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科尔曼理性行动理论
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联合行为模型
![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联合行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3d3e6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9.png)
理性行动理论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健康行为、消费者行为、组织行为等。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理性行动理论被用于解释消 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购 买动机和决策过程。
02
CATALOGUE
计划行为理论
理论概述
理性行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其意志决定的,而意志又受到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的 共同影响。
为。
02
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个体理性决策和主观规范共同决定的 ,其中个体理性决策基于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和价值判断,而主
观规范则受到社会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03
联合行为模型强调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认为个体 行为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理论框架
理性决策
个体基于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和价 值判断,进行理性决策,决定是 否采取某一行为。
理性行动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在行为产生中的 重要性,认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是影响行为意 向和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03
理性行动理论在研究个体行为、特别是态度与行为关系方 面具有重要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健康行为、 消费者行为、组织行为等。
理论框架
01
理性行动理论认为个体对行为 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决定了 个体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 又直接决定了行为。
02
个体对行为的态度是指个体对 执行某一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 价,它受到个体对行为结果的 信念和结果评价的影响。
03
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过程 中感知到的社会压力或规范, 它受到重要他人或团体的影响 。
理论应用
在健康行为领域,理性行动理论被用于解释和 预测各种健康行为,如戒烟、减肥、锻炼等。
在组织行为领域,理性行动理论被用于研究员工的工 作态度和行为,以及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方面。
理性行动论理计划行为理论和联合行为模型
![理性行动论理计划行为理论和联合行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b7391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1.png)
联合行为模型可以解释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行为,包括那些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行为,而计划行为理论则更适用于解释那些受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体的信念和态度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和评价来形成的,而行为结果 的期望和评价又受到个体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影响。
因此,理性行动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理性的、有意识的、 基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过程。
理论应用
1
理性行动理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市场营销、广告、消费者行为、组织行为等。
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信念和态度决定的,而个体的信念和态度又受到其行为意图 的影响。
理性行动理论强调了个体行为的理性决策过程,即个体在行为决策时会综合考虑收益和成本,权衡利弊 得失,从而做出最优的行为决策。
理论框架
理性行动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行为意图决定的,而行为意图又受到个体 信念和态度的影响。
2
该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广告策略,提高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和销售额。
3
此外,理性行动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个体在工作 场所中的行为决策,例如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 满意度、职业发展等。
02
CATALOGUE
计划行为理论
理论概述
理性行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理性决策的结果,强调个体的认知和意志力在行 为决策中的作用。
理性行动理论认为行为是由个体理性 决策的结果,而计划行为理论则认为 个体在行为决策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个体的行为控制认知和自 我效能等。
第4讲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第4讲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474d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f.png)
• 3) 法人行动的困境
•
囚徒困境—在现代法人结构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共
• 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则很有可能采取相互不合作的行动;
• 公共物品困境—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物品或消除公共灾
• 难作出贡献,他们宁愿坐享其成。(生产队—承包制)
理性行动理论的贡献
• 1. 理论贡献 • (1) 提供了一种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行动
• 2. 对法人组织的分析
• 1)自然人与法人
• 法人是通过自然人将其权利转让给一个共同的权威机 构而形成的,法人行动的目标是为这些自然人获取共同利 益,法人行动涉及由个人选择到社会选择的过程。所谓社 会选择是依据众多个人的利益和意愿作出集体决策。但法 人行动的实施不是由自然人各自行动,而是靠一套职位 (或等级)结构执行的,这与自然人的行动不同。
