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阅读论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评析》有感
阅读论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评析》有感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后,重新定义了中学历史教学。
“《标准》”在第一页就定义了中学历史的课程性质。
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三句话分开来解读就是学生在学习完历史时要探寻历史、总结经验和提高素质。
为此,“《标准》”提出了新概念: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在纸笔考试中能否测评素养?如何测评素养?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黄牧航、张庆海老师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测评的标准,让我们在教学和评价中有一套表述更为清晰、操作更为便捷的行为目标。
论文中没有列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的附录。
现把“《标准》”中的附录和论文中的测评标准一一对应,供大家一起研讨。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务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三、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思考
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 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 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 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6个专题 政治体制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法律与教化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货币与税收
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课程(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6个专题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劳动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历史学科的特色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 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 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 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科 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唯物史观
建
对
构
历 史
5.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 感和使命感。 意义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 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 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 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 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高中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
摘要: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体现。
通过对精选的高考试题的分析,对历史解释素养及水平1、2、3、4的内涵做深入解读,指出历史解释素养在诸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素养与其他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
并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历史解释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与落地。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4;高考试题;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228(2019)03-0026-06DOI:10.16826/ki.1009-7228.2019.03.005引用格式:霍建山,何成刚.高中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3).高中历史解释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执笔人:霍建山,何成刚收稿日期:2019-03-28作者简介:霍建山,江苏省昆山中学(江苏昆山215316)一级教师;何成刚,教育部(北京100029)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BHA 140087)。
2019年7月第20卷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Jul .2019Vol.20No.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解释素养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1](P5)由此可见,历史解释素养强调理性思维与历史表达能力,也突出史料对于历史解释的基础性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强化史料实证意识,突出历史解释的客观性。
同时也要求教师多了解史学研究动态,关注研究最新成果,引导学生辨别不同的历史解释,探究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以及基于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解释和论证等。
初中生可能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生可能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总体上,历史学科有时空观点、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类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点: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使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二史料实证:1.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理解。
三历史理解:1.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理解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
2.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
3.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能够理解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五历史价值观: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理解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能够将对历史的理解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六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历史课堂我们不能以高中生,大学生的标准来看待初中历史的学生之核心素养形成。
他们绝绝大部分将来也不会进修“历史专业”。
所以,时间感与历史价值观,唯物史观,我们认为才是所有历史核心素养的根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道路的”探索之中享受成功。
高考历史 核心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答案:D
返 首 页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2
2 时空描述历史事件来龙去脉
(2017年江苏卷第9题)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高考命题人刘芃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8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16
17
18
19
(1) (2)(1) (2) (3) (1)(2)
得分率 55% 21% 70% 33% 41% 55% 62% 20%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基础 时空
知识 能力 素养
时空观念
概括
基础 识记
比较
问题 解读
空间地图
识记
基础 基础 基础 特点 时空
识记 识记 识记
观念
分析
比较 分析
问题 解读
分析
观念 评述
20
30% 分析说明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问题解读
返 首 页
三、高考试题中时空观的考查
9
掌握各种历史时空尺度,包括划分 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历史 地图中的时空信息等。
基本要求
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 间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
异【变化】(看数量、辨类型、晓空间布局)
4、结合所学(时代特征、历史考点)作答。
三(1)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高考“历史地图”试题分析
16
汪瀛:《对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 ——中学政史地,2012年第4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测评,分类分层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上的推行,素养的评价问题也成了广大关注的焦点。
在纸笔考试中能否测评素养?如何测评素养?这都是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本研究初步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分类分层测评标准,并以具体的试题为例加以解释,①目的是给在教学和评价中提供一套表述更为清晰、操作更为便捷的行为目标。
一、历史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制订的思路和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明确考试命题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并对每个素养都作了水平的划分。
本研究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史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历史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以下简称“测评标准”)。
测评标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分类,二是分层。
《标准》已经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五类,我们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作了进一步细分。
“史料实证”细分为“侧重于史料分析的史料实证”和“侧重于实证分析的史料实证”两类;“家国情怀”细分为“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家乡、民族、国家、传统的感情”和“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三类。
分层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个类别素养的测评层次作了划分,由于每个素养的内容不一样,所以分层的思路也有所不同。
