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警务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57e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1. 概述移动警务通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警务信息化应用系统。
该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方式,让警务人员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警务信息。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警务通应用的建设方案。
2. 目标移动警务通应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以下方面的目标:1.提供实时的警务信息查询与更新功能;2.提供移动执法的功能,包括现场勘查、证据采集等;3.实现移动办案功能,支持案件管理和协作办案;4.提供便捷的辅助功能,如警务人员定位、报警求助等。
3. 功能需求移动警务通应用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3.1 实时信息查询与更新•警务人员可以通过应用实时查询各类警务信息,如案件信息、人员信息等;•可以支持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类、筛选和排序等操作;•支持信息更新,包括案件进展、人员状态等。
3.2 移动执法功能•支持现场勘查功能,可以记录现场照片、视频等相关证据;•提供证据采集和登记功能,包括采集人员信息、车辆信息等;•支持违法行为执法,如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等。
3.3 移动办案功能•提供案件管理功能,包括案件登记、案件查询、案件进展等;•支持案件协作办案,可以通过应用与其他警务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可以创建任务和提醒,提高办案效率。
3.4 辅助功能•支持警务人员定位,可以实时查看警务人员的位置信息;•提供报警求助功能,可以快速报警并发送位置信息;•支持警力调度和资源管理,实现警务资源的合理调配。
4. 技术架构移动警务通应用的技术架构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存储三个层次:4.1 前端•前端采用移动端开发技术,如React Native、Flutter等;•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支持多种操作方式,如触摸、滑动等;•实现信息查询、更新和执法等功能。
4.2 后端•后端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水平扩展;•提供接口服务,实现移动应用与后台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和权限控制等功能。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范文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36ab3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e.png)
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警务工作也在逐步地向移动端转移。
移动警务通应用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大大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减轻警察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份移动警务通应用建设方案,旨在为各级公安机关提供参考,帮助其顺利地建设移动警务通应用。
一、背景目前,我国警务工作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办事效率低、公众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设移动警务通应用。
移动警务通应用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警务信息化应用。
通过该应用,警察们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案件、查询警情、调取视频、核查人员信息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该应用向公众发布信息、接受反馈、提供服务等。
移动警务通应用的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减轻警察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建设目标本方案的建设目标如下:•为公安机关提供一套稳定、安全、高效的移动警务通应用;•实现移动警务通与其他警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减轻警察工作负担;•加强警民互动,增强公众满意度。
三、建设内容1. 应用架构移动警务通应用架构主要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
服务器部分需要搭建高可用性、分布式的服务器集群,以保证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
客户端部分需要兼顾多种移动设备的适配,支持iOS 和 Android 两种主流操作系统,同时还需要保证应用的数据加密和安全性。
2. 功能设计根据警务工作的需求以及公众参与的需求,移动警务通应具备如下功能:•警情信息处理:警察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查看、处理警情;同时可以向公众发布警情信息;•人员信息核查:警察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查询人员信息、核查人员身份等;•视频回放和监控调取:警察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对监控视频进行回放和调取;•活动预警发布:警察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发布活动预警以及新闻资讯等信息;•意见反馈:公众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向警察提供反馈和建议;•服务指南:公众可以通过移动警务通应用查询警务相关服务、申请办理相关证件等。
