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

合集下载

直齿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直齿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在20世纪40、50年代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行星轮系在静态条件下的载荷分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随着齿轮动力学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星型轮系和行星轮系的动力学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国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包括:Cunliffe等人(1974)、Botman(1976)、Velex 和Flamand(1996)研究了行星轮系的模式和自由振动[1~3];Hidaka(1979、1980)对齿圈跳动对轮齿载荷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4];Kasuba和August(1984)研究了齿轮啮合刚度的变动;Ma和Botman(1984)研究了时变啮合刚度、齿轮误差和偏心对行星轮间载荷分布的影响[5];August和Kasuba(1986)研究了扭转振动和动态载荷[6];Kahraman(1994)建立了非线性平面时变模型,紧接着建立了三维模型,对行星轮的分布位置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并将模型缩减为纯扭转模型来预估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态[7];Kahraman和Blankenship(1994)利用斜齿轮的三维模型研究了行星轮啮合相位对均载的影响[8];Agashe(1998)和Parker等(2000)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行星轮的分布位置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影响[9];Daniel R.Kiracofe和Robert G.Parker(2007)对一种复合行星轮系的结构振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行星轮不对称分布时系统的固有特性[10];Guo YC和Parker RA (2008)研究了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各啮合副啮合相位之间的关系,运用啮合齿轮的时变啮合齿数函数描述相对啮合角[11]。

在国内,对行星齿轮传动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李润方研究了行星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12];2000年袁茹等人研究了浮动构件的支承刚度对行星齿轮功率分流动态均衡性的影响[13];孙智民等人用数值法求解得到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简谐、非简谐单周期、次谐波、拟周期和混沌稳态强迫响应[14];2006年宋轶民,许伟东建立了2K-H行星传动的修正扭转模型并进行了其固有特性分析[15];2009年陆俊华等人进行了行星传动动态均载特性的分析[16];2009年潜波、巫世晶等建立了各种工况下的纯扭转线性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数学微分方程编制了相应程序对系统进行自由振动分析[17]。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其性能与精度直接影响到整机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齿轮研究在技术创新、材料研发、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齿轮研究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国内齿轮研究的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齿轮研究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为推动国内齿轮研究的进步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端装备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内齿轮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国内学者和企业在齿轮设计、制造、材料、热处理以及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

在设计方面,国内研究团队已经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分析技术,对齿轮的几何形状、齿面接触、载荷分布等进行精确计算和模拟。

这不仅提高了齿轮的设计精度,也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在制造工艺方面,国内齿轮加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数控机床、激光切割、精密磨削等先进加工技术的使用,显著提升了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在材料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开发出多种高性能齿轮材料,如高强度钢、渗碳钢、粉末冶金材料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

在热处理技术和检测手段方面,国内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改善齿轮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精密测量设备的应用,使得齿轮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和准确。

尽管国内齿轮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齿轮在高端应用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齿轮的可靠性和寿命有待进一步提高。

齿轮机械传动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齿轮机械传动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基于齿轮传动的机械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机械动力学中齿轮传动动力学部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综合文献对齿轮传动动力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整体把握。

关键词:动力学;齿轮传动;综述;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Mechanical Dynamics based on gear transmission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of mechanical dynamics of gear transmission were reviewed. On the whole, we grasp the studies status anddevelopment trend of gear transmission.Keywords: Dynamics;Gear transmission;Review1.前言随着机械向高效、高速、精密、多功能方向发展,对传动机械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能源消耗、振动噪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

因此必须重视对传动系统的研究。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流体传动(液压传动、液力传动、气压传动、液体粘性传动和高等优点机械传动的形式也有多种,如各种齿轮传动、带(链)传动、摩擦传动等。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机械传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由于它具有速比范围大、功率范围广、结构紧凑可靠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中。

成为现有机械产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传动。

齿轮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更新换代,主要向高速、重载、平稳性、体积小、低噪等方向发展。

2. 齿轮动力学的发展概述齿轮的发展要追溯到公元前,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虽然自古代人们就使用了齿轮传动,但由于动力限制了机器的速度。

