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调和技术2014

合集下载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

一种轻质油混配调和车用汽油,配方份数比为:轻质油∶叔丁基甲醚∶航空煤油∶乳化剂=73∶20∶6.97∶0.03,将配方中的逐序倒入一个容器内,用泵打循环直到互溶为止,即制成轻质油混配调和车用汽油。

本发明既解决了轻质油合理利用问...一种高清洁调和汽油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和汽油,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清洁调和汽油,本发明还涉及该调和汽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所供应的90#、93#、97#汽油绝大多数是炼油厂用原油进行蒸馏分离,经复杂的生产工艺加工而得的组份油,再经调和而成的汽油。

其工艺过程有污染、废料、废气、废水产生,且成本较高,占地较多,产率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但其伴生资源除作为化工原料外,还有部分可作为汽油调和组成部分没有被利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被石化厂废弃的含有汽油调和组成部分的原料,生产出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一种高清洁调和汽油及制备方法。

更多调和汽油、柴油的提取制备加工工艺技术来自卡伊路技术网,百度一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高清洁调和汽油,其特征是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如下:芳烃35-45%;石脑油25-35%;MTBE 6-10%;抗爆添加剂1-3%;重碳五6-10%;轻碳五10-15%;所述抗爆添加剂由下列各剂的配料组成,各剂的重量百分比如下:1#原料:叔丁基苯8-12%,甲基醚35-45%,磷酸二甲酯40-50%,甲基萘4-6%;2#原料:叔丁基苯12-18%,TAME 30-40%,磷酸二甲酯40-50%,对甲酸4-6%;3#原料:TAME 40-50%,磷酸二甲酯35-45%,对甲酸8-12%,甲基萘4-6%。

所述的一种高清洁调和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室温常压状况下,采用以下工艺步骤:第一步:将石化厂没有被利用的可作为汽油调和组成部分的各原料分别进入原料罐,用采样器在原料罐内取样品进行原料分析,主要按照国III,国 IV标准,来检查原料的分析项目主要有:含硫量、RON、苯含量、胶质;第二步:上述主要指标合格后,按所述配方比例将原料打入调和罐,同时加入1-3%抗爆添加剂;第三步,将几种不同组份的原料混和在一起,进行物理调和,利用循环泵,进行内部循环,好似洗衣机洗衣服一样上下反复搅合,约2-3小时完成;第四步:静置7-9小时,再从调和罐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分析结果合格后,由中心化验室出报告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拿到产品合格结果方能出厂;所述抗爆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将所述1#原料、2#原料、3#原料按所述配料比例,均匀加入一个小罐中,进行搅拌调和2-3小时,再静置8小时,即制成了抗爆添加剂。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新型柴油调和组分生产技术和应用进展

新型柴油调和组分生产技术和应用进展
从 原 料上 讲 以 甲醇 和 甲醛 水溶 液 为原 料 最 为廉 价 , 而 三聚 甲醛 、多 聚 甲醛 和 甲缩 醛都 是 甲醛 进 一 步 加 工 制造 的产
2 C H3 ( ) H+ HC HO= C H3 0 C H2 OC H 3 + H2 0
3 HC HO= ( C H2 0) 3
物 质
沸点 / ℃ 十六 烷 值 氧 质 量分 数 / % 密 度/ g .  ̄L
图 1离 子 液 体 催 化 工 艺 简 图
1 . 2 固定化 杂 多酸催 化
此工艺包含4 道工序 : 甲醇氧化制甲醛 ; 甲醇和甲醛缩 醛反应制甲缩醛 ; 甲醛连续聚合制三聚 甲醛 ; 甲缩醛和三 聚 甲醛 在 杂多 酸催 化 下反 应得 到 产 品 。 反应 式 为 :
2 D MM3 — 8 生产应用现状
国内很多科研 院所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 、兰州理工大学 、 2 . 1 生产厂 家 2 . 1 . 1 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
第3 3 卷第 3期
黄 中伟 , 等: 新型柴 油调和组分生 产技 术和应用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等也都在进行相关研究 ,取得了较大成果 , 并建设了工业示范装置。 比较成熟的工艺路线如下 。
1 . 1 离子 液体 催 化
甲醚 、 聚 甲醛二 甲基醚 、 聚 甲氧基 甲缩醛 等 , 分子通式为 C H , 0 ( C H 2 0 ) n C H ,n ≥1 , 一般取值小 于1 0 , 本文着重介绍 n = 3 — 8 的聚合物 ) 。 高沸点黄色液体 , 可用作酚醛树脂 的改 性剂 、 溶剂 、 增塑剂和脱模剂等 。 D MM 3 — 8 具有较高 的氧质量分数 ( 4 7 %~ 5 1 %不等 ) 和 十六烷值( 7 8 以上 ) , 物性与柴油相近 , 与柴油互溶性好 , 无 硫无芳烃 , 调和到柴油中使用不需要对车辆发动机供油系 统进行改 造 。有 报道指 出 ,在 柴油 中调合 1 0 %~ 2 0 %的 D MM 3 — 8 , 能显著 降低柴油凝 点 , 改善柴油的燃烧特性 , 提 高热效率 , 烟度最高可降低8 0 %, 氮氧化物可 以降低 5 0 %, 是 国际上公认 的降低油耗和减少烟气排放 的新型环保柴 油调合组分 。以 目前交通用柴油每年 1 . 5 亿t 计 ,如果按照 1 5 %的 比例添加 , D M M3 — 8 的年需求量将超过2 2 5 0 万t , 应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调和柴油是一种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或多种原油进行比例混合而成的柴油。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是保证调和柴油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文件。