(1)基本行动的要素 • 1) 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 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 • 资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所有 • 资源,许多资源是由其他人控制着;同样,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 • 需要的某些资源。这样,最基本的行动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以此 • 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基本 • 行动是任何行动系统的基础,两人的社会交换也是一些社会理论(如 • 霍曼斯、布劳的“交换理论”)的基础。
• 释,既考虑到个人行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
• 往、在群体、组织、制度中的行动是受到后者制约的,并在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
• 动方案,因而避开了宿命论。
• 2) “理性人”的理论视角
• 与帕森斯的“社会人”、韦伯的“组织人”不同,理性行动理论把现代社会的人作 为具有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科尔曼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科尔曼](https://img.taocdn.com/s3/m/0615cea24b35eefdc9d3334e.png)
(一)方法论取向
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是以对主流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为基础的。
1.对整体方法论的批判
科尔曼认为,尽管社会科学的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但系统行动是间接地来源于众多的个人行动。他指出,对社会系统的解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方法论,一种是个体方法论,他主张采用后者。因为以往的整体方法论由于忽视系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个人行动层次而缺乏解释力,并因此受到各种微观社会学派的攻击。
类型:权威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共同的权威关系。即被支配者转让控制权的前提是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支配者行使权威能使被支配者获益。但支配者并不直接用自己的资源来换取控制权,而是通过承诺使被支配者预期到未来的利益而转让控制权。如工会、政党领导人等;(2)分离的权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支配者行使权威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被支配者服从权威是为了直接获得某些补偿。这种关系类似于市场交换关系,不同的是,被支配者付出的不是物品,而是对自己某些资源(时间、能力等)和行动的控制权。如企业领导人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等。
2.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
科尔曼认为,结构功能理论是在系统行动的层次上应用社会目的论或功能论进行解释,这容易导致循环论证和宿命论。而理性行动理论是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上的,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因,因而避开了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另一方面,以个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是既考虑到个人行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往、群体、组织和制度中的行动是受到后者制约的,并在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因而避开了宿命论和唯意志论两个极端。
社会最优状态:是指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它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相联系。在社会系统中,最优状态有许多种,因为有各种不同的行动系统,每一系统都有自己的最优状态;在有些系统中,还存在着多个最优点(类似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科尔曼指出,引入“社会均衡”和“社会最优状态”这两个概念,意识为了对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状态进行衡量和评价,而是为了像经济学那样构造规范性的社会学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5701da76eeaeaad1f330b1.png)
3.2.3理性选择理论对组织的研究
• 法人概念 • 个人与法人的关系 • 个人如何构成法人
3.3理性选择理论的评价
贡献 • 揭示了经济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方向。 • 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系统实行微观与宏观相 结合的社会行动理论。 • 提高了社会学分析社会问题的精确性和解 释能力。
2.理性选择理论的背景
• 20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 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3.理性选择理论内容介绍 3.1理论基础
• 经济学基础; • 社会学方法论基础; • 交换理论的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2理性选择理论内容
• 理性选择理论基本概念。 •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 从微观分析上升到宏观分析。
3.3理性选择理论的评价
不足 •个人的非理性因素难以确定。 •无法规避所谓的纯经济活动。 •法人行动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抽象,有 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 理性选择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国从泛政治化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中国社会基础的改变
3.2.1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
• • • • 行动系统 行动结构 行动权利 社会最优
行动权利
• 吸烟的例子
吸烟者 不吸烟者
吸烟者
1
2
不吸烟者
3
4
3.2.2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 人们的理性行动总是在一定规范指导下的行 动,因此,理性选择理论应当对社会规范 展开彻底的反思性、批判性研究。
3.2.2 理性选择理论的意义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提纲
• • • • 科尔曼简介 理性选择理论的背景 理性选择理论内容介绍 理性选择的现实意义
1.科尔曼其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405eba69dc5022aaea00c1.png)
入
理学理论 , 而个体主义、 微观主义 求经 济利 益 最大化 ,而 且顾 及权 利 、 地
科尔曼理性选择 理论还受到 了社会
