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
生物电化学技术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生物电化学技术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生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和生物催化剂使电子传递和电生化学反应发生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废水处理、环境修复、能源转换等领域,是一种很具有前途的环保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生物电化学技术中的一种应用,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将化学能(如有机物质、无机物质)转换成电能,从而提供电力。
微生物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反应使阳极产生电子,电子经过外部电路进入阴极,从而形成电流,最终驱动设备。
该技术具有无噪音、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可以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呼吸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可以在缺氧条件下把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而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则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电子,驱动电气设备。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微生物可以进行电化学作用,如降解污染物、水处理、废物转换等。
通过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实现对生物电化学技术的更好应用。
生物电化学技术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在废水处理方面,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和其他有机物质。
在海洋环境方面,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维持船只和海洋浮标电源供应。
此外,这一技术还可以被用于绿色能源产生、二氧化碳转化等一系列领域。
总之,生物电化学技术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是未来环保和能源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
我们相信,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技术和应用方案,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微生物电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微生物电池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电化学反应系统,其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物质氧化为电子,并将电子转移给电极,从而产生电能。
微生物电池不仅可以处理有机废水,还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电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电池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池的制备方法微生物电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筛选、电极制备、电子传递途径研究和微生物电池构建等方面。
首先是微生物筛选。
微生物是微生物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电子传递效率和电池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对于微生物电池制备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筛选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法、基于生物膜的筛选法和基于功能基因的筛选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基于功能基因的筛选法被广泛运用于微生物电池的筛选工作中。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某些有机物质作为电子给体,利用PCR技术筛选合适的微生物基因,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再次筛选获得具有较高电子传递能力的细菌或真菌。
其次是电极制备。
电极是微生物电池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的生物膜可以提高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
目前,常用的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等。
其中,碳材料是最常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电子传递。
对于不同的微生物电池制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
此外,电子传递途径研究也是微生物电池制备的重要方面。
电子传递途径的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从而改善微生物电池的性能。
目前,电子传递途径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基于元素分析的电子传递途径研究、微生物电化学活性(MEC)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揭示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为微生物电池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微生物电池的性能研究微生物电池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电成本、电池输出、电化学过程、微生物特性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优化微生物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性能。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
Development of Energy ScienceNovember 2014, Volume 2, Issue 4, PP.39-46 Research Advances in Microbial Electron Transfer of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Yunshu Zhang, Qingliang Zhao #, Wei Li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Email:**************.cnAbstract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BES) was an emerging biomass-energy recovery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icigens electron transfer (EET), which was applied to recover electric energy (e.g.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and resources (such as hydrogen and methane) an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and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e.g. POPs). The process of electron transfer to the electrode was identified as the key process in such a BES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E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electricigen diversity, the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 and study methods were systematically presented. 