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发展史 -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42f4503c1ec5da50e2704a.png)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4年3月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沈 阳举行。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6年6月11日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 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资兴建的天津丰 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开业。 年生产纲领15万台,部分产品出口
1999年9月6日 一汽-大众汽车 有限公司奥迪A6轿车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99年12月15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首辆第三代轿车--帕萨特(PASSAT)下线。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2000年2月22日中国第一款全新概念多功能 RV车(多功能休闲旅行车)--东南富利卡 (Freeca)在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下线,标志着我国商用旅行车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时代。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31年12月 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成山西牌1.5吨汽油载货汽车。 1936年1月 湖南机械厂制成衡岳牌25座客车一辆。 黄汉忠自制中华牌3吨载货汽车。
1939年5月买下美国斯图尔特汽车厂全部器材和设备。9月在昆明成立
中央机器厂,第五分厂生产汽车,
1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南京举行成立会, 以汤仲明命名的上海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试制出煤气汽车一辆。 1937年2月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湖南株洲设立总厂,在上海设立分厂组装汽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1958年6月20日 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 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
6月25日 天津试制成功第一辆轿车,定名为和平牌I型轿车
Professional believable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a00c933b9f3f90f76c61be3.png)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 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 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 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 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 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 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1902年送给慈 禧太后的礼物。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的“民生牌”载重汽车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 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 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 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 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 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 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 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 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东风EQ140 型越野汽车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 史的前台。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 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 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 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 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 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 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 汽车148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b0cbf2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e.png)
3、全方面发展阶段(1981~2023年)
•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汽车工业进入全方面发展阶段。汽车 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 旳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构造,变化“缺重少轻”旳生产格局; 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 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 增长。在这23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 车工业旳一种旧时代旳结束和一种新时代开始旳分水岭。
• 该车是德国本茨企业1898年旳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 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经过链条驱动后轮。汽车旳造 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 旳杆子支起一种精美旳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旳 黄铜煤油灯,更为杰出旳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斥气 体旳轮胎大大提升了汽车旳平顺性.
• 1923年后来,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 出租旳洋行。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 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 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旳汽车,可是限于当初旳情 况,都没能实现。
• 1966年此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 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 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 车17万辆(其中一汽合计生产15万辆)。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 1964年,国家拟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旳第二汽车 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 二汽是依托我国自己旳力量创建起来旳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 自己提供装备),采用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 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旳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旳 措施,同步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要点协作配套厂。 一种崭新旳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初 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 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旳关键设备是引进旳。二汽旳建 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旳力量设计产品、拟定工艺、 制造设备、兴建工厂旳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有关 工业旳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种新台阶。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d8d1b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1.png)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 国的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恢复。
1948年,国民党政府失败前夕 ,计划将上海的汽车制造厂迁 往*,但最终未能实现。
02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史 (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汽车发展
解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载货汽车和客车。
中国汽车品牌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 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06
中国汽车品牌和车型的发展历 程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要点一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起源
要点二
中国主要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汽车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 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主要有红旗、上海牌等本 土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 快速发展,一大批本土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
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短缺和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 重要途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 惠、购车补贴等。
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包括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完善充电设施建设、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
中国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趋势
“走出去”战略
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长,为中国 汽车品牌提供了发展机遇。
概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概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05b41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2.png)
概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
在这个时期,中国机关领导决定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最早的中国汽车品牌诞生于上海,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上海华东汽车厂(现为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开始生产上海牌汽车。
这些车型基本上是苏联的“Gaz-69”越野车的复制品。
当时的产量非常有限,不足以满足中国国内需求。
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关领导急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经过与外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合作,中国开始生产更多种类的汽车。
