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基因治疗中有效的载体系统

合集下载

基因治疗(生物化学)

基因治疗(生物化学)

基因载体的构建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高效、可控、 稳定地表达 受体细胞选择 易分离获取,体外增殖存活,大量扩增。

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
23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方法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4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效率较高 据统计,有72%的临床实验计划和71%的病 例使用了病毒载体,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反转

6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定义: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 不表达的基因。
类型: 有缺陷基因细胞中导入正常基因,而细胞内 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正常基因的 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向靶细胞中导入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 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整合
反 转 录 病 毒 载体
腺病毒载体
致病性
可能致病
感染细胞
分裂细胞
克隆容量
<7kb
随机整合,效率 高
不整合,可能丢 失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7.5kb <5kb
腺相关病毒载 体
定点整合(19号染
色体特定区域)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28
2.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1)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基本原理: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单体与DNA混合后,可形成包埋 外源DNA的脂质体,然后与细胞一起孵育,即可通过细 胞内吞作用将外源DNA(即目的基因)转移至细胞内, 并进行表达。
素;
– 肌内注射凝血因子Ⅸ基因,可产生血友病所需的凝血因子Ⅸ 。

外源基因的表达和传递技术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外源基因的表达和传递技术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外源基因的表达和传递技术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外源基因表达和传递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项技术可以将基因通过载体进入人体细胞内,并表达出来,从而治疗某些疾病。

本文将介绍外源基因表达和传递技术的种类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外源基因表达技术外源基因表达技术是将外源DNA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它常用于研究蛋白质功能,并在基因治疗中用于表达治疗蛋白。

下面我们将介绍外源基因表达技术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原核细胞表达系统这种系统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通过大肠杆菌的机制表达外源基因。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表达小分子蛋白,或需要大量表达蛋白的情况,但其缺点是表达蛋白没有折叠后修饰,可能不太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确功能的蛋白。

2.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这种系统则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哺乳动物细胞中,通过哺乳动物细胞的机制表达外源基因。

与原核细胞表达系统不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经过了正确的折叠、修饰,所以其适用于需要正确功能的蛋白。

3.植物表达系统这种系统使用植物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可以通过转化植物某些细胞而来达到目的。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表达量大、易于提取,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大规模生产时会遭受微生物攻击以及可能导致对其他植物产生有害环境影响等。

4.细菌表达系统这种系统同原核细胞表达系统类似,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菌中表达,适用于表达小分子蛋白、需要大量表达蛋白的情况。

外源基因传递技术外源基因传递技术通常指的是通过载体将基因导入到细胞中,这项技术的应用广泛,例如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外源基因传递技术。

1.质粒传递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基因通过质粒载体导入到细胞中。

质粒是一种环形DNA,可以自主复制,并带有细胞可以利用的selection marker。

这种技术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例如在细胞中表达蛋白。

2.病毒转染这种技术是利用病毒向细胞传递外源DNA,使其表达外源蛋白。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修饰载体选择与优化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修饰载体选择与优化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修饰载体选择与优化基因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旨在通过向患者体内引入特定的基因来治疗或预防疾病。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目标基因传送到患者体内。

基因修饰载体的选择和优化是实现高效基因治疗的重要一环。

基因修饰载体是将目标基因传递到细胞内的介质,通常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基因传递的载体(如病毒或质粒)和携带目标基因的DNA片段。

在选择和优化基因修饰载体时,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选择合适的基因传递载体非常重要。

最常用的基因传递载体有病毒和质粒两种。

病毒有多种类型,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等。

病毒能够高效地传递基因到细胞内,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免疫反应和基因传递的效率限制。

质粒则是一种无害的环形DNA分子,可以通过电穿孔、胶质转染或共转染等方式传递到细胞内。

质粒的使用相对安全,但传递效率较低。

因此,在选择基因传递载体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毒和质粒的优缺点,根据治疗需求和目标细胞类型进行选择。

其次,目标基因的选择和优化也是基因修饰载体设计的关键。

目标基因的选择应该基于疾病的类型和特点。

例如,基因治疗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时,目标基因可能是一个缺失或突变的基因,用于恢复蛋白质的功能。

在优化目标基因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优化基因的信号序列,以确保基因在目标细胞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另一种策略是使用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

此外,还可以使用遗传密码子优化技术,使得目标基因在适应宿主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机器时效率更高。

