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合集下载

2022《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022《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我是一眼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谁能拒绝美好生活呢?那么作为教育人,教育如何与美好生活联系呢?往下翻,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更加坚定了阅读这本书的信念,也更想弄明白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因果联系。

细细读来,原来,在作者罗素的观点下,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不正是刘岚书记一直分享的她的教育心得: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教师应该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罗素说,孩子学会美德靠的不是苦难,而是快乐和健康。

那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其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给孩子们送去的每一个信任,都会在他们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有勇气的人。

其实,教育和其他人类事物一样,只有一条进步之路,即为爱所支配的科学。

如果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便是充满破坏性的。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挖掘教育的本质及其对个体与社会的影响,呼吁人们对教育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以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构建美好的教育体系。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个体人格形成和社会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通过个体发展为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读本书,我意识到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培养人才的有力工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系统的支持与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通过读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只是培养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

本书还从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关注个体发展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能动力。

作者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读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还要注重培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最后,本书探讨了构建美好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强调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023年《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罗素先生说。

作为教师,首先明白自己为何而教,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本书强调用爱去教育、去生活,为最终目的。

教育是爱的传递,知识上的学习只是用来传递爱心的工具。

当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爱时,就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对教育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爱他。

罗素的道德教育在我们教育工作中更细化。

我们学校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学生“德〞的教育。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校训“守正创新,立德树人〞。

结合上学期方校长带着我们读的(劝学)(学记)等古人的经典。

古人在教育上的经典,都特别注重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华,他们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

“这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的去审察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关怀,仅此而已。

读懂孩子们,并不是单纯的观察他们平常的表现,而是应该用观赏的眼光看他们,用宽容的心态对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鼓舞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有自信,从中得到愉快。

我们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会被他们尊重和认可。

其实,不管是平常心、宽容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拥有阳光愉快的心态,我们就会发觉,孩子们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

教育与美好生活同伴的重要性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同伴的重要性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同伴的重要性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同伴的重要性读后感》篇一教育,在我以前的认知里,就像是一板一眼的老学究,拿着戒尺,逼着我们死记硬背那些干巴巴的知识。

但读了关于“教育与美好生活同伴的重要性”的文章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育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开启美好生活的大门。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小时候,我特别讨厌数学,那些数字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我脑袋里横冲直撞,搞得我晕头转向。

那时候的数学教育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公式和算法,我在下面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像是被抛弃在知识沙漠里的小可怜。

可是,后来换了一位数学老师。

这位老师可不像之前的老师那样,只知道让我们做题。

他会给我们讲数学背后的故事,像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时候是多么兴奋,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时候是多么刻苦。

嘿,你还别说,这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那些数字突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有趣起来。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啊!它能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让我们从对知识的厌恶转变为喜爱。

美好生活是什么?我觉得美好生活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而教育呢,就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

没有教育,这幅画卷就会暗淡无光。

在社会上,我们看到那些高学历的人往往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学历高不一定代表生活就美好啊。

没错,这就好比你有了一把好的画笔,但不一定就能画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可是,如果连画笔都没有,你连画的机会都没有啊。

教育给予我们知识和技能,就像给了我们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道具。

而且,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还能塑造我们的品德。

一个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往往更懂得尊重他人,更有社会责任感。

就像在疫情期间,那些医护人员,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他们不顾危险,冲向抗疫一线,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职业素养,更是教育赋予他们的使命感。

如果没有教育,我们的社会可能就会像一盘散沙,人们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而活,那美好生活可就真的是遥不可及了。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书籍,让我在深入思考之后,对教育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

书中指出,教育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格。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道德修养。

而且,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此书,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得好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从而为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当教育真正发挥了这种作用,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探讨了教育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追求个人梦想的支持和机会。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成就感。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生存,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有意义、幸福的生活。

在读完《教育和美好生活》之后,我深深地被教育的力量所感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也可以得到持续进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教育,不仅仅是求学时期,而是将其作为终身的追求和责任。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为社会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教育和美好生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

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探讨,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和品格,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教育问题,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在《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中,罗素从他的经验出发,探讨了许多教育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那些宏观的涉及教育性质或政策的问题,而是那些细小入微的家长或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很迫切,很热门,正是令成人挠头的教育问题,有些虽然冷僻,但一经提起又引人深思的问题。

这些问题所涉猎内涵广泛,无所不包。

涉及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涉及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教育的问题,涉及不同学科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问题,涉及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问题,涉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问题等等。

