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务管理】_多学科诊疗实践与探索-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合集下载

【医院医务管理】_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医院医务管理】_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
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存在问题: ➢ 认为医院评审是“牌子”“面子” ➢ 认为医院评审是多出来的工作 ➢ “一头冷、一头热”
2
对策: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不是评比、不是评优,而是合格与不合格,是质量
保障 • 不是“评” 而是“建”
3
➢ 将标准要求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 • 评审是管理的抓手 • 标准和制度不仅仅是文件,关键是行为,是落实
11
➢ 第四章8至26项以科室为构架,内容繁复,如 何解读
• 各项目内容即对各相应科室要求,遵循一个基 本框架:
• 各科室要配备有资质的人力资源 • 建章立制,明确职责 • 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实行首诊、会诊责任制 • 科主任、护士长牵头组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
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12
➢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的解读
存在问题: ➢ 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亟待提升 ➢ 数据库使用意识不够,问题分析、改进成效等
无数据支撑 ➢ 先进管理工具运用尚不熟练
22
对策: ➢ 抓临床科室质量管理培训 • 对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能
培训 • 帮助临床科室建立管理框架,引导科室制定计
划、梳理目标、开展活动、追踪管理实效,通 过PDCA循环,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
19
➢ 高度重视和发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个相 关委员会的作用
• 各委员会要定期活动 • 针对本领域内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 指导、推动与督导落实
20
➢ 部分重点工作必须多部门共同参与 • 信息化建设 • 系统和流程改进 • 财害脆弱性分析 • 临床路径 • 多重耐药菌管理 • ……

多学科综合诊疗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多学科综合诊疗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多学科综合诊疗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翟高峰;顾昱晖;王丽;周晓宇【摘要】多学科综合诊疗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多学科综合诊疗存在病种较少、工作模式单一、准备不充分、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6大改进策略:扩大多学科综合诊疗适用范围,创新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完善准备工作,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开展等.【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多学科;综合诊疗【作者】翟高峰;顾昱晖;王丽;周晓宇【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当前,多学科综合诊疗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

探索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1],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连续的诊疗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需要研究并探索的问题[2]。

对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制定了多学科综合诊疗管理暂行规定并落实执行。

现就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如下。

1 现状分析该院开展的多学科综合诊疗主要适用于疑难危重症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

由患者住院所在科室向医务部报告,申请成立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

医务部根据申请报告和患者病情,确定小组成员。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院多学科综合诊疗工作进行日常督导,将申报与开展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并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门诊部负责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工作的管理,确保出诊医师数量和质量,并做好与多学科综合诊疗住院工作的衔接。

2 存在问题2.1 病种较少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的主要是恶性肿瘤,病种较单一[3-4]。

目前,该院仅成立涉及胃癌、甲状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18个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疑难危重病例和涉及多发伤的病例未能成立诊疗小组,主要依赖请他科会诊或转科治疗。

2.2 工作模式单一目前,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主要模式为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大会诊,会诊结束,除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外,他科成员不再跟踪。

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必要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以提升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

首先,多学科协作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专科的优势。

在传统的单科医疗模式下,医生只关注自己所属的专科,很难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而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各个专科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疾病,内科、外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可以共同参与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其次,多学科协作可以加强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医院内部,各个专科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医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同时,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多学科协作还有助于医生之间形成团队精神,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多学科协作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现代医学领域,许多疾病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通过多学科协作,医院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例如,在一个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心脏科、肺科、内科等多个科室可以进行联合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最后,多学科协作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医院可以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同时,多学科协作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总之,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提高医院综合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充分发挥每个专科的优势,加强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医院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综合诊疗能力。

我们期待未来医院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生工作中的多学科会诊合作模式

医生工作中的多学科会诊合作模式

医生工作中的多学科会诊合作模式医院是一个集多学科协作于一体的大家庭,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合作模式是医疗队伍协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多学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1、专业医生团队在多学科会诊中,医生们既是独立的专业人士,也是一个团队中的一员。

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科室,拥有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多学科会诊中,医生们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在治疗患者时形成更全面和系统的治疗方案。