社会学理论则不 断扩大 自己的理论视野 , 位 、声望 、信任和 评价等等 “ 非经济 因 学中霍曼 斯的交换理论 、政治哲学与社
这 试 哿 社会系统与社会结构纳入到自己的 素 , 些也是理性人 追求利益 最大化的 会哲学对 规范和法规的分 析以及纳什 的 理论范围之中。科尔曼的理 1 生选择理论成 目标 和 内 容 。 理 性 行 动 是 为 了 达 到 一 定 博弈理论 的影响 。这些理论 不仅注重经
微 观 面 向 与 宏观 面 向相 脱 离的 不足 。
基础有 三 : 一是经济学基 础 ; 二是方法论 论个人 主义是微观经济学 的基础 ,也是
基础 ; 三是交换理 论基 础。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方法论 。 方法论个体 主义是用 系统 的不 同组
关键 词 : 理性 选择 理论 ; 宏观微 观 分析 ;
济 社 会 学研 究 。
的有 目的的选择 。经济学关于 “ 理性人 ” 法论个人 主义可以为宏观 理论寻找微观
的假 设 ,主张人们 的一切经 济行动都 受 的基础 , 科尔 曼认为 , 社会关系的建 立实 西方社会学 自孔德以后 , 受二元论 哲 物质利益 的驱动 ,这一 假设 受到了社会 际 上是 两 个 理性 人 之 间 的一 切 经 济交
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理 1 生选 尽管经济 学中关于 “ 理性人 ” 的假 设有很 动的基础 层次上对社会行动和 宏观社会
合 .提 出 了社 会 理 论 研 究 与 发 展 的 新 方 者 行动将 社 会形 式与结 构概 念相 结合 。 社 会关 系的 内容和 形式 而不是 相反 , 这
第七讲_理性行动理论
![第七讲_理性行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ad4a02a6c30c2259019eb1.png)
(1)从理性的可靠性方面对现代性进行攻击,指出理 性并不像现代性的设计者和捍卫者想的那样正确和牢 靠。 德里达的工作:从所谓“后结构主义”立场来解构西方 理性主义思想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即认为 在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之外存在着某种本源性的东西 (存在、物质、理念、上帝、本我等),这种本源性 实在的存在和变化受到一些确定无疑的本质或规则 (逻各斯,logos)的支配,我们的一切经验、思想 和语言都只不过是对这些本源性实在及其背后的那种 逻各斯的表达或再现,准确的把握或再现这些本源性 实在,是我们哲学、科学和日常思维在内的全部思维 活动的中心任务。
1、现代性
现代性:主要指的是自17世纪根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基本原则 (自由、平等、理性、进步等)首先在西方产生和建构,然后 逐渐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模式。 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种,这种社会文化模式成型以来,利弊 俱现,对其好坏优劣、去留取舍,就成为西方思想家们关注和 思考的焦点问题。 主要的观点: (1)完全肯定与赞同的态度:现代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初阶段, 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 (2)现代性存在问题与弊端,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插曲, 人类只要继续依靠自己的 理性力量,就最终能消除导致这些问 题、弊端的因素,创造一个更理想的社会。(马克思、孔德、 迪尔凯姆) (3)现代性具有两面性,人类不可能消除现代性的负面后果 (4)完全批评的态度,不仅批评现代性,而且批评以理性为核心 的整个西方传统文明,主张彻底否定和摧毁这种以理性主义为 核心的西方传统文明,以及从中产生的现代性
哈贝马斯的反驳 哈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后现代主义者对传统理性的评价所做 的批评,但他认为我们并不能因此彻底否定和抛弃理性主 义和现代性。他认为现代性并没有失败,只是在其最初设 计中存在差错。现代性依然是一项有待于并值得我们继续 去完成的事业。因此,我们所做的不是彻底和否定现代性 的理想,而是应该去找出他的最初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设法消除这些问题,去修正、完善他,使他得以重建。 哈指出,西方近代哲学都是一种“意识哲学”或“主体哲 学”,其对理性的理解归于偏狭,只是简单的从个人主题 角度出发来理解“理性”,把理性理解为是个人主体所具 有的一种认知世界和控制世界以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 的能力。 与人类生活的多维度相适应,理性也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如“工具理性”、“沟通理性”。
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_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_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374f2c2af90242a895e53e.png)
・社会学研究・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①———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董 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0012)[作者简介]董 明(1966-),女,浙江上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摘 要]作为社会学理论逐渐走向综合趋势中的一个主要流派,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代表了这一趋向,而且还体现了与其它学科尤其是与经济学科相互融合的方向,科尔曼以此为基本思维范式所提出的有关理性人的基本理论预设和对社会资本所作的较全面的界定与分析,在较大程度上对社会学的传统问题“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进行了较有阐释力的剖析。
这一理论不仅已成为社会行为范式中理性主义向度的重要代表,而且,它对于当下中国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样不能低估。
[关键词]个人与社会;理性人;理性选择;社会资本;社会理论[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04)06-0091-0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元问题”。
个人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在现代社会,两者间的关系已成为浓缩和聚焦一切重大问题的符码。
人类社会在不同国度及不同历史时段展现出来的各异发展情状,引得无数的社会科学家对其行为主体———个人的行动特质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即帕森斯所说的“霍布斯式的问题”,由本性自利、贪欲无度、分散的原子式个人(individual),何以能够产生社会秩序(s ocial or2 der)———“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进而,维持社会秩序及其良性发展的机巧究竟何在?对此,不同门类的学科作出不同的回答。
其中,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隐含着社会行动者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预设。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贡献最早始于霍曼斯(G eorge・H omans),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
