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侵袭性物质
(1)侵袭素:由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 介导病菌侵入粘膜上皮细胞内,并使该菌向邻 近细胞扩散。这类菌很多,目前已知肠侵袭性 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侵袭基因位于 140MD大质粒中。
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①有利于细菌附着在某些支持物表面不易 被流动体液推走,较单个菌细胞更易于抵抗宿 主免疫细胞和抗菌药物的攻击;
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 是一种菌群失调症(dysbscteriosis)。
菌群失调按轻Baidu Nhomakorabea程度可分:
①一度失调:无症状、可自然恢复; ②二度失调:多有慢性病的表现; ③三度失调:引起急性感染,如伪膜性肠 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亦称菌群交替症、 二重感染、重叠感染。
(二)毒素
根据来源、性质、致病性等不同分内 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两种。
1、外毒素: 革兰阳性和部分G-菌产生 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特点: ①都是蛋白质,大多由A、B亚单位组成。
A亚单位---毒性亚单位 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
②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致病作用, 是目前已知的最剧烈毒物;
(2)手术、插管等诊疗操作,有利于 正常菌群转移。
(3)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等。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一、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统
称为毒力因子。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机制在体内定居、 繁殖、扩散的能力。
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免疫抑制剂、 激素、射线照射等。
③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正常菌群在组成上 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 表现:消化道感染(伪膜性肠炎、鹅口疮)
三、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
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的生理性动态平衡。
2. 荚膜、微荚膜
①抗吞噬作用; ②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犹如盔甲保护菌体 免受损伤; ③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连, 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 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2)侵袭性酶类
主要是细菌释放的胞外酶。 功能:保护菌体,有利于扩散。 例如:血浆凝固酶(葡)
透明质酸酶(链) IgA蛋白酶(淋)
③双歧杆菌能产生B1、B2、B6、B12、烟酸和叶酸 等, B1产量为大肠菌的2倍;大肠菌能合成维 生素K。
④正常菌群有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 。
(3)免疫作用
机体抗感染免疫力与内环境定居的细菌抗 原的刺激有密切关系。
如诱导SIgA产生、活化集合淋巴结中的B 细胞、对固有层的CD4+T细胞有激活作用等。 (4)抗衰老作用,与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有关。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 1.概念:通常把在人体一些部位经常寄居
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数量庞大,约有1014个,相当于人体细胞
的10倍,重约1.27kg。
2.分布:体表及腔道粘膜表面 P68表7-1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各 部 位 的 微 生 态 系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2)营养作用
①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益生菌)能分泌各种酶 ,将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营养成分转变为 可溶性,以便新陈代谢。 ②双歧杆菌生长后能产酸,使Eh下降,利于 Fe2+、Ca2+、维生素的吸收。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瑟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二)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1. 概念 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各种群成
员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 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处理:a、停用抗生素; b、分离培养优势菌并进行药敏; c、用微生态制剂以恢复正常菌群的 平衡。
2. 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
(1)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原有感染 性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1.粘附素(adhesin): 细菌表面存在的一 些特殊结构和相关蛋白质,具有使细菌粘附 到宿主靶细胞的作用。
包括: ①菌毛粘附素(定居因子):多见于G-菌。 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选择性,这与宿主细胞 表面的特殊受体有关 。
②非菌毛粘附素 如: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LTA);
鼠疫菌的外膜蛋白
粘附使得病原菌具有抵抗粘液冲刷、 细胞纤毛运动和肠蠕动等清除作用,有利 于病原菌定植。
②可增强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传递;
③粘附于各种人工材料表面(人工心脏
瓣膜、人工关节、内窥镜、静脉插管、 呼吸机),是现代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④生物被膜的粘附现象是毒力较弱的某 些机会致病菌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4. 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 成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由细菌和它所分泌 的胞外多聚物组成。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 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而 不是细菌的简单堆积,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细菌 。
③不耐热,不稳定; ④抗原性强; ⑤甲醛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⑥种类多,功能和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P74表7-3)
(5)抗肿瘤作用
机制 ①产生的酶将致癌物、前致癌物转化为无 害物质。 ②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二、机会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1.概念:是指病人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 而使自身寄居的微生物(正常的或潜伏的致病 性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2.原因(条件):
①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手术、膀胱镜 、插管等诊疗操作,有利于正常菌群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