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垒贯穿(隧道效应)汇总
量子力学3.4666势垒贯穿
(7)
以上二式说明入射粒子一部分贯穿势垒到 x a 的III区域, 另一部分则被势垒反射回来。
D R 1
表明粒子数守恒
§2.8 势垒贯穿续5
(2)E<U0情形
V ( x)
1 2
2 k2 2 (E U0 )
令 其中
V0
是虚数
k 2 ik 3
1 2
I
II
III
4k12 k32 D 2 (k1 k32 ) 2 sh 2 ak3 4k12 k32
(9)
此结果表明,即使 E U 0,透射系数 D 一般不等于零。 隧道效应 (tunnel effect) 粒子能够穿透比它动 能更高的势垒的现象称为 隧道效应.它是粒子具有 波动性的生动表现。当然, 这种现象只在一定条件下 才比较显著。右图给出了 势垒穿透的波动图象。
代入
k1 k1 ik1a 1 C ik2 a { ( A A ') ( A A ')}e (1 )e 2 2k 2 2 k2
{ A(k1 k2 ) A '(k2 k1 )}eik2 a C (k1 k2 )eik1a
k2 k1 ik2 a ik1a C {A A ' }e e k1 k2
(k1 k2 ) 2 (k2 k1 ) 2 ) ik1a C { } Ae (k1 k2 ) 2 e ik2 a (k2 k1 ) 2 eik2 a
4k1k2 e ik1a C A 2 ik2 a 2 ik2 a (k1 k2 ) e (k2 k1 ) e
(k2 k1 ) (e e ) ik2 a ik1a C {1 } Ae e 2 ik2 a 2 ik2 a (k1 k2 ) e (k2 k1 ) e
S(五章3讲)势垒贯穿
令
k2 ik3
1 2
Ⅰ
Ⅱ
Ⅲ
2 其中 k3 2 (U 0 E )
是实数
在(6)和(7)式中,把 k2换为 ik3, 得:
透射系数:
T
2 4k12 k3 2 , 2 2 2 2 2 (k1 k3 ) sh k3a 4k1 k3
反射系数:
2 2 (k12 k3 ) sh2 k3a R 2 2 2 2 (k1 k3 ) sh2 k3a 4k12k3
宾尼
罗赫尔
鲁斯卡
例1:
U(x)
U0
I 0 II
作业1: 作业2: 作业3:已知核的势能曲线如图,计算α 粒子的透射系数
1.
2.电子通过单一势垒时,透射系数一般很小,但是 在通过双势垒时,却可以出现透射系数为100%的情况,
称为共振隧穿,试研究这种情况并给出共振隧穿发生的条件
附录1:了解纳米与分子电子学
ik1a
可得透射波振幅 C 与入射波振幅 A 间的关系
4k1k 2 e C A 2 ik2 a 2 ik2 a (k1 k 2 ) e (k1 k 2 ) e
(4)
以及反射波振幅A '与入射波振幅A间的关系
2i(k k ) sin ak2 A A 2 ik2 a (k1 k 2 ) e (k1 k 2 ) e
(x a )
由左向右的透射波
因Ⅲ区无由右向左传播 的平面波,故 C 0
定系数:
由 波 函 数 的 连 续 性 条 件
I Aeik1x A eik1x III C eik1x
( x 0) (x a )
(1) (2) (3)
隧穿效应
同理得反射系数:
2 2 2 J R | A |2 ( k1 k2 ) si n2 k2a R 2 2 2 2 2 2 JI | A| ( k1 k2 ) si n2 k2a 4k1 k2
由以上二式显然有 D+R=1,说明入射粒子一部分贯穿势 垒到 x > a 的III区,另一部分则被势垒反射回来。
A
2i (k 12 k 22 ) sin k 2 a (k1 k 2 ) e
2 ik2 a
(k1 k 2 ) e
2 ik2 a
A
于是透射系数为:
2 J D | C |2 4k12 k2 D 2 2 2 2 2 JI | A| ( k1 k2 ) sin2 k2a 4k12 k2
§9 势垒贯穿
(一)引言 (二)方程求解 (三)讨论
(四入射被势垒散射的 一维运动问题。典型势垒是方势垒, 其定义如下:
V0 V ( x) 0
0 xa x 0, xa
E
I 0 V(x) V0 II a III
现在的问题是已知粒子以 能量 E 沿 x 正向入射。
透射系数 则变为:
因为
k1 k3
即势垒既宽又高,于是 :e k3a e k3a , 则 sinh 2 ( k 3a )
(e
1 2
k 3a
2 k 3a e k3a ) 1 e 4
2
2 4k12 k3 4 D 2 k3 2 2 k 3a 2 2 1 2 k 3a 2 1 k1 (k1 k3 ) 4 e 4k12 k3 [ 4 4 k3 k1 ] e
ik2 Be ik2a ik2 Be ik2a ik1Ce ik1a
§3-6势垒贯穿、隧道效应Barrierpenetrationthet-解读
(15-39’)
a
De )
在(15-39')中消去C、D、G可得比值: B (k 2 2 ) sh 2a 2ika { } e A 2ikcha (k 2 2 ) sha
而反射系数 2
|B| 4k 2 2 1 R { 1 } | A |2 (k 2 2 ) 2 sh 2a
i ( kx wt )
*由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 x, t ) e
