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越轨问题

合集下载

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实际上再用这个观点去看 网络上的身份的匿名, 使用者 隐匿了部 分或全部真实世界的身份, 人们在真实世界所受到的规范和所要履行 的社 会 期 望 , 网 络 中伴 随着 角 色集 的 隐匿 而在 网上 消 失 。 在 而规 范 和 社会期待的隐藏则导致个人原来所受到 的社会制约与社会控制也 随 之 消失, 真实世界的社会 关系、 习俗、 结构和道德也随之改变。 网络下 的网民依据 I D所履行的行为, 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期 待行 为 , 少 了社 会 的制 约 , 减 角色 更 多 的呈 现 出“ 体我 ” 一面 , 主 的 原来 在社会规范制约下的“ 本我” 在网络上暴露无遗, 在没有社会控制、 社 会 规 范和 习俗 道 德 的 约束 下 , 网络越 轨 行 为 也 随 之产 生 。 3 在 网络空间中传统社会对社会化过程的控制减弱 。网络 已经 . 发展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第四大媒体, 网络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 式、 生活方式和 生产方式的同时, 也把青少年作为社会化 的客体。社 会 化是 指 在 特 定社 会 与文 化 环 境 中, 个体 形 成适 应 于社 会 与 文化 的人 格, 掌握该社会 的公认的行为方式。 青少年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 要阶段。 网络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 中将扮演 日益重要的主体角色, 然 而 网络 却 是 一个 巨大 的“自由市场 ”在 发 挥 对青 少 年社 会 化 积极 作 用 , 时, 又伴随着 负面效应 。 这些负面效应就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 网络越 轨行为的发生。 网络中的各种垃圾信息使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弱化 。尤其是黄、 毒、 暴力等信息造成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下降, 甚至导致各种道德失范、 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的青少年由于受网络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 中盲 目模 仿 、 求 , 追 导致 种 种 畸 形 的 生活 方 式 的 形成 。 在 网 络 空 间 中传 统 社 会 对 社会 化 过 程 的控 制 减 弱 。无 地域 性 和 无 中央控制性是网络 的典型特征, 这使得国家和地 区的边界在网络世 界 里 消 失得 无 影无 踪 , 统意 义 上 的社 会化 过程 中 的惩 罚性 和 强制 性 传 也荡然无存 。 在这种情况下 , 青少年们就如同散沙 , 散落于正向的“ 社 会化场” 外, 之 社会 化 正 确 导 向 的控 制 变 得 相对 困难 。 三、 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引起的社会学思考 1 网络社会 问题的存在必然促进 网络社会学的建立 。网络社会 . 问题是当代社会学无法避免的一个新领地, 也是新兴的网络社会学中 不可或缺 的重要内容。建立“ 网络社会学” 是当今 社会发展与进步 的 客观 要 求 。 学 者 提 出 建立 “ 有 网络 社 会学 ” 的构 想 如 下 : 网络 社 会 学是 研 究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重塑与再造 的条件和其 自身运行机理, 以及 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关系与作用的综合性社会科学。考察网络社 会产生和 发展 的轨迹, 研究网络社会的性质与运行机理、 研究人在虚 拟和现实两种互动环境中的关系与作用过程等等 , 是社会学研究的新 课题, 也是社会学的责任 。 2 青少年是 网络越轨的主体 , . 并且其越轨行为呈现 出新特征 目 前,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犯罪活动已成为倍受关注 的社会 问题, 由于青少年是此类越轨行为的主要主体 , 因此青少年教育的工 作也 日益成为防范计算机犯罪及 网络越轨的重 点工作之一。既要各 方配合, 加强青少年 网德和心理道德教育, 同时应针对新出现 的犯罪 形式和方法, 健全法制 , 依法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及教唆青少年

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及预防措施-2019年精选文档

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及预防措施-2019年精选文档

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及预防措施一、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界定与类型划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

