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概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标准?(协商一致、最佳秩序的理解)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称为标准。
注释: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规范性文件: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
它可以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
2.制定标准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生产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
标准产生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成果和实践积累的经验,并协商一致制定。
制定标准的对象:重复性的事物(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重复检验、重复管理)。
标准需经相关方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指参与标准的制定者和相关方代表,多数达成一致而且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
标准的格式和程序:公认机构批准。
3.什么是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①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修订标准)。
②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③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
④标准化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4.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
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关要求的任何程序。
(注释:合格评定程序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的程序)
5.标准化的作用:
管理学角度:
(1) 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必要条件
(2) 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3) 标准化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4) 开展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
(5) 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
经济学角度:
(1)标准是契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标准是重要的市场规则
(3)标准是选择各种经济资源和要素的依据
(4)标准是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纽带
(5)标准是开放市场中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
5. 标准的分类:
(1)按法律的约束性分类: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2)按标准化对象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3)其他分类:正式标准联盟标准事实标准
6.正式标准:又称之为法定标准(de jure standard),是由法定标准机构制定并发布的标准
联盟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标准联盟成员共同协商一致制定,标准联盟共同批准并由国家有关标准化主管部门登记或备案,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事实标准:事实标准(defacto standard):是企业自行制定,通过企业成功的市场运作,促使产业界广泛接受的标准,包括被行业广泛使用的模式、语言、规范或协议。
(如Kermit 通信协议、Xmodem通信协议和HP公司的大型打印机语言(PCL)都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7.标准的级别
国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省(州)标准、其他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8.国际标准的类别:
标准、公开可提供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TS):由ISO和/或IEC出版的一种文件,该文件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但由于下列原因目前还不能成为国际标准
技术报告(TR):由ISO和/或IEC出版的一种文件,该文件包含了从国际标准或技术规范收集来的各类数据
指南(Guide):由ISO和/或IEC出版的一种文件,给出了相关国际标准的规则、方向、建议和推荐方法等
9.国外先进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
行的团体标准,包括知名跨国企业标准在内的其他国际上公认的先进标准。
(如美国IBM 公司、美国HP公司、美国保险商公司(UL)、芬兰的诺基亚公司、瑞士钟表公司等)
10.1988年12月29日——《标准化法》;1989年正式实施
11.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技术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
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
关税壁垒措施。
特点:灵活多变形、复杂性、坚固性、隐蔽性、利弊双重性
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的规定和程序
13.我国的标准化机构: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标准委(SAC)2001年成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200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2001
第二章标准化基础理论
1.了解桑德斯(七原理)和松浦四郎(负熵)的标准化理论
2.标准化6大形式(各自概念,简化与统一化的区别与联系,通用、组合、模块化的作用)
①简化: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于满足一般
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②统一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
式
③产品系列化:对同一类产品中的结构型式和主要参数规格进行科学规划的一种标准
化形式
④通用化: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包括零件、部件、构件)的使
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⑤组合化: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
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⑥模块化: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
