些特征帮助儿童形成对美的辨识和欣赏。

其次,童话中的形象还包括内涵的美,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内涵,这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内在美的追求。

2. 情感美的培养情感美是童话故事所弘扬的另一重要内容。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一、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理解,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所以,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实行童话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1、品味诗性语言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

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激发情感体验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

童话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使用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个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在小学阶段,这篇童话也被广泛选入教材,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

本文将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作品出发,探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先,童话本身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

与现实生活相比,童话的世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既美丽又悲伤的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幻的元素,如会说话的火焰、温暖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等等。

这些元素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其次,童话中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

这种情感深度和主题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公平与不公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童话教学的方法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童话,如朗读、角色扮演、讨论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涵和主题,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综上所述,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作品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童话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童话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感知能力,还可以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童话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加强童话故事教学,通过鉴赏品味及阅读各类童话故事,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童话故事意境美、情感美以及语言美,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通过利用童话故事,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当中审美情感得以丰富。

本文主要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通过采用童话开展审美教育策略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童话教学;审美教育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学校还依然将焦点聚集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导致大批成绩较佳、分数良好学生的情感、审美等方面不足。

其中,很多学生严重的缺乏诚信意识,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以及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行为模式上过于偏激以及怪诞,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要通过采取童话课文让学生追求真善美,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一、加强师生沟通,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师来讲,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键是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及沟通,并且实际交流过程当中要采取良好技巧,若是没有掌握合理的交流方式,高高在上,不仅导致学生不愿意和教师敞开心扉交流,还会造成学生厌恶教师,不愿意遵循教师的教导。

此外,对于学生来讲,和成年人相比而言,在审美能力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学生文字理解能力相对偏差。

但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利用童话故事则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这主要是由于童话故事的语言相对较为浅白易懂,同时,故事性很强,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相对深奥以及抽象哲理,学生通常比较感兴趣。

例如,在《夸父追日》这一篇故事学习过程当中大多学生很容易片面理解夸父追日属于一种盲目行为,认为夸父追日很愚蠢。

浅谈小学童话文本的审美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童话文本的审美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童话文本的审美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文本正好地对接了美育的这种功能.童话故事以其奇幻的想象、夸张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孩子,虽然情节虚幻,却蕴含着美好、纯真与善良,这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学的最佳资源。

儿童文学研究者周作人就认为童话与其他文本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艺术审美性,童话文本教学的首要使命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和谐的内心,而相比于这一功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文本教学时,应该创设情境,将孩子带进童话故事的美好境界里,通过童话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在快乐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美的体验与陶冶,培养孩子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价值判断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使得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以读促悟,培养审美感悟能力童话以其生动有趣又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量保持故事的完整性,避免过于琐碎的分析讲解,通过引导学生多方式的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使他们在读中享受阅读童话的快乐,让童话如丝丝春雨无声滋润稚嫩的心田.(一)在读中品味童话意境美很多童话故事用简洁、鲜活、准确、朴素的语言为读者构建了唯美的、富有诗意的、充满温情的画面,教学中不要过多进行理性的讲解分析,而应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童话构建的美好意境。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飞翔时的唯美境界:师:现在让我们进入蒲公英的世界。

(出示课件: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无数蒲公英的种子如一个个洁白的小降落伞,纷纷扬扬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飘然而下,宛如无数飞舞的小精灵。

)生:好美呀!师:陶醉了,是吗?老师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把它的美表现出来的.(学生自由朗读后,进行个别朗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材,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的承载。

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话故事常常情节曲折,情感温馨,富有生活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产生很强烈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读童话故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童话故事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创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童话故事,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感态度。

《小红帽》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灰姑娘》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都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情感品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那么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我们再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进行探讨。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

浅论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引言童话作为一种以儿童为受众的文学形式,深受小学生喜爱。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童话教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童话的定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意义以及有效的童话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童话的定义与特点童话是一种以想象力、故事性和奇幻性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节以及独特的故事结构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童话常常包含着对人生道理的思考和寓言故事的形式,通过表现善恶对立、美丑对比和主题的阐释来传递人生哲理。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意义2.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童话故事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和丰富多彩的角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童话,学生能够享受到故事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并逐渐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童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美感、构思和表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元素,如形象描写、语言表达、情感描绘等,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道理,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能够培养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童话故事的思考,例如推理剧情发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有效的童话教学方法3.1 教师解读法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原版经典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向学生详细解读故事情节和寓意,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思想。