把素养进行分层的思路大致依据三方面的原则:第一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广度,如“史料实证”素养中,能够运用的史料越多,素养自然也就越高;第二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深度,如“历史解释”素养中,对历史事物作出规律性或本质性的解释,自然要比作出现象性的解释要高;第三是对素养的实践运用品质,如“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中,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自然要比单纯地知道、了解这些观念和方法要高。
这三大原则,在不同素养的划分中有具体的表现。
例如,在“时空观念”素养中,我们认为抽象思维要比具象思维的难度高,其实就是“对历史事物把握的深度”原则的体现。
浅谈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分级实践及启示——以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为例
系。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上的空间与物理学上的空 间概念不一样,它不仅指物质上的空间,也包括文 化空间、制度空间、社会空间等,它能够帮助学生 理解历史事物的不同是与环境和地域紧密联系的, 学生需要学会在不同历史时空框架下解读历史、寻 找异同。这属于水平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 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 (如古代、近现代)、较大范围(如跨国家、跨地 区)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其考核的是学生建 立时空联系的思维,任何事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 的结果,它往往涉及到很多时间(前后)、空间(周 边地区、国家)因素。类似的考题还有全国新课标 卷第 42 题,要求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美处 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同样是考核学生建 立时空联系的思维。
例 1【广东卷 .11】图 2 所示历史事件(图略)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分析:例 1 要求明确事件或者帝国的时空。时 间和空间本身就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在高考考 题中大量出现,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记 时间、地点等内容的原因,但是,记住时间、空间 其实是属于水平 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 时间和空间框架上”,这是时空观念素养中较低一 级,也是新课标中要求所有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 水平。
历史学业质量水平层次
历史学业质量水平层次
历史学业的质量水平层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可以从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学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历史学的质量水平可以通过教学大纲、教材质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评估。
其次,可以从学生学业表现和学术成就来评估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业表现、参与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深度等方面可以反映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再者,可以从历史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的角度来评估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历史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创新性以及对历史事件、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都可以反映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最后,可以从社会认可和影响力的角度来评估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历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贡献等都可以反映历史学的质量水平。
总的来说,历史学的质量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需要综合考量教育体系、学生学业表现、学术研究和社会认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主要包括了三个层次,即唯物史观的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
唯物史观的初级水平主要包括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包括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掌握。
唯物史观的中级水平主要包括了对唯物史观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扎实把握。
唯物史观的高级水平主要包括了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和拓展的掌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对唯物史观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的敏锐思考。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意义何在?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唯物史观的内涵和精髓,提高人们对唯物史观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素养。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连贯性,使人们能够系统性地把握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客观地分析和诠释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素养。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实施措施是什么?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手段,加强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对唯物史观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素养;二是要通过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手段,建立起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和青年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三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等手段,不断探索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模式,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唯物史观学习环境和研究氛围。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前景展望是怎样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前景展望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有望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和深入思考的空间,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二是在教育教学领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有望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推动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和素质提升;三是在社会实践领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有望为社会和国家治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
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与水平划分素养1:时空观念概念界定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涵分解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能够将某项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素养2:史料实证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涵分解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水平划分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层及教学实践
一、唯物史观素养水平分层理解与教学实践
例2:(2017·全国Ⅱ卷42题) 本题通过描述中世纪末期以来钟表发展变化 的情况,表格以时间为经,以变化纬,创设 出一种陌生的、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与现实的 情境(B1),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素养。钟表 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 力发展水平,钟表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 途,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类文明的 发展与变迁,学生可以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 与方法,从钟表演变的角度探讨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唯物史观素养水平分层理解与教学实践
在高考试题中,关于唯物史观的考查,一般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给定原理,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的史实对该原理进行证明或 解释; 另一种是给定材料,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中的某一原理对特定 的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一、唯物史观素养水平分层理解与教学实践
(二)唯物史观素养的内涵 三是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人 格和史学品格 如果说“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是史料实证素养所表现出来 史学品格,那么例如“一切都要从人的实践活动来考察历 史发展的动因”则是唯物史观素养所表现出来的史学品格, “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动能性”则是唯物史观素养所表现 出来的道德人格。
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围内确立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