随后,布劳(Pe2 ter Blau)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1d2851de80d4d8d15a4fa5.png)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同,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
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
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
它是当今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
理性选择不仅用于分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为。
其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贡献。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
[编辑]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以后,受二元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单子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结构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立倾向越来越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纷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发试图综合社会学理论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鸿沟,努力实现社会学理论的统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因其过分专注于社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而忽视了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参考幻灯片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75633359551810a6f4248625.png)
• 一、科尔曼的理论和方法论倾向 • 1、个体主义方法论 • 2、理论倾向 •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目标 • 1、联接社会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 • 2、深入分析各种社会行动 • 三、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 1、基本行动的要素 • 2、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2
• 3、社会规范 • 4、社会资本 • 四、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1、影响行动的两个因素 • 2、分析框架 • 五、法人行动与现代社会结构 • 1、法人与法规的形成 • 2、对法人组织的分析
6
• (3)理论形式 • 借用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但是从社
会学的角度扩展了理性选择模型。 • 经济学认为,人是依据个人稳定的利益偏
好在各种行动中作出选择的(理性选择模 型),社会学则认为,人的行动是受社会 环境和社会结构制约的。
7
• 科尔曼的理论则力图把个人(行动)与社 会结构结合起来解释社会行动。他要研究 人的理性行动是如何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 在结构的限制中人们又是如何选择行动方 式的。
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 • 行动者的利益是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
的,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需要 和偏好。 • 资源的种类很多,如财富、物品、事件、 信息、技能、特长、感情等等。
15
• 行动者与资源之间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 • “行动者仅仅通过两种关系与资源(间接
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即控制资源和获利 于资源。行动者只有一个行动原则:最大 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 • 最基本的行动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以 此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 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 基本行动是系统行动的基础。
• 案例分析: • 科尔曼根据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式对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进 行了修正。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f1ef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e.png)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深入评述。
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行为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个体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随后,本文将对该理论的优势和贡献进行评述,包括其在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学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探讨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社会学研究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通过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评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该理论,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观点主要围绕着“理性行动者”的假设而展开。
他认为,社会系统中的个体行动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和目标进行权衡和选择。
这种理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还包括对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等因素的考虑。
科尔曼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受到其所处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和制度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会影响行动者的选择范围和决策过程。
因此,在分析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时,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背景。
科尔曼也提出了“社会最优”的概念,即理性行动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可以达到一种社会最优的状态。