基因修饰载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目标细胞类型和递送策略。

不同类型的细胞可能对基因修饰载体有不同的偏好。

例如,一些细胞具有高度易感性,可以通过简单的递送策略(如病毒转染或质粒电转染)实现高效基因传递。

然而,其他细胞类型可能需要经过基因修饰载体的定向修改,以提高基因递送的效率和特异性。

这种定向修改可以通过改变病毒或质粒表面蛋白的配体,或采用基因修饰载体与胶体或纳米粒子复合等方法实现。

trv2载体应用原理

trv2载体应用原理

trv2载体应用原理引言:trv2(transposon-based vector 2)是一种用于基因传递和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

本文将探讨trv2载体应用原理,从载体构建、基因传递、基因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对trv2载体的应用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载体构建:trv2载体是一种基于转座子(transposon)的载体系统,由转座子DNA序列和目标基因组成。

转座子是一种具有自主转座能力的DNA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并将目标基因插入到新的位置上。

trv2载体通过将转座子DNA序列与目标基因连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载体。

二、基因传递:trv2载体的基因传递主要通过转染细胞实现。

转染是将外源DNA 导入到细胞中的过程,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载体介导转染等。

trv2载体通常使用化学法或电穿孔法将载体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使其内部表达目标基因。

三、基因治疗:trv2载体作为一种基因治疗工具,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基因治疗是通过介入性手段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trv2载体可以将治疗相关的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使其表达相关蛋白或RNA,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应用案例:trv2载体在基因治疗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trv2载体可以携带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将其导入肿瘤细胞中,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在遗传性疾病治疗中,trv2载体可以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修复或替代缺陷基因,从而治疗疾病。

五、优势与挑战:trv2载体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优势包括:高效的基因传递能力、稳定的基因表达、较低的免疫反应等。

然而,trv2载体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难以控制的基因定位、基因表达的可变性等。

六、未来展望:trv2载体作为一种基因治疗工具,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trv2载体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人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而基因治疗作为医学界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

基因治疗的核心是利用基因技术对人类基因进行修饰,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新型基因载体,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一、新型基因载体的概念和种类基因治疗需要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而新型基因载体就是用来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内的一种媒介物,将基因传递到患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中。

新型基因载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1.病毒载体:将基因定位到宿主的特定细胞,具有高效、高专一性、长效、传输稳定性和构建方便的优势。

2.质粒载体:是将外源基因直接转染到被治疗细胞中的一种载体,具有结构简单、基因传递效率低的特点。

3.纳米粒载体: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糖、脂类或蛋白质分子等生物大分子中,具有传输效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

二、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基因治疗的目标是针对疾病发生的部位和情况,抑制或促进相关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1.基因药物的开发:新型基因载体可以帮助开发新型的基因药物,并使其更好地实现对疾病目标的针对性。

例如,使用病毒载体将特定基因送入乳腺癌组织中,可以更好地治疗乳腺癌。

2.免疫治疗:新型基因载体可以帮助患者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将基因载体注射到患者体内,可以使其产生更多的T细胞和B细胞,从而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

3.组织工程:新型基因载体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组织,从而恢复其功能。

例如,利用基因载体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人体的受损肌肉中,可以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

三、新型基因载体的优缺点虽然新型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优缺点:1.优点:新型基因载体具有使用方便、精准、高效、可控性好、生物相容性高以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基因的有效修饰和治疗。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植入或修复受损基因,来治疗各种疾病。

而病毒作为一种传染性的病原体,可以帮助基因有效地传送到宿主细胞内,使得基因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被改造成为载体病毒,以便将治疗所需的基因材料传送到患者的细胞中。

最常用的基因疗法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适粒子和其他一些受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

这些病毒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可以有效地将基因携带物送达到宿主细胞内,使得基因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治疗范围。

通过基因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或难以治愈的疾病得以更好地控制。

例如,腺病毒载体被广泛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等疾病,适粒子被用来治疗癌症和一些罕见病。

病毒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将治疗基因送达到需要的部位,有助于精准的治疗疾病。

尽管病毒在基因治疗中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如病毒具有传染性,生物安全性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病毒进行精准的工程改造,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免疫系统的抗病毒反应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找到方法减缓或规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总的来说,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为治疗一些难以治愈或罕见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作为载体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解决各种挑战,使得病毒基因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基因治疗中的免疫应答及免疫抑制策略

基因治疗中的免疫应答及免疫抑制策略

基因治疗中的免疫应答及免疫抑制策略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调节或改变个体基因表达的策略,它在各种疾病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然而,由于基因治疗的干预性质,免疫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激活和应答,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为了提高基因治疗的成功率,积极探索了免疫抑制策略,以减轻或抑制免疫系统的不良应答。

