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一)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档案是指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因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档案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传承人类文明,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总格局中,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己是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对管理人员的意义(一)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1.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如果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
具体表现为: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数据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只需录入一次,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各种报表可以自动打印: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的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的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背考表等。
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检索查询更为方便1.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
2.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3.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基础教育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议
基础教育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议张丽萍【期刊名称】《统计与管理》【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1页(P151)【作者】张丽萍【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妇联托幼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基础教育统计信息化是指围绕基础教育统计业务,实现教育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发布和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化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评价、预测系统,实现对基础教育统计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提高统计信息的深加工和社会化程度,为学校各级领导制订计划、进行决策、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一、教育统计信息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统计工作,大多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进行的机械性工作,未能与学校工作切实结合,把统计信息平台应用到学校的各项工作。
这样的统计过程周期长,工作量大,在工作过程中可变因素很多,而且每次的统计指标和软件只针对当次的统计任务,当统计工作有变化,整个统计指标也要跟着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使得统计工作滞后于高校的发展。
同时,单一的统计指标难以反映教育质量、教育经费、科研成果以及办学效益等因素。
(二)统计信息化程度低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实现网络化办公,但是统计工作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统计人员主要依靠单机录入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对计算机的应用,也只停留在利用现有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缺乏创新,很少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资源能够在各信息主体之间实现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
同时,统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对统计软件、统计系统信息、网络的利用程度不高,费时费力,人为误差时有发生。
这样的统计信息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分析,信息利用停留在初级层次。
(三)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系统性不强基础教育统计按照调查内容可以分为实验统计、基建统计、人事统计、财务统计、后勤管理统计等等。
这些调查内容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信息平台搭建起来,各个部门就会相互支持,互通有无,形成完善的基础教育系统。
浅谈企业如何做好统计管理工作
浅谈企业如何做好统计管理工作【摘要】企业在做好统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建立科学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监督和核查等方面进行探讨。
建立科学的统计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加强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的效率;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监督和核查可以有效防止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统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统计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素质、监督核查、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决策参考。
1. 引言1.1 引言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企业运营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汇总,可以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做好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统计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发复杂和重要。
建立科学的统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做好统计管理工作的关键。
只有有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提升统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企业做好统计管理工作的关键。
只有人员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监督和核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核查,才能有效防止数据造假和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正文2.1 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做出科学的决策。
统计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各项经营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库存情况等,进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思考
浅谈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思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建设成为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强大支持。
本文将就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化意识的薄弱。
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大多数是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老员工,他们的信息化意识普遍较弱,很难适应信息化建设对其工作方式的改变。
其次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基层单位的资金有限,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相对较少,导致信息化设备更新缓慢,系统功能不完善,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
再次是信息化应用的专业性不够强。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统计学专业知识,而目前人才储备不足,造成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还可以探讨一些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加强信息共享和利用。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各统计工作单位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避免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是推动统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信息化建设要实现统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统计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精确,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再次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
信息化建设要注重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确保信息的安全。
信息化建设是基层统计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信息化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培养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为实现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级统计工作单位能够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息安 全保 障 、 才培 养等 方 面入 手 进 行 建 设 . 人 . 关键 词 : 统计 信 息 ; 济发 展 ; 设 经 建 中 图分 类 号 :2 2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0 ) 1 0 4 — 2 F 2 A 17 — 9 X(0 9 l- 2 8 0
2 年来的发贬, 0 统汁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 , 特别是最近
收 稿 日期 :0 9 0 一 0 20 — 1 1
作者简介 :3 1风超 (9 6 )女 , " 15 一 , 河北博野人 , 员, 馆 从事图书管理研 究: 王会 仙(9 8 )女 , 16 一 , 山西 曲沃人 , 员, 馆 从事 图书馆
方法信息化, 尽可能采用统一的 信息采集平台。第二完善统 三
计计量方法 , 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引入数理统计 的方法 , 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 , 尽可能使统计计 量方法规范化, 标准化 , 以便于内外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对
我旧绕汁信息系统建设始于 2 世纪 8 年代中期, 0 0 经过
管理 研 究 一
.---— —
‘
2 48 -— . — —
比 分析。
管理与应 用的主 要基础工作, 也是统 计信 息发布与服务的主
要手段和窗口。 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 统计元数据库 、 基 础数据库 、 工作库 、 发布库 、 宏观经济数据库、 国民经济运行
3 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 . 2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 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
集、 , 处理 传递, 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 到根本解决等, 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社会信息 , 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 管理好, 开发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摘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重点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思路、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从工程项目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到竣工投产,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实现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当前,工程建设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走向信息化管理轨道,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增强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已经逐步推开。