2、信息共享在多学科会诊中,医生们将患者的病史、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信息进行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医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跨学科交流多学科会诊不仅包括同一专业领域的医生,还涉及到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跨学科交流,医生们可以扩展知识面,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在治疗患者时形成更为全面和综合的思考。

4、提高治疗效果多学科会诊可以将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了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通过多学科会诊,医生们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共同商讨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5、促进医患沟通在多学科会诊中,医生们需要共同商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会诊,医生们可以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依从性。

6、提升医生团队素养多学科会诊中的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医生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因此,多学科会诊可以促进医生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7、实现知识跨界共享医学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多学科会诊提供了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可以互相学习,跨界交流,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思路。

推动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的有效途径

推动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的有效途径

推动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的有效途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院科室之间的多学科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专业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途径,帮助推动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

第一、完善科室间沟通机制为了促进科室之间的多学科协作,医院应完善科室间的沟通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科室会议、科室间交流座谈会、科室负责人例会等方式,提升科室之间的沟通效率。

此外,可以建立科室间的互联网平台,方便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第二、设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多学科诊疗团队是推动医院科室多学科协作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可以让各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病人的诊疗和治疗过程,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

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种或疾病,组建相应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指南,确保多学科协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科室间的合作培训为了提高医院科室的多学科协作水平,可加强科室间的合作培训。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多学科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医院还可以鼓励医生进行跨科室学习和交流,促进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第四、建立科室间的协作机制为了促进医院科室的多学科协作,可以建立科室间的协作机制。

例如,可以设立跨科室协作小组,由各个科室的代表组成,定期召开协作会议,讨论和解决科室间的合作问题。

此外,还可以制定科室间的合作奖励机制,鼓励医生积极参与多学科协作,提高医院科室的整体协作效果。

第五、建立科室间的共享资源为了促进医院科室的多学科协作,可以建立科室间的共享资源。

例如,可以建立医院的专业数据库和病例库,让各个科室的医生可以共享和查询相关的病例和研究成果。

此外,可以建立科室间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医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各个科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多学科协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加强科室间的交叉学科研究为了推动医院科室的多学科协作,可以加强科室间的交叉学科研究。

多学科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多学科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多学科诊疗工作实施方案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多学科诊疗模式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新趋势。

多学科诊疗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医生和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跨学科合作和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就多学科诊疗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一、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

多学科诊疗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由不同学科医生组成的诊疗团队。

这个团队需要包括各个领域的专家,如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等。

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多学科诊疗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因此,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至关重要。

这个平台可以是电子病历系统,也可以是专门的诊疗协作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方案,进行意见交流和讨论,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三、加强沟通与协作。

多学科诊疗需要各个学科医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协作。

在诊疗过程中,各个学科医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四、制定诊疗规范和流程。

多学科诊疗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流程。

这些规范和流程需要明确各个学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责任和角色,规范诊疗的流程和步骤,确保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对诊疗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加强培训与学习。

多学科诊疗需要各个学科医生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跨学科合作能力和诊疗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医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多学科诊疗工作。

六、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在多学科诊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诊疗方案。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与沟通,让他们参与诊疗决策,增强治疗的主动性和配合度。

多学科联动诊疗(MDT)管理体系

多学科联动诊疗(MDT)管理体系

多学科联动诊疗(MDT)管理体系多学科联动诊疗(MDT)管理体系1. 简介多学科联动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同学科专家的紧密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诊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MDT管理体系旨在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流程,以确保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多学科协作。

2. MDT组织架构MDT团队通常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主治医生- 放射科医生- 病理科医生- 营养师- 护理人员- 社会工作者- 心理师3. MDT工作流程3.1 患者纳入- 患者经过初步诊断后,由主治医生评估是否适合MDT讨论。

- 符合条件患者将被纳入MDT流程。

3.2 准备会议- 主治医生负责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并提交给MDT团队成员。

- 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3.3 MDT会议- MDT会议每周定期举行,所有团队成员参加。