现实社会思想多元化、行为多样化中常常导致一些道德标准失范,价值评判失衡,违法犯罪上升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样式的道德行为规范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影响着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常常使他们出现各种越轨行为。

因此,增强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认识和控制,帮助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高校乃至社会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越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教育大辞典》将其界定为“违反一定社会的行业准则、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的行为。

”在社会学中,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它存在于不同时空和制度的国家或社会,在一般情况下均受当时社会主导价值评判体系的否定性评价。

大学生越轨行为主要指作为其特殊身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中违反学校的纪律、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完全属于消极的、被社会否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违反社会公德、违反校纪校规、违法犯罪,以及自杀等行为。

从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常见的大学生越轨行为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越轨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的越轨行为、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和伤害自我的越轨行为。

违反社会公德的越轨行为包括“买饭插队”、“在教学区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课桌上乱画”、“两性关系不检点”等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的越轨行为包括“逃课”、“迟到”、“考试作弊”、“留宿异性”、“酗酒”、“赌博”等行为;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包括“打架斗殴”、“卖淫嫖娼”、“盗窃”、“抢劫”、“网络违法”等行为;伤害自我的越轨行为包括“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青少年越轨问题研究

青少年越轨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青少年越轨问题研究系: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填表日期:2009年月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类型和原因也就显得五花八门。

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社会生活中,部分青少年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务正业等现象,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区的不稳定因素。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思考。

选题的意义:研究青少年越轨问题有三方面的意义:1、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它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安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3、希望全社会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越轨行为的概念二、用黙顿的失范理论解释越轨行为1、失范理论三、造成青少年越轨的原因1、心理因素。

2、政治思想、法制纪律教育滞后,德育工作开展欠缺。

3、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和毒害4、家庭、学校、邻里环境对青少年越轨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5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四、解决青少年越轨问题的途径1、降低受教育的成本。

2、塑造良好的、健康的城市人文环境。

3、尽快建立城市社会规范,填补城市规范真空。

4、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教育5、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6、学校教育要抓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通力合作,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越轨行为的概念二、用黙顿的失范理论解释越轨行为三、造成青少年越轨的原因四、解决青少年越轨问题的途径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广泛搜集包括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资料。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到所需的文献资料。

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比较分析法:通过历史和中外的比较分析,认识青少年越轨问题。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VS
后果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后果也是多方面的。例 如,受到学校处分、开除学籍、留校察看 等惩罚;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难以融入 社会;甚至可能会面临法律追究和刑事处 罚等。因此,对于青少年越轨行为,必须 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及时采取有效的 干预措施,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02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家庭因素
展和完善。
影响因素和机制
03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复杂,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
了解。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跨文化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越轨行为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预防和干预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针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防 和干预措施,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和社会不稳定性。
法律和政策
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律和政策,为青少年提供 更好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家庭结构
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不完整 的家庭结构可能导致青少年缺 乏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容易引
发越轨行为。
家庭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当,或 是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可 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行为 问题。
家庭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经常吵 架或冷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越轨行为。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2023-10-27
contents
目录
• 青少年越轨行为概述 •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干预措施 •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防与教育 •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矫治与治疗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青少年越轨行为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关于青年的六大问题

关于青年的六大问题

关于青年的六大问题无论是在青年研究中,还是在青年工作中,人们都经常会提到“青年问题”。

青年问题是指青年发展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不正常、非期待现象。

青年问题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期待和社会的一般状况,因而被人们视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青年问题属于青年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出现在个别青年身上,而是大多数青年面临的发展问题,或者至少是一定数量的青年中的倾向问题。

青年问题属于人类发展问题。

除了人类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还包含了青年特有的发展问题,所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

正因为如此,要完整准确地界定青年问题并不容易。

多年前就曾有文章指出,“把青年问题研究中特有的一片混沌整理就绪殊非易事。

除了一些零星混乱的研究结果之外,我们尚未见到概括性的理论”。

时至今日,这种概括性理论欠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青年研究界仍然缺乏关于青年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和一般性界定。

