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被弱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寒食节、七夕、冬至、重阳节、腊八节、祭灶和除夕等。目前,纳入我国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名族的憧憬。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意识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具有指导意义。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大学生传统节日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度较低,很多学生只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寒食节、七夕、冬至、重阳节、腊八节、祭灶和除夕,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而对于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了如指掌。由于对我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二)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参与度较低

大多数学生表示只是每年都会过春节、中秋节等少数的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像寒食节、七夕、重阳节、冬至、腊八节、祭灶等中国多数传统节日都不过,却喜欢过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的节日。而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表示每年会过情人节、圣诞节。

(三)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肤浅

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一般都比较肤浅,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过法几乎都是注重一个“吃”字:元宵节点花灯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吃鸡蛋,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冬至吃饺子,腊八节喝腊八粥,春节更是吃各种的大鱼大肉。传统节日的意义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如今的大学生心目中都成了“吃”的代名词。

(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比较积极

虽然如今在大学校园里面,传统节日的氛围不浓,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大学生对发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

三、原因分析

(一)传统节日信仰的缺失

在对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某些节日本身,由此也会淡薄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日的信仰。而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容部分流失,更导致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意识淡薄。对于以上研究,普遍表现出传统节日在传承中的文化内涵的流失,是造成大学生节日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传统节日内容的流失使节日本身陷入困境,难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这也体现了在现代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都发生较大变化,有一些传统习俗似乎失去了对现代人的吸引力。这必然导致了大学生、甚至广大社会群众对传统节日的信仰。

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信仰。节日风俗更是展现一个民族风貌的重要窗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和民俗。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一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

在调研中,也显示了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认为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产生了对传统节日态度的迥异。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许多美好的习俗也因为失去了天然状态下的温床而受到限制。在调研结果中显示:26.50%的人

表示没有时间,35.04%的人常年在外,还有15.38%的人表示形式繁琐内容古板,15.8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发展空间而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常年求学在外,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的传统节日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

调研结果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民俗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物质民俗、生产民俗会产生变化,非物质民俗也要产生某些物质转变。所以传统节日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些许变化,而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流变。但不管怎么变化,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它象征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不变的。所以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三)全球化发展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大与深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因此而纷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但调查结果表明,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受欢迎度很高,而调研结果则表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无疑告诉我们,要切实关注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百年来这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一个闭塞的民族永远不会拥有广阔的空间,历史已给予了证明。我们向西方文化学习,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要向西方学什么,怎么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显然不是,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民,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这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四、大学生树立传统节日意识的必要性

(一)树立传统节日意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树立传统节日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爱民的思想。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说法有很多,但最多的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当时屈原投汨罗江死后,人们泛舟河上,到河里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演化成为现在的龙舟竞赛。“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