工程建设如何更好地构建信息系统,更有效地实施工程管理,也显得愈加重要。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及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量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
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内容。
管理模式也从先前单纯的直线型管理逐步向直线职能型管理转变,各部门间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施工活动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工程建设实体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
要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人到位,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与繁重。
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的两个侧面。
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
因此,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工程建设相关规范标准,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同时,油地关系对施工的组织和进度计划都有不同程度的制约。
信息流量大。
工程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信息的上传下达、焦点问题的快速及时反应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计划。
2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和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1)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也在不断升级,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一番探讨。
一、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改进和提高管理和生产,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生产。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的发展进程和提高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统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统计工作更加高效。
传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更加自动化、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数据录入和整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统计数据更加及时。
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使得统计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即时的参考依据。
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影响1. 数据收集与整理更加便捷传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繁琐而耗时。
而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以通过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工具快速记录和整理数据,使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变得更加高效。
2. 数据准确性得到保证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了数据录入和整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录入可以避免了很多人为误差,使得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3. 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全面信息化建设可以使数据的分析更加深入全面。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摘要】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对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标设定、策略规划、实施步骤和成果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启示,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提供指导和帮助。
信息化建设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创造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目标设定、策略规划、实施步骤、成果评估、重要性、启示、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重视信息化建设。
背景介绍旨在总结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统计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手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和繁重的统计工作需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管理,还可以提升统计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可以更好地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和方向,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
1.2 信息化建设意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处理和分析,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管理的迫切需求。
1. 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和处理,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录入、快速生成报表等功能,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干扰,减少了数据录入和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率,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性。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
1. 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实现各种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等。
三、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1. 树立信息化意识企业领导要树立信息化意识,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信息化宣传,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2.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
3. 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建设、硬件设备更新等。
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才能为企业的统计工作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4. 推进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统计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
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马振波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的领域已经逐渐进入信息化的管理进程当中,而在统计工作当中也逐渐实施信息化的建设,本文针对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展开思考和分析,并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希望对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建设对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逐渐实现了各项工作的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必须将统计工作也要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统计硬件设施相对滞后,阻碍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对于统计工作来讲,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而现如今各项资金严重缺乏,使得硬件设施跟不上现在发展的社会。
近几年来,在统计工作中也在不断的引进一些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但是,在计算机的配置和技术要求方面仍然不能达到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1]。
尤其表现在一些统计工作当中,经常出现一些数据丢失或者失真的情况,不能满足基本的统计学工作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学计算的准确性。
现在很多单位还存在多个部门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尤其是在很多工作集中到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冲突,继而工作效率就不能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如果要高效的建设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必须加大对各方面硬件设施的投入。
(二)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依赖于专业人的人才,有很多情况下进行统计工作的都不是专业的统计学人员,而且在统计方面也仅停留在统计学报表的制作当中,缺乏高素质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不仅影响着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建设信息科技化的统计工作。
在资料开发的工作当中,很多的工作人员只具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对于专业的SPSS、SAS等软件开不能熟练的应用,因此统计工作的质量不高[2]。
浅谈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摘要: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呢?文章通过认真分析统计信息化的含义和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提出一些对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措施一、统计信息化的内涵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和利用开发,是统计信息化最基本的要求。
真正利用信息化进行统计信息处理,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搜集、传送、修改、补充、共享资源、有序管理和发布信息等的过程使用信息化.只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在统计工作的作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各个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资金周转、使产品成本减少,对提高企事业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统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从原来的次要位置逐渐转化为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的高效的核算能力,庞大信息的传送能力,以及资源共享、集成数据等和整合信息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才能够逐渐提高当地基层统计管理部门的水平,使统计数据的信息化有很大提高。
二、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状况1、没有足够的资金很早以来,统计部门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不足,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更为明显。
他们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家财政部门进行拨款,根本没有别的经济来源。
可是,统计信息化建设根本不在国家财政补贴范围之内,进而出现在各个统计信息化建设范围内硬件设施建设滞后,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网络化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在业务处理方面,很多乡镇根本不能进行网上处理,这样就直接影响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没有统计信息化的专门技术人员,以至于水平很差.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无论是进行各乡镇的统计工作,还是各个企业、各个公司部门等,除了个别行政部门或者乡镇统计人员是专职人员外,绝大多数是兼职或者是非统计人员,即使是所谓的专业的统计人员,也是根本不了解专业的统计知识,并且信息技术能力很低,也根本没有收到信息技术建设的有关知识的培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也不高,以至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统计信息化的专门技术人员变得非常缺乏。
