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专题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五)复句
2020高考语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五)复句.docx
![2020高考语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五)复句.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3b6a3ca31b765ce0408145f.png)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之五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成。
成复句的句叫分句。
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束的,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短的停,面上用句中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一、根据复句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两大:⒈由句直接合而成的,如:我是中国人,我自己的祖国。
老走教室,来到台前,真地起来。
的复句靠分句的序来系,没有明的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合成的,如:我不要心听,要多筋。
只要持身体,就能增体。
种复句,分句之的系靠虚,而主要的虚是和副,有部分起关作用的短,称关。
复句由于关的作用,构得密。
分句之关的明确,我根据分句之的和不同的关系,正确用关,不能任意合。
二、按复句的次分a.一般复句(一重)例:因今天下雨,所以他到了。
b.多重复句(二重、三重、X 重复句)例:盼望着,|| 盼望着, | 春天来了, ||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一般复句(一重),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是平行相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是:既⋯⋯又⋯⋯,,也,同,不是⋯⋯而是⋯⋯,是⋯⋯不是⋯⋯,同,一方面⋯⋯一方面⋯⋯,有⋯⋯有⋯⋯,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来施肥,也不需要来灌。
②我不是要空,而是要行。
③从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生的作,或者接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有先后序。
常用关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手拉着手,穿林,翻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到有关革命形的一些和市的静。
③吃了,老秦跟小福去里打谷子。
(3)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了一,分句之是关系。
常用的关是:不但(不、不只、不光)⋯⋯而且(,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况且。
如:① 种不但形式美,而且构固。
② 的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是巧妙。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8dd17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4.png)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一、复句概说(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
例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例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例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例2: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例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例2: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高中语文《复句类型》ppt课件
![高中语文《复句类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da6dfd8bd63186bcebbc52.png)
2、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
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 例:①只要怀抱着信心,就能创造奇迹。
②( )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3、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 果。 例:①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②( )天上的彩虹落到江面上,我们就可以踏着 彩虹过江去了。
2、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用关联词语来表达。
二、复句的类型
复句
联合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上平等,无 主从之分。
主从(偏正)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有主 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
复句
联合复句 主从复句
并列关系 顺承关系 解说关系 选择关系 递进关系
转折关系 条件关系 假设关系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让步关系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有情感。
(并列)
2、她家前面有条小河,河上架着小桥,那 桥是木头的。 (顺承)
3、要么你就好好学,要么你就别学。 (选择)
4、我们不仅没有后退,反而昂首挺进了。(递进)
5、“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也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解说)
6、与其跪着生,毋宁站着死。 (选择)
语言文字运用5:句子之复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语言文字运用5:句子之复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a3830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e.png)
2023/8/16
24
20
◆ 单、复句的区别
3.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但并非
所有的复句都使用关联词语。 也有在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关联词语连接的是句子成份而
不是分句。
2023/8/16
21
(1)天才的学者并不停留在这一点上,他让自己的思想远远走到前面去。
(2)海水碧蓝碧蓝的,蓝得使人心醉,我真想变成一条鱼,钻进波浪里
2023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语 法 基 础 知 识 :句 子 之 复 句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 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 法单位。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 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 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 句的分段的句子。
去。
——以上为复句
(3)就是脚扭伤的小李,也在大厅里苦练。
(4)无论在哪里,他都用自己的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
(7)应用这种罗盘,即使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
也不会迷失方向。
——以上为单句