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3.参数——表征产品或过程中某些重要性质的量;
基本参数——表征产品基本技术特征的参数;主参数——基本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
参数选择——确定参数的活动过程;参数分级——将参数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序列划分4.参数的相关特性:参数之间相互关联、不断扩散的特征。
参数不是孤立、独立的;
参数的科学设计体现了系统结构的优化
5.优先数系(R数系):是由公比分别为10开5、10、20、40次方,且项值中含有10的
整数幂的理论等比数列导出的一组近似等比的数列。
优先数:优先数系中的项值
6.基本系列:R5,R10,R20,R40 ;补充系列:R80
派生系列:从基本系列或补充系列中,每P项取值导出的系列,如R10/3
7.优先数的几种数值:
✓理论值:理论等比数列的项值,因为理论值一般为无理数,不便实用。
✓计算值:是对理论值取5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同理论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00,在作参数系列的精确计算时可代替理论值。
✓常用值:即通常所说的优先数,它是为了便于实际应用而对计算值进行适当圆整后统一规定的值。
常用值的相对误差=(常用值—计算值)/计算值×100%
✓化整值:是对R5,R10,R20,R40系列中的常用值作进一步圆整后所得值。
这类数值只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8.优先数系的优点
1)经济合理的数值分级制度。
2)是统一、简化的基础。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简单、易记、计算方便。
9.E系列:一种由几何级数构成的数列,E系列首先在英国的电工行业中应用,是以10开
6、12、24次方为公比的几何级数,分别称为E6系列、E12系列和E24系列
a)E6系列的公比是1.5
b)E12系列的公比是1.2
c)E24系列的公比是1.1
10.模数:在某种系统(构件物或制品)的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地应用的一种基准
尺寸
模数制:在模数基础上所制定的一套尺寸协调的标准
11.组合模数(m):是组合尺寸的最小基数,它的数值取决于元件装接的最小尺寸。
这种组
合尺寸是等差数列1 m,2 m,3 m,…,Km(K取整数)中的项值
分割模数(M):是组合尺寸的最大基数,它的数值取决于最大外件的包容尺寸。
在M 已给定的条件下,内件尺寸应取M的整数分割值,以充分利用包容面积和空间。
这时内件尺寸系列由数列1M,M/2,M/3,…,M/K中的项值构成
(以内件为基准的结构,采用组合模数;以外件为基准的结构,采用分割模数)
12.模数值:模数m的取值模数尺寸:模数乘以正整数或分数所得尺寸值
建筑模数: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
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基本模数: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单位,用符号M表示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
第三章标准参数的制定
1.质量功能展开(QFD)的概念:质量功能配置,质量技能展开
质量(Q)Quality——顾客需要或期望是什么;
功能(F)Function——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展开(D)Deployment——使其在整个组织机构中执行。
是一种顾客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它采用一定的方法保证将来自顾客或市场的需求精确无误地转移到产品寿命循环每个阶段的有关技术和措施中去,达到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2.质量屋的结构:
✓质量表是由质量需求与质量特性构成的
二维表
✓需求质量: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消费者
✓质量特性:需求质量的实现
✓质量表的意义在于对不同的领域,用关
系矩阵进行变换,即从顾客的世界转换
成技术的世界
A.左墙-- WHATS矩阵:表示需求什么,包含顾客需求及其重要度(权重),是质量屋的“什么”
B.天花板-- HOWS矩阵:表示针对需求怎样去做,是技术需求(产品特征或工程措施),是质量屋的“如何”
技术需求(产品特征或工程措施):由顾客需求转换得到的可执行、可度量的技术参数或方。
C.房间--相关关系矩阵:表示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的关系。
关系矩阵:描述顾客需求与实现这一需求的技术需求(产品特征或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程度。
D.屋顶—HOWS(技术需求)的相互关系矩阵,表示HOWS(技术需求)阵内各项目的关联关。
相关矩阵:表明各项技术需求(产品特征或工程措施)间的相互关系。
E.右墙--评价矩阵,竞争性比较,是顾客竞争性评估,从顾客的角度评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F.地下室--表示HOWS项的技术成本评价情况,包括技术需求重要度、目标值的确定和技术竞争性评估等,用来确定应优先配置的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输出项——HOWS 项,即完成“需求什么”到“怎样去做”的转换
3.质量特性的分类:
望小特性: 质量特性Y的目标值为m,希望Y围绕m波动,波动越小越好,则称Y为望目特性
望目特性: 不取负值,希望质量特性Y越小越好,则称Y为望小特性。
例如测量误差、杂质含量、表面粗糙度等
望大特性: 不取负值,希望质量特性Y越大越好,波动越小越好,则称Y为望大特性。
例如零件强度、弹簧寿命等。
4.正交试验基本概念:利用规格化的正交表合理地安排试验,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分析试验
结果,从而通过代表性很强的少数次试验摸清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情况,并根据影响的
大小确定因素主次顺序,找出较好的生产条件或较优的技术参数组合
5.容差:允许的误差(10±0.5mm,责±0.5为容差)
第四章标准的编写
1.编写标准的基本方法:(1)自主研制标准(2)采用国际标准
采用:以相应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基础编制,并标明了与其之间差异的国家规范性文件的发布。
采用是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的一种文本转化形式
2.一致性程度的三种情况:(IDT、MOD、NEQ)
①等同: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相同,但允许进行诸如标点符
号、增加资料性要素、增加单位换算内容等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
②修改:指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存在技术性差异,或者文本结构变化,或者以
上两种情况都存在,但这些差异均被明确说明。
③非等效: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不同,但这些差异没有在国
家标准中清楚说明;或者国家标准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国际标准的条款3.标准编写的目标:制定标准的目标是规定明确且无歧义的条款,以便促进贸易和交流本
节内容主要依据。
4.标准编写的主要原则:
A.统一性①标准结构的统一②文体的统一③术语的统一
B.标准间的协调性
C.适用性①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②标准的内容应便于被其他标准所引用
D.一致性
E.规范性
5.