智慧移动警务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移动警务建设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716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5.png)
智慧移动警务建设解决方案根据新一代公安移动警务建设要求,结合“1+10+N”大数据实战应用新体系建设规划,考虑我省现有移动警务建设情况,建设智能移动警务系统。
新一代移动警务系统包含基础设施、平台服务、数据服务、智能应用、安全保障体系、运维服务体系及标准规范建设,具体如下:1总体设计1.1系统框架设计结合“1+10+N”大数据实战应用新体系,智能移动警务系统架构设计如下:图2智能移动警务系统架构图本次建设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部分:智云基础设施层为整个移动警务系统提供基础硬件设施,包含已建设完成的智云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本次新建的智能移动警务基础设施。
智能移动警务应用支撑服务平台是智云智能服务层延伸,为移动警务提供平台支撑服务和应用支撑服务,实现应用组件的模块化和接口化,调取智云数据服务层数据接口,并利用数据类服务采集引擎为智云数据资源池提供移动警务输入源。
智能移动警务应用为智云智慧应用层延伸,主要包括通用移动应用、各警种、地市个性化应用及原应用迁移工作。
智能移动警务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安全接入体系、集中管控体系以及终端安全管理。
智能移动警务运维服务体系主要为应用管理、安全接入、集中管控和终端安全管理提供服务支撑。
智能移动警务标准规范体系是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
2基础设施层建设2.1联网服务子平台运营商专线链路建设建设电信运营商到省厅主联网服务子平台和市公安局备联网服务子平台专线链路、省厅联网服务子平台到市公安局联网服务子平台专线链路、视频专网到省厅联网服务子平台专线链路、PDT专网到省厅联网服务子平台专线链路、省厅联网服务子平台到部委联网服务子平台专线链路。
平台建设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接入,通过三家运营商为移动警务提供无线通信和安全保障工作。
针对公众个人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通道链路进行访问,不限制具体运营商。
针对辅警或民警,无线链路主要涉及运营商移动警务专用APN/ VPDN线路的建设,搭建移动通信专线,并接入到联网服务子平台,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运营商提供必要的网络安全隔离措施,建立公安虚拟专用网络(如虚拟拨号专用网络VPDN、访问节点网络APN等),减少公安信息被泄露、窃取和篡改的安全风险;在联网服务子平台,自建VPDN/APN链路接入AAA认证服务,由公安自己管理用户接入和地址分配,增加接入安全性。
移动警务系统实施方案
![移动警务系统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6a8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移动警务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移动警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警务管理模式,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移动警务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警务人员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为警务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支持。
本文将就移动警务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系统建设目标。
1. 提高警务效率,通过移动警务系统的建设,实现警务人员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警务指挥、调度和处置效率。
2. 加强警务监督,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对警务人员工作轨迹、行为的实时监督,提高警务行为规范化水平。
3. 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系统的建设,实现警务人员对社会民众的快速响应和服务,提升警务服务水平。
三、系统建设内容。
1. 移动终端设备,为警务人员配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传递和接收。
2. 警务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警务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警务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指挥,提高警务处置效率。
3. 警务信息平台,建设警务信息平台,实现对警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确保警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移动警务应用系统,开发移动警务应用系统,实现警务人员的移动办公、信息查询、警情处置等功能,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四、系统建设步骤。
1. 确定需求,充分调研和了解警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明确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功能要求。
2.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技术选型和建设方案,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 系统建设,按照需求和选型,进行系统的具体建设和开发,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系统测试,对建设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5. 系统上线,经过测试合格后,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五、系统建设保障。
1. 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保障,及时处理系统出现的问题和故障。
2. 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系统安全保障机制,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移动警务专用建设方案