青年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范畴,而是包含许多方面,具有多维取向。

因此,有必要对青年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作出具体的科学区分。

根据青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整体上将青年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对每一个青年问题作出概括性的阐释,从而对青年问题作出概括性的理论阐述。

一、矛盾性青年问题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这些矛盾就成了人的问题。

与中年人相比,青年作为14~35岁的人,处在自身发展的快速时期,尤其容易出现各种发展性矛盾。

矛盾性青年问题是指青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矛盾。

这种青年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未成年青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矛盾。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非特定化”,这是指人的器官在构造和功能上具有行为非特定化的特征。

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这种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发展性,因而总是处在不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之中。

人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就必须超越纯粹动物的生存方式,在超自然的、非本能的生存方式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化。

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

社会存在还是意义建构?——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辩护
( )来 自于 作 为 网 民 主 体 的 青 少 年 必 定 存 在 网络 越 轨 行 为 的 论 断 一
尽 管 学 术 界 对 于 如 何 判 定 越 轨 群 体 没 有 明 确 的 、直 接 的标 准 ,但 是 按 照 社 会 越 轨 的 定 义 ,
f 穰 日期 】 0 9 0 — 1 收 2 0 — 9 0 【 者简介 】 作 白淑 英 , 尔滨. 2 大学人 文 学院副 教授 、 士生导 师, 哈 x, -k 硕 管理 学博 士 ; 邵力, 尔滨 工业 大学人 文学 院讲 师 , 哈 管 理 学博 士 生。 【 金项 目l 文 为笔 者 承 担 的黑 龙 江 省哲 学社 会 科 学 规 划课 题 “ 息化 进 程 中的政 府与公 众 的互动 规 则创新 及制 度 耦 基 本 信
[ 章 编 号 ]0 6 5 9 (0 0 0 ~ 7 — 5 文 1 0 —1 0 一 2 1 ) 3 0 0 0
社会静在征 蠢烘 构? 是
_
青曩蘩网络越轨铀 瓣护 。
白淑 英 邵 力
(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人 文学 院 , 龙 江哈 尔滨 10 0 ) 哈 黑 5 0 1
道 ,都将 网络越 轨行为 与青 少年 群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大有 网络越轨 非青少年莫属 、青 少年
在 网络 上 必 有 越 轨 行 为 之 势 ,似 乎 二 者 之 间具 有 天 然 的相 关 性 。 而且 在 论 及 网 络 越 轨 行 为 的时 候 ,也 大 多 从 “ 常 行 为 ” ,即 认 为 网 络 越 轨 行 为 都 是 不 好 的 、 “ ” 的行 为 而 不 是 从 “ 文 反 坏 亚 化 ” 、 “ 遵 从 ” 行 为 的 角 度 进 行 描 述 。这 些 论 断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造 成 了 网 络 恐 慌 ,使 人 们 尤 其 不 是 一 些 家 长 ,谈 “ ”色 变 ,好 像 孩 子 们 只 要 和 “ 网 网络 ” 沾 上 边 儿 ,就 会 像 出 笼 的 老 虎 ,随 时 都 会 发 生 危 险 的行 为 。青 少 年 的 网 络越 轨 行 为 确 是 如 此之 严 重 ,还 是 源 自于 人 们 对 于 青 少 年 和 网 络 越 轨 行 为 之 间 的刻 板 印象 ?换 句话 说 ,青 少 年 网 络 越 轨 问题 是 社 会 事 实 ,还 是 主 观 建 构 ?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关于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思考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个人,也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家庭环境不良,可能是社会环境不安全,也可能是个人心理问题。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应该及时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首先,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越轨行为的危害,以及越轨行为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后果。

其次,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发现学生的越轨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生越轨。

最后,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改善社会环境,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减少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