1. 调和柴油的定义和用途调和柴油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原油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柴油。

它是用于发动机燃烧产生动力的重要燃料。

调和柴油的使用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并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2. 调和柴油的配方设计2.1 确定原油比例:根据市场需求和原油性质,确定不同原油的配比。

原油的选择应考虑其石蜡含量、芳烃含量、硫含量和腐蚀性等指标。

2.2 混合计算:根据原油配比和混合比例,计算各原油的投料量。

确保混合后的柴油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3. 原油的储存和处理3.1 原油接收:接收原油时,应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物性测试。

检查原油的质量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3.2 储存管理:原油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接触空气和水分,防止沉积物沉淀和变质。

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和清洁度。

4. 调和柴油的混合操作4.1 原油投料:根据设计的配方和计算的投料量,将原油按比例投入调和柴油槽。

4.2 搅拌混合:启动混合设备,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搅拌混合操作。

确保原油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调和柴油。

4.3 加热控制:在混合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混合柴油的温度。

控制温度可以提高混合效率和质量。

5. 调和柴油的质量检验5.1 采样和检测: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取样调和柴油。

送样至实验室进行物性、饱和度、凝点、闪点和硫含量等方面的检测。

5.2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调和柴油是否符合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进行分析和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3 质量记录:对每批调和柴油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原油投料量、混合配比、检测结果等信息。

6. 调和柴油的储存和供应6.1 贮存容器:调和柴油应储存在密封的贮存容器中,避免接触空气和水分。

储存容器应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贮存柴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2012年8月(下)工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王海春(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11)1前言进入90年代,石化工业面临着强化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深化节能创效的严峻挑战,各行业对石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炼油装置加工工艺局限以及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等因素,经过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所得到的油品还不能完全符合用户使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因此,油品调合技术应运而生。

所谓油品调合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炼油厂生产的油料,在出厂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础组组分油或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一门应用技术[1]。

例如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后,与高辛烷值组分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

2炼油厂汽柴油调和的目的炼油厂出厂的汽柴油,大部分都是通过调合而成的油品。

汽柴油调和的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调和后使油品具有使用要求的各种性质和性能,符合规格标准要求,并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性;二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改善油品使用性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可以促进基础油组分的合理使用,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收率,增加产量。

3炼油厂油品调合机理油品调合主要是使各基础油组分之间相互溶解达到均质的目的。

在油品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大部分也是组分之间的溶解过程(仅有少数添加剂例外)。

溶解过程的机理是扩散过程,而扩散主要分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主体对流扩散三种形式。

3.1分子扩散各组分(包括添加剂)分子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物质传递和相互扩散,这种扩散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进行。

3.2涡流扩散当采用机械搅拌调合器或泵循环调合等方式进行调合油品时,机械能传递给部分液体组分,使其形成高速流动,它与低速流动的组分(或精致液体组分)的界面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形成大量漩涡,漩涡促使局部范围的液体组分对流扩散。

这种扩散仅限于在涡流的局部范围进行。

柴油调和技术配方

柴油调和技术配方

柴油调和技术配方一、概述柴油调和技术配方是指通过混合不同成分的柴油原料,以获得符合特定要求的柴油产品。

这项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柴油的品质和性能,满足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

