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理论

作者: 袁贵仁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51-58页
主题词: 人的价值;人的本质;人格价值;人生价值;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自我价值;
价值客体;人的劳动;一般本质
摘要: <正>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密切相关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作出各种不同的回答;在现实中,许多人也由于不同的需要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

联系我国理论界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我们深感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力求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生价值观学院:美术学院指导老师:****名:**学号:************专业:产品设计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生价值观摘要:价值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最大。

任何价值体系都有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一个是劳动观念,另一个是地位观念。

关键词:价值观念/劳动观念/地位观念正文: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多种价值观念所构成,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在价值方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

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特别重要,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为价值体系的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依据。

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只有两个价值观念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这两个价值观念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

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物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

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既有观念层次上的,也有心理层次上的;既可以表现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人们通常认为价值观念都是观念层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确意识到的,其实不然,除了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有许多潜藏于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它们也像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一样可以作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而且在许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和持久。

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观念层次价值观念积淀而成的心理层次价值观念,它比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流传得更为久远,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主导的地位,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从属的地位。

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

人们通常以为人生观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生观不能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条件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其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本文将从人的本质和价值、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个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阐述。

一、人的本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具有独立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动物,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改变者。

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人的价值则是通过人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来体现的。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充分展现。

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发展,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解决人的温饱问题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提出了人的精神需求同样重要的观点。

只有满足了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货币关系所左右,人的价值被商品交换所决定。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人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教育和培养马克思主义强调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推动力。

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倡导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旨在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它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价值,强调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探讨了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的关系,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并指明了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价值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价值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价值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分配问题的理论观点
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分配应该遵循公平、合理、按劳分配的
原则。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按照每个人的劳动贡献来分配社会财富的。

按劳分
配的核心思想是“谁劳动谁得益”,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量和质量来获得相应的
报酬。

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对每个人劳动价值的尊重,也激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分配社会资源和福利,实现社会各
个成员的整体福利最大化,并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
主义强调要消除剥削和不平等现象,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实现人民对物质
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
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社
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物质富裕和精神文化上的全面发展。

总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主要强调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以及消除剥削
和不平等现象,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实现的价值观。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对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及 其 “人 的 价
合 在 一 起 ,使 之 形 成 正 确 的 “三
值 ”主 张 进 行 解 读 ,通 过 彰 显 人 的
观 ”。 二 是 社 会 应 尊 重 人 的 人 格 价
生 命 价 值 、自 我 价 值 、社 会 价 值 ,为 值 。 按 照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对 个 体
价 值 ”及 基 本 关 系 在 《1 8 4 4 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中 ,马 克 思 指 出 ,任 何 事 物 或 者 现
象 ,唯 有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才 具 备 价 值
和 意 义 。 但 是 ,任 何 “物 ”都 无 法 自
动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只 有 发 挥 人 的 主
三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中 “人 的 价 值 ”的 体 现 与 实 现
马克思人权思想完成了对西 方 人 权 思 想 的 批 判 ,抵 达 了 人 权 思 想 的 本 质 ,让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得 以 在 \\ 社 会 、历 史 、唯 物 等 维 度 上 ,对 其 批
’28
判 性 形 成 深 刻 认 识 。在建设中国
2. “人 的 价 值 ”是 个 人 价 值 与 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 人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中 ,既 要 提 高 能 力 以 满 足 需 要 ,也 要 持 续 不 断 地 追 求 新 目 标 、新 价 值 以 满 足 新 的 需 要 。 可 以 说 ,“人 的 价 值 ”带 有 明 显 的 “二 重 性 ”特 征 ,属 于 个 体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的 统 一 。在马 克 思 看 来 ,一 个 人 自 我 价 值 的 实 现 程 度 ,与 其 主 观 努 力 有 关 ,也 取 决 于其他客观支持尤其是社会支持。 当 他 (她 )更 好 地 满 足 了 社 会 需 求 ,其 社 会 价 值 就 会 提 升 ,如 果 无 法满足社会需求甚至破坏了社会 需 求 ,其 效 果 就 正 好 相 反 。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围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产物,是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的反映,是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从价值观到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对改变现实的强烈呼吁。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劳动价值论。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规律”和“供求关系”等理论观念的一种挑战与超越。