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EET research was pointed out.Keywords: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Microbial Fuel Cell; Electricigens; Electricigen Electron Transfer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张云澍,赵庆良,李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一种新兴的以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EET)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回收技术,可用于电能(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资源回收(包括氢气和甲烷等),此外还可用于强化重金属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POPs)的去除,而其中产电微生物将产生的电子传递到电极是BES的重要过程。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种将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的新型能源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的日益关注,MFC因其在废水处理同时产生电能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性能提升、应用领域以及未来挑战等方面,以期为MFC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MF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物质在阳极进行氧化反应,产生电子和质子。
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与阴极的氧化剂(如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同时,质子通过电解质传递到阴极,与电子和氧化剂反应生成水。
MFC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微生物种类、电极材料、电解质性质、操作条件等。
目前,MF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两个方面。
性能提升方面,研究者们通过优化电极材料、改进电解质配方、提高微生物活性等手段,提高了MFC的产电性能。
应用拓展方面,MFC已被尝试应用于废水处理、生物传感器、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MFC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产电效率低、稳定性差、成本高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提高MFC性能的注重其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对MFC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评价,以期为MFC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MFC的分类与特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将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其结构、运行方式以及电解质的不同,MFC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各具特色。
单室MFC:单室MFC是最简单的MFC结构,阳极和阴极位于同一室中,通过质子交换膜分隔。
这种结构使得MFC更为紧凑,但也可能因为质子传递的限制而影响性能。
双室MFC:双室MFC由两个独立的室组成,分别包含阳极和阴极,通过质子交换膜或盐桥连接。
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引言: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其中微生物通过与外部固体电极直接接触将电子从细胞内转移到胞外的过量电子受体上。
这种胞外电子转移过程在生物电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可再生能源生产、环境修复和电子设备等方面。
为了提高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纳米材料作为介体来促进该过程。
本文将对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金属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是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研究发现,金属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介体促进微生物的胞外电子转移过程。
例如,银纳米粒子表面的活性位点能够与微生物细胞外的电子释放区域发生有益的相互作用,提高电子的传递效率。
同时,金属纳米粒子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电通道,进一步增强电子传递能力。
因此,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金属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应用。
二、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材料,有很高的导电性和导电通道。
由于其良好的电子传递特性,碳纳米管成为了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的理想介体。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以作为电子传递桥梁,将微生物细胞内的电子转移到外部电极上,并加速电子传导速度。
此外,碳纳米管表面还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发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增强胞外电子转移效率。
因此,碳纳米管在微生物电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纳米铁纳米铁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纳米材料,能够与微生物细胞外的电子供体发生直接反应。
研究者们发现,纳米铁可以与微生物的呼吸链相互作用,加速胞外电子转移过程。
此外,纳米铁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电子传递的区域,提高了胞外电子转移效率。
因此,纳米铁在地下水污染修复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带结构的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研究发现,量子点可以提供额外的电子传输通路,有效促进微生物胞外电子转移。
微生物电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微生物电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微生物电化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微生物的电活性、电子传递机制、电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由于微生物电化学在环境治理、能源转化、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电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一、微生物的电活性微生物具有多种电活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生物电池过程。
生物电池是利用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转化为电子,在电极表面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的电化学过程。