![移动警务专用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f216d5aef8941ea66e0524.png)
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设计原则 (1)1.3 项目需求分析 (1)1.4 建设内容 (2)第2章总体设计 (3)2.1 技术选型 (3)2.2 总体框架 (3)2.3 开发平台及工具 (4)2.3.1 J2EE技术构架 (4)2.3.2 J2EE技术体系 (5)2.3.3 开发工具 (6)2.4 良好的技术线路 (6)2.4.1 J2EE 技术 (7)2.4.2中间件技术 (7)2.4.3应用集成技术 (7)2.4.4业务流程管理 (8)2.4.5 Web services (8)2.4.6 WebPart (8)2.5 系统其它设计 (10)2.5.1 系统性能设计 (10)2.5.2 系统的架构安全设计 (11)2.5.3 系统的稳定性设计 (11)2.6 技术特色 (11)第3章软件平台建设 (13)3.1 应用基础支撑平台 (13)3.1.1 总体要求 (13)3.1.2 支持SAAS (14)3.1.3 分级管理中心 (14)3.1.4 B/S所见即所得的应用开发、运行平台 (17)3.1.5 关键组件功能 (18)3.2 开放服务平台建设 (44)3.2.1 统一数据传输与交换服务 (44)3.2.2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45)3.2.3 统一应用接入及管理服务 (45)3.2.4 信息推送服务 (45)3.2.5 二代证阅读服务 (45)3.2.6 位置服务 (45)3.3 与现有系统对接建设 (45)3.3.1 数据抽取 (46)3.3.2 抽取全量、增量数据 (46)3.3.3 数据过滤 (46)3.3.4 数据关联 (47)3.3.5 数据传输 (48)3.3.6 数据映射、转换 (48)3.3.7 数据同步 (48)3.3.8 服务调度 (49)3.4 软件应用 (49)3.4.1 移动管理平台建设 (49)3.4.2 终端业务应用建设要求 (56)第4章基础硬件支撑建设 (72)4.1 支撑应用服务器 (72)4.2 移动应用服务器 (72)4.3 数据库服务器 (73)4.4 移动接入代理 (74)5.1 项目实施目的和意义 (75)5.2 项目实施阶段说明 (75)5.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76)5.4 项目经理 (76)5.4.1 任职资格和职责 (76)5.4.2 项目经理权利 (77)5.4.3 项目经理负责制 (78)5.4.4 项目经理动态聘任制 (78)5.5 项目组 (78)5.6 项目实施流程 (79)5.7 项目实施内容 (80)第6章项目商务 (81)6.1 项目可行性分析 (83)6.2 项目立项 (83)第7章项目策划 (84)7.1 项目目标和范围 (84)7.2 项目合同 (86)7.2.1 承包合同 (86)7.2.2 分包合同 (86)7.3 项目组织 (87)7.3.1 项目前期组织 (87)7.3.2 项目开发实施组织 (87)7.4 项目策略 (87)7.5 项目计划 (89)7.5.1 项目任务计划 (90)7.5.2 项目成本计划 (91)7.6 项目启动会议 (92)8.1 项目进度控制 (93)8.1.1 项目例会 (93)8.1.2 项目状态报告 (93)8.1.3 项目里程碑/阶段评估验收 (94)8.1.4 项目审计 (94)8.1.5 项目收款进度 (94)8.2 项目质量 (94)8.2.1 软件质量 (94)8.2.2 过程质量 (96)8.2.3 质量措施 (96)8.3 项目成本控制 (97)8.3.1 项目预算 (97)8.3.2 月度预算 (97)8.3.3 备用金管理 (97)8.4 公司项目风险控制 (97)8.5 变更管理 (98)第9章项目收尾 (101)9.1 项目收尾的前期准备 (102)9.2 部署 (102)9.2.1 计划部署 (102)9.2.2 部署 (102)9.2.3 部署总结 (103)9.2.4 系统试运行 (103)9.3 验收 (104)9.3.1 计划验收 (105)9.3.2 验收 (105)9.3.3 验收结束 (105)9.4 项目维护 (105)第10章质量保证计划 (106)10.1 概述 (106)10.1.1 严格遵循质量管理规范、标准 (106)10.1.2 科学的项目组织管理方法 (106)10.1.3 实用的项目开发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107)10.1.4 严密的安全管理、防范体系 (107)10.1.5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107)10.2 质量保证 (108)10.2.1 前言 (108)10.2.2 质量的定义 (109)10.2.3 对质量常见的误解 (110)10.2.4 质量能添加到产品中或在其中“测试” (110)10.2.5 产品质量 (111)10.2.6 流程质量 (113)10.2.7 评测质量 (113)10.2.8 评估质量 (115)10.3 本项目中对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应用 (117)10.3.1 前言 (117)10.3.2 需求阶段 (117)10.3.3 项目计划阶段 (118)10.3.4 设计阶段 (120)10.3.5 编码阶段 (121)10.3.6 测试阶段 (122)10.3.7 项目收尾 (123)10.4 本项目中的评审机制 (123)10.4.1 目的 (123)10.4.2 角色和职责 (124)10.4.3 评审时机 (124)10.4.4 评审的基本要求 (124)10.4.5 评审依据 (124)10.4.6 评审内容 (125)10.4.7 评审方式 (125)10.4.8 工作程序 (125)第11章项目综合服务 (128)11.1 项目风险 (128)11.2 项目沟通 (130)11.2.1 客户沟通 (131)11.2.2 公司沟通 (131)11.2.3 项目组内部沟通 (131)11.2.4 项目问题跟踪 (132)11.3 售后服务计划 (132)11.4 培训计划 (133)11.4.1 培训计划 (133)11.4.2 培训方式及内容 (134)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中得到稳步发展和进步,在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社会等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最新移动警务通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最新移动警务通系统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f3f0fc6294dd88d0d26b32.png)
实有 人口
重点 信息 警务 检查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采集标注 上图
人、地、物、事、组织重点信息自动采集 维护标注