其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个体都应当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人的本质是强调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主性,主张人的创造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再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否则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主张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究和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精辟总结。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价值理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与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与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与人生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自我价值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因此,我们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要反对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享受不讲创造的片面观点,要正确处理个人自我价值与为社会、他人作奉献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论还告诉我们: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

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

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

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社科文化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293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郭若思(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52)摘要: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出发,力求比较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人的价值价值在哲学范畴中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任何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的思想。

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即是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说明人的需要的尺度即价值尺度。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事物和现实的实践理解,颠倒了西方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还原论、本体化的传统思维方式,不再是关于绝对真理、世界终极真理的遐想,而是以改造世界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动物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人则能通过劳动而能动地改造自然。

劳动并不是一个人的孤立的劳动,而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但是,人如果仅仅只有自然需要,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人的自由解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一、自由解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与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解放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目标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历史的主体,而人的自由解放则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解放观体现了如下几个重要意义:1. 人的自由解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剥削与压迫,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摆脱剥削与压迫,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2. 人的自由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解放,更是人的全面解放。

人的自由解放包括自由思想、自由创造、自由发展等方面。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价值观念转变,才能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3. 人的自由解放是个体权利和尊严的彰显。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与价值观教育,个体的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并得到尊重与保护。

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途径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消除私有制的剥削关系,建立集体主义和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 推进思想解放。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思想解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前提。

推动全社会进行有意识地进行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形成符合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

3. 加强教育培养。

人的自由解放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才能提高人的自由意识,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自由发展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发布时间:2021-04-27T06:34:59.44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姜林[导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对需要的满足,要探讨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就离不开对需要和价值理论的深入探讨,首先,人的根本的需要是劳动需要,然而人又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因此,社会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而人的发展的需要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和发展的,这之中就始终贯穿着人的价值实现以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问题。

姜林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250358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对需要的满足,要探讨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就离不开对需要和价值理论的深入探讨,首先,人的根本的需要是劳动需要,然而人又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因此,社会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而人的发展的需要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和发展的,这之中就始终贯穿着人的价值实现以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需要;价值人的需要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目的及价值实现的要求,在当代社会,探析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思考,其重点则是人的需要和价值理论思想。

一、人的劳动需要和劳动价值人的首要的根本的需要就是劳动。

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物而存在的,包括人的肉体,生命,本性,这些都是人的自然属性,动物也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而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本性中包含了劳动,正是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①劳动作为一种欲望,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就是说,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称之为人。

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

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

1. 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认识对待世界的态度和立场,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唯心的,认为世界由神创造,或者是人想出来的,是纯粹的自我意识;一种是唯物的,认为世界客观存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础,思维是物质的产物,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

世界观直接反映了个人思维所处的时代,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明,唯物主义是比唯心主义更先进的世界观。

当然,不能说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的最高水平(毕竟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不足以看得更远)。

就人类发展的经验史,及目前人类文明所能触及到的领域来看,唯物主义是当前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它更贴近世界的本质和本源。

如何对待和应用唯物主义也还存在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方法论也有两种,形而上学与辩证法,通俗点讲就是死的唯物主义还是活的唯物主义,静止的唯物主义还是运动的唯物主义,孤立的唯物主义还是联系的唯物主义,是注定的唯物主义还是历史的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确立初期,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人们习惯于以一种僵死的、孤立的态度来对待唯物主义,教条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典型产物,我国革命初期,教条主义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

毛泽东用矛盾论深刻的阐述了中国革命,驳斥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让人们又重新回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道路上来,矛盾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个人思想观念是科学的还是庸俗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世界观是基础,起决定性的作用。

2、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准则,是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生动的反应一个人的价值观。

每做一件事,思考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利益出发;落脚点又是什么,是为了钱、权、名、利,还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发展,这些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处事标准决定每个人的举止行为。

对一个自私的、肤浅的、庸俗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少部分人的利益(归根结蒂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永远都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实在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行为标准,是他们价值观的全部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内涵和实践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充分发展,即既要有物质财富的保障,也要有精神文化的丰富。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每个个体追求幸福的重要前提。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物质层面,人们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如食物、住房、医疗等。

同时,人们还需要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精神层面,人们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同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感。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一些重要条件。

首先,社会的经济基础必须具备一定的发展水平,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

其次,社会制度必须保证人们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剥削和压迫。

再次,社会必须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为人们的精神成长提供保障。

最后,社会应该保障人们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追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着力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参与和公平分配。