可得:
(15-3)
i E t i p x 2 2 2 p 2 x
(15-4)
*由(15-1)式,对于自由电子v(x)=0,有
E
p
2
2m
0
乘以即得
p2 2 2 (E ) i 0 或即 2 2m t 2m t
•§3-5 Schoedinger 方程 *Schroedinger方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roedinger equation)
*Schroedinger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最主要的一个方 程。但这一方程是Schroedinger “猜”出来的。
*当时de Brogile波的概念刚刚传到瑞士苏黎世,在 Debye的学生Schroedinger 做关于物质波的报告时, Debye评价说,“有了波就应有波的方程”,不久, Schroedinger 就给出了物质波的波动方程。 *“导出” Schroedinger方程的一种方法
势垒贯穿(Barrier penetration) 考察粒子穿越如图(15-6‘)原子的势垒. • 按照经典的观点,当粒子的能量E<V0时, 粒子穿过势垒的概率为零。而当E>V0时, 这一概率为1.
隧道效应及其应用
可以穿过势垒而到达势垒的另一侧,这种现象称为势垒贯穿
或隧道效应。隧道效应只在微观领域才有意义。
则
且
说明
上式表明,透射系数D随势垒的高度U0和宽度
a的增大呈指数性衰减.如:当U0-E=1MeV时,势垒
的宽度为a =10-5 nm时,透射系数D = 10-4;若
下面就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因为是定态问题方程分别为:
令:
根据边界条件:
在E>U0情况下入射粒子的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
将C , A , A'代入得
可见,:
D与R的和等于1,说明入射粒子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不会停留在势垒中。
(2)
隧道效应产生的原理:
光子隧道效应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将一个同时具有传输激光和接收信号功能的光纤微探针移近样品表面,微探针表面除了尖端部分以外均镀有金属层以防止光信号泄露,探针的尖端未镀金属层的裸露部分用于在微区发射激光和接收信号。当控制光纤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探针一方面发射激光在样品表面形成隐失场,另一方面又接收10-100纳米范围内的近场信号。探针接收到的近场信号经光纤传输到光学镜头或数字摄像头进行记录、处理,在逐点还原成图象等信号。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其它部分与STM或AFM很相似。
而量子力学认为,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
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势能和动能也不可能同时具
有确定的值,对于微观粒子来说总能量等于动能和势
能之和已不再有明确的意义。
2、隧道效应的应用前景
1、用途:
隧道二极管
半导体
隧道显微镜
光子隧道效应与近场光学显微镜
隧道二极管:
隧道二极管是一种具有负阻特性的半导体二极管。目前主要用掺杂浓度较高的锗或砷化镓制成。其电流和电压间的变化关系与一般半导体二极管不同。当某一个极上加正电压时,通过管的电流先将随电压的增加而很快变大,但在电压达到某一值后,忽而变小,小到一定值后又急剧变大;如果所加的电压与前相反,电流则随电压的增加而急剧变大。因为这种变化关系只能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加以说明,故称隧道二极管。可用于高频振荡、放大以及开关等电路元件,尤其可以用来提高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第2章 薛定谔方程1-3 势垒贯穿(2011)
J公式=? 先介绍几率的连续方程
一.几率的连续方程与几率流密度
已知电荷有连续方程:
j
0
t
其中,ρ电荷密度, j 电流密度
若从数学上能推出如下公式:
w
A
0
t
通过类比,A就可定义为几率流密度J,
这个方程也就是几率的连续方程下面推导这个公式 ,得
求一维自由运动微观粒子的波函数。
电子枪
晶体
衍
射
K
自由运动区
屏
A
U=0
自由粒子的定态薛定格方程为
2 2 U(r) E
2m
d 2
dx2
2m 2
E
0
二阶常系数常微分方程
d 2
dx2
2m 2
E
0
得
d 2
dx2
p2 2
0
令 2mE p2
两个特解:
1
i
e
p
x
2
e
i
p
x
所以,一维自由运动微观粒子的波函数有如下两个解:
几率波是描写微观体系的统计行为,而不是单个 粒子的单次过程.