二、柴油原料选择1.原油种类选择–原油地理原产地的选择–中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的比例决策2.原油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硫含量等特性的要求和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物化性质的因素三、柴油配方的关键指标(碳氢化合物数目)值–CN值与柴油的燃烧性能和动力学特性相关–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碳氢化合物的数目需进行调整2.凝点–低凝点可提高柴油的流动性–高凝点可能导致在低温环境中无法正常使用四、柴油调和技术配方流程1.原油的预处理–原油稳定处理,去除杂质,降低硫含量等–原油混合,确保成分均匀分布2.添加剂的选择与配比–添加剂用于改善柴油的性能和稳定性–添加剂种类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增效剂等3.调和和温度控制–不同成分原油的调和比例–调和温度对柴油性能的影响五、柴油调和技术配方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调整柴油配方–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2.挑战–原油资源的分布和供应限制了调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成本控制和技术难题的挑战,包括调和配方的优化和稳定性的保证六、柴油调和技术配方的应用领域1.车用柴油–根据车辆类型和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配方–提高燃油效率和动力输出2.工业用柴油–适应不同工业设备的要求,提供稳定的燃料供应–减少设备故障和维护成本七、结论柴油调和技术配方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够通过调整柴油的成分和配比,满足市场和环境的需求。

这项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原油资源限制和技术难题的挑战。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柴油调和技术配方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汽柴油调和技术是利用柴油机原有发动机器件,将合成汽油与柴油混
合在一起,即经过化学改性处理或混合组件制造成汽柴油,并进入柴油发
动机燃烧技术,汽柴油作为柴油机用户的一种替代燃料,可替代大部分柴
油机使用纯柴油或柴油燃料。

混合调和技术是把合成汽油和石油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生成
新的汽柴油,可以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

与纯柴油不同,汽柴油的燃烧速
度和燃烧效率更高,排放更少烟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化学改性技术是采用特殊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将合成汽油分子结构中
的气态部分合成挥发性油脂,改变油脂抗氧化性能,将气态烃与柴油混合,得到新的汽柴油,也可以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

改性过的汽柴油,有更强
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减少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和甲烷,有利于空气
质量的改善。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只有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8.200#溶剂油 200#溶剂油是由140℃~200℃的石油馏分组分,在工业上常作为油漆及清洗用溶剂。

200#溶剂油密度较柴油小,且低温流动性好,常作为柴油调合组分以降低密度和改善低温流动性,但其十六烷值很低,为不影响柴油质量需控制加入量。

9.重芳烃重芳烃是指分子量大于二甲苯的混合芳烃,其中以碳九、碳十芳烃居多,主要来源于重整芳烃、裂解芳10.30~40。

(聚丙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换成所需的碳氢化合物。

根据不同的加工路线,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

煤直接液化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加氢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典型代表是神华集团煤制油。

直接液化的特点是液化油收率高,油品芳烃含量高,生产出的柴油十六烷值不高于45。

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制成合成气(CO+H2),然后通过费托合成转化为液体烃类,典型代表是伊泰煤制油。