其中很多问题,虽然点到为止但却发人深省。

整本书的行文,用词通俗易懂,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

关于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

罗素认为道德教育主体是家庭,而且应该在入学之前完成多数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出生之日就开始,通过父母的反馈来帮助儿童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

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是“现在进行时”的,也就是就事论事的。

在道德问题出现的当下进行教育,而不是延迟或提前,空对空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

关于知识教育,或者说智力教育。

所谓智力教育,是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的,一般是指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育,当然也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教育。

观察力、专注力、理解力、意志力等学习品质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注力,如果没有长期的智力教育,儿童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专注力。

成人帮助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打断儿童的思考,这样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并非绝对分隔、各行其是。

实际上,大可不必在某些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心思,如耐心、勤奋、坚持等,这些美德应该是伴随智力训练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如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韧劲和意志力等,这些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篇一扬起快乐的风帆,挺进羊年温暖的港湾;奏响梦想的号角,驶入羊年幸福的殿堂。

寒假里读完学校推荐的一本教育经典——《教育与美好生活》,感受颇深。

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它太值得所有希望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人一读,至于涉身教育行业的我们,就更不应轻易放过。

本书提出的一些主张是极有价值的。

如:必须重视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教育是开启新世界的窗户,与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理想的人及理想的品格;必须克服传统偏见,善于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新成果来改进教育方法;重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要给儿童以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此书虽是20世纪早期作品,然而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只感觉一股清新的晨风扑面而来。

作者所针砭的弊病,仿佛是针对我们随处可见的教育弊病而发,其言论足以让人振奋,让人思索,让人回味。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根源。

一切教育的内在主导思想应是从孩子来、到孩子中去,一切教育行为的主导更应是从孩子意愿和需要出发、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们学校的教育对象就是孤儿孩子们,面对这些有许多缺少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孩子们,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有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到孩子,有没有重视这些孤儿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我相信每个孤儿学校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都会不断的思考:孤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肯定是要关心爱护孩子们的,但绝对不能放纵。

关爱孩子的身体,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关爱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关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让他们自信地成长。

但,不能因为爱他们而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孤儿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中心,更不能因此而使他们目无尊长,觉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视而不见。

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并给予其合理的解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2023年《教育与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2023年《教育与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教育与美好生活)心得体会(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也是这本书让我在假期中充实和提升自己,这本书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它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对孩子的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在书中说到绝不能通过恐吓、强迫,甚至是体罚来管束和训斥学生,而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律和主动。

我作为一名副班主任要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产生自信。

多鼓舞少批判学生,犯错误不恐怖,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候,不应一味地指责,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其次,要信任学生的超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甚至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应该按照学生的意愿和方法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肯定做的很好,但老师及时的给予赞扬、指导,就会给学生增加一份自信心,学生也会增加幸福和体验感。

最后用罗素的一句话说:“即使是最一般的孩子,只要教育的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的人。

作为一名副班主任,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循循善诱,认真负责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指引学生走向美好生活,为了一切发光的可能。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心得读完这本书,里面的金句有很多很多,受益匪浅。

我又大概重新审读了一遍,合上书本,久久不能入睡,真的不愧是大师之作,太智慧了。

最gao的智慧是真,最gao的道德是爱。

这本书告诉我,做工具人的同时,别忘了观赏生活中的美。

教育方法永远是启发人自身的觉悟,现在的问题不是改良方法,而是方法太多。

作为一名天天和孩子打交道的生活老师来说,所以我会累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让孩子们在生活区这一局部,饮食起居每天都能保持愉快和身心健康,就像在家里一样,让他们把学校当成他们的第二个家,里面充满的是爱,而不是负能量,美好的生活由爱激发,由知识引导,孩子学会美德靠的不是苦难,而是愉快和健康,我们不是每天对着孩子怒吼,他们就听话,而是对他们付出真正的爱。

教育与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

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罗素这段话让我有诸多感慨,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于自我满足,在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学生的幸福在于教师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从内心感到满足,幸福。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不能苛求学生千人一面,要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帮助他,给他们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流淌潺潺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芳香四溢的花园中,……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多么激发灵感的地方,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选用的“课堂”。

我也向往这样的课堂,假如我也能每天带着我的学生徜徉在那种“课堂”,那么,我和我的学生将会品得出愉悦的滋味。

善待每一个儿童,发挥每个儿童的优点,让他们自豪地说:“我是最棒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都拿满分,但我们可以给学生播种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愉悦。