- 主治医生介绍患者病情,各相关学科专家就各自领域的问题进行讨论。

- 会议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包括治疗计划、预后评估及多学科协作。

3.4 会议记录与执行- 会议结束后,由主治医生整理会议记录,并将最终诊疗方案通知患者。

- 各相关学科按照诊疗方案执行,并进行后续跟进。

4. MDT管理体系关键要素4.1 标准化流程- 为MDT工作制定明确的流程和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行。

4.2 团队协作- 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确保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4.3 持续质量改进-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持续优化MDT工作流程,提高诊疗质量。

4.4 培训与发展- 对团队成员进行MDT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5. 结论多学科联动诊疗(MDT)管理体系是一种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模式,通过跨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MDT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诊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临床实践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临床实践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临床实践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重要。

医学界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意义及实现方法。

一、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意义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往往是独当一面,其治疗方式比较单一和传统,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满足病患的需求。

对于一些复杂疾病,没有单一的医生或专科可以完全解决问题。

因此,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病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这样可以达到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并可以更加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同时,还能够避免跨学科的重叠和冲突。

此外,多学科协作模式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协作模式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及减少住院时间等问题。

二、实现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方法(一)建立多学科团队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实现首先要建立多学科团队,这个团队应包括医生、药师、护士、营养师等相关专业人员,并且这些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团队成员应当是高素质,高协调能力的专家。

(二)制定统一的协作方案制定一个专门的协作方案可以更好的为多学科团队成员间提供协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协作方案要统一制定,包括了分诊流程的制定、诊断的程序和方案、研讨和讨论的时间等方面,同时对各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也要进行明确规定。

(三)建立通信机制通信是多学科协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确保团队成员互相沟通协调,应实现流畅、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并建立好信息传递的机制。

具体包括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分享患者的相关资料,协助诊断、制定方案,同时也要及时记录和汇总信息资料。

(四)明确合理分工在多学科协作中,合理分工非常重要。

团队成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职能和兴趣确定需要承担的方面,并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专长合理分工,保证团队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充分利用各专业人员的特长,以及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实现多学科协作,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医院管理】-伦理在医疗技术开展中的运用探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医院管理】-伦理在医疗技术开展中的运用探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Ø 先后经过七次人员结构调整
Ø 设有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伦 理档案室
Ø 审查活动不受参与试验者和 医院其他部门影响和制约
(二)组成合理人员
伦理委员13名:
Ø 主任委员1名 Ø 副主任委员1名 Ø 委员11名 Ø 独立顾问4名 Ø 秘书2名
苏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王静成 潘云龙 尹香花 王炜 王艳 伏正予 朱玲玲 朱海杭 吴越 吕元文 陈平 贾玲昌 高静 周罗晶 史力群
Ø 事后评估:效果评估
Ø 存在问题:追踪审核工作没有开展或流于形式;责任主体 和责任对象不够明确,监督效力有限。
(四)新技术的审查主体及使用主体 伦理素养缺失
Ø 医务人员作为新技术的使用主体,往往考虑技术方 面的可行性,伦理的可行性被忽略
Ø 对伦理审查的目的、意义、功能等问题不清晰
Ø 伦理委员会作为审查主体,伦理审查能力有待进一 步提高
错综复杂的伦理问题甚至是法律问题。
9
(三)基因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可以 诊断疾病,也 可以用于疾病 风险的预测
基因检测结果 本身会给受检 者带来巨大的 心理压力
个人基因资讯 的泄露会造成 基因歧视现象 的出现
——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社会往往 处于伦理困境中。
11
二、新技术应用管理的伦理 审查缺失分析
伦理在医疗技术开展中的 运用探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医学的进步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而研究 最终必须涉及人体受试者… … 。在涉及人体受 试者的研究中,个体研究受试者的福祉必须高于 所有其他的利益。
——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2008
提纲
1 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涉及的伦理问题 2 新新技技术术应的用伦管理理审的查伦理审查缺失分析