因此齿轮传动的研究迟迟未发展到动力学研究的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速度的提高,Euler提出的渐开线齿廓被广泛运用,这属于从齿轮机构的几何设计角度来适应速度的提高。

齿轮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齿轮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齿轮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力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齿轮行业也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齿轮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齿轮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齿轮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工业领域对齿轮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齿轮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全球齿轮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美元,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齿轮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齿轮加工、设计和测试等方面的技术不断革新和改进,使得齿轮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3.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齿轮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国际大型齿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齿轮企业集团。

二、齿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齿轮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工业4.0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齿轮制造企业将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借助自动化、协作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智能化。

2. 高性能、高精度齿轮的需求增加:现代工业对齿轮的要求日益高涨,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载、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面,对齿轮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未来齿轮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研发和改进工艺,提高齿轮的质量和性能水平。

3. 绿色环保制造: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企业将面临着绿色环保制造的压力。

齿轮制造企业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减少废料和废气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 国际市场扩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齿轮制造企业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 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随着智能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稳定的齿轮传动装置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非圆齿轮传动

非圆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普遍的,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齿轮是机器和仪器中广泛应用的传动件之一,用来传递两轴间的回转运动,其传动比可以是常数(定传动比),也可以是变数(变传动比)[1]。

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是圆齿轮,即节曲线为圆形、传动比为定值的齿轮(如圆柱齿轮、圆锥齿轮)。

然而,在某些场合需要机构作为变速比传动,传统的圆齿轮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于是人们突破圆齿轮的局限,提出了非圆齿轮的概念。

非圆齿轮传动以其特有的非匀速比传动,满足了实际需求。

非圆齿轮主要运用在两轴变速比传动中,可实现主动机构与从动机构的非线性关系。

它的节曲线形状是按运动要求设计的,和其它能得到非匀速的机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2]。

非圆齿轮机构可以实现主动件和从动件转角问的非线形关系,在仪器和机器制造业愈来愈多地采用非圆齿轮机构来替代凸轮机构、连杆机构和其它运动机构。

已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机械、运输、仪器仪表、泵类、流量计等工业装置中[3]。

非圆齿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确、平稳、容易实现动平衡等优点,因此对非圆齿轮的动力学分析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4]。

目前对于圆齿轮的动力学问题,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包括齿轮啮合动态激励基本原理、齿轮振动分析模型、齿轮系统参数振动学、齿轮系统间隙非线性动力学等较为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对于非圆齿轮这种特殊的齿轮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也已有了一定的进展。

而对于非圆齿轮的动态特性的研究却不够成熟。

本课题针对非圆齿轮传动问题,首先基于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理论,对非对称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进行分析,推导出有关非圆齿轮传动的基本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和齿廓曲线方程。

其次,采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建立非圆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并探讨非圆齿轮传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用Simulink对非圆齿轮的啮合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非圆齿轮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非圆齿轮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对非圆齿轮振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ROMAX齿轮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资料

ROMAX齿轮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资料

万方数据
学校代号:10731 学 号:122080201078 密 级:公开
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 ROMAX 的齿轮箱动力学分析及 优化
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培 养 单 位: 专 业 名 称: 论文提交日期 : 论文答辩日期 : 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彬 郭润兰 教授 黄华 副教授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5 年 4 月 15 日 2015 年 6 月 9 日 余生福 正高级工程师
万方数据
Dyna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Gearbox Based on ROMAX by WANG Bin
B.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1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学校代号 10731 分 类 号 TH131
学 号 122080201078
密级
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 ROMAX 的齿轮箱动力学分 析及优化设计
学位申请人姓名 培养单位 导师姓名及职称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论文提交日期
王彬 机电工程学院 郭润兰 教授 黄华 副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 先进制造技术 2015 年 4 月 15 日
Mechanical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n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国内外齿轮行业情况介绍

国内外齿轮行业情况介绍

国内外齿轮行业情况介绍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从国内外齿轮行业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1.国内市场规模: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制造业的发展,齿轮市场在我国逐渐壮大。

据统计,2024年我国齿轮行业市场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2.国际市场规模:发达国家的齿轮市场规模较大,以欧美国家为主。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齿轮市场规模都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3.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变革,齿轮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高精度化: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齿轮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汽车、飞机等高端设备中的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各种规格的齿轮的需求也在增多,因此齿轮生产企业需要具备快速调整生产线的能力;-绿色环保: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废水、废气等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研发环保型齿轮已成为行业的发展热点。