总之,青少年越轨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网络越轨:虚拟和谐视角

青少年网络越轨:虚拟和谐视角

种 社 会 形 态 , 构 成了 目前 关于 青少 年 网 络 越 轨 研 究 的 两 个 基 本 视 点 。 际 上 , 拟世 界和 现 实 社 会 共 同组 成 了一个 这 实 虚
完 整 的人 类 社 会 , 因此 需 要 在 虚 拟 和 谐 理 念下从 网 络秩 序 的 角度 来 探 讨 青 少 年 网 络 越 轨 , 而探 索 从 虚 拟 风 险 走 向 网 进 络 秩 序 的 发展 路 径 。
从 一 些 实证 资 料 所 展 示 的情 况 看 ,青 少 年 网 络 越 轨 的具 体 表 现 形 态 应 该 是 多 种 多样 和 纷 繁 复 杂 的 。共 青 团 四 川省 委 与 四 川省 社 会 科 学 院 对 青 少 年 网 络越 轨 行 为进 行 的 实 证 分 析 表 明 ,
在 2 8 名接 受 问 卷 调 查 的 青 少 年 网 民 中 ,有 4 2 在 网 络 中经 常 有 不 文 明 行 为 ,占 1 .2 87 0人 39 %;有 9 2 偶 尔 有 不 文 明 行 为 , 占3 .6 9人 43 %。 两 项 相 加 ,在 网 络 中有 不 文 明 行 为 的 一 共 是 1 9 人 ,占 34 总人 数 的4 .8 82 %,实 际 比 例 应 该 高 于 这 个 数 字 。 【 】 陆 平 等 人 在 桂 林 工 学 院 所 作 的调 查 显 示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大 学 生 网 络 越 轨 具 体 表 现 在 :① 迷 恋 网 络 ,忽 视 学 业 ,影 响学 习 ;② 网上 聊 天 ,虚 幻 交 友 ,行 为 失 范 ;③ 浏 览 不 良信 息 ,乱 用
【 键 词l 关 青少 年 ; 络 越 轨 ; 拟 和 谐 ; 网 虚 网络 秩 序
【 圈分 类号 l 1. 中 72 D9 I 献标 识码 】 文 A

浅谈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作者:宋春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期【摘要】新时期的青少年越轨行为逐渐的增多,这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从青少年在新时期越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青少年越轨行为出现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成因及对策我们所说的越轨行为,指的就是那些偏离了正常的准则、道德观念、价值规范的行为。

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指的是那些青少年主体,在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偏离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体现出对社会规范的对抗行为。

在目前来讲,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不仅仅是一个个别性的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并且也逐渐的成为了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的犯罪大幅度上升,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一)多样化的种类发展趋势。

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出现了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暴力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

功利性的犯罪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冲动型的犯罪成为了主要的犯罪类型。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青少年的犯罪主要是以盗窃为主的,其行为有比较大的单一性。

但是,新时期的青少年越轨行为在种类上的发展趋势相对比较多样化。

凶杀、强奸、故意伤害等的暴力犯罪行为大幅度的上升。

有目的的功利性犯罪在犯罪的种类中排在首位。

(二)多变性以及模仿性的行为方式。

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的犯罪方式问题上。

由于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的文化生活要求也在加大。

所以,相如有线电视、互联网等的文化传播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人们的视野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过程中,一些西方的不健康思想也随着普及到了青少年的生活中去。

由于青少年本身的判断能力比较薄弱,而且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比较容易模仿一些行为。

