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寓言二则》月考知识点归纳

【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着作。《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刻画了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郑人形象,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迷信教条的道理。

2、理解文意:

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欲:想要履:鞋者:…的人度:量长短其:自己的,指郑人的而:连词,表承接,然后。之:指量好的尺码其:自己的,指郑人的坐:同“座”,座位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⑵至之市,而忘操之。至:到之:到……去而:连词,表转折,却。操:拿,携带。之:指量好的尺寸

译:到了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⑶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乃:就曰:说持:拿

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

⑷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归:回家取:拿之:代指尺码

译: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码。

⑸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同“返”,返回罢:结束,散了遂:最终

译: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⑹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为什么之:代指鞋以:用试之以足(以足试之)(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宁可无:不无自信(无信自)(倒装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简答: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答:这个小故事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刻舟求剑】

1、文学常识: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理解文意: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涉:渡者:……的人其:他的,指楚人的自:从坠:掉于:到

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了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遽:立即,匆忙契:雕刻其:那,那个是:这儿之:助词,不译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译: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⑶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其:他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之:剑

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⑷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矣:了而:连词,表转折,却若:像此:这样不亦……乎:不也……吗

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两则寓言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4、最能反映楚人之愚蠢的句子是: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全文议论性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起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晴作用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