2023/8/16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2023/8/16
6
4.顺承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 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主要关联词语:
……,又(还)…… 于是…… 先……,然后(再,接着)……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 接着, 从而 首先(起初)……然后…… 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 敌驻军的动静。
高三语文现代汉语语法课件 复句
![高三语文现代汉语语法课件 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32352e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8.png)
并 句。包括平列关系并列句、对照关系并列句和解 注关系并列句。
列
并列句的关系词语代表性的有:
句
(1)平列关系并列句:既 A,又 B (2)对照关系并列句:不是 A,就是 B
(3)解注关系并列句:A,就是说 B
平列关系并列句
这类并列句平列两种或几种情况。分句间常用“既…
又…”、“既…也…”、“又…又…”、“也……也……”、 “一
关系词语的分类
(1)分句连词:“因为、由于、既然、如果、要是、 假 如、只有、只要、虽然、即使、宁可、无论、不但、不 仅、尚且、与其、所以、因此、因而、以致、于是、以 便、以免、那么、但是、可是、然而、不过、否则、不 然、而且、何况、并且、甚至、或者、要么、然后、接 着”等等。
在复句中,分句连同是辅助性语法成分,不算句子 成分。“句子成分”是个有特定含义的术语,并不是在
在关系上,并列句、连贯句、递进句、选择句属于一 个大类型,它们的前分句与后分句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列举性;因果句、目的句、假设句、条件句属于一个 大类型,它们的前分句与后分句之间存在着实际的或虚 拟的因果性;转折句、让步句、假言逆转句属于一个大 类型,它们的前分句与后分句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转 折性。
第五节 复句
•复句概说 •复句的类型 •复句的紧缩与扩充 •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复句概说
●什么是复句 ●复句的分句 ●分句结构关系的表达方式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复句的分句 之间意义上互相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例如: 你要知道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建设。 在语音上,一个复句只有一个语调,句末有较 大的停顿,书面上有句号或问号、感叹号。分句 间一般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有逗号或分号。
《复句》PPT课件
![《复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63ca2a6bd97f192279e999.png)
11、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假设
12、要是你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就一定设法去办。
假设 26
20
条件关系(只有A,才B;只有A才B)
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 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 下产生的结果。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前一分句先排除一切 条件,后分句则说明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 生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
21
例如: 1、只有靠自己,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况。 2、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
6、他并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姓名都不知道。
递进
25
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7、争论是常常有的,不过这种争论(纯粹是关于创作 的。 转折
8、他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又习惯地抬头巡视着辽阔
的星空。 并列
条件
9、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10、只要能妥善保护草木和灌木,沙丘就可以被固
定下来。 条件
•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 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7
关联词语 • 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
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 (起初)……然后……,从而。
8
递进关系:(不仅A,而且B)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 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 如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1.有取舍的选择复句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 所取舍。
2.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 况,表示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
13
例如: 1、你是干不好还是不好好干? 2、星期天,我或者看看书,或者打打球,或者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42957efc49649b6648d74738.png)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例如:单句: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
也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虽说不是学习的重点,但是,在辨析病句题型中,所选的句子绝大部分是复句。
因为复句结构复杂、细密,最容易出现语病,所以,在复句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1.常见复句类型。
语文语法(复句)
![语文语法(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75cd4c7bdd36a32d737581c8.png)
虽然...但是...、
尽管...也...
然而、不过、可是、却、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关联词语:
因果复句
因为... ...所以... ... 既然... ...就... ...
由于、因此、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关联词语:
假设复句
如果......就......、 即使......也......、 尽管......也......
岛之城。 ( 并)列
4.这个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 ( 递进)
5. 他既然这样想,就把事情弄大了。( 因)果
分析下边几个句子:
1. “①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 但②不 是到处可用。 单句+单句 转折复句 镖2,. 大①思先用家判路它用③断:当它有罐搭几盛过四同个过帐个一分水篷分层句,,句次组当用成②碗它;蒸做过过饭梭, 用它做再④过找扁出担关和联吹并词火列语筒复,。句然后 目3不. 有两对①判,个,断④因所所句②果以以子复是是间句““组的属基合关实,本系”还”。,是属复③但实句是。。数
例句:
①
②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如果不凭
(条件)
‖
③
借空气,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假设)
单句十复句
例句:
如2果.不① 认识这一点,
‖
②
学术的进步、
(假设) ③