他认为,这种社会最优状态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社会结构的合理安排和制度的有效设计。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和社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以及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实现社会最优的可能性。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下 篇(上)【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下 篇(上)【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d84ad73a58da0116d174951.png)
下 篇第一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
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
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
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
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573102cff00bed5b9f31ddb.png)
第一章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4.法人行动者/法人行动者(科尔曼)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
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
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
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
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试析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c576e2998fcc22bcd10dea.png)
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科尔曼认为 ,社会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行动系统。科尔曼说 理性选择理论兴起于 2 0世纪 8 年代,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 道 : 如果社会理论的 目 0 “ 标是解释 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活动, 理 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社会学借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逐 解个人行动便意味着寻找其 隐藏在行动 内部的各种动机 。所以,解 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最为核心 的观点是人以理 释社会组织活动时, 必须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行动。 ” 因 性的行动,以满足 自己的偏好 ,并使效用最大化。Ⅲ 此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以解释行动者的行动为起点的。 19 年,科尔曼出版 了其鸿篇 巨制 《 90 社会理论的基础》 社会 。《 1基本行动的要素。科尔曼认 为,行动 系统包括行动者 、资源 . 理论 的基础》将理性选择理论推 向~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当代社 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他对 “ 社会行动者 ”的定义借鉴 了经济学 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其在美 国社会学 的 “ 具有 目的性的理性人”的观点。每个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 理论界的地位。 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 ・ 默顿在序言中评价该书时说: 好,并且都试图控制能满足 自己利益的资源 。 资源 ” “ 是行动者采取 “ 半个世纪前帕森斯所著 《 自 社会行为的结构》问世以来 ,这本书 行动的条件和保证 ,资源 的类型有许多种 :私人物 品,事件和某些 是有关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本文拟对科尔曼的理性选 专长。这些 “ ” 资源 ”具有 “ 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 择理论进行简介,并略加评述。 交付等性质 ” 的特征 ,它们对行动系统都有重要影响。行动者的 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 “ 利益”是 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的,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 理性选择理论作为一部宏大的社会理论,其有着深刻而又复杂 社会 的需要以及偏好。行动者与资源之间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 。 的学术渊源与背景 ,在此笔者将简略介绍科尔曼理论的学术渊源及 “ 行动者仅仅通过两种关系与资源 ( 间接地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背景。 即控制资源和获利于资源,行动者只有一个行动原则:最大限度地 1经济学渊源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渊源中,古典经济学理 实现个人利益 。 . ” 论尤为家亚当 ・ 斯密提出的 “ 经济人 ”假设尤为重要 。斯密认 为, 2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 尔曼认为,社会内部结构是由各种不 . 科 人们总是在通过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 ,从而选择利益 的最大化 ,以 同的行动结构组成的,这是由于各种行动中都包含着不同的资源、 最小的代价实现 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通过 行动和行动背景。科尔曼强调要区分有 目的的社会行动与私人行动 “ 看不见的手 ” 即市场,来得以实现 的,市场交易实现 了个人 的最 之 间的不同。有 目的的社会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的关系:交换 , 优选择 ,也正是通过这只 “ 看不见的手”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得以 关系、市场 、分离的权威关系与权威系统、共 同的权威关系与权威 有机的结合。科尔曼正是以斯密的 “ 经济人 ”假设 为基础,提 出了 系统 、 信任关系与信任系统等。 其“ 理性人”假设。 科尔曼用交换关系解释行动者之 间的社会结构。科尔曼认为, 理性选择理论时还受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继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行动者并不能控制能满足 自己利益 的所有资源, 承并发扬了亚 当 ・ 斯密 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其对人的行为的假定包 许多资源是 由其他人控制着 ;同 ,行动者也控制着其他人所需要 样 括:个人是 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 的某些资源 。 