间接液化的特点是产品不含硫、氮等杂质元素,合成汽油辛烷值不低于90,合成柴油十六烷值在70以上。

二、柴油调和的添加剂1.十六烷值改进剂柴油作为压燃式发动机燃料,发火性是其重要的燃烧性能指标。

柴油的发火性好坏通常用十六烷值表示,也可以用十六烷指数表示。

柴油调和技术

柴油调和技术

四 使用安全性指标
1闪点
直接影响油品运输 储存以及使用安全性的指标 闪点是指在规定 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 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闪点是控制油品安全使用的主要质量 指标 一般规律是:油品蒸气分压越高;馏程越轻;则闪点越低 相反;馏程 越重的油品则有较高的闪点
十六烷指数CI按下式计算: CI=431 291586 88ρ20+730 97ρ202+12 392ρ203+0 0515ρ2040 554B+97 803lgB2
式中:ρ20—用GB 1884和GB 1885测定试样在20℃时的密度;g/cm3; B—用GB 6536测定试样的中沸点;即50%回收温度;℃
二 按质量分类
1 清洁柴油 泛指在发动机中燃烧后有害物质排放较少的柴油 它是在地球环境污染日
趋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 特性如下:
1多环芳烃进一步降低不大于11% 2尽可能提高十六烷值不低于51 3尽可能低的硫含量不大于0 035% 4限制密度范围;终馏点较低并且添加柴油清净剂 这样的要求;类似于世界燃油规范 Ⅱ类标准 2 新配方柴油 新配方柴油与传统柴油的不同之处是在组成成分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
此外水分和机械杂质对柱塞泵和喷嘴的磨损有影响;高速柴油机燃 料应不含有水和机械杂质
灰分是燃料燃烧后残留的金属氧化物;灰分进入积碳中使积碳变得 更坚固;更具有磨损性 所以;柴油中灰分含量应越少越好
六 柴油的润滑性指标 1磨痕直径
柴油的润滑性是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之前的柴油在生产过程 中精制程度低;极性物质含量较高;加之柴油的粘度较大;其润滑性能 够满足高压泵润滑需要;因此未对柴油润滑性作特别要求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数据分项 加油站数量 汽油产量(万吨) 汽油销量(万吨) 柴油产量(万吨) 柴油销量(万吨) 中石油 19362 2544.7 4396.7 5904 9178.7 中石化 30121 3710 4754 7717 9850.8


从上表可看出,两大集团的汽柴油销量均远大于自 身产量,其中2011年中石化汽油销量比汽油产量多 1044万吨,柴油销量比柴油产量多2133.8万吨;中 石油汽油销量比汽油产量多1852万吨,柴油销量比 柴油产量多3274.7万吨。“两桶油”的汽柴油总销 量与总产量的差值高达8304.5万吨。 由此可见,中石化、中石油每年会有大量的汽柴油 资源依赖于三大油企间的资源串换,以及从地方炼 厂,社会调油企业外采。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



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 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 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 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 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分叫做直馏馏分, 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 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 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 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 和焦化组分。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 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分和轻 烷基化油。
外采汽油追加检测指标
项目 气味 馏程 未洗胶质,mg/100mL 质量指标 无异常 无异常(轻组分多或重组分多) 不大于30 20~30洗后胶质不得大于2.5 环境温度,℃ >15 45 5~15 55 <5 65 计算公式: DI=1.5*T10+3*T50+T90+ 11*氧含量(质量分数, %) 中红外机 中红外机及SH/T0663联 合使用 GB/T 11132 中红外机与SH/T0663或 SH/T0713联合使用 试验方法 由三名持证质检员判断 GB/T 6536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

调和汽油柴油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混合汽油柴油的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原料和比例来实现。

一般来说,汽油中含有较高的辛烷值,适合用于汽车发动机等高压点火装置。

柴油则具有较高的辛烷值,适合用于柴油机等压缩着火装置。

混合汽油柴油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燃烧条件和环境要求,调整汽油和柴油的比例,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果和排放性能。

除了混合外,添加剂也是调和汽油柴油的关键技术之一、添加剂可以改变燃料的性质,改善其燃烧效果和排放性能。

常用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抗磨剂,防腐剂和增稠剂等。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燃料在长期存储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并降低燃料的反应性。

抗磨剂可以减少燃料与发动机部件之间的摩擦,并提高燃料的润滑性。

防腐剂可以减少燃料中的杂质和硫含量,并防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腐蚀机件。

增稠剂可以改变燃料的黏度,以适应不同的燃烧条件和使用环境。

调和汽油柴油的配方也是制作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配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种类燃料的特性和要求,并根据特定环境和使用条件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针对不同的燃烧性能和排放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原料和添加剂,以获得最佳的调和效果。

在配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燃烧性能、排放要求、燃料成本、环境影响等。

在实际生产中,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和配方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的。

不同的汽车和发动机对燃料的性能和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提高,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和配方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综上所述,调和汽油柴油的制作加工技术及配方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混合不同种类的燃料和添加适当的剂量添加剂,可以获得更好的燃烧效果和更低的排放。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要求,进行技术参数和比例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调和效果。

这将有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性能,减少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量要求。

5. 加氢裂化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是指加氢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油,其硫含量很低,小于0.01%,芳烃含量也较低,十六烷值大于60,着火性能好,安定性高,是调合低硫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

6. 减一线油减一线油指原油预处理后,通过减压蒸馏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汽柴油调和技术第二章

