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看法

关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看法

关于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看法自成都市2003年提出,建设西部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2005年要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性竞争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后,2010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表示:成都市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理想追求,这绝不仅仅发生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初期,它应该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目标。

在中国古代、在成都过往,人们早就产生了这种梦想和理念。

从未来来看,这种理念也将长存。

说起田园城市,有人担心这是在建设“大农村”,甚至说是在“天府广场种菜、农田里面建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三步战略步骤:第一步为近期目标,用5—8年时间建设成为“新三最”城市;第二步为中期目标,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为长期目标,用30—50年时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而新浪网刊文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新三最”目标的深化,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深化和丰富。

六年多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最宝贵的基础、最现实的优势、最根本的举措。

成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地理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文化底蕴深厚;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2009年全年完成全市财政总收99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口径增长22.3%,经济居西南地区城市第一;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教育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所谓“花园城市”是从英文gardencity直译而来,国内规划界对此专译为“田园城市”。

此概念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编辑本段概念由来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欧洲各地的试验多是袭“田园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区”之实。

但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后来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均承其衣钵,并对中国的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编辑本段概念演变“田园城市”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时,与消灭“三大差别”的社会动员相合,即“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严重差别”。

而在那时,这一理论正在西方引发激烈论争。

当时,美国西部的一批高度“田园化”的新兴城市,如洛杉矶、菲尼克斯、图森等,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大马路+独幢住宅+花园”的扩张模式,使整个城市如同郊区,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市中心概念,中小商业纷纷败落,小汽车成为城市主宰。

这样的城市因其在土地及能源上的高耗费而招致社会各界炮轰,主张城市紧凑发展的呼吁日益强烈。

“田园城市”理论未在中国制造出美国式横向蔓延的“郊区城市”,但这一理论的变种———上世纪20年代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梦幻之城”,倒是在中国梦幻成真。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战略选择。

“世界”是目标,“现代”是理念,“田园城市”是形态,它们三者构成了完整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

所谓“花园城市”是从英文gardencity直译而来,国内规划界对此专译为“田园城市”。

此概念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②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

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我们不仅要引入和借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更应根据世界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根据成都市庞大人口群落的现实,突出现代性,突出地域性,超越霍华德的理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成都气象的适合国情、省情、市情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每个人都有对于田园城市的梦想与期待,都有对于生活幸福的追求与渴望,都有自我实现的期盼与创造。

但是,从根本上说,“田园城市”要着力解决三大难题:空间、功能、文化。

这三者共同构成“田园城市”的等边三角形,缺一不可。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重新规划是当务之急。

这种规划需要超前谋划、大手笔策划,需要集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路精英组成专题调研组作深入前瞻的研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相互融合、形成总规。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一、定义: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二、产生背景:1. 工业革命1) 工业用地未有效规划与区分,工业发展造成劳动人口大量流动,城乡发展失衡;2) 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有碍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3) 交通设施的不足,行政管理的落后,出现资源严重浪费;4) 公共设施的缺乏,居民生活不方便;5) 工业经济成长与工人分配所得不成比例,出现两极分化。

2. 自由竞争→帝国主义垄断三、思想渊源1. 宗教思想;2. 空想社会主义;3. 理性精神;4. 社会改革与社会公正;5. 其他。

西方建筑传统;马歇尔、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有组织的人口迁徙运动);斯宾塞改革土地使用体制的思想;爱德华·贝拉米社会改革思想。

四、内涵:讲究适度规模、城乡交融和社会管理五、实质和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六、规划内容1.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1) 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 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 用绿带和其他场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 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 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 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2.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 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 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 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 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5) 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读霍华德“田园城市”和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有感

读霍华德“田园城市”和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有感

读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有感摘要: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对于人类社会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也相应增大:一方面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人们提供更先进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另一方面,城市的畸形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交通阻塞、居住条件恶化、治安问题严重、失业人口增加等等。