其实真实、平凡的课堂,作为教育只要动一番脑筋,努力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打开他们愉悦的源泉,让他们在感到自尊的前提下自愿创造劳动,那么这愉悦的滋味将一直陪伴孩子们成长。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让孩子经常感觉到新鲜、兴奋。

那么引人入胜的中队活动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绪的波澜,因为自主、自信、自强而使学习生活充满神奇的魅力,进而辨得出心跳的节律。

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怎会不从学校飞向自己生命的梦想?怎么不会辨得出心跳的节律呢?看到孩子们收获成功幸福的笑脸,我会欣慰,似乎看到一朵朵向着阳光绽放的花朵,听到他们花开的声音!“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

(完整版)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完整版)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

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

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

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

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

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

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

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

“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

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

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3篇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3篇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一)《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探讨,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个人品德、人文素养和情感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更应该是培养一个有理性思维、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卓越并在社会中有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向传授、机械记忆等。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总的来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也是对每个家长和社会成员的提醒和思考。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精选3篇(二)《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一本作者不详的书籍,但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这本书围绕着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强调了教育对于实现美好生活的作用。

首先,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使人们更加理性和善良,能够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

与此同时,教育也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才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其次,书中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023年《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023年《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我交流的是(教育与美好生活),作为爱读书的我,给人感觉温文尔雅,但分享起来却能声情并茂,饱含深情,我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智慧之人亲切交谈,确实如此。

(教育与美好生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利用这个寒假我细细品读,受益良多。

最大的感触是:真正的教育者所做的应当是为人类的开展提供一种真正的现代教育。

这种教育既不训练孩子的偏见也不教条,而是努力援助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各种问题。

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

通过对孩子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培养。

我觉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感情,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开始,让学生对自己、对学习有积极的感情,积极鼓舞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制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和鼓舞来建立信心去探究学习。

认可和鼓舞也能援助他肯定自我,可在教育时做适当地改变,比方和他说话时望着他微笑,与他平视,这样就把距离拉近了;孩子情绪变化强烈时可抚慰他、鼓舞他,表扬时对他鼓掌,向他竖起拇指;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时,体会到的是猎取知识的乐趣,体会到的尽是美好,没有训斥与惩处,不会痛苦。

教育,应该为生活的美好助力。

我们在课堂上,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可我们又不应该仅仅拘囿于文字里的世界,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现实的天地之间,感知文学,品味文化,探究文明;我们彰显活力的青春、展现勇敢的魅力、挖掘敏锐的洞察力、塑造理智的张力;我们遇见坚强、遇见乐观、遇见爱;我们诠释公平、追逐自由、向往民主,让生活的美好点燃教育的意义。

品行教育是整本书的主体局部,契合当下“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符合课堂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颇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6篇语言类读书笔记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2023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选3篇)

2023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选3篇)

2023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选3篇)《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1读完英国作家伯特兰·罗素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一书后,使我感受深刻。

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懂得赏识学生的老师;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生动有趣,真实自然而学有所得的音乐教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的得到陶冶。

书中伯特兰·罗素充满了怀疑精神和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通过评估现有的各种教育制度,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

他分别站在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角度上观察和思考问题。

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

道德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育则从幼儿园一直讲到大学毕业。

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处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

给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在教育过程中要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懂得欣赏学生的老师才会被学生欣赏。

音乐课上,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演唱、满意的回答、漂亮的表演之后,心理的感觉是美好的。

作为音乐教师,要懂得欣赏,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并巧妙的运用鼓励艺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记得上学期带了一名学生,在班里学习很差,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倒数几名。

正因为如此,性格也变得特别胆小。

在一次音乐课上,偶然间我发现她唱歌不跑调。

抓住这个闪光点,我及时的表扬她并对她说:“你唱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大些会更好。

”听了我的称赞她又唱了一遍,与第一遍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便时常为她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再后来我又鼓励她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帮她树立了自信心,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渐渐地我发现她的性格不仅变得开朗、大方,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罗杰·斯托克的著作《教育和美好生活》,主要涵盖第五章“教育与美好生活”的相关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教育在塑造个人和社会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优质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途径以及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教育改革的热情。

3.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教育改革的途径。

2. 重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教育和美好生活》,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教育现状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2. 内容讲解:讲解第五章“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选取书中典型案例,分析教育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思考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享各自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教育的本质2. 教育的目标3. 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4. 教育改革的途径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教育和美好生活》一书中第五章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见解。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教育和美好生活》全书,深入了解教育改革的全貌,并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我国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教育和美好生活》一书中第五章的内容,深入探讨了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美好生活中的作用。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900字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900字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900字《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900字每个人对预计未来生活的规划整体规划不同,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更不尽相同。