大型公立医院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

大型公立医院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

大型公立医院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
王静成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13(024)002
【摘要】苏北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学科细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实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先后成立了脑卒中中心等十多个跨专业乃至跨医院的扩散或密集的多学科诊治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价廉的医疗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科建设之路.
【总页数】4页(P1-4)
【作者】王静成
【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跨学科整合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J], 臧伟进;王渊
2.大型公立医院医疗风险分级管理研究——以昆明市某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例[J], 杨莉;许敏;史淑瑞
3.历史民族学多学科整合研究规范的初步探索--以史载"佯黄"族属考辨为例 [J], 高发元;刘锋
4.大型公立医院的运营与绩效分配改革初步探索 [J], 温浩
5.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 [J], 孟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临床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临床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临床医学领域,多学科协作模式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通过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更好的临床结果。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定义及原则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指临床医学领域中,不同学科的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共同参与,并通过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的工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学科的专家通过协商、讨论和共享信息,共同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尊重和充分利用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共享;3. 鼓励开放的讨论和互动,避免学科之间的壁垒;4. 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形成整体的治疗方案;5. 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保证协作效果的不断改进。

二、临床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模式1. 肿瘤治疗领域在肿瘤治疗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肿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学科的医务人员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多学科团队由外科医生、放射治疗师、化疗专家、病理学家等组成,他们共同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和不适。

2. 心脏病诊疗领域心脏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需要多个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治疗过程。

在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心血管外科医生、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心脏病理学家等共同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们通过心脏造影、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

多学科协作模式使得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和管理,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神经科学领域神经科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协作。

在神经科学领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病理学家、神经影像学专家等通过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
定期对多学科协作诊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开展质量评估和反馈
定期对多学科协作诊疗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 估结果反馈给团队成员,促进持续改进。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
总结词:成功实施
详细描述:某医院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团 队,明确各学科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了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诊疗效率和 质量。
探讨。
输标02入题
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应用中,如何平衡各方 利益和资源分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01
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多学 科协作诊疗模式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
结合,进一步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和效率。
04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应用 领域,如慢性病、罕见病等,并探索更加有效的组织 和管理模式。
03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学科协作诊
疗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未来将有更多的医院和医生加入到
这一模式中,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03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
实施流程
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
根据疾病类型和诊疗需求,组建由不 同专业背景的医师、护士、药师等组 成的诊疗团队。
特点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强调跨学科的交 流与合作,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 知识和经验,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 疗服务。
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重要性
提高诊疗质量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能够集合各 学科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患者 提供更全面、专业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是指在医疗领域中,不同学科的医疗专家共同参与并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针对性的诊疗服务。

这种协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患者的分析和诊断能力,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下面是一个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的示例,以展示该模式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1.患者门诊初诊环节:-主治医生负责患者的基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初步诊断,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多学科协作。

-如果主治医生认为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会安排患者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将病历和检查结果上传至电子病历系统。

2.多学科协同讨论会议:-包括主治医生、放射科医生、实验室医生、病理医生、药剂师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参与。

-会议讨论患者的病情、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制定最终的诊疗方案。

-主治医生负责主持会议,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决策。

3.诊疗方案制定与执行:-根据讨论会议的结论,主治医生制定具体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

-各个学科的专家根据自己的职责,参与制定和执行方案的具体内容。

-医生、药剂师、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确保患者按照方案进行治疗。

4.定期会诊和评估:-多学科协作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医疗团队定期召开会诊会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会诊和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其家属,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5.经验分享和团队培训:-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各自的专业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团队的学习。

-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患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便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信息传递和诊治误差。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可以提供更全面、综合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增强团队协作和互学互鉴意识,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摒弃“双肩挑”,探寻医管职业化路径

摒弃“双肩挑”,探寻医管职业化路径

摒弃“双肩挑”,探寻医管职业化路径作者:赵亚芳来源:《人力资源》2024年第03期对于一所综合性医院而言,无论是医、教、研、防的发展,还是日常精细化运营,管理人员都是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医院要想努力推动各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契合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规范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善于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化、想干事、能干事的管理人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苏北某公立三甲医院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存在五方面问题。

●专职化程度偏低目前,该医院共有管理人员182人,其中超半数是从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转到管理岗位或晋升到行政管理岗位的“双肩挑”人员,涉及医学、药学、护理、医技等不同专业。