结论
对微观粒子,讨论其运动轨道及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波函数所反映的只是微观粒运动的统计规律。
宏观物体:讨论它的位置在哪里 区别
微观粒子:研究它在那里出现的几率有多大
二.波函数归一化
➢ 相差一个常数的二个波函数是描述同一粒子行
为(或状态,或量子态)。
不满足自由粒子薛定谔方程。
4. 薛定谔方程是非相对论的方程。
➢ 多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三 方势垒的穿透 隧道效应
三方势垒的穿透隧道效应势垒散射再到无穷远处去。
●特点:◆波函数在无穷远处不为零;◆粒子的能量可以取任意值,组成连续谱。
◆求解散射问题,是由已知能量E来求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也就是求出一个动量和能量已知的粒子,在受到势场的作用后,被散射到各个方向去的概率。
● 一维问题一个粒子被散射后,或者穿透势垒,或者被势垒反射。
要求透射概率和反射概率。
能量为E 的粒子沿x 轴正方向射向方势垒:⎩⎨⎧><=)0(.0)0(,)(0a x x a x V x V 或≤≤ (5. 94)在经典力学中,只有能量E 大于V 0的粒子才能越过势垒运动到x > a 的区域;能量E 小于V 0的粒子运动到势垒左边缘x =0处就会被反射回去,不能穿过势垒。
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考虑到粒子的波动性,这个问题与波碰到一层厚度为a 的介质的问题相似,其结果是有一部分波透图5 - 7 一维方势垒过,一部分波被反射。
因此,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无论粒子能量E 是大于V 0还是小于V 0,都有一定的概率穿透势垒,也有一定的概率被反射。
这里我们只具体计算E < V 0的情况。
( 2 ) 势垒外部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及其解 在势垒外( x < 0或x > a ),定态薛定谔方程可表示为02d d 222=+ψψE m x. (5.95)它的两个线性无关解可取为 x k x i 1e ~)(ψ 和 x k x i 2e ~)(-ψ,其中k 由 /2E m k =确定。
假设粒子从左边入射,在x < 0区域: 入射波)e ~(i x k , 反射波)e ~(i x k -; 在x > 0区域: 透射波(x k i e ~)。
为了简便,将入射波的波幅取为1,入射粒子流密度为)e e e e (2i i i i i in xk x k x k x k xx m j --∂∂-∂∂= v mk == , (5.96)因此,可以取⎪⎩⎪⎨⎧>+=-)(e )e e )(i i i a x T R x xk k x k ψ (5.97)透射波和反射波都是德布罗意波。
隧道效应及其应用
8
1981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利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给出了晶体表面的三维图象。
钻石中的原子已被看到
利用光学中的受抑全反射理论,研制成功光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1989年提出成象技术。 它可用于不导电样品的观察。
9
Hale Waihona Puke 2a 2 m (U 0 E )
隧道效应是经典力学所无法解释的,因为按经典 力学计算结果,在势垒区,粒子的动能小于零,动 量是虚数。 隧道效应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由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微观粒子遵守“不确定关系”, 粒子的坐标x和动量P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自然作为坐 标函数的势能和作为动量函数的动能当然也不能同时具有确 定的值。因此,对微观粒子而言,“总能量等于势能和动能 6 之和”这一概念不再具有明确的意义。
2.隧道显微镜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由于电子的隧道效应,金属中的电子并不完全局限于 表面边界之内,电子密度并不在表面边界处突变为零, 而是在表面以外呈指数形式衰减,衰减长度越为1nm。 只要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 以及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 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 距离非常接近时,它们的表 面电子云就可能重叠。 若在样品与针尖之间 加一微小电压U,电子 就会穿过电极间的势 垒形成隧道电流。
2a 2 m (U 0 E )