上海和沈阳成为汽车制造的两个主要基地,制造了各种乘用车、货车和公交车。
然而,由于限制和技术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在此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在设计和技术上的落后。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和投资,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1994年,中国机关领导决定推动汽车市场的开放,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
这导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
许多国际汽车制造商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了合资企业或独资生产设施。
到了21世纪初,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技术升级。
国内品牌如奇瑞、比亚迪、长城等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拥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成功也得益于机关领导的支持和的引导。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7ce38d080eb6294dd886cda.png)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开创先河,把第一辆汽车引进了中国。
他订购了两辆Oldsmobile 汽车,从美国出发,途经香港,最终运抵上海。
翌年,上海市政府颁发了中国第一块汽车牌照。
1931年为改变中国交通落后和依赖洋油的被动局面,汤仲明造出了第一台由木炭驱动的汽车。
1931年夏天,这款汽车首次在河南郑州试驾。
1936年张德庆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株州总厂副厂长。
张德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曾在美国和德国学习工作过的工程师之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7-1949年抗日战争直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汽车工业陷入停滞,汽车工厂以及大批汽车工程师转而开始设计炸弹和武器装备。
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1951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址设在吉林长春市郊。
1956年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150型汽车为范本,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1959年“红旗”轿车正式定型投产,生产型号CA72,为双排座式,这是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真正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当天,两辆“红旗”轿车参加了检阅,6辆“红旗”轿车参加了群众大游行。
1969年为了解决大型工程亟需矿用自卸车,以及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问题,中国掀起了一个全国制造重型自卸车的热潮。
1969年,第一辆上海SH380试制成功,这是以上海货车制造厂为主、全国169家工厂大协作的成果。
1958年1月生产出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第二汽车厂于1967年4月动工兴建,1975年7月投产,主要生产东风牌载货汽车,在这个历史时期,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先后形成二次“汽车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办起了汽车制造厂,全国汽车企业达2000余家,出部分基础较好的汽车制造厂(南汽、上汽、北汽、川汽、济汽、陕汽等)外,大多数是产品重复、小而全、质量差。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3262dce49649b6648d747c4.png)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
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
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
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
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
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3.3中国汽车发展史
![3.3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4432f32a32d7375a4178062.png)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 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 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 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 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 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 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 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 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 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 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 改进,1987年决定放弃生产上海牌汽车,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 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辆产量的历史,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辆产量的历史,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我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 一汽试制轿车:1957年5月,一机部正式通知一汽研 一汽试制轿车:1957年 发轿车。 发轿车。 首先研制的是名为“东风”的普及型轿车。1958年 首先研制的是名为“东风”的普及型轿车。1958年5 日试制出第一辆东风CA71型轿车来。 CA71型轿车来 月5日试制出第一辆东风CA71型轿车来。
我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计划经济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 一汽试制轿车:东风轿车的试制成功, 一汽试制轿车:东风轿车的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出 了自制轿车的第一步。 了自制轿车的第一步。 为了解决高级领导干部的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高级领导干部的交通问题,一机部汽车局 要求一汽再研制高级轿车,并定名为“红旗” 要求一汽再研制高级轿车,并定名为“红旗”牌。要求 1959年 月前试制出一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在1959年9月前试制出一批,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956b1e2aeaad1f346933f94.png)
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汽 车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些合资企业进入中国,一汽大众,上海 大众,广汽本田等开始在中国投资生产。
中国自主品牌
中国一汽
品牌有奔腾 红旗 夏利 2002年6月14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天津汽 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 联合重组协议,一汽集团持有公司50.98%的股份 ,对公司拥有控股权,企业正式融入一汽体系之 中。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厂在长春孟 家屯奠基。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8年,中国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东 风”小轿车
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 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 制造厂。
1958年3月10日,南汽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 一辆轻型载货汽车,国家命名为跃进牌汽 车。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福特首席财务官路易斯· 布斯等出席在英国 伦敦举行的交割签约仪式,吉利完成对福 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 权收购。
未来的智能交用现代计算机、信息、 通信、控制技术等把车辆、道路、使用者 紧密结合起来。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有交通管理系统、自动 导航系统和汽车安全和控制系统组成,用 来解决汽车事故、堵塞、环境污染及能源 消耗等问题。 其中,具有安全和控制系统的汽车便是我 们常说的智能汽车。
国培收获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相聚在哈尔滨华德学院,这是一种缘 分。 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大 ,但我们依然是忘年之交。 虽然我们曾经是各个专业,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我们的 努力仍得到老师的肯定。 曾经的学生时代,在这里让我们重新温过。 人生是一个经历,一年前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回忆会有这样 一个篇章,而马上它却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记忆里有你们我很幸福!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e1470d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9.png)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一、汽车元年(1896)1、爱斯特博士在柏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实际可用的汽车;2、爱斯特的发明成果被当时的诸多欧洲帝国所应用,汽车从此迅速向世界扩展,开创了无穷的可能性;二、中国汽车出现(1915—1917)1、1915年,中国著名实业家章祥瑞开始尝试汽车制造,于1917年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2、该车是章祥瑞以美国特罗布奇号加工制造而成,号称南侠号,史称中国第一辆实用汽车;三、到1937,发展到实用水平1、1937年,汽车工业两年前才刚有所萌芽,在始祖老大哥的斗争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2、他在1937年以柴油机缸盖拖拉机为基础,设计制造出了中国首辆实用柴油拖拉机,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到实用水平;四、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发展迅速(1950—1980)1、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倾力扶植了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2、1953年,元老级的汽车上演着行业的荣光,历史第一辆国产轿车,史称“太阳车”,随即诞生;3、1978年,三十年汽车计划的实施,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五、汽车工业变革(1980—2000)1、1986年,汽车私营企业开始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多元化发展;2、1996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中国汽车赶超德国成为营收最高的汽车国家;3、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集塑料、汽车零部件、汽车车身、丰田设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汽车行业变革势在必行;六、汽车产业进入另一个高速发展阶段(21世纪)1、21世纪,汽车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已连续6年稳定保持世界第一;2、2012年3月,中国汽车产业总产值、销量均突破2万亿,变革汽车产业的现代营销理念;3、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制造营收突破30万亿元,进入汽车产业市场新纪元,汽车产业进入了另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七、汽车行业未来广阔前景(2020)1、2020年,全球经济仍处深度调整期,但中国汽车行业崭露头角,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大幅提升;2、受到新能源汽车概念的追捧,中国汽车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变革,未来汽车行业前景广阔;3、汽车行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汽车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汽车行业正在步入未来新纪元,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 