汽柴油调和技术第二章

一、脱硫、除味 通常石脑油中都会因含有硫醇(RSH)、二硫化物 (RSSR)以及硫化氢,而具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气味, 并导致其博士实验,铜片腐蚀实验不合格。 所以,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时,需要先进行精制,脱 除其中的硫醇、硫化氢等有害成分。
10~13
12~14
12~14 14~12 12~14

由此可看出,炼厂也是先生产出各种组分, 再调合成成品油。只不过炼油厂可根据需要, 生产出各种符合的组分油,而调合技术是利 用各种非标油及化工原料,经过精制后,再 调合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油,两种工艺是一致 的,只不过调合技术生产油品是不冒烟的炼 厂。
贵是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②TAME(甲基叔戊基醚)
TAME的RON和MON分别为112及99,饱和蒸气压为20.67kPa,
比MTBE低得多,抗爆效果比MTBE略好。TAME以甲醇和异戊烯 为原料,价格较低。此外,TAME目前尚未发现MTBE存在的类 似环保和安全问题,因此,市场应用潜力均较大。
g/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
DMC具有优良的提高辛烷值作用((R+M)/2=105)、无相分离、 低毒和快速生物降解性等性质,成为替代MTBE的最有潜力的汽油添
加剂之一。由于其冰点(2~4℃)较高,寒区冬天储存时应注意保暖。
另外DMC的热值较低(净热值为14.5MJ/KG),分子中氧含量高达 53%,因而在汽油中的加入量不能过高。 ②醋酸仲丁酯 醋酸仲丁酯为无色液体,有果子样的香气,不溶于水,可混溶于 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醋酸仲丁酯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有几个优 点:调合辛烷值高,能达到113~118;蒸气压及S含量低。但其明显的 果香味限制了它在汽油中的添加量。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定要收藏!)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定要收藏!)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定要收藏!)2016-06-25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 调和原料

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 调和原料

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一、概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用柴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保障柴油的质量和稳定性,车用柴油的调和工艺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及其调和原料。

二、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1.国家标准车用柴油的调和工艺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柴油的质量,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国家标准中通常会规定柴油的成分、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等指标,并对燃烧性能、环境友好性等进行详细要求。

2.企业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一些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也会制定自己的车用柴油调和工艺标准。

这些企业标准往往会更加严格,可能会对柴油的质量和性能有更高的要求,以确保柴油的质量达到更高水平。

三、车用柴油调和原料1.石脑油石脑油是一种石油副产品,主要用作柴油的调和原料。

它是一种重质烃类燃料,含有丰富的烃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2.重柴油重柴油是一种燃料油,也是常用的柴油调和原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含有较多的多环芳烃和硫化合物。

添加适量的重柴油可以提高柴油的润滑性和燃烧性能。

3.润滑油润滑油是柴油调和的重要原料之一。

通过添加润滑油,可以有效降低柴油的粘度和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4.添加剂为了提高柴油的质量和性能,常常会在调和过程中添加一定的改性剂和清净剂。

添加剂可以提高柴油的抗氧化能力、低温流动性和起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结论车用柴油的调和工艺标准及其调和原料直接关系到柴油的质量和性能,对于保障车辆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生产,严控原材料的质量,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环保的车用柴油产品。

五、车用柴油调和工艺的影响因素车用柴油的调和工艺受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原油的种类和质量、精制工艺、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国家 柴油机燃料调和生物柴油(bd100) 标准

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国家 柴油机燃料调和生物柴油(bd100) 标准

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和生物柴油
(bd100) 标准
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和生物柴油(BD100)标准是指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28-2014《柴油机燃料调和生物柴油(BD100)》的生物柴油。

根据该标准,生产的纯生物柴油(BD100)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生物柴油含量: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应不低于99.5%。

2. 密度:生物柴油的相对密度在15℃时应在0.860-0.900之间。

3. 闪点:生物柴油的闭杯闪点应不低于120℃。

4. 凝点:生物柴油的过滤点应不高于-5℃。

5. 硫含量:生物柴油的硫含量应不超过10 mg/kg。

6. 碳含量:生物柴油的碳含量应不低于90%。

7. 碳氢比:生物柴油的碳氢比应在2.9-3.2之间。

8. 凝固度:生物柴油的凝固度应不高于-10℃。

9. 酸值:生物柴油的酸值应不超过0.5 mg KOH/g。

10. 灰分含量:生物柴油的灰分含量应不超过0.01%。

11. 磷含量:生物柴油的磷含量应不超过4.0 mg/kg。

12. 铜腐蚀:生物柴油的铜腐蚀应不大于1a。

13. 氧含量:生物柴油的氧含量应不低于7.0%。

以上是生产的纯生物柴油(BD100)需要符合的国家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原料的质量,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确保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汽柴油调和技术概述
此外,汽柴油调和技术还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过程。

