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水循环与洋流教案1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三、情感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
《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单位:焦作市第四中学姓名:黄二娟时间:2014.10《2.4 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焦作市第四中学的黄二娟,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4节的第1课时《水循环》。
整个说课共分五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设想、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资源。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重要规律,因此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②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②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重点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了一些与本节相关的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水循环知识的理性认识很少,因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有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2、学习能力本节教材语言专业性强,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因此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很强的新鲜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
三、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近,通过“读图、提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发散思考—练习巩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口、脑、手并用,形象、直观地获取知识。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
水循环与洋流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水循环与洋流教案目标:1. 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2. 探索水循环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动力驱动;3. 了解不同区域的洋流和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时长:3个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蒸发;2. 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3. 掌握一些重要的洋流和水循环术语和概念;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2. PowerPoint或其他可视化工具;3. 大白纸和彩色笔;4. 适当的参考资料和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 使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水域和陆地分布,并引导他们思考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以下问题:- 你听说过水循环和洋流吗?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 你认为水循环和洋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鼓励学生共享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学生已经了解或猜测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知识探索(30分钟)1. 准备一份简短的幻灯片或图表,介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解释蒸发、凝结、降水和蒸发的意义和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过程在不同地方和季节的不同。
2. 简要介绍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对气候的影响。
解释重要概念,如赤道洋流、海洋风系统和暖流/寒流。
3. 制作一份简单的图表,展示全球某些重要洋流和水循环的特点和分布。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探讨这些洋流和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第三步:团队合作探究(6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洋流和水循环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或其他感兴趣的地方。
2.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和自行搜集到的信息,分析所选地区的洋流和水循环对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他们可以记录关键信息和数据。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各自研究结果,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展示(如海报或口头报告)来展示他们的发现。
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水循环过程、环节·识记】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它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构成它的主要环节是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比较: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单应用】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促进水资源的更新;密切联
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各大圈层,并在它们之间产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断的塑造、改变地表形态。
【洋流及其分布规律·简单应用】读右图,把其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与“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对照起来阅读,会发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上可看出:世界洋流分布在南(高纬度地区为南极洲占据,实际上“8”只形成一半)、北半球上各呈一个与手写的阿拉伯数字“8”笔顺相符的洋流系统。
北半球“8”字的上半部为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下半部则为热带和副热带的大洋环流系统。
这样便容易记住: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在北半球形成一个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大洋西岸洋流从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
纬度,水温比沿途水温高,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
在中高纬度海区,则形成一个反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大洋西岸为寒流,大洋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的洋流分布模式,也可依据“8”字的笔顺推出。
理解并记住了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后,把上述模式图套用到各大洋相应纬度的海区,结合海陆分布情况,
联系洋流名称与分布地名的关系,
就能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名
称及其分布了。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应用】。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和洋流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时事热点,如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和洋流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和主要分布区域,以直观地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全貌。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料,绘制一幅详细的水循环和洋流过程图,并标注出关键环节和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循环现象,如雨水的形成、河流的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水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2.4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问题,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
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水循环的意义教具准备:教学版图、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水资源与水体类型1、水资源概念: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淡水,几乎全部来自陆地水。
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储水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水体类型按空间分布分:地表水: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潛水、承压地下水3、陆地水的来源: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少量地下水来自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大气降水固态降水二、水循环(一)定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汽输送植物蒸腾 降水(二)水循环主要环节及类型(如上图)A:海陆间大循环——由B:陆地循环(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水资源更新最主要依靠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循环(内陆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水循环的意义:1、2、3、4、三、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一)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二)潮汐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三)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二、洋流的形成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表示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概括世界洋流散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其实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区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看法,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表示图中,使学生综合掌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大海、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门路,主要包含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依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表示图的形式,经过主要环节的互相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并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差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一是保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向均衡,使淡水资源不停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使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由此对生态、天气、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停更新之中,但其实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停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固然将视线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所以,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天气、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赐予适合的关注。
运用地图,概括世界洋流散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灌水圈中的大海水。
大海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根源和热量根源。