| 3 (a) |2 | 2 (a) |2 T exp(2k1a) T 2 2 | 1 (0) | | 2 (0) | T exp(2k1 0)
e
2 k1a
e
5
结果表明:势垒高度U0越低、势垒宽a T e 度越小,则粒子穿过势垒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a或m为宏观大小时,T 0 ,粒子实际上将不 能穿过势垒。 隧道效应是一种微观效应。 U 0 E 5eV 时,势垒的宽度约50nm 以上时,贯穿 当 系数会小六个数量级以上。隧道效应在实际上已经 没有意义了。量子概念过渡到经典了。
物理-势垒和隧道效应
§3.5 势垒和隧道效应
势能函数:
0
U(x)
U0
能量为E 的粒子从左边入射:
x0 x0
U E<U0
U U0
1、定态薛定谔方程: E U0
I
II
I 区:
x0
2
2m
d2 dx 2
1(
x)
E
1(
x)
O
x
令
k12
2mE 2
d
2 1 (
dx 2
x)
透射? x
0
a
经典:电子不能进入E < U0的区域 。
量子:电子可透入势垒。
电子可逸出金属表面,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电子气。
§3.5 势垒和隧道效应
1、势能函数
Ⅰ区 U ( x ) = 0
x≤0
U0
Ⅱ区 U ( x ) = U0 Ⅲ区 U ( x ) = 0
0≤ x ≤ a x≥a
ⅠⅡⅢ E
2、定态薛定谔方程
➢ 198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STM研制成功。1994年,中 国科学院化学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室利用STM在单晶硅 表面上通过提走硅原子的方法,获得了(线宽2 nm)硅原子的 “毛泽东”。在石墨表面刻出线宽10 nm的“中国”字符。汉字 的大小只有几个纳米。
只要势垒区宽度x=a不是无限大, 粒子能量就有不确定量E
p2 E
2m
E 2 pp 2m
x=a 很小时, P 和E 很大: ΔE U0 E
§3.5 势垒和隧道效应
隧道 效应
经典 量子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势垒贯穿
偏压
电流预置值 扫描输出
STM 的发明引起了科技界的巨大轰动,被迅 速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表面物理、表面化学 和材料科学等科技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人 们用它测定了表面层原子的排列,测出了表面层 原子的高低起伏,对表面科学、纳米材料以及生 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打开了活体显 微研究的大门。由于 STM 这一伟大发明,两位 科学家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一维方势垒中的运动粒子
设运动粒子在势场中的势能函数: U (x)
U x 0 x 0 U x U0 x 0 直角单壁势垒
U0
I
II
d2 (x)
dx 2
o
x
在
I
区中:
2 2m
d 2 1 ( x)
dx 2
E1
d 2 1 ( x)
dx 2
k12 1
0
1 Ae ik1x Beik1x
U (x)
由波函数遵循的单值、连续条件,有
U0
1(0) 2 (0)
d1 d 2
dx x0 dx x0
AB D
A B ik2 D k1
B ik1 k2 A I ik1 k2
II
D 2ik1 A
o
ik1 k2
x
两区域中的波函数:—— 反映了粒子的波性
1(x)
A(eik1x
ik1 k2 ik1 k2
eik1x )
——入射波+反射波
2(x)
2ik1 ik1 k2
Ae k2x
——进入势垒的透射波
从经典理论的观点来看,粒子进入 II 区是不可能的!
二、势垒贯穿 隧道效应 由量子力学分析,即使 E U0 ,运动粒子也会
一维有限深方势阱和势垒贯穿汇编
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理解有限深方势阱
k2
2mE
2
V (x)
ka n n 1,2,3,
o
En
2 2
2ma 2
n2
n 1,2,3,
V (x) 0,
V (x) ,
ax
0 xa x 0, x a
E1
2 2
2ma2
1 2
2 2
ma2
,
微观能量尺度可以选取 2 2
ma2
微观动量尺度
ka = n
-a/2 a/2 x
对于参考书p47页说明
a)不在讨论为什么势能对称,波函数也对称了。 b) 公式29和30实质上是利用
c) 估计一下公式32的数值大小? d)纵轴取决于势阱高度,横轴取决于能量,此处
是势阱内部动能。我们让动能变化,看看什 么时候能冲破势阱束缚。
公式右面=
U0 22
U0
2 2
2
STM样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 在恒流工作模式下有时对表面某些沟 槽不能准确探测。任何一种技术都有 其局限性。
dx2
V0 2
(x)
E2 (x),
定态薛定谔方程 的解又如何呢?