这样,最基本的行动就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 ,行 ”… 略可供行动者选择;行动者在 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 动者希望通过交换 资源来为自己带来好处。满足个 人利益,这也是 结果 :行动者在主观上对不 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 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科尔曼认为,如果甲控制了乙的某些行动 ,那么 甲与乙之间的 2方法论基础。理性选择理论所采用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 在方法论领域 ,个人主义长期与整体主义相对立 。以功能主义为代 关系即为权威关系 。权威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共 同的权威关系和 表的西方的社会学理论 , 持整体主义的方法论,他们以宏观社会 分离的权威关系。前者是通过对被支配者承诺预期未来的利益从而 坚 为研究对象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问题的分析 。但是 2 0世纪 8 是被支配着转让出控制权,而后者则是支配者通过行使权威从而达 0 年代后 ,由于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来 了越来越多的不足 。许多学 到 自己的目的,被支配者权威则是为了直接获得某些补偿。 者开始致力于发展新的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就是其中之一。科 最简单的信任关系即两个行动者之间:委托人与受托人 ,他们 尔曼认为社会学的主要 目的就在于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整体主义 的行动 目的都是为 了追求个人利益 的满足 。委托人将 自己自愿委托 方法论忽视 了系统的内部层 次,特别是个人层次 ,因此缺乏在微观 给受托人使用,以便得到比不存在这种委托关系时更大的利益。对 社会方面的解释力:反观个体主义方法论,其使用系统的不同组成 受托人而言,由于他在接受这种新的关系时 已经获得了利益,即使 部分来解释系统行为。 科尔曼称之为 “ 系统行动的内部分析 ” ,研究 用委托人的资源, 以他将要面临的选择是: 所 违背诺言还是讲信用 。 者可以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 。 当简单关 系由两个行动者的微观互动发展到多个行动者的宏观 3 社会学渊源 。社会交换理论对于科尔曼 的理性选择理论影响 结构时就形成了复杂关系。复杂关系不再仅仅是涉及两个人的面对 . 也颇为深远 。乔治 ・ 霍曼斯在其 《 交换的社会行为》一书中运用社 面互动 的简单关系 , 是具有了~定的社会结构在其中。无论是权 而 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它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行为,从 威系统还是信任系统都是 由简单的权威关系或者信任关系发展起来 而构建 了 社会交换的形式,成 为最早涉足理性选择的社会学理论 。 的。这些复杂关系存在于人们 日 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之间的相 布劳在其著作中同样也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 了正式组织以外 的非 互联系就形成 了巨大 的社会 网络 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同时布劳的理论体系也是通过对古典经济学 3社会最优状态。科尔曼参照经济学的理论内结构引入了 “ . 社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3d1c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1.png)
理论简介
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 性的批判和重建,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同, 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 立场和思想源泉。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 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它是当今 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局限性
科尔曼的理论贡献是不能遮蔽的,它不仅对社会学的难题— —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作了理论尝试和经验分析, 也对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如法人行动等一些中观层的课题)给出了启示。此外,它对社会学开展与经济学的对话提 供了基础和空间,有利于社会学由边缘走向中心。但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未加限制地把目的理性扩展到经济行 为以外的社会行为上,扩及到宏观的社会系统研究上,必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贡献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社会学界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科尔曼往往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代名词。其 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尔曼揭示了经济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方向。正如他自己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所明示的那样,“本书充 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需求。只有特定的社会理论,而并非任何社 会理论均可满足上述需求。其原因在于创建社会组织不仅需要有关系统活动的知识,而且需要了解系统组成部分 的活动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此种社会理论需求方法论上的个体论。由于获得上述知识必须以理论与研究 的密切结合为基础,此种方法论上的个体论必须促进这一结合。创建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目的的行动,因此其理 论基础必然是理性行动理论或具有目的性的行动理论。”经济社会学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它应当不断吸 收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自己的学科体系。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a4885197c1cfad6185fa78a.png)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括自西方文明起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串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看法。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的理性模范,从启发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评和重修,不论是古典期间的智者,还是此刻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可,理性看法的核心地位都未曾摇动。