以下将就基因治疗中的免疫应答及免疫抑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基因治疗在体内通过向目标细胞引入外源基因来恢复或增加蛋白质的功能,以实现治疗目的。

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包括炎症反应、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等。

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损害等症状,这是炎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典型特征。

此外,免疫系统的激活还包括激活T细胞和B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毒性反应和抗体产生。

这些免疫应答可能会限制基因治疗的效果,甚至造成治疗失败。

为了减轻或抑制免疫应答,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免疫抑制策略。

首先,选择适当的载体系统对基因进行包装和传递是减轻免疫应答的重要策略。

常见的载体系统包括病毒和非病毒系统。

病毒载体系统具有高传染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但也容易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强烈应答,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会对病毒载体进行改造,使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

非病毒载体系统相对安全,但其转染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次,选择合适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也是减轻免疫应答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目前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常用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包括可调控的启动子、RNA干扰技术等。

这些系统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时序,以减轻免疫系统的反应。

例如,使用可调控的启动子可以在需要时启动基因表达,从而减少免疫系统的应答。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策略。

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免疫应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FK506等。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过度导致感染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考虑。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基因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一个关键方面是使用载体进行基因转移和操控。

载体是一种可以携带和传递特定基因的DNA分子。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人工染色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载体的相关信息。

1. 质粒(Plasmid)质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通常存在于细菌细胞内,也可通过人工方法导入其他生物体内。

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因其结构相对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携带外源基因并通过转染等方法传递到细胞中。

质粒的大小通常在1-20千碱基对之间,具有自主复制和不受宿主基因组限制的能力。

质粒常用于基因克隆、表达以及基因敲除等研究。

例如,在基因克隆中,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质粒中的多克隆位点,可以将质粒转化到宿主细胞中进行扩增和分析。

质粒也常用于表达外源基因,可以将目标基因与促进其表达的启动子及调控元件结合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进入目标细胞中,使其产生目标蛋白。

2. 噬菌体(Bacteriophage)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是基因工程中另一常用的载体。

噬菌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细菌进行感染和复制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噬菌体来转移和表达外源基因。

噬菌体载体通常比质粒大,可以携带更长的DNA序列。

噬菌体常用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抗体库构建。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抗体或潜在药物靶点的方法。

通过将目标多肽或蛋白质与噬菌体表面蛋白基因融合,在噬菌体所感染的细菌中进行筛选。

另外,噬菌体也常用于构建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大规模的筛选,筛选出具有特定抗体活性的噬菌体克隆。

3. 人工染色体(Artificial Chromosome)人工染色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人为合成的染色体模拟体,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携带超长的DNA分子。

人工染色体被设计成可以稳定传递和复制的DNA分子,通常包括一个原核或真核的起始序列、一个中央控制区域和一个终止序列。

人工染色体在基因组学和基因治疗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引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陷基因,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获得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在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传递工具,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在生物学和医疗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一、病毒载体的选择和构建病毒载体作为基因治疗中的传递工具,需要具备一系列特性,如高效的基因传递能力、低毒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等。

其中,腺病毒是最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因其能够有效传递大片段基因,并且对宿主细胞具有较低的毒性。

逆转录病毒则常用于对细胞内基因进行修复或替代,其利用其逆转录酶将RNA转录为DNA,并将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腺相关病毒则因其对呼吸道黏膜具有亲和力,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相关疾病。

二、病毒载体的基因传递机制病毒载体通过特定的机制实现基因的传递。

以腺病毒为例,其传递机制主要包括侵入宿主细胞、解包装、基因表达和基因整合等步骤。

首先,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侵入宿主细胞。

随后,病毒的外壳蛋白被去除,释放出病毒基因组。

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并被转录为mRNA。

mRNA进一步翻译为蛋白质,实现基因的表达。

最后,部分病毒载体的基因组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确保基因的稳定传递。

三、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1. 遗传性疾病治疗:病毒载体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可以修复或替代患者缺陷的基因,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2. 肿瘤治疗:病毒载体在肿瘤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将病毒载体导入肿瘤细胞中,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治疗。

此外,病毒载体还可以用于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3. 器官移植:病毒载体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将特定基因导入器官移植体内,可以减少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并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基因突变疾病治疗

基因突变疾病治疗

基因突变疾病治疗基因突变疾病是指人体基因发生异常变异导致的一类疾病。

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基因的正常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突变疾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从基因突变疾病的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突变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基因突变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修复、基因替代和基因靶向治疗等。