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人的生活舒适和感受的美好为追求的目标,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需要的提升。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起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其后出现了“有机疏散理论”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及“带状城市”,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田园城市集中规划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the cities of the human society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ities are increasing correspondingly: On one hand cities have been creating a higher level of economy, providing more advance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tuff for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lopside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been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affic congestion, deteriorating living conditions, law and order problem, the unemployed popul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urban planning has been also changed, making the comfort of life and the nice recept the pursuit of the objective to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spiritual needs.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originated in Howard's "Garden City". Afterwards there appeared " evacuation organic theory " , Le Corbusier’s “mo dern city" and "zonal city," .The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oday’s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Urbanization Garden city Convergence planning一.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世纪末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诞生的“田园城市流派”代表人物为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决定了城市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和世界性。

前段时间,规划部门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了一个总体规划框架,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田园城市图景以及规划建设“九化”原则。

当前,全市上下正按规划奋力推进战略功能区、示范线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掀起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热潮。

可以设想,未来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将奠定成都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决定以后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形态、风貌特色和生活品质。

有如千年传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项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念可能长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

而城市一旦建成再要修改,绝非朝夕之功,且要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

规划是城市空间关系的统筹,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体现了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因此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以及未来的实践认识过程中,我们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一些具体理念展开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既是对田园城市理论体系的充实和丰富,也对进一步厘清世界现—2—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田园城市包含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一个多世纪以前,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针对的是已完成工业化的英国,当时伦敦正被拥挤、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困扰。

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与乡村在分离之后重新走向融合,综合城市与乡村的优点。

从现在来看,田园城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包含符合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瞄准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战略布局。

目前中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成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中心城区已步入工业化后期。

在发展水平上,成都要追赶北京、上海;但在城市建设上,成都要努力超越北京、上海,营造最具特点、全国最优的人居环境。

田园城市理论内涵

田园城市理论内涵

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世界城市、现代城市和田园城市的有机统一体,而成都所要建成的就是一个世界级的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的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这样可实化特大中心城市,“”,“城在园中”,现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在园中二三圈层地区的中心城“园在城中”,实现城市和农村优点的高度融合。

区的世界城市是就功能而言的,意味着一定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一定的空间布局和世界范围内具备的影响力。

现代城市是就发展水平而言意味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田园城市的,意味着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是就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而言的,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三、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议“超大型、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中,要在体现现代化、世界级、田园城市”这四个要素的同时形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解决上文提到的几体”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控制旧城建设,引导新城镇建设。

要适当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增“磁力”。

在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加田园城市组团城市和地区间的旧城建设:如有机分散旧城人口、增加风景园林的塑造、减少超高层建移除城市中心区的污染源等;同时加强对中心城市周边新城筑的建设、镇建设的引导:如科学规划新城镇园林绿林生态系统工程、产业工业园“田园区与生活园区的衔接与隔离、市中心与各区县之间的主通道形成、中心区域人口规模的控制、交通与通讯网络的建设等。

景观带”2.推行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经营。

要实现新田园城市结构模式,保证田园新城长期存在活力,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解决投入机制问题,避免政府单一的财政投入解决不了城市建设需求的困境。

这就需要在各组团城市和区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贯穿经营的理念,推行高效的城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市管理和经营。

促进城市经营参与者的多元化,资回报补偿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城市无形资产尤其是城市特色文化和精心打造的田园风光的商业化运作,增加城市的实惠,扩大城市知名度。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引言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

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

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田园城市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汇报完毕
谢谢!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 经过调查,霍华德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 改革的和平道路》,希望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 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与人们所希望 的环境存在着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相互疏远。 • 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 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三、各方面的研究
• 基础设施条件:当时已经相当密集的都会区城际轨道网络, 已经开始成为大众运输工具的私人汽车,开始分隔不同速 度车道的快速城市干道,逐渐脱离煤矿,河流等自然资源 的工业形态等等。 • 居住功能与生产功能:“花园城市”同时关注城市的居住功 能与生产功能。在32000人的居民中,除去2000人的农业 人口,大部分工业人口将居住在工业区的近距离范围内。 而且,产业的主导形态也不是大的化工企业、冶金企业、 煤矿企业,而是霍华德所设想的更清洁,更分散的技术主 导的工业形态。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 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 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 型城市之中。 “田园城市”的模式图是一个由核 心、六条放射线和几个圈层组合的 放射状同心圆结构,每个圈层由中 心向外分别是:绿地、市政设施、商 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 然后在一定的距离内配置工业区。 整个城区被绿带网分割成不同的城 市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人口 容量限制(约3万人左右)。新增人口 再沿着放射线向外面新城扩展。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分析