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款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互换理论、哈贝马斯的交流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派别的核心看法。
理性选择理论正是联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
它是此刻社会科学拥有宽泛影响力和较强解说力的思想工具,成为拥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在汲取了各学科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剖析。
理性选择不单用于剖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说更宽泛的社会行为。
其理论的难得之处在于不单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作了较为有效的解说,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窘境和方法论辩论做出了贡献。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行能尽如人意,不可以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
[ 编写]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此后,受二元论哲学思想方式的影响,向来存在着互相对峙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票据论与整体论、复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构造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峙。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峙偏向愈来愈惹起很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繁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合社会学理中主主与客主、微理与宏理之的沟,努力社会学理的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此中的代表。
但是, 20 世 50 年月此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理因其分注于社会构与功能之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展的和性而忽了社会事之的矛盾与不一致性遇到了多人的反和批评。
科尔曼-理性选择
![科尔曼-理性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658a6af284ac850ad0242a8.png)
从理论阵营上看,科尔 曼属于微观取向,但他 的《社会理论的基础》 一书,力图探究的是分 析宏观水平的现象如何 经由微观水平的行动而 涌现出来从最基本的人 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 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 的数学分析。内容详尽,
由浅入深,理论性强
一般观点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解释社会后果是如何从受制度和环境的种种可能的 制约的有目的的行动者的行动中涌现出来的。 1、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2、过程或程序是个人或集体行动者的选择与决定
2、环境向个人或集体行动者提供机会。举个例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合作 共同抗日,国民党的政策由剿共变成联共,这就为共产党发展自己的力量提供了绝佳的机 会。
3、环境对偏好、信念、意志和价值观都会自然发生约束和强化的影响。环境对人类行为的 约束可能改变人的偏好、信念和价值观。比如说抗日战争的爆发使蒋介石对共产党的偏好 信念价值观也许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二、理性行动者:用理性行动者及其行动来解释一切系统水 平的现象、关系、结构和组织。 包括有两关键意涵 1、目的性行动 2、最大限度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性行动 理性行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 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考虑对其有影响的 各种因素。 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 的行动原则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行动者是依 据这一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原因 1、便于理论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称述的原则相比,具有更 强的预测能力。 2、有利于保持理论的简洁。
Thank you !
一般观点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解释社会后果是如何从受制度和环境的种种可能的制约的有目的的行动 者的行动中涌现出来的。 1、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2、过程或程序是个人或集体行动者的选择与决定 以中国的革命为例,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民生活痛苦,政府腐败。为了推翻国民党的腐 朽统治,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于是就发生了选择与决定的问题。毛泽东看 到了中国农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于是决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获得革命的顺利。 环境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环境对人类行为不论是个人合伙集体行动者的行为都有很大的约束作用,环境将无穷的 抽象的可能的途径和方法,缩小成为数目不多的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还以中国革命为例, 当时的中国,反革命力量在城市中非常强大,先夺取城市来导致全国革命的成功经实践证 明是不可行的,这一客观的社会环境就约束和限制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在城市采取行动, 反而转向农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权威关系中的交换。指行动者把控制自身 行动的权利转让给另一行动者。如球员服 从教练。
• C.信任关系中的交换。指行动者单方转让 自己的资源或权利给另一行动者,如将自 己的资金委托给另一个人购买股票。
• (2)法人行动和规范性行动。前者如企业 的销售行动,后者如教徒们去教堂祈祷。 它们都涉及对许多人产生外部影响的集体 行动。
第十四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理性行动理论,又称为社会学的理性选 择理论。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 论”,不仅用于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 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主要代 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 (James S. Coleman,1927—1995), 他在1990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 为这一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 (2)理性行动