1. 基因修复基因修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突变基因进行修复或校正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是CRISPR-Cas9系统。

通过将CRISPR-Cas9系统引入细胞内,可以精确地识别并修复基因中的突变。

这一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效率高的特点,对于一些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基因替代当基因突变导致基因丧失功能时,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替代治疗。

这是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恢复基因的正常功能。

基因替代主要采用基因治疗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中,最常用的载体是病毒。

例如,腺相关病毒常用于携带正常基因进入人体细胞,以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3. 基因靶向治疗基因靶向治疗是指通过干扰突变基因的表达或影响其产物的功能,达到治疗基因突变疾病的目的。

这可以采用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或RNA干扰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例如,对于一些激酶突变引起的肿瘤,可以通过激酶抑制剂来抑制突变激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基因突变疾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基因突变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1.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CRISPR-Cas9系统的成熟应用。

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该技术,提高其精确性和效率。

同时,也在探索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如Prime编辑器等,以进一步完善基因修复的治疗方法。

2. 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改良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中常用的传递工具,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存在挑战。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载体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并进行表达。

常见的载体有质粒、病毒和人工染色体。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载体的特点、用途和优缺点。

1. 质粒:质粒是圆形、双链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中。

质粒的构建相对简单,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来插入外源DNA 片段。

质粒通常包含由宿主细胞识别的来源于细菌或酵母的起源序列,以实现在细胞中的复制和维持。

此外,质粒上还包含选择性标记基因和表达调控元件,以便筛选和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

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质粒载体可以在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用于重组蛋白的产生和纯化,或进行功能研究。

此外,质粒也可以构建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的转染,用于基因转导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

质粒的优点在于构建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可以在多种细胞中进行表达。

然而,质粒的转染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规模基因转导。

此外,在某些细胞中,质粒的稳定性较差,易丧失外源基因。

2. 病毒:病毒是一类依赖于细胞代谢活动的生物体,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和表达。

常见的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腱实病毒等。

病毒载体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的基因转导能力和细胞特异性。

由于病毒依赖于细胞进行复制和表达,因此病毒载体能够实现高效转导和表达目标基因。

此外,病毒载体还可以通过选择性修饰病毒表面蛋白来实现对特定细胞的特异性转染,进一步提高基因转导效率。

病毒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敲除等研究领域。

在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能够将替代基因导入患者细胞中,以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

在基因敲除中,病毒载体则可以导入携带某种特殊序列的DNA片段,进而敲除靶基因。

然而,病毒载体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细胞毒性反应,对细胞造成伤害。

其次,病毒载体的构建和生产相对复杂,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关键的质控步骤。

3. 人工染色体:人工染色体是一种合成的染色体模拟体,可用于将大片段基因组DNA导入宿主细胞中。

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体类型及特点

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体类型及特点

基因治疗中常用的载体类型及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已经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慢病毒

慢病毒

慢病毒——基因转移的潜在新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可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性载体两类。

目前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疱疹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等,但是这些载体均存在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基因治疗中广泛应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高效转导非分裂期细胞,而腺病毒载体虽然能转导非分裂期细胞,但在体内不能实现目的基因稳定的长期表达,且反复应用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慢病毒载体不但可以感染非分裂期细胞,还具有容纳外源性目的基因片段大、免疫反应小等优点,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以HIV-1 为例,就慢病毒载体的生物学特征、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一、慢病毒载体的生物学特征慢病毒包括灵长类慢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以及非灵长类慢病毒如猫免疫缺陷病毒( FIV)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 、牛免疫缺陷病毒(BIV) 和维斯纳-梅迪病毒(VMV)等。

目前,HIV-1、HIV-2、SIV、FIV 及EIAV被广泛研究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而其中又以HIV-1最为热门。

1.1 HIV-1 病毒形态与结构成熟的HIV-1 病毒直径100~120nm、呈20 面体对称结构、球形,电镜下可见一致密圆锥状核心,内有病毒RNA 分子和酶,后者包括逆转录酶、整合酶(integrase) 和蛋白酶(protease)。

HIV-1的最外层为脂蛋白包膜,膜上有表面蛋白 (gp120) 和相嵌蛋白(gp41) 两种糖蛋白,gp120为刺突,gp41为跨膜蛋白。

包膜内面为P17 构成的基质蛋白(matrix) ,包膜内为衣壳蛋白(P24)包裹的RNA。

1.2 HIV-1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特征HIV-1 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正股RNA 链在5′端通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而成二聚体。