浅析新城市主义对成都 “田园城市”建设的思考

浅析新城市主义对成都 “田园城市”建设的思考

浅析新城市主义对成都“田园城市”建设的思考【摘要】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

其规划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思想,将成都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城市,扩展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结合新城市主义, 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行思考,浅析新城市主义对于成都市建设“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启迪。

【关键词】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新城市主义;启迪一、背景2009年底, 成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实,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

其规划以“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为核心思想,将成都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城市,扩展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内涵主要包括: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目标是以科学发展理念作为新思路对“田园城市”思想的进一步诠释和扩展;也是在城乡规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二、霍华德与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所著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关于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理论。

“田园城市”这一城市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城市规划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成都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就源自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但是又根据时代特色赋予自身新的内涵,在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和层次级别上,都对霍华德的思想做了丰富的扩充与完善。

三、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设计思想中挖掘灵感, 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类要素相结合, 重新构建一个人们所喜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型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功能单一的“郊区模式”。

它带来的新的生活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迎合了追求文化传统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新方向。

浅析成都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规划探索

浅析成都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规划探索

浅析成都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规划探索摘要:田园城市是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的城市规划理念,世界上的很多城市建设都受到了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的思想精髓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也有指导和启示意义,基于此成都通过分析其现有特色条件,明确规划途径,提出了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规划。

成都“世界田园城市”规划实践,积累了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经验,有效促进了成都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成都、规划探索一、成都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背景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田园城市”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在思想内核上是一致的,均体现了相同的核心思想,但成都的“世界田园城巿”是取“田园城市”的“意”,借鉴“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立足于成都现实基础与长远目标,打造世界级、国际化、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

成都进入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时期,其实质是成都城乡统筹的深化与提升,肩负着践行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客观使命。

二、成都构建"世界田园城市"的特色条件1、生态优越。

成都生态由“山、水、田、林”共同组成,“山”指龙门山、龙泉山,“水”指岷江水系、沱江水系,“田”指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优质农田,“林”指川西林盘。

2、文化底蕴。

成都有悠久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思想积淀。

早已在距今约有4500年左右,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遗址”的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

根据大量历史遗存,可以推定,早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成都就已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

3、经济基础。

成都已经有相应的实际经济条件和相对经济水平。

通过其过去30年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GDP、社会商品的零售流通总额、财政收入规模等来看,成都都处于较高水平。

4、区域地位。

成都城市群在我国战略格局中有很突出的地位,成渝城市群是三个国家级示范城市群建设之一,成都又是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之一。

同时成都是四川省第一大城市、成都下原城市群的中心。

因此成都打造“世界田园城市”具有较高区域影响力。

都江堰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议

都江堰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议

对都江堰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议2009年12月,成都市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就是要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充分体现田园城市“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这一核心理念,为城乡群众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作为成都市重要组成部分的都江堰,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世界遗产地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具备了成都市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也对全市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实现新的跨越带来历史性机遇。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因此,如何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是我们应该思索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工作中,发挥我们的才智,作出我们的贡献。

下面,就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提几点粗浅的建议: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乡规划,充分体现城市特色。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和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基础。

四川历来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则是天府源头。

都江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具有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我们应根据都江堰自身特点,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定位和目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理念,充分展示都江堰“山、水、田、城、林、堰”自然人文特色。

城区应建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顺畅、秩序井然、人民幸福的示范城市;乡镇应加大旧集镇改造力度,乡村应利用大熊猫栖息地、珍贵树种等本地优质资源,编制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与开发规划,打造独有品牌,显现文化、自然世界遗产特色,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二、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都江堰市六年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要实现新的发展构想,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田园城市理论的应用与再思考——以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为例