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会通过微生物细胞膜向外界释放,与电极表面形成一个电子传输链,从而促进电流的产生。
此外,微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还能利用固定在细胞壁上的电荷与电极表面形成一定的电场,从而影响电子传输和电荷传输。
二、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电子传递机制是微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目前已经发现的微生物电子传递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电子传导、间接电子传导和电中介体传导。
其中,直接电子传导指的是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导电性质,直接将电子从细胞内部传递到电极表面。
例如,某些细菌表面具有的导电性纤维可以直接将电子传输到电极表面。
间接电子传导指的是,某些微生物能够利用细菌表面附着着一些能够作为电子受体的小分子来将电子传递到电极表面。
电中介体传导则是指通过一些电中介体,如电子转移蛋白,将微生物内部的电子和电极之间传输。
三、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微生物电化学反应是由微生物和电极之间的电子传导所引起的电化学反应。
典型的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包括菌阴极反应、菌阳极反应和微电解反应。
其中,菌阴极反应指的是微生物通过将外界的电子传输到电极表面,还原在电极表面上的氧气等物质。
菌阳极反应则是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质的同时将电子传输到电极表面,在表面上氧化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微电解反应则是由于电极表面的水分解反应而产生的反应,其过程与纯电化学反应类似。
四、微生物电化学应用微生物电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能源转化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生物电化学与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Ke r s b o l t c e sr ;b o e s r ;n n p r ce ;ee t n t n fr y wo d : iee r h mit c o y is n o s a o a t l s lcr r s i o a e
0 引 言
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 。同时 , 也对直 接 电子传递 、 线生 物传 在
实现 。但 由于酶的氧化还原位点经常深埋 于酶的 内部 , 其直接
有多种途径 ,如 电极 表面 的修饰 、生物受 体分 子如 酶 、抗 体 或寡聚核苷酸等 的修 饰等 J 。关 于纳米粒 子在 电化学生 物传
感 中的应用 已有 多篇 文献 综述 H ,如 纳米粒 子在 制备 电化 J 学 D A传感器方面 以及酶 和蛋 白在 纳米修饰 电极 上的直接 N 电化学均有文献 报道 。研究 表明 ,电化 学信号 的增强 是 由 于微小的纳米粒子可 以减小 蛋 白和酶 的氧 化还原 活性位 点与 电极之间的距离 ,而 电子传递 的速率 与距离 的指数 之间 呈倒
D A传 感 、 疫 传 感 、 N 免 氧化 还 原 蛋 白或 酶 与 电极 间 的 直接 电子 传 递 以 及在 线 传 感等 。 关 键 词 : 物 电化 学 ; 生 生物 传 感 器 ; 米 粒子 ; 子 传 递 纳 电 中 图分 类 号 :P 1 T 2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献编 号 :0 2—14 (0 0 0 0 1 0 10 8 1 2 1 ) 7— 0 6— 3
De e o m e fBi e e t o h m it y a e t o he i a o e o s v lp nto o l c r c e s r nd El c r c m c lBi s ns r
微生物胞外呼吸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微生物胞外呼吸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进展马晨;周顺桂;庄莉;武春媛【摘要】胞外呼吸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微生物厌氧能鼍代谢方式,主要包括铁呼吸、腐殖质呼吸与产电呼吸3种形式.微生物胞外呼吸与传统的有氧呼吸、胞内厌氧呼吸存在显著差异.其电子受体多以同态形式存在于胞外;氧化产生的电子必须通过电子传递链从胞内转移到细胞周质和外膜,并通过外膜上的细胞色素c、纳米导线或自身产生的电子穿梭体等方式,最终将电子传递至胞外的末端受体.胞外呼吸的本质问题是微生物与胞外电子受体(铁/锰氧化物、固态电极或腐殖质等)的相瓦作用,即微生物如何将胞内电子传递至胞外受体.胞外呼吸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微牛物呼吸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在污染物原位修复及清洁生物能源提取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了胞外呼吸类型和胞外呼吸菌的多样性,重点阐述了胞外呼吸的电子传递过程,并提出了其应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7【总页数】11页(P2008-2018)【关键词】胞外呼吸;电子传递链;细胞色素c;细胞外膜【作者】马晨;周顺桂;庄莉;武春媛【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微生物呼吸作用是指微生物氧化有机物释放电子,并偶联呼吸链产能的过程。
根据电子受体的不同,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作用[1]。
胞外呼吸是近年新发现的微生物能量代谢方式。
它是指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在胞内彻底氧化有机物释放电子,产生的电子经胞内呼吸链传递到胞外电子受体使其还原,并产生能量维持微生物自身生长的过程[2]。
它与传统胞内厌氧呼吸存在两点显著差异:(1)电子最终必需传递至胞外。
生物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应用
生物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应用
近年来,生物电化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生物电化学技术主要是指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传输链,将生物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实现溶液中电人工合成氢气、醋酸、电能等。
生物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生物电化学反应是基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电化学反应电子传递的载体,实
现电化学的反应过程。
在生物电化学反应中,微生物会刺激电子传输,并通过电子传输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举个例子来说,当微生物A在其体内合成一种硫化氢酶时,就会分解H2S,将硫和电子放出,然后电子会通过微生物B的过程,生产出H2O。
这样,微生物A
和B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电子传输链。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B还会利用一些无机物质的电子,如甲烷、二氧化碳等,进行能量生成。
生物电化学反应的应用
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用于一系列应用,包括:
1.氢气的生产
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作为电子传递的载体合成氢气。
2.有机物的合成
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实
现生产有机物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醋酸、甲酸或其他一些有机物以及电子通过微生物体内的合成过程,催化合成出其他类似的有机物。
3.除污技术