二、产业发展现状1.国内齿轮行业发展:我国齿轮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齿轮产业链。

目前,中国的齿轮行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齿轮企业集中且规模较大。

2.国际齿轮行业发展:发达国家的齿轮制造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技术、设备、品牌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例如,日本的齿轮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德国的齿轮企业在高精度齿轮方面有很高的声誉。

三、技术创新和研发趋势1.技术创新:齿轮行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齿轮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方面。

例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减小噪音,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齿轮的强度和寿命。

2.研发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齿轮行业的研发工作越来越重要。

目前的研发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齿轮传动的仿真和优化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如数控加工、激光焊接等;-研发新型材料,以提高齿轮的强度、耐磨性等性能;-推动绿色环保齿轮的开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国内齿轮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零部件之一,在各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于齿轮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国内齿轮研究的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内齿轮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齿轮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在传统齿轮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如,在齿轮设计方面,不断提高齿廓设计和加工精度,提高齿轮的运动精度和传动效率。

在齿轮材料方面,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了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此外,在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和噪音振动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然而,国内齿轮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齿轮的可靠性和寿命问题。

随着工业设备的增加,对于齿轮的可靠性和寿命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国内齿轮研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进一步研究齿轮的材料、加工工艺和润滑方式,以提高齿轮的可靠性和寿命。

第二个问题是齿轮加工技术的研究。

齿轮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着齿轮的质量和性能。

目前,虽然国内对于齿轮加工技术的研究有所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需要继续加大对于齿轮加工工艺的研究力度,推动齿轮加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第三个问题是齿轮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

齿轮作为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化对于整个传动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国内齿轮研究中对于齿轮系统的性能优化仍然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研究齿轮系统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整个传动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国内齿轮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通过深入研究齿轮材料、加工工艺和润滑方式,提高齿轮的可靠性和寿命。

同时,加大对于齿轮加工工艺和系统优化的研究力度,推动齿轮研究向更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齿轮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综上所述,国内齿轮研究目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齿轮材料、加工工艺和系统优化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改进。

齿轮的最新研究报告

齿轮的最新研究报告

齿轮的最新研究报告一、引言齿轮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领域中。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齿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齿轮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现有齿轮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目的与假设。

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齿轮行业在汽车、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齿轮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性能、低噪音、长寿命齿轮的需求。

重要性:齿轮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开展齿轮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齿轮行业的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减少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的提出:目前,齿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传动效率低;2)噪音大;3)磨损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1)探讨新型齿轮设计方法,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2)研究齿轮制造工艺,降低齿轮噪音;3)分析齿轮材料性能,提高齿轮的耐磨性。

假设:1)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2)改进齿轮制造工艺可降低齿轮噪音;3)选用高性能材料可提高齿轮的耐磨性。

研究范围与限制:本研究报告主要针对齿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展开研究,重点讨论齿轮的传动效率、噪音和耐磨性。

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参考。

简要概述:本报告将从齿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齿轮性能的优化方法。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范围与限制以及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

希望通过本研究报告,为齿轮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齿轮研究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齿轮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献综述部分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

在齿轮设计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多种优化设计方法,如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方法,以提高齿轮的传动性能。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引言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齿轮传动作为变速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并对设计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1.齿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研究中,建立准确的齿轮动力学模型是基础和关键。

目前,研究者主要借鉴刚体动力学理论和梅奥理论,建立了一系列齿轮动力学模型,包括点接触模型、线接触模型和区域接触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为后续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2.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主要涉及齿轮的振动、动态载荷和噪声等问题。

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齿轮传动中的共振问题、载荷分布问题以及齿轮传导噪声问题等。

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传动中的动力学特性与齿轮的几何参数、工作条件和材料性质等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可靠性。

3.齿轮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齿轮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拟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齿轮传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可以对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

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齿轮传动仿真软件,如ADAMS、ANSYS等,并将其应用于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

二、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1.多目标优化方法在齿轮传动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和优化。