从临床医学专业转到管理岗的大部分人员都不想放弃原业务工作,导致用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降低了管理人员整体的专职化水平。

在医院管理人员当中,“科班”出身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管理人员占比极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教育专业本身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在高校卫生管理课程中涉及医学专业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虽多,但实践课缺乏,难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管理人才。

据统计,仅有少部分对口专业毕业生进入医院从事管理工作。

●专业化水平不高医院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强调理论基础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除了必要的管理学、医学知识外,管理人员还须掌握社会学、法学、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但从该医院目前的管理人员队伍来看,既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指导,又接受过全面的管理学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在用于衡量专业化水平指标的职称方面,目前该医院专职管理人员由于受年龄、精力、所学专业等限制,晋升的职称多为政工、工程、馆员等辅系列职称,与医院管理关系不大,且这些职称晋升门槛较高。

而从临床选调过来的管理人员,不能再走原职称路线,想通过管理线晋升,但管理知识储备又不足,难以通过卫生管理系列的职称考试,职称层级往往停滞不前。

复合知识不全、职称晋升道路不畅导致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没有激情,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22 临床 路 径的 制 定 .
参 照 卫生 部 医政 司 下发 的
12个病 种 的 临床 路 径 , 合 医 院 的具 体 情 况 制 定 1 结
临床路径及其管理流程( 图 1 。临床路径指导小 见 )
组 与实 施小组 成员 参 照 循证 医学 、 疗 流 程 标 准化 诊 管 理 、 病种 “ 疗 指 南 ” 相 关 学 科 的研 究 成 果 , 各 诊 及
23 临床路 径 的 实支撑 。 医 院依 托 电 子病 历 系 统 , 立 了 建 智能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在电子 医嘱系统 中制作 临 床 路径 模块 , “ 将 医嘱版 ” 临床路 径制作 成 套 医嘱
对临床路径 的认识 , 影响着他们对临床路径 的态度 ,
价 工作 , 以此 为基 础 开 展 了各科 常 见 病 种规 范 化 并
诊疗工作 。20 09年 , 医院结合卫生部《 临床路径管 理指导原则 ( 试行 ) , 》 全面推开临床路径工作。截
至 目前 已完成 上 千例病 人 的临床 路径管 理工 作 。临 床 路径 实施过 程 主要 有 以下 5个 方 面 : 临床 路径 筹
分 析 整 理 病 历
嵌入 电子 医嘱系 统 , 明确 进 入 临床 路 径 管 理 的 流 并
也增加 了临床路 径 实施推 广 的难 度 。 2 我 院 临床路 径管 理 的实践 我院从 20 07年开始 1 病种 的单 病种 费用 限 0个
①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市 2 5 0 20 1
苏卫 牛 事 、管 弹 》0 1年 第 5期 ( 2 I 21 第 2卷
总 第 13期 2
路径和《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 暂行 ) E , 》3 并决 3
定 自 20 09年 1 2月起 , 2年左右 时 间在全 国 5 用 0家 医 院开展 临床路 径 管理 的试点 工作 J 。

多学科诊疗(MDT)协同管理规定

多学科诊疗(MDT)协同管理规定

多学科诊疗(MDT)协同管理规定多学科诊疗(MDT)协同管理规定1. 背景多学科诊疗(MDT)是一种协同管理模式,旨在提供综合的、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该模式通过医疗团队的跨学科合作,有效整合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案。

2. 目的本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多学科诊疗(MDT)的顺利进行,促进医疗团队的协同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3. MDT协同管理的原则- 跨学科合作:各专业成员应积极参与MDT会议,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制定诊疗方案。

- 尊重和信任:各专业成员应相互尊重,建立信任关系,以实现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

- 信息共享:各专业成员应及时、准确地共享患者相关信息,确保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 共同决策:MDT会议应以共同决策为目标,确保制定的诊疗方案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和支持。

4. MDT协同管理的流程4.1 MDT会议组织- MDT会议由医疗机构组织,定期召开。

- 会议由医疗机构指定的协调人负责主持,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4.2 MDT会议成员- MDT会议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药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 每位专业成员应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并在会议上积极参与讨论。