提高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 学术研
(因果)
究工作者也必须抱谦虚、谨慎、严
肃、认真的态度。
复句十单句
例句:
①
介宾短语
3.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 有不
请说出七种常见的
复句类型: 选择复句
关联词语:
语文复句的知识点总结
![语文复句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4499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3.png)
语文复句的知识点总结一、语文复句的种类1. 并列句:通过并列连词如“而且”、“或者”等将两个独立的句子并列在一起。
2. 连接句:通过连接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将两个独立的句子连接在一起。
3. 分句:通过分隔号如逗号、分号等将两个独立的句子进行分隔,但它们仍然视为一个整体。
二、并列句的连接词1. 并列连词:如“而且”、“或者”、“不仅...而且”、“既...又”等。
2. 递进关系:如“不但...而且”、“不仅...而且”、“再说”、“况且”等。
3. 选择关系:如“或者”、“还是”、“不是...就是”等。
4. 转折关系:如“但是”、“然而”、“可是”、“却”等。
三、连接句的连接词1. 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由于”、“就是因为”等。
2. 条件关系:如“如果”、“只要”、“除非”、“要是”等。
3. 让步关系:如“尽管”、“即使”、“虽然”、“纵然”等。
4. 目的关系:如“为了”、“以便”、“以免”、“以致”等。
五、语文复句的用途1. 通过语文复句可以将句子组织得更加复杂,以强调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气。
2. 可以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句式更加丰富、多样。
3. 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清晰,有助于加强表达的说服力。
4. 通过语文复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思路更加清晰。
六、语文复句的注意事项1. 在使用并列句时,要注意并列关系的逻辑连接,不要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2. 在使用连接句时,要注意连接词的正确使用,避免歧义和语病。
3. 在使用分句时,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断裂的情况。
4. 在使用语文复句时,要注意句子间的平衡和统一,不要出现单调和呆板的情况。
七、语文复句的联系实际1. 在写作中,通过使用语文复句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2. 在阅读中,对语文复句的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3. 在考试中,对语文复句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复句》课件
![《高中语文复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4514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达的效果。
法。
总结
复句的重要性和作用
复句能丰富语言表达,增加句 子的层次和力度。
复句知识的拓展应用
掌握复句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和 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
复句与文学创作的关 系
复句在文学创作中起到重要的 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复句与简单句的区别与联系
复句和简单句是句子的两种基本结构。复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而简单句只有一个主句。
主从复句
名词性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做主语、宾语、表语或同位语。
宾语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做主句的宾语。
表语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做主句的表语。
主语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做主句的主语。
同位语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对主句中的名词进行解释或说明。
状语从句
从句在句子中做主句的状语。
并列复句
1 等位连接词
通过等位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相同地位的句 子进行连接。
2 不等位连接词
通过不等位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地位的 句子进行连接。
根据句子意义分类
因果关系
复句表达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
让步关系
复句表达让步关系,如"虽然...但是..."。
《高中语文复句》PPT课件
高中语文复句 PPT课件大纲。介绍复句的定义、区别和联系;根据句子成分分 类为主从复句和并列复句;根据句子意义分类讲解复句的各种关系;讲解复 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注意复句中的标点和使用技巧;总结复句的重要 性和应用。
复句的定义
复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从句在句意上依附主句,无法独立成句。
转折关系
复句表达转折关系,如"虽然...但是..."。
现代汉语复句PPT
![现代汉语复句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b9ff5302020740be1e9beb.png)
2020/6/18
7
10.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是所谓福橘。 1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12.“苍山雪,洱海月”那奇妙的景色,曾使多少游人迷 醉 13.即使厂长,也没有权利随意开除工人。
14.国际歌,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是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歌。
15.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在心理上引起人的积极感 应,在感情上引起人的共鸣,在理智上给人以启示的 具体的事物,才可能是美的。
3)形式上由于紧缩使得两个分句在 一起,同时有的词语也紧缩掉了,包 括主语、关联词语和语音顿。
2020/6/18
29
2.紧缩句是一种特殊句式
紧缩句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上面是狭义的,广义的还有:
(1)只用一个关联词语来关联两种动作: 你想管就管(主语相同)//别人问了才回 答(主语不同)
(2)有各自独立的两套主谓结构,无关联 词语和语音停顿:你要去你去//谁想去谁去
现代汉语语法
第七节 复句
2020/6/18
1
一、复句和复句的特点
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 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1.语音上有一个统一全句的语调,有一个 隔离性的停顿,一个句末标点。各分句之间可 以有连续性停顿。
例如比较: 他机智勇敢---
他机智、勇敢---
以便、用以、为了、为着
(2)消极目的(免除性目的)
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2020/6/18
20
四、多重复句
1.什么是多重复句
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结构上具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
2020/6/18
21
现代汉语复句ppt课件
![现代汉语复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1ec978e9951e79a8927d1.png)
zzrui
精选编辑ppt
多重复句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同 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 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zzrui
精选编辑ppt
多重复句
1. 2.
多 重 复 句
3.
