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毒性分级

合集下载

毒性最大的中药

毒性最大的中药

毒性最大的中药毒性最大的中药一、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1、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2、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3、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

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

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6、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常用毒性中药材简绍及防护

常用毒性中药材简绍及防护

2、饮食护理
• (1)、饮食宜清淡,中、轻度中毒者,给予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重度中毒者初期以静脉供给营养 ,后期给流质,昏迷者鼻饲饮食。
• (2)、中毒症状消失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宜少 食多餐,忌辛辣、油炸、粗糙等食物。
(3)精神护理
• (1)、意识清醒者,安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刺 激。
• (2)、有轻生意念者,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乌头原碱类无毒 炮制——水蒸煮
双酪型生物碱
↓ 水、热
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
毒性 总生物碱含量无关, 双酯型生物碱分解或水解程度,
子 子根。
热, 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 有 尿数.阴寒内盛脾阳不足
毒 之脘腹冷痛, 水肿.寒湿
痹痛,阳虚外感
舌、四肢或全身发麻, 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甚或昏迷,皮肤 苍白,心慌气短,心 率缓慢,心律紊乱, 少数呈心率增速,血 压下降,瞳孔散大, 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 可获恢复,但亦有少 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 救不及时,终因心脏 麻痹而死亡
• 4.对昏迷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洗胃。
(3)导泻法:用于清除肠道毒素
加速毒物从肠道排出,避免肠内吸收,可口服 通下药。 • (1)硫酸镁或硫酸钠(15-30)克,加水一杯(约200毫 升)口服。 • (2)中药大黄面10克,元明粉15克,开水冲服。 • (3)石蜡油或蓖麻油30毫升口服。
• 如果中毒时间已超过6小时或服通下药2小 时后,可采取温水或肥皂水灌肠,排出肠 腔药毒。
(以及相对应的对照品)
香港规管的31种毒剧药
砒石
砒霜
轻粉
朱砂
洋金花 闹羊花 生巴豆 红娘虫
红粉 青娘虫 白降丹 水银
班蝥
雌黄
生草乌 雪上一支蒿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一、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

然而,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为加强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毒性药品的定义及分类中药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强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

根据毒性大小,中药毒性药品分为一级毒性药品和二级毒性药品。

一级毒性药品包括砒霜、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二级毒性药品包括附子、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雷公藤等。

三、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1. 毒性药品须具有由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主管药师以上的药剂人员负责管理。

2. 毒性药品需设毒剧药橱,实行专人、专柜、专帐,贴明显标签加锁保管的方法。

3. 调配毒性药处方时,必须认真负责,称量要准确无误,处方调配完毕,必须经另一位药师复核后,方可发出,并行签名。

4. 本院就诊的患者,如需用毒性药品者,应由多年实践经验的主治以上的医师开方,并写写明病情及用法,一类毒性药品由院长签字,二类毒性药品由药学科主任签字,方可调配,对于民间单方,验方需用的毒性中药,患者购买时,应有购买者所在机关单位出具购买证明。

5. 毒性药品须按药典规定,内服一类药品为一日量,二类药品为二日量,外用适量。

6. 毒性药品应设立专帐卡,每日盘点一次,日清月结,做到帐物相符,并填写使用登记本。

登记本应明患者姓名、年龄、用药品名数。

7. 毒性药品的处方应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未经审批的处方不得调配毒性药品。

8. 毒性药品的调剂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药师进行,确保调配准确无误。

9. 毒性药品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10. 毒性药品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四、中药毒性药品的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药毒性药品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优秀文档】肾毒性中药PPT

