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这些诗句说了一些鸟儿在暴风雨 之前各自不同的情况,这有什么 意思呢?……当暴风雨将要到来 的时候,人忧惧着生产方面的损 失以及人事方面的阻障,不是更 要感到不安吗?为什么抛开了人 不说,却去说一些无关紧要的鸟 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就字面解释 死盯着文字 拘泥于文字
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 到这首诗的意思
任务四:迁移运用想象,尝试鉴赏作品
“驱遣我们的想象”鉴赏下面词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作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烟雨图——涨满的春水、跃起 的鳜鱼、迷蒙的细雨,已足够诗情画意,作者还要在画中加入 雪白的白鹭,火红的桃花,青绿的斗笠蓑衣,更不要提环绕他 的青翠欲滴的山水风光。这样的美景如何能使人不沉醉!自然 引出“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人无疑展示了一种从容脱俗的人 生态度,面对这样的人间画境,仿佛可以涤荡俗世烦恼,真正 获得心灵的喜悦和自由。
范例2:《海燕》节选
⑬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那意境是 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唯有迎上前去,才够得上“ 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读者也许是海鸥、潜水鸟、企鹅似 的人物,重现塑在观接念触到作者的意境,感到海燕的快乐,因而改取 海燕的态度,这是一种受用。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 ,现在接触到作者坚的定意选境择,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 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 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
✓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 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平易质朴,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
自己的,所以所做都是自己的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2. 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语言。 (难点) 3. 学习论证方法并运用。(重点)
叶圣陶(1894—1988),原名 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叶圣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 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 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含自己的研究,带有 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 “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 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
论证思路
关键词: 驱遣想象
鉴赏文艺
导思3.试梳理文章的论 证思路。
论证方法
导思2.作者主要运用的 论证方法是什么?试结 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品味语言
导思4.阅读全文,从文中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对 写作有借鉴意义的句子。 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 这些句子的理解。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 A )
A.空而宽阔
B.心境开阔
C.耽误;荒废
D.长久
新知积累·基础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
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 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 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艺是 文字的 集合体
读者与作 者的心情 相契合
诗句为例 散文诗为例
图画呈现眼前 接触作者意境
驱遣想象 接受美感的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驱散想象
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 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用字面解释想象中睁开眼睛
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画面,分析“直”“圆” 大像漠这孤样烟驱直遣,着长想河象落来日看圆,这等一形幅容图词画的就表显达现效在果眼,前这了样,就同感时受也到就诗接中触旷
走近大师第三期
教育大师叶圣陶
知识必备 大师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
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 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 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 说《倪焕之》。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年, 教学经验丰富,有《叶圣陶集》《叶圣陶语文
了作者的意境。
远、荒凉、静寂的意境。
单就字面解释也不能领会诗句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
领会在阴云密布、波涛汹涌的环境中海燕 的勇敢飞掠以及对未来暴雨过后一片清明 白蒙蒙的海面上,风在收集 天地的展望。 着阴云。在阴云和海的中间, 得驱意遣扬想扬象地的掠方过法了并海非燕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作品,要驱遣想象运用不 …… 同的方法进行鉴赏,从而领会作品的意境。
教育论集》等著作。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课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原载 1937年《新少年》第3卷,后收入《阅读与写作》 (开明书店1938年版)。原文共有四节,分别是 “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 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 生或一般的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课文是第二 节,主要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 鉴赏文学作品。
积累拓展
借鉴课文所讲的鉴赏方法,任选一首古诗,驱散想象作一番鉴赏。 将你的鉴赏过程和体验写成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6 驱遣我们的想象(共44张PPT)PPT学习课件

6 驱遣我们的想象(共44张PPT)PPT学习课件
词语解释
桥堍 契合 刻板 驱遣 怅然 忧惧 苟安 受用 拘泥
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驱逐;赶走。
投合,意气相投。 忧愁恐惧。
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受益 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 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固执,不知变通。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预习检查
成语积累
【不声不响】不说话,不出声。形容不发出声响。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关注作者所作的鉴赏范例,了解作者引导我们驱遣想象 欣赏作品的方法,形成能力。(难点)
3.学会欣赏文艺作品,懂得在欣赏时驱遣想象,感受作品 的艺术美,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 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 版家。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 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从事教 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 专著和书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何驱遣想象。
qiè( )而不舍
在想象中生出 这一段的主旨是论述宇宙中全体与个体的关系。
感悟一:想象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不会发达。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对翅膀来 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
感悟二:认真阅读,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举例论证
精读细研
2. 思考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 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文艺作品的 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 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本 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 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ppt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ppt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实用课件(P PT优秀 课件)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跳读课文 长文读短
(一)找出或概括出每段的核心内容。
1.这也就是文艺。(文艺的起源) 2.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文艺与文字的关系) 3.所谓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4.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文艺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 5.文字是 一道桥梁 。通过了 这一道桥 梁 ,读者 才和作者 会 面…… 6.就作者的方面说。想做到的是:驱遣想象,写下来的文字正 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7.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8-9.列举王维的诗句,说明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 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6 触了作者的意境。
4
粗读课文 掌握字词
标出小节数,速读课文(5分钟),关注字词
桥堍( tù ) 契( qì)合
记载( zǎi )
拘 泥 ( nì ) 桥 liáng( 梁 ) 海 xiào( 啸 )
kuàng( 旷 )远
qū( 驱 )遣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字词:关注音、形、义 关注语文作业本、课文注释、读读写写和自己感兴趣的
这是一篇探讨鉴赏方法的文章,阐发作者关于借助想象欣赏文学作品 的观点,文章在开始部分先做了理论的铺垫,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文艺产生 的历史,探讨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接下来以实例分析的 方式,着重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学作品。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字面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 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核心词:
自读课
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1
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它和联想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七上语文书P128《发挥联想和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