传统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如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添加适量的汽油可以改善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废气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汽柴油调和技术还可以提高燃料的经济性。

柴油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价格,相比汽油更经济。

通过混合使用汽油和柴油,可以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有多种。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油气回收系统收集汽油蒸发的烟气,将其混合到柴油中。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燃油系统中添加汽油。

这些方法都需要对混合比例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燃料的性能和经济性。

然而,汽柴油调和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混合汽柴油需要改变燃油系统的设计和构造,以适应混合燃料的使用。

其次,混合汽柴油可能引起燃料的腐蚀和腐败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汽柴油混合燃料的储存和供应链也需要重新配置,以确保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汽柴油调和技术是一种将汽油和柴油混合使用的技术,旨在提高燃料的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改善柴油的点火性能、燃烧过程和燃料利用率,汽柴油调和技术对环境保护和燃料成本控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解决相关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②从闪点数值可判断馏分组成的轻重。 ③可判断混油或变质。 技术难度点----闪点提高剂
2.1.2.3流动性
• 流动性 检测控制项目:粘度、凝点、冷滤点来表示。 粘度 是使用性能项目,它与柴油雾化性、燃烧性和润滑性均 有密切的关系。雾化好坏取决于粘度,粘度过大则雾滴大, 与空气混和不均匀,燃烧不完全形成积炭; 如果粘度过小,雾化虽好,但喷射角大,也不能与空 气混和完全,同时对喷油嘴等部件的润滑性能变差,增大 磨损。标准中要求0号轻柴油在20℃时的运动粘度在3.08.0mm2/s。 有节油剂就是用改变表面张力来实现的,节油率可以达 到10%.对汽油柴油都有效。
2.1.2.4安定性
• 安定性 • 柴油评定项目:氧化安定性、色度、10%蒸余物 残炭。 • 柴油安定性差,对柴油的储存和使用有很大影响, 容易氧化变质,颜色加深变黑,易在油罐和油箱 底部、油库管线及发动机燃料系统生成胶质和沉 渣。堵塞滤清器,影响供油,容易在燃烧室形成 大量积炭,加剧设备磨损。
色度

酸度
酸度表示石油产品中酸性物质的总和。通常,柴油用酸度来表示。酸度大 的柴油不但腐蚀机件,而且会增加喷油嘴和燃烧室的结焦和积垢。GB252中 规定柴油的酸度不大于7KOH/100ml。 油品脱酸剂