zzrui
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去,他的生命才有 意义。
条件
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去,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迸发出
绚丽的条件火花。
并列
年轻人只有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去,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 迸发
条件
并列
出绚丽的火花,否则便会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
假设
精选编辑ppt
多重复句的分析
用符号标示法图解 步骤
①确定分句数目; ②确定第一层次; ③逐层分析,直至单个分句为止。
zzrui
精选编辑ppt
➢ 沉默,寂静。
对“分句”的正确理解➢ 县委会里,不安之夜。
分句
➢ 不,不,不用了。
可以是主谓句形式,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形式。
➢多么美妙的夜晚,多么凉爽的天气,多么迷人的繁星! ➢啊,人间瑶池黄龙寺,童话世界九寨沟! ➢夏天,郁热的早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zzrui
精选编辑ppt
分句成分的省略
单句只是词和短语按语法关系的组合, 成分之间只有语法关系。
➢ 我就不跟你谈了,你都不感兴趣。 ➢ 你不感兴趣的事,就不跟你谈了。
zzrui
精选编辑ppt
根据逻辑关系
➢ 风停了,雨也住了。 并列关系
➢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条件关系
复 句
➢ 山太陡了,爬不上去。 因果关系
高考复句简介及应用
![高考复句简介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acfd4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5.png)
高考复句简介及应用复句的类型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一、并列复句——几个句子平行并列,不分轻重,分别说出相关几件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常用的关联词有:“既……,又……”“又……,又……”“不是……,而是……”“……,也……”“……,又……”二、递进复句——几个分句依次递进,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的分句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并且、还、也、甚至)……”、“不但(不仅)……,反而……”“尚且……,何况……”“……,而且……”“……,并……”“……,何况……”三、选择复句概念:选择复句是指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
常用的关联词有:“或者(或)……,或者(或)……”“是……,还是……”“与其……,宁可(宁肯、宁愿)……”“……,或者……”、“……还是……”四、转折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说下来的,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所表述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固然……,可是……”“尽管……,可是……”“虽然……,……”“……,虽然……”(倒装的转折复句)“……,不过……”五、因果复句——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结果。
常用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之所以(其所以)……,是因为(是由于)……”“既然(既)……,就(便、则)……”“既然(既)……,……”六、假设复句——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以后产生的结果。
《现代汉语》语法(五)
![《现代汉语》语法(五)](https://img.taocdn.com/s3/m/e48a14e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0.png)
2)衬托递进复句,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 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这是一种 强调的说法。也可以只用承上关联词语,或只 用启下关联词语。
别说是只狗,就是老虎我也不怕。
十月的武汉就这么冷了,更何况深冬时的 哈尔滨呢。
(二)偏正复句 偏正复句又分为转折、条件、假设、因果、 目的五小类:
我球输了,人不能输。
我嘴上没说出来,心里很高兴。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千万万个李 公朴站起来。
2、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
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 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 两类。
1)充足条件式:表示偏句是正句的充足 条件,用充足条件关联词语,典型的关联词语 是“只要A,就B”,前一分句是一个充足条件, 后一分句说明具备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的相应结 果。但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不 具排他性。充足条件句语气和缓。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 感情。 暗中更换主语:
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 客栈老板的神色慌张,什么情况也没有说, 只催他们快点吃饭上路。
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 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
复句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由几个分句构
成,从作为句子的角度看,复句只是一个句子, 因而复句作为句子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街上是夜晚,是冬天;家里是白昼,是春 天。
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 索取。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 得。
秋天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 的标志。
这不是表扬你,而是在讽刺你呀!
小王是想表现一下自己,而不是真的想做 些慈善事业。
现代汉语复句(课堂PPT)
![现代汉语复句(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ee4c3f284ac850ad0242c2.png)
2020/6/30
13
(3)决选式(取舍式)
两种情况,选择其一,取此舍彼, 或者反之,语气坚决。
①先取后舍: 宁可(宁肯、宁愿)A,也不(不愿)B…
②先舍后取:
与其(如若)A,不如(宁肯、宁可)B
2020/6/30
14
5.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语义更进一步。
16.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极为 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2020/6/30
8
17.老田说完,一扭头便走了。 18.车子出了村,上了大路。
19.这挺立在风雪中的青松,不正是陈毅一生的真 实写照吗?