4.3 MDT会议内容- MDT会议应重点讨论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 各专业成员应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4.4 MDT会议记录- MDT会议应有专人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和决策结果。

- 会议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及时通知各专业成员。

5. MDT协同管理的效果评估- 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MDT协同管理的效果。

-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和团队协作情况等。

6. MDT协同管理的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及时调整和改进MDT协同管理的流程和规定。

- 同时,医疗机构应鼓励专业成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MDT协同管理的持续改善。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多学科诊疗(MDT)协同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评估要求。

【医院急诊管理】-MDT门诊介绍-江苏省人民医院经验

【医院急诊管理】-MDT门诊介绍-江苏省人民医院经验

2015年11月专病门诊门诊量排名前十
传统康复门诊 肾移植专病门诊 血管病与肿瘤介入门诊
手外科门诊 失眠专病门诊 骨质疏松门诊 消化疾病内镜门诊
男科门诊 疼痛专病门诊 理
医院于2014年4月拟定《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多学 科工作团队(MDT)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 MDT的定义、申报要求、评审程序、实施和管理办法 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2
组织管理 准入程序
Step 1 科室提交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的申请报告及诊疗专家组名单至医务处
Step 2 医务处对专科递交的门诊开设申请进行初审
关注医改 服务民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经验
1 门诊医疗指标
2015年11月全院门诊量同期对比
2014年11月 2015年11月
总门诊量
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2015年11月方便门诊同期对比
2014年11月 2015年11月
门诊量
2 MDT门诊简介
1
开设背景
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服务范围覆盖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三甲 医院,从"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建设 的优势,整合多学科优质医疗资源,于2014 年底开始组建多学科 联合门诊,旨在避免单一治疗、重复治疗和过度治疗等门诊常见 问题,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患者获得科学、准确 的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医院 初步形成一套规范的诊疗流程和规范,为进一步探索多学科联合 门诊诊疗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就诊流程
挂号
联系门诊 联络人
审核就诊 资料
进行相关 检查
收齐资料 进行准备
工作
就诊
确认会诊 意见以及 诊疗方案

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案例分享:把“以评促建”理解进骨髓里去

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案例分享:把“以评促建”理解进骨髓里去

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案例分享:把“以评促建”理解进骨髓里去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了新一批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名单。

加上2019年公布的名单,六级及以上医院已达几十家。

高评级的背后,是各家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探索和创新。

为挖掘各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的做法和经验,为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健康界特推出“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系列报道。

本文是本系列报道的第一篇。

成立于1900年的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下称苏北人民医院),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院。

虽然年岁“老”,但在医院信息化上,苏北人民医院一直很“新”,这个新,是与时俱进的新。

2018年,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发布。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8年度电子病历高评级医院结果,获评六级的单位共三家,苏北人民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百年市县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有哪些特色应用与亮点?又有哪些迎评促建的经验?为此,健康界采访了苏北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居益君,自1997年苏北人民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她已经在信息化建设岗位上耕耘了21年。

建设历程1997年上线第一个HIS系统,探索财务管理信息化;2008年上线EMR系统;2011年以电子病历为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核心,探索数字化医院;2014年启动“互联网+”医疗;2015年启动医联体分级诊疗;2016年以电子病历评级为抓手,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2017年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四级;2019年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六级;现在以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为基础,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框架下,苏北医院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一体化架构体系。

建设策略以评促建居益君告诉健康界,自2016年开始,苏北人民医院就确立了以评促建、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由医务处牵头,协同信息处,将电子病历评级作为信息化建设抓手,开始建设数据集成平台。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1. 介绍多学科共同诊断(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工作模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和决策,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阐述MDT管理策略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

2. MDT组织架构MDT团队由各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医生- 放射科医生- 病理科医生- 营养师- 心理医生- 护理人员MDT团队应由一名负责人领导,负责协调和管理工作。

3. MDT工作流程MDT会议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患者资料收集:各学科专家提前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