0 xa
2 2m
d
23 (x)
dx2
E3
( x),
xa
令:
k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mE 2
k12
2m(V0 2
E)
三个区间的薛定谔方程化为:
V
V0
d
21(
dx2
x)
k
21
(
x)
0,
x0
I
d
量子穿墙术:隧道效应
量子穿墙术:隧道效应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所谓摩尔定律,声称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集成度平均大概18个月会翻倍,计算机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
然而,集成技术不可能真如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有人预测,摩尔定律10年内将走向终结。
预言摩尔定律将终结的论据主要有两点:高温和漏电。
当集成电路的精细程度下降到了原子级别,特别是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的时候,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穿透绝缘层,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硅金属的集成电路就将彻底终结。
隧道效应是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Gamow发现的。
图(18.2)发现隧道效应的乔治·伽莫夫乔治·伽莫夫(G.Gamow)1904-1968,是乌兰克出生的美籍著名核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
上世纪20年代的列宁格勒大学,有3个年轻的大学生:瘦骨嶙峋的高个子朗道、貌似奶油小生的迪莫斯·伊万宁科、和鼻梁上挂着一副近视眼镜的伽莫夫。
他们是酷爱理论物理的3个好朋友,同学们借大仲马著名小说的名字,开玩笑地称他们为物理界之‘三剑客’。
未曾辜负同学们的戏言,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朗道的名字最为中国物理界所熟知,他在液氦超流理论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1962年朗道54岁时,一场可怕的车祸终止了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生命。
所幸的是,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三个朋友中的迪莫斯·伊万宁科,一直是莫斯科国立大学颇负声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研究核物理和引力理论。
另一个伽莫夫,则是本文的主角,隧道效应的发现者。
列宁格勒大学的理论物理‘三剑客’和他们的同学们Gamow(上左1)、Ivanenko(上右2)、Landau(下右2)照片来自网络:/ivanenko1.html伽莫夫可算是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提出核势垒隧道效应,建立了beta衰变中的伽莫夫-泰勒选择定则。
MIS结构中的隧道过程
1 2
代入
x2 Pt exp 2 k(x )dx x1
设绝缘层禁带的矩形势垒宽dI,高为eΦt,即eΦt=eV-E
最终计算结果为
1 2 P exp - tt dI
其中
1 1 2m * 2 2 t ( 2 ) e 2
可近似计算等于1
考虑 n++ 情况,如图( f ) ~ ( j ),隧穿过程发生在 半导体导带和金属之间,势垒高度要小于p++衬底的 势垒高度。对于一给定的偏置,有较大的隧穿电流。 图( g )是金属侧负偏压,金属中的电子隧穿到半导 体的空态,随偏压增大隧穿电流迅速增加。 图( h )是金属一侧加小正偏压,产生从半导体到金 属的隧穿电流 图(i)若半导体界面态有电子填充,偏压增加时,界 面态能级位于半导体之上的将引起第二股电流。
从上式可以得知,为求jt,通常要把k(x)和E(x)联系起来,事实上就是知 道粒子在禁带运动中的E-K色散关系。如果例子在禁带边附近通过,可以 用众所周知的抛物线关系(E=(hk)2/2m*,若粒子在禁带深部通过,其 能量离带边较远,这个近似就不在成立。
如图,从硅的导带或者价带到金属的隧穿,离氧化硅的 带边均比较远,绝缘层能隙中k与E的关系可用弗朗茨 根据K.P微扰导出的关系:
设隧穿电子横向动能E⊥和横向波矢k⊥有
k2
2m * ( )E
两边取微分代入上式可得
* m e jt 2 33
PtdE dE
此处d E⊥积分限是0→E⊥,dE积分限是两 边的费米能级和偏置电压有关
加下来求解Pt,简单的将
* 2m k(x ) (eV E )
4
k k 2 ( 1 3) exp (2ak 3) 4 4 k3 k1
势垒贯穿知识点总结
势垒贯穿知识点总结一、力的作用在讨论势垒贯穿之前,首先要了解力的作用。
力是使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距离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上的接触而传递的,如摩擦力、压力等;而距离力是指力是通过空间中的距离而传递的,如引力、电磁力等。
二、势能和势垒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它是力的一种潜在形式。
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势垒是指物体之间由于受到势能的影响而存在的障碍,物体需要克服势垒才能改变其位置或形状。
势垒的存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三、势能转化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势能可以发生转化。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势能会发生转化,例如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化学势能转化为热能等。
