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完美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完美版.ppt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完美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9538cc581b6bd97e19ea40.png)
培根(1561—1626),毕 业于剑桥大学, 英国哲学家、 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 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 风 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 精辟,启人深思。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 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 反对经典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 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 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 读书是有好处的。
15 ﹡短文两篇
腹有诗书气 自华
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
谈读书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 ——【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 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 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 电脑书,也不
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 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 读书,都能出人头 地,成为高层次的 人才!
不求甚解——马南邨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 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5、理清本文的论证 第一部分思(1路),:表概立括场内。摆容出。了要批驳的靶子,
提出自己的立场。
第二部分(2-8):作具体分析。
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分析了陶渊明的读 书态度,具体解释含义。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完美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b1b41d4693daef5ff73d0c.png)
精选ppt课件
10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 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 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 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淡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并用光所内为界,也是你。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当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送 你的白色沙漏,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礼物,如果能给你爱和感动,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过很多的朋友,没有谁像你一样的温柔,每当你牵起我的手,我就忘掉什么是忧愁。很 多故事不就是因为没有结局才有了继续等下去的理由。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你想忘记,就真的能忘记?也许有那么一个时侯,你忽然会觉得很绝望,觉得全世界 都背弃了你,活着就是承担屈辱和痛苦。这个时候你要对自己说,没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风平浪静的人生是中年以后的追求。当你尚在年少,你受的苦, 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质精品课件
![1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质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78e431fad6195f312ba6b9.png)
《短文两篇》
《 不 求 甚 解 》 《 谈 读 书 》
—— 马 南
邨
—— 培 根
弗朗西斯 · 培根,英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 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 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 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 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 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 人生》等。
4.“读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人的才智
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 什么表达作用?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典型事例。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
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 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 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谈读书》
《不求甚解》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 何而来呢?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 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 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 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 深入人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 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 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 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 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在人 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 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首。
析读法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对词,句子,修辞情感基调,意境 等进行品析。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 上课经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短文两篇谈读书
![短文两篇谈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4aab1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6.png)
短文两篇谈读书《谈读书》篇一读书,这事儿啊,可真是个又爱又恨的活儿。
有时候觉得读书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看不到尽头,还累得慌。
但有时候呢,又感觉读书就像是打开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能带我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就说我小时候吧,那时候对读书完全没概念,只觉得那些印着字的纸就像是一个个小怪兽,看着就头疼。
每次妈妈让我读书,我就像个小泥鳅一样,想方设法地溜掉。
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我眼里那就是大人用来骗小孩的话。
可是后来啊,我偶然读到了一本漫画书,那里面的故事可有趣了,把我笑得前仰后合。
我突然就觉得,读书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嘛。
这就好比你本来以为所有的食物都像苦瓜一样难吃,结果突然吃到了一块甜甜的西瓜,那感觉,爽翻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慢慢尝试读一些带字的书,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了。
我觉得读书就像是交朋友。
有些书就像那种特别热情的朋友,一见面就把自己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你,让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而有些书呢,就像那种比较含蓄的朋友,你得慢慢去了解它,才能发现它的好。
比如说《小王子》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这讲的都是些什么呀,一个小男孩在各个星球上走来走去的。
可是读着读着,我就被它里面那些关于爱和友谊的描写给打动了。
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我心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但是读书也有让人烦恼的地方。
有时候读一本很深奥的书,就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完全找不到方向。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像一群小蚂蚁在我眼前爬来爬去,让我头晕目眩。
这时候我就会想,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有文化?也许两者都有吧。
不过我觉得,如果读书读得这么痛苦,那是不是有点违背读书的初衷了呢?不过呢,不管读书有多少烦恼,我还是觉得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毕竟,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
这就像我们虽然没有翅膀,却能通过书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就像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5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1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96a7d4650e52ea541898a5.png)
虚心 读活
怎样才能达到“活”
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呢?书 必 须 反 复
结
阅读,每读一次
论
都会觉得开卷有
益。
多读 勤读
自己的主张
书必须反复阅读, 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 卷有益。
虚心,读活,多读,勤读。
树靶子
射靶子
自己的主张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书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析读法
•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 阅读过程中,对词,句 子,修辞情感基调,意 境等进行品析。这种读 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常 教。带有研究性质。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1、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鲁迅说:书在手头, 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 翻一下,或看序目,或 读几页内容,不费力, 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 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本文的主要内容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 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 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 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从态度上说明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从方法上说明
3、引陆家山的话
进一步证明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
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 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射靶子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秀课件(39页)_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优秀课件(39页)_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358ef2b8f67c1cfad6b8fc.png)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滞碍: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 谈了些什么内容?