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h
12
四、自杀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个人主体性的调适
• 个体在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和发生心理危机时,要认识和正视这 些问题,积极寻求心理咨询、支持、救助,使心理危机得到有效干 预,避免自杀倾向的形成。
• (二)社会支持网的建构 • (三)制度性行动的干预
• 第一,从政府角度来说,官方力量必须在预防自杀中发挥积极的作 用。
失衡。 • 其次,我国的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 再次,改革开放使西方先进技术进入我国的同时,也使西方价值观
渗透进来,在实现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同时,也导致不少人社会价 值观迷失,从而在给社会个体展开一幅新的画面的同时,也给社会 个体一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的危机感。
h
9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h
3
第一节 自杀问题
•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 三、自杀问题的现状 • 四、自杀问题的应对策略
h
4
一、自杀问题的内涵
• (一)自杀行为的界定
• 迪尔凯姆认为:任何由死者自己完 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 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 的死亡即为自杀。自杀未遂也是这 种意义上的行动,但在引起死亡之 前就被制止了。
h
7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 (一)自杀问题的生物—心理论解释
• 生物—心理论主要强调生物学以及心理学对社会中个体 自杀行为的研究,认为自杀行为的发生取决于一些个体 因素,如性格、心理失调、精神错乱或遗传因素等。这 种分析范畴也主要在心理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科较为流行。
h
8
二、自杀问题的理论解释
• (二)自杀问题的传统—现代论解释 • 首先,一旦发生社会变革,出现较大的贫富差距,人们的心态便会

青少年不良行为

青少年不良行为

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学生具有不良日常行为习惯,不但会扭曲他的性格,还会影响他的行为;学校具有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学生纠集在一起,不但会影响教育秩序,严重的还会败坏校风校貌。

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

学生不良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观因素的作用。

在学校期间主要表现为:厌学,旷课,打架,不文明用语、吸烟,泡吧,早恋等等。

1、厌学、逃学。

一般而言,城市青少年不太会遇到失学的困境,却存在着厌学与逃学的问题。

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而且也被父母和学校寄予厚望,但是厌学的情况却并不鲜见。

有些学生虽然也每天都到学校上学,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应付行为,可视为隐性逃学。

2、偶像崇拜狂热。

偶像崇拜在学校具体表现为“追星”现象,这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

偶像崇拜与英雄崇拜不同,英雄崇拜是对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物的敬仰,并学习模仿。

偶像崇拜是指青少年对娱乐界、影视界明星的喜爱、模仿、学习。

偶像崇拜狂热现象指的是青少年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和方式超越了普遍认可的限度,从普通的崇拜发展到了一种近似病态的痴迷状态。

3、青少年性越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的营养水平比起父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也普遍提前。

现有的青春期生理知识与性知识的教育又长期滞后,使得青少年普遍缺乏与生理发育水平相应的生理知识与性知识,造成许多生理与心理上的困惑,出现生理的早熟与性道德滞后的矛盾,导致性心理问题主要如手淫、早恋、单恋及性犯罪等,也使色情文化乘虚而人。

4、青少年团伙越轨。

近年来,不良青少年团伙的越轨行为日渐增多,有的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有特定规范和行为特征的,具有结构性的越轨小团伙。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

学生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所实施的,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期待,对本人或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被社会给予否定性评价的行为。

青少年学生的越轨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进而违法犯罪。

学生越轨行为都是对社会或文化体系和社会期望的偏离,是对学校纪律和学生行为规范的违背,它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还会给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越轨行为理论,正确认识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有效防范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对于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极为复杂,不同学科对学生越轨行为成因的解释各不相同。

目前最为流行的研究越轨行为的理论是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倾向于将越轨归因于越轨者的心理问题即个人特性,如个性类型说、精神分析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则认为越轨行为得以在其中发生、承受以及有时改造的社会环境是越轨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理论分析尽管社会学理论大都倾向于从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析来解释越轨行为的成因,但是社会学家对越轨行为成因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越轨社会学理论,如标签理论、失范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文化传递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视角对越轨行为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学生越轨行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一)标签理论标签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越轨社会学理论,这一理论将越轨行为区分为初级越轨(primarydeviance)和次级越轨(secondarydeviance)。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程度不同的社会越轨,但大都是临时性的,程度一般也不严重(即初级越轨)。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作者:池莹慧来源:《人间》2016年第17期摘要: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社会化轨迹而导致对抗社会规范的行为。