是拥有一份得新应手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乖巧懂事的儿女,其美好都是用自己的一下内心去感受的。

身为教育人,用知识和教育去定义生活,美好人生中,爱和知识是必须的。

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

应该让过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所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品读罗素的书之前,我是先搜寻相关资料资料库了解他的人、经历、思想以及他对教育的观点。

揣摩作品的表达顺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哲学家泊特兰.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教育工作成败铀的认识后的浓缩表现。

作者通过对现存教育制度的评估,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改方案。

作为小学教育者,我关注的是书中的儿童教育。

罗素在书中这样提到: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现如今教育的实效性不理想的同时,引人思考。

不要以为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而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为。

改变教育态度,儿童需要你的关注和鼓励来建立信心深入研究去探索学习。

需要学习到什么是可以和不可以做的,认同和鼓励也能普遍认可帮助他肯定自我。

可在教育之时做适当地改变:和他说话时望着他微笑,与他平视,让你们的距离增进;儿童情绪变化强烈时可轻抚他,揽抱他,吻他;表扬时对他鼓掌,向他竖起拇指。

要使用正面语言、直接、简短、令他易理解,并且切不可加上批评和责备;当幼儿明白到原来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便会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关注教育;不要只看成果,当他做出尝试,就要称赞他的努力,降低他的学习兴趣。

儿童在受教育的同时,体会到的是获取基础知识的攫取乐趣,体会到的尽是美好,没有训斥与惩罚,不会痛苦。

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罪责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心存欢喜盼望之事。

恰当的教育即是让美好生活良性循环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我在家中陆陆续续的读完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中文版,颇有启发。

为人们所熟知的罗素,不但在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创获空前,同时也是一名人道主义者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并且因其谈论婚姻与家庭的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阅读罗素的教育论著时,时常可以体会到道德的热忱,稳健而不激进,温和而不保守的感受。

罗素对当时传统的公学教育很不满,认为在干涉儿童教育的各种力量中,没有一种是站在儿童自身幸福的立场上,而真正的教育者所做的应当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真正的现代教育”。

这种教育既不训练儿童的偏见也不教条,而是“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的各种问题。

”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受应试环境影响下,很容易忽视了独立性教育,这个问题何其明确。

学生的独立性教育,其实应该引导重于教育,尤为引起注意的一点。

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

理想品性有四种“根基”: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

活力是一种生理素质,更是一种心理素质,它能使人快乐而明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勇敢对于克服种种阻力、蒙蔽,树立人的独立性,成就美好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虽然世上不乏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

罗素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的高比例灾祸大多是因为同一个事实,即在多数人中没有激起同情心,而只有抽象的刺激。

理想品性的最后一项是智力。

“没有智力,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更不用说产生进步了”。

智力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智慧,要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虚心”、“勇敢”等品质。

要达到培养理想的人及其理想的品格的教育目的,罗素坚信,“只要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适当地关心青年,所有这些资质均可形成”。

而理想与品性之中,又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的,这便是爱心和科学。

他说:“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

”一方面,罗素相信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人思想自由又不受恐惧的侵害,教育本身也不应该是使人轻信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经过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引导到思想的腐朽。

”另一方面,教育者所传授的必须是“为爱所支配的知识”。

他又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但是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东西。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

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养,在开始都要以游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

良好的教育目的要进入实践,关键在于转化教育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

罗素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

他呼吁一类“有思想”的教师的出现,呼吁一种开放的批判的求知氛围。

他反对教师居高临下地“浇铸”年轻人的思想,而相反地,教师应该“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

罗素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诸如“善良”、“知识”与“勇气”,这与他提出的理想品性的四种根基也有着内在一致性。

罗素主张教育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类普遍需要的素质或普遍价值来实现理想的社会,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与“美好”、“幸福”相联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断地在人们的内心传承——既受教师内心的鼓舞,又源源不断地鼓舞他人;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
命、希望和喜悦”。

正如他在下面一段话中所说的:
——“文化和教师真正的信仰,虽然通常不是明言的训诫,但几乎是无意识地被大多数儿童所获得。

即使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偏离了这些信仰,其中的某些东西还是深深地扎根下来,在紧张或危机的时候就会闪现出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