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通过构建多目标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一组近似最优解集。

这些方法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多种设计方案选择,满足不同需求和优化目标。

2.材料与润滑优化方法齿轮传动中的材料选择和润滑设计对于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齿轮行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齿轮行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齿轮行业国内外研究现状齿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装置,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对齿轮行业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不断推动着齿轮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将对齿轮行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总结出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

一、国内齿轮行业研究现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齿轮行业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国内齿轮行业的研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如齿轮材料、齿轮设计、齿轮加工等。

以下是对国内齿轮行业研究现状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齿轮材料研究齿轮材料是齿轮传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国内齿轮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个方面。

在金属材料方面,钢材是目前最常用于制造齿轮的材料之一。

对于不同类型的齿轮,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不同的合金元素比例,提高齿轮的强度和硬度,以适应不同应力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在高分子材料方面,塑料齿轮由于其轻质、低噪声和自润滑等特点,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的高分子材料,以进一步提高塑料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2. 齿轮设计研究齿轮设计是齿轮传动系统优化的关键步骤。

国内齿轮设计的研究主要包括齿轮参数优化、轮齿接触分析和传动误差分析等方面。

在齿轮参数优化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对齿轮的模块、压力角、齿数等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寿命。

在轮齿接触分析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齿轮之间的接触情况,以减小齿面接触应力,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

在传动误差分析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齿轮传动过程中的传动误差,以进一步提高齿轮的传动精度。

3. 齿轮加工研究齿轮加工是齿轮制造的核心环节。

国内齿轮加工的研究主要包括齿轮切削加工、齿轮磨削加工和齿轮热处理等方面。

在齿轮切削加工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切削工艺和提高刀具质量,以提高齿轮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齿轮磨削加工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磨削工艺和优化磨削参数,以提高齿轮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作为机械传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行各业的运动控制和能量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外,传动齿轮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传动齿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传动齿轮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机械装置中。

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荷的工况下,传动齿轮能够稳定可靠地完成传动任务。

其次,传动齿轮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不断升级。

为了提高传动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寿命,国外制造商不断研发新材料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例如,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渗碳淬火或高精度磨削等工艺,能够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表面质量,从而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摩擦损失。

此外,国外还在积极推动传动齿轮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通过应用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传动齿轮的监测、诊断和预测维护。

这种智能化的传动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并能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传动效率和节能效果。

另外,对于大型传动齿轮而言,国外也在推广使用润滑油和涂层技术。

传动装置的润滑和减轻摩擦是提高传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通过使用高性能润滑油和耐磨涂层,可以有效减少齿轮间的摩擦损失,并提供更好的润滑和保护效果。

总的来说,国外传动齿轮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高性能和智能化。

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传动齿轮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可靠的性能。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元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是机械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介绍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内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机械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齿轮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齿轮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视觉检测技术视觉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通过对齿轮表面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齿轮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参数的检测。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对光照和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

2. 磁粉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在齿轮表面涂覆磁粉,再施加磁场,可以检测出齿轮表面的裂纹、缺陷等问题。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对磁场的要求较高。

3. 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在齿轮表面施加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齿轮表面的裂纹、缺陷等问题。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对超声波的要求较高。

二、国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齿轮检测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光学检测技术光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技术,通过对齿轮表面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齿轮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参数的检测。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对光照和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

2. X射线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在齿轮表面施加X射线,可以检测出齿轮表面的裂纹、缺陷等问题。

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对X射线的要求较高。

3. 磁粉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在齿轮表面涂覆磁粉,再施加磁场,可以检测出齿轮表面的裂纹、缺陷等问题。

齿轮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

齿轮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

1.2.1 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从齿轮动力学的研究发展来看,先后进行了基于解析方法的非线性齿轮动力学研究、基于数值方法的齿轮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基于实验方法的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和考虑齿面摩擦及齿轮故障的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其中,解析方法包括谐波平衡法、分段技术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等;数值方法则不胜枚举,包括Ritz法、Parametric Continuation Technique方法等。

[1]齿轮系统间隙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起始于1967年K.Nakamura的研究。