田园城市理论的应用与再思考——以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为例

田园城市理论的应用与再思考——以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为例摘要:霍华德提出了一种介于都市和农村的理想人居环境——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实质是克服城市过于拥堵和农村日益衰败的问题。

本章首先分析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与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其次分析了现代田园城市在西咸新区的应用,最后对田园城市进行进一步思考,为促进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城市建设田园城市产生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西咸新区;霍华德;现代田园城市;理论1、田园城市与现代田园城市理论内涵1.1田园城市理论的内容与精髓田园城市是霍华德最早提出的一种将人类社区包围于田地中的城市规划理念。

田园城市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自给自足,可平衡住宅、农业与工业区域。

田园城市最重要的特点是控制城市增长及人口的规模扩大,避免城市向外不断扩张。

田园城市是一个可独自运转的体系,其能够不依靠周边的城市自我发展。

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模型中,田园城市不仅拥有文明的城市区域也包含了田园、森林等自然或半自然的成分,共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运转体系。

它还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城市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是为了促进城市文明的发展,它的物质形式最终以城市形态呈现。

1.2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内涵现代田园城市是一种多中心城市,以良好的生态基质为基础,城市环境良好、规模具备合理性。

它具有现代化与社会型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和农村内部自给自足、城市之间平衡、自由与合作的城乡社会结合体。

1.3现代田园城市的结构模式和建设路径现代田园城市的结构模式是:城市绿地围绕各功能组团,绿色交通将各个功能组团进行完美连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现代田园城市通过资源和空间的合理利用及布置,而呈现出城乡协调、设施完善、空间优美的特点。

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

城市在空间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在,走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市场化,市场化促进生态化”的道路。

通过城市的有序开发,所有城市群体围绕城市绿地紧密发展。

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

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

市” 建设必 须不 断完善 土地 利用
规划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是 国 土 资 源 部 门为
能 布 局进 行 优 化完 善 。探 索将 龙 门
山 、龙 泉 山 “ 带 ”区 域 确 定 为 生 态 两
建设世界现代 田园城市提供 资源保障 的重 要基 础和 龙头 。随着近年 来工业 化 、城镇 化发展加快和统筹城 乡工作 的推进 ,现行 的19年 编制完成 的土 97
市 场 规 则 ,尽 快 形 成 全 市 统 一 、 规
善体制机制、改进土地经营方式 。一要
在 依法 规 范土地 一 级市场 的基础 上 ,按 建 设 “ 界现代 田园城 市 ”总体 规划 和 世 重 点建设 项 目要 求 ,继续 围绕 旧城 改 造
范 、有序 的土 地 市场 和土 地价 格体 系 , 突破 市场 配 置土 地资 源 “ 瓶颈 ”。六 要 重视 做好 小集 镇 小宗 地 的营运 工 作 ,不 仅 应把 小 集镇 小 宗地 出让 作为增 加 政府 收入 的手 段 ,还应 作 为吸 引 当地农 民 向
圈层和高新区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论证
工作 、加 快 土地 有形 市场 建设 步 伐 、统

代农业发展结合,道路、水渠等基础设
施 要 实现 共享 ;农 民生产 生活 条件 要按 照 “ 四性 ”原 则 改善 ,居 住按 照宜 聚则 聚 、 宜散 则散 要求 设计 ,以节 约配套 成 本 、高标 准建 设新 农村 。再次 是做 好农 民集 中居 住 点住房 及 配套 设施 用地 预 留 规划 ,加强 农 民新 建住 房管 理 ,严格 限 制 审批 农 民零星 建 房 。最后 是 实施新 项 目必须 是农 用地 整 理与 农村 居 民点整 理 或集 体 建设 用地 整理 不 再立项 和 实施 。 ( ) 充 分 尊 重 农 民 意 愿 , 不 片 二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实践随着工业在城市不断兴起,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城市内部交通阻塞日益严重,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产生大量平民窟,同时也给城市造成住房严重问题,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造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

