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能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和基因型推断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基因与染色体研究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组成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是生物细胞中一种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差异。

4. 基因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及遗传现象。

5. 基因型推断与遗传图解基因型的概念: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的基因组成;遗传图解的方法及应用:通过遗传图解推断个体基因型及表现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因遗传的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图解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实验法:观察染色体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遗传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释遗传现象;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遗传规律及基因型推断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组成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阐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3. 讲解基因遗传规律,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4. 教授基因型推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实例;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染色体、基因及遗传图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
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
介绍人类遗传病的诊断和预防方法,包括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同时强 调遗传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加强遗传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05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 法与技术
细胞遗传学方法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数量,以及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定位。
农业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农作物或家畜家禽的遗传性状 ,提高产量和品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前景
揭示复杂疾病机制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未来有望揭示更多复杂疾病的 遗传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个性化医疗
基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异情况,可以为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包括RNA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用于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表达 模式和调控机制。
生物信息学方法
基因组组装和注释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 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确定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功能注释。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或个体的基因 组数据,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进化和变异。
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
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基因线路和基因组,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或 性状的生物体或细胞工厂,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开辟新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概念及特点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通过DNA序列编码蛋白质或 RNA等分子。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能够控制 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和表现型。
基因具有可变性,可以发生突 变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遗传 变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2024)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2024)

2024/1/30
7
基因定义及功能
2024/1/30
基因定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 位。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 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 控制生物的性状。
8
染色体结构与类型
2024/1/30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具有特定的形态和 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相关问题,具备初步的遗 传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2024/1/30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基因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 规律和表达方式。每个部分包含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都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3
实验结果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讨论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基因 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同时,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和传递方式。阐述本实验在遗传学领 域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
3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为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药物和治疗某些疾病。
2024/1/30
22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
2024/1/30
23
学生提问环节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基因、染色 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
2024/1/30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 答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相关概念。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遗传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 学生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兴趣培养。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幅插图或照片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并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提问他们对基因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解释基因突变是如何导致遗传变异的,以及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2. 指导学生根据模型,将基因放置在正确的染色体位置上,并观察不同基因排列的结果。

3. 鼓励学生尝试模拟基因突变,观察遗传变异的影响。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操作中的观察结果,讨论基因突变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和影响。

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实验,观察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03584_优质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x

03584_优质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x
原理
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染色体上的目标DNA序列进 行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的位置和强度,从 而确定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优点
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可以同时检测多个 基因或DNA序列,适用于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
应用
广泛用于基因诊断、遗传病研究、基因组学等领域。
2024/1/26
2024/1/26
17
其他定位技术简介
01
染色体步移技术
利用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作为起点,通过逐步延伸和测序的方法,获
取目标基因两侧的未知序列,从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精确位置。
2024/1/26
02 03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已知序列的DNA片段固定在芯片上,通过与样本DNA进行杂交 ,检测杂交信号的位置和强度,实现对多个基因的同时定位和定量分析 。
优质课《基因在染色 体上》教案x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因与染色体基本概念 •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 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技术 • 基因在染色体上表达调控机制 • 实验方法与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2024/1/26
3
课程背景与意义
11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
碱基替换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 ,导致遗传信息改变,可 能引起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的异常。
2024/1/26
碱基插入或缺失
DNA链中插入或缺失一个 或多个碱基,造成基因结 构的改变,影响蛋白质的 合成和功能。
基因重组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 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可能导致表型变异和遗传 多样性增加。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 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变 异和遗传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 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基因的概念、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基因与染色体的相互作用、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变异和遗传规律等。
02
基因与染色体基本概念
基因定义及功能
基因定义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 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与结构
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着丝粒、端粒等,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存在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位置。通 过遗传学实验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精确位置。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的性状。不同基因的 组合和表达方式会导致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拓展延伸: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取得了重大突 破,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编辑生物体的基因。这为基因治疗、农作物遗传改良 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通过影响DNA构象和稳定性,以及招 募甲基化结合蛋白等方式,调控基因 转录。
如长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等能通过 多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包括与DNA、 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知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 让学生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事实,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 染色体的组成2. 基因的概念3.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染色体模型3. 基因模型4. 实验材料:显微镜、染色体样本、染色剂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2 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2. 学习染色体的组成2.1 通过PPT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2 展示染色体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染色体的结构。

3. 学习基因的概念3.1 通过PPT课件介绍基因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遗传信息片段。