【优秀文档】肾毒性中药PPT
川楝子:呼吸系统损害。 苍耳子:多脏器,泌尿系统损害。 水蛭:血液系统损害 细辛:正常用法用量,不至于产生不良反应(最后致死原因
是呼吸麻痹)
北豆根:临床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肾毒性损伤,不良反应主要 是胃肠道反应。
苦杏仁:口服过量引起的中毒报道常见,一般儿童一次吃数 粒至20粒,成人40-60粒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
(六)致溶血反应对肾功能的损害
表现为大量的血尿
三、中药中毒防治的一般原则
(一)排除毒物 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清洗、洗胃、灌肠; (二)促使已吸收毒物排泄和解毒:利尿剂、解毒剂、血液
透析、中药解毒剂常用有绿豆、甘草、生姜、金银花、蜂 蜜等,保肝治疗尤为重要; (三)对症处理。
山豆根: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常见(超量或长 期服用)。
马钱子:中毒量1.5-3g,中毒致死量4-12g以上,主要表现为 神经系统损害。
乌头类中药:临床上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 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主。
何首乌:肝脏损害最为常见。 大黄:消化系统为主。
常规剂量很少发生肾毒性
一、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肾毒性中药
毒性分级
目前最常用的毒性分级方法——半数致死量(LD50)分级法
毒性分级 大毒中药 有毒中药 小毒中药 无毒中药
LD50 <5g/kg 5~15g/kg 16~50g/kg >50g/kg
《药典》收载有毒中药82种,分大毒、有毒、小毒 三种,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 示性参考。缺乏充分的现代研究数据作支持。
有毒无毒是含相脂互转肪化油的。类
巴豆、千金子
含内酯类 其他
穿心莲、马桑
黑豆、甘遂、独活、鸦胆子、泽泻、洋金花、桃仁、大风子、常 山、博回落、肉桂、丁香、半边莲、大戟、芫花及土荆芥

中医中药毒性分级

中医中药毒性分级
• 用作抵抗性急性前骨髓性 白血病的化学疗法。
注意事项
• 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 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 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 中毒。同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凡两药合用 能产生剧烈毒副作用的禁止同用,并严格 毒药的炮制工艺,以降低毒性;对某些毒 药要采用适当的制剂形式给药。此外,还 要注意个体差异,适当增减用量,说服患 者不可自行服药。
蟾酥
• 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 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 后可以入药。
• 蟾酥有效成分为蟾酥毒素, 对心脏作用类似洋地黄配糖 体,可产生心动过缓和各种 传导阻滞。
• 其味甘、辛,性温,有毒。 • 功能解毒、消肿、强心、止
痛、多入丸、散用。
砒霜
• 性味:味辛酸,性大热, 有剧毒,有腐蚀性。
• 风痰哮喘,久疟痞块,贫 血萎黄,恶疮,顽癣,痔 疮,赘瘤等症。
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 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苷 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 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 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 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含生物碱类植物中毒
• 含生物碱的较易发生中毒的植物有曼陀罗、 莨菪(又名天仙子)、乌头、附子、钩吻、 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
其他有毒植物中毒
• 包括瓜蒂、白果、细辛、鸦胆子、甘遂等 • 如白果中度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及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如腹泻、呕吐、烦躁不安、惊 厥、昏迷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 细辛的主要毒性成分为挥发油,可直接作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后则抑制, 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
动物性药物中毒
• 本类动物药物常见的有蟾酥、全蝎、斑蝥、红娘 子等。
藜芦
•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

3.1.101.4.5毒性中药学中药学

3.1.101.4.5毒性中药学中药学

中药毒性
2.毒性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 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
中药毒性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 (2)服用太久 (3)炮制不当 (4)配伍失误 (5)制剂不妥 (6)外用失控 (7)误食误用
中药毒性
4.预防措施 (1)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 特殊要求。 (2)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格控 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 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中药毒性
1.毒性的含义 •古代: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 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现代: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及损害性。
中药毒性
2.毒性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 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 如:草乌、川乌、马钱子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 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 如:附子、商陆、牵牛子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束

中药毒性分级概况与研究思路探讨

中药毒性分级概况与研究思路探讨

中药毒性分级概况与研究思路探讨[摘要]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药性;中药毒性;中药毒性分级[摘要]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药药性;中药毒性;中药毒性分级1中药毒性分级述评1.1中药毒性古今分级的差异性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古今文献对中药毒性的分级并不一致。

《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般无毒或毒性很小;中品药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下品药以有毒者居多。

《黄帝内经》将方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4类,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用药原则。