2. 会议议程制定:负责人根据患者资料,制定会议议程,确保各学科专家充分讨论。

3. 会议进行:各学科专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决策制定:根据讨论结果,负责人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方案实施:各学科按照制定的方案执行,并及时反馈实施效果。

6. 定期评估:负责人组织定期评估,分析MDT会议的效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4. 人员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MDT团队的专业水平,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教育,包括: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培训。

2. 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案例分享:通过实际案例,分析MDT会议的成功经验和改进空间。

4. 外部交流: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交流MDT工作经验。

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为了确保MDT工作的质量,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1. 病例筛选:确保纳入MDT讨论的病例具有代表性、复杂性和难度。

2. 会议记录:详细记录MDT会议的内容,包括讨论意见、决策方案等。

3. 反馈机制:建立患者反馈渠道,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高水平学术活动
5
提升科室间协作水平
对外联系名院 优势学科指导
10个多学科诊疗中心(14个分中心)
序号 中心名称
主任
1 脑卒中
李晓波
2 功能神经疾病 徐俊
肝胆胰疾病 3 ① 肝癌
② 胰腺疾病
钱建军 柏斗胜 姚捷
4 胃肠肿瘤
朱海杭、陈平
代谢性疾病
朱妍、徐道亮
① 糖尿病 5 ② 肥胖
③ 痛风 ④ 骨质疏松
意义:医患双赢
患者:获得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医院:增强专科间交流,促进专科间合作,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重要性和必要性
➢ 医院转型发展,提升内涵 ➢ 促进规范诊疗,推广临床路径 ➢ 为患者提供精准诊疗 ➢ 医院合理统筹医疗资源 ➢ 促进学科间合作沟通 ➢ 促进不同学科共赢发展 ➢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 患者满意度提高,获得感提升
人力资源部 医务工程部
……
➢ 成立 相关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主任
副主任 执行主任 秘书
成员
……
明确中心工作职责及任务
为患者提供最优的 精准诊断和治疗
制定诊疗指南及技术 操作规范
1
2
制订中心内部考核、分
配方案及宣传方案
制订适宜推广 技术项目
8 3
职责与任务
7
4
每周定时 学习、分析、讨论、总结
定期主办或承办
➢ 运行模式 统一查房讨论 统一学术活动 统一人员培训 统一质控标准
规范全院危 重患者同质
化诊疗
骨质疏松多学科诊疗中心
组建骨质疏松中心协作组
➢ 骨科 ➢ 妇产科 ➢ 内分泌科 ➢ 老年医学科 ➢ 医学影像科 ➢ 核医学科 ➢ 营养科
开设骨质 疏松专病
门诊
➢ 2010年8月份开设;
➢ 确保每日上午有骨质疏松专科医 师坐诊;
➢ 医师来自于骨质疏松协作组各专 科,包括骨科、营养科、内分泌、 老年医学科、疼痛康复科、风湿 科等。
骨质疏松社区普 及教育
(3)紧密型多学科诊疗中心
➢ 将学科性质相近科室整合在一起进行学科建设和管理 ➢ 空间上布局一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 病床供本系统疾病的内外科医生共同支配 ➢ 实现学科融合发展 ➢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服务
MDT对于患者
最佳的诊疗方案 最好的医疗质量 最优的就诊流程 最高的就诊效率 最合理的治疗费用
MDT对于医院
促进转型发展,内涵提升 促进学科间合作沟通 促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 促进人才团队建设 促进科研水平提升
二、实践与探索
1.健全制度,建立组织
➢ 《苏北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MDT)中心管理 暂行办法》
张真稳
潘云龙 魏华 闫彩凤
6 前列腺疾病
周广臣
7 肺癌
徐兴祥
8 胸痛
束余声
9 重症医学
郑瑞强
10 心脏血管外科 张喜成
副主任
张喜成、甄勇、吕朋华、夏炳兰、孟兆祥、叶靖 王存祖、张洪英、陈勇 向晓星、柏斗胜、姚捷 向晓星、吕朋华、陈明祥 郑瑞强、徐继扬、邓登豪 王道荣、张西志、刘万军 潘云龙、张桁忠 闫彩凤、何胜虎、李晓波、顾加祥、张喜成 孟兆祥、赵琦华、王道荣、卢开信 刘昌华、李昌熙、颜连启、赵琦华 冯新民、张旭东、伍刚、王守安 张西志、王守安、吕朋华、顾学文 汪步海、石维平、吴晶涛、刘万军、顾学文、陈明祥 何胜虎、徐继扬、杨岷、郑瑞强、张喜成、徐日新、征锦 徐兴祥、徐继扬、张恒柱、李军、何胜虎、朱玲玲 杨岷
5
前列腺 疾病多
学科诊
疗中心
6 肺癌多 学科诊 疗中心
7 胸痛中 心
……
脑卒中多学科诊疗团队
脑卒中信 息管理团