生物电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水体、土壤等环境的生物除污,从而减少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电化学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的一个研究方向之一,它可以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界中的资源,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电化学工作站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
电化学工作站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电化学工作站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的研究。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是将微生物和电化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能源转换、环境修复和生物传感等目标。
在土壤修复方面,电化学工作站可以用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土壤的健康。
首先,电化学工作站可以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
重金属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效率低、耗能大和对土壤有副作用的问题。
电化学工作站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沉积在电极上,或者将重金属离子氧化为无害的形式,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去除。
研究表明,电化学工作站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其次,电化学工作站还可以用于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有机污染物是土壤中的另一类常见污染物,包括石油、农药和有机溶剂等。
传统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方法有限,而电化学工作站可以利用电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和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化合物。
研究表明,电化学工作站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不溶性有机污染物,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率的去除。
此外,电化学工作站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土壤的健康。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电化学工作站中的电位和电流密度,可以提供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研究表明,电化学工作站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土壤中的抗生性基因和致病菌的浓度,从而改善土壤的生态功能。
总的来说,电化学工作站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及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土壤的健康。
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生物电化学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生物学和电化学原理的技术,利用微生物催化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同时还能实现污水处理、能源回收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微生物阳极和阴极的种类、微生物与电化学反应的机制以及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阳极的种类微生物阳极是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为电子和H+,从而产生电流。
当前常见的微生物阳极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的阳极和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的阳极。
MFC的阳极主要采用厌氧酿酒酵母、硫醇菌等微生物,而MEC的阳极则偏向于利用产电细菌如屎肠球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
二、微生物与电化学反应的机制微生物在阳极上参与的电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
在呼吸作用中,微生物利用阳极上的电子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电子。
而在发酵作用中,微生物则将有机物转化为低能量的酸、醇和气体产物。
微生物与电化学反应的机制还涉及到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电子转移过程。
例如,在MFC的阳极上,微生物通过附着在电极表面的细胞外体支架传导电子,从而使得电子能够直接传递到阳极上。
此外,部分微生物还能分泌电子传递介导物质,如细菌附着物、胞外多巴胺等,进一步促进电子转移。
三、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1. 能源回收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能源回收和废水处理两方面。
能源回收是生物电化学系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在阳极上产生的电子,可以直接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并进一步回收利用。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燃烧等方式更加环保、高效。
2. 废水处理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废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阳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绪论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寻求替代能源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能源技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它将微生物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能够从有机废弃物中产生电能。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迅速,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环境保护、能源产生和资源回收等。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结构与类型、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电子,进而产生电能。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筑巢细菌(Exoelectrogenic bacteria)的作用下,将有机废弃物氧化为CO2和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微生物通过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将电子从底物中转移到固定的电极界面上。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电子传递机制。
一个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呼吸过程,将底物氧化为CO2,并同步产生电子和质子。
这些电子可以通过外部电路传导至阳极电极,从而产生电流。
此外,还有一种电化学协同作用的机制,即微生物通过菌体表面的细胞外酶将环境中的底物进行降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电子。
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类型微生物燃料电池通常由两个电极和微生物解决方案组成。
电极通常分为阳极(anode)和阴极(cathode)两部分。
阳极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电子传输到外部电路的地方,而阴极是将电子和质子还原为水的地方。