《本草纲目》所载1892种中药中,有312种被标明大毒、有毒、小毒或微毒。

现代文献著作也基本沿用上述分级方法,但详略有所不同。

如《中国药典》2010年版使用三级划分法,将收录的83味有毒中药按大毒、有毒、小毒划分[1]。

《有毒中药大辞典》和《常用有毒中药的毒性分析与配伍宜忌》使用四级划分法,前者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后者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和小毒[2]。

《中药大辞典》则采用五级划分法,将中药毒性的大小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和微毒。

除了分级的差异外,不同的专著对有毒中药的界定、剂量也存在差异性。

如对某些中药,此云有毒,彼云小毒,或此云有毒,彼谓大毒,剂量也存在不一致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34]。

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有毒中药(有大毒及有毒部分)

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有毒中药(有大毒及有毒部分)

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有毒中药(有大毒及有毒部分)中药的毒性属于中药药性的范畴,是按中医理论和经验对饮片性能的概括。

中医理论认为:毒性是中药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国药典》将有毒中药,分为三级:“有大毒”、“有毒”、“有小毒”。

这种的表述,系沿用了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

本章介绍“有大毒”、“有毒”部分的主要功能与用法用量。

一、标识“有大毒”的中药10种1.川乌: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炮制后用。

2.马钱子:功能: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0. 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3.马钱子粉:功能: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0. 3〜0.6g,入丸散用。

4.天仙子:功能:解痉止痛,平喘,安神。

用法用量: 0.06〜0.6g。

5.巴豆:功能: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6.巴豆霜:功能: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

7.红粉:功能: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用法用量:只可外用,不可内服。

8.闹羊花:功能:祛风除湿,散瘀定痛。

用法用量:0.6〜1.5g,浸酒或入丸散。

9.草乌: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法用量:炮制后用。

10.斑蝥:功能: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用法用量: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不宜大面积。

二、标识“有毒”的中药42种1.三颗针: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法用量:9〜15g。

2. 干漆:功能:破瘀通经,消积杀虫。

用法用量:2〜5g。

3. 土荆皮:功能:杀虫,疗癣,止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4. 山豆根: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用法用量:3〜6g。

5.千金子:功能: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

用法用量: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6. 千金子霜:功能: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外用疗癣蚀疣。

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概况

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概况

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概况摘要: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是中药毒性理论研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摆脱传统毒性分级的局限性,依照客观科学的实验数据,使中药毒性分级指标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控制中药毒性效应的发生,保障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

文章综述了当前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以及毒性评价的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毒性分级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药;毒性分级;标准;综合评价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中药毒性即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是中药发挥效用的基础;狭义的中药毒性则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较低的剂量与机体交互作用即可引起机体损伤,使用不当会导致人体中毒或者死亡的有毒中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中药毒性分级理论是我国传统医药对药物毒性和科学应用的特有发明和贡献,但缺少充分的现代研究数据作支持[1],缺少公认的评价方法和统一标准,源于经验的毒性分级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带来了障碍。

基于新形势下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中药毒性分级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民众用药安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

1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1.1 据传统经验分级依据传统经验进行的中药毒性分级主要以历代本草经验和古代中药书籍中对其所存在的毒性或不良反应的记载为分级依据,缺乏准确的、可量化的现代研究数据作支持,且除毒性反应外,往往还包括了中药的偏性。

1.2 据急性毒性分级借鉴西药毒性分级经验,采用定量毒理学的方法,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依据的中药毒性分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毒性分级方法。

1.3 据毒性参数及临床表现综合分级由杨仓良编著的《毒药本草》依照临床中毒症状的程度、半数致死量的大小、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剂量的多少、中毒潜伏期的长短等多项指标,对中药毒性进行分级[2]。

这种分级方法将实验室获得的定量数据和临床中毒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了毒性评价的多个指标,较为科学,因此被诸多学者沿用[3,4]。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三篇)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三篇)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是指针对中药中含有一定毒性成分的药品制定的管理措施和规定。

这些管理制度旨在保护公众安全,确保中药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分级管理:将中药毒性药品根据其毒性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常将中药毒性药品分为安全类、低毒类、中毒类和高毒类等不同级别。