基因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与方法

基因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与方法

基因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与方法基因治疗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通过向患者的细胞中引入特定的基因,以修复或改变病理性基因的功能,以治愈或减轻某些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

然而,基因治疗的成功与否十分依赖于药物递送系统与方法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基因治疗的成功,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递送系统和方法。

基因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载体或载体系统,能够有效地将治疗性基因递送到患者的特定细胞内。

这些递送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高效递送、选择性递送、稳定性、可控性和无毒性。

首先,高效性是基因治疗药物递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效的递送系统可以确保足够的基因药物达到靶细胞,并在细胞内发挥治疗作用。

目前,常用的递送系统包括病毒和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具有高度适应性和高效性,但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和限制。

非病毒载体则更加安全,并且在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递送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改进递送系统的性能,使其既高效又安全。

其次,选择性递送也是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关键要求之一。

不同细胞或组织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表面受体,因此,递送系统必须具备选择性,能够将基因药物递送到特定的靶细胞或组织中。

在此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递送系统的外表面性质或功能化表面来实现选择性递送,例如,通过修饰递送系统的表面受体结构或表面受体亲和分子。

此外,药物递送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稳定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基因药物往往需要在输送过程中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确保其在靶细胞内发挥治疗效果。

为此,研究人员需要选择稳定性较高的载体材料,并优化递送系统的部分设计以提高稳定性。

除了稳定性,递送系统的可控性也是基因治疗递送方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可控性即递送系统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释放基因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控性可以通过调节递送系统的释放速率、pH敏感性或脉冲电磁控制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药物递送系统必须是无毒的。

基因治疗的递送系统和方法中使用的材料和载体必须对人体无害,并且不产生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三大类病毒表达载体

三大类病毒表达载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
杰特伟
选用的背景:由于重组腺病毒对于一些细胞类型难以转染,比如
各种类型的原代细胞、体内细胞,同时希望基因永久性表达,即将基 因整合入靶细胞的基因组中,此时可以考虑选用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简介: 反转录病毒载体是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是
由具有感染性的小鼠的白血病病毒改造而来,能将非病毒基因导入细 胞体内或体外进行有丝分裂。这些载体能产生病毒基因组的单一拷贝 并高效准确地整和到宿主染色体 。
杰特伟杰特伟基因载体系统基因载体系统病毒载体系统病毒载体系统非病毒载体系统非病毒载体系统腺病毒载体体腺病毒载反转录病毒载体体反转录病毒载腺伴随病毒载体体腺伴随病毒载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体单纯疱疹病毒载慢病毒载体体慢病毒载裸裸dnadnadna阳离子脂质复合物dna阳离子脂质复合物dna蛋白质复合物dna蛋白质复合物细胞内包装细胞内包装细胞外包装细胞外包装dna阳离子多聚物dna阳离子多聚物dnarna嵌合物dnarna嵌合物杰特伟杰特伟公司相应的病毒表达载体质粒sirna表达载体去除去除cmv启动子动子和和egfp荧启光蛋白光蛋白质粒较小质粒较小最好最好使用使用的的荧rnai质粒之一质粒之一杰特伟杰特伟质粒sirna表达载体cmv启动子动子和和egfp荧启光蛋白光蛋白荧杰特伟杰特伟诱导性的sirna表达启动子四环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强力霉素杰特伟杰特伟teton基因表达系统的小常识gossen等构建了受四环素负调节的teton基因表达系统
常用的病毒载体的特点:
杰特伟
病毒载体
反转录病毒载体 单链 RNA 病毒 8~10kb
腺病毒载体 双链 DNA 病毒 36kb
A AV 病 毒 载 体 单链 DNA 病毒 ~5kb
HSV 病 毒 载 体 双链 DNA 病毒 152kb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进步,基因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一项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基因载体导入到患者体内,使其表达所需的治疗基因来治疗疾病。

目前,常用的基因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种。

而腺病毒载体作为一种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在基因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腺病毒的基本特性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病毒,它具有双链DNA,嗜热、嗜酸性、不被包膜包裹的特性。

腺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广泛的生物群体,通常引起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腺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其良好的遗传学特性,尤其是在基因表达和基因传递方面的优越性。

二、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是基因治疗中非常关键的过程。

腺病毒载体的核心是表达负责特定治疗效应的外源基因,因此,正确构建腺病毒载体是确保基因治疗成功的首要保障。

目前,常用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主要有3种:重组病毒DNA技术、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和Cre-loxP介导的低剂量DNA用量。