帝国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一种政治单位,在近现代史上曾活跃着 多个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就是其 中的典型。但到了20世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述四个帝国退出 历史舞台,深刻地反映出资本主义从传统的侧重增加直接统治范围 的扩张,转变为侧重提高国家的整体国力和竞争能力的扩张。本题 要求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较长时期的历史现象的演进趋 势做出分析(A4)。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总和,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当今社会,如何提高人们对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水平,让更多人认识到历史规律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进行划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研究将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进行深入解读和探索。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的内容要求2000字,这个字数要求太长了。
我可以为你输出大约200字左右的内容,你看可以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进行深入探讨与解析,旨在揭示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为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对个体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内涵。
通过对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具体划分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的方法和标准,揭示不同水平的素养表现特点和培养途径,从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分析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影响因素,为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理论的深入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培养提供有效策略和方法。
2. 正文2.1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类活动创造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划分解读与培养研究
摘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2017版高中历史课标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
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重要方法,也是其他四个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基本途径。
本文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和解读五大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素养四个层次水平,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同时,阐释“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意义,以及“史料实证”素养水平与历史教学目标、历史考试命题、历史学习评价等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历史教学实践者提供些许参考借鉴之处。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第一方面是绪论相关内容。
主要涵盖了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等。
第二方面是概念界定相关内容。
主要涵盖史料、史料教学与史料实证概念的界定。
同时,论述了“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意义,即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
第三方面是解读“史料实证”素养划分的四个层次水平,以及与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前半部分内容是通过结合历年高考真题,依次分析与解读“史料实证”素养的四个层次水平。
后半部分内容是论述“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教学目标、历史考试命题、历史学习评价等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第四方面是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实施策略相关内容。
本方面主要从掌握史料搜集途径,提取史料有效信息;认识史料学术价值,运用史料推理论证;辨别史料真伪,运用史料互证;加强史料阅读,独立建构论述四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素养水平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 of"standing ethics and tree people", the2017version of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s five core qualities.Among them,the quality of"evide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is the key ability and important method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history,and also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the other four core qualities.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of the past years and interpret the four levels of the five core qualities of the"historical evidence",as well as their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the quality of"historical evidence demonstra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level of"historical evidence demonstration"and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history teaching objectives,history examination propositions,history learning evaluation,etc.,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history teaching practitioners.This pap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irst is the introduction.It mainly covers the reasons for selecting the topic,research summary,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so on.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content.The third aspect is to interpret the four levels of literacy classification of"historical evidenc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The fourth aspect i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historical evidence".Key words:History teaching;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discipline core quality;"historical data demonstration"quality level.目录一、绪论 (1)(一)选题缘由 (1)(二)研究现状 (2)(三)研究内容与特点 (4)(四)研究方法 (5)(五)研究意义 (5)二、史料实证素养水平的相关概述 (7)(一)概念界定 (7)(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8)三、解读史料实证素养水平以及与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11)(一)解读史料实证素养划分的四个层次水平 (11)(二)解读史料实证素养水平与历史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 (20)四、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实施策略 (23)(一)掌握史料搜集途径提取史料有效信息 (23)(二)认识史料学术价值运用史料推理论证 (24)(三)辨别史料真伪运用史料互证 (25)(四)加强史料阅读独立建构论述 (26)结语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一、绪论(一)选题缘由1.历史课程育人目标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任务,使历史课堂教学逐渐成为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目标及相互关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目标及相互关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素养1:唯物史观: 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历史课程对“唯物史观"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素养2: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内涵阐释: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历史课程对“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历史课程对“史料实证”的培养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解读最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题目类型:开放性题目 2.答题要求: • 琦善将其了解到的英方王位继承、议会权力等方面的零星情况,使 用中国传统的政治(君臣、华夷关系,宗法制度)、伦理(三纲五 常、婚俗)观念进行主观臆断,据此推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 要求学生分析这份奏折中琦善收集了哪些情报,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 的知识评价这份奏折。 (1)从材料中筛选出琦善所获得的“情报”(琦善藉以做出判断的史 实); (2)读懂琦善对“情报”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基于“情报”进行的分 析判断; (3)对问题中引用的琦善奏折的部分内容做出评判,并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表达。
(2016· 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 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 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 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 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 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 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 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C
样题:(测试出题时的样题)