2. 生产和质量管理:对中药毒性药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原料药选择、工艺控制、生产设备和环境要求等。

同时也要对中药毒性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包装和标签管理:中药毒性药品必须有明确的标示和警示,以提醒使用者注意药品使用方法、服用剂量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

同时,包装也必须符合相关的需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销售和配送管理:对中药毒性药品的销售和配送进行控制,确保只有经过合法授权的药店或医疗机构才能销售和配送该类药品。

同时,对销售和配送中药毒性药品的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和监管。

5. 临床使用管理:中药毒性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必须对药品的毒性有清楚的了解,并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和剂量。

总之,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中药毒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以此为基础,公众可以放心使用中药毒性药品,医务人员可以安全地开展临床应用。

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二)导言近年来,中药毒性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毒性药品是指具有一定毒性或潜在毒性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

由于其特殊性质,中药毒性药品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中药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毒性药品管理的背景、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中药毒性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中药毒性药品管理背景1. 中药毒性药品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毒性药品是指具有一定毒性或潜在毒性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

根据其毒性程度和临床应用情况,可以将中药毒性药品分为高毒性、中毒性和低毒性三类。

常用毒性中药材

常用毒性中药材

注:1.用法用量除特殊说明外,为成人1日常用汤剂用量,并为药典规定炮制加工品。
3~9g。外用 本品为治疮圣药,临 适量,研末调 床见虚火、阴证疮疡 敷。 及孕妇应忌服。 本品为消积破血、软 坚之品,动物试验虽 3~4.5g 未见流产作用,但临 床凡内无瘀积证者及 孕妇应忌服。 药力峻猛,易伤正 气,剌激肠胃,有催 5~9g 吐作用,孕妇慎用, 注意制品和服法 3~9g。外用 适量,多煎汤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 熏洗,或研末 者勿服。 调敷。 1~1.5g,多 入丸散。外用 孕妇及咳血、吐血者 研末吹鼻取嚏 禁用。 或调敷。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 者不宜服用,孕妇应慎 用。
46
马钱子 有大毒
外用捣敷或煅 辛,热; 存性研末调敷 有毒。归 内服宜慎。阴虚血热 。内服煎汤, 肝、脾、 者忌服。 1.5~3g或入 肾经 丸剂。 甘、微辛 有毒成分主要是秋水 3—9g,外用适 、凉,归 仙碱 ,中毒量为 15~ 量 肝、脾经 45克 辛、热。 归肾、肝 3—9g 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脾经 苦、辛, 5~10g。外用 报道加大剂量能引起 平;有小 适量,研末调 中枢麻痹,注射剂引 毒。归肝 敷或煎水外洗 起过敏或中毒反应。 、胃经 。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用 辛,温; 3~6g,通常 因有强烈的发汗作 有小毒。 配制酒剂,内 用,虚弱者及孕妇忌 归肝、脾 服或外搽。 服。 、胃经 辛,温;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 有毒。归 2.4~4.5g 用。 肝、脾经 辛,温; 1~2g,去壳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 有毒。归 、油,多入丸 性中药品种*。孕妇及 肝肾、大 散服,外用适 体弱便溏者忌用。 肠经 量,捣烂敷。 本品为国家规定的毒 苦,温; 性中药管理类品种*。 有大毒。 临床使用本药或含马 0.3~0.6g 归肝、脾 前子的成药时,应控 经 制一次服用剂量:含 士的宁在6mg左右。 Nhomakorabea47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

毒性中药饮片常识1.土荆皮:有毒,味辛、温。

归肺脾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土鳖虫:有小毒,味咸、寒。

归脾肝经,用量3~9g,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3.山豆根:有毒,味苦、寒。

归脾、胃经,用量3~6g,虚寒者及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均应禁服。

4.制川乌:有毒,味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一般用制品,用量1.5~3.0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

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定。

5.川楝子:有小毒,味苦、寒。

归肝、小肠、膀胱经,用量 4.5~9g,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应加区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制天南星:有毒,味苦、辛、温、有大毒。