3.2 展示基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基因的结构。

4. 学习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4.1 通过PPT课件展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4.2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样本,让学生亲眼见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 课堂小结5.1 让学生复述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概念以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5.2 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6.1 让学生绘制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加深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6.2 选择一道相关题目,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2.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案标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目标:1. 理解基因是如何在染色体上定位和传递的。

2. 掌握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3.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3. 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一个染色体的图像,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染色体的作用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是否有关系,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基因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基因对个体的遗传特征的影响。

2. 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染色体的组成和形状。

3. 讲解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过程,包括基因的位置和顺序。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使用模型或图表展示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检验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程度。

讨论与巩固(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练习题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遗传的影响,并让他们举例说明。

3.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巩固他们对基因和染色体的理解。

评估(5分钟):1. 分发评估题,要求学生回答与基因和染色体相关的问题。

2. 收集学生的答卷,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

2. 提供相关的实验或案例研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更深入的基因和染色体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实验,以加深他们对基因传递和变异的理解。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传递过程。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教案题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了解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

二、教学重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掌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

2.理解基因的作用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结构和构成。

2.提问:基因是什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第二步:讲解(15分钟)1.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称为基因位点。

2.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最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组成,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3.解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基因通过遗传介质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表现。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1.利用实例解释基因的作用和表现: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或性状表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对个体形态和特征的控制作用。

2.提问:如何解释人类一些遗传病的发生?为什么同一基因有时会有不同表现?第四步:实验操作(25分钟)1.进行染色体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

2.实施染色体显微镜制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加深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归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作用。

2.提问:为什么要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研究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六、拓展延伸:1.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基因的作用和表现的原因,并汇报讨论结果。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等综合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和理解。

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功能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 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 生物的性状。
染色体结构与特点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 体,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体特点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被碱性染 料着色,具有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功 能。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探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关生物现象。
遗传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01
遗传学发展历史
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摩尔根的染色体遗传理论,再到现代分子遗传学
的发展,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不断推动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02 03
遗传学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遗传学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为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3
遗传规律及其验证实验
孟德尔遗传规律简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 究,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杂种细胞中,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表明,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
自由组合。
摩尔根果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摩尔根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 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中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计算 分析方法,可以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解 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为理解 复杂生命现象提供重要线索。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本次公开课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而染色体 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的定义、染色体的组成。

2.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

3.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4.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特点。

5.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与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结构及基因分布。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概念、基因的概念,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3. 案例分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讲解其类型及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讨论基因技术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2. 探讨基因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基因歧视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染色体、基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强调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关于基因技术应用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教案1课程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

(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3)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3/4 1/4(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SHAPE MERGEFORMAT(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基因与染色体的概念介绍1.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存在和分布。

1.2 讲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1.3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决定了基因的数量和种类。

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2.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方式: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图谱,了解基因的排列顺序。

2.3 讲解基因的距离与遗传的关系:基因越远,遗传信息的传递越不稳定。

第三章:染色体的变异与遗传病3.1 讲解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结构的改变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对遗传的影响。

3.3 讲解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的关系: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四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4.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细胞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3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进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5.1 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2 引导学生了解教学设计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践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5.3 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方案。

第六章: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6.1 讲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6.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互动关系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6.3 讲解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

第七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影响7.1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模块“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排。

科学家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是从寻找基因的物质实体,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似现象开始的。

教材首先介绍萨顿基于上述相似现象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教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这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与染色体体都属于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核心概念。

在必修二第一章中已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了充分的掌握.在第二章的第一节教材介绍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有了- -定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说必修二教材前面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介绍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充分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萨顿假说的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科学史,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假说演绎法,充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如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二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后面相关内容的开端和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在开始进行思维探究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发散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聚焦,因此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好知识铺垫,降低理解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上一节课已经介绍了类比推理法和萨顿的假说,通过微课和课堂反馈,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观点。