• 因此,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 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 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或计算) 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 理性行动不包括不具有目的性的情感行动 和不具有社会性的私人行动。
• (3)理论形式
• 借用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但是从社 会学的角度扩展了理性选择模型。
• 2、理论倾向
• (1)“理性人”假设
• 不同于帕森斯的“社会人”假设,认为 “社会人”假设把社会规范作为理论的出 发点,人只是被动地按照规范行动。
• “理性人”假设是指“对于行动者而言, 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 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 益”。
• 但这里的“效益”并不局限于狭窄的经济 含义,还可以是社会、文化、情感、政治 等方面的“效益”。因此,“理性人”不 同于“经济人”。
• 在借鉴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时,科尔曼 将社会学的权威、社会关系、组织、社会 规范等理论因素引入到理性选择模型中, 发展出一个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理性 行动理论)。
•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目标
• 1、提供一种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行动 理论,以此将社会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 论结合起来。
• 任何以个人行动为基础,阐述系统行动的 理论都由三个部分组成:
• 经济学认为,人是依据个人稳定的利益偏 好在各种行动中作出选择的(理性选择模 型),社会学则认为,人的行动是受社会 环境和社会结构制约的。
• 科尔曼的理论则力图把个人(行动)与社 会结构结合起来解释社会行动。他要研究 人的理性行动是如何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 在结构的限制中人们又是如何选择行动方 式的。
• 三、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 与其侧重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主旨相应, 科尔曼的概念在基本行动和系统行动两个 分析层次上展开。
• 基本行动是Leabharlann 两个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行动。 与这一层次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是:行动者、 资源、行动者的利益、简单社会关系(权 威关系、信任关系)。
• 系统行动包括三方或更多的行动者,与此 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是:复杂关系(权威结 构、信任结构)、社会规范和社会资本、 法人行动。
• 案例分析: • 科尔曼根据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式对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分析进 行了修正。
• 他认为韦伯的理论解释只停留在宏观水平 上(新教教义——资本主义体制),他重 新提出三个命题:
• (1)新教教义改变了某些个人的价值观念;
• (2)这些改变了价值观念的个人采取了一 定的经济行为;
• 一、科尔曼的理论和方法论倾向 • 1、个体主义方法论 • 2、理论倾向 •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目标 • 1、联接社会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 • 2、深入分析各种社会行动 • 三、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 1、基本行动的要素 • 2、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 3、社会规范 • 4、社会资本 • 四、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1、影响行动的两个因素 • 2、分析框架 • 五、法人行动与现代社会结构 • 1、法人与法规的形成 • 2、对法人组织的分析
• “行动者仅仅通过两种关系与资源(间接 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即控制资源和获利 于资源。行动者只有一个行动原则:最大 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
• 最基本的行动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以 此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 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 基本行动是系统行动的基础。
• (2)社会均衡、社会最优状态
• (3)这些个人的经济行为有助于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的形成。
• 2、深入、全面地分析各种形式的社会行动, 特别是法人行动。
• 区分了社会行动的类型:
• (1)交换行动:涉及行动者之间交换资源 或权利,这种交换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外部 影响。
• A.市场交换。这里的市场包括经济的、政治 的、社会的市场。
• 1、基本行动的要素
• (1)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 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且都试图 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
• 行动者的利益是由一定的需要和偏好构成 的,它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需要 和偏好。
• 资源的种类很多,如财富、物品、事件、 信息、技能、特长、感情等等。
• 行动者与资源之间是控制关系与利益关系。
• 一、科尔曼的理论和方法论倾向
• 1、个体主义方法论
• 针对整体主义方法论。整体方法论忽视了社会系 统的内部层次、特别是忽视了个人行动层次。科 尔曼主张的个体方法论是用社会系统的不同组成 部分(如个人、群体、组织、制度)的行为来解 释社会系统的行为。
• 这种个体方法论不仅仅依据个人动机和倾向来解 释社会现象,而是要考虑由个人到系统之间的多 个层次。到底选择哪个层次来进行分析,要根据 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
• (1)说明宏观微观的转变。这类命题由表 达社会特征的自变量和表达个人特征的因 变量组成。
• (2)说明微观水平的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 这类命题由表达个人特征的自变量和因变 量组成。
• (3)说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这类命题由 表达个人特征的自变量和表达社会特征的 因变量组成。
• 这样,理论体系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宏观水 平,而推理过程中却降到了个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