2. 文章的层次结构: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4):阐述文字与文艺的关系, 引出话题。 第二部分(5—13):先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 分析读者应如何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思想。然后以 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 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部分(14):得出中心论点:要鉴赏文 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 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 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 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 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例如梦 。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有意想象中 , 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初读感知
3.根据课文得知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
却在开篇大论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 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 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 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作者、读者以及 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这是表 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字的音形义
歌谣(yáo)
然(chàng)
桥堍(tù) 契合(qì ) 驱遣(qiǎn) 怅
海啸(xiào) 萌生(méng) 苟安
(gǒu) 拘泥(jū nì)
•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 契合:符合。 • 刻板:呆板没有变化。 •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 1. 什么是想象?
话题引入
归纳总结
1.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虽然作者在论说文艺作品的意境和想象力的问题,但是在阐

人教部编版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幻灯片27张)

人教部编版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幻灯片27张)

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
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 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 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 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
中心观点的前提。
2.阅读第8—10自然段, 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
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 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
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 而去体味。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 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
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
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比如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出努力的样子。”
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 见,先有所感。
作者在创造之前无所见,这个“见”
字,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 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 “见”字也
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
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
度。
“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
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 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
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
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
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 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
意境。”
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
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
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
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作者来说:文字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对读者来说: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二)(8-13)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 途径和方法。 (8-10)王维《出塞》:驱遣想象,感受旷远、荒凉、静寂的意境。 (11-13)高尔基《海燕》:感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的意境。
三(14):得出中心论点:要鉴赏文艺作品,就必须驱遣我们的 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6、7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6、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用? 7、第11-13自然段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 8、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9、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 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 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 集合体。
2、“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这一桥梁相互沟通。 这两段文字是对上文“桥梁”比喻的进一步诠释和阐述。 也是为下文的举例论证做了理论铺垫。
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 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作者与读者关系:作者(写文字)——所所—感想—读者(读文字)
6、第8、9两个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
论述了在赏析王维的诗句时应怎样驱使我们的想象力。 对比论证。首先从反面论述:如果从字面意义或从无用
五、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2、“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3、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
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5-7段) 4、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
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忧惧:忧愁恐惧。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四、整体把握: 1、请快速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 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⑤我们欣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 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 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 中心观点。
4、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 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 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5、第6、7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 有什么关系?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一个是作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文字,创造形 象,传达所见所感;另一个是读者的鉴赏过程,透过文字, 领悟形象,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
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 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有童话故事《稻草人》。1923年,发表 长 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看到语言文字的 魅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欣赏文艺作品, 他提出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回归作品 的意境中,并作下文章。
拟人。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艺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样”指代人们用文字把歌谣记录并保留下来。
3、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 地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5-7段)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到文艺作品 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 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 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 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欣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通过文字 接受美感。(在最后一段出现)
3、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一(1-4):阐述文字与文艺的关系,引出话题。
歌谣——文字——文字的集合(文艺) 二(5-13):论述欣赏文艺作品要要驱遣想象。
(一)(5-7)就文艺而言,先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分析:读者应如何 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思想。
议论文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明确论点的提出方式。学习论证方法并运用。 2、品味文中朴素简洁、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
力。”诚然,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到一 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小到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都不能没有想象力的参与。事实上,就连阅读一 篇文章,欣赏一种文艺作品,没有想象的参与, 都无法尽情领略到它的美感。那么,如何才能在 阅读作品的时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著名的语 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告诉你。
三、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
歌谣(yáo) 海啸(xiào) 驱遣(qiǎn) 萌生(ménɡ)
契合(qì) 旷远(kuàng) 苟安(ɡǒu) 拘泥(jū nì) 怅然(chànɡ) 宛如(wǎn) 桥堍(tù) 创伤(chuāng)
检查预习:2、词语释义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刻板:比喻处事不灵活,不能随机应变。 驱遣:驱逐;赶走。文中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 怅然: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