根据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等。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最简单的结构,阴极和阳极共用一个室内。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阴阳两室的划分,可以控制阴极上的氧气供应,提高电极的效率。
微生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将微生物和能源媒介分开,能够有效控制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子和质子传输。
微生物电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微生物电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微生物电学,是研究微生物电化学反应的一个领域,涵盖了微生物电池、电化学传感器、电合成、电基因组等内容。
随着对微生物电学研究的深入,微生物电学在环境、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一、微生物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将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电子传递到电极上,从而产生电流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电池可以利用生物废水、农业废料等廉价资源进行发电,不仅能够实现废水的清洁净化,还可以生成电力用于供能。
目前,微生物电池已经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被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油田采油等领域。
二、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进行信号检测的传感器,微生物电学也可以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中。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反应特异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和化学分析等领域。
利用微生物电池中的微生物活性可以对某些化学物质进行高度特异的检测。
三、电合成电合成利用微生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能量转化成化学能的机制,通过引入外部电势来促进该过程。
电合成是一种新型、绿色的能源利用方法,可以利用太阳能或其他能源来产生电力和代用燃料。
目前,电合成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等。
四、电基因组学电基因组学是应用微生物电学技术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在电极表面与电子的交换可以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来了解其获得电子的途径以及利用电子的过程。
电基因组学技术可以为微生物电池、电合成和电化学传感器等微生物电学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总之,微生物电学的研究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电学的潜力还将得到更多的发掘。
希望未来在微生物电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更加广泛和高效。
电化学活性细菌胞外电子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方法
电化学活性细菌胞外电子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方法电化学活性细菌(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 EABs)是一类可以通过细胞表面的电子传输通路(ETP)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并转移电子的微生物。
EABs 的电子转移能力不仅为生物与环境交互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也为生物能源、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其中胞外电子转移(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EET)是 EABs 实现电化学活性的核心机理。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调控方法两个方面介绍 EABs 胞外电子转移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机制EABs 胞外电子转移主要包括直接电子转移和间接电子转移两种方式。
1. 直接电子转移直接电子转移是指 EABs 通过膜外的 ETP(例如,细菌表面的细菌外膜蛋白、呼吸链中的蛋白质复合物等)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从而实现细胞内外电位差的协调,驱动代谢活动的进行。
该机理应用广泛,可用于微型电化学电池、微生物电解电池等近期研究。
直接电子转移涉及的分子机制主要集中于 ETP 蛋白的身份和作用方式。
例如,鹅口腔炎放线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的表面铁蛋白 OmcS 表现出直接与氧化铁矿物接触的能力,并将电子转移至微米级距离的电极表面。
OmcS 与 G. sulfurreducens 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结合,分泌到菌体表面并形成纤维状结构,从而增加表面积,达到电子转移的目的。
2. 间接电子转移间接电子转移是指 EABs 借助于微生物介导的物质,例如可溶性中间代谢产物,来实现细胞内电子与电极之间的转移。
其中产生直接作用的可能为氢气(H2)、亚硝酸盐(NOx)等。
间接电子转移与直接电子转移相比,具有更宽的应用适用范围。
同时,间接电子转移的分子机制也更加复杂。
例如,柱菌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 通过在微生物与电极之间实现电子转移的过程中利用了糖酸代谢产物的性质。
微生物电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微生物电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氨氮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废水、化工废水和家庭生活污水等。
氨氮的高浓度废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寻找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生物电化学法是一种结合了微生物学和电化学的新兴废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氨氮废水处理领域。
它利用微生物的电化学活性,通过微生物与电极表面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电子转移,实现了氨氮的高效降解和去除。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处理流程包括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系统。
阳极中的微生物通过氧化底物产生电子并将其传递给阳极,同时释放氢离子。
通过阴极中的电子供应,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或以还原态形式存在。
微生物电化学方法还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微生物电解池(MEC)等不同的系统。
氨氮废水通过微生物电化学法处理的优势之一是在低温下可以有效降解。
相比传统降解技术,微生物电化学法不受温度限制,适用于大部分氨氮废水的处理。
此外,微生物电化学法的反应过程是相对温和的,避免了高温环境下可能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等问题。
在微生物电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还应用了不同类型的电极材料和微生物种类。
阳极常使用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催化活性,能够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氨氮废水的去除率。
阴极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极材料,如铜、铁、银和铳等。
