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

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

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

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

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

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

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认识社会历

史或某个集团阶级利益,而是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国家职业汉语

能力测试(ZHC)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

母语交流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

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

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

社会发展要求来思考,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

整和改造,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

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

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巨

大冲击,80、90年代以来改革在不断进行。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在调整,普遍增设了新闻类、影视

艺术类课程,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删减了部分过时了

的课程,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上进行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武

汉大学於可训主持的“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国现

当代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但本专业基本内涵在“五四”时代初步确立,50、60

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课程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

培养模式是知识型的。能力培养只是知识传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

用教材、考试方式、授课方式等,仍然将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内容限定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传统的死记硬背、掉书袋、照本宣科的书呆子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

能适应现阶段的时代需要,明显不适宜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业人才。改革

势在必行,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积淀相当深厚,它是一股强大的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

大型的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中文系,大多意识到了本专业改革必然趋势,但由于历史的传

统因袭负担重,作整体性的专业调整相当艰难,尾大不掉,而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又没有实

力(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学术储备不足)从事这方面的专业调整和改造。根据我校中文

系的实际,从整体上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本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改造,选择从目前

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所急需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入手,全面提

升本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是既切合实际又顺应

时势的。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本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可以确

定为:

(一)调整课程体系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时代要求和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

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

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

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调整后,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

作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1·在文学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

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文学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为目标,调整改造原有文学课程陈旧的文学和文学史观念,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

点培养学生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课程性质将过去的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合并为现当代文学,相应开设具体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将过去的

古代文学分阶段授课的方式改为块状式讲解的课程,以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文体形

式发展为线索讲解,以考察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为主,并辅之以具体作家作品研究的系列选

修课的开设;外国文学以作家作品讲解为主;文学理论课、美学课以专题形式开设。

2·在语言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根据ZHC的精神和要求,重

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

将过去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合并为一门汉语课程,语言学课程以应用语言学内容为主。

3·在写作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

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

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

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

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