这种转化过程需要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的总量在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势垒的存在会影响势能的转化过程,使物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克服势垒。
四、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涉及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过程。
在研究势垒贯穿时,动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物体受到势垒的限制时,需要克服势垒才能继续运动,这就涉及到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功和能量定理等动力学原理。
五、应用势垒贯穿的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势垒的概念来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势垒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材料的强度分析和设计,以及机械装置的运动控制和优化。
总结:势垒贯穿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势能和势垒、势能转化、动力学等。
对势垒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势垒贯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势垒贯穿
C
2
sin 2 k2 a 0 k2 a n
2
透射最大,100%
1 透射最小极值 sin k2 a 1 k2 a n 2 4E( E U 0 ) 最小极值 Tmin 2 4 E ( E U ) U 0 0 (与a无关)
2.8 势垒贯穿
作业1:
作业
设计程序,计算本节中你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问题。
例如:波函数、计算粒子在空间分布几率、反射几率、透 射几率等。画出相应的曲线、分析计算结果物理含义。 程序设计时注意小量问题,特别注意浮点溢出。 不同系统最大次方略有不同,有的是37次方,有的是45 次方。我们系机房Fortran系统上限是37次方。
U0
0
a
x
边界条件:函数及其导数在,x=0, x=a 连续。 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求解以上方程。
2.8 势垒贯穿
E >U0时
(1)当E >U0时
为了方便,令 k1、k2 都大于零实数
2mE 2 k1 2 2 m( E U 0 ) 2 k2 2 2mE 2 k1 2
d 2 l 2 k 1 l 0 2 dx d 2 m 2 k 2 m 0 2 dx d 2 r 2 k 1 r 0 2 dx
k1 A k1 A k2 B k2 B Beik2a Be ik2a Ceik1a
2 2 1
'm (a) 'r (a) Bk2 eik a Bk2e ik a Ck1eik a
四个方程线性,五个未知数 有一个常数归一化确定,本问题非束缚态,几率流密度
第23章3 势垒和隧道效应
k
2 12
(
x)
0
x0
2 (x) Ce x De x
指数增加和衰减
1 ( x) Aeikx Beikx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波动形式
考虑物理上的要求
当x 时 2(x) 应有限
所以 D = 0
于是
2 (x) Ce x
1
Ce
2m(U0 E ) x
4. 概率密度 ( x > 0 区 )
(k12 k22 ) sin2 (k2a) 4k12k22
T | A3 |2 / | A1 |2
T R 1
T
(k12
4k12k22 k22 ) sin2 (k2a) 4k12k22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讨论
(1) E > U0 , R≠0, 即使 粒子总能量大于势 垒高度,入射粒子 E 并非全部透射进入 III 区,仍有一定概率 被反射回 I 区。
U0
ⅠⅡ
0
Ⅲ
B3 = 0
a
(2) E < U0 , T≠0, 虽然粒子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入射粒子仍 可能穿过势垒进入 III 区 — 隧道效应
(3) 透射系数T 随势垒宽度a、粒子质量m 和能量差变化, 随着势垒的加宽、加高,透射系数减小。
*
第23章 薛定谔方程
粒子类型 粒子能量 势垒高度 势垒宽度 透射系数
入射
U0
x0
E
反射 透射?
d 2 1 ( x) dx2
k
2 12
(
x)
0
x0
Ⅰ区
ψ k12
2mE
2
1
0 Ⅱ区 x
ψ2
6-4-6隧道效应
宾尼
罗赫尔
鲁斯卡
两位扫描隧穿显微 镜的直接发明者和 1932年电子显微镜 的发明者鲁斯卡 分享了1986年度的 诺贝尔物理奖。
镶嵌了48个Fe原子的u表面的扫描隧穿显微镜照片
小结
隧道效应:粒子能穿透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的现象。 这是一种量子行为,是微观粒子特有的现象
量子物理:粒子有波动性,遵从不确定原理。
只要势垒区宽度x = a不是无限大, 粒子动量就有不确定量p,
Ek
p2 2m
Ek
2 p p
2m
x = a很小时 p和Ek很大,
动能不能完全确定,可能有能量比势垒大的概率出现
隧道效应的本质: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从放射性核中释放出来就是隧道效的结果.