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 放过,不必太滞。” 拓展迁移:
1、你爱读书吗?能谈谈你读书的方法吗?
2、自拟读书格言。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 读 第四部分( 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从正 面说,读书有三 种不同的目的: 怡情、傅彩和长 才。重点阐述读 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 指出读书中的三种 偏向,并论述读书 和经验的关系:相 互补充、相辅相成。
这几句话主张对 不同的书采用不同 的读法,或选读, 或浏览,或通读, 或精读,有的书可 只读摘要。
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 书观,你如何评价? 请谈谈你的认识和 感受。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
鲁迅的“随便翻翻”
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 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 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 一下,或看序目,或读 几叶内容,不费力,不 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 拿来消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82bf2f5f0e7cd1842536c9.png)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谈读书作者:培根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d093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9.png)
结合不求甚解和深入阅读
01 先不求甚解地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02 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分析细节和逻辑
关系。
03 结合两种阅读方式,既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又能 深入理解重点部分。
提高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01
学习并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总结、推理等。
02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锻炼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做笔记和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03
不求甚解的好处
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浏览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允许读者快 速浏览文章,不必深入探究每个 细节,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高效获取信息
通过不求甚解的阅读,读者能够 快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无关紧要的 细节上。
03
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感谢观看
THANKS
3
锻炼跳跃思维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跳跃式思 考,有助于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跳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思考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鼓励读者在短时间内对 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有助于激发读者 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培养质疑精神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对所读内容保持质疑态度 ,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重视领悟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深入思考书中的思 想、观点和意境,领悟其中的深意。
读书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 的阅读方式,如速读、精读、朗读等。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也 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一读 狡黯( xiá) 滞碍( zhì) 统chóu( 筹 ) 味同jiáo( 嚼 )蜡
诘难( jié) 阐证(chǎn) zǎo( 藻 )饰 咀嚼( jue )
二、记一记
(1)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 )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
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 ) (3)怡情:( 使心情愉快 ) (4)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15 ﹡短文两篇
腹有诗书气 自华
பைடு நூலகம்
谈读书
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不是 不能看,但如果只喜欢看这 类书,那品位就太低啦!
有些男生沉溺于 电脑书,也不
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 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快速默读全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 显有知”: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束: 读书的作用。
一、研读文本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 些内容? 2.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 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体语句予以品味。
培根(1561—1626),毕 业于剑桥大学,英国哲学家、 作家,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 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 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 精辟,启人深思。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 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 反对经典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 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 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 读书是有好处的。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 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 总编辑、社长,主要著作有《中国 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 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 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 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 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 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 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 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 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 一篇驳论文。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 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 为书一读就懂, 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 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 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 多曲解, 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 明什么观点?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 意思。持什么态度?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 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 的,根据是什么? 作者对“不求甚 解”持什么态度?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 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 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 读书,都能出人头 地,成为高层次的 人才!
不求甚解——马南邨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 方法。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 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 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一、读一读 劝诫( jiè ) 曲( qū )解 要jué( 诀 ) huò( 豁 )然贯通
王粲( càn ) 狂妄( wànɡ ) 死kōu( 抠 )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 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 激励后来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吗?请积累文中的 关键语句或者自拟读书格言。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苏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1.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哪些 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正面(读书足以怡情、傅彩 和长才);反面(读书偏向:惰、矫和学究)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 者、采取不同方法和多种方法结合) ③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 各种缺陷。
2.试找出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 的?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先举例论证,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归纳论证)。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3)观点:读书的作用,用正反对比论证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具 体语句予以品味。
排比句说理。 如“读史使人明 智······皆成性格”等句子运用排比 句,使文章很有气势,能打动读者,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写作特色小结
语言精辟
笔法生动
行文灵活
举 例 论 证
谈读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立论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