对上图信息按照有效、过期、撤销三类进 行自动提示和统计
网格化智能移动警务系统
六、系 统 应 用 功 能
系统应用功能·移动警务终端功能
登录管理
一键式,操作简便 (基本手机功能的使用) 输入相应的警号、密码后,即可登录 登录后所看到的模块为当前账户权限所对应的功能模块。 可按照不同的警种本别设置相应的功能 终端可修改对应账户的密码
系统建设原则
建设原则
统一领导 集中建设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统一标准 简单应用
阶段建设 注重实用
网格化智能移动警务系统
三、系 统 特 点 优 势
系统特色与优势
1、打破专用警用设备的壁垒,采用警务终端+公安部专用加密卡作为前端移动警务终端,
简单、轻便、节能。丰富的扩展性,可外接多种设备。
警 务 终 端
系统特色与优势
4、移动警务终端采用内置图片扫描采集,自动识别号牌,无需手动输入。
系统特色与优势
5、人员、车辆信息查询:云搜索引擎快速检索、比对、完美对接公安八大信息资源库。
系统特色与优势
6、精准人像人脸比对功能。
系统特色与优势
7、按照交警、刑警、户籍警、治安警等不同警种区分不同的业务 应用,同一终端应用异构 8、GPS定位系统警情通报以及附近警力查询分析
系统应用功能·移动警务终端功能 多警种应用
治安警察 户籍警察 户籍警察 治安警察 交通警察 刑事警察 交通警察
治安警察
治安警察
刑事警察
巡警盘查 轨迹采集
社区实有 人口采集
移动警务PKI系统建设方案
![移动警务PKI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7725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4.png)
移动警务数字证书 (SM2证书)
公安信息网
移动安全接入 子平台
公安信息网 服务子平台
公安信息资源
VPN网关
B/S应用代理 服务器
RSA应用
建设步骤-过渡运行阶段
应用算法升级过程中
公安移动信息网
新RSA证书和SM2证 书同时使用,接入链 路支持双算法,RSA 应用使用新RSA证书 访问,SM2应用必须 使用SM2证书访问。
4
2
Ⅱ类系统:网络接入控制设备
3
Ⅲ类系统:VPN网关
Ⅲ类系统:B/S应用代理服务器
建设方案– 移动安全接入升级
接入模式调整-原模式
公安移动信息网
代理访问
多移动警务证书绑定 一张代理证书进行代 理访问
授权单一、审计困难
民警 辅警 无线传输链路 终端密码模块
联网服务 子平台
网络接入 控制设备
移动 警务数 字证书 移动 警务数 字证书
公安信息网 服务子平台
公安信息资源
VPN网关
B/S应用代理 服务器
SM2应用
目录
1
建设背景
2
建设目标
3
建设方案
4
建设步骤
5
总结
总结
基密 于码 国算 产法
实名 认证
实名 授权
与公安网PKI体系融合 二级根CA纳入同根,相互可信
新一代 移动警 务PKI 系统
实名 审计
签名 验签
加密 解密
谢谢
建设步骤-应用升级改造阶段
多为定制APP应用,可调 用证书算法调用接口完成 对SM2算法支持
改造中间件或认证网关模 式,实现对SM2算法支持
智慧警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警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54b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f.png)
效果评估方法
1 2
定量评估
通过平台使用率、报警响应时间等指标来评估平 台的效果。
定性评估
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平台的使 用体验和效果。
3
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对平台应用效果 进行综合评估。
预期效果与效益分析
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通过平台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警务 工作的效率。
提升警务管理水平
数据存储
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中,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和 恢复。
数据处理与分析
01
02
03
数据清洗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 去除无效、错误和重复的 数据。
数据挖掘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取 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例如 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
数据分析
对挖掘出的数据进行深入 分析,提供警务决策支持 ,例如犯罪热点分析、治 安形势预测等。
警务管理模块
人员管理
对警务人员进行管理,包 括人员信息、职务、警衔 等。
案件管理
对案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包括案件登记、调查、侦 破等。
装备管理
对警务装备进行管理,包 括装备类型、数量、使用 情况等。
监控与指挥模块
视频监控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包 括视频回放、画面调整等。
指挥调度
率。
03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安全风险高
由于涉及大量的警务信 息,如何保障数据的安 全性和隐私性成为该平 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挑战 。
展望未来发展
01
建设移动警务,推进科技强警——北京电信易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移动警务解决方案
![建设移动警务,推进科技强警——北京电信易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移动警务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afebbd15abe23492f4d18.png)
64DIGITCW2018.07方案支持虚拟化部署,以及应用的快速接入,丰富了应用场景,构建了应用生态。
被管控的五要素通过策略管理联系在一起,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同时,管控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挖掘,发现平台威胁,对平台管理人员进行提示。
2 移动警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电信易通移动警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为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提供集约化的平台业务支撑能力,是移动警务平台的重点建设内容。