目前青少年越轨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席卷全球的严重社会问题,并已将其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

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青少年犯罪大幅度上升,青少年越轨行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特点;成因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74-01一、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一)在越轨类型上,青少年越轨行为种类日趋多样化,暴力犯罪突出,贪利性犯罪已成为主要类型。

过去,青少年越轨行为多以盗窃为主,越轨行为单一,而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已呈多元形式迅速渗透发展。

凶杀、抢劫、绑架、强奸等暴力行为大幅度增加,贪利性犯罪在全部犯罪案件中居于首位。

据统计,在1998年至2003年间,贵州遵义因侵犯财产罪而被判处处罚的未成年人1270人,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76.85℅,2002年的抢劫、盗窃、诈骗三类案件的犯罪人数是185人,占同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96.41℅,高居首位。

(二)在越轨方式上,青少年越轨行为具有模仿性和多变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有线电视、VCD、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走进千家万户,极大地丰富、扩充了人们的视野。

青少年的犯罪方式多是从大众传媒中模仿学习而来,诸如绑架、奸淫、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无不具有模仿的痕迹。

同时,由于受国内外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不再停留于某种固定模式而是处于经常变化之中。

(三)在成员构成上,青少年越轨主体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分布,低龄化趋势明显,女性犯罪增加。

由于发育年龄的提前和频繁接触不良文化的影响等诸多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

青少年越轨问题解读

青少年越轨问题解读

浅谈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很多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许多家庭忙于工作,却疏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的新生代,很多青少年出现了很多社会越轨问题。

基于越轨行为的二重性和类型以及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找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所在,并对其采取控制和引导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使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发展的力量,祖国才能越发展越好。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越轨行为具有反常型越轨和不遵从性越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越轨行为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社会越轨行为的理解我们不应该有所偏颇,应该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的含义。

要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就要理解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越轨行为的相对性体现在:第一,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里面对于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二,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三,越轨行为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的一种行为被接受的程度;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因为行为主体的社会地位而不同;第五,越轨行为是指对同一种行为,人们有不同的认知。

可以说,越轨行为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越轨就没有社会生活。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和青年的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之前。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化改革过程,青少年群体出现了很多越轨行为,导致出现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在连年攀升。

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教育对策

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教育对策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未成年人脱离家庭、学校和社会伦理准则,采取违法、违背道德、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引起了社
会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越轨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缺乏监管,亲子
关系缺乏沟通,孩子无法得到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学校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够完善,学生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社会环境混乱,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观念。

为了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越轨行为,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

首先,家庭要给予关爱
和支持,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
能力;其次,学校要加强课程设置,多元化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最后,
社会要加强社会风气的建设,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越轨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留守青少年犯罪行为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留守青少年犯罪行为

243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留守青少年犯罪行为张伟伟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摘要:近年来,日益增多的青少年越轨及犯罪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治安与发展,因而研究该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文章将立足于该问题,从社会学中越轨行为理论出发,聚焦于青少年群体,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深刻解读,以此来探究青少年越轨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此进行分析,同时积极探索控制和改善青少年越轨及犯罪问题的相关措施,提出针对性建议,降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比率。

关键词:越轨行为;社会化;青少年犯罪引言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犯罪行为发生的对象逐步趋于低龄化。

除此之外:家庭结构的不合理化、教育的滞后性以及同辈亚文化、网络科技的不正确普及等多个方面都对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产生了严重的阻碍[1],从而导致青少年越轨及犯罪现象呈现膨胀化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更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群体,而青少年越轨及犯罪行为对其人格化、社会化等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积极探究青少年越轨及犯罪行为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积极帮助犯错后的青少年再度树立积极地自我认知,彻底脱离偏差行为的行列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2]。