副本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f396e48bbceb19e8b8f6ba4b.png)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 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 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 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 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 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 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建立合资企业 1994 国务院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轿车生产占主导地位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 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汽车总局,局长饶斌(兼) 1981年9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轿车外资合营项目建议书 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 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5年3月中国与德国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月正式开业成立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 车生产基地
第一章 汽车发展史
第四节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无汽车工业时期
创建阶段(1949~1965年)
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全面发展阶段(1981~2000年)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无汽车工业时期
1901年匈牙利商人李恩时从欧洲购进两辆汽车 (Oldsmobile)到上海租界自备使用。 1902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 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送给了慈禧太后。 1901年上海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到19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 达2279辆,上海有汽车维修厂29家,天津有20来家。 1927年,沈阳兵工厂以美国万国牌载货汽车为样车,根据中国的道路条件进行改进设 计,于1930年试制成一辆75型民生牌载货汽车,接着又试制100型民生牌货车,并进行 了小批量生产。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三省,扼杀了中国汽 车工业的萌芽。 至1949年,历年累计进口汽车7万余辆,当时的汽车保有量5万余辆。产品可以说是万 国汽车。
中国汽车发展史课件
![中国汽车发展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1fd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中国汽车发展史一、创建阶段(1949-1958)1949年,中国成立,开始了汽车工业的建设。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奠基,由苏联提供技术和设备援助。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结束了中国无汽车的历史。
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中国的高级轿车。
二、自主发展阶段(1958-1984)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开始自力更生,仿造和试制多款汽车。
196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筹建,主要生产东风牌卡车。
1978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批量投产,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
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克莱斯勒合资,生产中国第一辆合资轿车。
三、对外开放阶段(1984-2000)1984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市场逐步开放,引进多个国际品牌和技术。
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合资企业。
1991年,一汽大众成立,生产捷达、桑塔纳等车型。
1997年,广州标致停产,成为中国第一个失败的合资企业。
1999年,奇瑞汽车成立,生产风云轿车,打响了自主品牌的第一枪。
四、高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2000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200万辆,进入汽车大国行列。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达到190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
2013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开始向上突围,推出红旗、绅宝、睿骋、帝豪、思锐等高端车型,与合资品牌展开竞争。
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达到290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五、总结中国汽车发展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史。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创建、自主、开放、高速四个阶段,形成了多元化、竞争化、国际化的市场格局。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提高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汽车发展史
![新中国汽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230bf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a.png)
新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1953-1960年:起步阶段。
1953年,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并于1956年生
产出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
随后,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建立了一批汽车制造厂,开始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2.1961-1980年:自主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
技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探索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3.1981-2000年:开放合作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汽车巨头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
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2001至今:全球化发展阶段。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速了全球化发展
的进程。
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202b40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1903年以前,中国没有汽车。
直到1903年,美国制造的Osmo Bill引入中国,这也是中国第一辆汽车。
1928年,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中国开始尝试制造整车。
在沈阳北大军工厂,我们通过模仿美国万国牌汽车成功地组装了整车,一年组装10辆。
1929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在沈阳问世,由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1953年,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厂开工建设,1956年正式投产。
1957年7月13日,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辆卡车正式下线,命名为解放牌汽车。
1958年5月,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生产的第一辆轿车正式下线,即红旗轿车。
1983年5月5日,国内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在北京诞生。
1985年3月,上海大众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乘用车合资企业,代表了国内汽车行业“闭门造车”历史的终结。
1991年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的诞生。
1999年12月,奇瑞第一辆轿车风云正式下线,拉开了奇瑞造车的序幕,打响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第一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
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
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
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
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
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中国汽车发展史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
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
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中国汽车发展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
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
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
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
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
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
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1956年-1984年)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
——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
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
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
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二汽厂址原始地貌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中国汽车发展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
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
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
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
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
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
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1984年-1997年)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
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
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