浅谈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思考
浅谈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思考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过程。
在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将就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思考进行浅谈。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实用性。
实用性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信息化系统应符合统计工作的具体需求,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
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应综合考虑系统功能、稳定性和易用性等因素,确保能够满足基层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应强调数据共享和交流。
作为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避免重复采集和整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泄露和错误。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应注重人才培养。
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运维和管理,需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一支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应以实施过程为主导。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阶段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一味追求高科技和高投入。
也要注重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进行系统升级和优化,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基层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实用性、数据共享和交流、人才培养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将信息化建设与基层统计工作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支持。
浅谈新时代如何加强基层调查队统计调查能力建设
王小荻:浅谈新时代如何加强基层调查队统计调查能力建设“统计是决策者的眼睛”。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统计调查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决策提供信息,同时,统计调查也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监控、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当前,统计调查数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统计调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统计调查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显。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加强基层调查队统计调查能力建设,对于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统计调查能力建设的紧迫性自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基层调查队从组建到逐步完善步入正轨已走过了12个年头。
作为国家统计局派出机构,调查队承担独立组织国家统计调查、独立采集上报经济社会信息的基本职能,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基层调查队统计调查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显现,迫切需要加强。
(一)加强统计调查能力建设,是适应形势变化的迫切要求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主体多元化,投资、消费、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给统计调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变化迫切要求统计调查队伍提升统计调查能力。
(二)加强统计调查能力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调查队在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中主要承担三项职能:其一是反映功能,就是要客观地、准确地、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其二是服务功能,我们通常讲统计调查部门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是党政领导的参谋部,是社会公众的信息窗,这三个表述就是说了一个服务功能。
作为统计调查部门,我们的服务功能具体地表现在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功能,就是支持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其三是评价功能,地方经济发展到底是快还是慢,好还是差,一届党委、政府的政绩到底如何,要靠统计调查部门用大量的、科学的、可信的、准确的数据来评价,因此,统计调查部门实际是一个评价发展的部门。
浅谈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浅谈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必要性【摘要】基层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前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变得尤为必要。
这不仅可以提升统计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推动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采取培训和学习计划、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加强技术支持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统计工作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为统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必要性、措施、统计工作、现状、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统计工作中的基础一线人员,基层统计人员承担着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数据的任务,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种类也日益繁多。
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对大数据的处理需求,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现阶段基层统计人员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薄弱,导致统计工作效率低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统计产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基层统计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数据处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数据质量,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1.2 问题提出统计、格式要求等。
谢谢!基层统计人员作为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力量,承担着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统计数据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基层统计人员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影响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个主要问题。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统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统计工作来说,不仅意味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本文将从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影响、建设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提高效率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快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速度,减少了人工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采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多部门数据的互通互联,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统计效率。
2.降低成本相比传统的手工统计方法,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降低统计工作的成本。
采用信息化系统,减少了纸张、油墨等物资的消耗,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统计数据的误差率,减少了因错误数据带来的成本。
3.提升可靠性和精准性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记录,大大降低了数据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统计结果,为企业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信息化建设方法1.选择适合的信息化系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能够满足企业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的需求,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2.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培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培训。
对统计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为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善数据保护和安全措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保护和安全问题。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防护等机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系统的复杂性信息化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对于部分员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期。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巴彦县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为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树立统计良好形象,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创造及巩固统计部门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因此,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部分信息化建设管理基本要求第一条按本局年度信息化培训计划,做好教材、培训环境的准备工作。
第二条搞好本局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合作,为我局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条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由计算站组织实施,归口管理,维护工作做到系统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第四条办好统计网站,维护网页,同时对与Internet的连接把好安全关(防火墙)。
第五条搞好本局内部网的防毒作用,本局电脑严禁私拆接硬件,私自安装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
第六条严禁拆换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零部件。
各科室需要购买硬件,应由科室负责人向局领导请示,得到批准后,由计算站负责购买。
第七条计算站负责做好网络管理工作,本局内网必须把好用户及密码关,合理分配IP地址,做好网络划分及管理。
第八条各科室对硬件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相关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严禁带电拨插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件的使用严格按操作指南进行,不得任意删改系统文件及别人的文件。
第九条各科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实行科室责任制,各科室设立计算机主管,及时、合理的管理好各科室的电脑及相关设备。
第十条软件安装及网络维护必须由计算站相关管理人员确认以后进行。
第十一条信息系统的开发由计算站主持进行,尽量减少信息化孤岛,开发的平台应结合网络系统实际来定,避免孤立行事,将开发纳入信息化发展正常渠道。
第十二条计算站同志应指导、教授专业科室同志有关系统的应用,保证专业科室同志能正确使用系统。