面对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在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来解决城市矛盾。

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是针对当时英国大城市的城市弊端,倡导的是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理论,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理论,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包围着,全部土地归公共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田园城市规划理论的内容包括:一、城乡协调发展很多城市学家认为一个卫星城市或新城,规划人口为32000人时,其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为5000英亩,折合城市用地为122平方米/人,农业用地为610平方米/人。

其合理的城乡用地,可以作为大城市的参考。

一座大城市如没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用地作为支撑,城市的健康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我国的浙江和江苏两省很多城市就是缺少农业的支撑,就很难形成生态健康的现代都市。

二、开拓综合规划1、农业用地的综合规划根据尊重自然的原则和依据地形形态来创建森林和农田绿地,使城市拥有足够的供氧基地,来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使人们能够呼吸良好的空气。

同时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2、城市用地的规划针对工业化通病,把城市建设为自我滋养的社区结构,以及把城市的各个分支系统精心的安排,组织形成更有活力、更容易操作运转的城市。

在建设中央社区时,必须在中央建立中央公园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物,在城市周围必须建设绿化带,把城市与田园的界限标明清楚,控制和稳定城乡的人口,使各个系统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

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与设想

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与设想

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与设想[ 来源 ] 成都日报[ 作者 ] 佚名【提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应当体现“村镇融合于园苑之中,城区呈现园林之美”的景观,即在城市中心建成区,以园林为表现形式,园林是田园在都市核心区的提升版;在城市的中郊与远郊区,相对集中的居民村镇与周边的园苑融为一体,园苑是传统田园的提升版。

城市建成区与郊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带。

最近,成都市委提出分阶段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这是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趋势,以及成都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成功实践的重大理论创新。

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对“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认识还有待不断深化。

因此,提出自己如下的一些思考与设想。

定位符合国情,体现成都特色“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应该按照中国国情和成都市情来进行,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和成都特色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理念为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19世纪末提出,该理念提出把工业、农业、居住、交通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和建设。

但必须明确的是,霍华德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社会条件,与今天的中国和成都有极大差异。

田园城市提出的时代是英国工业化正在进行中,城市化的弊病已经出现。

而今天,中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

同时,成都地少人多,生态压力大,人口密度高,又处于川西平原富饶农耕区,农业土地资源宝贵。

因此,我们要按照这样的时代特点、产业特点和资源特点的市情来设想、规划和建设人地和谐型、未来产业型、资源集约型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其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

城市的支撑产业以绿色、低碳的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第一产业转化为现代农业,但第二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均下降,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大大上升,达到世界先进国家占GDP70—80%的水平。

目前,成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以30—50年全面完成工业化,进入后现代化时期是完全可能的。

对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耶“现代城市设想”的认识

对霍华德“田园城市”和柯布西耶“现代城市设想”的认识

城市规划的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城市的活力,营造丰富的生活,创造
更适合人生活的空间。分散也好,集中也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区域环境 和经济条件下应做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城市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其中包容了动态的、丰富的、 多样的生活而不会是一件简单凝固的艺术品。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矛盾 凸现期,大城市的一些问题也愈演愈烈,困扰着市民的生活,在城市规划 过程中应该兼顾效率效益和其它许多目标,权衡利弊避免被动地解决出现 的问题。 政府、规划者和开发商要尽可能达成共识,同时,由于我国与欧美在 发展阶段、资源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我们在借 鉴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城市拥挤和不卫生的问题。
两种思想借鉴
中国城市首先面临着人口密度过大问题。在诸多发展迅速的大城市,如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我们可以借鉴“田园城市理论”所引申出来的 卫星城镇的理论,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
问题。比如北京市作为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发展迅速,城市不断膨胀,
的青睐,其作品的形式美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比如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良的区位、充足的劳动力等条件,经济 快速发展,正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带,成为中国城镇分布密度最高、
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从结构层次来看,长三角区域体系网络已经基本
形成,内部的格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空间形态上应该形成紧凑型和开 敞型城市。城镇的发展适度,集中紧凑,以某些重点的空间进一步引导分散
总结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只是表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并 不是完全割裂的。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即是分散与 集中相互对抗而形成的暂时平衡状态。 霍华德出于对人性和自然的热爱,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理论;柯布 西埃的城市集中理论希望简洁严谨的功能分区、道路分级等等能尽可能节约 土地形成大片绿地。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矛盾 和问题,如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创造更适合人类物质精神需要的环 境。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了城市。