归肺、肝、脾经,用量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木鳖子:有毒,味苦、微甘、凉。

归肝、脾、胃经,用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水蛭:有小毒,味咸、苦、平。

归肝经,用量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9.艾叶:有小毒,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北豆根:有小毒,味苦,寒。

归肺胃、大肠,用量3~9g,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11.白附子:有毒,辛、温。

归胃、肝经,制品用量3~6g。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2.白果:有毒,味甘、苦、涩、平。

归肺经,用量4.5~9g,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均有溶血作用,银杏毒还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半夏:有毒,味辛、温。

归胃肺经,用量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程重点课程主要内容总结:【《中药学》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

对待药物毒性的认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修改,逐步认识的过程。

更多点击视频课程学习!《中药学-总论》第七节:课后思考题一、古代毒性的概念有()、狭义之分?广义。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三、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中: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物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三级分类方法没有()?中毒。

《中药学-总论》第七节:知识点梳理一、古代毒性是指什么?古代毒性的概念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古代还把毒性看作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二、现代药物毒性指的是什么?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毒药:一般药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三、什么是剧毒药?剧毒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一是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

28种毒性中药材与42种濒危中药材

28种毒性中药材与42种濒危中药材

.
.' 28种毒性中药材与42种濒危中药材
一、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二、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
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哈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三级: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芩、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防风、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

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

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6 ]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解析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解析

中药毒性的研究方法解析中药毒性的内涵应包括单味药毒性和配伍后的毒性两个方面。

在本草文献中,毒有四个意义:一指药物的总称,如《景岳全书》云“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二指药物的偏性,如《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以气味之有偏也”;三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和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四指药物的毒副作用。

我们所说的中药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特殊毒性(致癌、突变、致畸胎等);同时还包括了中药的副作用即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传统的中药文献对中药毒性的分级有三级和四级之分,三级分类的如新世纪《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2005版、《中药大辞典》第一、二版,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而《有毒中药大辞典》则分为剧毒、大毒、有毒、小毒四类。

中药毒性研究一般有以下方法。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这是中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是在中药成分中提取、分离毒性成分,进行相关毒性实验,如在含生物碱的中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种中的乌头碱;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碱;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曼陀罗、洋金花的莨菪碱;苦楝子中的苦楝碱;麻黄中的麻黄碱;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碱等。

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

外周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常先呈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

再如在含有苷类的中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蟾酥、夹竹桃等品种中的强心苷,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肌收缩的增强,心率减慢;木通、黄药子、商陆等皂苷成分,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种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迅速与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三价铁结合,阻止细胞的氧化反应;芫花、广豆根等品种中的黄酮苷,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毒性中药简介

毒性中药简介

白及同用。 率缓慢,心律紊乱,
毒性成
一般不内服。 分乌头
外用同川乌
碱,主 要对心
肌、迷
少数呈心率增速,血 压下降,瞳孔散大, 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 性期外收缩、心动过
捣汁+ 黄连甘 草犀角 煎汤。
蜂蜜
阿托 品,利多 卡因,可 拉明,洛
走神经、 速、房室性传导阻滞、 贝林
末梢神 束枝传导阻滞、低电
经又兴 压、S-T改变等。多数
毛茛科 乌头
附 子根。 子 盐附子,
黑顺片,
辛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 甘, 止痛。用于亡阳欲脱.肾 大 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 热, 肢冷,腰酸脚弱,阳痿尿数. 有 阴寒内盛脾阳不足之脘
3-15g .回 阳救逆1830g。
奋麻痹 作用
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 恢复,但亦有少数由 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 及时,终因心脏麻痹
和化脓,经久不愈
10%氢氧化
误服,引起消化道黏 铝凝胶、活 膜发疱,口渴、呕吐、 性炭或盐类 腹泻、腹部绞痛等症, 泻剂
中毒性肾炎,,蛋白尿, 绿豆、黄连、
甚至引起急性肾衰、 甘草、黑豆
高烧昏迷、瞳孔缩少、 及茶叶煎服。
呼吸明显抑制、牙齿 止血,血液
紧闭、吞咽反射消失, 透析,血管
强直性抽搐等
活性药物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 开痰,消肿。治风寒湿 痹,中风瘫痪,破伤风, 头风,脘腹冷痛,痰癖, 气块,冷痢,喉 痹,痈 疽,疔疮,瘰疬。
1-3g。外用 孕妇禁 舌、四肢或全身发麻, 萝卜
适量。生用 研末调敷或 醋、酒磨涂
不宜与半 夏,瓜蒌, 天花粉,贝 母,白蔹,
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甚或昏迷,皮肤 苍白,心慌气短,心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生品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探述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探述