第十三条计算站积极做好理论学习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应用水平和开发水平。
第十四条计算站做好全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软、硬件)的调研、采购、实施、管理、维护、调配等工作。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浅谈。
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
而且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数据遗漏、错误等问题,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统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处理,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而且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还可以设置校验和验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统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而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这些工作可以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工具,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可以降低统计工作的成本。
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降低这些成本。
一方面是减少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是减少了纸张、墨水等物料的消耗,同时还可以降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成本。
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降低统计工作的成本,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支持。
企业在进行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时,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和布局信息化系统,确保信息化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企业还应不断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调整和优化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分析报告
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报告————————————————————————————————作者:————————————————————————————————日期:附件10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筹)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报告按照保监会《保险机构开业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文件,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贵州分公司统计和信息化准备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指引要求和总公司颁布的机构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统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信息化建设与统计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司以较高起点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应用,成立四年来公司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五千多万元,现已初步建设形成以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保险核心业务、财会及相关应用与管理系统构成较完整的保险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信息技术平台基本满足公司经营管理的需求,信息化整体建设达到国内同业的同等水平。
在应用系统项目开发主要采取合作方式,安诚提出业务需求,技术公司负责技术开发和系统运行技术变更维护。
我司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以保险核心业务系统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一是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组成公司业务运营基本信息技术应台;二是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是适时性事务处理模式;三是业务应用系统采用流程化处理方式,处理流程符合业务管理规则和规范标准;四是业务应用系统程序可依据公司处理流程和业务规则需求变更进行应用系统更新调整。
1、核心业务系统。
安诚核心业务系统采用的是广州软通动力公司核心业务系统V5.0。
系统结构组成主要有:承保、核保、再保、财务收付、理赔、产品、渠道、机构与人员及业务报表等。
该系统是由广州软通动力实施开发,基于Oracle数据库和C程序开发的应用平台,系统于2007年2月上线验收,公司成立四年来,结合监管要求和公司经营需求持续改进优化,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作用。
我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按照监管机关的要求,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的目标持续改进优化核心业务系统,满足公司业务模式,有效进行风险分级授权管理的运营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承保:保险业务的各险种的承保业务处理;理赔:保险业务的各险种的理赔业务处理;产品:险类、险种、险别和产品要素配置;再保:合约设置、再保处理、账单和报表;营销:客户、渠道、机构和人员管理;报表:各类报表的统计、查询和打印;单证管理:各类单证入库、出库、回收、归档、删除、领用、销号;系统参数设置:公共代码、业务代码和管理代码;系统维护:机构、人员、权限、单证流水号、产品、手续费、双核授权和管控因子等维护。
浅谈企业统计创新
浅谈企业统计创新石丽媛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提高企业统计信息化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现实的企业统计工作常常受到制约,因此应从统计观念、统计职能、统计技术、统计内容、统计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企业统计统计创新统计信息化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支柱,正全面影响和变革我们的生活。
信息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动机的原料,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
知识经济所指的信息当然包含统计信息。
企业统计提供统计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统计工作是以服务政府统计为主,企业统计制度的建立,统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统计内容的确定均依据宏观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需求,统计的信息、监督和服务职能始终未能很好发挥。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企业统计制度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分析我国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企业统计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步伐。
首先,不能适应统计对象的频繁变动。
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需求,统计范围日益扩大,在不同的时期,企业所关心的统计内容不断更新,几个单一产品产量的“同比”、“环比”已难以适应当今的需要,因为企业在关心生产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经济、销售、价格等指标的统计。
其次,不能适应服务对象的变化。
过去,企业统计人员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政府部门)服务;而今天,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尽快进入角色,要就企业自己关心的指标做出统计与分析,统计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是企业自己。
最后,不能适应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趋势。
第二,统计意识薄弱,现代统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国企业统计长期停留在满足上级报表任务的被动状态,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的主动性,很少考虑本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对统计信的需要。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浅谈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等诸多方面。
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统计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做一些浅谈。
一、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的业务管理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改造,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决策者提供更为清晰、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抓住机遇。
信息化建设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减少重复劳动,增强企业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和存储:企业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信息化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各个部门的数据,包括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2. 数据分析和报告:信息化系统需要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提供各种统计报表和图表,帮助管理者更为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市场动态,为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数据共享和协同:信息化系统需要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4. 数据安全和保护: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企业统计数据的安全也变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系统需要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保障企业的利益。
5. 用户培训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化系统,并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一)
摘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政府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
我国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关键词:统计信息;经济发展;建设
1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
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2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年来的发展,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全国地市级,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
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特别是面向社会建立的统计信息网外网,正逐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重要途径。
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还比较低,只停留在网页更新信息、局域网共享等层面上;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
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
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
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内外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3.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
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
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
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
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3.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
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