这些方法都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密切相关,需要用到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实验室设备。

三、腺病毒载体的应用领域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缺陷症的治疗。

遗传缺陷症一般是由于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因此采用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缺陷症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目前针对一些单基因病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已经开始,例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凝血因子Ⅷ、骨髓瘤等。

研究表明,采用腺病毒载体进行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癌症的治疗。

癌症是一种破坏人们健康的致命疾病。

而采用腺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则能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癌症相关基因和免疫调节基因等进行治疗,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基因靶向方案、病毒粒子攻击方案等,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存质量。

3、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临床医学难以攻克的大难题之一。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复、替代或调控患者体内的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下面将对一些与基因治疗相关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单位,由DNA或RNA组成,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特性。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复或调控患者体内异常基因的方法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它可以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健康基因、修复异常基因或调控基因表达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基因修复:基因修复是一种通过修复患者体内异常基因序列的方法,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DNA修复酶或基因修复向导RNA介导的修复等技术实现。

4. 基因替代:基因替代是一种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健康基因来取代异常基因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载体(如病毒载体)将健康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使其表达出正常的功能。

5.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一种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调控基因或RNA干扰技术,可以增强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基因传递系统:基因传递系统是一种将治疗性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的载体系统。

它可以是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或其他纳米粒子等。

这些载体可以保护基因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并帮助基因在患者体内有效地传递和表达。

7.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通过精确修改基因序列来改变基因的功能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和ZFN等。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地删除、插入或替换目标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对基因功能的精确调控。

8. 向量:向量是一种可以携带外源基因并将其导入患者体内的工具。

病毒载体是目前最常用的向量,它可以通过改造病毒基因组并将治疗性基因插入其中,然后将其注射到患者体内,实现基因导入和表达。

9. 转基因:转基因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内,并使其在生物体内表达。

生物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遗传信息B.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 调节细胞内物质的进出D. 催化生化反应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答案:D3.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是:A. 质粒B. 病毒C. 细菌D. 酵母菌答案:A4.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属于基因工程范畴?A. 基因克隆B. 细胞培养C. 基因治疗D. 植物组织培养答案:B5.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部因素引起的程序化死亡,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A. 自发性B. 有序性C. 可逆性D. 受基因调控答案:C6.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疾病诊断?A. PCR技术B. 基因编辑C. 蛋白质组学D. 基因治疗答案:A7.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 磷脂B. 蛋白质C. 多糖D. 核酸答案:D8. 基因治疗中,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的方法不包括:A. 病毒载体B. 脂质体C. 电穿孔D. 口服给药答案:D9.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A. 基因克隆B. 基因编辑C. 基因治疗D. 基因诊断答案:A10.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A. DNA测序B. RNA干扰C. 细胞培养D. 免疫学检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A. 温度B. 磷脂种类C. 蛋白质含量D. 细胞类型答案:ABC12.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分析?A. 北方印迹B. 西方印迹C. 南方印迹D. 实时定量PCR答案:ABD1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基因治疗的安全性?A. 载体的选择B. 治疗基因的表达水平C. 治疗基因的表达时间D. 患者的年龄答案:ABC14. 以下哪些物质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A. 质粒B. 噬菌体C. 人工染色体D. 病毒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基因编辑?A. CRISPR-Cas9B. TALENsC. ZFNsD. RNA干扰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动的细胞死亡过程。

腺相关病毒用于基因治疗安全性受到关注

腺相关病毒用于基因治疗安全性受到关注

中国医药报/2007年/9月/20日/第B05版科技周刊腺相关病毒用于基因治疗安全性受到关注丁香腺相关病毒(AA V)是一种用于基因治疗的安全而有效的病毒载体,近年来其基础及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成为肿瘤治疗很有希望的方法,目前已用于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分子化疗等领域。

但和腺病毒一样,这种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除有效性需要深入研究外,在安全性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近来发生的AA V载体基因治疗导致一人死亡的报道,再次给这方面的研究敲响了警钟。

▲试验失败FDA正在调查试验性基因治疗中一名患者的死因。

美国路透社在7月27日发布的一则消息称,一个因关节炎接受两次试验性基因治疗注射后生病的患者已经死亡,美国医疗监察员正在就死因进行调查。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说,由Targeted Genetics公司进行的基因疗法试验已在该患者遭受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健康问题之后被终止。

这意味着任何其他人不能再接受这一叫做tgAAC94的治疗,而且不会再征集新的患者介入该研究。

Targeted Genetics公司和FDA已在调查该患者的死因,相关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Targeted Genetics公司通过应用一种AA V传递基因来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炎症。