• • • •
直馏柴油均含有一定量的有机酸,调制柴油时,应除去有机酸,使 酸度达到7mg KOH/100ml 才能达到国标。脱酸一般有以下方法: 加氢精制 碱洗 脱酸剂 将脱酸剂与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即可
• • • • • • •
所以,要想效果好,要有以下方法: 不同厂家的油混合后效果好 掺入部分–10#柴油,再加剂效果好 掺入部分煤油再加剂效果好 掺入芳烃200#,加入量为3~10% 掺入浊点剂,提高降凝效果 加入抗蜡沉积剂,加剂柴油在储运过程中 普遍存在蜡沉积现象,导致冷滤点分布不 均而影响使用,加入抗蜡沉积剂与降凝剂 共用,可抑制加剂柴油蜡的沉积。
低硫柴油的问题
柴油润滑性改进剂
脂肪酸甲酯
• 从2000年开始,国外在车用柴油质量升级方面的工作主要 集中在两个方面:降低硫含量;不断增加生物柴油的允许 量。
柴油密度
柴油密度是油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 油品交接、储运过程的计量问题,同时也会对柴油的雾化 和排放性能生产一定程度的影响。 密度增大,油品的粘度也会增大,会影响柴油的雾化性 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混合气体,使燃烧劣化,从而降低 柴油的经济性;密度的升高也是柴油中存在大量芳烃的标 志,会导致柴油机工作粗暴。 柴油密度过低,会造成油品粘度下降,可能导致泄露问 题的发生;也会造成热值的下降,从而导致油耗增加。 柴油的密度应该有一合理的范围
2.3添加剂
• 添加剂的作用是作用是弥补调和油品性能不足及提高产品 品质。优秀添加剂的开发及使用对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利 益经济利益。例如:我们熟知的抗爆剂,降凝剂等等。 • 添加剂在柴油中关键冷滤点改进剂。
2.4、确定比例
• 根据柴油标准指标范围确定比例。最后确定出配方,计算 出成本。 • 指标是可控的。调整指标可以得到效益。例如非标油等。
• 2.2原料选择 • 选择原则: • 1)调满足和后油的标准。调和原料性质,价格和 可以采购的体积等。 • 2)一般情况,闪点是首要考虑因数,其次才是对 流动性的考虑,最后才是十六烷值。 • 可用于调制柴油的原料 • 重柴油,蜡油,焦化蜡油,200#以上的溶剂油,重芳 烃,C8、C9、C10、C11、C12、C13、C14、C15,航空 炼油。灯用煤油,常线油,减一线油,200#、230#、 270#芳烃溶剂油,3#矿物油,地炼柴油,裂解柴油, 焦化柴油等。 • 所有对原料的选择都是一个综合考虑。
• • • •
凝点、冷滤点 是评定柴油低温流动性两个主要指标。 柴油按凝点划分牌号的 。 冷滤点与柴油的使用性能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各 牌号柴油的实际使用温度范围就是按冷滤点来划 分的。一般情况下,冷滤点比凝点高2-6 ℃ 。
• • • • • •
柴油流动改进剂(降凝剂) 改进柴油低温流动性的途径有三种: 脱蜡 加入二次加工馏份的煤油(裂化煤油) 加入流动改进剂(即降凝剂) 脱蜡要增加设备,而且会降低柴油的产率,加二 次裂化馏分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一般化0#柴油中 加入10—20%煤油,即可降低柴油的凝点,将0# 变为–10#,如果二次裂化馏分加入过多,会影响 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和润滑性,向柴油中加入 流动改进剂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
是表示柴油颜色的指标,它的大小及变化也可 以反映出柴油安定性的好坏。轻柴油标准中规定 柴油色度不大于3.5。柴油的色度跟原油品质、炼 油工艺、精制程度都有关系。不同炼厂出品的柴 油颜色会有较大差异。
2.1.2.5腐蚀性
石油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所接 触的机械设备、金属材料、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引 起破坏的能力,称为腐蚀性。 油品中的腐蚀性组分主要有活性硫化物(元素 硫、硫化氢和硫醇)和有机酸性物质,还有少量 的无机酸和碱性物质。 柴油的:硫含量、酸度、铜片腐蚀。
• 配方(w) • 甲醇 小于80 • 水 大于20 • 燃烧促进剂 • 燃烧加速剂 • 催化剂 • 甲醇火焰光度改良剂 • 燃料甲醇变性剂 生产工艺:混合。
• 甲醇火焰光度改良剂 • 在光照条件如日光或光亮屋子里,甲醇燃烧 是火焰几乎看不见的浅蓝色。属不发光的火焰, 存在特殊安全隐患。添加量2-3%,适合于无水 燃料。 • 燃料甲醇变性剂 • 因甲醇具有毒性及无色,防止泄露后看不见 和挥发后对人的伤害,同时防止误食。
3.实用油品处理技术
• 3.1、闪点调和 使用情况是冬季当需要降低冷凝滤点时,用低密度成份来扩大油品低流程物 质成份。 优点:冷启动好,冷凝、冷滤好达到产品要求。 但闪点问题?
两种柴油混合时,有计算公式(误差小于2℃)
• 解决方法: • 1、油品调和 • 2、闪点提高剂
• 3.2醇基液体燃料(新技术介绍) • 石油不可持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类替代能源例如太 阳能、风能、地热能源和波浪能都相继开发,能源的替代 性的实用可行必须满足特定国家的需求。水和醇廉价合成 使得醇基液体燃料变得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 目前已知的醇基液体燃料可以添加少量水,目的是增加 重量降级成本,但,水的加入使其热值大大降级。无法增 加热值使其失去实际价值和市场潜力。 • 水作为一种清洁液体燃料主要材料具有无烟无毒、无味、 安全、清洁能够完全进入燃烧过程。简单及低成本的制造 满足消费者的利益。它可以取代柴油、重油、天然气、液 化气、用于工业油炉。 • 化学原理: •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其中氢是可燃物质,氧是高效助燃 剂。在化学催化剂的作用下,水是可以分解为氧和氢,并 且可以燃烧。