3.2 学生创作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

通过学生的创作,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目前的教育改革,童话以其独特的价值大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深受儿童喜爱。

研究童话教学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审美教育为出发点,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从童话教学的意义、特征等方面对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进行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童话教学; 审美教育一、童话教学的意义陈伯吹在《作家与儿童文学》里说过:“童话这两个美丽的字眼,标志着一个具有诱人魅力的世界。

”[1]童话是儿童的天使。

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在童话里收获着纯真,憧憬着幻想,升华着情感。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小学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

童话爱憎强烈,是非分明,促人醒目,催人奋进。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童话通过语言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等于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而又有艺术的美感。

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变得非常丰富。

语言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作者在上《小草之歌》这篇童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与复述课文,学生都非常感兴趣。

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

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2]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写套话、大人话,根本没有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文章贵在求真,童话为孩子找到心灵的栖息所——一个儿童的真实情感世界,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机会。

学生在学习童话时培养的想象力对写作文又有促进作用,因为丰富的想象力会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

在吉首市光明小学教学时,作者发现平时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的学生写出的作文生动、形象,而缺乏阅读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呆板、简单。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了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等。

[3]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也是很有好处的。

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进入光怪陆离的童话幻境,体验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从童话作家独具特色的审美个性、粗犷的美、幽默的美、抒情的美以及喜剧美、悲剧美……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心灵日渐丰富,审美品位不断提高。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精神。

[4]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一些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惟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

在对丑小鸭的遐想中,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幻想中,在对动物生活的向往中,都是儿童的想象在活动。

童话把现实中复杂的问题单纯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严肃的问题轻松化。

童话作品能把小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向往、去思考、去奋斗。

生动的形象,精辟的比喻,自由飞翔的幻想,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本来比较艰深的思想道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二、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

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

《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

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幻想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

而文中小女孩四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

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

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在《皇帝的新装》里,安徒生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一位赤裸裸的皇帝和那些虚伪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这么愚昧的人,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

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泼、准确、朴素。

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

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

这样的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曲折有趣。

三、小学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

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

“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请看童话课文《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5]:课文中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第一次,水罐由木的变成了银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后来,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多次变化?用刚才的方法,自学交流。

很多童话的教学与上面的案例相同,只注重故事情节,忽视了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

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用自己的判断标准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判断童话所表现出来真善美和假恶丑。

(二)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只顾及分析小女孩不幸遭遇所反映出来的生存困境,而忽略了小女孩几次划火柴时产生的美妙幻想对于表达作品主题的深刻作用。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6]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

(三)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自己的知识与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我们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

“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与原始思维相通的泛灵性”[7]。

在儿童眼里,看见波涛滚滚的大海,会以为有个发怒的怪物藏在里面;看见天上的月亮会以为是一张脸。

如果告诉儿童大海波涛滚滚是因为潮起潮落,并没有怪物在里面;告诉他们月亮的发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是围绕着太阳转动。

儿童不一定可以听得懂,也没有兴趣听这种“科学”的解释。

四、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同行提出诸如“抓美育,会不会影响小学语文智育?”“怎样进行审美教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操作方法?”等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的回答是不会。

因为美育与智育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相辅相成。

认为美育会影响小学语文的智育,大抵是出于把美育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独立出来,分开进行的做法,审美教育须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

第二、第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概言之,即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有哪些方法。

(一)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老师的描述,感知形象。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形成,主要还是依靠接受性学习。

儿童又正好是天生的幻想家,老师可依据他们爱幻想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时,配上音乐、图片,描述故事内容。

运用描述的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引导儿童通过联想走进童话中的幻想世界。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教学《青蛙看海》时,老师将描述语言导入: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蝇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经过艰苦的跋涉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

“那么大海是什么样的?”“它会说些什么?”[8]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其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

(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学生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会导致其解读方式的不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请看一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9]: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生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生4:我喜欢小灰兔,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