平台着眼于为移动警务应用的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核心目标是便于开发者快速获取服务、便于使用者部署更新应用、便于管理者随时了解应用的部署及使用情况。
同时,要实现应用服务的权限管理,明确用户身份、访问授权、使用行为监测评估等。
移动警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由开发者社区服务、移动信息资源服务子系统、服务组件子系统、终端应用开发组件组成。
建设目标,电信易通安全管控平台设计思路分为三步:第一步,建立统一身份认证机制:建立与公安信息网相统一的PK I 体系,实现身份互认与实名管控机制;第二步,建立体系化防护机制:建立覆盖各业务域的用户、终端、网络、应用、数据等方面的体系化安全防护机制;第三步,建立集中安全管控机制:建立集中管控中心,实现移动警务全要素管理、全流程监控和动态安全防御。
安全管控平台架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管控架构图65数字通信世界2018.07(1)开发者社区服务:为移动警务应用开发者提供开发、检测、审核、发布、信息资源共享等管理,提供应用开发、检测、发布、下线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发者社区最终推出的应用,由应用商店进行发布和安装。
(2)移动信息资源服务子系统:移动信息资源服务子系统部署在联网服务区,提供可分离部署的能力。
⊙ 服务总线:用于统一提供接口服务,应用服务以代理的形式部署在二类网,并注册到总线,由总线统一向终端应用提供服务,由总线统一管理。
⊙ 信息采集:采集移动信息资源服务子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总线的运行情况,用于部署应用的各应用容器的运行情况,服务运行的响应情况等。
移动警务系统建设方案
![移动警务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163e710a6f524cdbf85df.png)
级等优良特性。
业务应用直接封装在移动终端(手机)中,无需人为安装配置,后台管理及指挥调度端只需配置浏览器,通过公安网络就可实现系统访问。
考虑到需求的多样性与系统的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如上的体系结构方案,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保持系统核心架构的稳定性,从而可以保证定制、研发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从最高层(最接近于系统使用者视觉)到最低层,系统层次的主要责任分工如下(每一层都只与其相邻各层之间通信并保持实现上的相互独立性)。
●客户端(表示层)即本平台与平台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交互时对数据内容的表现层.该层次根据用户的需要完全定制化.根据系统的约束,实现表示层数据的组织和包装,使用JAVA技术来实现移动终端用户使用界面。
●接口服务通过接口服务与其他系统对接,主要包括请求服务、API调用、数据库直连等用WebKit内核浏览器,拥有Pushmail,Google地图和搜索等众多网络应用,成为连接用户和互联网的重要纽带,手机和传统概念网络的结合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Android系统框架出发,设计和实现基于Linux内核的Android系统通讯模块功能比将被普遍应用。
移动应用平台的程序开发结构突破了传统的C/S应用系统,依托移动设备(手机)的平台操作系统的支撑(android等)实现最终用户的应用层逻辑,3.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3.3.6体系和结构分析3.3.6.1 网络平台体系结构描述:A、GPS网络平台:提供移动警务终端地址信息数据流转,连接方式为GPS定位服务终端与移动警务终端。
移动警务平台技术方案
![移动警务平台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2230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2.png)
1.项目背景随着公安信息化的深入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基于WEB浏览器通过公网访问公安信息网资源(移动警务B/S应用模式)成为可能。
但是,移动警务B/S应用模式在应用授权管理、终端安全管理和网络访问控制等方面面临更多新的安全威胁。
鉴于此,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组织有关单位对移动警务B/S应用安全接入模式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于2011年1月初下发了《移动警务B/S应用安全接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在《指导书》要求的信道加密、认证接入、网闸隔离和安全管理等防护措施基础上,增加了终端加固、访问控制和级联监控等安全措施,用于增强移动警务安全接入特别是B/S应用模式的安全防护。
目前,一方面由于湖南省公安各警种人员队伍的壮大,另一方面随着《规范》的发布,为了使湖南省公安厅移动警务系统能够满足公安部的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湖南省公安厅移动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一线民警移动办公的需求,需要接入一套安全隔离与交换系统(简称“网闸”)对现有移动警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方案设计网闸功能丰富,可根据具体网络情况适当开启需要的功能。
2.1.访问控制系统支持强大的访问控制策略,支持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协议等多种元素对允许通过网闸传输的数据进行过滤,判断是否符合组织安全策略。
2.2.地址绑定提供IP与MAC地址绑定功能,可对指定接口所连接的网络中的主机的IP 和MAC 地址进行绑定,防止内部用户盗用IP和内网地址资源分配的混乱,方便网络IP资源管理。
2.3.内容检查网闸提供多种内容安全过滤与内容访问控制功能,既能有效的防止外部恶意代码进入内网,也能控制内网用户对外部资源不良内容的访问及敏感信息的泄漏。
网闸的内容检查机制主要针对HTTP、FTP、邮件及文件交换等应用,包括URL过滤、关键字过滤、Cookie过滤、文件类型检查、病毒查杀及入侵检测等操作。
最新移动警务通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最新移动警务通系统项目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1fe8715fbfc77da369b1a2.png)
网格化智能移动警务系统 四、系 统 架 构 组 成
系统架构组成·架构
系统架构组成·组成
前端设备: 警员手持设备:移动警务终端 警车设备:车辆定位追踪器