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tewart Parker说,这一个体所出现的情况,是以前接触A VV载体或是自然感染腺相关病毒后从来没有出现的情况。

FDA也声明,在其他基因疗法的试验中并未见到任何相似的问题。

然而,为了预防起见,所有已在进行的应用AA V的试验都在调查之中。

Targeted Genetics公司称,因为这个试验在2005年10月就开始了,已有多达127名患者接受了积极疗法或对照疗法的初始剂量,还有些人注射了两剂药物。

这些应征的患者将被继续检测。

▲调查深入患者入试基因治疗是否确切知晓风险?《华盛顿邮报》在8月份报道说:上个月,一位患有关节炎的36岁妇女是否死于一项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还不清楚,不论她的死因是什么,征得她参加临床试验知情同意的程序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基因治疗中有效的载体系统肖英华 李雅轩 郑继刚(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摘要 基因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当的基因载体将具有治疗价值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有效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采用的载体大多数为病毒载体。

本文主要介绍基因治疗中常用的4种病毒载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各个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在基因治疗中,病毒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载体系统。

基因治疗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使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为当代医学和生物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基因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直到1990年美国成功地应用基因治疗手段对ADA(腺苷脱氨酶)缺陷病进行治疗,才标志着基因治疗时代的开始。

目前,基因治疗已从遗传病扩展到非遗传病领域,例如:传染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有效的基因治疗依赖于外源基因在目的细胞中高效、稳定的表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治疗采用的载体系统。

目前基因治疗中所用的载体可分为两大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病毒载体,约85%的基因治疗临床项目采用的均是这种载体,因其充分利用了病毒高度进化所具有的感染和寄生特性。

从理论上讲,各种类型的病毒都可改成为载体,但是由于人们对许多病毒的生活周期,分子生物学认识不够,所以现在只有少数病毒能够改造成为基因治疗所需要的载体。

其中反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4种病毒载体。

1 反转录病毒载体反转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基因组大小在8~11kb之间。

反转录病毒经寄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识别后进入细胞,然后在自身基因组编码的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基因组RNA为模板反转录出双链DNA。

双链DNA能够随机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着寄主细胞的复制而复制。

从W ei等(1981年)构建第1个反转录病毒载体以来,已相继构建了一系列的载体。

尤其在1990年美国成功应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ADA患儿的基因治疗以来,反转录病毒载体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多是反转录病毒载体。

这种病毒载体大多基于禽类或兽类病毒,现在主要以小鼠白血病病毒(一种肿瘤反转录病毒)为基本骨架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这种基因载体具有以下优点:1)宿主细胞广泛,能够感染不同生物种类的多种类型细胞;2)能高效的感染分裂细胞,感染率高达100%;3)能使外源基因完全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感染非分裂的细胞;2)可能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3)由于是随机整合,可能会引起“插入诱变”;4)包装外源DNA能力有限,小于8kb;5)要求靶细胞表面要具有反转录病毒的相应受体。

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几年来反转录病毒载体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慢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的1个亚类,包括各种灵长类病毒(如,H I V21,H I V2 2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 I V2猴免疫缺陷病毒)和非灵长类病毒(如,M VV2羊进行性间质肺炎病毒,F I V2猫免疫缺陷病毒,E I A V2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与肿瘤反转录病毒相比,慢病毒有着复杂的基因组,因其基因组中存在核定位信号序列,它能够有效感染并整合到非分裂细胞和最终分化的细胞(除G0期),例如:神经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

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慢病毒载体中开发较早研究较多的是以H I V21为基础构建的载体。

2 腺病毒载体腺病毒为线性双链的DNA病毒,基因组为30~36kb。

腺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其外壳在内粒中降解,其病毒DNA则进入细胞核。

在细胞核中腺病毒并不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而是以染色体外成分存在。

腺病毒对上皮细胞,角膜和消化道上皮细胞具有一种天然的嗜向性。

腺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许多哺乳动物和禽类中都发现有存在。

自1953年第一次分离到腺病毒以后,至今已分离到100种以上不同血清型的各种腺病毒,其中人的腺病毒有50种以上。

与临床疾病相关的腺病毒通常较温和,很少危及生命。

腺病毒载体首次运用到临床,进行的是囊性纤维化病的治疗,即利用腺病毒载体转移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蛋白(CFTR)基因到患者体内,使其在呼吸道上皮—61—生 物 学 通 报 2003年第38卷第11期细胞内得以表达。

