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不懂就要问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重点
1.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难点
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简介伟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2.教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课文。(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能够更好地理解孙中山先生宁可挨打也要提问的可贵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1)课件出示词语,借助资料,正确认读生字。
背诵照例圈出段落练习
糊里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
(2)游戏: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词语。
背.诵背.包圈.出羊圈.圈.猪
请同学们用音调手势来表示“背、圈”的声调。
课件出示:
背:A.bèi B.bēi
①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A)得滚瓜烂熟了。
②她背.(B)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在街上散步。
圈:A.quān B.juān C.juàn
③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A)圈波纹。
④猪吃完食后乖乖地走到猪圈.(C)里,懒洋洋地躺下了。
⑤晚上,牧羊人把羊赶到羊圈.(C)里圈(B)起来。
(3)玩“摘苹果”游戏。
苹果上面贴有生字,学生读对一个生字就会掉下来一个苹果。苹果树上的生字有“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2.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2.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借助资料完成相关问题。学生汇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课文主要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
(我认为孙中山先生做得对,对于不懂的问题就要敢于请教。)
(2)有新鲜感的词语:私塾、照例、戒尺、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出示私塾图片)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戒尺:旧时私塾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尺。(出示戒尺图片)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请学生用“鸦雀无声”写句子。)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咿咿呀呀:拟声词,形容某些物体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或小孩子说话、低哭的声音。(出示“咿咿呀呀”的音频)
(3)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新鲜句子: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①朗读句子,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古人读书咿咿呀呀的,就像唱歌一样。而且我还知道了古时候的人读书是很奇怪的,老师只是让学生跟着念,读熟了就去背诵,根本不讲解意思。
课件出示: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②正确朗读这句话,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让我看到古时候的人读书的样子很有趣,摇头晃脑。
课件出示: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③大声朗读句子,并说说感悟。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新鲜,让我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落实易错字、多音字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汇报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的新鲜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课件出示: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2.孙中山是怎样问的?找找重点的词语。
课件出示: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①“壮着胆子”问是怎样地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②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心里忐忑不安,非常紧张、害怕,怕老师训斥。)
③小结: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3.当孙中山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生和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说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课件出示: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①“摇头晃脑高声念书”是怎样念的?请同学们做动作读读。
②“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一下这个场景?教室里安静极了,连根针掉到地下都能听见。
课件出示: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①学习“戒尺”。观察文中第2幅插图,戒尺在哪里?你猜猜戒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打手掌的。
的确,戒尺就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的木板,看着先生拿着这把戒尺,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被吓呆了吗?
生:因为孙中山要挨打了。
②“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聪慧过人,也说明孙中山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并进一步思考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的。
4.既然孙中山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
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