一份奏折 •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 折上报朝廷,言道: • 该国王已亡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 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 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 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 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 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 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 •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整理者:春风斋主人素养一:唯物史观水平1、2: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水平3、4: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研究、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素养二:时空观念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素养三:史料实证1.区分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在回答一个历史问题时,可以尝试从各种渠道获取与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获得的材料中提取相关息。
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读写能力:历史解释水平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2.能够选择、整理和运用史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解释;在历史叙述中越来越能把历史描写和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素养五: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时空判断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 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①
②
③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④ D.④①②③
IMC
3.研究力:史料实证与解释 (1)史料实证。 它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
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知道史料是历史叙述的主要依据;知道搜集整理史
B.动态空间的思维可以能量守恒的意义来讲,历史事物也是一种能量,它的聚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能 量转化过程。事实上,一种历史事物的生命力逾强,涉及范围逾广,内涵就越丰富,其转化出来的历史 事物也就越多。通常,人们从因果关系、继承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物,这在原则上是没有错误的, 但缺乏时空观的哲学思维。如果这些具体的历史思考方法受到哲学思考的开发,它就更具有辩证法的内 涵,更具有普遍意义。这是我们研究历史思维的一个主要原则。2017年高考42题小论文题的材料定位在 14-17世纪的明朝,就是因为明朝是西学东渐盛行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IMC
(2)动态时空观
历史的时空是处在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之中,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 级形式。时间总是朝一个方向流逝的,而且是有速度的,认识时间的流行和流速取决于观察体的运动速 度。其中历史思维主要体现以下几种含义:
A.历史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的,是不能逆转的。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并非说明历史时间的方向性 有所改变或者说会出现逆转,历史的曲折性仅仅说明历史事物形成的多样性和连续性。任何流动的物质 都是有节奏的,历史的时间也是这样。比如中国封建社会差不多二三百年有一次大的改朝换代,这是基 本节奏。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凌,被迫逐渐打开国门之后,各种变化的聚积猛烈增加,社会变革 连续不断,近代百余年几无宁日。变化节奏加快,我国仅用30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大地展开了一场深刻 的革命,人们当今普遍感觉到的变动感、变革感、甚至危机感,都同这种时间节奏有关系。人们之所以 产生这种现代时间意识,就在于人们首先确定了自己的时间和速度,也就是以现代的时间节奏为参照去 测量历史时间。但作为历史思维的要求,这还不够,我们应该首先为自己的时间定位,在取得对时间节 奏的认识之后,需要穿过自身—这个过去与未来之点,取得对未来时间节奏的预见。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以水平1、2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8期145㊀作者简介:马应隆(1995-),男,汉族,福建龙岩人,硕士,佳木斯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历史)㊁客家民俗文化;谭杰(1973-),女,汉族,硕士,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赫哲族历史文化(通讯作者).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解读与探析以水平1㊁2为例马应隆㊀谭㊀杰(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㊀要: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2017年普高历史新课标将其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其中,全面认识和理解水平1㊁2是有效运用和掌握水平3㊁4的前提和基础.从水平1㊁2,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㊁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两个方面着手,对唯物史观素养进行解读和探析,以在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素养.关键词: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中图分类号:D 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0.18.077㊀㊀在2017年出台的普高历史新课标中,唯物史观位居五大核心素养之首,在诸素养中极具引领性.同时,高中历史新课标对唯物史观素养作了四个水平的划分,其不仅为唯物史观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在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培养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条件,还为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科学的㊁系统的㊁正确的历史观不可或缺,它对建构合理的历史认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解读和探析唯物史观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从唯物史观的水平划分这一角度来解读和探析唯物史观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唯物史观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同其他核心素养相比,唯物史观素养的水平划分更为简单明了,水平1㊁2同属一个层次要求,水平3㊁4也同属一个层次要求,两者都囊括两个方面.其中,全面认识和理解水平1㊁2是有效运用和掌握水平3㊁4,乃至把握整个唯物史观素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有关水平1和水平2的解读与探析,包含两个方面.1㊀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史观素养不同水平的划分,对水平1和水平2提出了相同的内容和要求,首先是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具体如下几点.1.1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㊁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其中,生产力是最核心的因素,是唯物史观的根源所在.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例如,在学习原始社会时期的经济时,就应当抓住这一特征.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使用石斧㊁石犁㊁骨耜等生产工具,所采取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耕作方式,温饱问题在这一时期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个人还不能够脱离集体独立进行生产,故这一时期是集体耕作的方式和土地公有的关系.这种以石器为代表的生产力决定了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土地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若两者之间不相适应,则阻碍,反之则促进.例如,在探究英国 圈地运动 发生的原因时,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观点. 圈地运动 的发生,究其因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 圈地运动 之前,英国国内集体耕种和集体放牧的公地大量存在,导致当时国内市场狭小㊁劳动力不足㊁原料昂贵等现象突出,大大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通过 圈地运动 的方式,数以万计的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将公地转变为私人大牧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通过 圈地运动 来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民的苦难为前提的.历史现象往往错综复杂㊁盘根错节,常使学生千头万绪.在具体教学和学习中,如果能够抓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理论,很多历史问题便可以水到渠成.1.2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如政治㊁法律㊁哲学㊁艺术㊁宗教等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㊁组织和措施.在具体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把经济基础直接视为经济方面,上层建筑视作政治㊁文化㊁军事等方面.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财富有了盈余,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在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根据该观点和方法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学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会初步发展?其一在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设立工厂,打乱了晚清原有的上层建筑格局,故再限制中国人开办工厂已经毫无意义;其二在于允许中国人开办工厂,清政府可以更好地征税来筹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8期146㊀㊀集赔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而最本质的仍是生产力.