电子的冷发射 半导体和超导体隧道器件 扫描隧穿显微镜也利用了隧道效应。
Ψ1
U0 Ψ2
E < U0
Ψ3
透射波
隧道效应
E
Ⅰ区
0Ⅱ区 a Ⅲ区
x
势垒宽度a,粒子的质量m,势垒高度与粒子的能量差 (U0 -E)都很小时,粒子的隧道效应概率大。
当势垒很宽,粒子质量很大或能量差很大时,粒子穿透 势垒的概率几乎为0,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结论趋于一致。
▲怎样理解E < U0的粒子通过势垒区? 经典物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是不可能的 动能出现负值
6-4-6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应用(二) 隧道效应(势垒贯穿)
势能函数:U(x) U0, 0,
0 xa x 0, x a
一维方形势垒
U E U0
ⅠⅡ Ⅲ
粒子从x <0 处以确定能量E定向入射势垒 O a
x
按照经典力学观点,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主要依据和思路:
* 要研究的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两象性,应该满足
德布罗意关系式
* 满足非相对论的能量关系式,对于一个能量为E,
质量为m,动量为P的粒子:
*若
是方程的解,则 也是它的解; 若波函数 与 是某粒子的可能态,则 也是该粒子的可能态。 因此,波函数应遵从线性方程。
* 自由粒子的外势场应为零。
2 2
p i (E ) 2 t 2m x 2m
2 2 2
为自由粒子的质量,因为势能为零,所以
所以得出一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i 2 t 2m x
2 2
同样推广到三维如下:
p p 一个动能为E和动量为 ,即波矢为 k 的自由粒子,在坐标表象的波函数:
k (r , t ) i p y k (r , t ); y
2 k (r , t ) px 2 k (r , t ) 2 x
2
k (r , t ) i p z k (r , t ); z
2 2 2
2 p k (r , t ) y 2 k (r , t ) 2 y
动能 算符
px 动量 i x 算符 i p
从上式推导可知若有如下对应关系: i E i k E k t t
i k p x k x i k p k
2 ˆ T 2m
可得出:
2
2 k (r , t ) 2 i k (r , t ) t 2m
i (r , t ) (r ) A exp( Et )
由这种形式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称之为定态。 其波函数为定态波函数。
对应的几率密度与时间无关。
(r , t ) (r , t ) (r ) (r )
处于定态下的粒子具有确定的能量E、粒子在空间的 概率密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而且力学量的测量值的 几率分布和平均值都不随时间变化。 定态薛定谔方程
1 ( x) Ae Re
ikx k1x
ikx
,
x0
2 ( x) Te , 0 xa ikx ( x ) Ce , xa 根据边界条件: 3 d1 ( x) d 2 ( x) 1 (0) 2 (0) | |
#
2 2 零点能的存在 E1 称为基态能量。 2 2m a
# 能量是量子化的。是由标准化条件而来。
能级间隔:
(2n 1) En En1 En 2m a2
2 2
当n , En / E 2 / n 0 能级分布可视为连续的。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能级、波函数和几率密度
V ( x) ,
x 0, x a
粒子在势阱内受力为零,势能为零。 V ( x) 在阱外势能为无穷大,在阱壁上受 极大的斥力。称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其定态薛定谔方程:
2 d 2 ( x) V ( x) ( x) E ( x) 2 2m dx
o
a
x
在阱外粒子势能为无穷大,满足:
结果说明粒子被束缚在势阱中,能量只能 取一系列分立值,即它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2 a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运动的粒子其波函数:
n ( x) 0, nx n ( x) A sin( ),
a
x 0, x a
n 1,2,3, 0 x a
n ( x) 为本征态;En为本征能量。 讨论: # 称 n为量子数;
Et p r k (r , t ) 0 exp( i )
显然,波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出:
k (r , t ) i E k (r , t ) t
波函数对空间求导可得出:
k (r , t ) i p x k (r , t ); x
所以,
B 0;
ka n
n 1,2,3,
n不能取零,否则无意义。
因为 k 2
2mE 2 ka n n 1,2,3,
结论:
2 En n 2 2ma
2 2
n 1,2,3,
nx ( x) A sin( ), n 1,2,3, a 由归一化条件 a 2 n x A A sin ( ) dx 1 0 a
自由粒子的 薛定谔方程 沿x方向运动的动能为E和动量为 的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 x, t ) i E ( x, t ) t
