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明确论点的提出方式。学习论证方法并运用。 2、品味文中朴素简洁、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
力。”诚然,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到一 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小到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都不能没有想象力的参与。事实上,就连阅读一 篇文章,欣赏一种文艺作品,没有想象的参与, 都无法尽情领略到它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在 阅读作品的时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著名的语 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告诉你。
拟人。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艺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样”指代人们用文字把歌谣记录并保留下来。
3、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 地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5-7段)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到文艺作品 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 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 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 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 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 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5、第6、7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 有什么关系?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一个是作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文字,创造形 象,传达所见所感;另一个是读者的鉴赏过程,透过文字, 领悟形象,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三、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
歌谣(yáo) 海啸(xiào) 驱遣(qiǎn) 萌生(ménɡ)
契合(qì) 旷远(kuàng) 苟安(ɡǒu) 拘泥(jū nì) 怅然(chànɡ) 宛如(wǎn) 桥堍(tù) 创伤(chuāng)
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刻板: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驱遣:驱逐;赶走。文中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 怅然: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
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6、7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6、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用? 7、第11-13自然段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 8、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9、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这一桥梁相互沟通。 这两段文字是对上文“桥梁”比喻的进一步诠释和阐述。 也是为下文的举例论证做了理论铺垫。
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 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作者与读者关系:作者(写文字)——所所—感想—读者(读文字)
6、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举例论证。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
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通过文字 接受美感。(在最后一段出现)
3、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一(1-4):阐述文字与文艺的关系,引出话题。
歌谣——文字——文字的集合(文艺) 二(5-13):论述欣赏文艺作品要要驱遣想象。
(一)(5-7)就文艺而言,先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读者应如何 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思想。
五、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2、“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3、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
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5-7段) 4、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
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忧惧:忧愁恐惧。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四、整体把握: 1、请快速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 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⑤我们欣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 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 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 中心观点。
论述了在赏析王维的诗句时应怎样驱使我们的想象力。 对比论证。首先从反面论述:如果从字面意义或从无用
对作者来说:文字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对读者来说: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二)(8-13)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 途径和方法。 (8-10)王维《出塞》:驱遣想象,感受旷远、荒凉、静寂的意境。 (11-13)高尔基《海燕》:感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的意境。
三(14):得出中心论点:要鉴赏文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我们的 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五、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 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 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 集合体。
2、“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
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 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有童话故事《稻草人》。1923年,发表 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看到语言文字的 魅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欣赏文艺作品, 他提出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回归作品 的意境中,并作下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