20.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已经是我 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三、复句的基本类型
以便、用以、为了、为着
(2)消极目的(免除性目的)
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2020/6/30
20
四、多重复句
1.什么是多重复句
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结构上具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
18
9.因果复句
一般前分句说明原因,后分句得出结果。
(1)说明因果
①前因后果 因为A,所以B;A所以B;
②前果后因 之所以A,是因为B;所以 A,因为B;A是因为B
(2)推论因果
既然A,就B;A,可见B
2020/6/30
19
10.目的复句
一般前分句是目的,后分句说明采取的行动
(1)积极目的(获取性目的)
(2)重转
让步然后转正意,前后明显对立,语气较重。 虽然A,但是B;尽管A,而B 。
2020/6/30
16
7.条件复句
一般前分句提出条件,后分句说明结果。
复句知识精品PPT教学课件
![复句知识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74a8f36bec0975f465e299.png)
2020年10月2日
1
关于复句的 基本知识
2020年10月2日
2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意义密切联系的单句构成的 句子。 主要指主谓句
2020年10月2日
3
复句的表达作用——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 如:小敏看书。小敏做笔记。——单句 小敏边看书,边做笔记。 ——复句 (同时做两件事) 小敏先看书,然后做笔记。 ——复句 (做事有先后顺序)
2020年10月2日
14
关联词语要根据语意来选择使用,请在 下面句中的括号内填入表示并列关系的恰当 的关联词语。
1、他常常把家乡的变化写信告诉我,我( ) 经常把学校里的趣事写信告诉他。
2、他( )教育孩子,( )把纸屑捡起来。
3、班主任( )奔到拉拉队前叫大家为运动员 鼓劲,( )奔到运动员前叫大家为班级争光。
2020年10月2日
8
复句中,分句的主语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前后分句的 主语相同时,为了使语言简洁,一般应该省略。试指出 下列分句中的主语;主语如有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1、人们一阵忙碌,火熄灭了。 2、讲演是手段,教育人是目的。 3、担架队立刻抬起伤员,向后面跑去。 4、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 串成串的葡萄。 5、望着自己丢失的钱包,老人没有立即认领。 6、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 的舞台。 7、夜幕降临,雨后初晴的夜空星光满天。
2020年10月2日
10
复句的结构 和运用
2020年10月2日
11
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复句 包括八种基本类型——
并列复句、承接复句、 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 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2020年10月2日
汉语语法之复句
![汉语语法之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c2a96190b4e767f5acfce72.png)
汉语语法之复句一、并列复句:分局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1、表示动作同时进行。
①(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如:我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不要边走边看书。
注意:“一边”不能连接形容词和动词“是”。
如:他一边是我的老师,一边是我的朋友。
【应该为“既……又”】我的心里一边害怕,一边高兴。
【应该为“既……又”】②一面……一面/同时……:表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多用于书面语。
如:我们应该一面发展物质文明,一面发展精神文明。
他一面笑着和我们告别,同时提起脚下的行李,转身走了。
③一方面……(另)一方面……:连接两件相关的事情,或用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如:他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一方面又要照顾老人,很辛苦。
一方面路远,另一方面天黑,还是明天再去比较好。
注意:“一方面”不能用于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表示同时有几种性质货情况。
①又……又……:主语相同,连接形容词,也连接动词(一般动词、能源动词或判断动词“是/有”)。
如:他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
晚会上,大家又唱又跳,高兴极了。
②既……又/也……:一般不能连接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
常用于书面语。
如:我要给他买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礼物。
人生道路上,既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
③也……也……:只连接动词。
两个“也”前面可以是两个主语。
如:他总是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你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我无所谓。
3、连接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几种动作或情况交替进行。
①一会儿……一会儿……如:他一会儿嫌时间过得慢,一会儿又觉得它跑得太快了。
②时(而)……时(而)……如:他的病情很不稳定,身体时好时坏。
③忽(而)……忽(而)……如:他的心情好像六月里的天气一样,忽而阴忽而晴。
二、递进复句: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步(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
1、提出进一步的情况。
前后分句的意思是递进的,语法上有并列的特点:前一分句具有动词、形容词、能愿动词、介词时,后一分句也应具有动词。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aae1ea1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0.png)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第四章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①你来了,我就走。
②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家长在一旁观摩。
③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棉衣。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1、要从结构上,而不是从长短上,判断单句或复句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部,包含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
请看下例:老师规定,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单句)这是个单句。
然而削掉四个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复句)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结构上判断。
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①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
()②河水向东流着,空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
()③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④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2、复句内部的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①白云飘动,阳光灿烂。
②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③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④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3、复句中的分句,有时候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主要是省略主语。
例如:①我们在第一节听了语文课,在第二节听了数学课。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我看了一下答完的卷子,没什么错误,就交上去了。
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④推着车子走了几步,他才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⑤看到他一天天恢复健康,我很高兴。
——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
这叫“蒙后省略”以上两种省略情况,在复句是极常见的,要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之五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一、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⒈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⒉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二、按复句的层次分类
a.一般复句(一重)
例:因为今天下雨,所以他迟到了。
b.多重复句(二重、三重、X重复句)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一般复句(一重),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二)多重复句(二重、三重、X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拓展形式,它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的层次,表示两种以上的意思关系。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
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
组成句群的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
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
如: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