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探述
许小微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6(041)005
【摘要】对于有毒中药的认识,历代医家有较多的论述,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有毒的才算是药,正因为药物有毒的这种偏性,才能够治疗相应的疾病,可以说,凡是中药均是有毒中药。

狭义的有毒中药是指在不合理应用甚至是中药的用量、用法合理时容易出现毒性(药物对人体的损害)和副作用(常规用药引起的不适反应)。

本文所指的有毒中药即是狭义的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尽管“有毒”,却有显著而独特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应用这种有毒中药治愈了无数的顽疴痼疾,面对现代疾病谱的变化,有毒中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现就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略作探述。

【总页数】1页(P308)
【作者】许小微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浙江,平阳,325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药毒性探述 [J], 李正颖
2.有毒中药的“毒性”与毒性分级 [J], 张广平;叶祖光
3.常用有毒中药炮制的制毒原理浅述 [J], 刘长吉;杨明臣
4.常用有毒中药炮制的制毒原理浅述 [J], 刘长吉;杨明臣
5.一种新的有毒中药毒性分级方法——四级毒性分类 [J], 娄鑫;田硕;白明;苗艳艳;苗明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物类药物中毒
• 本类药物常见有砒霜、朱砂、雄黄、水银、胆矾、 铅、硫磺等。
• 砒霜:若吸入其粉尘引起中毒,首先呼吸道刺激 症状,神经系统可见肌肉痉挛、谵妄昏迷,最后 可死于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若由消化道进 入引起中毒则首先出现:口干、痛,吞咽困难、 剧烈吐泻,严重者似霍乱。毒素对血管舒缩中枢 及周围毛细血管的麻痹导致“七窍流血”的严重 后果,最后大多死于出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 中枢麻痹;慢性中毒除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和轻 度胃肠道症状外,主要为皮肤粘膜病变及多发性 神经炎。
常见中毒药物
• 植物药:关木通、苍耳子、苦楝根皮、昆 明山海棠、狼毒、萱草、附子、乌头、夹 竹桃、雪上一枝蒿、福寿草、槟榔、乌桕、 巴豆、半夏、牵牛子、山豆根、艾叶、白 附子、瓜蒂、马钱子、黄药子、杏仁、桃 仁、枇杷仁及蔓陀罗花、苗、莨菪等;
• 动物药:斑蝥、蟾蜍、鱼胆、芫青、蜂蛹 等;
• 矿物药:砒霜、升药、胆矾、铅丹、密陀 僧、皂矾、雄黄、降药等。
• 蟾酥可使心、脑、肝、肾产生广泛性病理损害, 进而导致死亡。临床以心血管症状最为明显。如 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异位节律及窦性心动过速 和心室纤颤。
• 斑蝥则可引起剧烈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的损 害,引起恶心、呕吐、呕血、腹部绞痛、便血、 发音困难、口唇及四肢末端麻木、复视、咀嚼无 力、双下肢瘫痪、二便困难等等。
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
• 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有生物碱类、毒苷 类、毒性蛋白类、萜与内酯类等的不同, 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组织如神经 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道等 等,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含生物碱类植物中毒
• 含生物碱的较易发生中毒的植物有曼陀罗、 莨菪(又名天仙子)、乌头、附子、钩吻、 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
其他有毒植物中毒
• 包括瓜蒂、白果、细辛、鸦胆子、甘遂等 • 如白果中度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及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如腹泻、呕吐、烦躁不安、惊 厥、昏迷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 细辛的主要毒性成分为挥发油,可直接作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初期兴奋,后则抑制, 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
动物性药物中毒
• 本类动物药物常见的有蟾酥、全蝎、斑蝥、红娘 子等。
• 生物碱具有强烈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其中 毒潜伏期一般较短,多在进食后2~3小时 内发病。毒性成分大多数侵害中枢神经系 统及植物神经系统,因而中毒的临床表现 多与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紊乱有关。