论“田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

论“田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

论“田园城市理念”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摘要:“田园城市”是霍华德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新都市主义规划中产生的许多城市发展先进理念是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田园城市在新时代都市建设中的再发展,并促进了“城中田园”,“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实践。

关键词:田园城市;反规划;时代都市;建设实践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对城市规划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

它们在对待城市的态度上有时候是矛盾甚至是对立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两种典型的规划思想。

一是分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逐步发展和影响到卫星城理论,奈特的广亩城市,马塔的带形城市、沙里宁的有机分散理论等。

分散主义认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的产生是城市中心过分拥挤造成的,主张分散的城市结构,主张与大自然亲近,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

二是集中主义,最早在1922年被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所提及,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后被其影响的雅典宪章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图1霍华德“田园城市”结构模型图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田园城市”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体现自然之美与社会公正;“田园城市”的概念最初在霍华德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得以描述,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其核心部分是城市周围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①他认为城市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

成都市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市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1、成都市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答:田园城市将为全体市民带来更全面的福利田园城市非常强调城乡一体,强调城市和农村差距的缩小。

因为田园城市的构建,将使因为城乡分割和大城市聚集而被排斥在外的农村人口减少,更多的人聚集在田园城市里,更多人享受城市文明带来的福利。

同时,城市里的人,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能享受农村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

田园城市扩展成都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田园城市的构建将提升城市功能、扩展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生态文明。

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以提升成都的城市功能。

实现跨越发展,可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城市集群化、技术现代化、生态低碳化,实现城市功能以及产业升级,使得工业化在部分方面一步直接跨越到工业化后期。

这样的一个跨越,可以直接影响成都在全球城市价值体系中的位置。

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以扩展成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成为世界城市,是很多城市的梦想,而田园城市的道路,则最终将推动城市进入世界城市的高端行列。

成都,目前具备了这个条件,这也是成都的正确路径选择。

成都如果能进军世界城市高端之列,必将对中国和西部的全面崛起,对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田园城市的构建,最为重要的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巧借天工的力量,创造文明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相信通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取得根本性进步。

田园城市实则就是生态城市,物质文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文化多样,有智能化技术设施支撑网络体系“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更全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型。

一方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汲取了“四位一体”的城乡统筹思想精华,拟在住房、医疗、教育、交通、服务等领域,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服务,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充分的社会福利和更有力的权力保障,具有更强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特别强调从文化形态的高度思考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再认识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指引,其理念决定了城市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和世界性。

前段时间,规划部门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了一个总体规划框架,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田园城市图景以及规划建设“九化”原则。

当前,全市上下正按规划奋力推进战略功能区、示范线建设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掀起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热潮。

可以设想,未来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将奠定成都这座特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决定以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城市形态、风貌特色和生活品质。

有如千年传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项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念可能长久地造福于一座城市。

而城市一旦建成再要修改,绝非朝夕之功,且要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

规划是城市空间关系的统筹,核心其实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体现了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因此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以及未来的实践认识过程中,我们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对一些具体理念展开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既是对田园城市理论体系的充实和丰富,也对进一步厘清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田园城市包含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一个多世纪以前,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针对的是已完成工业化的英国,当时伦敦正被拥挤、污染等大城市病严重困扰。

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与乡村在分离之后重新走向融合,综合城市与乡村的优点。

从现在来看,田园城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包含符合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瞄准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战略布局。

目前中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成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中心城区已步入工业化后期。

在发展水平上,成都要追赶北京、上海;在城市建设上,成都要努力超越北京、上海,营造最具特点、全国最优的人居环境。

作为面向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定位,田园城市至少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城市发展先进理念。