缺血性脑 血管病
出血性脑 血管病
床边TCD、 颈部血管
超声
脑卒中 中心
慢病管理 团队
康复团队
检验学团 队
影像学团 队
脑卒中多学科诊疗中心工作
开展筛查 发现病人 多科协作处理
开设脑卒中门诊
组织架构及职责
工作任务及运行模式
物资、设备、药品耗材 管理
经费保障及管理
定期分析,强化考核
➢ 明确工作职责 ➢ 制度上对多学科协
作工作给予保障
➢ 每年对每个中心予 以10万元的专项启 动经费支持
➢ 全面考核
建立组织架构
➢ 建立院级层面的管理领导小组
医务部
院领导
管理小组办公 室(医务部)
护理部
科教部
多学科诊疗实践与探索
苏北人民医院经验
一、 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实践与探索 三、 初步成效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关概念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
定义: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指的是临床多学科 工作团队,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从而有计划的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 治疗方案.
执行主任
孙晓芳 丁雪飞
院领导点对点跟踪督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心名称
脑卒中
功能神经疾病
肝胆胰疾病

肝癌

胰腺疾病
胃肠肿瘤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

肥胖

痛风

骨质疏松
前列腺疾病
肺癌
胸痛
重症医学
心脏血管外科
对口院领导 徐道亮 徐道亮
潘云龙
王静成
朱妍
潘云龙 束余声 束余声 潘云龙 潘云龙
2.由点到面,形式多样
门诊患者多学科诊疗 住院患者多学科诊疗 紧密型多学科诊疗中心 优化诊区布局 畅通绿色通道 信息平台建设 生物样本库建设 完善应用公共平台
(1)门诊患者多学科诊疗
01
02
03
04
05
06
肝病 联合 门诊
肥胖 症联 合门 诊
血友 病联 合门 诊
甲亢 联合 门诊
头痛 联合 门诊
腹部 肿瘤 联合 门诊
组织大型义诊
开展颈动脉免费筛查 开放脑卒中绿色通道
优先分诊 优先检查
统一协调床位 脑卒中联合会诊
CT室24小时开放 ……
讨论拟定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脑卒中门诊 脑卒中检查绿色通道
重症医学多学科诊疗中心
➢ 组成 重症医学科 呼吸内科ICU
急诊ICU 心血管内科CCU
神经ICU 新生儿ICU
重症医学多学科诊疗中心
专人点对点跟踪督导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心名称 脑卒中
功能神经疾病 肝胆胰疾病
肝癌 胰腺疾病 胃肠肿瘤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
肥胖 痛风 骨质疏松 前列腺疾病 肺癌 胸痛 重症医学 心脏血管外科
医务部 夏仲芳 夏仲芳
金星
徐进
史力群 史力群
赵源 鞠杰 李小芳 吴丽娟 徐进 史力群 徐进
07
09
10
胸部
颈肩
痛风
疑难
肿瘤
腰腿
联合
病联
联合 门诊
痛联 合门 诊
门诊
合门 诊
……
(2)住院患者多学科诊疗
多学科
➢ 以病种为基础 成立多学科诊疗中心:
规范化、 纯治疗 个性化 型模式 治疗
传统
1 脑卒中多学 科诊疗中心
2 功能神经疾 病多学科诊 疗中心
3 胃肠肿瘤多 学科诊疗中 心
4 代谢性疾病 多学科诊疗 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