2.1.2.2蒸发性----馏程和闭口闪点
蒸发性 : 柴油的蒸发性评定项目:馏程和闭口闪点 2.1.2.2.1馏 程 定义: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 意义: • ①是判断柴油燃烧性好坏的指标。 • ②50%回收温度:该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 轻质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使柴油易于启动。标准中 规定50%回收温度不高于300℃。 ③90%和95%回收温度: • 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重质组分越少,可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和柴油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油耗, 减少机械磨损。 • 温度高,重组分多,蒸发慢,不完全燃烧的部分在高温下受热分解成积碳,污损发动机零件,排 气有黑烟,耗油。 • 柴油:90%回收温度不高于355℃ • 95%回收温度不高于365℃ • • 具体应用: 油品动力性,冷启动,都可以从技术指标上看出.
• 闪点
是预示出现火灾和爆炸危险程度的指标,是估计石油产品安全性的指标。 闭口:蒸发性较大的轻质油品,如柴油、煤油。 开闪:润滑油和重质石油产品。 • 柴油指标规定:闭口大于55℃. 测定意义 ①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指标,对油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意义重 大。闪点越低,油品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越大。
柴油调和技术
2014-3
柴油调和技术
• • • • • • • • • • • 概述 1.1、汽油、柴油调和 1.2、柴油调和 2、柴油调和过程 2.1、车用柴油标准 2.2、原料的选择 2.3、添加剂 2.4、确定比例 2.5、柴油调合方法 2.6、举例 3、实用问题
2.1车用柴油标准
2.1.2满足国三,四,五排放要求的柴油标准 GB 19147—2009《车用柴油》国家标准 变更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满足国家第Ⅲ阶段污染物排放法规要求,硫含量 降低至0.035%(质量分数),修改黏度、密度质量指标,增加多环芳烃、 生物柴油含量限值 2013年2月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 Ⅳ 规定的技术要求过渡期至2014年12月31日,自2015年1月1日起,表 1(Ⅲ)规定的技术要求废止 2013年6月 发布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Ⅴ)国家标准
• 铜片腐蚀 是检验油品中是否含有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的硫醇、 活性硫或游离硫及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水分等物质。 国家标准规定铜片腐蚀不大于1级。
2.1.2.6其它指标
润滑性
• 润滑性 • 柴油的润滑作用
柴油为燃油喷射系统提供润滑。特别是目前在供油系统高压化和高 强化的条件下,柴油的润滑性对于柴油供油系统的可靠工作十分重要。 柴油中的极性组分(N、O、多环芳烃及某些结构的含硫组分)可提供 润滑性能. 低硫柴油的生产工艺会造成柴油中极性组分的减少,降低柴油的 润滑性能命缩短,甚至损坏。 能够提高柴油的润滑性能,促进低硫柴油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2.1.2标准指标解读
• 指标解读---检测指标按性能分: • 燃烧性 • 蒸发性 • 流动性 • 安定性 • 腐蚀性等。
2.1.2.1、燃烧性---十六烷值
A关键说明 ◆代表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十六烷值越高表明柴油自燃性能越好,发火延迟期越短,发动机工作愈平稳。但当十 六烷值CN大于65时,由于着火时间太短,燃烧不完全形成碳烟,使排放增加. ◆十六烷值与低温流动性呈反比。十六烷值高,则低温流动性降 低,挥发性降低,影响雾化质量,使低温启动性能降低。不应追求过高的十六烷值,适 当的十六烷值才是最佳的。 B 国标规定 十六烷值≥49 (国三、四)51(国五同欧洲标准 EN-590-2004 ) 十六烷指数≥46 C 具体应用: 1)小炼厂的柴油十六烷值基本都没问题,大厂的和比重轻,合成柴油要注意。 2)十六烷值不足时用十六烷值改进剂。 添加1‰增加柴油5-8个十六烷值;提高柴油的自燃性、有效的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 特别适合低标号、合成、轻馏分柴油等 例如:提高十六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油中的芳烃除去,另一种方法是加十六烷值 改进剂,通常用的添加剂是烷基硝酸酯。如硝酸辛酯和硝酸戊酯,加入1~3‰,可调高 2~9个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