同时,选择适应性强的微生物菌株也对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微生物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些特定的电子中介物质也能够增强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效果,进一步提高氨氮废水的降解效率。
此外,微生物电化学法在处理氨氮废水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子传输过程常常受到阻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提高传输效率。
其次,当前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产氢效率还有待提高。
生物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生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过程中产生的电能转化为能源和化学品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物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被发掘出来。
本文将对生物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一、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电化学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传递链将电子转化为电流,产生电能、电解水制氢、电催化合成化学品等。
其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电子,将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电极并与电子可受体反应,电子传递反应形成电流。
生物电化学技术有别于化学电池,其产生的电能是由微生物代谢活动提供的。
二、生物电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1.微生物的筛选与改良微生物是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关键因素。
针对生物电化学技术需求,通过筛选和改良微生物菌株可以提高生物电化学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人员对微生物的筛选与改良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对菌株进行优化改良,在喜树碱还原的过程中使得电流从74μA/cm2提高到300μA/cm2。
2.电极的研究电极是生物电化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对电极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改良,并成功开发了各种新型电极。
如在石墨电极和氢膜电极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探测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改良,极大地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和强度。
3.电催化合成化学品生物电化学技术可用于电催化合成化学品,如利用生物电化学技术催化合成过氧化氢等。
其绿色环保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合成氧化剂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成功地利用水溶液催化合成过氧化氢,反应条件温和,需要的催化剂数量也非常微小。
这一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前景1.生物电化学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生物电化学技术可用于电解水产氢,可以替代传统的蒸汽重整制氢技术,大幅度降低氢气的生产成本,将生物电化学技术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用,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供应方式。
2.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生物电化学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水,将有机物质利用微生物电极化转化为无害污染物,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处理技术,实现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艺研究与应用生物电化学系统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能源生产等领域,具有环保、高效、经济的优点。
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构建不同的微生物和电极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生物电化学反应。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工艺研究与应用。
一、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工艺研究1. 电极选择微生物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负责电子传递,而电极是传递电子的场所。
因此,电极的选择直接影响反应效率。
常用的电极包括碳纤维电极、金属电极、氧化物电极等。
不同的电极有着不同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这直接影响微生物的附着和电子传递能力。
因此,在选择电极时需要考虑其表面性质和物理化学特性,并通过实验选择最适合的电极。
2. 微生物选择微生物是通过代谢过程参与生物电化学反应的关键角色。
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可选择的微生物包括电子受体型微生物和电子供体型微生物。
前者能通过代谢将电子从电极转移到受体,后者则能将有机废物代谢为电子供体。
在筛选微生物种类时,需要考虑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反应效率,并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微生物配置。
3.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直接影响工艺参数和反应效率。
在进行生物电化学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时间、温度、pH等操作条件。
此外,供电和循环气体的供应也对反应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生物电化学反应时,需要对这些操作条件进行精确控制。
4. 液体介质液体介质的选择对微生物代谢和生物电化学反应有着直接影响。
在生物反应室中,液体介质应该能够支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并能够满足反应需要的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等物理化学特性。
液体介质的选择应该基于反应具体要求,而不是简单的选择成本较低或易得到的介质。
二、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应用1. 废水处理微生物生物电化学系统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
通过构建生物电化学反应器,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电化学中的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微生物电化学中的电子转移机制研究电子转移是微生物电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它是指微生物利用电位差、能量代谢等机制完成的电子传递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能够将电子从一个中间体转移到另一个中间体,从而利用这种能量去生产某些有用的物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电化学中的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微生物电化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电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是将微生物学、电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清洁能源、环境污染治理、废水处理等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微生物电化学的电子转移机制研究以微生物代谢为基础,通过探究微生物代谢中电子的传递过程,进而研究微生物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两种微生物在电导池中的电子转移机制——蜡样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通常生长在缺氧环境中,靠代谢有机物来生存。