第一,田园城市是生态城市。

田园城市应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因此,应把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引入田园城市的规划设计。

第二,田园城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

田园城市完全围绕人来规划设计,高度以人为本、富于人文关怀,空间人性化、生活化。

田园城市反对按照机械理论设计城市,将人置于从属地位,沦为城市物质空间的附庸。

第三,田园城市是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城市。

田园城市重视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维护和张扬城市的人文个性。

田园城市强调保留城市记忆,珍惜“足下文化”。

一棵老树、一口老井或一间旧厂房、一段旧铁轨,都是城市的记忆。

第四,田园城市是绿色、低碳城市。

田园城市应有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城市设计注重交通导向和步行可达,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田园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各种资源。

第五,田园城市是有后工业化时代审美导向的城市。

农业时代,人们向往和推崇皇家园林、王公贵族和士大夫的私家花园。

大工业时代,由皇家园林、私家花园向平民化演变而来的城市公园是市民的主要休闲去处与审美对象。

但它们都需专门营建和维护,大量采用假山水池、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造景元素,与农业生产相距甚远。

田园城市把普普通通、有生产功能的田园作为审美对象,体现的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

审美导向从农业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阶层由分离到融合的过程,也是城乡由分离到融合的过程。

田园城市倡导自然、朴素、生态、和谐之美,从审美导向看,我们甚至可认为田园城市超越了纽约曼哈顿区及中央公园,后者体现了大工业、大资本时代城市发展的极致。

田园城市不仅把农作物作为审美对象,也应把野草作为审美对象,提倡“野草之美”。

在传统思维中,野草是受人鄙弃的。

农民在田间锄草,若换个角度看,留下的庄稼才是“野草”,因为它是外来物种。

而被锄的野草却是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

城市绿化道理也是如此,大片铺植草坪实际上是在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不仅建设、维护成本高,而且生态效益低。

将菖蒲、芦苇、白茅、狗尾草等称为野草的乡土植物用于绿化,不仅建设、维护成本低,而且生态效益高。

“野草之美”既体现了利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化的先进理念,又体现了自然、朴素、生态的审美导向。

另外,田园城市不过度追求高楼林立的城市形象。

相比宜居的环境,宏伟现代的建筑群是次要的,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田园城市的审美与精神追求。

田园城市提倡在城市保留农田,城市农田有生产、改善环境、休闲、教育等多种功能。

迈克尔·霍夫就英国国会周边地区的城市农田和公园做过成本效用比较,城市农田对成人和儿童有显著吸引力,而投资、运行成本分别是城市公园的7.6%、41.3%。

英国在1979年时就有20多个社区引入城市农场;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

2004年,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出现了中国首个校园里的农田景观。

按此理念,成都可以在“198”区域保留大片农田,有的公园、学校、社区也可引入农田。

借鉴“反规划”思想,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反规划”思想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新规划理念1。

“反规划”不是反对规划,而是与传统规划在思路上相反的规划方法。

传统规划优先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然后零散布置一些公园绿地;“反规划”主张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用于为城市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然后在生态绿地之间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

传统规划的典型现象是“摊大饼”,不仅拥挤而且生态环境较差;“反规划”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有机疏散,无论怎么扩张,都是生态的、宜居的。

传统规划是“以路划地”;“反规划”是“以绿隔地”,所建生态绿地网络又称“生态基础设施”,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排蓄洪水、回补地下水、保护动植物、休闲游憩、教育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198”区域作为限制城市“摊大饼”的绿环,正是体现了“反规划”的思想。