网络传输: 移动警务专网(专用VPN网络) ——与因特网完全隔离
公安安全边界接入平台 公安信息网
中心: 专网数据采集平台 边界接入平台 网格化智能移动警务综合应用平台
5、人员、车辆信息查询:云搜索引擎快速检索、比对、完美对接公安八大信息资源库。
系统特色与优势
6、精准人像人脸比对功能。
系统特色与优势
7、按照交警、刑警、户籍警、治安警等不同警种区分不同的业务 应用,同一终端应用异构 8、GPS定位系统警情通报以及附近警力查询分析 9、网格化警务巡区式管理方式,提升警务处理效率 10、公安独有的治安态势分析、三高分析 11、110、120、119三台合一系统的完整处警接入 12、人员、车辆统一管理,从社会人员到警员全方位锁定
指挥中心
一线单位
检查考核记录
时间 记录
路线 记录
盘查 记录
系统应用模式·平台模式 基层地理信息防控应用系统
实有 人口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采集标注 上图
重点 信息
人、地、物、事、组织重点信息自动采集 维护标注
警务 检查
对上图信息按照有效、过期、撤销三类进 行自动提示和统计
网格化智能移动警务系统 六、系 统 应 用 功 能
中心地区三高 警情态势分析
重点地区 维稳态势分析
地理基础信息
网格警务信息
重点防控信息
网格警情等级
参考巡控路线
突出案件信息
突出维稳信息
分析有依据
工作有重点
落实有措施
互联网+智慧公安警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智慧公安警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2537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4.png)
开发移动应用,方便公安人员随时随地进行 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集成与测试
系统集成
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系统的整体性 能。
系统测试
对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化调整
根据测试结果,对平台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平台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
系统升级与优化
定期升级
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定期对平台系统进行升级和功 能优化。
性能优化
针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性能瓶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 高系统运行效率。
用户体验改进
收集用户反馈,持续改进平台界面和操作流程,提高用户 体验。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安全风险评估
定期对平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修 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07
平台运营与维护
数据更新与维护
01
数据实时更新
确保平台数据与公安系统数据保 持同步,实时更新,保证数据的 时效性和准确性。
02
数据质量监控
03
数据备份与恢复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 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校验,提 高数据质量。
定期对平台数据进行备份,并制 定应急预案,确保在数据丢失或 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数据质量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建立数据质量检测机制,对采 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校验 等操作。
数据存储需求
数据存储架构
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以 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 扩展性。
数据存储容量
根据公安警务工作的实际 需求,合理规划数据存储 容量,以满足长期数据保 存的需要。
数据备份与恢复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 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可用性。
智慧警务移动警务通实施方案
![智慧警务移动警务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661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png)
访问控制
采用RBAC或ABAC等访问控制技术,对用 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和可恢复性。
03 功能模块划分与实现
警务信息查询模块
人员信息查询
通过输入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等 信息,快速查询人员的基本信息 、违法犯罪记录、在逃人员信息 等。
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针对常见的故障,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以便快速响应和处理。
版本迭代计划和更新日志
迭代计划
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版本迭代计划,明确每个版本的开发目标、时间表和里 程碑。
更新日志
详细记录每个版本的更新内容、修复的问题、新增的功能等,以便用户了解版本的变化 和升级情况。
界面风格及布局规划
简洁明了的界面风格
采用清晰、简洁的界面设计,减少视觉干扰,突出核心功能。
合理的布局规划
根据功能需求和用户习惯,合理规划界面布局,提供直观的操作导 航。
统一的视觉元素
使用统一的图标、色彩和字体等视觉元素,保持界面整体风格的一 致性。
交互设计及操作便捷性考虑
自然的交互方式
采用符合用户习惯的交 互方式,如滑动、点击 、长按等,减少学习成 本。
全面、准确。
针对不同警种和岗位,设计个性 化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推广策略及渠道选择
01
制定多元化的推广策略,包括线上和线下宣传、研讨会、培训 班等。
02
利用社交媒体、警务网站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
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推广智慧警务移动警务通的应用。