例如,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不仅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其本质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伴随着农业㊁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结构愈加复杂,人类文明开始产生,其实质就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1.3㊀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唯物史观是一个 非常神奇的工具 ,马克思曾用它解释了整个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大体说来,亚细亚的㊁古代的㊁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一演变过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深刻影响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时,虽然商周时期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但主要还是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相对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仍旧没有获得根本性突破,这一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㊁土地关系㊁耕作技术等也就没有很大改观,在此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个人能够脱离集体生产,故出现了个体农耕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土地私有的土地关系,在此经济基础上开始推行县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究其因在于生产力,故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和演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国家㊁民族和地区都将完整经历这个发展过程,如我国西藏是直接从农奴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4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人民群众与杰出历史人物乃至领袖人物的关系,是有效掌握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该观点并不否认伟大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这涉及到如何正确评议历史人物的问题.例如,提到隋炀帝杨广,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他的残暴㊁享乐,但如果仔细深入研读隋炀帝,你可能会改变一些看法.他推行的很多政策都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如营建东都洛阳㊁开通大运河㊁三次远征辽东等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地维护㊁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太急太快了,导致隋朝的短暂而亡,毕竟魏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分裂害苦了老百姓,人民渴望和平.在任期间,他还进一步推动科举制㊁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的改革,随后到来的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物质和制度成果,并进一步地发展.对历史人物的评议,不仅要 神入其中 ,还要仔细思考他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另一方面,该观点并非肯定人民群众可以得心应手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在不具相同的社会条件下所创造的历史成果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创造了文景之治㊁贞观之治等社会繁荣的局面.近代以来,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群众创造了蒸汽时代㊁电气时代等历史成果.2㊀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为科学㊁系统㊁思辨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就好比进化论在生物界的地位一般.唯物史观的科学性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备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内涵;二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有关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还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说起,该文件由马克思于1845年所撰.马克思在文中披露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即对实践的忽略,他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实践性,众多理论观点都能够在人的实践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和解决.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产生具有深远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该著作中明确指出了费尔巴哈没有很好地将唯物主义和历史相结合,而是进行各自独立地探讨.同时,该著作也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论,提出人们要想创造和发展历史,生活㊁生产㊁生产方式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又系统地论述了思想㊁思维㊁观念㊁精神㊁意识㊁想象等的产生与物质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即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卡尔 马克思»中高度肯定了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㊁世界史观的变革这两大重要发现.与此同时,针对一些学者对唯物史观的肆意歪曲和庸俗谬解,如简单地将其视为经济唯物主义,恩格斯在文中对唯物史观与经济唯物主义的不同之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归根到底在于经济,这是前提和基础,而政治㊁文化等因素和条件同样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不是起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回击维护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列宁在1895年对唯物史观作了合理且科学的解释和概括.1915年,在«卡尔 马克思»中挖掘出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意义,一是唯物史观在探索和分析人类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这一现象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其产生的原因这一本质进行剖析;二是唯物史观比以往任何历史理论都更加重视对人民群众活动的研究.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就曾充分地认识到过去人们看待历史过于片面,主要在于统治阶级的歪曲和生产规模过小导致人们视野的狭小,而唯物史观的运用改变了这种局面.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其内容和内涵极具丰富性和灵活性,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丰富㊁发展和完善.自李大钊将唯物史观引进中华大地以来,各个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史学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也正因为如此,唯物史观铸就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参考文献[1]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3G55.[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史料实证素养层级水平划分的解读与培养
史料实证素养层级水平划分的解读与培养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556000) 吴摩霄[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抓住史料实证素养的4个层级水平的本质,将史料实证素养培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让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课堂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解读;培养[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4-0071-03近代史学家傅斯年曾言:“史学就是史料学。
”由此可见,历史学的性质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应当以史料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实证精神。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标》)将史料实证素养划分为四个层级水平,这就为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课标》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
这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无论是历史学习还是历史研究,史料都具有重要价值。
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史料,并对史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够运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其二,史料实证体现了一种实证思维。
历史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门科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强调一切从证据出发,通过对史料展开辨析、推理和论证,强化实证意识。
其三,史料实证不仅体现了能力培养要求,还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强调培养学生求真求实、严谨认真的态度。
由上可见,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对于提升学生证据意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二、史料实证素养四个层级水平的解读与培养《课标》不仅阐述了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还将史料实证素养按照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级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整理者:春风斋主人
素养一:唯物史观
水平1、2: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水平3、4: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素养二:时空观念
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素养三:史料实证
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素养四:历史解释
水平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并使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越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水平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素养五:家国情怀
水平1、2: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水平3: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越来,立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