至今在临床试验中运用的腺病毒载体主要为第一代腺病毒载体,治疗的疾病包括肿瘤、遗传病、心血管病等。

以腺病毒为基础构建基因转移载体具有以下优点:1)人类是腺病毒的天然宿主,所以比较安全;2)该病毒在体外稳定,易于制备与纯化;3)宿主范围广,既可感染分裂细胞,又可感染非分裂细胞;4)可原位感染,特别是肺,可经口服,喷雾,气管内滴注等途径进行治疗;5)外源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不足之处在于:1)它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因此缺乏特异性;2)因不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所以不能持续表达所需产物,表达时间短暂,需重复给予载体制剂治疗;3)因可能刺激免疫反应,使反复治疗的效果会逐渐降低。

3 腺相关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为线性单链的DNA病毒,基因组在4.7~6kb之间。

它的繁殖依赖于辅助病毒,如腺病毒和疱疹病毒。

腺相关病毒的生活周期有两个不同的胞内期:当缺乏辅助病毒时,腺相关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其基因组会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形成潜伏感染状态;当有辅助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时,腺相关病毒基因组DNA就会复制。

从鸟类到许多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都分离到各种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大多数成人都感染过腺相关病毒,但尚未发现该病毒是任何疾病的致病因素。

在迄今所见的病毒整合中,腺相关病毒位点特异性整合是仅有的,它能高效整合到人类19号染色体的特定区域。

腺相关病毒的优势在于治疗遗传病(如B型血友病,囊性纤维化病,肌营养不良)和一些目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

以腺相关病毒为基础构建基因转移载体,具有以下优点:1)目前尚未发现该病毒在人体中致病,所以比较安全;2)感染宿主细胞广泛,包括非分裂细胞和分裂细胞,特别是能够感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能特异整合于人的第1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减少了插入突变的可能性;4)外源基因表达稳定,3个月至1.5年。

据报道,含Β2半乳糖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导入肌肉组织表达可长达2年。

但是它难以大量生产,复制需要辅助病毒,并且包装外源基因的能力有限,小于5kb,因此腺相关病毒的利用受到一定限制。

4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基因组长约152kb的双链DNA病毒,它进入宿主细胞后,不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染色体上。

单纯疱疹病毒对非分裂细胞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可感染脊椎动物多种类型细胞,而且对神经系统细胞具有嗜向性,所以这类病毒可利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中枢神经系统内,用于帕金森或脑瘤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用作基因转移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来源于I型单纯疱疹病毒。

以单纯疱疹病毒构建的载体。

优点在于:1)宿主范围广,包括大量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2)载体易于操作;3)包装外源基因的能力大,可插入长达50kb的外源基因。

由于野生型单纯疱疹病毒对人类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够从潜伏状态激活,所以目前仅限于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试验。

在以上4种病毒载体当中,反转录病毒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载体。

除了这4种病毒载体以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基因治疗的需要,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其他的一系列病毒用于基因治疗,例如:痘苗病毒,辛培斯病毒,泡沫病毒,昆虫杆状病毒等。

但是病毒用于基因治疗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安全性。

人们担心在基因治疗的同时,有可能会因病毒的感染而致病。

这个问题人们大可放心,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开发非常严格。

如果病毒载体对人体没有百分百的安全性,是不可能被用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

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原有病毒载体会不断得以改进,新的病毒载体也会不断涌现,现在许多病毒载体用于人体治疗是没有危害的,例如:用猫免疫缺陷病毒构建的载体。

非病毒载体是基因治疗中应用的另一种载体系统。

虽然它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它起步较晚,技术还不成熟。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占有绝对优势,是基因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载体系统。

随着病毒载体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人们不难相信基因治疗这一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疾病治疗的历史进程,治愈人类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解除人类的疾病之苦。

参考文献 1 顾建人,曹雪涛主编.基因治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99. 2 刘秉文,陈俊杰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0—401,533—539. 3 唐冬生,夏家辉.基因治疗载体及其基因转移技术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现状.生命科学研究,1997,1(1):18—20. 4 D.Stone,A.D avid,F.Bol ognani et al.V iral V ectors for Gene D elivery and Gene Therapy w ithin the EndocrineSyste m.Journal of Endocrinol ogy,2000,164:103—118. 5 Ekaterina Kli m atcheva,Joseph D.Rosenblatt,V icente P lanelles.L entiviral V ectors and Gene Therapy.B i o2science,1999,4:481—496.(BH) —71—2003年第38卷第11期 生 物 学 通 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