03
应用前景预测和拓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警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智 慧警务移动警务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警务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建设目标 (1)1.3总体要求 (2)1.4建设标准和依据 (2)1.5技术要求 (2)1.6建设内容 (3)第二章系统设计 (4)2.1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4)2.1.1拓扑结构图 (4)2.1.2系统设计要点 (5)2.2系统流程 (7)2.3系统层次结构图 (9)第三章系统功能 (11)3.1移动警务安全管理平台 (12)3.1.1用户管理 (13)3.1.2业务注册与管理 (15)3.1.3终端管理 (15)3.1.4数据统计分析 (15)3.2统一客户端 (16)3.2.1开机首启动 (16)3.2.2启动抓拍 (16)3.2.3定位 (16)3.2.4权限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参数设置 (17)3.2.6一键拨号 (17)3.2.7联网实时监测 (19)3.2.8应用商城 (20)3.2.9设备管理 (22)第四章与现有系统对接方案 (23)4.1对接内容 (23)4.2.统一认证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系统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系统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应用系统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统一客户端启动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应用启动功能屏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所有应用注册至统一客户端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系统性能指标 . (24)第六章主要设备清单及配置 (25)6.1应用服务器 (25)6.2数据库服务器 (25)6.3配置列表 (25)6.4认证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参考配置 (26)6.5数据库服务器参考配置 (26)6.6缓存服务器参考配置 (26)第七章系统软件及预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统一客户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警务安全管理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系统概述1.1建设背景目前,我省省厅和各地市公安局已先后建成5个移动警务平台,并分别建设了各自移动警务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实现手机终端查询比对等应用。
按照公安部下发的移动警务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各地的移动警务业务应用系统(前置机)均部署在外网,只能满足本地接入用户应用需要,难以达到省厅党委提出的“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我省现有的移动警务平台安全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USB KEY或安全TF卡配合移动警务安全接入平台,实现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专用网络通道等多重手段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但对于移动警务终端设备1的使用管理仍然存在缺陷,根据公安部下发的《移动警务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移动警务终端设备必须专机专用,且不允许借给他人使用,但目前安全接入平台不具备对于移动警务终端的管理功能。
1.2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将各地移动警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专线进行区域互联,以实现各地业务应用系统资源共享。
同时开发全省统一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各地移动警务业务集中管理、终端接入安全管理、终端统一策略下发,全省移动警务应用统一接入客户端等安全管理功能。
1移动警务终端设备:本方案中所提到的所有移动警务终端设备均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方案下文不再另行通知1.3总体要求●安全性:严格依照《移动警务B/S应用安全接入规范》和《公安信息移动接入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要求进行移动警务应用系统及安全平台升级建设。
●可靠性:本系统的应用更关系到各地已建移动警务系统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必须能保证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行。
●实用性: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应尽量考虑一线民警户外工作的实际情况,客户端软件设计应尽可能简化用户操作,终端信息收集、安全策略下发通过后台进行,尽量不需要通过用户进行操作;安全平台软件设计应尽可能让民警在操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用户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经济型:在满足本方案各种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系统的各种投入,特别是安全设备应最大程度地与原有设备兼容配合使用。
●无缝接入:本平台设计中涉及的安全技术与产品均遵循无缝接入原则,系统设计上要求不改变已建的移动警务部署网络结构和系统配置。