一、越轨社会学相关理论及概述青少年的越轨及犯罪行为一直是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重点,在社会学中,“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低龄化,青少年犯罪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会越轨类型及相关定义“社会越轨”的类型主要包括: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在本文中研究的青少年犯罪行为主要包含在违法行为中,在犯罪学中所认为的青少年犯罪行为一般指14—25岁该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二)社会越轨产生原因相关理论在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越轨产生原因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标签理论、失范理论、差异交往理论、文化传递理论、社会控制论等多种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越轨问题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浅谈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很多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许多家庭忙于工作,却疏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的新生代,很多青少年出现了很多社会越轨问题。

基于越轨行为的二重性和类型以及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追溯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找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所在,并对其采取控制和引导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使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发展的力量,祖国才能越发展越好。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社会控制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越轨行为具有反常型越轨和不遵从性越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越轨行为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社会越轨行为的理解我们不应该有所偏颇,应该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的含义。

要全面理解社会越轨行为,就要理解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越轨行为的相对性体现在:第一,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里面对于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二,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社会规范的评判;第三,越轨行为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的一种行为被接受的程度;越轨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因为行为主体的社会地位而不同;第五,越轨行为是指对同一种行为,人们有不同的认知。

可以说,越轨行为就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越轨就没有社会生活。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和青年的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之前。

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化改革过程,青少年群体出现了很多越轨行为,导致出现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例如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在连年攀升。

2010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6.9%。

2011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30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7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20.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03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9.2%。

2012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23人,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3.3%;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4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9.5%;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95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7.2%。

2013年度青少年犯罪总人数为169人,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0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20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11.8%;18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的149人,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88.2%。

越轨包括犯罪,但是越轨不一定是犯罪。

1.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类型1.1社会越轨的类型根据越轨行为的严重性,可以将越轨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包括不恰当的行为、异常行为、自毁行为、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其中犯罪行为是最高层次的越轨行为,也是最严重的的越轨行为。

1.2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的类型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不是只有犯罪的类型,而是犯罪是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最严重的类型,所以要知道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以及控制的对策,就必须明确区分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类型。

一般说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以下几种:第一,厌学或者逃学。

旷课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越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学生有时会因为学习的负担过重而不愿意去上课,但是又会因为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所以不得不去上学,久而久之,他们会开始逃离课堂,然后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进行落得一个“坏学生”头衔,然后更加厌恶学习,厌恶学校。

这种越轨行为只是越轨行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即不恰当的行为。

第二,对偶像的狂热的崇拜。

青少年崇拜偶像是指青少年对娱乐界影视明星的喜爱,而不是对于英雄人物或者榜样的崇拜,当今青少年的追星程度已经超过了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程度,从普通的崇拜转变成一种近似病态的社会现状。

他们崇拜的不是明星身上的精神品质,而是对他们的外表以及奢华的服饰和阔绰的生活方式的崇拜。

这样会使青少年变得更加攀比和不专心学习。

这在越轨行为上应当属于异常行为。

第三,沉迷网络。

青少年时期本是青少年群体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黄金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内,他们往往会对选择何种价值观而感到无所适从。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的实行,许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的身份,由于缺少父母和玩伴的陪伴,在这个时候,他们将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上,或者是网络游戏、或者是聊天等,由于网络世界带给他们更多的讯息和充实感,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在网络中而荒废了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越轨行为中不恰当行为。

第四,早恋行为和青少年的性越轨。

青少年时期也是青少年的身体开始发育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由于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对男女关系的好奇和社会上的一些媒介传递的信息,青少年会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好奇,并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展。

青少年总会对爱情有一种浪漫而迷糊的感觉,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加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产生性越轨行为,发展成早孕的后果。

这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中的女生群体会产生重大的伤害。

而社会上对早孕和早恋的行为大多是持不宽容的态度,所以在这个时候,会更加对这部分有性越轨的青少年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第五,青少年暴力、抢劫、吸毒等犯罪行为。

