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中两军战略浅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心丧气,毫无斗志”,
“政府进一步恶化”,“它 已失去民众的支持”,“悲 观与绝望情绪与日俱增”
——司徒雷登笔下的南京
政府
二、 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ຫໍສະໝຸດ Baidu
⑴军事方面: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 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 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
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 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就 有了胜利的基础。 ——毛泽东
战略对比:
第一阶段 战前准备
我军: 国军: 毛泽东早就预计到国民党军从东北撤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 退的可能性。在1948年2月他就指出: 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 “对于人民解放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 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 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他 煌则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 始终关注着东北瞬息万变的战局,最终选 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 择锦州作为在东北“关门打狗”的战略要 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 点。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事战略门户,攻 将主力撤到锦州。 占锦州就可以切断东北国民党军队与关内 直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军统帅部对 的联系,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 东北战略尚无决策,蒋、卫仍然在为打不 歼灭”的目标。1948年7月至9月初,毛 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的问题而争执 泽东多次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 不休。 长 出战役设想。 春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军 委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提出 沈 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 (1948.9.12-阳 黑 山、 委名义致电林罗刘,明确要求“确立攻占 1948.11.2) 锦 大 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 州 虎 塔 确定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
总结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r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 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 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 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蒋介石把战役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10月底,蒋介石以 “迟疑不决,坐误军机,致失重镇”为由,下令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软禁于南京。而 实际上正是是蒋“一意孤行,下令死守到底”,“胡乱越级指挥”,那几个“失误”导 致战役失败! 在这场战役中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 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 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 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
失误三
最后一个失误,当锦州城已经失守,长 春也随之丢了,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已 定。这时唯一务实的策略是放弃沈阳, 全军向营口转进,能撤出多少算多少。 那时林彪的大军还在锦州一带,向营口 逃生的机会还是存在的。可是从后来的 两岸国民党将领回忆看,惟有蒋先生一 个人叫嚷“南北夹击”,强令廖耀湘兵 团收复锦州。廖耀湘兵团随即被包围全 歼。 蒋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不是一般的 失误,是对手下将领的极大不信任,对 廖耀湘封锁情报,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廖 耀湘安心西进,结果把在东北最精锐的 部队葬送了!
:
?
①与敌军相比我军虽然当时数量上仍处于少数,但在东北地区我 军已占相对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②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 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是撤是守,还举棋不定; ③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国奠定胜利基础; ④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 东战场的作战。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 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 次。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 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
敌我损失比为4.06:1 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
三大战役中两军战略 浅析
一
二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三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简介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
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解放军攻克锦州 塔山阻击战
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 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在辽宁西部和沈阳、 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 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 大战役之一。辽沈战 役历时52天,共歼灭 国民党军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蒋介石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误一”
蒋介石组建东进兵团,坚持要侯镜 如当司令,这也是一大失误。至今 搞不清楚蒋先生为什么那样信任侯 镜如?1925年冬,侯镜如由周恩来、 郭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贺龙部第二十军教导团团 长,率领营长陈赓参加了八一南昌 起义。这些个人历史应该不难调查 清楚,但是蒋先生从不追究,反而 不断提拔侯镜如。辽沈战役中,侯 镜如的表现十分微妙,塔山之战时 不动声色就使援锦失败。辽沈战役 结束后,侯镜如策划自己嫡系九十 二军在北平起义。从北平逃到上海 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到处宣扬“九 十二军叛变了”,蒋先生依然对侯 镜如深信不疑。结果侯镜如继续策 划了九十二军三一八师在福州起义, 并与廖运泽一起联系廖运升师在浙 江义乌起义。