建立生态绿地网络的基本方法是用绿道把河流、公园、湿地、林地、农田及其他各类绿地连接起来。

可通过增加绿地和绿道让网络更加连续和完整,并尽量覆盖城市的每个区域。

如果在绿地网络中设计步道和自行车通道,人们可沿着绿地网络以步行或骑行方式到达城市的每个角落。

新加坡为建设花园城市实施的“公园绿地网”计划,体现的就是生态绿地网络思想。

该计划主要内容是用一系列公园、绿带把全岛所有主要公园连接起来,同时连接居民区和城市中心,并与地铁和公共交通枢纽站及学校相连。

绿带内设有步道、休息区和距离标记,漫步树阴下可游遍新加坡的所有公园,到达每一个镇区中心、居民集中地、学校、地铁口和公交车站。

“反规划”思想对建设田园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成都正着力推进新城建设,可借鉴“反规划”思想修改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绿网覆盖的田园新城。

各区(市)县也可借鉴“反规划”思想,建设绿色生态的田园城市。

(1:“足下文化”、“野草之美”、“反规划”都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提出的规划设计理念,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农田景观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延续传统,结合新理念,创造人性化、生活化的空间成都传统的城市空间是比较人性化和生活化的,例如二环路以内的很多街巷,道路不宽,房子也不高,底层临街是商铺,生活很方便。

但近些年,我们对高强度、高密度建设中如何延续这一传统缺少深入研究,以致新建区域特别是新城在展现现代化形象的同时失去了人性化、生活化的空间。

上世纪90年代,欧美兴起了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设计理念,倡导混合功能、混合住宅类型、较窄的街道、紧凑型布局、有吸引力的公共场所、公交导向、步行可达、多种交通选择模式等原则。

同时,新城市主义者谴责那种为汽车而不是为人设计的城市。

新城市主义追求的正是人性化、生活化的空间。

因此,成都可以通过延续传统、结合新城市主义等新理念来创造人性化、生活化的空间。

另外,较小尺度和功能混合是两个关键。

北京四合院与紫禁城、胡同与长安街的区别反映了尺度大小与空间感的密切关系。

成都在城市设计上要控制好强度、密度和尺度,该高的地方要高,多数地方应较低。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中心城区的建设强度、密度不能过低,空间尺度不能太小,这种情况下功能混合就很重要。

例如办公、商业、住宅混合,生活和工作都方便,空间相应也生活化。

功能混合不仅是形成人性化、生活化空间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活力的主要源泉。

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简·雅各布斯指出,城市生命和社会经济的活力在于城市功用的综合性和混合性,城市功用的丰富多样性使城市有了活力,城市文明才得以延续和繁荣。

功能混合也可理解为功能复合化,大到一个区域的功能复合化,小到一个居住小区、一栋楼宇的功能复合化,以及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都很重要。

重视普通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借鉴遗产廊道理念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利用二战后欧洲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其他的资源都会枯竭或贬值,唯独城市的风貌、古建筑、历史街区等资源,一年比一年值钱,游客越来越多,相关产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兴起,这些体现地方文化的独特资源增值潜力越来越大,而且可以世世代代地增值下去。

锦里、宽窄巷子的成功,已印证这种观念。

成都除了对世界、国家和省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古镇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从长远发展看应重视普通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包括古建筑、古遗址、近代革命旧址、工矿旧址、特色村落、民居宗祠,等等。

这些资源都是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将会逐步显现。

遗产廊道是上世纪6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最早针对的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例如运河、峡谷、铁路,等等;后来发展为将各种文化遗产串联起来进行整体保护的理念,有遗产、绿色廊道、游步道、解说系统4个构成要素。

进入21世纪,国内陆续有专家呼吁以遗产廊道形式对国家重要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例如京杭大运河、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剑门蜀道,等等。

借鉴遗产廊道理念,成都可以把分散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用绿色廊道串联起来,构成全域成都内的遗产保护网络,实现整体性的保护和利用。

类似田园城市示范线,沿着遗产廊道,人们可以有序地游览整个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

通过有机更新为旧城区注入活力成都在重点发展新城的同时,也应重视旧城区可能出现的衰退问题。

旧城区的衰退主要表现为城市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小学、幼儿园等配套严重不足,低收入阶层和流动人口大量聚集,只有一些低端服务业。

近几年一些在旧城区的房地产开发虽对人口构成和社区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整体看,环境差、配套不足、产业落后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