随着传媒手段的普及,青少年群体与外界的联系的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他们在网上接触到大量的暴力、色情之类的信息,所以使他们慢慢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类青少年群体一开始是旷课,逃学,学习成绩不好,然后就开始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结合到一起,由于他们需要大量上的物质的满足,但是家长只能给予他们一部分的物质满足,因此他们慢慢开始学会偷盗、抢劫、唆使他人一同犯罪,更有甚者,被不良的犯罪群体所利用,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他们,便教会这部分的青少年开始吸毒,慢慢地走上了不归路。

2.青少年越轨行为原因分析2.1默顿的社会失范论默顿认为,所谓社会失范,就是人们在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默顿从价值上将社会结构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标,另一类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并根据这种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五种是适应模式。

分别是:(1)附合。

既接受社会的文化目标,又遵循社会认为合法的制度化手段,这种模式不属于越轨行为,也属于青少年中的好学生。

(2)创新。

是指人们认为社会的文化目标是正当的,是应当努力去获得的,但是他们又不情愿或不能够用被社会认可的制度化来实现这些目标。

现在的新生代标新立异,他们渴望被关注,这是可以被认可和理解的,例如追星,他们只是想通过模仿明星,来使自己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所以他们的初衷是可以被理解的。

(3)形式主义。

是指已经失去了社会中的文化目标,而盲目坚持那些制度化手段的现象。

(4)隐退主义。

既反对文化目标,又反对达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的手段的现象。

比如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酗酒、吸毒、暴力等现象。

(5)反抗。

既反对惯常的目标,也反对社会倡导的手段,期望在变革之后有一种新的目标和新的手段。

2.2 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的分析2.2.1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本质原因我们可以在默顿的社会失范的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真正原因,可以从文化目标和达到目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大部分的青少年越轨行为更多的属于隐退主义。

我认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本质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以及在手段上的方法和途径缺乏正确的引导。

接下来,我们会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我认为,具体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开进行分析。

2.2.2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客观原因1.社会不良习气和传播媒介的负面效应自从1978年开始后,我们打开了国门,也因为如此,带动了我国的迅速发展,同时,美国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国内迅速生长。

美国文化所衍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着各种视频、书籍、网络等渗透入中国的文化中,进而被新生代的青少年所吸收,从而容易变得暴力,堕落和懒惰。

不仅如此,在中国大部分的传媒中,他们对信息没有进行处理,就向社会公众发布一些负能量和色情暴力文化,使青少年们深受其害。

一步步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从而产生行为偏差,从而违法犯罪。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或者家庭教育不当(1)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随着男女地位的结构的不断变化,男女地位的逐渐平等,离婚率总是一年比一年还高,所以自幼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往往是孤独的,长此以往,他们便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加孤僻内向,感情冷漠,不喜与人交往,害怕付出感情,害怕与人亲近。

特别是如果有再婚的家庭,在与继父、继母的相处中,更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性。

如果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慢慢有了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

(2)家庭教育不当一般说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二个启蒙地。

而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阻。

常常用命令、职责、强迫等方式教育孩子的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过分溺爱子女,会使子女变得骄横、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责任感和担当,会喜好投机取巧,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父母过于繁忙,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总是放任着孩子,孩子也会变得自暴自弃;另外,一些父母会有沉迷打麻将,吸烟、出入各种娱乐场合而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过问的习惯,也会导致孩子因得不到关爱和保护而走上了越轨的道路。

3.学校教育的失误。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各种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家长会把升学的期望寄托在学校,而学校由于家长的寄望,所以会有很高的升学压力,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学校对青少年以及孩子们的教育的侧重就逐年有所偏颇。

学校会越来越热衷于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智育成绩上,而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与法等方面知识的传授,也很少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所以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里遇到的疑惑没有人进行疏导,所以才导致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存在精神分裂和抑郁自杀等心理问题。

2.2.3 青少年越轨行为的主观原因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我觉得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很低,另一方面,在青春期时,他们遇到一些问题往往不懂得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去保护自己,还存在着很大的怯懦心理;最后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是非的衡量还不够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