对于大海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许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样形式的运动等。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3.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2.世界表层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推进新课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1.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师生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那么,在这种(播放视频: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地理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案(2019最新版)
地理ⅰ湘教版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案(2019最新版)[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________和物理③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④____________及⑤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⑥________、海洋和⑦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⑧____________,B⑨____________,C⑩____________,D⑪____________,E⑫____________,F⑬____________。
4.地理意义错误!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⑱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⑲________,是指大洋⑳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21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22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23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24__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25 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26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27________、○28______作用;寒流起到○29________、○30________作用。
汇报课《2.4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学设计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2.4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
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水资源”的初步知识,了解了水圈知识,对本课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这仅仅是感性认知,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因此,需要老师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习惯。
(2)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引导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绘图法;归纳总结法等。
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示意图展示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长江之歌”。
设疑:千百年来,为什么长江水会奔腾不息,源源不断,甚至在1998年还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它的水来源于哪里?学生回答:冰雪融水。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姜山中学吴华锋【设计思路】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这一单元的第四节课,也是继“岩石圈”“大气圈”之后的一节,既联系前面的圈层,同时又为学生学习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中知识的整体概括作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的前部分内容为“水循环”,以“水深火热”为案例;后部分为“洋流”,以“漂流鸭”为线索。
教学都以真实而有趣的情境为创设,不仅利于落实地理知识与地理规律,也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增强关心家乡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板书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过程】枯黄的农作物奉化水蜜桃【水深】2013年10月在浙江宁波,由“菲特”台风引发暴雨造成严重水灾。
高一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将一杯水倒至走廊外)问:假如你就是刚才老师手里的杯中水,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若干时间后,你将以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行进路线,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空间位置:海陆空运动形态:蒸发、水汽输送、径流、下渗、降落物理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教师总结)水循环的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一、水循环的概念(板书)(教师讲解)明确了水循环的定义,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看看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投影)了解水循环:展示水循环示意图(海陆间循环)(提问)思考: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划分,除了海陆间的循环外,水循环还有哪些类别?试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教师总结)二、水循环的分类和主要环节(板书)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能。
(提问)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体现了地球重力能的影响?(学生归纳)降雨、下渗、径流。
(阅读)阅读教材P59—60的正文内容,试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三、水循环的意义(板书)(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板书)(教师讲解)水循环既是物质流,也是能量流。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需要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如通过演示实验、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同时,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可能已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具体过程、意义以及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对水循环和洋流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能力层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水循环和洋流问题的关注度。他们能够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
6. 价值观培养: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尊重。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循环和洋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潮灾害,(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引入新课】台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这与台风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板书】一、水循环【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放投影图】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学生活动】1.读图P59页图2-40,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
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黄河输沙造陆”。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①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联系了地球的各圈层。
②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滋润土地,养育生命。
③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学生讨论】播放讨论案例: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
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
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
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①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②用数据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因此水资源可以永球表面各个区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区淡水资源奇缺,我们必须很好地珍惜。
(第二课时)【播放案例】设置悬念:案例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
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
(见图中A、B 两条不同的路线。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却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见图)你知道上述两个案例中所讲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导入新课】上述案例中所讲的两个故事发生的原因都与洋流有关。
【板书】二、洋流【教师讲解】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教师导学】请大家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产生大规模运动?促使其运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洋流可分为哪些类型?【播放动画】演示“风海流”的形成。
【教师点评】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力。
此外,相邻海区之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也会产生海水的运动。
在上述案例二中,德国的潜水艇就是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
由于德军关闭了潜艇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与袭击,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予英军很沉重的打击。
这一事例,在战争史上成为成功运用密度流的一个典范。
【播放动画】演示“密度流”的形成。
【教师总结】这种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称为密度流。
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存在,必然会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所以,依据洋流的成因,可把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类型。
按性质又可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
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
【板书】1.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教师导学】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现在,我们来回忆全球风带的分布情况,共同探讨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播放动画】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边放边让同学们回忆:全球共分布有六个风带,它们是赤道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请1—2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
其他同学自己在座位上完成。
(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
看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世界洋流模式简图是否正确?【板书】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播放动画】演示“世界洋流模式”【教师讲解】①由图可知,世界洋流分布可分为两大环流系统:一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其流动方向为反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
二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洋流流动方向为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