[2]在1987年,H. Nevzat Özgüven等人对齿轮系统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他分别从简化的动力学因子模型、轮齿柔性模型、齿轮动力学模型、扭转振动模型等几个方面分类,详细总述了齿轮动力学的发展进程。

[3]1990年,A. Kaharman等人分析了一对含间隙直齿轮副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考虑了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静态传递误差等内部激励的影响,考察了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对动力学的共同影响。

[4] 1997年,Kaharaman和Blankenship对具有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外部激励的齿轮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时域图、频域图、相位图和彭家莱曲线等揭示了齿轮系统的各种非线性现象。

[5]同年,M. Amabili和A. Rivola研究了低重合度单自由度的直齿轮系统的稳态响应及其系统的稳定性。

[6]2004年,A. Al-shyyab等人用集中质量参数法建立了含齿侧间隙的直齿齿轮副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阀求解了方程组的稳态响应,并研究了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静态力矩和啮合频率对齿轮系统振动的影响。

[7]2008年,Lassâad Walha等人建立了两级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了时变刚度、齿侧间隙和轴承刚度对动力学的影响。

对非线性系统分段线性化并用Newmark迭代法进行求解,研究了齿轮脱啮造成的齿轮运动的不连续性。

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

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

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摘要:齿轮机构作为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了解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对于优化设计和提高传动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齿轮机构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包括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1. 引言齿轮机构作为机械传动装置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将动力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齿轮机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能够实现传动的功能,还能够改变传递的力、转速和转矩等。

因此,对齿轮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研究齿轮机构中各个组件之间运动关系的分析。

在齿轮机构中,一般会有一个驱动轴和一个被动轴,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动力传递。

运动学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得出各个齿轮的转速、转矩和相位等参数。

在运动学分析中,可以使用几何法或向量法来计算齿轮的转速比。

几何法是通过计算齿轮的齿数比来确定转速比,而向量法是根据齿轮的分别速度来确定转速比。

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齿轮的齿数比和齿轮的模数来确定齿轮的转角速度。

3.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齿轮机构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力学关系的分析。

在齿轮机构中,一般会有齿轮的传动力、轴的扭矩和齿轮之间的载荷等参数。

动力学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得出各个组件之间的力学关系和性能。

在动力学分析中,可以使用力学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来确定各个组件之间的力学关系。

力学平衡方程是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来确定齿轮的传动力和载荷压力等参数,而动力学方程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齿轮之间的转矩关系。

4. 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在齿轮机构的动力学研究中,还需要计算一些相关参数,例如传动效率、功率损失和齿轮的强度等。

传动效率是衡量齿轮传动效果的指标,可以通过计算传动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来确定。

功率损失是指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和轴向力损失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可以通过计算摩擦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来确定。

齿轮的强度是指齿轮在传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可以通过计算齿轮的应力和载荷之比来确定。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齿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传动的可靠性和性能,因此齿轮的检测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一、国内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内齿轮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观测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通过人工观察齿轮表面的磨损程度、裂纹、齿形等来判断齿轮的质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人工判断的主观性和误差的影响。

2. 声音检测法:利用齿轮传动时产生的声音来判断齿轮的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幅度和谐波等特征来分析齿轮的质量,但受到环境噪音的干扰较大。

3. 振动检测法:通过测量齿轮传动时的振动信号来判断齿轮的质量。

振动检测法可以通过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方法来分析齿轮的动态特性,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

4. 光学检测法:利用光学原理来检测齿轮的质量。

光学检测法可以通过测量齿轮表面的光学特征来判断齿轮的质量,如表面粗糙度、轮廓误差等。

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但对于复杂齿形的齿轮不易实施。

二、国外齿轮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外齿轮检测技术相对较为先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磁粉检测法:利用磁粉的性质来检测齿轮的质量。

磁粉检测法可以通过涂覆磁粉剂于齿轮表面,然后通过磁场的作用来观察齿轮表面的裂纹、缺陷等。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微小的缺陷,但对于齿轮的内部缺陷不易实施。

2. 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检测齿轮的质量。

超声波检测法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在齿轮内部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判断齿轮的质量,可以检测出齿轮的内部缺陷和裂纹。