1.4建设标准和依据●《移动警务B/S应用安全接入规范》●《公安信息公网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公安无线接入系统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公安信息移动接入及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管理暂行规定》●《移动警务安全管理规定》●《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安全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信息通信网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关于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集中管理系统升级有关工作的通知》1.5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全省各地市移动警务终端接入公安网的请求进行统一的入网请求控制管理和应用管理,通过统一客户端统一所有移动警务终端设备的入网请求,后台系统统一审核、管理全省统一应用、特色应用并自动推送至前端移动警务终端设备上。
该平台是以安全策略为驱动,以统一平台的方式将接入公安内网的移动警务设备进行统一监控、配置和管理,按照PDR安全模型的“保护-检测-响应”工作流程循环检测,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实现了对内网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
按照“保护-检测-响应”的工作流程逐步完善终端安全防护策略,确定系统安全、有效的一系列信息及相互逻辑关系,并进行相关知识库的管理。
本平台的使用,可以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极大地增强网络安全整体防范和预警能力,使信息系统更好地位社会服务。
1.6建设内容本项目为系统集成项目。
●软件:统一客户端(移动警务终端设备):统一客户端均安装在前端移动警务终端设备上,统一管理网络接入,按指定策略安装应用等。
移动警务安全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器):统一检测移动警务终端设备运行状况,制定应用策略、依据制定的策略下发应用等。
●硬件:省厅应用服务器(外网)省级应用服务器(内网)省级管理平台服务器省级缓存服务器省级数据库服务器第二章系统设计2.1系统拓扑结构设计2.1.1拓扑结构图移动警务安全管理平台的拓扑结构如下图2.1所示。
图2.1 拓扑结构图在公安外网,由各地市的VPN身份认证服务器和地市警务通前置服务器、省级应用服务器组成,负责警员身份认证、地级市特色应用下发、地级市特色请求外网处理等功能。
业务流程简介:1.各地市移动警务终端利用网络运营商的专用APN接入点接入VPN网络;2.统一客户端开机启动则自动连接省厅应用服务器认证终端设备,只有终端设备自带的TF卡证书编号、SIM卡IMSI编号、手机串号IMEI、警员身份通过应用服务器认证成功后才能正常登入移动警务终端设备的统一客户端。
3.通过身份认证后,关于各地级市的特色应用相关交互信息请求发送至各地市移动警务应用前置服务器,统一客户端的交互信息请求发送至省级应用服务器;4.请求信息通过各地移动警务平台的边界网关的代理后,到达各地市应用服务器,由地市应用服务器统一响应处理。
2.1.2系统设计要点1.身份认证机制移动警务终端接入平台时需遵循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终端在每次接入平台需要警员身份认证(包括警员编号、密码),警员身份认证通过后终端会自动跟后台系统匹配终端设备的TF卡证书编号、SIM卡IMSI编号、手机串号IMEI,只有三号匹配成功,即三号均为后台系统授权的终端设备才能正常启动登入界面。
2.PDR安全策略PDR即Protection(保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e(响应),是入侵检测的一种模型,具有体系完整,功能清晰的特点。
(1)保护●安全规则的制定:在安全策略规则的基础上再做细则;●系统安全的配置:针对现有的网络环境的系统配置,安装各种必要的补丁,提高安全策略级别;●安全措施的采用:安装防毒软件、防火墙(软/硬)。
(2)检测采取各式各样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意味着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就得到了100%的保障,网络状况是变化无常的,面临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
●异常临视:系统发生不正常情况。
如:服务停止,无法正常登陆,服务状态不稳定等;●模式发现:对已知攻击的模式进行发现。
(3)响应在发现了攻击企图或者攻击之后,需要系统及时地进行反应:●报告:无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多高,都需要管理员知道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记录:必须将所有的情况记录下来,包括入侵的各个细节以及系统的反映;●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阻止进一步的入侵;●恢复:清除入侵造成的影响,使系统正常运行。
响应所包含的报告与取证等非技术因素删除,实际上的响应就意味着进一步防护。
3. 事件数据库加密保护机制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管理平台采用PKI机制进一步确保系统安全性。
平台采用数字签名的加密技术PKI机制保护系统的主要执行文件、数据文件、配置文件、日志文件。
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的日志记录机制,记录系统启动与关闭情况和系统工作情况,实现对系统的配置文件、临时文件、工作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的加密处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2.2系统流程图2.2 系统流程移动终端启动统一客户端,统一客户端会通过三所提供的VPN拨号SDK (首次拨号需要APN设置),统一客户端会把该SDK集成进来,实现公安网统一客户端内部拨号;●拨号成功的话,统一客户端会弹出警员登入对话框,要求输入警员编号、密码;●如果统一客户端的VPN拨号不成功,则无法正常启动统一客户端;●如果警员输入正确的警员编号及密码,则统一客户端会根据警员编号自动到后台系统匹配当前终端设备的TF卡证书编号、SIM卡IMSI编号、手机串号IMEI(三码);●如果警员首次登入统一客户端,则系统在判断警员编号首次登入时,会自动记录下该警员的三码、保存在省级应用服务器上;●如果警员编号非首次登陆,系统在匹配完警员编号后会自动匹配终端设备三码信息,如果三码不匹配,则无法正常启动统一客户端;●如果三码匹配成功,则完成了统一客户端的认证过程,登入统一客户端系统界面;●省级应用服务器将根据制定的下发策略、对相应的请求终端设备依据警员权限配置相应的应用,如:外设管理、互联网禁用、WiFi禁用、警务统一应用、数据推送、定位、首启动抓拍、应用商城等;●各地级市的终端可以依据权限访问相应的特色应用;●特色应用通过各地级市TBSG接入各地级市的应用服务器,完成应用的数据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