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本科学位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目前益生菌保健作用特性的研究并不充分,作用机制理论也不够成熟。还不能确定益生菌能否给人类健康状况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的公众健康的危机,如空肠弯曲杆菌、艰难梭菌、轮状病毒等感染的恶化;免疫妥协人数的增加;病原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等问题,日益要求一种安全、低风险的天然屏障来抑制微生物感染及内源微生物产生的负面影响[11]。因此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又具有强大生理功效的益生菌制品的研究可能会满足这一要求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意义。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益生菌的筛选
姓名:江福萍
学号:211110111
系别:生物工程
专业:生物工程
年级:2011级
指导教师:(签名)
2015年1月5日
前言
益生菌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类人体的生态调节剂[1],可以维持肠道的菌落平衡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2]。其有着重要的理论定义和广泛的生理作用,目前关于益生菌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它的作用机理大都归结为产生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物质[3]。益生菌可以是单一菌株、多种菌株,也可以是他们的代谢产物。目前认为作为益生菌应具备的条件有:无毒性作用和无致病作用,且对宿主细胞有益,能在消化道存活,能在消化道表面定植,能适应胆汁和胃液,可以产生有用的酶类和代谢物,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活性,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4]。
1.4 益生菌的特征
益生菌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并非所有益生菌都必须具备所有特点,但用于益生菌制剂时应选择尽可能更多地满足特点的菌株,对研究实践中鉴定益生菌是很好的标准[15] [16] [17] [18],其特征归纳如下:
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胃酸、胃肠内或胰的酶及胆汁消化作用表现出一定抵抗力,从而能在胃肠道
内存在并正常生活;
能有效的定植于胃肠道中,从而抑制肠内病原体的粘附、定植、复制或有活性;
通过产生抗菌的代谢产物或细菌素ຫໍສະໝຸດ Baidu选择性调节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并能对食
物中的病原体起一定抑制作用;
是公认安全的微生物;
准确识别菌(基因、种属、菌株)及其特性,保证具有己证明的安全性;
其制品按合理剂量服用时能具有临床有效性;
1.3 益生菌作用基本机理概述
益生菌被摄入宿主肠道后,在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与近400种正常菌群汇合,显现出栖生、偏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的关系,改变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宿主的健康(杜震宇,2002)。但是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进展还不够成熟,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①优势种群学说;②菌群屏障学说;③微生物夺氧学说。
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有利和弊。一方面,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AFC),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可为人体提供一定能量,影响肠粘膜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调节肠腔pH,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途径;人体内复杂且相当稳定的微生物可通过竞争性定植而使外来有机体,包括病原体,很难在体内定居,从而形成一道抵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6] [8]。另一方面,在少数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可能发展成一种病原关系,并可能引起宿主的疾病或死亡。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基因毒性,诱变性或致癌的活性,经过一个长期的释放阶段后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7];而且当有某些因素,如宿主生理、食物、用药等破坏了体内微生物菌相之间的平衡时,会使某些有害菌或条件致病菌由受抑制状态转为优势菌,引起自体感染[9] [10]。正是出于对人体微生物作用的认识和要发挥微生物区系的有利作用而避免其有害作用的想法,促使了益生菌理论的产生。
1
1.1 益生菌的产生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总数可达1014个,分别定居于人的肠道、皮肤、阴道、口腔、鼻腔等部位[5]。其中数百种微生物己被确定为与人体共生,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可能简单,也可能很复杂。通过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证实,体内微生物的共栖并不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但与普通动物相比,无菌动物又表现出许多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并且无菌动物对感染更加敏感[6],部分原因是由于免疫系统低下和缺乏所谓的“竞争性定植(Competitive cofonization,是用来描述共栖微生物对外来侵入的病毒产生干扰作用的一个名词)”。正是这些普通动物与无菌动物之间的差异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人体内定居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7]。
在其产品制备及储存期间能保持活性及稳定性,能用于大量生产并具有经济价
值。
2
2.1 益生菌的来源
益生菌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新鲜的蔬菜、水果自身带有少量的益生菌之外,还有来自人体粪便样本、黏膜样本和母乳,有些则来自发酵乳制品、传统发酵植物食品等。但其主要来源是动物肠道正常生理性菌和非肠道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益生菌来源与其特殊的商业化应用关系非常密切;但FAO/WHO专家建议,益生菌特定的生理作用较其来源更重要。因为婴儿出生时肠道实际上是无菌的,人体肠道菌群的来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还未出现基因工程改造的益生菌。
1.2 益生菌的定义
益生菌(probiotics),也有译为“益生素、原生菌”等,它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for life——对生命有益,与Antibioties相对立。而它的现代定义则最早在1965年被Lilley和Stillwell阐述为“由一种微生物分泌的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或组织提取物”。后来Fuller又将此定义修改为“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微生物活体制品”[15]。Havenaar等进一步扩展此定义为“单一或混合发酵的微生物,能通过改善内源微生物的性质而对人或动物有益”。而Guarner等提出的更精炼的定义为“当摄入一定量时能对宿主健康有作用的微生物活体”[12]。此后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深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益生菌的含义日趋完善,其定义也屡次被修订,益生菌数量及保健功效方面也都得到进一步丰实[13]。生菌是指“经适量服用后,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这一定义是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组给出的。而国际营养学界则普遍认可益生菌系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此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