3. 热红外检测法:利用红外热像仪来检测齿轮的质量。

热红外检测法可以通过测量齿轮表面的温度分布来判断齿轮的质量,可以检测出齿轮的局部过热和磨损情况。

4.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检测齿轮的质量。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通过采集齿轮表面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来判断齿轮的质量,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国外发展现状
传动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齿轮的啮合和转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在国外,传动齿轮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国外传动齿轮行业的技术水平非常先进。

在制造工艺上,采用了高精密度数控机床和先进的加工技术,确保了齿轮的精确度和质量。

在材料选择上,采用了高强度合金钢和特殊材料,提高了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

同时,国外还不断研发新型齿轮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等,以提高齿轮的性能和寿命。

其次,国外传动齿轮行业注重创新和研发。

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和开发新型传动齿轮技术和产品。

例如,传动齿轮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齿轮的组合更加灵活,可根据不同的传动需求进行组装。

国外还在齿轮减振、齿轮噪音控制、齿轮密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第三,国外传动齿轮行业与其他行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汽车、航空、能源等领域,传动齿轮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与这些行业的合作势在必行。

国外发达国家的齿轮制造商与汽车公司、飞机制造商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传动齿轮,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此外,国外传动齿轮行业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致力于研发和生产低噪音、低能耗、高效率的传动齿轮产品。

同时,他们也在齿轮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减少了对环
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外传动齿轮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先进,注重创新和研发,与其他行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成就表明传动齿轮行业在国外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我国齿轮行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齿轮传动的研究现状

齿轮传动的研究现状

齿轮传动的研究现状引言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在工业生产和机械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齿轮传动的研究现状,包括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传递转矩和运动的机械传动方式。

它实现了不同轴之间的转角和功率的传递,并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点。

1. 齿轮的分类根据齿轮的轴线相对位置可将其分为平行轴齿轮和交叉轴齿轮。

平行轴齿轮主要应用于同一平面内的传动,而交叉轴齿轮则可以实现不同平面之间的转动传递。

2. 齿轮的啮合原理齿轮的啮合是指两个齿轮齿槽之间的互相咬合,从而实现转矩和动力的传递。

啮合过程中需要注意齿轮的齿数、模数以及啮合角等参数的匹配。

3. 齿轮传动的优点和缺点齿轮传动具有传递功率大、效率高、传动比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转速、扭矩要求不同的场合。

但其缺点是需要精确的加工制造和润滑保养,同时齿轮传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

齿轮传动的关键技术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可靠性受到多个关键技术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技术点。

1. 齿轮材料的选择齿轮传动中,齿轮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传动的寿命和可靠性。

常用的齿轮材料有合金钢、渗碳钢、高速钢等,其选择需要根据工作条件、受力特点和经济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2. 齿轮的设计与制造齿轮的设计包括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传动比选择、齿形优化等,而齿轮的制造则需要考虑加工工艺、精度要求、表面处理等因素。

设计与制造的优化能够提高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和寿命。

3. 齿轮的润滑与减振齿轮传动中的润滑和减振是保证传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润滑剂能够减小齿轮磨损和噪声,而减振技术则能够降低齿轮传动的振动幅度。

4. 齿轮传动的故障诊断与维护齿轮传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及时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是保障传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应用振动分析、声学诊断等方法可以有效检测齿轮传动的故障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从齿轮动力学的研究发展来看,先后进行了基于解析方法的非线性齿轮动力学研究、基于数值方法的齿轮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基于实验方法的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和考虑齿面摩擦及齿轮故障的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其中,解析方法包括谐波平衡法、分段技术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等;数值方法则不胜枚举,包括Ritz法、Parametric Continuation Technique方法等。

[1]齿轮系统间隙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起始于1967年K.Nakamura的研究。

[2]在1987年,H. Nevzat Özgüven等人对齿轮系统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他分别从简化的动力学因子模型、轮齿柔性模型、齿轮动力学模型、扭转振动模型等几个方面分类,详细总述了齿轮动力学的发展进程。

[3]1990年,A. Kaharman等人分析了一对含间隙直齿轮副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考虑了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静态传递误差等内部激励的影响,考察了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对动力学的共同影响。