含毒苷类植物中毒
• 目前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三类:强心苷类、 氰苷类、皂苷类。
• 常见的如含强心苷类:致毒主要成分为多 种强心苷,毒性及中毒症状与洋地黄中毒 相似,引起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主要有 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还有罗布麻、 福寿草、五加皮、铃兰、毒筋木等。
• 五是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萎 同用而致中毒。
• 此外,还有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 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 有毒中药可治顽疾,合理使用还是可以避 免风险的,决不能因噎废食
• 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则善于使用毒 剧中药附子、乌头、甘遂、大戟、芫花、 巴豆等有毒植物,水蛭、虻虫、蜘蛛等有 毒动物,亦是其治疗瘀、痰等奇怪之症必 用之药
含毒性蛋白类植物中毒
• 毒蛋白主要含在种子中,如巴豆、相思子, • 巴豆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溶解红细胞,
并使局部组织坏死。 • 相思子所含毒蛋白,对温血动物的血液有凝血作
用,可引起循环衰竭和呼吸系统抑制。 • 这类毒蛋白能损害肝、肾等实质细胞,并可引起
全身广泛性出血,同时可引起消化系统及神经系 统机能障碍。常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致死,如引 起突发性肝昏迷将迅速死亡。
• 清代叶天士擅用毒虫药治疗症瘕、积聚、 惊厥等
钩吻
• 又名断肠草、胡蔓藤 等
• 辛、温、有大毒。其 全草各部均有剧毒, 尤其嫩叶毒性更强。
• 临床上主治脚膝痺痛, 四肢拘挛、恶疮疥虫, 呃逆上气、喉痺咽塞。
马钱子
• 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番 木虌硷(士的宁)、 马钱子硷等,
• 临床上用以提神、治 痺症,但必须经炮制, 在医师指导下方可内 服。
含萜类与内酯类植物中毒
• 本类植物包括马桑、艾、苦楝、莽草子、 樟树油、红茴香等。
• 如苦楝全株有毒,而以果实毒性最烈,作 用于消化道和肝脏,尚可引起心血管障碍, 甚至发生休克及周围神经炎。
• 马桑所含马桑内酯等有毒物质极易溶解于 乙醇,故饮酒可加重中毒程度,临床可见 头昏头痛、胸闷、剧烈吐泻、全身麻木、 人事不醒等。
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 一是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斑鳌、蟾酥、马 钱子、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 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
• 二是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 角莲代天麻使用
• 三是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 头
• 四是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 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
中药毒性
by gyy
中药毒性分级
• 《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 毒”、“常毒”、“小毒”、“无毒”四 类;
•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 两类;
•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 “大毒”、“有毒”、“小毒”、“微毒” 四类。
• 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 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
藜芦
•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
• 味辛、性寒、有毒。 • 临床上用以治中风痰
涌,降血压、杀虫等。
夹竹桃
• 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入心、肺、肾 三经。
• 主治:强心利尿,祛 痰定喘,镇痛,散瘀 止痛。治心脏病心力 衰竭,喘息咳嗽,癫 痫,跌打损伤肿痛, 经闭。
巴豆பைடு நூலகம்
• 其味辛、性温,有毒。 是峻泻剂,其主要作 用成分存在油中。
• 巴豆油有剧毒,还有 很强的腐蚀作用。经 炮制后的巴豆霜仍含 有少量的巴豆油,临 床上用以攻下。
马桑
• 苦、辛,寒。有剧毒。 • 祛风除湿,镇痛,杀
虫。 • 根:用于淋巴结结核,
跌打损伤,狂犬咬伤, 风湿关节痛; • 叶:外用治烧烫伤, 头癣,湿疹,疮疡肿 毒。
白果
• 又名银杏,银杏核。 药用其核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