在电导池中,蜡样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吸收有机物来获得能量,并将电子从有机物中提取出来,将其传递到电极表面。
与其不同的是,在硝化反应中,硝化细菌则可以将几种不同的电子供体转化为硝酸离子。
当前,电导池使用的不能用于工业生产,而其中的问题在电极表面可以积聚大量的细菌,厚密的薄膜混杂了传递电子所必须的有机和无机组分,而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电子的传输极为重要。
因此深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找微生物电化学中电子转移的新机制,将会推动电导池技术的发展。
在微生物电化学中,研究由电子转移引起化学反应的机制以及电子传输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电子转移机制,例如细胞内的电导管,以及电极上的电穿孔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在电子传输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内的电导管是细菌细胞膜上的通道,它们专门负责电子传输。
这种电导管是由蛋白质链组成的,并通过细菌膜上的许多孔洞进行电子传输。
电极上的电穿孔技术可以在电极表面穿孔分子,以便电子通过穿过这些孔洞而到达电解质中去。
他们不仅可以提高电流产生效率,而且能够排出固体垃圾,从而防止电化学同化。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张巍巍(盐城市清水绿岸净水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51)摘要: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 Emical System, BES)作为一类污染处理技术,因其在处理污染物的同时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而备受青睐。
能充分发挥BES与各类传统污染物处理系统相结合的优势的处理技术正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本文重点讨论了BES在处理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难降解有机物时的应用效果及BES与多种污染治理技术相耦合的工艺优势。
关键词:生物电化学;耦合工艺;工作电极;运行环境;强化处理 引言随着工业的速发展,许多如硝酸盐、卤代烃、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及土壤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 Emical System, BES)通过电极上微生物胞外电子的转移作用,将从基质中获得的能量转化成电能,从而直接回收能源、强化难降解污染物治理。
1生物电化学系统概述1.1 生物电化学系统工作原理BES主要包括了电极、产电微生物、基质、外电路4个部分。
如图1所示,BES借助附着在阳极电极上的具有电化学活性典型特征的微(Electrochemical Active Bacteria, EAB)与溶液中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的电子经由外电路传递至阴极,再与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
整个动态过程同时需要电子供体即有机物和电子受体即污染物来确保微生物代谢能量需求及电子传递。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BES分为用于产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用于产H2或CH4的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MEC)多技术耦合型(BESs)等。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外电路接有电阻,和常规电池相比只在电子产生和传递途径上有差别。
氧化反应产生电子首先存储在生物膜上,再经外导线传到阴极电极,质子则利用系统内的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velopment of Energy ScienceNovember 2014, Volume 2, Issue 4, PP.39-46 Research Advances in Microbial Electron Transfer of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Yunshu Zhang, Qingliang Zhao #, Wei Li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Email:**************.cnAbstract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BES) was an emerging biomass-energy recovery technology based on electricigens electron transfer (EET), which was applied to recover electric energy (e.g.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and resources (such as hydrogen and methane) an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and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e.g. POPs). The process of electron transfer to the electrode was identified as the key process in such a BES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E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electricigen diversity, the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 and study methods were systematically presented. Finally, the direction of EET research was pointed out.Keywords: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Microbial Fuel Cell; Electricigens; Electricigen Electron Transfer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张云澍,赵庆良,李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一种新兴的以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EET)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回收技术,可用于电能(如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资源回收(包括氢气和甲烷等),此外还可用于强化重金属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POPs)的去除,而其中产电微生物将产生的电子传递到电极是BES的重要过程。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EET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EET的途径和研究电子传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明了EET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电化学系统;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微生物;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引言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近年来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BES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研究的拓展,MFC的发现最早追溯到上个世纪初,英国的植物学家Potter在进行厌氧培养时发现可以产生开路电压和电流,拉开了微生物产电研究的序幕[1]。