[4] 1997年,Kaharaman和Blankenship对具有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外部激励的齿轮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时域图、频域图、相位图和彭家莱曲线等揭示了齿轮系统的各种非线性现象。

[5]同年,M. Amabili和A. Rivola研究了低重合度单自由度的直齿轮系统的稳态响应及其系统的稳定性。

[6]2004年,A. Al-shyyab等人用集中质量参数法建立了含齿侧间隙的直齿齿轮副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阀求解了方程组的稳态响应,并研究了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静态力矩和啮合频率对齿轮系统振动的影响。

[7]2008年,Lassâad Walha等人建立了两级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了时变刚度、齿侧间隙和轴承刚度对动力学的影响。

对非线性系统分段线性化并用Newmark迭代法进行求解,研究了齿轮脱啮造成的齿轮运动的不连续性。

[8]2010年,T. Osman 和Ph. Velex在齿轮轻微磨损的情况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齿轮磨损的非对称性。

[9]2011年,Marcello Faggioni等人通过分析直齿轮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其响应,建立了以齿轮振动幅值的目标函数,利用Random–Simplex优化算法优化了齿廓形状。

[10]2013年,Omar D. Mohammed等人对时变啮合刚度的齿轮系统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于裂纹过长所带来的有限元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变啮合刚度模型。

通过时域方面的故障诊断数据和FEM结果对比,证明了新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长裂纹问题。

[11]国内研究齿轮系统动力学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01年,李润芳等人建立了具有误差激励和时变刚度激励的齿轮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元法求得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冲击力,研究了齿轮系统在激励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12]2006年,杨绍普等人研究了考虑时变刚度、齿轮侧隙、啮合阻尼和静态传递误差影响下的直齿轮副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求解,研究了系统的分岔特性以及阻尼比和外激励大小对系统幅频曲线的影响。

[13]2010年,刘国华等人建立了考虑齿轮轴的弹性、齿侧间隙、油膜挤压刚度和时变啮合刚度等因素的多体弹性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齿廓修形和轴的扭转刚度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14] 2013年,王晓笋,巫世晶等人建立了含有非线性齿侧间隙、内部误差激励和含磨损故障的时变啮合刚度的三自由度齿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方程。

采用变步长Gill积分、GRAM—SCHMIDT方法,得到了系统对应的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谱,研究发现了系统内部丰富的非线性现象,而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15]图三自由度直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15]1.2.2 齿轮故障诊断学研究齿轮的故障诊断是故障诊断学的一个应用范例,现如今已经有大量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者使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手段,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在失效发生之前就能够检测到故障,防患于未然。

对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油液分析、温度分析、噪声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故障的方法,但目前还是以振动信号的分析为主。

齿轮箱振动的故障诊断方法主要有两种: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

在时域分析中,有均方根值(RMS)、峰值因子(CF)、能量比(ER)、峭度(Kurtosis)、FM0、NA4、FM4、M6A、M8A等统计量作为衡量标准。

在频域分析中,主要有幅值谱和功率谱分析、倒谱分析、高阶谱分析以及循环统计处理等方法。

在时频域分析中,主要有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Winger-Ville分布、小波变换(WT)、NP4等方法。

[16-17]英国牛津大学的MCFADDEN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针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时域平均方法,并指出了该方法应用的具体条件。

[18]1994年MCFADDEN又考虑了不同窗函数对时域平均效果的影响,改进以上方法,利用直升机齿轮箱数据验证了该方法。

[19]2000年,Polyshchuk等人提出了NP4方法,用来来分析齿轮损伤水平,其优点是不用比较正常齿轮信号和故障齿轮信号的差异。

[20]2005年,SAXENA等人采用Morlet小波对振动信号按频带分解,从小波时频图中提取能量、方差等特征参数以区分正常和裂纹行星架。

[21]2008年KHAWAJA等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矢量机对正常和裂纹行星架进行分类。

[2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10年由YU等人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时域平均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

[23]我国诊断技术的发展始于70年代末,而真正的起步应该从1983年南京首届设备诊断技术专题座谈会开始。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加上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在常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与国外不相上下。