i p x
2
p i ( E ) 2 t 2m x 2m
2 2
p 2 2 x
df (t ) i Ef (t ) dt
E ln f (t ) t c i
2
i f (t ) A exp( Et )
把常数A归到空间部分, 薛定谔方程的特解为:
定态波函数
可见E具有能量的量纲 与自由粒子波函数类比 它代表粒子的能量。
i (r , t ) (r ) A exp( Et )
定态薛定谔方程 若作用在粒子上的势场 V (r )不显含时间 t 时, 在经典力学中这相应于粒子机械能守恒的情 况,薛定谔方程可用分离变量法求它的特解。
设 : (r , t ) (r ) f (t )
2
df (t ) 2 f (t ) (r ) V (r ) (r ) f (t ) i (r ) 2m dt 两边除以 (r ) f (t )可得:
2
xa
III
o
a
d 2 ( x) 2 k1 2 ( x) 0, 2 dx
2
x
0 xa
若考虑粒子是从 I 区入射,在 I 区中有入射波 反射波;粒子从I区经过II区穿过势垒到III 区, 在III区只有透射波。粒子在 x 0 处的几率要大 于在 x a 处出现的几率。
其解为:
2
2 k (r , t ) pz 2 k (r , t ) 2 z
2
p ( 2 2 2 ) k 2 k x y z
2
2 2 2 2 定义算符: 2 2 2 x y z 2 p 则得: 2 (r , t ) 2 k (r , t ) k
2 2 k (r , t ) E k (r , t ) 2m
ˆ ˆ ˆ 定义 i j k x y z
力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p2 E V (r ) 2m 如果粒子在势场 V (r )中运动,能量:
称V (r ) 为在坐标表象中的势能算符。
量子体系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来描述, 力学量用力学量算符来描述。 在一个确定的量子体系中测量某些力学量的值, 不一定有确定值。若其中某个力学量有确定的 测量值,则该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是该力学量 的本征态。
前面已经从经典自由 粒子的波函数得出了 它应满足的方程,从 中我们可得到些启示, 下面简单介绍量子力学算符和 经典力学中的力学量的对应关系:
2 2 [ V (r )] (r ) E (r ) 2m
下面将举例求解
18-9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以一维定态为例,求解已知势场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了解怎样确定定态的能量E,从而看出能量量子化是 薛定谔方程的自然结果。 已知粒子所处的势场为: V ( x) 0, 0 xa
0 xa
在经典力学中,若 E V0 ,粒子的动能 为正,,它只能在 I 区中运动。
I
O
II
a
III
x
2 d 21 ( x) E1 ( x), x0 2 2m dx 2 d 2 2 ( x) V0 2 ( x) E 2 ( x), 2 2m dx 2 d 2 3 ( x) E 3 ( x), 2 2m dx xa
提纲
18-8 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的 薛定谔方程 力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定态薛定谔方程 18-9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薛定谔方程 标准化条件及解的物理意义。
几点讨论 18-10 势垒贯穿(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作业:18-28、29、32
18-8 薛定谔方程 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 来描写;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1926年,薛定谔在德布罗意关系和态叠加原理 的基础上,提出了薛定谔方程做为量子力学的 又一个基本假设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本章将简单介绍量子体系的运动状态如何用 波函数来描述;力学量如何用力学量算符来 描述。
1 2 2 1 df (t ) (r ) V (r ) (r )] i [ (r ) 2m f (t ) dt
由于空间变量与时间变量相互独立,所以等式两边 必须等于同一个常数,设为E则有:
2 [ V (r )] (r ) E (r ) 2m
2 d 2 ( x) ( x) E ( x) 2 2m dx
方程的解必处处为零。
x 0, x a
( x) 0
x 0, x a
根据波函数的标准化条件,在边界上 所以,粒子被束缚在阱内运动。 在阱内粒子势能为零,满足:
(0) 0, (a) 0
其薛定谔方程:
2 k (r , t ) 2 i [ V (r )] k (r , t ) t 2m 2 定义哈密顿算符: ˆ 2 H [ V (r )] (也称能量算符) 2m
则薛定谔方程为:
k (r , t ) ˆ i H k (r , t ) t
d ( x) E ( x) 2 2m 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