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教育史》部分:

一、奴隶制社会

西周:(P17)

特点:“学在官府”。

形成“学在官府”历史现象原因:(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教。

春秋:(P25)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原因:(一)经济下移,(铁器开始使用,私门富于公室)。(二)政治下移,新旧势力斗争加剧。

春秋教育变革:(一)官学衰废(二)私学兴起。

孔子教学方法:(P36)(一)学、思、行结合(二)启发诱导(三)因材施教(四)好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孔子思想主张:(P41)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凡是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为精神指导,因此,“礼”和“仁”称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进而主张道德教育要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仁”被孔子作为最高道德准则。而“仁”最通常的意思就是“爱人”,也就是承认别人的资格,把人当作人来爱。而“礼”被孔子作为道德规范,其最重要的两项便是忠和孝。其主要道德原则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二、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文教政策

秦:(P102)(一)书同文,行同伦。(二)颁布书令,禁私学,以吏为师。(三)立博士,设三老,以掌教化。

汉:汉初:P105)(一)重视知识分子作用(二)允许开办私学(三)废除挟书令。

汉武帝:P106(一)“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二)兴太学以养士(三)重视选举,仕贤使能。汉代儒学的教育制度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私学,而另一种是官学。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最重要的是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其中太学的建立,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在汉代,不管是私学还是官学,都将儒学将为其主要教学内容。特别是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所传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

隋唐:P157(一)崇儒兴学(二)兼用佛道(三)发展科举(四)任立私学

宋:P198(一)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二)“三次兴学”,广设学校(三)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明:P242(一)广设学校,培养人才(二)重视科举,选拔人才(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清:P263(一)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二)广兴学校,严定学规(三)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三、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过程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主要有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百日维新教育改革、民国初期教育改革。这三次教育改革都有力冲击传统教育思想,促进教育现代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革带有封建痕迹,具有不彻底性。

(一)洋务运动教育改革

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创办洋务学堂;洋务留学教育

成功之处:第一,创办洋务学堂。①洋务学堂以西方近代科技文化作为主要课程,在形式上也引入了资本主义因素,初步具备了近代教育的特征。②打破了传统封建伦理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动摇和瓦解了旧的教育体制,实际启动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第二,洋务留学教育。①它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最名符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不再有比留学更彻底的途径。②归国留学生献其所学,在事业上作出突出成就,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力地回击了守旧派“终鲜实效”的预言,也改变着人们的科举正途观念。总之,洋务教育运动实际上启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进程,将“师夷技长”的思想付诸实践,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制度,传播了近代资本主义和教育观念。

存在不足:第一,洋务学堂方面。它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又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①洋务学堂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学校与学校之间是相互孤立的。②洋务学堂必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③洋务大臣对洋务学堂的管理免不了粘上封建官僚习气。洋务学堂在西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环节的管理上都依赖外人,影响学堂的正常办理。第二,洋务留学教育方面:①由于社会的落后和封建制度的桎梏,并非人人得以尽展其才②洋务留学教育虽规模小,人数少,而且开展的并不是很顺利,例如留美儿童未按计划完成学业而被悉数撤回。总之,洋务教育活动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制约,处在封建传统社会为主体的文化教育环境中,带有封建痕迹,改革不彻底,其成就有效。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

成功之处: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百日维新那种“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激荡起来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放眼世界,渴求新知风尚,已不可遏止。①设立京师大学堂,使其成为全国最高学府②废八股,改革科举,使人们开始向往富有朝气的新式教育。③讲西学,建新式学堂,冲击传统教育体系,促进西学的传播。

存在不足:第一,因为时间太短,大多数封建官僚因循守旧,废八股、改祠庙为学堂等又触及一些人利益,这些措施在推行中遭到抵制和拖延,大多未及施行即被守旧派宣布废止。第二,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带有封建痕迹,改革不彻底。

(三)民国初年的教育变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壬子癸丑学制形成。

成功之处:第一,通过民国教育方针,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完成了资产阶级依法改革封建教育的法定程序。这表明了资产阶级对近代教育的平民化和开放化的深刻理解。第二,①《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第一个学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它也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到1922年新的学制出台前,虽有局部调整,但其整体结构框架基本保持未变。②《壬子癸丑学制》以法定形式集中表达可资产阶级改革教育构想。根据民主共和的精神,清除了清代学制中封建专制性因素,缩短了学制,不再限制女子入学,取消经科考试。同时,也继承了清末学制的三级模式,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实业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