解放军军队数量增加,装备改善,士气高涨
国民党军队数量下降,采取重点防御,士气低落 ⑵经济方面: 解放区在土改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后方巩固, 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国统区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⑶政治方面:
共产党受到人民拥护,民主党派同共产党 并肩作战 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空前孤立
首战为什么选在
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 人数的67%。 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
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战役背景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
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 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 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 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1]
第二阶段 锦州会战
国军: 1948年9月24日,锦州范汉杰电蒋求援,蒋介石才召卫立煌于到南京开会,迫 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另一方面仍强要卫由沈阳向沈锦线攻击前 进,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督战执行蒋的命令。顾祝同在沈阳期间, 曾一再召集东北将领会议,要卫出兵沿沈锦路前进解锦州之围,卫仍坚决 反对执行这项命令,认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并与顾多次争吵。 1948年10月6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54军军部,部署 锦、葫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他对众将领说:“这一次战争关系重大, 等华北2个军及烟台1个军运到后,协同沈阳5个军夹击攻锦州的共匪,然后 接应沈阳我军主力到锦州。各将士的任务重大,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 你们负责。要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击灭共匪……”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城破之日,蒋介石又飞抵沈阳,派飞机去长春空投手令 给郑洞国,要其率部立即突围南撤,否则将受到“严厉之军纪制裁”。蒋 介石还命令廖耀湘夺回锦州,占领营口,打通从陆地和海上的退路,以尽 量保住血本。从9月24日锦州告急,到10月1日,蒋介石还没有认识到,解 救锦州的关键在塔山
辽沈 战役
山
山
我军: 1948年10月1日,在孤立,包围锦州的同时,东野开始进攻锦州外围义县。激战4小时, 全歼卢浚泉的第93军暂编第2师,占领义县。 1948年10月2日清晨,林彪得到报告,在葫芦岛,敌军新来了4个师。林彪担心锦州 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 未攻下便受到沈阳、锦西、葫芦岛三方援敌夹击,将陷入危局,命令部队暂缓前进。 1948年10月3日清晨,林彪与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紧急磋商,便于上午9时给 军委发电表示:“我们拟仍攻锦州。”毛泽东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 慰。”“在此之前我们与你们之间的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1948年10月5日,东野“前指”到达牤牛屯。林彪察看了地形后,拟定了总攻锦州和 打援的具体作战方案: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以及炮兵纵队主力和坦克营, 组成北突击集团,由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由城北向南突击;以第7、第9纵队及一 部分炮兵,组成南突击集团,从城南向北突击;以第8纵队及第1纵队炮兵团,组成东突击 集团,从城东向西突击;以第4、第11纵队及2个独立师位于打渔山、塔山和虹螺蚬一线, 阻击葫芦岛和锦西方向的援敌;以万毅第5纵队、黄永胜第6纵队(欠第17师)、梁兴初第 10纵队(附第1纵队第3师),位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堵击由沈阳出援的敌“西进兵 团”;李天佑率第1纵队(欠第3师)位于锦州和塔山之间的高桥,作为战役总预备队,既 可北攻锦州,也可南援塔山。1948年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令。1948年10月 15日18时,攻克锦州城,全歼国民党守军十万余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 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和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中将。当晚,林彪在指挥所接见范汉杰、卢浚 泉。林彪询问范汉杰对锦州一战的看法。范汉杰沮丧地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 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又 说:“贵军炮火猛烈,出乎意料。我们的炮火全被压制住了。”
战役背景
一
中国共产党提出“保护工商业” 和“发展生产,繁荣 经济公私 兼顾,劳资两利”主张。
战争中共产党节节胜利。他 们掌握着主动权,保持着攻势 作战的全部优势。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登
国 共 实 力 的 更 迭
国民党:军事失利,物价飞涨, 民怨沸腾,内部争吵不已。 军费激增→通货膨胀→物价飞 涨→印刷钞票
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
① ②
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同时对于加速华北的解放乃至全中国的解放,都起了 重要的积极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国民党军已降至290万人,解放军已增至300 余万人,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双方总兵力长期存在的 优劣态势,使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失误二
辽沈战役开打,蒋军的战局岌岌可危,在 此关键时刻蒋介石在北平召开军事会议, 研究东北战局的应对策略,让傅作义出兵 两个军救援辽沈战役中的孤城锦州。而太 子蒋经国正在上海“打老虎”,为了显示 执法公正严明,查封了扬子公司,逮捕了 表弟孔令侃。蒋经国这么一来,惊动了总 统夫人。宋美龄气得要命,立即打电话给 在北平的老蒋,叫他回来放人。蒋介石只 好将一切托付给傅作义,急急飞赴上海。 傅作义对此极为不满,他说:“如此轻国 事而重私务,对国事形同儿戏,哪里还像 个国家总统!他要爱美人、要金元,连江 山都可不要,我们何苦为他撑这只破船 呢?”。蒋介石明知东北战事正紧,本是 专门去主持对策和督战的,突然离开会议, 一去一来耽误了几天。军机大事就比不上 孔家公子重要?可以说这个失误是蒋介石 失去了高级将领对他的信任,也是国名党 腐化的一个表现!
使东北成为巩固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
③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等领导人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 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 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 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 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
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 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 战争样式最复杂最大的一 次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