6.快速程序(FTP): 在正常标准制定程序(程序类别代号:A)的基础上省略起草阶段(程
序类别代号:B)或省略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程序类别代号:C)的简化程序使用情况:
①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
②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
③现行国家标准的修订项目,可采用C程序(或B程序);
④现行其他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项目,可采用B程序
7.标准的要素:
①要素的性质来划分(资料性、规范性要素)
②要素的状态来划分
8.标准的条款(分别用的表达方式、助动词)
①陈述:表达信息的条款;
②推荐: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③要求: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允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9.标准的层次
第五章企业标准化
1.企业标准化的工作任务(6方面)
1)标准化规划、计划的编制
编制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编制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
编制企业标准化体系表。
2)上级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企业内部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评价
企业标准的研制;
企业各类标准的实施;
企业各类标准的复审;
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改进。
4)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
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收集及动态管理;
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信息收集及动态管理;
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标准信息收集及动态管理;
相关国外先进标准信息收集及动态管理。
5)标准化培训
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解读;
标准化理论、方法培训;
国际、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宣贯;
企业内部标准宣贯。
6)组织参加标准化活动
参加国内标准化活动;
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2.企业标准体系(层次结构)
3.企业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
4.标准化良好行为: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
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第六章国际标准化
1.ISO: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不
属于联合国,但与联合国的许多机构联系密切,是联合国的甲级咨询机构。
a)1947年2月23日在日内瓦成立。
我国也是ISO的25个发起国之一。
有164个成员国,
TC/SC729个;TC225个,SC519个。
发布国际标准19000多项。
b)总部:日内瓦;工作领域:电工电子以外的所有领域
c)成员:正事成员、通讯成员、注册成员
正式成员(Member Bodies):正式成员由一个国家中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标准化机构来
参与,每一个国家只能允许有一个,正式会员有权参与和行使任何技术委员会和政策委员会的投票权
通信成员(Correspondent Members):通信成员通常来自没有完全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国家的标准化组织。
通信会员没有投票表决权,但是同样可以列席ISO的会议并获得认为需要的信息。
注册成员(Subscriber Members)。
注册会员一般都是较小国家的组织,尽管他们缴纳很少量的会费,但同样可以和国际标准化保持较为密切的接触
①技术管理局:开展技术工作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ISO的技术工作,其下设技术委
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
TC和SC的首要职责是制定、维护国际标准,以及其他出版物。
TC和SC的成员分
为P成员和O成员。
②全体成员大会: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ISO的非常设机构
③理事会:ISO的常设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全体成员大会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④中央秘书处:ISO的日常行政机构,由秘书长和下属成员组成,主要担任资料收集、
整理工作,并且编辑出版ISO的各种出版物,代表ISO与其他国际组织联系
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从事电工电子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非政府性国际机构
宗旨:促进电工电子工程中标准化及相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主要任务:制定国际标准和发行各种出版物。
a)1906年6月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1947年曾经并入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离
出来
b)有82个成员国,TC/SC175个,TC95个,SC80个。
发布国际标准6146项。
理事会:IEC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负责IEC政策和长期战略目标及财政目标
理事局(CB):主持IEC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提出并落实理事会制定的政策
管理咨询委员会(MAC)标准化管理局(SMB)技术委员会(TC)
3.IEC 与ISO关系:
1947年,IEC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分离出来。
(1)ISO和IEC两大国际组织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其目标是为了共同建立国际标准化
体系,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
(2)在法律上,两大组织是各自独立的,IEC主要负责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国际标准
化工作,其他领域工作由ISO负责;
(3)当出现无法确认的应属于电工技术还是属于非电工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化问题的时
候,应由两者共同协商解决。
4.国际电信联盟(ITU): 联合国系统中处理有关电信事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国际电
联(成立于1865年,有193个成员国,发布标准约5000项)
成员:其成员包括193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及部门准成员
5.国际标准制定流程项目阶段阶段,处理的文件代码
6.中国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SAC名义代表中国参加ISO、IEC的活动
7.中国1957年加入IEC,P成员;1978年加入ISO,P成员;1984年加入PASC, 执委会
成员。
8.我国何时成为ISO/IEC理事会成员,何时拥有ISO主席(标志性事件)
第七章服务标准化
1.服务标准的作用:
①建立统一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②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
③满足流动性消费者的需求
④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2.服务标准化的内涵:通过对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标准化原则和方法的运用,
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从而获得优质服务的过程
3.服务的特征:无形性、非存储性、同时性、主动性
4.服务标准体系的结构
5.服务标准化的作用:
①标准化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标准化是稳定和提供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③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条件
④标准化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
⑤标准化是不断提高服务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⑥标准化是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有力武器
6.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差距分析模型
7.硬标准:可以被计数、计时、或通过核算观察得到的量化标准
软标准:建立在意见基础上的尺度,不能通过计数或计时得到,是在员工满足顾客
需求过程中提供指导、准则合反馈、并通过测量顾客的理解与信任得以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