本节是基于萨顿的假说之后的实验证据,运用之前的假说演绎法进行完整阐述。

【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市级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请小组代表上台书写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师生一起分析、总结: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成立。
那么,摩尔根是不是就此把控制果蝇的基因定位在了X染色体上呢?
(三)进一步探究
用假设三(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来解释实验现象,能成立吗?摩尔根的测交实验能否证明该假设?(师生一起完成两个遗传图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指导: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解释的验证等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理解。
与萨顿同一时代的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抱有怀疑态度,他一直试图通过实验在寻找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摩尔根在遗传学实验中主要是以果蝇为实验材料,他的重要发现都是从果蝇身上取得的。有人说:上帝为了摩尔根才创造了果蝇。
(一)实验材料——果蝇(优点)
思考、讨论: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3)这是为什么呢?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小组讨论一: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如果你是摩尔根,你会作出怎么样的假设?(图示、基因型)
如何解释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
请同学上台书写相关图示和亲本的基因型。
师生一起讨论、分析:
(1)各种假设都能解释杂交实验现象吗?(假设一明显不成立,否则每一代雄果蝇均为白眼。)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
提示:1.两对同源染色体用数字1234来表示,其中1与2为一对,3与4为另一对。
2.染色体复制之后如何表示
3.学生画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的图示
教师通过多媒体公布答案
出示光性质的得出过程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2.方法:类比推理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果蝇
不足: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而且出现了口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需多加注意。
2.课堂节奏可以再慢些,给学生留下更充足的思考时间。
3.对于现象的观察可以交给学生,例如,果蝇杂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训练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由基础题2拓展: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但自由组合一定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




如果基因在染色体上,能否正确解释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萨顿得出这个结论,使用的是类比推理法,什么是类比推理?
课件中出示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部分属性相同,而推知其他属性也相同。
课题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维目标
(体现高考考点的落实)
知识与技能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
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黑板展示的过程做点评及纠正,小组同学间对已出结果做点评及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法指导: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及分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导入
(1分钟)
1、萨顿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萨顿的假说一定是正确的吗?他采用的是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后面遗传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的关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摩尔根的实验证据
1、果蝇的杂交实验
(1)果蝇在杂交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说明什么?
(在实验过程中,子一代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这正好符合孟德尔的研究结果。说明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摩尔根有没有新的发现呢?
(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发现,子二代中的红眼果蝇雌雄都有,而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即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而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等实验,进一步掌握“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学会运用该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究。
二、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2)掌握“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易饲养,繁殖快
果蝇是小型蝇类动物,体长只有几个毫米。它喜欢在腐烂水果上飞舞,所以人称果蝇。只要给它提供一点牛奶或香蕉浆,就可以让它饱食终日;它的繁殖力强,一天就可以化卵成蛆,2-3天就可以化蛆成蛹,再过5天左右就可以羽化成成虫,即10天左右就可以繁殖一代,一年可以繁殖30代,一只雌果蝇一生可以产几百甚至上千个卵。
(2)用假设二解释实验现象(当年摩尔根就是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师生一起完成遗传图解)
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的验证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设计实验来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学难点:1、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2、对“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的假设的探究。
四、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的遗传规律和萨顿的假说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但是学生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学生存在的难点是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抑或是两者都有?此内容正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图解和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自己探究,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加深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辅为主,顺利地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与萨顿同一时代的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抱有怀疑态度,他一直试图通过实验在寻找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摩尔根在遗传学实验中主要是以果蝇为实验材料,他的重要发现都是从果蝇身上取得的。有人说:上帝为了摩尔根才创造了果蝇。
(一)实验材料——果蝇(优点)
思考、讨论: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有何优点?
2、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分析
分析、讨论: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点?
展示果蝇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介绍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
3、相对性状明显
摩尔根用果蝇做出了重要的遗传学发现,是从一只白眼果蝇开始的,他由这只白眼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摩尔根1908年开始饲养果蝇,并对一批果蝇进行“严刑拷打”,使用X光照射、激光照射等,甚至不让果蝇睡觉,一直到1910年摩尔根的夫人偶然间发现一只白眼的雄性果蝇,而野生果蝇都是红眼的。这显然是个突变体,注定成为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昆虫。摩尔根极为珍惜这只果蝇,将它装在瓶子里,睡觉时放在身旁,白天又带回实验室,在摩尔根的精心照料下,这只白眼雄果蝇终于在和一只野生的红眼雌果蝇交配以后才死去,把它的突变基因留给了摩尔根。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指导: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解释的验证等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理解。
(1)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
及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思考,回答,分析得出: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只是主观推测,还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
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本证据
(一)实验材料
——果蝇(优点)
(二)摩尔根的实验证据
1、果蝇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
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的验证——演绎假设
4、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得出结论
(3)这是为什么呢?
2、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小组讨论一: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如果你是摩尔根,你会作出怎么样的假设?(图示、基因型)
如何解释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
请同学上台书写相关图示和亲本的基因型。
师生一起讨论、分析:
(1)各种假设都能解释杂交实验现象吗?(假设一明显不成立,否则每一代雄果蝇均为白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