再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行动指南,鼓励人们在社会变革中自觉地争取自己的权益,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和奴役,为人们争取自由和尊重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动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一)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一)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以人为本;人力资本理论;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批判的是“以物为本”的价值理论,突出的是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批判的是“以物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突出的是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科学上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斯密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系统地阐发了劳动价值论。

斯密的理论体系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而这种财富主要指的是物质产品。

出于对增加物质产品生产的关心,也出于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斯密把劳动看成是一国国民消费的一切产品的源泉。

斯密的学说表明,劳动价值论从其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世界观和社会哲学的体现,这种世界观和社会哲学认定人和人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繁荣昌盛的惟一源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对人本身始终有着一种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实践关怀,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根本价值不仅仅在于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提供一种真理性规定,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思和批判,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反人性、反人道的现象的关注,并借助“应当怎样”的价值理性和“必然怎样”的历史理性对“实然怎样”的实证理性进行批判和变革,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拓展新的历史空间。

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物”本经济学,即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学。

马克思 关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句子

马克思 关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句子

马克思关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句子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实现个人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他强调,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们的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更在
于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积极
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认为,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够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这意味着,个人不仅要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有
对社会、人类和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用于创造真正的价值,个人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劳动不仅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的基础,也是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方式。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个人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的物质成就,更在于他们的精神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个
人可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后,马克思认为,实现个人价值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他指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
展和变化,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个人应该不断地学
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马克思关于实现个人价值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强调了个人价值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
献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
加重视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马原 人的价值

马原 人的价值

马原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本源和存在形式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乎到人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本源在于人的劳动和创造活动。

人通过劳动和创造,改变着自然界和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的价值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具体形式之中。

人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人的价值的社会属性人的价值是社会属性的。

人是社会存在的个体,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人的价值是社会评价的基础,也是人们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的重要来源。

人的价值受到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剥削制度下,人的价值常常被剥夺、压迫和忽视。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和尊重。

人的价值的个体属性人的价值是个体属性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社会角色和地位上,还体现在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上。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并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人的价值的发展和提高人的价值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

人的价值的提高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的条件的配合。

个体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素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同时,社会也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社会应该创造积极的环境和氛围,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人的价值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人的价值与社会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只有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尊重。

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只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才能增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结语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从人的劳动和创造出发,人的价值体现了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的统一,需要社会的关心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努力和拼搏。

只有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体现。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对我们的启示我们通过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思考、理解和处理人生有关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信念和态度,即实践的人生观.以实践思维方式理解人生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集体主义。

实践的人生观强调人们要从实践思考、理解和解决人生的相关问题、矛盾和发展的困惑,并为人生的实践提供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更具有时代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及其价值观特征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

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以引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

比如具有同样化学知识的人,有的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有的可以用来制造毒品危害人民。

可见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

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一生的思想、追求、道德理想、实践以及对各方面的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可能实现人生的科学化。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观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观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人的价值的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人的价值的理论以科学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对人的价值的形成、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刻、精辟地分析,在理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人的价值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问题时,深入研究和探索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的价值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

马克思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过程中,对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经济价值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关系。

站在科学唯物史观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中,通过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具体分析,通过经济与政治、道德、艺术等领域的科学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理论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具体考察了人自身作为类的存在物的社会属性及人的价值关系的形成,他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因而是类的存在物”[①]。

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人的本质与价值关系的产生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本质贯穿着价值关系,价值的产生和本质,是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相联系的。

人的价值关系是客观的、历史的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时讲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②]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个过程表现为双重关系。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而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价值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并不否认,评价表达了人对客体的兴趣,态度和情感。但是它并不停留于此, 而是进一步指出,态度、情感、兴趣等等本身,是人本身的现实结构、需要、能力等等即人的客观存在的反映。 是反映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最终是由主体存在和实践方式所决定、所制约的,是受它们检验并最终要 服从于它们的。因此,人们对价值加以评价的精神形式及其标准的主观性,仍然有其客观的依据。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马原中的价值观

马原中的价值观

马原中的价值观引言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马原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价值观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马原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价值观的理解与塑造。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的角度,探讨马原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并分析其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是社会的一员,个体的发展和幸福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和保障。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马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按照马原的价值观,个人应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下。

这种价值观使个人在追求个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马原的指导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激励人们建立社会主义意识,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人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先,以集体荣誉为荣,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努力奋斗。