肖志松等人针对自行火炮中齿轮箱故障,搭建试验台模拟故障,在2003—2007年间分别提出了基于时域平均、时频分析、希尔伯特一黄变换和散度指标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的樊长博等人针对风电行星齿轮箱运行环境恶劣、故障信号中调制边频带复杂的问题,在2006年采用基于倒频谱方法对故障特征进行了分析。

[24]大连理工大学的白亚红等人针对风电齿轮箱齿轮早期故障,于2010年提出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支持矢量机的诊断方法,对行星齿轮箱齿轮磨损故障进行了诊断。

[25]国内学者虽然在基于动态信号处理技术的故障诊断方面有坚实的研究积累,但从以上文献综述可见,针对齿轮箱故障诊断的动态信号处理方法和手段却少有文献报道。

1.2.3 齿轮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机械可靠性是可靠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机械零件可靠性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方法。

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1947年,Feudenthal首次提出了用于构件静强度的可靠性设计理论: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6]1987年,AL-Shareedah将轮齿基本参数、外部载荷和许用应力视为随机变量,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随机变量进行计算,根据不同应力标准计算出齿轮的设计标准,从而得出齿轮的可靠度,并研究了齿轮参数对圆锥齿轮可靠度的影响。

[27]1982年,美国Savage. M等学者将齿圈、太阳轮、行星轮以及行星架的寿命假设为服从Weibull分布,利用干涉理论得出了行星轮系的可靠度,推导了各个零部件可靠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并对整体系统进行了可靠度评估。

最后,以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系统进行了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

[28]1994年,Nagamura等人建立了一个渗碳钢齿轮裂纹扩展和弯曲疲劳的寿命预测模型,通过Monte Carlo方法仿真发现了MAC14渗碳钢齿轮疲劳寿命服从三参数威布尔分布,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当接近。

[29]1999年,J. J. Coy等人利用Lundberg-Palmgren理论分别建立了低重合度和高重合度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齿轮以及轮系的期望寿命,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30]2009年,S. Z. Lv 等人在考虑齿轮强度退化情况下,采用应力-强度干涉原理建立了齿轮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模型,齿轮系统的可靠性随着齿轮的腐蚀、老化以及其他原因逐渐降低。

[31]2013年,Fuqiong Zhao等人使用Bayes方法将物理模型法与状态监测数据相融合来进行齿轮寿命的可靠性评估。

物理模型法通过Paris法则获得退化模型的参数,实时监测值则作为状态监测数据,通过这两组数据得到退化模型修正后的参数估计值。

最后根据疲劳裂纹生长理论估计齿轮齿根的疲劳寿命。

[32]图基于Bayes融合的寿命评估方法流程[32]国内对于齿轮可靠性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陈历祥在假设齿轮应力和强度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从概率的角度推导了齿轮可靠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齿轮强度可靠性问题。

[33]1996年,Q. J. Yang通过试验研究了线性疲劳累计损伤假设和其他两种修正的线性疲劳累计损伤假设在齿轮疲劳设计的准确性,修正后的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假设在计算寿命上有所改善,但实验值与理论值还存在一定差异。

[34]1997年,淘晋等人对40Cr钢调质齿轮进行了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研究,在试验基础上,拟合出P-S-N曲线及方程,获得了40Cr钢调质齿轮在不同可靠度时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值。

[35]1998年,Peng. X. Q利用随机有限元法,建立了轮齿疲劳可靠度的解析模型,将载荷、材料及基本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建立了轮齿疲劳破坏模型,并将计算结果和Monte Carlo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36]2007年,吴上生等人基于可靠度乘积理论,建立了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模型,研究了负载、太阳轮、行星轮个数以及传动比分配等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37]重庆大学秦大同课题组对某风电发电齿轮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38-39]建立了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综合误差等内部激励和时变外部激励等因素的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求得了风电齿轮传动系统各构件的使用系数、动载系数和轴承载荷系数。

通过这些随机变量,进行了基于动力学的齿轮传动系统地可靠性评估。

2012年,陈涛针对风电齿轮传动系统的变风速特点,提出了非恒定载荷条件下齿轮应力概率计算模型,同时鉴于风电齿轮失效样本少的特点,使用熵权理论、改进的灰色理论和Bayes理论解决了小样本情况下的可靠性评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