随着化石燃料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到了20世纪中叶,针对微生物产电的研究才逐渐升温,将微生物产电和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构建了MFC系统。
近几年,MFC从产电研究逐渐过渡到生物质资源化的应用方面,BES应运而生。
研究发现,通过BES,CH4[2]、H2[3]等高附加值生物能源的合成效率显著提高;BES能够有效提高重金属的还原去除,如U(Ⅵ)[4]、Cr(Ⅵ)[5]等;BES可以应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如石油烃[6]、多氯联苯和硝基苯等[7];BES应用于脱盐的研究,发现BES可以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阴、阳离子[8]。
随着对BES研究的逐渐深入,BES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其中电子传递过程是BES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对电子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基金资助: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技基金支持资助(51378144)。
1产电微生物产电微生物是BES电子传递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它将底物氧化产生电子并传递到电极上,完成电子传递。
关于产电微生物的研究始于两类异化的金属还原菌Shewanella和Geobactor,这两种微生物可以利用细胞外的金属离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呼吸,维持自身代谢。
至今为止这两株微生物的全基因测序已经完成[9,1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对不同系统中分离的电极生物膜进行群落结构统计分析,总结发现目前已分离的产电微生物主要源于Proteobacteria, Firmicutes, Acidobacteria, Bacteroidetes等门。
产电微生物底物利用的广谱性对BES的应用十分重要,Chaudhuri等人发现Rhodoferax ferrireducens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葡萄糖、乳酸、果糖、蔗糖等较为复杂的有机物进行产电,并且具有很高的库伦效率(80%)[11];纯菌接种的MFC的功率密度通常低于混合菌种接种的MFC,Xing等人分离出一株新的产电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DX-1,它可以高效地氧化乙酸、乳酸和乙醇进行产电,并且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其与混合菌接种的MFC 具有相当的功率密度[12];胞外产电菌通常为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华南师范大学的Zhang等人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的产电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它以葡萄糖为底物,对培养环境要求低,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13];Liu 等人发现,BES中的微生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不同温度环境下电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Delt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的分布,且低温中的Simplicispira psychrophila和Psychrophilus明显增多[14];Geopsychrobacter electrodiphilus和Thermincola sp.分别是两株耐寒和耐热的产电菌,这两种微生物的发现使得BES的应用温度范围得以扩宽[15,16]。
根据BES应用领域的不同,其阳极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多样性体现的更明显。
Zhang等发现在MEC中Firmicutes的比例很高,猜测其在MEC的电子传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7]。
M. Lenin等人发现通过暗发酵的污水中丰富的可溶酸中间体,包括醋酸、丙酸盐和丁酸盐可以为MEC提供碳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γ-proteobacteria(50%),Bacilli(25%) 和Clostridia(25%)为阳极的优势微生物[18]。
Sacco等人利用美国拉普拉塔河河的岸边的底泥作为阳极的主要底物,构建了沉积物MFC (SMFC)。
提取石墨电极表面生物膜的DNA 分析,发现膜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为Shewanella sp .、Pantoea sp .、Pseudoalteromonas sp.和Antarctic bacteria R-11381[19]。
近年来电缆细菌的发现为产电微生物的发现开拓的新的领域。
Pfeffer等人在SMFC中发现,不同于纳米导线,即使沉淀层和覆水层之间的距离在1cm以上,氧气在覆水层还原伴随硫化物在沉淀层氧化这一过程会也产生电流。
为了探究其产生原因,在沉淀层中的发现一株Desulfobulbaceae丝状真菌,实验证实了Desulfobulbaceae的电子传输是通过低氧区的连贯的电子通道,而绝非传统的利用电子中介体或纳米导线以及细胞色素C等进行电子的传输,实验分析发现剪断沉积层中的丝状物后沉积层中的氧气的消耗率逐渐增加。
证明在丝状真菌存在的时候电子可以通过丝状真菌从下层传递到上层使得上层的氧气还原,而当剪断之后电子无法传到上层,因此下层氧气的消耗要比剪断之前高[20]。
2电子传递BES的运行过程就是电子从电子供体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直到最终电子受体。
电子传递分为阳极电子传递和阴极电子传递。
如何进行高效的电子传递和提高电子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BES的电活性和库伦效率。
因此深入研究电子传递的过程在整个BES的发展历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可溶性电子受体被耗尽后,微生物会通过胞外电子传递将电子传递到不可溶的电子受体上,称之为胞外电子传递(EET)。
BES的电子来源于底物在微生物细胞内的氧化,形成电子需要从微生物细胞膜的内膜传递到阳极电极上,这个过程是整个BES反应中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对EE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概况了两种EET机制即直接电子传递(DET)和间接电子传递(IET),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但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模式微生物shewanella oneidensis和图1 BES主要的电子传递方式2.1直接电子传递(DET)其中DET又分为利用膜束缚性(或附属性)酶复合物(主要是细胞色素C)参与,和利用导电性的纤毛和其类似结构进行电子传递。
细胞在和电活性表面进行接触时,会在膜结合的电活性化合物的作用下发生电子传递,而不同属的微生物,其将醌/甲基萘醌池中的电子传递到细胞外膜上的电活性氧化还原蛋白的过程也各不相同,很多文献对细胞色素C进行研究,并证明它定位在细胞外膜上并作为电子穿梭的通道将电子传递到固相的电极中。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细胞膜结合蛋白CymA为四亚铁红素,接受醌/甲基萘醌池的电子并还原周质还原蛋白。
后续报道这种结合蛋白可以间接参与不同的电子受体的呼吸反应,如Fe3+、Mn4+和硝酸盐等,并证明了细胞外的电子传递链和质子穿透内膜的过程是独立的。
周质还原蛋白主要由MtrA、MtrB和MtrC构成,而MtrD、MtrE、MtrF分别是MtrA、MtrB和MtrC的同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