社会公平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是马原中体现的重要价值观。

根据马原的原理,社会的发展应该以消除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目标。

社会公平的核心思想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

在马原的视角下,社会公平不仅仅体现在机会的公平分配上,还体现在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权力的公正运用上。

追求社会公平的马原价值观激励着人们争取和谐发展的权利,并努力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人类解放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视人类解放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这是马原中最核心的价值观。

人类解放的价值观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人类解放的价值观推动人们对抗压迫与剥削,追求真正的人的解放。

在马原的指导下,人们被鼓舞着在阶级斗争中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推动人类的解放,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幸福。

马原中的人类解放的价值观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责任,鼓励个体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改革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作者: 张南生
作者机构: 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出版物刊名: 湖湘论坛
页码: 31-33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价值取向
摘要:价值问题是同人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人的自我价值只有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要培养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处理好义与利相统一的关系,处理好艰苦奋斗与合理享受相统一的关系,还必须批判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摘要:价值问题是同人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人的自我价值只有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要培养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处理好义与利相统一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义和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价值取向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及其价值观特征
1.价值的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是表示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功能之间的关系范畴,它表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

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任何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

价值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指自然、他人和社会。

因此,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

其中人的价值最为重要,人有创造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的思想。

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即是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

说明人的需要的尺度即价值尺度。

由此可见,价值是由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两个要素构成的。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主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确立的对客体的肯定意向,它是价值观在德育优化灵魂过程导向作用的具体体现。

价值取向的基础只能是社会实践。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价值观,都是以私有制为土壤,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都不承认或者任意贬低劳动人民的价值,具有虚伪的一面,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肩负着历史赋予的最终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推翻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责任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各种价值观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其特征: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社会性。

二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阶级性。

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奉献性。

四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进步性。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
1.人的价值只能是现实人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只有现实人才具有价值,抽象的人是无所谓价值的。

因为,第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因此,个人的理想、抱负、个人的自我设计,只有从现实的条件出发,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规定着人的生活条件、活动范围、活动方向。

因而,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说明人的价值。

第三,人是活动的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现实的人”和人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前提;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这就说明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没人个人就无所谓社会;人是不能孤立的,不能脱离社会,而社会又是个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有机整体。

因此,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总体上是相向互补,共生、共长的关系,具体而言,社会的总体价值增长,一方面有赖于每一社会成员的价值创造和增值。

另一方面,社会的生产目的并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其根本价值目标在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人应该为人类社会多作贡献,人的价值就在于为人类社会作贡献。

如果一个人只依赖于社会生活而不为社会作贡献,那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人的自我价值只有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人的价值可以分为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两类。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有机统一的。

一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前提。

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必须是一个自尊、自强的人,而真正自尊、自强的人,必须同时是关注社会和关爱他人的人。

另一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价值。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才能有高度的成就感,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但并不因此而否认人的自我价值。

因为人只有经常不断地加强学习和锻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因此,说一个人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无非是说他为社会做贡献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满足了他人或社会的需要,实现了他人或社会的利益。

三、如何培养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1.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我们现在提倡正当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目的在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力,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但是,现在有的人将个人利益与西方个人主义等同起来,认为两者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代名词,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并不完全等同于个人主义,是因为我们所说的个人利益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以集体利益为根本的正当个人利益。

因此,我们所说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个人利益,是在集体主义框架中的个人利益。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利益需求,这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重视实现个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最终目标,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之所以与个人主义所说的个人利益有完全不同。

首先,它是以集体为核心,强调代表国家、社会、人民利益的集体利益,具有优先性,是在集体利益框架内的个人利益。

其次,个人利益应当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在于不以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为代价。

而是应符合法律、道德规范。

如果个人的道德修养更高,在利己的同时也应当利他。

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利益正是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因为与个人主义的个人利益有着本质的区别。

2.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在追求自我价值时往往只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人的志向要远大,并努力去为之奋斗;二是个人的志向要正确,要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并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他的自我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由它所支配的人生才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

3.正确处理义与利相统一的关系
义和利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

建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内在要求。

“义”作为道德价值是指人们在处理和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利害关系中所呈现的正或善的价值。

既对社会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肯定及维护;也是对正当的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对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

“利”作为物质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它包括社会整体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

因此,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要注重把义和利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见利思义。

要正确处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就是要求人们在各项活动中,必须把义放在首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出版社,2003.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邓欣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总后金盾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